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关注2022贵阳市两会#【人才兴市,着力汇聚“强省会”的智力支撑!写在2022年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四)】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行动的起步之年。在奋进“十四五”、推动“强省会”的新征程上,贵阳贵安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总量有提升、高端人才有突破、平台建设有进展、服务保障有创新、作用发挥有成效,全市人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强省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人才入筑,人才兴筑。如今,随着各类创新人才“落地生根”,贵阳贵安已成为聚才的“洼地”、用才的“高地”、留才的“福地”,已成为无数人才就业创业的热土。在推进“强省会”新的征途上,大家尽展才华、各显神通、展现抱负,与贵阳贵安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打造聚才的“洼地

上个月,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才招引行动在贵州大学举行,1091家在筑央企制造业企业、省属国企和贵阳贵安重点产业企业线上线下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878个,为在黔高校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我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看到这家公司还不错,想抓住这个好机会尝试一下。”贵州大学2022届毕业生周小朝说,为了这次招聘会,他提前准备好了简历,应聘了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的技术岗位。

2021年,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推动人才“强省会”,贵阳贵安相关部门以省内高校的27.58万名2022届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启动实施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对所有到贵阳贵安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零门槛”落户;来筑求职的毕业生可免费7天入住“筑梦驿站”;对申请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入住的,给予最高30%的租金补贴。

搭建系列“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平台,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政策咨询、项目落地、成果转化等提供“直通车”服务,积极打造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优厚的人才政策是贵阳贵安引才的诚意,也让毕业生对贵阳贵安的发展充满信心。“尤其了解到宣传视频里提到的“筑梦驿站”、租房相关政策,看到整洁干净安全的居住环境,更是给足了我们女孩子安全感。我以后想留在贵阳,从事大数据相关的行业。”贵州工商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刘玲燕说。

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只是贵阳贵安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聚才“洼地”的一个缩影。2021年,贵阳贵安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锚定工作目标,做好系统谋划,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制度,加强工作保障,着力凝聚人才工作强大合力,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贵阳市“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明确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160万人以上,研发人员突破20万人,提高人才增量在城区新增人口中的占比,以创新人才集聚推动“强省会”目标实现。

优化人才政策。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企业为支持对象,出台实施33个“强省会”系列人才政策及细则,降低企业的引才用才成本。鼓励在筑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在职领办创办企业,实施编制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独立薪酬制度,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2021年累计兑现资金5088万元,拨付研究经费3000万元,投入应用研发资金6178万元。

加强工作保障。及时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将原来28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扩充到32个。成立“强省会”人口人才指挥部,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和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

回顾一项项政策、一个个方案、一条条措施,无不体现了贵阳贵安抓好人才工作的用心细心精心以及对人才的重视、爱惜。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 打造用才的“高地”

张小平是贵安新区湖潮乡的村民,去年春节后,他放弃了在东莞的工作机会,应聘了恒力(贵阳)产业园的生产操作工。“看到企业发布万余个岗位招聘信息,有行政、土建工程、操作工、水电工等岗位,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一应聘就成功了。”张小平说。“现在下班就可以回家,收入也不错,感到很安稳。”

如今,许多像张小平一样的人才,乘着贵阳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东风,在家门口就实现“人尽其才”。人才兴,产业兴。贵阳贵安深知,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是“强省会”的制胜法宝。

为此,贵阳贵安以“强省会”行动目标为导向,聚焦重点项目、产业聚才、重点群体、优势资源,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用才的“高地”,以创新人才集聚推动“强省会”目标实现——
在聚焦重点项目上,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动高层次人才赋能“强省会”。2021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700余人,直接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声凯2个院士团队和30支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华为云全球数据基地投入运营,带动2万名创新人才到贵阳贵安工作。

在聚焦产业聚才上,坚持产业和人才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编制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11个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发布重点产业目录和人才需求目录,高标准谋划推动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2025年引培各类产业重点人才7400人以上,2021年已引培1890余人。

在聚焦重点群体上,持续推进黔籍人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系列人才培养工程。2021年,遴选培养700余名青年人才,分级分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6.7万余人次。

在聚焦优势资源上,依托开发区及各类园区,打造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优质平台集聚创新人才。2021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工程研究中心2个,新增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设首批专家工作站15个。

