【忙碌的新农人——祖国各地春耕扫描】
从洞庭湖畔到东北大地,从华北平原到河套平原,田野上一片繁忙景象。以新科技、新理念武装起来的新农人,正播下丰收的新希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保障粮食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重大。眼下,一幅幅春耕美景正在大江南北徐徐织就,展露出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硬核”力量。
播下好种子 丰收有底气
“只有选择好种子,丰收才能有底气。”种了大半辈子地,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水稻种植大户崔明认准一个理儿:好种子才出好稻米。这几年老崔经过对比,选择的品种是“绥粳18”。
这是一个长粒水稻品种,产出的水稻,煮成米饭后嚼劲足,有香味。“不仅品质优,还抗倒伏、产量高。”望着育秧大棚内绿油油的秧苗,老崔说,去年种了100多亩这个品种,每亩产量达1200斤。
而在10多年前,老崔所处的积温带,缺少水稻主栽品种。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所长聂守军带领团队经过多年努力,育出“绥粳18”。如今这个品种,成为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主栽品种。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在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上社村千亩稻田,阡陌纵横,刚种下不久的早稻在微风的吹拂下,生机盎然。连片稻田中,可以看到一个个白色小牌子,标注着不同品种:陵两优171、垦优1683……
这是兴国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水稻品种示范田。长冈乡种粮大户许道军是参观示范田的常客,他说:“种子好不好,看示范效果就知道,我们结合实际效果优中选优,为稳产丰产打下基础。”
一场春雨过后,在河北省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水沿庄村的千亩稻田里,秧苗在微风里舒展着“筋骨”。“我们种的品种是‘津原89’,不仅产量高,而且不爱生病、抗倒伏。”种植户秦然说,这个品种亩产能达到1500斤左右,增产大约15%,每亩地增收二三百元。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近年来,国产大豆新品种选育获得较大发展,高产品种不断出现。在黑龙江田友种业有限公司,大豆种子“黑农84”被装上车,发往农户手里。
“黑农84”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据该研究所研究员栾晓燕介绍,该品种从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超过500斤,平均蛋白质含量42.58%,近三年推广面积超过500万亩。
打好种业翻身仗,自主创新是关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关键支撑。
用上新技术 种地更“新潮”
4月25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农场农户在麦田套种玉米。 新华社记者 李云平 摄
人拉肩扛的传统农业,随着物联网、北斗等一大批高科技的推广使用,正悄然发生变化,省时省力、自动化、智能化正成为新潮流。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勤俭村,农民许洪阳正和家人忙着水稻育秧工作。在一栋育秧大棚里,许洪阳按下遥控器,轨道上的自动育秧播种机开始工作,在秧盘上撒下种子,然后自动覆土。
“这个新技术可是帮了大忙。”许洪阳一边操作一边对记者说,以前育秧播种用小推车,人工撒种,需要6个人配合,不仅效率低,撒种还不均匀,影响出苗率,今年引进了自动育秧播种机后,只需2个人,效率提升两三倍。
今年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推广了育秧新技术——叠盘暗室育秧技术。“这项技术要求暗室恒温恒湿,温度在30摄氏度至32摄氏度,经过48小时,水稻种子就出苗了,比常规育苗提前7天以上出苗。”公司农业科科长何培雄说。
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第九管理区的种植户李文生采用了叠盘暗室育秧技术,育秧大棚里秧苗已长成绿油油的一片。他说:“有了新技术,育出了壮秧苗,为今年丰收打下基础。”
春耕时节,在江西省南昌县塘南镇,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各种农用机械,在农机手熟练操作下,正在进行精细化作业,展现了一幅现代农耕图。
“以前都是人工喷药,背个小喷壶,喷洒不均匀。现在无人机通过卫星定位,提前编好飞行路线程序,农民坐在田埂上就能完成喷药了。”塘南镇协成村村民罗时国说。
田野里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农民种地更新潮。
连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苗二壕村的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播种机沿着事先设定好的路线匀速前进,开展播种、铺膜作业。苗二壕村村民苗五子说,这种无人驾驶播种方式,不会出现过去的重复种、漏种现象,节省种子,保证了播种质量。
这台无人驾驶播种机由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通过应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科学精准播种。公司总经理白恩泽说,这种精准播种方式可以使每亩地出苗率提高10%、土地利用率提高10%、增产15%以上。
转变旧观念 “舌尖”更安全
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粮食安全,更需要品质安全。随着一批新农人的涌现,各地加快转变种植观念,发展绿色生态优质农业。
过去盯产量,现在盯市场,优质稻越来越受农民青睐。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种粮大户刘进良过去很多年,都是按照老方法种地,追求产量,化肥农药用得多,每年辛辛苦苦,还是赚得少。
刘进良反思后,开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每亩水稻一季施用8袋有机肥,还探索了“稻鸭共作”模式,减少化肥、农药投入,保证了稻米品质。连续多年施用有机肥后,他发现很划得来,“虽然每亩田的成本要多出1000多元,但收入却是以前的5倍。”
农业生产方式加快绿色转型。在江西省石城县高田镇新坪村,绿油油的早稻秧苗已插完。村干部陈明安带头种植双季稻,引领广大村民扩大粮食生产面积。高田镇还通过推广优质水稻种植、稻鱼养殖等绿色发展模式,提高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从几亩地逐渐发展成1.5万亩,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文忠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国文忠,对农业发展的变化深有体会。他说,过去当地有句俗语,“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但是现在化肥上得越来越多,土壤板结、黑土地逐渐退化。
“现在大家绿色环保意识提高了,用有机肥的也越来越多,我这几年化肥用量至少减了30%。”国文忠说,近年来他还一改传统做法,使用保护性耕作,更有利于保护黑土地,提高粮食产量。
绿色是春耕的底色,人们抢抓农时,把希望播种在春天。
谷雨过后,地处河套大地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农场郁郁葱葱,村道两旁都是集中连片的麦田。沿着垄道观察小麦长势的种粮大户王如来说,过去种地追求大水大肥,如今追求控肥增效,在绿色优质上下功夫。
“现在我的耕地底肥用量减少10%、追肥用量减少30%、耗水量减少30%,土壤由板结变松软,土地质量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王如来说。
据临河区农牧局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樊秀荣介绍,临河区推行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实现每亩耕地化肥用量减少10斤左右、农药用量减少20%左右,产量不减,助推了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社

