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长空,
影沉寒水。
雁无遗踪之意,
水无留影之心。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万千景象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苏轼二十岁那年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陪同下赴京城汴梁应举,经过渑池(今属河南)时,曾寄宿在一座寺庙中,老僧奉闲殷勤招待,兄弟俩在寺壁上题了诗。过了三年,苏轼去陕西任地方官,重又路过渑池,他和苏辙为此作诗唱和,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成为诗史上的名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一种很深的感慨首先是触景而生的:不过几年时间,殷勤好客的老和尚已经死了,埋在了一座塔下。他的笑颜、他的声音好像还在眼前吧,可眼前只有一堆埋骨的土。寺庙也已经破败,看不到兄弟俩当年题在墙壁上的诗。那些诗句还记得很清晰吧,可眼前只有颓败的土墙。

人的一生很难说有什么既定目标,因为外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不受人的意志控制;人生到处会留下一些痕迹,但那些痕迹很快都会消失掉。那么,人生到底是什么呢?苏轼在想:就像鸿雁飞在茫茫的天空中,偶然在雪地上停息,留下一些印迹,而后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吗?走过的路上那些模糊的印痕,星星点点,似断似连,又能够说明什么?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呢?年轻的苏轼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

但不管怎样,人总还是要辛勤地努力吧!当年父子三人走在崤山道上,风雪交加,路途崎岖,蹇驴在颠簸中发出长长的嘶喊。这就是路。如今兄弟俩都考上了进士,从小官做起,跟各样的人打交道,疲惫、厌倦总是难免,但总还要努力走下去,这就是路。

差不多和苏轼同时代,有一位天衣义怀禅师说过一段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意思大致是:大雁从天上飞过,影子投在清澄的水池上。但大雁并不是有意要留下自己的踪迹,水池也无意留住它的影子。雁飞影过,如此而已。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这样去做事,才能行走于万类纷繁的人间。

苏轼诗与天衣义怀的禅语有非常相近之处,但两者的视角,也还是有些差异。天衣义怀的话,根源是在《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据说六祖慧能未出家时于市中贩柴为生,偶然经过一家客舍,听人诵读《金刚经》,听到这一句忽然醒悟,顿萌出家之志。

怎么叫“无所住”呢?简单说就是不执著,不受外界变化的支配。你在“异类”(各种各样的人与事)中行,有人夸你,你就兴高采烈;有人骂你,你就怒气冲冲;今天流行黄色你就一身黄,明天流行黑色你就一身黑……很快你就神魂颠倒、莫名其妙了。如何又要“生其心”呢?就是讲万事无常,本心清净,但并不赞成执著于空无——执著于空无也是有所“住”。清净的本心不仅对于外界仍然有恰当的反应,有自然的喜怒哀乐,这种反应甚至是更为自如而美妙的。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情与之谐,心与之舞,飘逸之中,欣喜自生。更有“利乐众生,慈悲为怀”,也是一种“生其心”。

在苏轼的诗中,“飞鸿雪爪”的比喻从情感上说带有惆怅的意味,不像“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那样表现得洒脱。但在哲理上,它也体现着佛禅的无常观。人世无常,虽然也可以导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但若是以“无所住”的态度去应对无常,也可以引导出超越的旷达。在这首诗里,两种情绪同时存在。

正像前面说过的,无奈也罢,旷达也罢,对苏轼来说,这些都不妨碍在人生道路上总须有所努力的积极态度。我们看苏轼的一生,一方面喜好老庄与佛禅,能够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但作为一个官员,他却始终是正直和富于责任感的。他任徐州太守时,黄河决堤,大水围城数十天,徐州城岌岌可危。苏轼住在城墙上的小棚子里,有家不回,以安定民心,终于率士民顶住了洪水的侵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任杭州太守时,他为了兴修水利而疏浚西湖,留下了一条风光绮丽的苏公堤。他绝不会把自己“空”成一个对现实世界毫无意义的虚壳。

人生修炼的一个根本之处就是破执,而破执首先是破“我执”。人心里梗着一个粗重无比的“我”,贪婪、自大、自卑,永远放不下自己,哪怕有再多的聪明,也免不了一叶障目。而一旦破除我执,潜在的真如智慧就得以显现,万象纷呈,因缘分明,心境自如,不受迷惑。

