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深解《金刚经》#
008以慧摄定|大乘与小乘的入道区别
  六世仓央嘉措影响很大,因为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诗人,写了很多情诗,大家都在传诵、研究、传播。直到今天,他的情诗仍然很流行。
  可见有时候,宗教名相也是佛家传播的障碍,需要打碎它。要是作为文化参与人的生活,就可能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而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让别人知道你在讲什么,给别人一个愿意了解你的理由。佛陀的理由,就是《金刚经》的般若智慧,当然也是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等行为传递的精神,还有那八万四千种的安心之法。
力戒小乘法,不从六根入。
道遍一切处,要心无所住。
见性观实相,无住为方便。
定慧融一体,非小乘禅观。
  小乘的修行不从般若入手,而是从六根入道的。什么叫六根呢?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意识和身体,简称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根。佛家认为,六根是轮回之根,要想超越生死轮回,就要斩断六根。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六贼,就象征着斩断六根。过去,阿罗汉直接把斩断六根叫“杀贼”。杀什么贼?六根之贼。用什么杀?多用戒律、定力、慧力。戒律拒绝,守住四禅八定,心不摇动。杀眼根之贼时不看,杀耳根之贼时不听,杀鼻根之贼时不嗅,杀舌根之贼时不尝,杀身根之贼时不触,杀意根之贼时不想。小乘的修行多从身体入手。
  《金刚经》《般若经》的修行不是这样,它们是从般若智慧入手的,它不管六根,不去杀贼,只管证得这个慧。读《阿含经》时,就会发现,在释迦牟尼的时候,有好多修行人都成就了阿罗汉果。于是有人就问,四禅八定那么难,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阿罗汉?我说,因为他们不一定非要从四禅八定入手,有些人注重的不是禅定,而是智慧,叫慧解脱阿罗汉。一旦智慧开了,他就能解脱。所以,一个婆罗门赶在释迦牟尼圆寂前,请求佛陀为他开示,释迦牟尼说上几句话,他就开了智慧,证得了阿罗汉果。
  从般若入手的好处在于,一旦拥有这个智慧,你就解脱了。所以,禅宗号称即生成就。般若出现之后,入道之门就不仅仅是眼耳鼻舌身意了,任何地方都可以入道,“道遍一切处,要心无所住”,不要执著于心,不要执著于身,心无所住。如果是小乘的修行,释迦牟尼会教人观呼吸、观白骨、观不净…般若出现后,便不再执著这个东西,你可以观,也可以不观,既不要执著呼吸,也不要执著别的,只要做到心无所住,没有执著就行了。
  这就是禅宗与小乘的区别。小乘是以身体为方便,而禅宗是见到空性,见到般若智慧后,以无住为方便,用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见性观实相,无住为方便”。
  证得智慧的意义之一,在于指导行为,没有行为是不行的。有些人虽然明白道理,知道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可是一跟人相处时,就对什么都很较真,不知道一切都在变化,放不下过去,放不下末来,也过不好当下。这就是行为无力。
  所以,我们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要努力做好手头的事,却不执著那结果。因为我们留不住什么东西,一切都不是我的,本来也没有我。一切都会过去。这时,他便不再执著,就会坦然地过好每一个当下,做自己该做的事。
  简言之,明白智慧,并且有明白的行为,就是见即解脱。大手印就是如此。“雪漠心学大系”《真心》中所有的东西,都契合《金刚经》的智慧,它也属于般若部。我在这里讲《金刚经》,其实讲的也是大手印。《金刚经》本身,也是一滴折射佛家智慧的露珠。
