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不愧是是我我又来试图跟sb讲道理了,你说我这又是何必。这段分析送给某些打着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怀念原院的旗号叽叽喳喳吵个没完的某些过于幼稚的天真i院(不是扫射请不要随便对号入座)。别说什么“就你清醒”了,雀食,我比你清醒一点,至少现在是比你更清楚jmz到底在干什么p事。
最近是非常切实地感受到了名学在人气渐长之后观众一小撮人有多幼稚多饭圈思维,可能有人觉得“太吵了太离谱了原来学分已经变了”,其实只是一小撮人变了/根本没变展露“天性”罢了,大多数人是懒得发言的。笑死,xxj的定义根本不局限于年龄,而是扫射不成熟思维方式。你当我不想表达对jmz骚操作的无语吗?你当我不想说吗?我知道说了根本没用啊,人家改都改了,新人来都来了,我说这么多有什么用呢?一点用都没有好伐。
至于有些实在是很令人无语的疏忽和错误,jmz活该被骂,活该被批评,这个属于非小圈子内所能控制的操作了。

首先就讲学长们本身。我能感受到他们也会对之前的时光有怀念,他们也会很感慨名学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并且他们本人一定是比任何人都要更珍惜自己在名学的这段经历的,这些都不可置疑。但是,这里我借用小齐哥的一句话:“要接受或许人生在某些阶段的时候,大家会选择各自走不同的路,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什么友谊的破碎。”接着凯凯也说了,“我们就是好好享受我们快乐的那段时光就好了”。这就是所谓“成年人的世界”里十分普遍的遗憾和保存友谊的方式。我不是很能理解某些人,为什么非要把学长学姐绑架在名学,为什么会觉得让他们——不论是否有档期——出现在节目中是一件好像并不难的事。天啊,他们除了一些客观因素的阻碍之外,还会有自己想要去追求的方向啊,他们最终都是会“各自走不同的路”,最终还是会聚少离多的。真正的友情不是说我跟你天天见,咱哥俩好六六六,而是我们一直都珍藏与彼此相处的美好回忆,我们会在攒局的时候不计疲惫和空间距离聚在一起,即使许久未见,我们还能开怀畅谈轻松愉悦。这才是他们这样的人关于友情的常态,这种东西不是你来不来录节目什么的可以说明的。

然后再来谈节目,我先说一个事实,那就是综艺不会把口碑看得那么重,甚至有些综艺根本不在乎口碑。世事难全,而能全占的是极少数,看综艺大可以不要太计较情怀,只看自己想看的才能最大程度上满足自己。
从本质上来讲,名学是个综艺,即使打着“会员定制节目”的旗号,披上了理想化的外衣,它也不可避免地会拥有综艺节目在商业上的特征,那就是展现自己的流量,几近谄媚地去吸引金主霸霸,在各个时点制造话题(不论好坏,乃至于牺牲口碑)从而用某根杠杆撬动更大的流量。说白了就是,你骂得再凶,制造再多讨论,都是正中jmz的下怀,尤其是对于现在这个jmz来说,因为对于一个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节目而言,观众的属性有大半是“流量”,至于作为真正的观众提出建议提出诉求这个功能,除非jmz觉得这个点嗯不错有道理,不然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被高度重视的。再说直白一点,综艺节目,牺牲口碑真的很正常,观众爱看看不爱看就不看,花不花钱更是自己的选择。

既然讲到观众,那么就来看看与之相关的供求关系。如果你真的不想看了,那么你是不会点开节目来看的,你会慢慢对这个节目丧失兴趣,对这群人丧失兴趣,从而脱离“名学受众”这一身份,这批人会造成需求下降。但是,新鲜血液——尤其是带有热度和粉丝量的新鲜血液——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甚至推高需求,如果预期需求推高,甚至可以大胆进行会员专享内容的定制和范围设定从而用会员费的“门票钱”达到歧视性定价进而尽可能榨取消费者剩余的效果(然而事实上他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所以对于mg而言,第五季除非太过拉垮热度太差,否则不太可能没有盈利。那些口口声声说“狗都不看第五季”自己反倒去看或者虽然没看但是参与讨论的人,我只能说,你们太可怜太傻了,你要真不喜欢、想表达抵制情绪,那你就最好别去看也别去谈第五季,不然受益方永远是mg,你除了一肚子坏情绪啥都没得到,当然了,你也看不到学长们的盛世美颜搞笑桥段。

