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将一篇文章投向了一个我心仪的公众号,因为这个公号也是几年前最早发我文章的那个,叫“乡土文学微刊”,说得简略一些是“乡土文学”。自从大前年开始,它刊发出了我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发就不可收拾了,后来我写的近乎大半文章都由它发出来——足足有一百多篇。而事隔一年多后,前些天里,我第二次开始写文章,第一篇文章仍然由它刊发出来。

这个公众号的主编是陇南市某县的中学语文老师,姓马,是个有才气,有毅力,非常热爱文学的青年人。他有一个属于他一个人发文的公众号,他的文章大多数刊发在那个公众号里。不过,他又经营着“乡土文学”这个微刊,主要编发别人的文章。在这个公众号里,作者并不仅仅局限于陇南市各县,而是涵盖了全国各地,尤其是我们甘南各县市的人居多,其中我们卓尼县的文学爱好者位居榜首——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个卓尼籍作者的作品刊发出来。

只是这一次的投稿有点蹊跷,或者说有点不顺利,五、六天过去了,别人的文章都陆陆续续出来了,而我的这篇稿子如同泥牛入海,音信全无。看公众号发出来的文章情况,绝不可能是稿件太多而刊发不及,因为它每天大多只是发出一篇,偶尔才会有两篇出现。每天公众号的发文极限一般都是八篇文章呢!我有点怀疑自己是否将公众号的邮箱弄错了,是否没有投进去……可这又怎么可能呢?就那几个邮箱地址,我用了几年,背都能背下来,它们其实早就刻印在了心里。

还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因为自己文章的阅读量比较低,公众号会延时或者拒绝推出,这也是很多公众号都应用的规则,毕竟文章的阅读量越高,公众号的名声就越响亮嘛!而公众号的牌子越亮越响,会吸引来一些名人高手的稿件……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一些公众号里的文章,它们的阅读量动辄就是“10万+”,事实上有的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几百万,光是文后的留言数,早达到了公众号的留言极限——一百多条,而每一条优秀留言的点赞数,也已经是用“万”作单位了。但是具体到我投稿的“乡土文学”上,情况断然不是这样的,它本身是一个纯文学的公众号平台,而纯文学类平台上的文章阅读量,最多也就是千把数儿左右,更多的纯文学平台它们的阅读量,也就是一、二百。

封城期间阅读成就达成✅
读书这种事还是看缘分,三年前我看完音乐剧,雄心壮志地从书架里找出来打算读完,结果读了没几行就读不下去了。
去年看到喜欢的公众号博主分享自己不开心时的做法是“读人物传记”,在很多“吃一顿好的”“喝酒”“睡一觉”之类的答案中显得清新脱俗,如果把当时的我拍扁变成二维动画,我脑袋上会有一个小灯泡叮地亮起来。
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应该很难从这么简单的几个字里找到共鸣。小时候几乎读不进去大部头的书,近几年却越来越喜欢一些时间情节跨度大的作品,最好从少年到老年,好像读完了一本书也过完了一生——“读人物传记则能够帮我们找到一条更长的时间线,并以此为对照,避免放任自己沉溺于眼下的不快乐。你会发现,自己还不是很惨。”大抵就是这种感觉,读过的这类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日子还长着呢。有些时候甚至会觉得自己已经是过完好几辈子的人了,不必计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小时候读书总是克服不了好奇心,读了没几页就翻到最后看结局,读过的寥寥几本人物传记更是如此,看到中间美满的情节会忍不住想“可他最后是xx死的呀”。现在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好奇心,看到最后主角死去,会想“可他度过了xx的一生”。
从前最怕写的作文题材就是读后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读的书都很肤浅,高深的书又像穿透我的年龄一样穿透我的认知范围,也不太会表述自己的情感。过了这么几年,现在的我也很难把读完一本书时的心情准确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但读完一些书后的的确确能感觉到心头的重量,虽然说不出来,这重量感权当是墨水灌进了我的灵魂。
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著我都是这两年才读的,读的却是几十年甚至百年前的故事,好的作品的确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隔阂,好像过完一生的同时也穿越时空了。从来没有后悔过“为什么不早点读”,因为什么时候读什么书本来就是种缘分,当然也因为我本来就还很年轻。[doge]
随便扯了这么多,如果写到以前的作文本上并冠上“读《xxxx》有感”的题目应该是要低分的,也没有一句话提到这本书,按我安利狂魔的性格碰到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应该要狂吹才对。不过这本书还用得着我吹?好看,快去看。音乐剧也好看,快去看。看不进去也没关系,说不定过了几年就看进去了,就像我翻来翻去都找不到这本书的购买记录,大概得是十年前买的。

刺绣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在平民中普及。在17世纪左右,受到东西贸易交流的影响,中国刺绣技术传入法国大大地带动了当地刺绣业的发展。中式刺绣讲究写意和精致,用丝线创造渐变渲染,但表面平滑工整;而法式刺绣主立体感,搭建立体的绣片、缀以珠宝亮片以显华丽富贵。

时尚界对刺绣的迷恋从未停止,无论是Gucci、D&G,还是法国的Dior,都不断回望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奢华工艺。17、18世纪的刺绣不仅是唤醒整个时尚界的缪斯,更是中西方都无法取代的古老传统。