  佛家智慧非常博大,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经典都是一个世界,潜泳其中,你会感受到大海一样的广阔和博大。你的世界观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你想要深入研究,你可以专注于般若部。在这里,我暂且不谈佛家的博大,我只想跟你谈一谈佛家的般若。哪怕对你来说太深,只能种下一粒种子,也没关系。只要你用心去培育它,这粒种子迟早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很多时候,世俗智慧虽然能帮你解决问题,让你眼下就得到一些实惠,让你的生活富足,让你的物质丰腴,让你活在别人艳羡的眼光里,让你陶醉于大海一样的掌声,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角逐中越来越强大,但岁月催人老,有一天,当你拖着苍老的躯壳,走在喧嚣的街道上,会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一一你拼搏半生,其实一无所有。这时,精彩人生的假象就像退潮的海浪一样消失了,你漫步在心灵的叩问中,你发现,你其实是个苍白、贫瘠的人,你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和富有。因为,你没有那个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那个美丽、圣洁的殿堂,对你来说是那么陌生,遥不可及。
  这时,你才会知道,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幻相,它在不断地离开你的生命。它们的作用,是构成当下的这个你。
  这时,拯救你的是什么呢?是智慧。你无意中种下的智慧种子,就可能在这个瞬间发芽,它就像童话中的魔豆一样,飞快地长大,瞬息间,它就会搭起一座天梯,让你登上你以为自己遥不可及的那座圣殿。心,是一位魔术师,它喜欢编造出无数的假象来蹂躏你,让你感到痛苦,让你受到诱惑,让你开始自满,让你受到打击,让你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一会儿沉沦一会儿升华,让你像一个沧桑的老人,又像一个稚嫩的孩子,让你在明白的下一刻沉迷,又在沉迷的下一刻苏醒。你只有在那粒智慧的种子真正长大时,才会真正地醒来。当你真正醒来时,你会发现,人生其实没有问题。
平常心是道,无污即是净。
无造作是非,无取舍凡圣。
  “平常心是道,无污即是净”,当你大梦初醒时,你会发现自己没有问题。很多人就是这样,他们不远千里地来找我,说是为了求道,但是到了我跟前,却哑口无言,找不到任何问题,他们觉得无奈,我却笑了,说,本来就没有问题嘛,有问题的,是你的妄心,见到我时,你的妄心被我的真心调伏了,你没有妄心了,哪还有问题?不要在真心之外去找问题。无染便是净。
  我经常说,大手印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本来就没有问题。很多问题只是念头。一些修行人追求这个觉受、那个觉受,《金刚经》也叫他们放下所有的觉受。修行不是让你寻找觉受的,而是要你什么觉受都不牵挂。不牵挂本身,就是智慧,不要在这之外,再去找一个牵挂的东西。般若就是这样。明明白白,明明了了,无疑无犹豫。
  有人只让大家读一部经,或者只念一句佛号,其他的都要一棍子打死,这是不对的,是一种愚民政策,就像焚书坑儒一样。结果,有些人当姑娘时念“阿弥陀佛”,当媳妇时念“阿弥陀佛”,成了老太太仍然念“阿弥陀佛”,但念了一辈子“阿弥陀佛”,还是很愚昧,当媳妇时跟婆婆斗来斗去,当婆婆时跟媳妇斗来斗去,进了佛家内部又相互掐来掐去,充满怨恨和烦恼,始终没有智慧。所以,想要解脱、想要成佛,就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是不可能成就的。如果释迦牟尼只念“阿弥陀佛”,只讲《无量寿经》,他就不叫释迦牟尼,他也成不了佛。释迦牟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知道所有众生的根性,能讲出不同的经典,所以,我们也要尽可能地了解一些佛家的智慧。一定要明白,一个人如果想成佛,就要知道佛的智慧,不知道佛的智慧是成不了佛的。
  《金刚经》以慧为主,但它同样有定,是定慧双修的,定慧一体,慧生,则有定,也就是我在《真心》中讲的“以慧摄定”。小乘刚好相反,小乘以定为主,从白骨观、数息观之类的修法入手,慢慢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进入禅定之后,仍要提起正念,开发智慧,由定生慧,仍然需要启用智慧来进行观察。如果仅仅是四禅八定而不开发智慧,能不能解脱?不能解脱。四禅八定只是定,解脱必须是慧。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国内有一位著名学者正好在这个地方搞错了,把四禅和四果罗汉混为一谈,认为初禅是初果罗汉,二禅是二果罗汉,三禅是三果罗汉,四禅是四果罗汉。实质上不是这样的,四禅八定之后,仍然不是初果罗汉,为什么呢?因为果是慧,解脱虽然跟定有关系,但慧是必然要求。所以说,“定慧融一体,非小乘禅观”。