最后,是关于一个综艺节目存续的问题。我们会看到一些曾经如日中天而今门可罗雀的综艺,不得不说,在经历了热度顶点之后节目是必然会走下坡路的。现在的节目制作们从那些“没落”的综艺身上学到的除了一些商业和公关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关于创新,关于如何保持观众对节目的好奇度和新鲜感,即对观看节目的源动力,所以它们几乎注定会经历换人换团队换内容这个坎的,不做出改变而只是依靠数量注定减少的受众绝对无法长期盈利。但所谓的改版也好创新也罢,从本质上看就是尽量维持节目的热度,让热度的边际递减率不要那么高,从而在国内这种节目创新内容匮乏甚至依靠抄袭的大背景下达到同一节目更长时间的盈利的目的。我一直认为明侦名学是很良心的节目,不单单是因为神仙编剧们掉的头发,更是因为它们在努力让内容和观众体验跟“商业”抢地盘。在尽量拥有情怀的情况下,增加新鲜感,维持甚至提升观众数,保证内容质量,还要兼顾商业性,甚至是嘉宾的感受,想想就是很难做到的,明侦名学做到这个程度,能看得出来真的非常努力。

诚然,名学当前的状况还是没有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的,还有太多需要去努力去完善。我的希望是名学能找到那个平衡点,新的团队不要丢掉旧团队的初心,跟学长们一起把节目撑起来。当然啦,我也很希望其他学长学姐们如果没有客观阻碍的话可以回来录个新春特别版之类的,祝愿他们能顺遂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笑死,写这么多根本不会有人看,说不定还会被当成水军。(实际情况是午觉睡太久现在根本睡不着啊九敏)

禅境 | 儒家雅量,道家气量,佛家心量

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释道。
都说儒释道一家,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是一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精髓,毫无疑问是“道”。

什么是道?张三丰的一句话说到了根本上:“夫道,中而已矣。”
道就是中。儒释道之所以是一家,是因为它们从根本处,说的都是这个“中”字。
儒家的中,叫中庸;道家的中,叫中气;佛家的中,叫中观。它们的不同,是它们有着人生天地的不同面向;
它们的相同,是这些面向无不落到了一个中字上。如果我们能从儒释道的不同面向中领悟好这个中字,便能得到人生最好的三样东西:雅量,气量,和心量。

儒家中庸,得之可成雅量
很多人理解的中庸都是老好人、和稀泥,其实离中庸的本义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中庸》中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所追求的中庸,本是一个弥纶天地人生、无所不包的最高修养和境界。
所以《论语》中孔子说,中庸之德,便是极致。
何谓中庸?《中庸》自己的解释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其实就是王阳明“四句教”中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汉代郑玄也说:中就是中和,庸就是用,中庸便是中和之用。无论如何,中庸都关乎天地人的大本大源,并且有着大用。
所以《中庸》中才又说: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
宋代程颐的解说最有意味: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和原则。

一个人有着足够的智慧和修养,才能坚定不移,因为他立足的已经是道,那么又需要改变什么?又有什么可以撼动得了?
一个人只有看得到全盘、把握得住所有,做人做事才能真正的不偏不倚,因为世事本就复杂多变,能够看得到并照顾得到这种复杂,又怎么可能走极端?
而一个有智慧和修养的人,必然是平和淡定、不为世事纷扰所动的;一个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人,必然是让人信服、如沐春风和受欢迎的。
而这些,正是雅量。雅量的本义,正是宽宏的气量,举止姿态旷达而潇洒,喜怒不形于色。
只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做得到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
达到中庸的修养和境界才能拥有真正的雅量,努力向中庸的标准看齐,则正是通往雅量的路上。
如何做呢?还是那句话:做人做事,尽量不偏不倚;看待事情,尽量整体全面;内心之中,尽量淡定平和。

道家中气,得之可成气量
道家注重气,人有人之气,天地也有天地之气。什么是气?气又有什么用?
《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已经把一切都说出来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气,就是阴阳,所谓阴阳二气。气的作用,就是和,无论天地人和,终归是一个和字。
如何才能和?就要“冲”。冲就是阴阳二气的对冲,因为对冲而在消长平衡中圆满和谐。
这种圆满和谐的状态,正是“冲”字右边那个“中”字;冲之一字,妙不可言。
冲气是方法,中和是方向,合之就是中气。一个人身康神和,听他说话我们会说“中气十足”,道理就在这里。
这启示我们:对任何事物,整体看待,全盘把握,才合乎阴阳;有开放的态度,沟通的姿态,让阴阳二气流转,才能冲;
阴阳可以对冲,才能和。最后,才能身心皆中气十足。
一个能整体看待全盘把握的人,他的眼界必定是大的,大到极致,便是通达天地宇宙。

