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佛门广大,难度少缘不善之人丨说仪周普【华严经疏序浅释】(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专弘平台 6月2日

华严圣号(万佛圣城)来自宣化上人专弘平台00:0029:53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B4.说仪周普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尽宏廓之幽宗,被难思之海会。圆音落落,该十刹而顿周;主伴重重,极十方而齐唱。】

这一段文是“说仪周普”,就是说经的这种仪式,周遍法界。

湛智海之澄波:湛,是湛寂;智海,就是智慧好像海似的,但是是湛寂的,就是不动的,是静的。澄波,是澄清的波浪,什么波浪都没有;没有波浪,也就是烦恼断尽了。因为没有波浪,所以说“湛智海之澄波”。

虚含万象:在这智海里头,好像虚空包含万象一样,所有一切的道理,佛都明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皎性空之满月:皎,是皎洁、清净的意思。性空,是指佛性就好像虚空的满月;满月,就是十五的月亮。

顿落百川:百川,就是有水的地方。顿落,就好像虚空的满月,那圆圆的月亮,顿然间落到一切水中;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有月光。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潭就是深水池,也就是有水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有月光在那水面上。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的: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一月当空,普遍在一切水里,都会现出来这个月的光影。是不是有这么多的月呢?不是的。所有一切水里的月亮,就是这一个月亮现出来的、摄照的;虽然有千千万万的水潭,现出千千万万月的光影,但是月的本体就只一个。

皎性空之满月,皎洁的自性,好像虚空的满月一样;顿落百川,顿然间,都落到这一切的水里边去了。那么众生心里头都有水,佛性里边呢?就有月光,照到我们众生的心水里边来。

众生心水净,菩提日日增。

这个心若清净了,心水清净了,菩提就一天比一天长得大了,长得高了,所以“顿落百川”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众生的心水要是清净了,佛的光明也就照到我们的心水里边来了;我们的心水要是不清净,佛的性光也不能照到。就好像那个水池子一样,水要是浑浊,就没有月光;水要是清净,在水里就现出一轮月亮来。

不起树王: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是在菩提树下坐着说的,他没有起来到旁的地方去,就在那里坐着说,这叫不起树王。这个“树”就是菩提树,为什么叫树王呢?因为这菩提树比其他的树都高,它的根也扎得深,枝叶也茂盛,所以叫树王──就是树中之王。这“不起树王”,也就是这菩提道场。

罗七处于法界:罗,是罗列,罗列七处,在七个地方说九会的《华严经》。因为有的地方说两次,有的地方说一次,所以说七处九会。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七处九会是:

第一会──在菩提道场说的。

第二会和第七会、第八会──都在普光明殿说的。

第三会──在忉利天说的。

第四会──在夜摩天说的。

第五会──在兜率天。

第六会──在他化天说的。

第九会──在逝多林说的,逝多林又叫重阁讲堂。

佛在这七处,说了九次法会;这七处九会,都是在最初成道说的。

佛最初成道说了九会《华严经》,最后一会所在的“逝多林”也叫“重阁讲堂”,是后来才修造的;在佛成道的时候,这个讲堂还没有呢!没有这讲堂,佛怎么能在这儿说《华严经》呢?这就是要谈到一个“妙”字上。

佛可以把过去的无量劫,搬到现在;把未来的无量劫,也搬到现在;所以也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也没有现在,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你说有现在,这也是个执着;你说有过去,也是个执着;你说有未来,还是个执着。你若没有执着,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不停──你说这是现在,这个眼前这一刹那间又过去了,所以现在的不停──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呢?还没有来。所以说“三心了不可得”,这就是破人的一种执着。现在释迦牟尼佛“不起树王”,他在这一个地方不起于坐,却能升到一切处,遍一切处去说法。能在所有的诸佛国土,都坐在菩提树下,不起于坐,而升到一处为众生说法。

又可以说,佛在这一个地方,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说法,也不起于坐,就能够到其他的世界去说法。