为什么佛教徒不能请鬼神附体治病?



请问为什么佛教徒不能请鬼神附体治病?我觉得六道众生之间相互帮助是很好的,比如放生就是人道帮助畜生道,施食就是人道帮助饿鬼道,那为什么人不能请比如阿修罗道等来帮助治病呢?


慈诚罗珠堪布:佛教一般不太赞成鬼神附体治病的做法。首先,佛教认为生病可能是饮食、卫生方面没有做好。如果是这个原因,平时在饮食和卫生方面多注意,再吃些药就可以解决了,不需要求鬼神。另一个生病的原因,有可能是过去或上一世,比如自己打人、杀生造成的。如果是这个原因,鬼神附体也帮不了忙,所以佛教认为没必要通过鬼神附体来治病。

还有一个原因,无论是附体还是其他方法,虽然通过这些鬼神的力量暂时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如果真有鬼神附体的话,后面会发生很多负面的事情。我们虽然看不到鬼神,但实际上他和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如果他一不高兴,就有可能让你生更大的病,所以佛教是不赞成用这种方法的。

生病后,一方面要靠医生,看病吃药;另一方面,有些病确实吃各种药也没有作用,这种病可能就跟自己的业力有关系了。可以去放生,或者做一些慈善活动,做一些利他的善事等,这样他自己就可以慢慢好了。

大悲心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因为所有的大乘发心,都是以大悲心为起始的。如果失去了大悲,就根本不能称为大乘佛法。

佛陀所讲的大悲,是世间所有的思想当中都根本不存在的见解。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伦理道德,西洋文化提倡慈善与社会公益,但佛陀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思想,以及大乘菩萨所履行的无条件的奉献,却是整个世界绝无仅有的。

佛陀在学道之时,仅仅为了让一头饥饿的狮子填饱肚子,就毅然决然地布施了自己的身体。又譬如,倘若有人强迫这个房间里必须有一个人从十楼跳下去摔死,那么符合大乘佛法真正意义的行为,就是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都主动表示自己愿作那个跳楼人。这不只是嘴上说说罢了,而是发自内心的想到:“如果跳下去,一定会非常痛苦,不如让我来代替其他人承受这个痛苦吧!”

诸如此类的布施及忍辱等行为,都是世俗方面的大悲心。佛法的真正意义,是不仅要这样发心,还要有实际的行动;不仅要从事救灾、布施衣物、看护伤病患者等解决众生暂时痛苦的慈善活动,而且甘愿为众生的解脱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代价。

话说回来,我们不能因为慈善活动只能解决众生的暂时痛苦,就放弃力所能及的世间慈善之举。作为发心利众的大乘行人,社会上的慈善活动当然也应该参加。

戒律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重病卧床不起的比丘,由于没人照顾,所有大小便都拉在床上,污秽不堪的景象大家可以想象。一天,释迦牟尼佛带着阿难来到这个比丘的住处。见到佛陀大驾光临,比丘惶恐至极,然而,佛陀却轻言细语地安慰他,并让他把脏的衣物拿来,然后亲手替他洗。既然佛都能这么做,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不过,这还算不上是真正的悲心。真正的悲心,是在生死关头能做出舍己为人的决定,并付诸实行。虽然在某些其他的思想或理论中,也提及了这一点,但他们的悲心却是片面的,范围很狭窄的;而佛的大悲心却是针对所有的众生,而不是仅仅针对人类或佛教徒的。

更广、更伟大的悲心,是绝不止于让众生吃饱穿暖,虽然这些事也要做,但却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众生明白轮回的真相及解脱的方法。首先是令众生了解轮回的真相,然后教导他们如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佛最伟大的慈悲即在于此。