一颗能够开放和沟通的心,其境界必定是大的,因为已经能够容纳天地、包藏宇宙。而眼界和境界,就是气量。
参学道家智慧,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做一个大气量的人,也就是大气。
如何才能拥有大气量呢?老子说过,庄子也说过。《庄子·人间世》里讲:托不得已以养中。
中,是需要养的,养料则正是人间的那些“不得已”。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太多的事情都是不得已。
有人把不得已看作是苦,智慧通达的人则知道,那正是修行的凭借和资粮。
人间是道场,人生是修行,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格局大了,气量自然大,气度自能非凡。
老子又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又是需要守的。守的方式,就是不要多话,也不要多事。
但这只是表面,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守护内心的虚静。虚就会大,静就会深,由此而成广大深远。
老子告诉我们的,是修心养神;庄子告诉我们的,是处事为人。这一内一外、一养一守,正是在培积中气十足、扩成气量恢弘。

佛家中观,得之可成心量
佛家的主流是大乘,大乘佛教有两个支柱学派,一个是唯识,另一个出现更早并更受推崇,其祖师龙树更是被推为中国佛教的“八宗共祖”。
这个学派的名字,正是“中观”。中观的学说,叫做“中道”。
何为中道?中观第一经典《中论》中说得明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陀讲缘起性空,中观说真空妙有,含义其实没什么两样,都是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无自性所以性空;
但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而是有和没有的一体不分、圆融为一。
中道,就是这有无之间、亦真亦假、妙在其中,天地宇宙、万事万物莫不遵循这一原理。

佛家又是讲心的、求悟的,所以当人抵达了中道境界,那么人心自然就与天地万物连接在了一处、融合为了一体。
这时,人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人心,还有比这更大的心量吗?
如何抵达中道境界?同样在《中论》的一句话里: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便是著名的“八不中道”。
其精髓,就在一个“破”字——你说生,破去,是不生;你说灭,破去,是不灭;
你说常,破去,是不常;你说断,破去,是不断……来什么破什么,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就这样万般破去,剩下的自然就是亦空亦有、亦真亦假。
破去之路,就是觉悟之路。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把一些认识绝对化,把一些观念固定化,把生活的轨迹一成不变化;
这样的人是迷,这样的人生是作茧自缚,结局只能是僵死和困死。
中道境界则是开放、通达和变通的。我们总说人的心要通透,心只有通,才能透;
只有透,才能自在;因为人那时顺应的是万物的趋势,借助的是天地的同力,如何能不自在、不游刃有余?
如此,心就活了,格局就大了,心量自然也就打开了。

万法归宗,天人合一
可以看到,儒释道虽然入手处不同,但在“中”这最深的一层上,所言其实大同小异。
落到人生的修行上,一个真正有雅量的人,也必然是有气量和心量的;
一个有气量的人,也必然是有雅量和心量的;一个有心量的人,也必然是有雅量和气量的。这才是真正的儒释道合一,真正的万法归宗。
而一个在雅量、气量和心量上都达到了极致的人,其境界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

禅境 | 儒家雅量,道家气量,佛家心量

中国文化的三大源流,是儒释道。
都说儒释道一家,却很少人知道为什么是一家。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的精髓,毫无疑问是“道”。

什么是道?张三丰的一句话说到了根本上:“夫道,中而已矣。”
道就是中。儒释道之所以是一家,是因为它们从根本处,说的都是这个“中”字。
儒家的中,叫中庸;道家的中,叫中气;佛家的中,叫中观。它们的不同,是它们有着人生天地的不同面向;
它们的相同,是这些面向无不落到了一个中字上。如果我们能从儒释道的不同面向中领悟好这个中字,便能得到人生最好的三样东西:雅量,气量,和心量。

儒家中庸,得之可成雅量
很多人理解的中庸都是老好人、和稀泥,其实离中庸的本义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中庸》中说: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所追求的中庸,本是一个弥纶天地人生、无所不包的最高修养和境界。
所以《论语》中孔子说,中庸之德,便是极致。
何谓中庸?《中庸》自己的解释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其实就是王阳明“四句教”中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汉代郑玄也说:中就是中和,庸就是用,中庸便是中和之用。无论如何,中庸都关乎天地人的大本大源,并且有着大用。
所以《中庸》中才又说:致中和,天地立焉,万物育焉。
宋代程颐的解说最有意味: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永恒不变的理念和原则。