又可以说,佛在一处就可以遍满七处来说法。为什么呢?这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能纳无量劫为一念,延一念为无量劫──把这个无量劫纳到一起,就是好像一念之间这么长,又能把这个一念延成无量劫,所以就说“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就在那儿坐着,到七个地方去说法,说九会的《华严经》。

无违后际:依照我们人的思想来看,一定有前有后,后边的不能搬到前边去,前边的也不能把它搬到后边。可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妙处,就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

佛在最初成佛的时候,就可以现出来一个逝多林,在那儿说法;那叫重阁讲堂,又叫野阁讲堂,因为是在野外造那么一个阁楼,有好几层楼,所以叫做重阁。佛最初成佛时,没有这个讲堂,但佛可以现出这个讲堂,在这儿讲《华严经》,所以这叫“无违后际”,不违背后边的边际。

畅九会于初成:佛畅谈九次的法会,在最初成道的时候,用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时间,说完华严大法。

尽宏廓之幽宗:尽,是穷尽;宏,是宏大;廓,可以说是“空”,又可以说是“张”,张大的意思。幽宗,幽也就是一种玄妙的意思。本来“幽”是很幽暗的,但是这里的“幽”不是黑暗,这是有一种妙处;这种妙处,人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见着,也不容易听到,这叫幽宗,这种的宗旨。

被难思之海会:被,是教化,就是加被;加被,也就是教化。佛法可以教化不可思议数量的众生,不知有多少这么多的众生,好像大海会在一起。海会,就是好像大海似的,大家聚会到一起。佛说《华严经》,是用“海印三昧”说的;佛说《妙法莲华经》时,则是入“无量义处三昧”。

什么叫海印三昧呢?海,是指所有的香水海,这香水海是澄净无波的,一点波浪都没有,可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色身,都现在这个香水海里,就好像用这个印章,印到一种物质上一样。所有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有形有色的,都有一个影子在这香水海里,好像有一个印纹似的──用这个印章,印到纸上,就有一个印现出来。因为十方的众生在香水海里,都有一个印,印现出来,所以就叫海印。而佛是入了这种三昧,用海印三昧说法,所以说是“被难思之海会”。

圆音落落:怎么叫圆音呢?圆,是圆满;音,是音声,这种的音声非常圆满。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天人听,就是天上的语言;菩萨听,就是菩萨的语言;阿罗汉听,就阿罗汉的语言;人听,就是人的语言;畜生听,就是畜生的语言;饿鬼听,就是饿鬼所说的语言;地狱道的众生听,就是地狱里边所用的语言。所以佛用一种音来说法,无论哪一种类的众生都明白这个法;这叫“圆音落落”,就是一切的众生,一听这个法就明白了,好像落到他心里一样,这是圆音落到众生的心里头。

这种音声不是单单在一个国土,就是在其他的他方国土,也能听见佛说法的音声,也能见到佛说法的形相。好像什么呢?好像虚空里那个净满月一样。净满月在虚空,每一个人见了月,都说是对着他,“月光正照着我呢!”佛也是一样,佛说法的时候,众生看见,都是和佛面对面,佛在那儿给他说法呢!就好像月光照着自己一样,所以这叫圆音落落。

该十刹而顿周:顿,是顿然间;顿周,是顿然间就周遍了,包括诸佛国土、诸佛的刹海。这十刹,也就是一个国土的总名。其实不只十刹,无量诸佛的刹海,都现出释迦牟尼佛说华严大法的样子。

主伴重重:主,是释迦牟尼佛;伴,就是一切的大菩萨。“重重”是重重无尽,无尽重重;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极十方而齐唱:极,就是到极点了;极十方,到这十方的诸佛国土。而齐唱,在这个同时,都演说《华严经》,讲《华严经》。那么在每一个诸佛国土里边,都现出这七处九会,其他的世界也都现出七处九会这种的境界;这种的不可思议,演说这华严大法,所以说“极十方而齐唱”,同时来宣说这部经典的道理。

