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痛经,别只知道喝红糖水啦】
对于大约1/3的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女性来说,每个月总会经历那么几天喝热水都解决不了的“不能呼吸的痛”——痛经。
痛经是怎么引起的呢?追根结底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是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其发生多与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1]。前列腺素为导致痛经的“罪魁祸首”,它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而出现痛经。后者则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痛经,常见病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
对于痛经的治疗除了喝热水、红糖水等男生们应付女友的必备法宝,还应重视心理治疗,告知患者月经时的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消除紧张和顾虑可缓解疼痛。另外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均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帮助。疼痛不能忍受时辅以药物治疗才是硬道理。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临床药师带您认识一下缓解痛经药物。
对于缓解痛经的药物针对病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原发性痛经
(一)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NSAIDs):
是最常用的一线药物,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产生,防止过强子宫收缩和痉挛,从而减轻或消除痛经。该类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 80%。月经来潮即开始服用药物效果佳,连服2~3 日。
常用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NSAIDs)包括: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和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和尼美舒利等。NSAIDs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这与其抑制了有胃粘膜保护作用的COX-1有关,故对于胃肠道反应明显或者存在消化性溃疡基础疾病的患者,则应使用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和尼美舒利等,其能在一定程度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由于尼美舒利在使用过程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引起肝酶升高,现已不建议常规选用。
(二)复方口服避孕药(COC)
复方口服避孕药一方面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少月经量,使生成和释放的前列腺素减少;另一方面通过抑制排卵,降低血中雌激素的含量,使血中前列腺素、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降低,从而起到降低宫腔压力和子宫痉挛[2]。COC治疗原发性痛经和内异症相关疼痛的有效率达75%~90%或以上。常用的复方口服避孕药有: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服药方法可以先周期性用药,即于月经周期的第1~5天开始服用,每天1片,连续服药21~24天后,停药 4~7 d,停药期间有少量阴道流血即撤退性出血。如果无效,则可改成连续用药,即中间不停药。
敲黑板啦!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可以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需要咨询医生,对年龄≥35岁且每天≥15根烟的患者,或存在其他高危因素时,如肥胖、高血压、风湿性疾病、有血栓疾病史等患者则不能使用。
二、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即便已经进行手术干预的患者,由于其较高的复发风险,长期管理尤为重要,所以药物治疗很有必要。药物治疗除可以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NSAIDs)、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外 ,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高效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官内缓释系统(LNG-IUS)等[3]。
(一)高效孕激素
高效孕激素可引起子宫内膜蜕膜样改变,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同时,可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常见药物有甲羟孕酮、炔诺酮和近期上市的地诺孕素,用药疗程为连用6个月。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阴道出血、乳房胀痛、体重增加、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建议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定期肝功能及乳腺情况。
(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GnRH-a俗称“闭经针”,活性较天然的 GnRH 高数十倍甚至数百倍,长期连续应用,则垂体的 GnRH 受体被耗尽,造成体内低雌激素状态,出现暂时性绝经,适用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的首选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快速缓解疼痛、治疗月经过多以及缩小子宫体积[4]。目前常用的 GnRH-a 类药物有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等。
需要注意的是GnRH-a 可造成的低雌激素状态,可导致严重的围绝经期症状及不可逆转的骨质丢失,因此,使用期间应监测雌激素水平,当低于30pg/mL且出现了低雌激素症状时,需要及时“反向添加”治疗,即通过补充雌孕激素减轻药物副作用。同时用药期间,需要积极补钙,因此GnRH-a 不宜长期使用。
(三)左炔诺孕酮官内缓释系统(LNG-IUS)
适用于短时期内无妊娠要求但痛经症状明显的中重度内异症患者,通过局部释放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的增殖,减少局部血管充血,从而减少月经量,减轻痛经。有效作用时间约为5年,可显著减轻内异症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对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也可显著减少月经量。
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是月经模式改变、出血时间延长、不规则出血、闭经、以及乳房胀痛等。
因此,痛经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原发疾病、疼痛程度及依从性来决定。每一种药物都有不同的作用原理,适合不同的人群,但总有一款适合疼痛难忍的你。当然,在决定用药前,需要在有经验的妇科医生或药师处接受充分的评估。治疗过程中监测疼痛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适时更改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妇产科学(第9版).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2):81-91.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3):161-169.
4.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 子宫腺肌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6):376-383.