如今,在贵阳贵安,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打造留才的“福地”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贵阳贵安深知,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在人才快速流动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来人”更难。

2021年,贵阳贵安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强化人才服务,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聚才、用才的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和安居环境,形成重视人才、尊崇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奋力打造留才的“福地”。

建立“人才日”工作机制。举办贵阳贵安“人才日”主题活动暨区域人才发展研讨会,共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114场,开展贵阳贵安“筑人才·强省会”2022届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筑人才·强省会”的品牌效应初显。

建立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在市县乡三级选派人才服务专员3503人,点对点服务1780家重点企业,为重点企业和人才提供“主动联系、靠前帮扶、精准施策、方便快捷”的联络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引进人才231名、搭建平台40个、解决困难问题172个、协调申报项目58个。

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慰问各类专家198名,组织245名专家和654名“贵阳的人才服务绿卡”持有人进行免费体检。开通贵阳贵安“96567”人才服务热线,在贵阳国际人才城挂牌运营贵阳贵安“人才之家”,2021年以来共受理人才服务咨询8100余人次,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服务事项764件。以贵阳人才大厦为产业园核心园区,成功申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健全配套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提供更多优质学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以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环境引人才、聚人才。

贵阳还探索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改革,着力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机制环境。“贵阳市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改革试点”被列为2021年唯一一个人才领域的省级改革试点。

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聚人才的“聚宝盆”。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壤、多元化的优惠和帮扶政策、舒适的人才环境,让贵阳贵安吸引更多人在此筑梦,让各类人才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我和同学分别从深圳、山东、河北来贵阳创业。吸引我们的首先是政策,贵阳市把大数据发展作为战略目标,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前景。”贵州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勇说,贵阳的人才环境很好,创业还享受到了人才绿卡优惠和人才公寓,自己也从“贵漂”慢慢变成了“贵定”。

广邀四海精英“筑人才”,汇聚八方智慧“强省会”。在推进“强省会”新的征途上,贵阳贵安将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精度”、拓宽人才工作“广度”、彰显人才服务“温度”,奋力推动人才大汇聚,努力成为“全省人才蓄水池”。

#关注2022贵阳市两会#【人才兴市,着力汇聚“强省会”的智力支撑!写在2022年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四)】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行动的起步之年。在奋进“十四五”、推动“强省会”的新征程上,贵阳贵安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总量有提升、高端人才有突破、平台建设有进展、服务保障有创新、作用发挥有成效,全市人才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强省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人才入筑,人才兴筑。如今,随着各类创新人才“落地生根”,贵阳贵安已成为聚才的“洼地”、用才的“高地”、留才的“福地”,已成为无数人才就业创业的热土。在推进“强省会”新的征途上,大家尽展才华、各显神通、展现抱负,与贵阳贵安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打造聚才的“洼地

上个月,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才招引行动在贵州大学举行,1091家在筑央企制造业企业、省属国企和贵阳贵安重点产业企业线上线下参与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3878个,为在黔高校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

“我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看到这家公司还不错,想抓住这个好机会尝试一下。”贵州大学2022届毕业生周小朝说,为了这次招聘会,他提前准备好了简历,应聘了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的技术岗位。

2021年,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推动人才“强省会”,贵阳贵安相关部门以省内高校的27.58万名2022届毕业生为重点对象,启动实施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对所有到贵阳贵安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零门槛”落户;来筑求职的毕业生可免费7天入住“筑梦驿站”;对申请人才保障性租赁住房入住的,给予最高30%的租金补贴。

搭建系列“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平台,进一步为创新创业政策咨询、项目落地、成果转化等提供“直通车”服务,积极打造全方位的资金扶持体系,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优厚的人才政策是贵阳贵安引才的诚意,也让毕业生对贵阳贵安的发展充满信心。“尤其了解到宣传视频里提到的“筑梦驿站”、租房相关政策,看到整洁干净安全的居住环境,更是给足了我们女孩子安全感。我以后想留在贵阳,从事大数据相关的行业。”贵州工商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刘玲燕说。

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创业,只是贵阳贵安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聚才“洼地”的一个缩影。2021年,贵阳贵安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锚定工作目标,做好系统谋划,健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制度,加强工作保障,着力凝聚人才工作强大合力,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贵阳市“十四五”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明确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160万人以上,研发人员突破20万人,提高人才增量在城区新增人口中的占比,以创新人才集聚推动“强省会”目标实现。