讲到这一段序文上,有人又起了怀疑心,说:“法师,您前几天讲,佛说《华严经》的时候,二乘人有眼不见,有耳不闻。今天又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个道理讲不通呀!”不错,你问得很有道理,可是这个道理只是你自己这么样想。我已经讲过,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你还这么样想“怎么可以呢?”虽然说二乘不见不闻,这是因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他不见不闻;等缘成熟的时候,不单是二乘,就是三乘、四乘,都可以听见了。什么叫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什么叫四乘呢?再加上佛,就是四乘。有这么一句话说:

天雨虽宽,不润干枯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难度少缘不善之人。

天上下雨,也就好像佛法似的,大树就得大的滋润,小树就得小的滋润;可是干而无根的草,雨想要滋润,也滋润不了它。佛门虽然很广大,可是也没有法子度少缘不善之人,也就是难度和佛没有缘的人。所谓“当面错过,交臂失之”,就是对着面错过去了,不认识佛;两个人本来手可以拉着手,但是他也失去这个机会了。这就所谓的“对面不认观世音”,你念观音、拜观音、诵观音,见到观音──观世音菩萨就在你对面,你也不认识。说:“我没有见过呀,我见到了,我就会认识。”其实,你天天都见到,你天天都不认识!观世音菩萨认识你,你不认识观世音菩萨,也就是这个道理。

佛门虽然广大,不想往善的做,不想往好的做的人,也没有法子度他。所以有的人学佛法,学学就跑了;这就是好像没有根的草,雨没有法子来滋润它,学佛法也是这样子。那么你现在知道了,见和闻,这都要有一种缘;若没有缘,就想见,也见不着的。

所以,各位现在到“中美佛教会”暑假讲修班,我们都很有缘的,才能遇到一起,共同来研究佛法,这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多应该高兴的一件事!你看果遵、果循,家里离这儿有四、五十miles(英里),都到这儿来听闻佛法,我真高兴!

6. 佛讲这部经时,在这七处,说了九次法会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6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尽宏廓之幽宗,被难思之海会。圆音落落,该十刹而顿周;主伴重重,极十方而齐唱。

这一段文是“说仪周普”,就是说经的这种仪式,周遍法界。

湛智海之澄波:湛,是湛寂;智海,就是智慧好像海似的,但是是湛寂的,就是不动的,是静的。澄波,是澄清的波浪,什么波浪都没有;没有波浪,也就是烦恼断尽了。因为没有波浪,所以说“湛智海之澄波”。

虚含万象:在这智海里头,好像虚空包含万象一样,所有一切的道理,佛都明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皎性空之满月:皎,是皎洁、清净的意思。性空,是指佛性就好像虚空的满月;满月,就是十五的月亮。

顿落百川:百川,就是有水的地方。顿落,就好像虚空的满月,那圆圆的月亮,顿然间落到一切水中;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有月光。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潭就是深水池,也就是有水的地方;有水的地方,就有月光在那水面上。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的: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

一月当空,普遍在一切水里,都会现出来这个月的光影。是不是有这么多的月呢?不是的。所有一切水里的月亮,就是这一个月亮现出来的、摄照的;虽然有千千万万的水潭,现出千千万万月的光影,但是月的本体就只一个。

皎性空之满月,皎洁的自性,好像虚空的满月一样;顿落百川,顿然间,都到落到这一切的水里边去了。那么众生心里头都有水,佛性里边呢?就有月光,照到我们众生的心水里边来。

众生心水净,菩提日日增。

这个心若清净了,心水清净了,菩提就一天比一天长得大了,长得高了,所以“顿落百川”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众生的心水要是清净了,佛的光明也就照到我们的心水里边来了;我们的心水要是不清净,佛的性光也不能照到。就好像那个水池子一样,水要是浑浊,就没有月光;水要是清净,在水里就现出一轮月光来。

不起树王: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是在菩提树下坐着说的,他没有起来到旁的地方去,就在那里坐着说,这叫不起树王。这个“树”就是菩提树,为什么叫树王呢?因为这菩提树比其他的树都高,它的根也扎得深,枝叶也茂盛,所以叫树王──就是树中之王。这“不起树王”,也就是这菩提道场。

罗七处于法界:罗,是罗列,罗列七处,在七个地方说九会的《华严经》。因为有的地方说两次,有的地方说一次,所以说七处九会。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七处九会是:

第一会──在菩提道场说的。

第二会和第七会、第八会──都在普光明殿说的。

第三会──在忉利天说的。

第四会──在夜摩天说的。

第五会──在兜率天。

第六会──在他化天说的。

第九会──在逝多林说的,逝多林又叫重阁讲堂。

佛在这七处,说了九次法会;这七处九会,都是在最初成道说的。

佛最初成道说了九会《华严经》,最后一会所在的“逝多林”也叫“重阁讲堂”,是后来才修造的;在佛成道的时候,这个讲堂还没有呢!没有这讲堂,佛怎么能在这儿说《华严经》呢?这就是要谈到一个“妙”字上。

佛可以把过去的无量劫,搬到现在;把未来的无量劫,也搬到现在;所以也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也没有现在,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你说有现在,这也是个执着;你说有过去,也是个执着;你说有未来,还是个执着。

你若没有执着,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不停──你说这是现在,这个眼前这一刹那间又过去了,所以现在的不停──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呢?还没有来。所以说“三心了不可得”,这就是破人的一种执着。

现在释迦牟尼佛“不起树王”,他在这一个地方不起于坐,却能升到一切处,遍一切处去说法。能在所有的诸佛国土,都坐在菩提树下,不起于坐,而升到一处为众生说法。

又可以说,佛在这一个地方,而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说法,也不起于坐,就能够到其他的世界去说法。

又可以说,佛在一处就可以遍满七处来说法。为什么呢?这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能纳无量劫为一念,延一念为无量劫──把这个无量劫纳到一起,就是好像一念之间这么长,又能把这个一念延成无量劫,所以就说“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就在那儿坐着,到七个地方去说法,说九会的《华严经》。

无违后际:依照我们人的思想来看,一定有前有后,后边的不能搬到前边去,前边的也不能把它搬到后边。可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妙处,就不是凡夫所能知道的。

佛在最初成佛的时候,就可以现出来一个逝多林,在那儿说法;那叫重阁讲堂,又叫野阁讲堂,因为是在野外造那么一个阁楼,有好几层楼,所以叫做重阁。佛最初成佛时,没有这个讲堂,但佛可以现出这个讲堂,在这儿讲《华严经》,所以这叫“无违后际”,不违背后边的边际。

畅九会于初成:佛畅谈九次的法会,在最初成道的时候,用了三七二十一天的时间,说完华严大法。

尽宏廓之幽宗:尽,是穷尽;宏,是宏大;廓,可以说是“空”,又可以说是“张”,张大的意思。幽宗,幽也就是一种玄妙的意思。本来“幽”是很幽暗的,但是这里的“幽”不是黑暗,这是有一种妙处;这种妙处,人不容易明白,不容易见着,也不容易听到,这叫幽宗,这种的宗旨。

被难思之海会:被,是教化,就是加被;加被,也就是教化。佛法可以教化不可思议数量的众生,不知有多少这么多的众生,好像大海会在一起。海会,就是好像大海似的,大家聚会到一起。佛说《华严经》,是用“海印三昧”说的;佛说《妙法莲华经》时,则是入“无量义处三昧”。

什么叫海印三昧呢?海,是指所有的香水海,这香水海是澄净无波的,一点波浪都没有,可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色身,都现在这个香水海里,就好像用这个印章,印到一种物质上一样。

所有十方世界的一切众生,有形有色的,都有一个影子在这香水海里,好像有一个印纹似的──用这个印章,印到纸上,就有一个印现出来。因为十方的众生在香水海里,都有一个印,印现出来,所以就叫海印。而佛是入了这种三昧,用海印三昧说法,所以说是“被难思之海会”。

圆音落落:怎么叫圆音呢?圆,是圆满;音,是音声,这种的音声非常圆满。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天人听,就是天上的语言;菩萨听,就是菩萨的语言;阿罗汉听,就阿罗汉的语言;人听,就是人的语言;畜生听,就是畜生的语言;饿鬼听,就是饿鬼所说的语言;地狱道的众生听,就是地狱里边所用的语言。

