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千问千寻大运河# 武清区田水铺村:萝卜大棚里,长出了一条致富路

  12月下旬,沿着武香路一路向北,刚过廊良公路,就能看到道路两侧一排排的温室大棚,小货车变成临时销售点,稀疏的分散在东侧的路边,一个个立着的招牌上,打着“田水铺”、“萝卜”等关键词,过往的司机,不时会停下脚步,下车购买。

  现在,正是天津市武清区大良镇田水铺村青萝卜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在自家的大棚中,忙着采摘、销售、打包……38年间,这个靠近北运河东岸,只有200多户的小村庄,靠着种植萝卜,迅速崛起,从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2千元左右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人均年收入6万元的富裕村。

2月19日,在天津武清大良镇田水铺村菠菜大棚内,农民戴着口罩菠菜幼苗间,有序的忙碌着。

  从武香路转向田营路,穿过“田水铺村”的铁牌坊,一条敢闯敢拼的致富路,也在一个个萝卜大棚间徐徐铺开。

  贫困村找到了致富经

  走进田水铺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纵横交错的柏油路,通入了挨家挨户,更一路绵延至田间地头。

  冬日午后,村民们陆续骑着农用三轮车,拉着工具,穿过街巷,直奔自己的萝卜大棚,在很多村庄已经进入了农闲的时候,这里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现在的田水铺村,因种植萝卜而远近闻名,但原来却是个贫困村。

  “我们村原来主要是种植大田,收益不高。”回想起过去的日子,60岁的村民屈凤霞说,“刚种萝卜那会,一口人一年差不多有2000块钱的收入,那都觉得不少了,能有现在这样的生活,真是不敢想。”

  田水铺村种植萝卜的历史,要从1983年说起。田水铺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书义说,那一年,田水铺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村民尝试着种植萝卜,收益确实比大田要好一些,于是陆续有人加入到种植萝卜的队伍中。

  2003年,还是村民代表的张书义被选举为村长。那时候的他就在想,一定要为村民干点实事,“那会种萝卜没有大棚,都是露地萝卜,口味一般,收价4毛钱一斤,一亩地能有2000块钱的收入,我们村人均2亩地,村民们就很高兴很知足了。”

  2006年,村民们选举张书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同一年,田水铺村的萝卜搞起了创新。

  张书义提议建棚种萝卜,然后晚收延后上市,村民们开始心里打鼓,但事实证明,张书义的判断没有错,“萝卜收价一下从4毛变成了8毛,拿出去后,以2块5一斤的价格,全都卖了。”

  拔地而起的萝卜大棚

  2007年,村民们纷纷加入其中,延后上市的青萝卜,让村民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也是2007年,国家农业部实施“一村一品”示范村工程,田水铺村被认定为“一村一品”青萝卜生产专业村,得到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

  “有了这些资金,我们开始大面积的扣大棚,还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们选种,帮他们提升技术、寻找销路。”张书义说,那之后,田水铺村的萝卜一路飘红。

  2009年,萝卜的收价涨到1.5元每斤,打包成箱后,售价能达到每斤7元钱。一直到2012年,田水铺村大棚的萝卜每斤收价达到了1.8元。

  但田水铺村并没有满足,村两委班子积极四处奔走考察,希望将萝卜做出更大的文章来。

  2015年,田水铺村与天津蔬菜研究所达成技术合作关系,成功引进了名为“七星”的新品种。

  “这个萝卜口感甜脆,品质好,产量也高,一下就打动了我们。”张书义说,当年,在党员们的带头种植下,田水铺村七星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780余亩,“村民们看着销量好,单价高,也都开始陆续种植,到现在,我们村有1700亩地种植萝卜。周边的村,也都开始陆陆续续的跟着种起了萝卜。”

  2018年,武清召开“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品牌发布会,品牌效应再一次为田水铺村青萝卜的身价加码。

  在田水铺村一条武香路之隔的南侧,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拥有着小型气象站、物联网监控、滴灌等设备的现代化智能大棚,这是“小兔拔拔”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占地1530亩。

  现在,“小兔拔拔”水果萝卜,已经成功入驻超市近400家,其中包括盒马鲜生、京东7FRESH、物美超市,永旺超市等,线上线下的大型平台和连锁超市。

  站在基地的大棚里,张书义告诉记者,“‘小兔拔拔’品牌发布会之后,田水铺村连同周边其他村庄的萝卜,收价平均涨了1块钱,村民们都高兴极了。”

  如今,田水铺的萝卜,不仅在国内很多省市进行销售,还出口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

  生活富裕的有了底气

  目前,田水铺村有246户村民,76%以上的村民家在城区买了楼房。

  屈凤霞家不仅买了新房,2019年还在村里的老房子前,新建了一处房。屈凤霞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精神头也特别足,忙的时候,她也会不管白天黑天的,跟着去大棚帮帮忙,虽然有时候会辛苦一些,但感觉每天都过得特别幸福、快乐。

  这个季节,田水铺村的大棚里,经常能够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12月23日,从早晨9点多,进入大棚坐定,打开3台手机,开始直播,一直到晚上4点多,28岁的丁淑曼跟10几万粉丝说再见后,关闭了直播间,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

  这一天,她的直播销量有200多箱,“其实现在还不算忙,最忙的时候,是快过年的那些日子,有时候要直播到半夜,一天能卖600多箱,还得雇人帮着装箱打包。”丁淑曼笑着说,大学毕业后,她跟着爱人一起回到了田水铺村,开始种植萝卜。