18世纪末,贵族身上的刺绣面积是与其地位密切相关的。地位高的人,衣服上的刺绣面积会更大片。19世纪初,拿破仑·波拿巴恢复了宫廷的着装传统,华丽刺绣仍是最直观的地位证明。

除了法国,欧洲各地王侯贵胄历来都钟爱刺绣,无论是英国还是意大利,抑或是瑞典,甚至俄罗斯,精美的刺绣都是宫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高级时装而言,刺绣一直是其命脉的组成部分。那些精美的刺绣背后,是深谙传统的匠人日以继夜的耕耘。他们仍在用自己的双手,一针一线地延续工艺,造就美的奇迹。

——摘自“LicorneUnique”公众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pdd维达纸巾】这种消耗品隔段时间又得囤一波啦 【9.9】维达 手帕纸24包 【20.9】维达 手帕纸*72包 【36.8】维达 卷纸20卷 【33.9】
  • #签到日记##值得去#我都佑米造型等你 天凉时我在这里等你 天热时我在这里等你 快乐时我在这里等你 忧伤时我在这里等你我亲爱的姐妹们 所有欢聚的日子里我都在
  • 我都很不好意思,他就怪我,还说是为我好,说我这样的女人迟钝,守不住老公都不知道为什么。昨天晚上,我发现老公很不正常,想着法,变着花样折腾人。
  • 他们都是“七零后”也是生活中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热爱旅行,并热衷于用敏锐的细腻笔触,无所掩饰地记录着行迹所至的那些小城镇的独特风物,那些被时间长河冲刷
  • #郭聪明[超话]##郭聪明人品# 分享:不辜负自己,莫错过流光,去做你想做的事,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我觉得我最想分享给大哥看的是最自然的美景,那就是蓝天白云
  • 蹒跚的步履,走不完临风的每一首词,泛起的每一朵涟漪……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蹒跚的步履,走不完临风的每一首词,泛起的每一朵涟漪……全一个信念,笔墨
  • [红围脖] 一祝新年「暴富」富到流油;  正如之前剧透给大家说的,手工制作的蜡体有点费老师傅,临近春节前的礼袋中“暴富”暂时以盲盒的方式呈现,从5款中随机一个颜
  • #秋天的故事##生活碎片##喵星人# 今日莎莎:贵妃醉酒熬夜在24内看完了《秋园》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书,看作是《活着》的女性版也不以为过。无意间看到了cy给梦醒
  • …绘本日,也第一个说要邀请的是成成(成成,miller妈妈同事的儿子,有推荐给他有听过喜马拉雅 miller家的频道,表示很喜欢)与你[爱你]这是住过的所有民宿
  • 其实不是永琪不爱了,也不是小燕子变得不单纯可爱了,身处那样的环境中,需要的是两个人的信任和包容。 有很多的婚姻并没有缺憾的,缺憾的就是你没有欣赏婚姻的心态和眼睛
  •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进“三园”活动将于7月22日精彩开展】7月21日至23日,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明月山暨全国三亿青少
  • [舔屏][舔屏][舔屏]#趣发现柳州味#一波折了又折又折 不过人生嘛 第一次来点挑战也积累点经验 很好的锻炼了心态 感恩一路陪伴的我的宝贝[爱你] 。赶紧关注我
  • [爱你]不羁少年此生挚爱 满眼深情只为傻鹿 倾城一笑暖人心房 心心相念不能忘怀 对你此生定久久爱 你的勋章我的致爱 鹿饭永伴鹿氏少年 对于我来说,
  • #南京租房##仙林湖##南京万达茂##同城房屋出租# #规划公示#【《南京市仙林副城仙鹤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EAe020—12规划管理单元图则修改(批后公布)】
  • 所谓的中年危机,真正让人焦虑的不是孤单,不是贫穷,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你才发现,你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活过。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突然发现年轻已
  • 对此,不少网友都表示“爷青回”“是一整个流泪的大动作,真的好喜欢南拳妈妈这个组合,希望这次复出可以给大家一个全新的风格”“是谁把青春记忆找回来了我不说,期待值拉
  • 这两周的快乐是跟朵拉足浴和双口相声的7小时是陪老唐一起迎接新生活的姐姐力是跟融融在中庭谈天说地的仲夏夜是跟白老师去采访AI博士的开眼界是跟小明子去他们朋友家的新
  • 希望主能让我在有生之年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去好好珍惜一位值得珍惜的人[泪][泪][泪]·Impressions回课很棒,都打下来了虽然还是有些地方理解错误了但是很佩
  • CLAMP桑还画了ミチル的卡牌,那个我整盒(箱)【ケースで予約した】预约了w超级想要的,还跟蒼井翔太くん一起说了CLAMP桑画了那个卡!ご試聴は、月会費1,00
  • #酒鬼一家粉丝圈[超话]# 五天四夜的旅行,入住天骄,也踏进雨幕,感谢老白脸美妈蔡老师老鱼带来的众多惊喜[单身狗]团队和景色让我内心很不舍这开心的每一天,抒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