(节选自《诗里特别有禅》,有删改) https://t.cn/RBS4O7q

  1月的山西长子县,平均气温早已降至零摄氏度以下。但在地下500多米的深处却是一番沸腾的景象。   上午11点,一块块电煤洗选完毕、蒸腾着水汽,从霍尔辛赫煤矿井3803采煤工作面(位于长子县地下530米处)采出,装运上霍尔辛赫专用线。约一天之后,这些电煤将运达200多公里外的河南省,用于保障当地两家重点保供对象的发电供热煤炭储备。在过去近3个月里,作为山西焦煤集团旗下山煤国际的重要矿井,已有数十万吨保供煤从霍尔辛赫煤矿运出。   2021年3月煤价上涨通道开启,9月突破千元/吨大关,10月每吨超过2000元。煤炭价格高企,一度导致部分省份拉闸限电,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   按照国家保供要求,煤炭大省山西承担着全国14个省份的5300万吨煤炭保供任务,为此,全省104座煤矿开展产能核增,连同陕西、内蒙古等主产地煤炭产能快速释放,之后,煤炭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及消费国。能源保有储量中,煤炭约占89%,石油约占4%,天然气约占7%。“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在国家能源供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兜底保障作用。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对此,山西省发改委有关人员表示,将“锚定‘双碳’目标不动摇,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蓄势聚能”。一块块电煤正从山西启程,在寒冬中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与光明。   保供优先   乘坐轰鸣的罐笼虽然几分钟就能到达井底,但还需再从井下乘坐无轨胶轮车,坐车半小时后下车,接着在巷道中步行几百米后,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终于来到霍尔辛赫煤矿地下500米的综采工作面。从刚下矿感受到的瑟瑟寒意,到综采面的气喘吁吁,整个过程要30多分钟,这已算是快的。事实上,矿工师傅除了下井当班的8小时外,加上班前会、上下井过程,以及升井后换衣服、洗澡的时间,基本要超过10个小时。   随着一声令下,综合采煤机的滚筒开始启动旋转,并很快陷到煤层之中,发出巨大声响。一些体积较大的煤块被切割轮抛起,更多的煤碎成了小块,落进刮板输送机上,转载到皮带运输机上,开始向地面的方向流淌。   1月16日下午3点,34岁的霍尔辛赫煤矿综采一队队长兼生产技术员陈帅,带着120多名矿工兄弟下井展开中班作业。一个班下来,他要在井下往返巡线十几趟,来回走七八公里。这里采上来的煤经过洗选后,加上相应的运输费用,将通过铁路等运输专线发往河南等地。   5300万吨硬任务,山西能源“双航母”之一的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西焦煤”)承担了550万吨电煤保供任务:河南省500万吨、辽宁省50万吨。去年11月,电煤保供任务完成发运127.4万吨,当月兑现率78%。   其中,霍尔辛赫煤矿年产能400万吨,认领了46.275万吨的保供任务,主要保供对象为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大唐巩义发电有限公司、武乡西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及地方供热公司等。   几个月来,陈帅所在的这家生产优质电力用煤的矿井昼夜不停。“我们调整了销售结构,所有煤炭优先发往保供客户。运输线路紧张时,优先保供线路。”山西焦煤山煤国际副总经理刘奇表示,像全国很多煤矿一样,完成保供任务是这里的首要任务。   “产煤不见煤”   井下热火朝天,井上则看不到多少人。这里几乎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也不见成堆的煤炭。霍尔辛赫煤矿董事长李建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当前煤矿从生产到运输已经实现闭环管理,技术的提升让“产煤不见煤”成为常态。   矿井旁的办公楼里,井下综掘队正在进行下井的班前会。煤矿的调度指挥中心可实时集成地面、井下部分关键设备的信息,实行可视化监管。陈帅他们在井下,就可以和地面的工程师团队实时连线,解决疑难问题。通过AR眼镜诊断系统,井下的画面可以精确地传递到地面。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在煤炭大省山西,类似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建成154处,先进产能占比达68%。   煤矿的火车快速装车站是唯一能见到煤炭的地方,轻轻一按按钮,加有防冻液和防尘剂的精煤就被整齐地装到一列列火车里。   年关将近,陈帅说自己2008年就来到煤矿工作,那时才20岁出头。参加工作后,他已记不清自己有多少个除夕夜是在井下度过的。按照目前的排班情况来看,今年除夕他可能还是和兄弟们在井下共度。“每到这一天,矿上都会给大伙送来热气腾腾的饺子。”   电煤库存21天   记者离开霍尔辛赫煤矿一路向北,抵达200多公里外的太原市。这里也是晋煤外运的“主阵地”。电煤从西山煤电集团官地、杜儿坪、西铭3座煤矿产出,再经铁路专线抵达太原北站玉门沟站。在这里,根据电煤的去向,对车列重新编组后,经太原北铁路枢纽,运往郑州局、武汉局的10多家站点。   作为山西电煤运输“动脉”之一,太原北站玉门沟站主要担负着以上几家煤矿的煤炭运输工作。目前,每天有6列煤炭列车从该站快速驶向各地电厂。   “我们优先审批与保供相关的工作任务,每天装车297车。”玉门沟站副站长马杰介绍说,接保供任务以来,玉门沟站成立了电煤运输小组,紧盯装车进度,协助提报装车需求,并根据实际及时安排货车取送,要求电煤运输列车站停不延时、开行不晚点、管内不保留。截至目前,太原北站全年电煤装车197440车、1300多万吨。   这段时间,玉门沟站站长毋学忠,一直守在运输现场,反复强调安全生产和团队分工,“要在每一天的扎实作业中保质保量”。   当前,全国煤炭先进产能仍在持续释放。山西省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山西已完成49座煤矿产能核增,净增能力5680万吨/年,已为广东、福建、辽宁等14个省(区、市)供应电煤4106万吨,基本完成当年四季度保供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市场的“稳定器”“压舱石”,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正在进一步完善。在不久前举办的2022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炭生产企业和部分国内大型发电、钢铁、供热企业签订了中长期合同,首批签约量超过2.6亿吨,将进一步稳定价格预期,推动市场有序回归,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7日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持续保持在1.6亿吨以上。1月12日,电煤库存超过1.62亿吨,可用21天,较去年同期高4000万吨,为确保煤炭稳定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八连丰”背后的科技底气】