一个人有着足够的智慧和修养,才能坚定不移,因为他立足的已经是道,那么又需要改变什么?又有什么可以撼动得了?
一个人只有看得到全盘、把握得住所有,做人做事才能真正的不偏不倚,因为世事本就复杂多变,能够看得到并照顾得到这种复杂,又怎么可能走极端?
而一个有智慧和修养的人,必然是平和淡定、不为世事纷扰所动的;一个做人做事不偏不倚的人,必然是让人信服、如沐春风和受欢迎的。
而这些,正是雅量。雅量的本义,正是宽宏的气量,举止姿态旷达而潇洒,喜怒不形于色。
只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做得到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
达到中庸的修养和境界才能拥有真正的雅量,努力向中庸的标准看齐,则正是通往雅量的路上。
如何做呢?还是那句话:做人做事,尽量不偏不倚;看待事情,尽量整体全面;内心之中,尽量淡定平和。

道家中气,得之可成气量
道家注重气,人有人之气,天地也有天地之气。什么是气?气又有什么用?
《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已经把一切都说出来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气,就是阴阳,所谓阴阳二气。气的作用,就是和,无论天地人和,终归是一个和字。
如何才能和?就要“冲”。冲就是阴阳二气的对冲,因为对冲而在消长平衡中圆满和谐。
这种圆满和谐的状态,正是“冲”字右边那个“中”字;冲之一字,妙不可言。
冲气是方法,中和是方向,合之就是中气。一个人身康神和,听他说话我们会说“中气十足”,道理就在这里。
这启示我们:对任何事物,整体看待,全盘把握,才合乎阴阳;有开放的态度,沟通的姿态,让阴阳二气流转,才能冲;
阴阳可以对冲,才能和。最后,才能身心皆中气十足。
一个能整体看待全盘把握的人,他的眼界必定是大的,大到极致,便是通达天地宇宙。

一颗能够开放和沟通的心,其境界必定是大的,因为已经能够容纳天地、包藏宇宙。而眼界和境界,就是气量。
参学道家智慧,说到底也不过是为了做一个大气量的人,也就是大气。
如何才能拥有大气量呢?老子说过,庄子也说过。《庄子·人间世》里讲:托不得已以养中。
中,是需要养的,养料则正是人间的那些“不得已”。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太多的事情都是不得已。
有人把不得已看作是苦,智慧通达的人则知道,那正是修行的凭借和资粮。
人间是道场,人生是修行,吞得下委屈,才能喂得大格局。格局大了,气量自然大,气度自能非凡。
老子又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又是需要守的。守的方式,就是不要多话,也不要多事。
但这只是表面,老子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要守护内心的虚静。虚就会大,静就会深,由此而成广大深远。
老子告诉我们的,是修心养神;庄子告诉我们的,是处事为人。这一内一外、一养一守,正是在培积中气十足、扩成气量恢弘。

佛家中观,得之可成心量
佛家的主流是大乘,大乘佛教有两个支柱学派,一个是唯识,另一个出现更早并更受推崇,其祖师龙树更是被推为中国佛教的“八宗共祖”。
这个学派的名字,正是“中观”。中观的学说,叫做“中道”。
何为中道?中观第一经典《中论》中说得明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佛陀讲缘起性空,中观说真空妙有,含义其实没什么两样,都是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无自性所以性空;
但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而是有和没有的一体不分、圆融为一。
中道,就是这有无之间、亦真亦假、妙在其中,天地宇宙、万事万物莫不遵循这一原理。

佛家又是讲心的、求悟的,所以当人抵达了中道境界,那么人心自然就与天地万物连接在了一处、融合为了一体。
这时,人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人心,还有比这更大的心量吗?
如何抵达中道境界?同样在《中论》的一句话里: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便是著名的“八不中道”。
其精髓,就在一个“破”字——你说生,破去,是不生;你说灭,破去,是不灭;
你说常,破去,是不常;你说断,破去,是不断……来什么破什么,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就这样万般破去,剩下的自然就是亦空亦有、亦真亦假。
破去之路,就是觉悟之路。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把一些认识绝对化,把一些观念固定化,把生活的轨迹一成不变化;
这样的人是迷,这样的人生是作茧自缚,结局只能是僵死和困死。
中道境界则是开放、通达和变通的。我们总说人的心要通透,心只有通,才能透;
只有透,才能自在;因为人那时顺应的是万物的趋势,借助的是天地的同力,如何能不自在、不游刃有余?
如此,心就活了,格局就大了,心量自然也就打开了。