所以佛用一种音来说法,无论哪一种类的众生都明白这个法;这叫“圆音落落”,就是一切的众生,一听这个法就明白了,好像落到他心里一样,这是圆音落到众生的心里头。

这种音声不是单单在一个国土,就是在其他的他方国土,也能听见佛说法的音声,也能见到佛说法的形相。好像什么呢?好像虚空里那个净满月一样。净满月在虚空,每一个人见了月,都说是对着他,“月光正照着我呢!”佛也是一样,佛说法的时候,众生看见,都是和佛面对面,佛在那儿给他说法呢!就好像月光照着自己一样,所以这叫圆音落落。

该十刹而顿周:顿,是顿然间;顿周,是顿然间就周遍了,包括诸佛国土、诸佛的刹海。这十刹,也就是一个国土的总名。其实不只十刹,无量诸佛的刹海,都现出释迦牟尼佛说华严大法的样子。

主伴重重:主,是释迦牟尼佛;伴,就是一切的大菩萨。“重重”是重重无尽,无尽重重;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极十方而齐唱:极,就是到极点了;极十方,到这十方的诸佛国土。而齐唱,在这个同时,都演说《华严经》,讲《华严经》。那么在每一个诸佛国土里边,都现出这七处九会,其他的世界也都现出七处九会这种的境界;这种的不可思议,演说这华严大法,所以说“极十方而齐唱”,同时来宣说这部经典的道理。

讲到这一段序文上,有人又起了怀疑心,说:“法师,您前几天讲,佛说《华严经》的时候,二乘人有眼不见,有耳不闻。今天又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岂不是前后矛盾吗?这个道理讲不通呀!”

不错,你问得很有道理,可是这个道理只是你自己这么样想。我已经讲过,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你还这么样想“怎么可以呢?”虽然说二乘不见不闻,这是因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他不见不闻;等缘成熟的时候,不单是二乘,就是三乘、四乘,都可以听见了。什么叫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什么叫四乘呢?再加上佛,就是四乘。有这么一句话说:

天雨虽宽,不润干枯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难度少缘不善之人。

天上下雨,也就好像佛法似的,大树就得大的滋润,小树就得小的滋润;可是干而无根的草,雨想要滋润,也滋润不了它。佛门虽然很广大,可是也没有法子度少缘不善之人,也就是难度和佛没有缘的人。所谓“当面错过,交臂失之”,就是对着面错过去了,不认识佛;两个人本来手可以拉着手,但是他也失去这个机会了。

这就所谓的“对面不认观世音”,你念观音、拜观音、诵观音,见到观音──观世音菩萨就在你对面,你也不认识。说:“我没有见过呀,我见到了,我就会认识。”其实,你天天都见到,你天天都不认识!观世音菩萨认识你,你不认识观世音菩萨,也就是这个道理。

佛门虽然广大,不想往善的做,不想往好的做的人,也没有法子度他。所以有的人学佛法,学学就跑了;这就是好像没有根的草,雨没有法子来滋润它,学佛法也是这样子。那么你现在知道了,见和闻,这都要有一种缘;若没有缘,就想见,也见不着的。

所以,各位现在到“中美佛教会”暑假讲修班,我们都很有缘的,才能遇到一起,共同来研究佛法,这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多应该高兴的一件事!你看果遵、果循,家里离这儿有四、五十miles(哩),都到这儿来听闻佛法,我真高兴!

前天有个同学笔记上写:“法喜充满,喜也是妄念,是大妄念,大结使。既然是妄念,佛法为什么提倡喜呢?”因为喜的另一面,是阴的一面,就是烦恼。

喜是阳面,有喜则阳气生。善能生阳,所以佛法的道理,取阳面的善念。

总算有个同学提得出来这种问题。喜乐也是妄念,不过喜乐是阳面,是善念之所生,善也是念,所以四禅八定的境界也是念。只要到达彻底的舍念清净——四禅,才算摆脱了念。

不论怎么说,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想成仙要修无数功德,无数善行才行。

什么叫善行?以道家标准,一个人危急了,濒临死亡边缘时,把他救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算是一件善行而已。