【“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西安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刻,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一亿五千万低利息的银行贷款,使我们能保证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二十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既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去年8月,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项目看发展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建成投产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的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文/记者 黄晓巍 图/记者 窦翊明 )

#西安身边事# 【“真金白银”护航企业发展 西安多举措绘就高质量发展“工笔画”】春节刚过,古城西安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城区及周边,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车辆穿梭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处处涌动着蓬勃发展的朝气,一幅幅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正徐徐展开。

  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市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这标志着西安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逆势而进的背后,是西安爬坡过坎、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身姿,是政企同心、携手奋进,书写西安追赶超越的精彩华章。

  
  政策支持 言出必行
  护航企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0年对于西安的企业而言记忆尤为深刻。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企业原本的生产计划,很多公司运行面临着巨大压力。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燮介绍说:“在最艰难的时候,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专班助企、政策支持等方式,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困难,甚至还协调解决包机接送海外工程技术人员。也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才确保了公司一期项目保持不间断满产运营,二期一阶段在去年9月达到满产。”

  在抗击疫情最艰难的时刻,西安每一天便利店承担着保障民生以及蔬菜供应的工作。西安市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说:“在我们资金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西安市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各项政策,共得到国家1.5亿元低利息银行贷款,让我们得以从哈萨克斯坦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运回了20个专列的面粉、油籽、油料,有力保证了西安市粮油市场的供应。”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源头活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工作方案(2020—2022年)》《西安市打造内陆改革开放人才高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惠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在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鼎力支持下,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6+5+6+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西安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靶向性,确保“真金白银”及时足额直达企业和个人,政策效应很快显现,2020年西安市共兑现财政资金15.01亿元,惠及企业2897户,均已足额兑付,做到了言必行,诺必践。在兑现承诺中,先进制造业兑现奖补资金8.62亿元,惠及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20户企业;开放经济兑现奖补资金1.38亿元,惠及西安富民无纺有限公司、陕西商储物流有限公司、延长壳牌石油有限公司等44户企业;科技创新兑现奖补资金4.19亿元,惠及西安克瑞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等1517户企业;文旅融合兑现奖补资金0.82亿元,惠及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众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516户企业。