【#医保支付方式明年将有大变化# !】挂号、检查、取药,这是我们去医院看病最熟悉不过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您是医疗保险参保人,超过起付线后,每一项花费都有一部分由医保基金承担。也就是说,我们看病的钱里面,医保基金按比例支付给了医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你了解吗#

重点来了——明年起,用3年时间,医保支付方式要发生全面变革!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22年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这么多英文词,您是不是觉得拗口,也不懂是啥意思?经社君请教了专家,来做一个专业解读。乍一看,这是医保基金跟医院之间的事,跟咱们普通参保人关系不大。错!这项改革其实事关咱每个参保人的利益。

1.为什么要改革支付方式?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通俗来说,就是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用了多少结算多少,患者和医保根据实际费用分别承担各自需要支付的部分。

这种医保支付方式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也较为符合过去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实际情况,在医保支付的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看病就医的刚性需求被逐渐释放,它的缺陷也暴露地越来越明显:容易滋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这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让参保人多花钱、医保基金多支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医保待遇、筹资、支付、监管四项机制。支付机制是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的关键机制。”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说,《“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明确要持续优化医保支付机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仅是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医保医药服务的需要。

事实上,有关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一直未停步,从最初的单一的按项目付费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路径的开展,以及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探索创新更加科学、更加精细化、更加规范化的医保支付方式势在必行。

2.什么是DRG/DIP付费方式?

摒弃老的支付方式,新的DRG/DIP付费方式正在从破题、起步、试点走向全面推进。

所谓DRG付费,说白了就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也就是说,按照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在此基础上,医保按照相应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

DRG付费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目前有40多个国家将其应用于医保定价或基金预算,是世界公认的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支付方式之一。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在综合地方主要版本的基础上,形成了咱们中国自己的支付版本CHS-DRG,具有融合兼容、覆盖最全、编码统一、临床平衡、数据保证等特点,这也标志着DRG在我国的施行从分散走向统一,逐步规范。

那DIP付费又是个啥?医保专家说,这叫按病种分值付费,在总额预算机制下,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医保支付比例及各医疗机构病例的总分值计算点值,形成支付标准,对医疗机构每一病例实现标准化支付。

与传统按项目付费相比,DRG/DIP付费是一种更科学、更精细的医保支付模式,能够帮助医院在进行费用管理的同时,兼顾临床发展。

国家医保DRG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郑杰介绍,推行DRG后,对医疗机构来说,原来靠量增收和扩张床位规模的时代结束了,将倒逼医院进行提质控费增效。医保部门在考核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明确结余留用政策,合理超支分担。因此医疗机构将更关注药品、耗材等成本管控,压缩治疗中的水分,实行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3.新的支付方式将实现啥目标?

按照DRG/DIP支付改革设计的理想模式,医保基金、医院、患者三方应该实现共赢。

对医保来说,DRG/DIP付费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能优化医疗服务。可以用有限的医保基金为参保人购买更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对医院和医生来说,新支付方式将激励医院和医生自觉主动地规范医疗服务,控制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还会引导医疗机构提高疾病诊治能力,用高质量的服务和技术水平吸引患者来院就医。

对参保患者来说,医院控制成本后,对应的收费项目变少了,患者看病就医花费少了,个人负担也就减轻了。

现实中,这样的理想能否实现?

其实,在新支付方式正式落地前,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先后启动了30个城市的DRG付费国家试点和71个城市的DIP付费国家试点。那么试点的成效如何?

以武汉市为例,武汉是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均被纳入试点。今年1—10月,在全市病例组合数(CMI,DRG支付方式中的一个指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次均费用从1月的14992元降至10月的13712元,住院次均费用降低9%。医疗机构的收支结构调整初显,常见病、多发病收治比例明显降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由负转正,扭转了连续7年当年出现缺口的趋势,基金支出风险得到初步化解。

对此,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应亚珍认为:“实施DRG/DIP付费将有效改变长期以来医保被动买单、医院粗放发展、患者看病负担重的种种弊端,对医保患三方来说,是一场共赢与互利的改革。”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医保支付方式明年将有大变化# !】挂号、检查、取药,这是我们去医院看病最熟悉不过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您是医疗保险参保人,超过起付线后,每一项花费都有一部分由医保基金承担。也就是说,我们看病的钱里面,医保基金按比例支付给了医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你了解吗#

重点来了——明年起,用3年时间,医保支付方式要发生全面变革!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从2022年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这么多英文词,您是不是觉得拗口,也不懂是啥意思?经社君请教了专家,来做一个专业解读。乍一看,这是医保基金跟医院之间的事,跟咱们普通参保人关系不大。错!这项改革其实事关咱每个参保人的利益。

1.为什么要改革支付方式?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通俗来说,就是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用了多少结算多少,患者和医保根据实际费用分别承担各自需要支付的部分。

这种医保支付方式执行起来相对容易,也较为符合过去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实际情况,在医保支付的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看病就医的刚性需求被逐渐释放,它的缺陷也暴露地越来越明显:容易滋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这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让参保人多花钱、医保基金多支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医保待遇、筹资、支付、监管四项机制。支付机制是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的关键机制。”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华波说,《“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明确要持续优化医保支付机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仅是医保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医保医药服务的需要。

事实上,有关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一直未停步,从最初的单一的按项目付费逐渐发展成为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路径的开展,以及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探索创新更加科学、更加精细化、更加规范化的医保支付方式势在必行。

2.什么是DRG/DIP付费方式?