为什么呢?譬如,纵使将一位病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康复为止,但这样能防止他以后不再生病吗?不能。我们能解决的,只是这一次生病的问题罢了,他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所要经历的病痛,我们是爱莫能助的。任何形式的财物布施,都只能暂时地解决他人生活贫困、衣食无着的问题,却并非长远之计。只有让众生明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引导他们修行,从而踏上解脱道,才能彻底地、永久性地解决他们的所有痛苦。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度化众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度。

唯有佛这样的悲心,才算得上是大悲,其他世间的慈悲只能说是“悲”而已,还不能用“大”来形容。因为大悲心与佛的智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菩提心也就是大悲心。

佛曾经说过:“我告诉你们解脱的方法,要不要解脱,全由你们自己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众生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而不是由佛陀来安排的。这种说法所表明的态度,就不像其他宗教所供奉的“救世主”或“造物主”,谁能上天堂,谁该下地狱,都由他们来主宰。由此可知,在大悲当中,也包含了佛教的自由、宽容、平等、和平等意义 https://t.cn/EXSCzmz

化解恶缘,修得圆满

以下文章为一有缘人分享:

《阿伯的话─现场开示精华节录》:「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受;没有冤仇,就不会相互纠缠;一家人即是一合相,也是因果,彼此间不是讨债就是还债,不是报恩就是报仇,故了结因果,解冤释结,因果债功德还。」

上週母亲透过微信向我诉苦,说父亲和弟弟现在的父子关係越来越糟糕,要我帮忙请示两人是否有因果相欠。母亲说:「前几天,父子两人为了一点小事,意见不和就开始吵架,互相说了一些不好听及激怒对方的话,父亲觉得弟弟不孝,两人就开始吵了起来。」最近几年,父子两人常因家裡小事吵架,弟弟从小就不喜欢父亲,这个时候彼此吵架都绝望了,所以两人都累积了不少仇恨心及憎恨心。

《阿伯的话─现场开示精华节录》:「来讨报的家人,就会让你操、让你烦,会成一家人不是报恩,就是讨债,阎罗王将彼此判成一家人,就是要让相欠的彼此能有机会化解恶缘、修得圆满。」

弟弟佛缘浅,目前还不愿接触佛法,看来是还年轻,磨得不够多,更不懂得什么是忍辱和敬老。在吵架中难免一时失去理性,父子两人已闹到要脱离父子关係,弟弟一气之下,删除了和父亲的联繫方式及封锁父亲的ID。

《阿伯的话─现场开示精华节录》:「有苦过,但苦不到心坎裡,就不会想要好好修行;若有苦到心坎裡,苦过、痛过、磨过、哭过,才能痛下决心。」

母亲还提到:「自从弟弟结婚后,有了一女、一子,都是由她在家裡照顾两个孙子,弟弟和妻子才能安心的去上班。」母亲说:「带两个孙子真的很辛苦,但两个都很可爱,她更是细心照顾,也没有特别偏爱或宠爱哪个孙子,可是弟弟总觉得她对孙女比较好,对孙子没有那么用心在照顾。」自从弟弟的第二胎出生后,弟弟对母亲就有偏见,总觉得母亲带孙女有偏爱,从那时起,弟弟与母亲就逐渐地疏远,在家裡碰面,也很少和母亲说话及聊天。

母亲说:「同住一个屋簷下,母子关係却感觉越来越陌生,弟弟不但没有感恩她帮忙照顾小孩的辛苦,反而责怪她带小孩有不公平的对待。」还好母亲有在修行,一直包容,不管弟弟对她有多少不满或误会,母亲总是一样面对微笑,就当前世或前几世欠弟弟的,本世再相遇一定要圆满,不要留到下辈子又要六道轮迴,这样就更辛苦了。母亲也要我帮忙请示,她和弟弟两人是否有因果相欠。

请示一:「XXX从三年前至今,和母亲见面也没话说,觉得母亲帮忙带小孩是理所当然的,请示是否有干扰?是否有相欠?」佛菩萨开示:「没有相欠,係道德观念不足,所以不晓得感恩。」请示二:「XXX从小和父亲常不和睦,父子两人有两次互相打架和大吵,到现在甚至两人有不相往来的念头,请示是否有干扰?是否有相欠?」佛菩萨开示:「两人有相欠。前世,因利益冲突,父亲拿刀杀儿子,致伤重不幸往生,故遭此报。需诵《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各110遍,解冤释结。」