优化人才政策。以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企业为支持对象,出台实施33个“强省会”系列人才政策及细则,降低企业的引才用才成本。鼓励在筑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到贵阳贵安兼职创新、在职领办创办企业,实施编制外引进高层次人才独立薪酬制度,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2021年累计兑现资金5088万元,拨付研究经费3000万元,投入应用研发资金6178万元。

加强工作保障。及时调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将原来28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扩充到32个。成立“强省会”人口人才指挥部,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和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

回顾一项项政策、一个个方案、一条条措施,无不体现了贵阳贵安抓好人才工作的用心细心精心以及对人才的重视、爱惜。

加大人才招引力度 打造用才的“高地”

张小平是贵安新区湖潮乡的村民,去年春节后,他放弃了在东莞的工作机会,应聘了恒力(贵阳)产业园的生产操作工。“看到企业发布万余个岗位招聘信息,有行政、土建工程、操作工、水电工等岗位,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一应聘就成功了。”张小平说。“现在下班就可以回家,收入也不错,感到很安稳。”

如今,许多像张小平一样的人才,乘着贵阳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的东风,在家门口就实现“人尽其才”。人才兴,产业兴。贵阳贵安深知,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是“强省会”的制胜法宝。

为此,贵阳贵安以“强省会”行动目标为导向,聚焦重点项目、产业聚才、重点群体、优势资源,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用才的“高地”,以创新人才集聚推动“强省会”目标实现——
在聚焦重点项目上,围绕重点产业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大力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推动高层次人才赋能“强省会”。2021年,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2700余人,直接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戴金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声凯2个院士团队和30支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华为云全球数据基地投入运营,带动2万名创新人才到贵阳贵安工作。

在聚焦产业聚才上,坚持产业和人才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编制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11个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发布重点产业目录和人才需求目录,高标准谋划推动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2025年引培各类产业重点人才7400人以上,2021年已引培1890余人。

在聚焦重点群体上,持续推进黔籍人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实施系列人才培养工程。2021年,遴选培养700余名青年人才,分级分类培训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6.7万余人次。

在聚焦优势资源上,依托开发区及各类园区,打造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以优质平台集聚创新人才。2021年,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工程研究中心2个,新增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建设首批专家工作站15个。

如今,在贵阳贵安,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打造留才的“福地”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贵阳贵安深知,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在人才快速流动的巨大洪流中,“留住人”一定程度上比“引来人”更难。

2021年,贵阳贵安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强化人才服务,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打造聚才、用才的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和安居环境,形成重视人才、尊崇人才、关爱人才、成就人才的浓厚氛围,奋力打造留才的“福地”。

建立“人才日”工作机制。举办贵阳贵安“人才日”主题活动暨区域人才发展研讨会,共计开展系列主题活动114场,开展贵阳贵安“筑人才·强省会”2022届在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筑人才·强省会”的品牌效应初显。

建立服务专员工作机制。在市县乡三级选派人才服务专员3503人,点对点服务1780家重点企业,为重点企业和人才提供“主动联系、靠前帮扶、精准施策、方便快捷”的联络服务,累计帮助企业引进人才231名、搭建平台40个、解决困难问题172个、协调申报项目58个。

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慰问各类专家198名,组织245名专家和654名“贵阳的人才服务绿卡”持有人进行免费体检。开通贵阳贵安“96567”人才服务热线,在贵阳国际人才城挂牌运营贵阳贵安“人才之家”,2021年以来共受理人才服务咨询8100余人次,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服务事项764件。以贵阳人才大厦为产业园核心园区,成功申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健全配套保障机制,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提供更多优质学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以安心发展、舒心生活的环境引人才、聚人才。

贵阳还探索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改革,着力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机制环境。“贵阳市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改革试点”被列为2021年唯一一个人才领域的省级改革试点。

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聚人才的“聚宝盆”。肥沃的创新创业土壤、多元化的优惠和帮扶政策、舒适的人才环境,让贵阳贵安吸引更多人在此筑梦,让各类人才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我和同学分别从深圳、山东、河北来贵阳创业。吸引我们的首先是政策,贵阳市把大数据发展作为战略目标,让我们看到了市场前景。”贵州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勇说,贵阳的人才环境很好,创业还享受到了人才绿卡优惠和人才公寓,自己也从“贵漂”慢慢变成了“贵定”。

