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青岛要在这些方面发力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新型城镇化初步实现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到2035年,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规划》共6章、26节、2.6万字,总体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第1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第2至5章,围绕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均衡城镇化、双向城镇化展开,提出了规划任务和重点举措;第三板块为第6章,为规划实施保障。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十三五”期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7.01%提高到63.05%,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化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规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全省城镇化发展思路、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对提升全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规划》以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支持青岛开展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在智慧城镇化方面,《规划》强调坚持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贯穿城镇化全过程,加大城镇通信网络、基础算力、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智慧服务体系,提升精准智治能力,推动城乡智慧协同,构建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慧城市群。明确提到,要加快济南、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支持青岛建设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局,实现城镇网络通信速率全面升级。此外,还要推动城镇传统设施改造,支持济南、青岛、烟台、济宁开展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众所周知,创新是智慧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因。《规划》提到,要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协同京沪高铁沿线城市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带。与此同时,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空天信息等一批新型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打造济南、青岛未来产业集聚区,推动城市产业智慧转型,推动“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推动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绿色城镇化方面,《规划》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城乡发展整体布局,发挥规划导向和约束作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创新城市绿色发展模式,彰显齐鲁山水人文特色,建设绿色、安全、韧性、人文的现代宜居城乡,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现实途径,有助于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规划》提到,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研究制定全省城市更新实施意见,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全面开展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及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分年度推进更新改造。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增加绿化节点和公共开敞空间,2025年前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90万户。新建居住区推广街区制,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环。开展完整居住社区设施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改造和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在“双碳”目标下,要积极探索城市碳排放碳达峰实现路径,推动建筑、交通、产业等关键领域绿色变革,加快形成集约紧凑低碳的发展模式。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因地制宜推广被动式建筑,2025年居住建筑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全面建设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025年智能网联充电设施超过10万个。

此外,《规划》明确要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历史风韵在现代城市的创造性呈现,保护性传承、创新性发展每座城市独特文脉,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传统格局和风貌,让城市留下记忆。推动“泉·城文化景观”、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扩大青岛租赁住房供给,逐步实现“租购同权”

在均衡城镇化方面,《规划》强调统筹区域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空间、社会、资金等领域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保障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拓展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增收空间,促进共同富裕。

其中提到,要推动济南、青岛提升能级联动发展。加快提升济南辐射带动作用和青岛开放创新功能,鼓励社保转接互认、教育和医疗资源共享,打造错位互补发展的双引擎。织密济南与青岛之间联系通道,构建济青科创制造廊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集聚带。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六市一体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优先打造济(南)—淄(博)、济(南)—泰(安)发展轴。以青岛为核心,聚集形成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一体联动发展的沿海城镇高质量发展带。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升交通网络支撑能力,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烟台、临沂、潍坊、菏泽等城市为节点,构建中心凸显、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力争在“十四五”末期全省公路网密度达到188.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400公里左右,市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0个左右,2030年实现经济圈内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城市群内城市之间2小时通达,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城市群。
#青岛#

【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德国累计155193例,派最大运输机从中国自提口罩据德国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4月27日零时,德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5519
  • 最近姨圈的综艺开始盛行了,新节目设置虽然挺迷惑但没想到真的请了这么多人[允悲]本来对这个年龄段的姐姐们都有滤镜的,不过这节目请的人还真没几个喜欢的[允悲]虽说如
  • [大雄微笑]#看鉴历史# 【科考忌讳】宋代科举考试若见试卷上有父亲或祖父的名字,考生要向考官推说自己心口疼答不了卷子,考官心领神会允许离场。唐朝诗人李贺,因父亲
  • “天天交流、登记、宣传,村民若有感染,我们都可能是感染者。登记后,每天打一次电话,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嘱咐他们呆在家里,若有异样,第一时间报告村里。
  • 但是东风启辰却成为最不容被忽视的存在,从合资自主到品牌独立;从靠谱的“三大件”到智能车机;从发展速度到经营质量;从产品到品牌,升级水到渠成。从初期的质疑,到现在
  • #励志语录#我不知道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但我知道 我想让自己过得更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得更好而想要的这一切 就必须靠自己去努力我想要的 我需要的 都需要自己给
  • 还得继续努力,听说三年级开始,作文要求三百字[允悲][允悲]以防以后憋不出来【P2P借贷余额1年下降75%,深圳地方AMC可处置网贷不良】一位不良资产业内人士表
  • 【实拍漠河取冰现场 晶莹剔透如水晶】2019年11月22日,黑龙江省漠河市地方防火办森林消防大队在漠河完成取冰任务,该任务将持续一周。消防大队副队长韩波介绍,他
  • 为了给弟弟筹15万的彩礼钱,我和一个有钱的客户发生了关系。彩礼钱筹足了,被丈夫知道了,现在要和我离婚,让我净身出户。 我今年35岁,有个弟弟33了。在农村33
  • 我们的友谊真正开始应该是你到芜湖认定教师资格证那天。以下图片(详见图源)是肉肉亲妈粉为下月生日设计的,不仅如此,温馨提醒大家哦,现在起我恐怕会刷屏,因为昨天开始
  • 坏女人、给爷爬! 你是信的开头诗的内容童话的结尾(ever) ··········································· 一个母亲用
  • 春日流光,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繁花似锦万重叠枝,http://weibo.com/u/1945011374然而流卷尘烟轻绕,苍茫风雨飘摇,我们总是在命运的追赶中疲
  • 1、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赐我一生漂泊四海江湖策马,淡我七情六感无牵无挂。
  • 当他在接受伦敦广播公司采访时被问到,中国是否应就中方是多快让世界知道疫情危机的严重性作出答复时,华莱士回答说:“我认为应该。另就疫情爆发中,中国扮演的角色等事后
  • 晚上保持良好睡觉,周身血液才能流向肝,使肝得以充分藏血,如果长期睡眠不好,或者长期熬夜,耗伤肝血,就会出现肝血虚。晚上保持良好睡觉,周身血液才能流向肝,使肝得以
  •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爸爸 孩子需要你的陪
  • #考古发现# 洛阳帝王家的粉丝福利,请查收 #洛阳爆料# 【今日立夏,送给幸运的你一份吉祥如意的礼物】咱也不玩虚的,什么抽奖送保时捷、法拉利啥的,都是玩套路吸粉
  • 4月10号起,定海至上海南浦大桥班次恢复通行,班次为8:20 9:30、11:40、14:50、17:10.自5月6日起,定海开往六横的最后一班船班时间更改为
  • 每个女孩都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希望遇到一个能珍惜自己、疼爱自己的丈夫。谈了几个月后,小慧带小李回家见了父母,经过沟通观察,爸爸觉得小李做事过于圆滑,不太
  • 不过女孩很会打扮,而且很会拍照,几张照片对比感觉都不像同一个人,然后红娘给我说她家阜阳农村的家里比较穷,但是是教师行业,至于为什么29岁了还没结婚,是因为她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