13657亿斤!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产量比上年增加267亿斤,至此,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7年保持总量在1.3万亿斤以上,喜获十八连丰。

大国粮仓稳,开局仓廪足。这一切,离不开好种子、好植保、好农机、好耕地,更离不开其背后高水平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

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与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迈入国际前列,农业领域科学家发表的国外期刊论文量跃居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回首“十三五”,农业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加速产出,创新体系效能在改革中稳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将这一切形容为“华丽转身”—“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从‘一农’向‘三农’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内涵式’转变。”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科技是支撑,更是底气。

把一株野生稻“驯化”为农民手中的粮食,需要多久?答案是约7000到10000年。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良种?

抓住种子这个“要害”

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近20%的人口,如何多产粮,出路在科技,种子是核心。

把一株野生稻“驯化”为农民手中的粮食,需要多久?答案是可能约7000到10000年。

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首次提出了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为大大缩短这一进程提供了可能。这项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上的成果,被视为水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进展,有望给世界粮食生产带来颠覆性革命。

一粒种子可改变世界,这只是一个缩影。

相关报告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领域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159项,颁发神农奖540项、丰收奖1631项。其中,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得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分别获得2016年和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一等奖,“这充分展示出我国水稻、小麦科技创新的强大实力和国际先进水平。”杨雄年说。

不久前发布的《2021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分析解读》显示,中国在作物、畜牧兽医、农产品质量与加工、农业信息和农业工程学科领域中,领先优势始终明显,热点前沿总体表现力得分均排名第一。2021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也指出,全球生物育种产业近十年来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我国生物育种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

每年冬天,地跨海南省三亚、陵水等地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都是一片繁忙。多年来,一代代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科学家纷纷在此时“南迁”投身农业育种工作,全国近70%的农作物新品种都曾在这里“成长”,如今,这里堪称“南繁硅谷”,成为中国种业科技的硬核支撑。

中国粮用中国种。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自给率达100%。“这些年,我们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升,50%以上归功于品种改良。”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这样评价。

传统农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机械的使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如果再给农机加上“智能”呢?

农机插上“智慧”翅膀

2021年10月,在“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340马力智能无级变速拖拉机前人头攒动。这台墨绿色的“钢铁巨人”光轮胎就有两米高。它引入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无人驾驶作业,还能根据地势的情况,进行智能无级变速,科幻感十足。此外,这台大马力拖拉机通过配置8条轮胎的驱动方式,增加了地面附着面积,增大牵引力,同时还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可实现复杂土壤中的高效率作业。

以上种种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打破了国外高端农业装备的长期技术垄断,代表着中国农机装备水平的新高度。