以这个为标准,要满三千善行,数千功德,才够得上修天仙。其他儒家、佛家都是一样,佛家要求我们起心动念,内在的思想行为要转变。

但据我所知,一个个的心行都没有丝毫动摇,太可怕了。为什么不能证果?是自己心理的结没有打开,八十八结使的结,根深蒂固。



如果大家在心行、行愿方面没有动摇,不要谈四禅八定,更不要想谈证果。

老实说,一个人真做了一件善行,这一天盘个腿打坐看看,马上就不同,气脉马上就不一样,心境马上就扩大了,这个是绝对不能欺骗自己的事。

不要说真正善的行为,或内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贪瞋痴慢疑这些毛病解决了一点,那个境界就不同一点。

所以我们坐起来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

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

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功夫,没有用的,奉劝你不要学道,你会把自己给害了的。

所以心行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也只是说行,还没有讲愿。至于发起救人救世之愿,能有一点行为为别人着想,处处能牺牲自己的人,在我看来,没有一个做得到,一点也做不到,所以要想证果,决无此事。

我们讲行愿方面,这个心理的“行”,要做到清静、做到空。

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见性,应该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不是有一丝毫的烦恼存在?如有烦恼存在就很严重了。

有一种烦恼是来自生理的,由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是儒家所谓气质之性,所以修道要变化气脉,也就是要变化气质。气质是一个实在的问题,不是空洞的理论。

为什么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气色会好、气脉会通?因为受心理行为的影响,气质在变化,每一个细胞都在变化,不是假的。所以烦恼能转成菩提,转成觉性,随时清明。

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随时在烦恼中,我们回转来检查,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秒钟身心都是愉快的?当然严格来讲,后天的愉快也属于烦恼之一。

维摩经上讲:烦恼即菩提,就是说,你能把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因烦恼的刺激,引起你的觉悟,发现自己在烦恼中,这可不对,立刻警觉,这样一转,当下就是菩提。

但是,我们的烦恼不是菩提,因为我们不知不觉中,总是跟着烦恼在转。比如刚才一个同学在讲,打坐腿子发麻,生理不好,烦恼来了。

这个烦恼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生理影响,所以生理完全转了,变成绝对的清净,修道的基础、定的基础才算有了。所以气脉对于这一方面很重要。

气脉又与心理行为有绝对的关系,你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虽然是消极的善,不是对人有利的行为,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烦恼,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点善,能够这样做到了一些,气脉就会转一分,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

所以,我们打坐为什么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因为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

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

比如我们坐在那里,觉得心境很清净,这是意识境界。但是你可知道,我们在清静这一刹那中间,隐藏了多少罪恶烦恼,能不能检查得出来?

假定有人说大话:在这一念清静当中,我绝对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一点罪恶。

那么这个人不要谈修行了,他根本就没有见地嘛!我们在这一念清净当中,烦恼与罪恶的根根,有八万四千之多,这是假定数目,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佛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因此就有八万四千方法,来对治这些烦恼。

《如何修证佛法》



平静的意境会随着生理的变化而变化,到时候,你又烦恼,你的佛法掉了。

其实这个平静的意境,任何人突然间都会碰到。尤其是体力劳动者或是爱运动的入,在累到极点时随便坐在一块石头上喘口气,当下马上清净。

所以,中国古人说:“劳者善心生”,一个人体能上的劳动很重要,一劳动善心就起来了,社会风气就可以得到改善。

象现在生活在城市的人,营养吃得好、日子又安定,大家舒服得很,因此坏事就多了。

《宗镜录略讲》

左丘明的《国语》一书中,有一篇敬姜论劳逸,叙述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敬姜,对儿子的一番教训,政治思想非常高。她说人必须要接受劳苦的磨练:“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一个人环境好,什么都安逸,就非常容易堕落。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所谓“忧患兴邦”,艰难困苦中的民族,往往是站得起来的。

所以古代许多懂得为政的人,都善于运用“劳之”的原则,使得官吏、百姓没有机会耽于逸乐。

“劳”包括了勤劳、劳动、运动许多意义。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人在辛劳困苦的时候,对人生的体会较多,良善的心性容易发挥出来。

