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芜湖——新华财经专访宁波】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十年保持安徽省第一、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居长三角第六、培育未来产业构建上下游全覆盖的航空产业链……即便站在省会城市合肥的“高光”身影之后,身处两江交汇之处的安徽芜湖依然有着鲜明的辨识度。

“芜湖,起飞”这句“谐音梗”走红网络的背后,承载着人们对这座滨江古城的美好期许。在安徽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芜湖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在期待的目光中,芜湖,能够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吗?

从畅聊早餐会、“1%工作法”到人民城市建设合伙人……一杯咖啡,几道风味小食,人间烟火气拉近了人们与这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近观芜湖,不难发现,在这座山水滨江城市温婉的外表下,创新、包容、务实已水乳交融,成就着一座现代化城市跨越赶超的内在硬核。

发展突围 释放创新“N次方”效应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万里长江在流经安徽芜湖时转了一个90度的弯,一路奔涌入海。依江而建,因水而兴的芜湖,水深流缓,是中国内河主枢纽港之一。

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地处长江之滨的芜湖市拥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是合肥都市圈、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成员。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在加速重构。省会合肥“越跑越快”,省内其他“兄弟”城市纷纷加快发展步伐。对于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的芜湖来说,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重塑城市发展硬核实力,成为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道“必答题”。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傻子瓜子,到今天的海螺集团、奇瑞汽车、埃夫特、三只松鼠……江城芜湖在改革发展之路上向来不甘“平庸”。

“芜湖市自古就是徽商门户,孕育了厚重的商业文化,从近代四大米市开始,芜湖发展史就是芜湖人不断地无中生有、有中培优的历史。”在芜湖市市长宁波眼里,芜湖这座城市的骨子里就有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城市基因。

热腾腾的咖啡、地道的美味小食,畅聊早餐会上,企业家与政府官员围坐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解难题、话心声、谋发展,帮助企业排忧纾困、努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

“畅聊早餐会面对面的沟通不仅能帮助企业化解难题,这种平等、务实、轻松的交流氛围,特别能让企业家感受到地方政府的诚意,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年轻的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潘道伟说。

从仅有5人的创业团队到登陆资本市场,到今天的国内休闲食品行业的头部企业,本土企业三只松鼠的快速发展,是芜湖市营造优良创新生态,释放创新“N次方”效应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企业发展最重要驱动力。芜湖市上下树立鲜明的支持创新创业的导向和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宁波说。

芜湖拿出全市最好的山水人文地段,通过专业团队运营的方式,规划建设面积超300万平方米的十大创新园,打造适宜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每年安排10亿元的自主创新政策奖补资金,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综合运用绩效奖励、项目支持、担保贴息、研发后补助、基金投资、股权激励、创新券等多元形式,鼓励企业创新。2021年,芜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4%。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在没有中央级大院大所的情况下,芜湖建成重点研发创新平台55个,新型研发机构数占全省四分之一;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组建全省首家人才发展集团,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8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21家。

强化政策引导、壮大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着眼全局,面向未来,芜湖市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引领效应,加快改革步伐,优化创新氛围,全力激活创新引擎。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芜湖推出紫云英人才计划,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有效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美的集团厨热事业部芜湖基地负责人熊峻告诉记者,“得益于芜湖良好的创新生态,落户当地后企业发展很快。我们加快创新研发,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销收入4.5%左右,2022年企业创新中心研发人员队伍将增加到200多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芜湖围绕主导产业实施“双创→成长型→规上→专精特新”的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29户。其中,接近五成企业的主导产品在省内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从2016年到2019年,芜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了四期高级管理研修班,挑选一批有潜力的上市后备企业“种子”选手进行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了三只松鼠、埃夫特等6家上市公司,以及古麒绒材、水韵环保等11家辅导备案的拟上市企业。

充分发挥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功能作用,芜湖搭建起覆盖天使、风险、产业投资全周期的基金丛林,全市设立了16支政府母基金,总规模160亿元,累计参股子基金33支,推动一系列重大项目在芜湖落地。

有着“芜湖科创板第一股”之称的埃夫特,其前身是芜湖奇瑞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为助力埃夫特开展海外并购,迅速拓展市场,政府平台公司投入4.8亿元、带动基石资本、鼎晖投资等社会资本10.2亿元,通过创新驱动,埃夫特顺利跻身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第一梯队。

宁波说,芜湖一直致力于打造私募基金集聚发展的优质服务区、创新发展的试验区,吸引了一千多只私募基金,就是要形成一种非常浓厚的基金发展氛围,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思想破冰 数字赋能驱动产业升级
绚丽焰火点亮十里江湾、800台无人机同时升空变换多种图案、奇瑞QQ冰激淋新车“起飞”在城市上空……不久前举办的芜湖“Q乐节”上,各种酷炫的科技产品让人们对芜湖“智”造有了全新的认识。

“数字时代,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推进智能制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道路。”宁波说。

思想破冰,发展突围。

2021年3月,芜湖市召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邀请数百家企业参会,其后连续举办四期“工业互联网企业家研修班”,组织百家企业掌门人赴深圳华为、青岛卡奥斯实地研修,持续开展技术政策巡讲、供需对接活动,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高质量发展。

将发展工业互联网与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和服务企业“1%工作法”相结合,芜湖市将工业互联网落实落细到具体的项目中,通过抓项目、抓企业服务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助力企业平均利润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探索政府服务成效可量化、企业发展获得感可量化和营商环境优化可量化。

“我们聘请第三方服务商,对全市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其发展需求进行‘把脉问诊’,破解企业不敢用、不会用的堵点。”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瞿辉介绍,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引导企业实施以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设备更新等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升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精准的能耗管控、智能化的物流配送……在美的集团厨热事业部芜湖基地,依托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应用,传统的生产制造过程变得集约、高效、绿色。