  这是她做直播销售自家萝卜的第4年,萝卜每年可以从10月下旬,一直卖到春节之后。

  记者在丁淑曼的萝卜大棚里停留的1个小时里,丁淑曼的手机不时的响起,不是微信顾客的新订单,就是打电话询问地址,打算亲自来大棚采摘的顾客。

  2020年,丁淑曼家20多亩地的萝卜,纯利润达到了50万元左右,“我家还不是卖的最好的,比我们卖的还好的,有的是。”

  从大城市回到农村种地,在丁淑曼看来并非难事。丁淑曼说,现在农村发展的都特别好,给年轻人的机会也多,回村发展比在城市打拼赚得更多,虽然有时很辛苦,但却让她的生活更有底气。

  越来越好的乡村发展

  从2003年村集体收入只有三四万元,到2020年村集体收入30万元,30%以上的村民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全村人平均年收入6万元。田水铺村的村民们,走向了富裕。

  2014年,在帮扶组的支持下,村内硬化了胡同里巷及主干道路6500平方米,修建排污渠400余米,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健身广场,还栽种了不同种类的观赏苗木。2020年,田水铺村又对村内的厕所、地下污水管网,进行了统一改造。

  “下一步,我们要对乡村进行更大的提升改造,让我们的村容村貌变得更好。”张书义说,未来,田水铺村要筹划做一些与萝卜有关的深加工产品,然后建造民宿,让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相结合,增加村集体和村民们的收入,“我们的目标是,把田水铺村打造成集农业、产业、旅游业于一体的,新农村的典范,努力实现我们的乡村振兴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会上,竞体科科长张琳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相关指示,篮球是海淀区的重点项目,希望各牵头学校要脚踏实地、克服困难、积极备战,力争在北京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上创
  • 六月#快乐大本营#送票福利来了[给力]6月5/6号录制#快乐大本营# 5号嘉宾:朱亚文、汤唯等,6号嘉宾:林一、郁可唯、毛不易、乔欣、经超、李治廷、张雪迎、胡夏
  • 停水節奏的傍晚,媽媽和妹妹在家裡接水,我剛出去借水洗澡的路上就下起小雨️想著要洗頭,也不找地方躲了,還有點享受地小淋了一會[害羞][嘻嘻]⋯⋯回到沒看到她們,打
  • 虽然一直都清楚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但是一次又一次我还是会很抱有希望会为那么一点点的希望的曙光雀跃激动然后失望。。
  • 忽視神的旨意,等於說:「我是我自己生命的主宰。开篇点题 今天是我生日明明是世界分有了我的生活 我才是时间本身我即是逻各斯的人化 是我自己的世界真理是伊壁鸠鲁的承
  • 于是我就到了漫威宇宙[允悲],我从懒羊羊变成了蜘蛛侠,看见鹰眼在锻炼身体,我特别傲娇的说:我就不要锻炼了,因为我是英国翘臀。。
  • 老实说,我本以为婚后我也能过潇洒的日子,可没想到,婚前她进行了财产分割,我仍旧不得不出去赚钱。生活就是闲下来好好享受生活去按摩(发现原来不止颈椎不好背也不好)去
  • 转发和关注送牛仔裤2条@微博抽奖平台 #杨紫[超话]#【杨紫】 那个你​夜空有了星星的衬托才会美丽就像鱼儿有了水的滋养才会欢快嬉戏所以我有了你才会有动
  • #墨西哥新闻##拉美新闻#【Del tatuaje al narcotráfico: Estos son los 5 museos más raros de l
  • LEDinside今年的第二场活动来了!8月22日,LEDinside将主办2019集邦咨询新型显示产业研讨会暨微型LED显示前沿技术&资本对接会,我们
  • 这些视频是在5月13日选举前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其中12个参议院席位中有9个支持杜特尔特总统。【菲律宾世界日报专讯】自从传言副总统所在政党谋划推翻总统之后,总统
  • 那你这么忠心今晚也一起奖励你主子带着你嫂子搞个双飞爽歪歪爽得你水流成河逼烂人亡还想继续让你主子去地狱和你搞的逼飞奶炸最后两人一起梅毒美滋滋#任豪POI[超话]#
  • 于是我走到嘎子面前,很难过地说:嘎子,我找不到你的照片,签名我还是不要了。然后嘎子说:照片啊,我有啊。
  • 希望健哥眼睛里的小星星会越来越亮,我们说爱你,请你相信~大寶法王噶瑪巴如何去懺悔無始劫以來的罪業每個人有各種不同的思想,思想不斷的發生,因此罪惡也是無量的,所以
  • 当我们在讨论美学时,要意识到这是一个超越性别、年龄和外在界限的话题。#ARTISTIC&CO.# 关注人们对于内心的直面,支持人们对美持有多元而健康的开放心态。
  • 最近和特别喜欢的小可爱们吃了好多可爱的食物,而且都是说想要吃就一定要在下一秒吃到的那种,最近是爱上了猪蹄叭。[佩奇]#第五人格[超话]# 看到有小姐姐发 我也来
  • #陈乔恩[超话]# 向日葵大面基 不管怎么说、 我都很爱我家的葵花籽 这次时间太紧,没时间一起吃个饭【不是两盘蔬菜这种[并不简单]】和玩了 每次都想把群里的小
  • #曾轶可道歉# 【歌手曾轶可道歉承认言行失当 此前曾对民警爆粗口干扰执法并在网上曝光民警个人信息】Chinese singer Zeng Yike on We
  • 忘了是什么时候,我的手机备忘录里一直存着这样一段话:我理想中的爱情不是交朋友,不是谁都可以的,如果等不到那个人,那么怎样都是孤独的,将就的孤独或许更可怕,我还有
  • ” 全世界都暗了,只剩下全场观众手机屏幕发出的微弱亮光,那些亮光链接着自己和喜欢的人,然后他站在一束光中,他说:“如果你对我说你想要一朵花,那么我就会给你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