  “雪中送炭”“雨中撑伞”……一系列惠企发展的实际行动,提振了企业投资的信心,更激发了企业稳增长、抓转型、促发展的动力和热情。全市新增“五上”企业1605户,超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0户。法士特、陕鼓、西部超导等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

  产业引领 集群推动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迈出新步伐

  夯实壮大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年,西安市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五强”目标,通过抓产业、强集群、扩投资、促融合,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增速达到23.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排名第一,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三。

  隆基是西安本土培育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光伏龙头企业。“2020年我们在西安增加了135亿元的投资,整个销售收入增长了50%多,单晶硅片和单晶组件的销售创历史最高,达到全球第一。”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学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给予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强市配套政策给予的扶持。

  2020年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西安市成立了11个产业专班,开展强链、育链、固链、补链、延链工作。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思路推进集群建设,陕汽10万辆扩能项目和一期12个项目有序推进。西咸软件产业园、高新电子产业园、经开汽车产业园等6家园区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估“四星级”殊荣,产业集群不断壮大。6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23.7%,其中,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三个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8.6%、19.9%、12.1%。

  “2020年,我们实现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14.6%。”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勇去年8月荣获“市长特别奖”,在他看来,“‘市长特别奖’是对西部超导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极大激励和鼓舞了我们的创新创业团队,我们将扎根西安这片发展沃土,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向着做强产业做大集群、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懈奋斗。”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2020年,为鼓励先进,向优秀企业家致敬,西安创新设立了“市长特别奖”,对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有卓越贡献的50名优秀企业家和团队予以表彰奖励,向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企业家致敬。“市长特别奖”的评选,受到了企业家的一致好评,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双链融合 金融助力
  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断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西安市围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加大了扶持力度,我们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支持。”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平说,“西安科教资源富集、创新实力雄厚、科创平台完备,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西安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举办了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让企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更加便捷高效,这些更坚定了我们扎根西安,加快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2020年,西安市强化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超算中心加快建设,智慧谷、交大创新港等城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17%,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与此同时,西安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完善。2020年,西安新增国家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在高新、经开启动建设,电子信息、汽车、航天等产业创新联盟相继创立,创新载体日益丰富。

  得益于西安良好的投融资环境,西安企业上市再创佳绩,2020年,西安新增境内上市和精选层挂牌公司达到10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定期开展“扶持企业上市登门行”等活动,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80家,总市值10794亿元,较2018年增长182%,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不断攀升的数据标志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折射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西安市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厚植营商“沃土”,伴着铿锵足音,西安企业将带着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苦练“内功”,昂首阔步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更加精美绝伦的“工笔画”。

  优化结构 加速转换
  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排排车辆整齐排列、各条生产线高效运行……在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车门生产线上对汽车车门进行加工;在另一侧的总装OK线上,工人们对车体外观逐一开展检查。去年11月8日,位于西咸新区的宝能汽车集团西安基地绿色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建成。西安基地是宝能汽车集团第三个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宝能第一个自建并投产的整车制造基地。该工厂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50亿元,综合税收超25亿元,带动上下游3万人就业。

  高质量项目有助于支撑高质量发展。为有力带动工业经济发展,西安市聚焦产业集群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配套需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不动摇,积极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促进要素、政策、服务向重点项目聚焦。世界500强霍尼韦尔、日立ABB电网、中车长客西北总部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三星二期一阶段、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一期一阶段、隆基股份年产10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中试项目一期、宝能汽车西安基地等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一批批重大投资、重点项目的落户及投产,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积蓄了动能。