不过这是好的一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有把这个原则反用了的,就是不使人太过安逸,尽量使他劳苦,永远不能安逸下来,没有机会思想,也不敢思想,这就是用反的一面。

所以同样一个学问,正反两面如何去用,在乎个人的道德。这个“劳”同时也包括自己。

在个人修养中,一个领导人宁可有困难时自己先来,有劳苦的事自己先做;绝不能自己坐着享受,有困难都让别人去。这样永远带不好人,尤其带部队,打起仗来,就看得更明显。

《论语别裁》

一个人做善人,极力作善事,善行到了,儒家《大学》“止于至善”的人,他念头也清了,所以“为善最乐”,做善事到了极点,不要修定,念头清了。

如果没有悟道,有时候也生这种天人。你要注意哦,所以善法是非常可贵的哦。



学佛的人光想学佛,心性、性情一切没有转变,善法功德没有建立,休谈了。你以为光打坐就行了,不行的啊!

《唯识与中观》

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做了善事,你的阳刚之气就大了。

我有个老朋友,专去传说中闹鬼的地方,甚至还烧香请鬼现身给他看一看,可是个一辈子就没碰见过鬼。

因为他的阳气太强,是常常行善之故。你行恶,阴气就重,那魔就会被你所吸引。

一个不打牌的人会有人常来兜他打牌吗?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佛告诉我们,忏悔要去除切断憎爱嫉妒谄曲这些心理,把内心洗刷干净,这才是忏悔。

并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场,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绪的发泄,哭过以后,心情很平静,那是哭累了,别的事情想不起来了。

你不要以为在佛(或是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后觉得好安详啊!得到上帝的灵感啊!得到菩萨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萨的感应。

不信,再过几个钟头,吃饱了,体力足了,他的脾气又来啦!注意!什么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后,内心洗刷干净之后,再来修止、修观、修禅那,“求胜上心”。

但是,我们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观、修禅那;结果,越修,心越乱,止也止不了,静也静不下

。先求忏悔,内心纯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国人讲“为善最乐”,心理产生喜悦,生理发起轻安,再来求定,那就容易了。

《圆觉经略说》

随便毁坏哪一点净戒,随便毁坏任何一点善行,就会使你昏沉。

善的心理行为与生理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古今中外一切宗教都赞叹善行呢?善能生阳,阳气就来了,所以为善最乐。

这不只是教育上的话,因为阳气来了人也会快乐,如果都是阴气,就烦恼忧虑了。

阴者就是五阴、五盖,所以任随哪一种善行被破坏,都容易落入昏沉,头脑就昏聩了。

譬如杀了人的,最后都被抓住了,因他东逃西逃,头脑昏聩就被抓住了。因果也是这个道理。 https://t.cn/Rz1QgGK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孩子提醒舅舅送错幼儿园,舅舅:你给我进去
  • 免费发放!2018中级会计职称重难点解析!涵盖98%高频考点!
  • 魔道祖师:虐到爆肝痛哭的五大神曲,看看道友们是如何评论
  • 蔡徐坤很有前途?刘昊然退出《高能少年团》?宋威龙放弃学业?乐华练习生非富即贵?
  • 感觉你不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 【千启网】今日白露,该穿秋裤了!
  • 赌气还是真分手?当12星座一直和你冷战
  • 包贝尔冰箱贴英语,妻子因奇葩而火,上节目哭声比女儿还大!
  • 迈克·米勒MacMiller去世 疑因服药物过量
  • 【你怎么看】四年级作业:“回家数1亿粒米”,十人已完成
  • 当你睡觉的时候你的女朋友
  • 全员恶人和他的女朋友 ​
  • 眼前突然一黑,是严重疾病的警报?
  • 打车注意!滴滴今起试运营全程录音
  • 张曼菱:穷上大学
  • 这回是真的!国内首档打歌综艺定档9月
  • 热议 I 妈妈在群里狂晒女儿清华录取通知书 却被踢出了同学群!
  • 马天宇秒删背后,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
  • 亚马逊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 二倍速追剧刷爆朋友圈,你追剧时几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