广邀四海精英“筑人才”,汇聚八方智慧“强省会”。在推进“强省会”新的征途上,贵阳贵安将大力实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精度”、拓宽人才工作“广度”、彰显人才服务“温度”,奋力推动人才大汇聚,努力成为“全省人才蓄水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P1Harmony[超话]# 【蓝啾】211101 thedivestudioes更新相关一则准备好去看 'Daebak Show 的下一集和@ericnam
  • 但这两股冷空气都会带来大风天气,胡啸介绍,3月4日至5日,淮河以北地区普遍有4至6级的偏北风,华北地区的阵风可达7至10级,风寒效应会比较明显,新疆、甘肃、内蒙
  • 二、老子之“朴”与心灵的自由这种属于“朴”的,老子所追求的自由,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之于自我而言他解体了自己,他心中没有“我”他的“我”和道在一起,他像一个婴
  • 不等回答,温柔的唇瓣便贴了上来,伴随着尾音的热气呼在耳边:“这次我摘就好了”|和你一醉方休 一梦白头|温柔的人总能互相遇见,我爱你们!24、至少我们看到的是同一
  •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值得等待,以质量为生命,以品质为标尺,匠心雕琢家的每一个细节,严抓工程质量,毫厘之间浸染匠心。秉此理念,八达岭孔雀城一直专注于潜心研发经得住考验
  • ——王安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朱熹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 #挑战每天一部电影#DAY24『了不起的盖茨比』好久没写观后感了昨晚看完了这部电影盖茨比先生用精心的“装饰”来掩饰自己自卑的人生从穷困潦倒到纸醉金迷他总是想向黛
  • 十九岁的愿望是:公主能离我近一点二十岁的愿望是:希望公主时时刻刻,能在臣的身边。#齐广璞金牌#打开电视就看到齐广璞名列第一了,两个解说好傲娇,不过我喜欢[抱一抱
  • 《若干政策》同时提出,将瞄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结合实际,发挥奖励资金撬动作用,加强龙头企业、商业品牌首店和知名会展企业引进培育,积极打造全球优质市场主体集聚地
  • 他拼的不是武功,是一句话: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 ”卧槽,删留言的时候突然看到这个,一下子想起来当时这个道长真的超爱发这些话给我看,说话轻声细语的,每次跟他聊天都要强调好多遍让他说话大声点,单独挂YY也是,别人
  • 】网友反映:2021年7月底在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凤凰桥南高新16路,17.4万首付款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网友反映:2021年7月底在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凤凰桥南高新1
  • 蒙武&他夫人:我没这个儿子p2——这个我很赞同了,我一直觉得军事是很严肃的学问,要专业要实践,空想家是没有用的。p3——确认过眼神,包工头预备役p4——蝗灾啊,
  • 这句话中阐述了令人深思的二个标准:1,世界没有绝对标准,“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2,没有用的用处,才可能是最大的用处,“无用之用”非无用,它有它自己的用
  • 静静地相依相偎在这浅夏五月里,凝一朵相思,穿过千回百转的温暖,看世间开出岁月最美的暖。细捻一脉心香的隔世柔情,在细水长流的风景里,静静地絮语花色,思念盈心。
  • ”不过,俄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同日在社交平台表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5日已离开基辅,并称他从乌克兰首都发出的所有呼吁都是提前拍摄。”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经把“入侵”
  • 16. 易先生笑起来真好看 像月牙里装满了星星17. 我时常纠结于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说,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究竟是你的眼神,还是你呢。8. 有你熬过万丈孤独
  • 活动中,民警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交通安全擂台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现场进行滑雪技能和交通安全知识提问,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现场予以奖励,孩子们快乐的笑声,吸引过往“雪
  • 【地铁】:号线 新宫 【小区】 : 南庭新苑【房间】 :主卧【租金】 : 2400【附近商场】: 万达春风里【我们承诺】:房租➕押金正常入住【房源真实】:所
  • 每一张合照都是满眼流露着温柔 默契的背后是我们十几年的友情在我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时刻 你们都在我身边 就是一场最完美的婚礼。像女明星一样闪着光的女孩我算不上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