事实上,过去几年,大江南北田间地头的“科技味儿”越来越浓,农业生产由此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在新疆,推广应用的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棉花生产的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示范推广的国产高性能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犁、国产六行打包采棉机等高端装备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河南,玉米种植大户可将机收的玉米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玉米烘干基地,经过先进农机的玉米棒烘干、脱粒、籽粒烘干“一条龙”作业,实现粮食即收即存储;在江西,从打田到收割,水稻种植可全程机械化,在先进水稻收割机的帮助下,曾经最苦最累的“双抢”不再难熬。在5G技术+北斗高精定位技术支撑下,农机的定位甚至可以精确至厘米级别,有效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

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1%,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3提高到0.57,我国科学家在研究热点“无人机农业信息获取技术及应用”中同样表现出色,全球排名第一。

不久前,在中国农学会发布的《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中,一款航空精准施药雾滴沉积检测系统夺人眼球。这款装备通过智能无人机和传感器的支持,能够实现对农药药滴的精准喷洒监测,可谓“滴滴可控,算无遗漏”,彰显出农用无人机的“中国智慧”。

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市场监测,农业无人机年度销量从2017年的不足千架发展到2020年的1.53万架,四年时间增长了17倍。2020年,我国拥有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70779架,较上年大幅增长77.52%。

“我国精准农业航空植保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引领了世界农业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植保无人飞机的保有量、作业面积处于世界首位。”杨雄年说。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但化肥和农药的过多施用,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产生了环境污染。高效、绿色与可持续农业如何发展?

植保擦亮绿色底色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大国际性难题。我国每年小麦赤霉病受害面积6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2021年,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团队首次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了主效抗小麦赤霉病基因Fhb7,揭示了其抗病分子机理和遗传机理,为从育种角度解决日益严重的小麦抗赤霉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也助力了绿色防控。这一重大植保突破入选2021中国农业科学十大重大进展。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从主要依靠拼资源、拼消耗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靠的是绿色兴农的科技支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组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国家科技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企协作,合力突破农业污染防治技术瓶颈。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共投入23.29亿元,启动实施“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有力支撑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全面支撑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小小纳米技术听起来“高精尖”,却能在农业生产中派上大用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崔海信介绍,目前,纳米科技与新材料集成创新与应用,在农业领域正孕育着颠覆性技术突破,也为发展高效、绿色与可持续农业提供了前沿科技手段。尤其是利用纳米技术创制高效、安全、低残留“纳米农药”,已成为绿色农药创新发展的主流。

如今,我国科学家已将纳米材料应用于肥料、农药以及疫苗研制中,在纳米药物设计原理、增效机理、制备技术与工艺集成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同步于该领域国际前沿研究,为世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选择方案,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科技丰硕成果中的一大亮点。

土地是农业之根,土壤的质量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确保耕地面积的同时,我们更要思考,如何保证耕地质量?

向耕地难题进发

冬闲时节,中国农科院祁阳红壤站里的实验田依然一片绿意。60年多来,这个国家级重点野外观测实验站聚焦土壤这一长期、基础性问题,已拥有6个持续时间超过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积累超过20000份土壤样品,超过5000份植株样品,160万个观测研究数据。这些数据已成为攻克南方红壤酸化难题、提高地力的金钥匙。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耕地保护,是稳产丰产的关键所在。但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全国耕地一到三等耕地仅占31%,中低产田占比高达2/3以上,优质耕地资源十分紧缺。

有土斯有粮,瞄准耕地这个要害,中国科学家正信心满满,全力进发。2021年12月,国家耕地科学中心正式成立。依托在东北黑土地有机质提升、南方低产水稻土改良、南方红壤酸化防治、粮食作物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的丰硕成果,科学中心将坚持团队作战,打破小而散的传统研发模式,以成建制的团队为任务攻关单元;坚持协同共享,构建纵向核心产业系统布局和横向关键共性技术集成支撑的创新联合体,服务“藏粮于地”战略,支撑解决“耕地要害问题”。

而于2020年底成立的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正围绕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凝聚院校、科研机构、市县农技农机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单位的力量,带领农民切实把“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点滴的科技进步背后是创新体系效能的提升。