《阿伯的话─现场开示精华节录》:「若父母有欠子女,子女幼年的行为愈黏、愈缠,大多代表你欠他愈多,所以父母要赶快诵经迴向欠子女的因果,若没有迴向,子女长大后会变相讨报,届时更是难以管教。越早处理可缩短讨报的时间,避免讨报机制启动后,引起的诸多痛苦及影响家庭和谐。」

週日晚上,我把此开示结果告诉了父母亲,父亲说:「原来如此。从小就和弟弟关係不和睦,现在终于知道了,一家人的相遇,没有相欠是不会聚在一起的。还好现在有机会化解,只能努力用心忏悔、道歉,诵经来迴向圆满了。」

(分享完毕)

人生百态,为什么同样生而为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与遭遇?什么有的人不需努力工作,财富却源源不绝、滚滚而来?有的人辛勤工作,用心计较,却是劳碌一生、一无所有?若我们深入去探究,不难发现,天地间好像有一股神祕的力量,在主宰这一切。

这股主宰的神祕力量,世人把它称为「命」。我们常听到「听天由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等,大部分的人认为一生中的荣华富贵、生老病死、祸福吉凶……等,都是命中注定的,不是用努力就可以改变,因为,一切都是命!但,佛家语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翻成白话解释,若想要知道前世究竟是好事做得多,抑或坏事做得多,只要看看自己目前的处境与遭遇,就能知道了;若想要知道自己来世的命运如何,也只要看看自己目前的行为处世,就能推断了。凡事有因才有果,佛法强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道理,想要怎么收穫,就要怎么栽,因果的道理其实很单纯,付出多少就一定会有多少收穫。

人与人之间不会有无缘分的爱,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明白因果的真相,明瞭人与人相遇的四种缘分-报恩、报仇、讨债、还债,世人就能放下内心的不平,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认真唸经化解彼此的宿世恶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照着完美的剧本走,但「因果」才是最大的编剧,因果给你安排的剧本才算数。因果安排你与什么人重逢,会在什么场景相遇,会如何迸出火花,人生会经历多少事,该于什么时间点离开……,说穿了,早就安排好了!换句话说,这世界上发生的每件事,都是注定要发生的,没有偶然。

不管家人或是恋人,爱有多深,伤就会有多深;过去相处时有多快乐,现在有冲突时就会有多痛苦。《杂阿含经》提到:「无明为父,贪爱为母」,因为曾经拥有,故而让人沉溺于过去的情境,无法跳脱与放下。世人因这短暂的无明与贪爱,甘愿生生世世随业流转,于六道轮迴中辗转相生,无法出离。

《阿伯的话─现场开示精华节录》:「因果才是最究竟的,是八字算不出来的,改名字的影响也有限,如果不从根本的因果去着手,什么结都解不开。」因果决定命运,对于消极的人,命运确实掌握在「因果」手上;但对于积极的人来说,「有佛法就有办法」,按照佛菩萨的开示,努力唸经,老实忏悔,用唸经功德「因果债,功德还」,便能反转既定的命运,让人生越来越顺遂。

《阿伯的话─现场开示精华节录》:「人生是来酬业的,一家人是一合相,讨债、还债、报恩、报仇的,千万不要再造业了。因果相循,你伤害他,他就伤害你,因果不消,再一百年也是一样对你这种态度。」恶缘再遇不是坏事,趁着今生能遇佛法、能遇精舍的机会,好好唸经,精进修行,提升心性,努力「因果债,功德还」。相逢自是有缘,不管别人对我好不好,只管我对别人好不好,只要能如此想,这世间没有化解不了的因果冤仇。

凡事反求诸己,便能有智慧地化解恶缘,修得圆满。眼泪能冲刷的永远是面容,能改变现状的只有行动,拿出经书,好好唸经吧!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韦驮菩萨