  高质量的投资项目,是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关键。2020年,西安市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理念,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实现投资3696.7亿元,项目投资进度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其中,55 个先进制造业项目、85 个服务业项目、22个文旅项目、34个生态环保项目、43 个城建和基础设施项目、89个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项目,均完成年计划 120%以上,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形成了一批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本组稿件由 记者 黄晓巍 采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眼前很美,但还可以更美[偷笑]生活终归是平凡如细水长流的,去经营,去感受,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满园花开。”朴素,是极致的美。
  • 在情绪上受向导影响会充满幸福感的哨兵,跟因为哨兵的信任而越加自信的向导,舞蹈里很多双人配合的部分都是由相辅相成的互动组成,哨兵天生敏感,向导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
  • 鞋:chanel-万象天地新开的野兽派好美门口的小花园仿佛在欧洲店里摆满了鲜花炒鸡浪漫还有和manner联名咖啡店可以买一杯咖啡坐在花海里慢慢聊☕️#成都婚纱[
  • 秘鲁《秘鲁人报》8月31日报道,据秘鲁卫生部国家卫生研究所(INS)介绍,猴痘病毒基因型B.1.6是在南美地区发现的第一个新基因型,其对病毒行为的影响仍在研究之
  • 李家超称,在今日会议上,港方提出“逆向隔离”建议,即北上人士在港隔离后,再以闭环方式入境内地,以满足内地的“7+3”检疫要求。李家超下午见记者时表示,在会议上提
  • 风景争来趁游戏",词人仍然沿用上阕惯用的笔法进行描摹,在静谧恬静的山林里每日围绕自己过活,心中没有任何牵挂,迷人的风景也争先恐后地映入眼帘。"
  • 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国际庄…再大的阻力也必将前行,明天一定会更好[haha][haha][haha][haha]打工日记1今天第一天上班,manager是个中年白人
  • 也许,这雨还要再拖几天,也许,意念中的幸福也不是唾手可得,但自己爱着自己,相信着自己,用发自内心的笑去回馈这世界的给予,也许枫叶,也许落叶,也许秋天,也许冬
  • 9.1今天 嗯… 也没啥事 大家渲染的氛围感觉明天或者过段时间就解封了 希望吧 快解封 哈哈哈哈哈快收快递 呜呜呜呜呜没有吹风机 只能等头发干了再睡 哎
  • #杨紫晒聊天记录#什么叫张小寒可能真的错了?1⃣恶意p图,p2生日聚会原图,杨紫本人发博和聊天记录佐证,【没有同吃一块蛋糕】【没有互喂】【没有凌晨赴女方家】2⃣
  • #王源[超话]##王源写到第五章的故事##王源极限特工4# 各位源儿的小可愛們~ 又到了每日一貼的時間啦 今天就來分享幾句我覺得特別好的歌詞 “遇到你是我今
  • 我试图用那些漂亮的句子来形容#肖战王一博# 。这些文字写不出#肖战王一博# 眼里的星辰。
  • 飞黄达腾‬让你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事业上场‬使你平步青,云‬拓展你的人脉将,‬你的务业‬人际推前到‬所未的有‬局面上上,‬司领导赏识,你‬同时下也属‬会心甘情
  •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台风防御工作,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增强防范台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组织领导,及早制定应对预案,备足防台救灾物资,提前落实防
  • !李佳琪!
  • #陈翔[超话]#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有了十年的陪伴,感觉这之间更像家人一样,虽然可能你还没认识我,但是家人就是默默地在身后守护你就够了呀,十年前你是那个12号少年陈
  • ”宝陶斋,就是这么一家能把你带进回忆里的小菜馆,深深的巷子, ​​​​正所谓饭香不怕巷子深,如今饭店里的菜都经过改良,很难找回记忆里的老味道,想吃到地道的潍县菜
  • 说实话哥哥的制作更精良,制作方明显用心了,结果事实证明观众就是不爱看40+的中年男唱跳,看各种指数,哥哥明显不如姐姐,芒果失算了啊。说实话哥哥的制作更精良,制作
  • 太妹别太可笑了我说,网络纠纷怎么解决比你懂哦,好歹也处理过类似案子好多次了[可怜],从来不装b,如果某些人觉得在网上帮助别人是装b我只觉得这种人眼界未免过于狭隘
  • #金贤重[超话]# 賢重 IG 更新 ~ 정규 3집!!! 요즘같이 디지털 음반 시대에 정규 3집을 낸다는 건 정말 한편으론 기적 같은 일일지도 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