摒弃老的支付方式,新的DRG/DIP付费方式正在从破题、起步、试点走向全面推进。

所谓DRG付费,说白了就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也就是说,按照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在此基础上,医保按照相应的付费标准进行支付。

DRG付费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目前有40多个国家将其应用于医保定价或基金预算,是世界公认的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支付方式之一。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在综合地方主要版本的基础上,形成了咱们中国自己的支付版本CHS-DRG,具有融合兼容、覆盖最全、编码统一、临床平衡、数据保证等特点,这也标志着DRG在我国的施行从分散走向统一,逐步规范。

那DIP付费又是个啥?医保专家说,这叫按病种分值付费,在总额预算机制下,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医保支付比例及各医疗机构病例的总分值计算点值,形成支付标准,对医疗机构每一病例实现标准化支付。

与传统按项目付费相比,DRG/DIP付费是一种更科学、更精细的医保支付模式,能够帮助医院在进行费用管理的同时,兼顾临床发展。

国家医保DRG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郑杰介绍,推行DRG后,对医疗机构来说,原来靠量增收和扩张床位规模的时代结束了,将倒逼医院进行提质控费增效。医保部门在考核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明确结余留用政策,合理超支分担。因此医疗机构将更关注药品、耗材等成本管控,压缩治疗中的水分,实行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3.新的支付方式将实现啥目标?

按照DRG/DIP支付改革设计的理想模式,医保基金、医院、患者三方应该实现共赢。

对医保来说,DRG/DIP付费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能优化医疗服务。可以用有限的医保基金为参保人购买更高质量的服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对医院和医生来说,新支付方式将激励医院和医生自觉主动地规范医疗服务,控制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还会引导医疗机构提高疾病诊治能力,用高质量的服务和技术水平吸引患者来院就医。

对参保患者来说,医院控制成本后,对应的收费项目变少了,患者看病就医花费少了,个人负担也就减轻了。

现实中,这样的理想能否实现?

其实,在新支付方式正式落地前,2019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先后启动了30个城市的DRG付费国家试点和71个城市的DIP付费国家试点。那么试点的成效如何?

以武汉市为例,武汉是第一批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均被纳入试点。今年1—10月,在全市病例组合数(CMI,DRG支付方式中的一个指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次均费用从1月的14992元降至10月的13712元,住院次均费用降低9%。医疗机构的收支结构调整初显,常见病、多发病收治比例明显降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由负转正,扭转了连续7年当年出现缺口的趋势,基金支出风险得到初步化解。

对此,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应亚珍认为:“实施DRG/DIP付费将有效改变长期以来医保被动买单、医院粗放发展、患者看病负担重的种种弊端,对医保患三方来说,是一场共赢与互利的改革。”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菜场捡鸡肠 ,老人没想到拌了老鼠药!
  • 大特保创始人、CEO周磊不幸离世;腾讯与找钢网合资成立公司;重庆严禁“校园贷”……
  • 美国将退中导条约
  • 山东煤业公司事故 1名矿工已升井19人被困
  • 廊坊发生刑事案件
  • 范丞丞悼念粉丝 知情人:特别温柔的女生,做了很多公益应援
  • 于正秒删微博,疑似为杨蓉炮轰某节目,网友评论区亮了!
  • ofo回应法人变更,究竟什么情况?开始让位了?
  • 热带风暴袭击也门 致11人死亡大部分地区被淹
  • 国考开始报名“基层工作经历”怎样理解?
  • 好甜!韩女星具惠善首次晒出独一无二的结婚戒指:老公设计的
  • 王治郅执教首秀惨败浙江,超新星仅4分远不如“樱木花道”耀眼
  • 保罗被禁赛2场,还被罚市中心一套房的价钱
  • 清华回应论文造假事件,回应全文如下!
  • 威少复出狂砍32+12, 雷霆仍难逃三连败,赛后泡椒一席话直指裁判
  • 马蜂窝回应造假
  • 歌神"十杀"?张学友演唱会又抓仨逃犯!演唱会变流动的派出所,背后有黑科技“神助攻”!
  • 恭喜Kimi夺冠,2018F1美国站,时隔113场的胜利
  • 宁静怼某演员,引发大猜想,网友:以后怼人直接提名字好吗
  • 捐栋楼就能上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