南无伽蓝菩萨

南无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摩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太原万达附近50平米临街旺铺,可外摆,人流密集,年收入可观【商铺位置】杏花岭区小新街6号楼7单元1号商铺(唐久便利店对面)【商铺优势】面积50平米,年租4500
  • #罗云熙[超话]# 通往美好的途中,必然有苦,因为道是不平坦的,走向成熟的路上,必然会累,因为路是坎坷的,努力,追求会是美的。#罗云熙[超话]#通往美好的途中,
  • 中秋节文案.²⁰²³/₀₉.₂₉ ✨清风明月 人间良辰.- “愿世间所有的团圆 都不必跋山涉水相见”.²⁰²³/₀₉.₂₉ •‿•✿ᵕ̈‘’月餅‘’拍了拍你 祝
  • 北京氛围感约会餐厅装满了浪漫建议各位约会选这个地方浪漫加倍还能让彼此之间的感情升温提前预定的话餐厅会很用心的用鲜玫瑰花瓣布置餐桌哦夜晚的羽毛灯下用餐感觉好暖推荐
  • hello 这里是刚刚入坑四个月的小禹宙[笑哈哈]很高兴认识张泽禹 成为他的“好朋友”[赞啊]还是很想简记录分享下自己是如何认识小宝以及如何被锤入坑底的[太
  • 哐哐累 今年过得太不顺了 家里也是 本来想去看一下医生的 今晚聊了一下确实有被正能量充斥了 但静下心来还是情绪好差 现在除了家里人和 什么关系我都不想维持 但是
  • 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限期缴纳;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
  • #文案[超话]##朋友圈背景图##每日书摘##聊天背景图##背景图[超话]##朋友圈文案# 1.想要驯服一个人就要做好流眼泪的准备2.我摔了一跤 太痛了 于是我
  • #酷塑[超话]##日本政府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是严重的失信之举##日本政府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是严重的失信之举##医美玻尿酸科普大会##乔雅登##杭州静娇#常州
  • ” 她回答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姜梨对我有那么大的敌意,我一开始明明想和她交好,但是她一点面子不给,反而还三番两次爱阅读屋终止了跟我的合作,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过
  • @何赛飞_ [爱你][爱你][爱你]前排感谢表情包赞助@罗里吧嗦有话说 ,虽然但是,这张真的太可爱了!」「嗯〜」「哇~、就这样在日本直接见面了呢」「谢谢〜我很
  • 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困难和不满是成长的机会,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并用心去寻找解 决的方法,就能够在笑与泪之间找到真正的幸福。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不完 美
  •       2  癸从六亲角度为丁的鬼位,身有不干净的磁场,天盘癸和直使门死门一起癸加壬,门口有不干净东西,另外门口附近有河流!        癸从六亲角度为丁
  • 春游防晒黑攻略~全靠理肤泉防晒大哥大Plus春游防晒怎么能不做好呢?公司团建晒不黑,我全靠它 理肤泉防晒大哥大Plus ❤️敲水润的质地,hin喜欢它清爽的肤感
  • 我也总想着登顶时我是那样的激动快乐,即使再快乐,痛觉还是没有消失,我一步一阶的离他越来越远,我越来越麻木,我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来爬山。漆黑的夜晚,中途放弃的朋
  • ——陆龟蒙11.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王雱2.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 ”意思是讲,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此即失效。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
  • 如今我含泪写下此书,便是为了警示世人,不要看扭三,不要嗑扭三的cp,不要想草扭三的人,莫要蹈我覆辙!✨※奇葩鉴赏&车专CHOU※✨奖品:518(折王见(
  • 我们亲近的时候 我对你很上心 我就会开始质疑你是不是只对我一个人这样 我害怕 没有安全感 我们疏远的时候 我又会很想你 可是我知道我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你根本就没
  •   我以为他真心后悔,想和我复婚,哪怕我不接受,可是心里总有一些痛快,所以当我听到他和星彩公司合作,看到小猫落在游戏室的围巾时,那种像是被人耍了的感觉,又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