万法归宗,天人合一
可以看到,儒释道虽然入手处不同,但在“中”这最深的一层上,所言其实大同小异。
落到人生的修行上,一个真正有雅量的人,也必然是有气量和心量的;
一个有气量的人,也必然是有雅量和心量的;一个有心量的人,也必然是有雅量和气量的。这才是真正的儒释道合一,真正的万法归宗。
而一个在雅量、气量和心量上都达到了极致的人,其境界正是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天人合一。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所以我说我不配我就是不配,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自己最清楚,我虽然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但我并不在乎别人会因为发现我最本质的样子而感到自卑,我反而会高兴,这才是和我有一致
  • 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线)我校部分专业可接收调剂考生,具体接收调剂的学科专业、考生调剂的基本条件及调剂
  • 本次征文活动共有三个题目全命题:寻梦半命题:我与____话题:征程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②校评教邮箱:hgdxpj@163.com③交流群负责人(管理员)处提交
  • ”男主惊到了,回到家之后再次尝试,发现AI的反应点是与“金智秀”有关的场景——金智秀,是他在挪威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也是他求而不得,单恋十年的白月光。为河源和智
  • 即使能够背诵、记忆、受持十方诸佛所讲的十二部经(即佛经的十二种体裁:长行、重颂、授记,孤起、无问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也只不过是增加
  • 【“物质支持+技术服务” 陕西神木多措并举拔穷根】神木市位于陕西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和北方沙漠交界地带,土地贫瘠,降雨量稀少,农业发展薄
  • 微评前置:当有些东西连法律都处理不了的话。。。。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地下英雄主义电影备受追捧和喜爱吧[汗]。【评论|鲍毓明十问受害者 舆论的道德义愤遭遇
  • 因为许多做人的乐趣,与他都是无干的。虽然说既定的因果决定人的命运,但人也可以改变天命。
  • 不过,题外话,看着《给不小心就会太在意的你》也会感受到,其实心理师的职责只是解决约诊人当下的问题,从来就不是要让对方成为一个更好的 人啊。 倒不是说心理师不希
  • 下水道的老鼠看着井盖上面灯红酒绿的世界,也会不停的反思,自己为什么是一只老鼠而不是人。殊不知底层的人就和它一样,时时刻刻自己为啥不是人上人。
  • 或者死也不能解脱,他放弃了,他还在继续,可有些东西他没再坚持了……图四图五,绝,这个情绪崩盘到失真的三米,真的绝图六,图三也是,这张也是,Dean的眉头再也没有
  • !!
  • 大家也都评论:肖战实在是盛世美颜啊,这样的顶级帅哥无论在什么电视剧中,相信都会非常有号召力吧,而且,另一位男主王一博的颜值也是超高的,同样在日本迅速圈了一大波日
  • ⚠️⚠️【签收48小时内退换!【关于2和3修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修改快捷方式 和 耳机名字。
  • ”自古高僧,或古佛再来,或菩萨示现,然皆常以凡夫自居,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情感句子##正能量的话#印光大师:㊙️真正的高僧绝不会说自己是佛菩萨再来【印光大
  • 考完试冥冥中感觉动态心电图的结果一定寄过来了 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 这些应该在留学生人群中很常见吧..也不算是病吧 我真没觉得有什么/ 为啥还要让我吃我买不到
  • 所以说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有一个梦想:在网上随便买一个几千块钱的破车,然后开来作为我的代步工具,作为我独自流浪的资本。你有自己的轨道和运转规律,你要决定自
  • 让我们立刻拥有少女般肌肤~【云推宝优惠券APP邀请码:V18030 】【在线查券】#搓##泥宝##去角质##去死皮##全身##通用##正品##神器##儿童##搓
  • 然后前前前前前前追求者(对不起嗷没有这么多前,因为根本没人追我)和他的现女友每日组团来看我,这两位更好笑了嗷可能是手指关节粗大还是癫痫啊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动不动
  • 你们可以不喜欢这个dang,但你们绝不能分裂我的祖国。期待 bb@努力努力再努力x zyx rp bot#张艺兴我是唱作人2# 每个少年都曾确定自己会爱上一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