杨雄年介绍,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目前,这样的科技创新联盟我国已建成51个,其中,16个标杆联盟进入实体化运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42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335个专业性重点实验室、269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按规划实施,共同组成了农业学科群体系。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湖北武汉等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更成为“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曾衍德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也要看到,未来一个时期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抓粮食生产的劲头只能紧不能松。”因此,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推动经营创新和机具创制创新,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确保粮食安全,将是这个五年我们的首要任务。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见思二惑的具体内容佛教建立在智慧和慈悲两大支柱上,弟子们修智慧,即立正见,断见惑,除所知障;又修福德 ( 慈悲、德相 ),即消业障,断思惑,除烦恼障 ( 业障、
  • 自从三山村成立了农副产品代销点,当地的农产品“出路”也拓宽了,销售难、销路窄的问题也解决了,农产品不愁卖了,越来越多的群众看到了市场、尝到了甜头。“以前,村里的
  • 和高女士大概总是差了一点从听众更进一步的缘分零几年时墙头众多,听了一阵歌后来就没有经常关注了,偶尔出歌时会去听最近半个月几乎每天都听歌前几天坐二望一时差点就去切
  •   列席人员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县委农办主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涂政平:第一要抓好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治理,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工作,打
  • 该片由凯特瑞娜·巴尔夫、朱迪·丹奇、詹米·多南、塞伦·希德(《权力的游戏》)及新人演员Jude Hill主演,故事讲述在上世纪60年代末动荡时期,一个男孩的童年
  • 不用考虑太多,就快快乐乐地和他谈恋爱,如果顺利的话,就快快乐乐地结婚生小孩,谁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以后是鸡零狗碎将我们击败,还是我们会很好地经营我们的
  • #我的心动好物# #星推官计划# 【豆苗】豆苗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这些物质可以对于利水消肿有着不容忽视的功效,因此当MM摄取豆苗的时候,这些物质就会帮助
  • 爱你 耶啵 也谢谢你 谢谢你让我看到你那么棒 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永远说的少做的多 谢谢你 让我有努力的动力[心] 突然想哭(┯_┯) 加油啊十二星座
  • #杨洋0909生日快乐[超话]##杨洋0909生日快乐# 距离2022年杨洋生日还有❣️4️⃣5️⃣❣️天 땅 한평만 빌려다오 너 살고있는
  • 请你记住,你在我们心里无比珍贵[心]@朱一龙 我不要你压力那么大,开心做你想做的事,努力过,不后悔!我最见不得朱宝受委屈[苦涩]看见这张照片我心都碎了[伤心][
  • 【穷小子乞讨被女子收留一晚 变亿万富翁后赠百万报恩】1993年,浙江女子戴杏芬一时善举收留了3个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并给3个“乞丐”每人10元坐车。网评:为什么我
  • 大家都很期待野蛮生长和幸福到万家和与凤行[抱一抱] ​​​#赵丽颖[超话]##赵丽颖许半夏##赵丽颖沈璃##阳光信用# 我们家有很多口人,赵丽颖、小丽、丽丽,
  • 双①①超级红包,最高可抢1111元: --------------------------- 优理氏玻尿酸原液补水保湿面部精华液抗皱紧致透明质酸原液肌底液
  • 有兩次我就話「你看看鏡子,你的樣子更恐怖,嚇死我的狗了」有一次,一個阿叔後入電梯,我仲專門gum住開門鍵等佢入。剛好我出電梯了,事後真系好後悔無同佢講「我見過幾
  • 掌中感情线很短,止于中指下,末端有一小节分叉到智慧线上了,性格成熟稳重、个性开朗大方,而且很善于言谈,异性缘非常好,婚后生活比较平稳, 但重视物质、喜欢享受,生
  • 若不是遇到恩师李苦禅、崔子范两位国画大家,鲁光说也许自己会一辈子走在新闻和文学之路上。 当朋友们每每谈起长盛不衰的女排精神,谈起他当年写就的《中国姑娘》时,鲁
  • 学费:12000902科目名称改为:小学教育概论,902参考书新增《儿童发展心理学》考,陕师大小教的学弟学妹要注意了⚠️专业限制:对本科专业无限制#研究生[超话
  • 妹妹在2020年时做过一次开颅手术,当时因为医治欠下了较大的费用,现在真的无力承担,跪求各位亲朋好友,救救我的妹妹,救救我们的家庭,献出一片爱心,渡过难关,求多
  • 有人劝我,现在的主业是找对象,好像合理,又不想太过草率,也许运气这个东西都得寻找机缘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省,在生活的鸡零狗碎里找到快乐,我希望,我想要的东西一
  • #扎心学长[超话]# 这世界这么多人,你我相遇爱荣幸! 真实展满身情怀,尘世间寻片天地! 一路前行路捡拾,坚强将黑夜照亮! 初心伴暖阳升腾,积攥温暖与感动!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