“我们投资9亿元打造灯塔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大幅提高生产经营的效能,单位面积产出提升73%。下一步我们将以‘绿能’替代传统电能,计划在2023年实现芜湖基地的‘碳达峰’。”熊峻说。

出台工业互联网专项扶持政策、建立服务商资源池、实施百家标杆示范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专业化的应用推广中心……芜湖市加快统筹谋划,做实方案、打造平台、构建生态,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促进制造业转型。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与奇瑞携手打造汽车行业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人、机、物互联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传统汽车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芜湖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标杆示范培育行动实施方案》,面向头部企业、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和“小升规”企业,遴选100家作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示范企业进行培育,同时,建立资源池,吸引海尔卡奥斯、华为、阿里等优质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提供技术支撑,打造芜湖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

构建平台“云”、绘就场景“图”、 擘画基础“网”,“工赋芜湖”的蓝图愈发清晰:以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为契机,打造“场景引领+技术突破+体制创新+产业培育”模式,把最优质的场景资源“和盘托出”。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下一步,我们将以创造‘大价值’为主线,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宁波说。

到2023年,芜湖将全面开放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工业场景,加快建设汽车、材料、快递物流智能装备等行业的二级节点,推动3000家以上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实现数字转型。

擘画未来,迈向大航空时代
在新发展阶段,一座城市能否快速提升其发展能级,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是否具备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的战略眼光,及其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能力。

作为战略新兴产业,航空产业链条长,技术附加值高,对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以来,芜湖抢抓芜宣机场建设契机,以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进军通航产业,引进一批包括通用飞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和螺旋桨在内的航空项目。

瞄准战略前沿潜心科研攻关,在芜湖,一批航空企业取得的进展可圈可点: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研发出9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油航空活塞发动机,在该领域打破国际封锁;安徽华明航空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9综合航电系统,完成适航取证,获颁25项CTSO证书,填补国内空白;安徽劲旋风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无人机螺旋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90%……

历经8年发展积淀,目前芜湖基本实现从航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航空运输到航空培训的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拥有通用整机、无人机、发动机、航电系统、航空维修等链上企业180余家,芜湖航空产业园跻身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按照“大航空”理念,芜湖高标准建设航空新城,推动航空、临空、低空产业集群发展,打造自主可控的航空智造产业链。

“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通航整机CA42机型的核心零部件在园区内配套率近100%。”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科技项目主管李春祥说,公司的飞机研发团队与园区上下游企业合作,围绕高端电子装备复合材料、新工艺、新机型开展研发攻关,二期将围绕飞行培训、航空娱乐、科普研学等领域,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抓住航天航空产业发展机遇,芜湖谋划以航瑞动力等动力装备企业为基础,打造中小型航空动力研制基地,推动雄名航空、天科航空等企业参与国产大飞机生产制造;在航空智能制造领域,5G、北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航空制造生产管理深度融合,布局打造国家中小型航空器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同时,依托国际航空器研发制造和华夏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项目,加快在航空维修领域的融合发展。

“近期加快启动芜宣机场的改扩建工程,以芜宣机场和三元通用机场作为通用航空功能核心承载区,同步发展短途运输、通航旅游等多元业态。力争在2023年国际口岸包括保税区能够投入运行,使芜宣机场真正能飞国际航空专业货机。”宁波信心满满地表示,“以建设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为基础,加快推进芜湖全球航空货运枢纽港项目,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物流中心,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来源:新华财经

【蚌埠:高平台起跳 跑出创新加速度】

创新,是刻进蚌埠发展基因的密码;而创新平台建设,则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我市共有(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家,其中国家级平台1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居全省第3,皖北第1。

有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平台,在“政府主导、联盟共建、校企合作、企业自建”等不同形式的运行模式下,创新资源不断向平台集聚,平台的科研能力、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走进创新平台,源源涌动的创新活力扑面而来。在这里,感受科技的魅力,与未来对话。

做玻璃行业领头羊
“世界第一”诞生在蚌埠

玻璃,不仅薄如蝉翼,还能卷成一束,在室内光线下也能发电……不止晶莹剔透,更能变化万千。从石英砂到硅基新材料,科技彰显巨大力量,创新造就无限可能。走进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犹如置身玻璃的博物馆。

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玻璃行业批准建设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带领下,研发团队围绕高品质浮法玻璃、节能减排技术、玻璃功能膜材料设计和镀制技术、玻璃新材料、特种玻璃技术5个方向开展前沿、共性、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站在行业前沿,推动浮法玻璃工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去年一年,实验室共承担科研任务64项,其中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6项;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特别在电子信息显示用超薄玻璃、药用玻璃、特种粉体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实验室薄膜技术所副所长李刚颇为自豪地介绍,“十三五”期间实验室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包括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和盖板核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玻璃熔窑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减排技术及工程示范等。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技术攻关,世界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世界领先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等一系列“中国首创、世界第一”的创新成果先后在蚌埠落地。“看到这几个小药瓶吗,别看小,技术含量可不低。”李刚告诉记者,这是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疫苗专用。而过去,这种玻璃只能依靠进口。依托不断完善的科研与产业融合机制,技术成熟后直接走出实验室形成产业化,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语境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宠儿。

有实验室做坚强后盾,不久前,由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获批组建,成为“十四五”期间首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玻璃新材料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如何将平台作用发挥到最大?“共享”是答案之一。“实验室几十台仪器设备全部开放共享。”李刚介绍,创新中心以“公司+联盟”形式运营管理,汇聚80家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和生产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测试验证、中试孵化等,完成了玻璃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和创新链覆盖,以期形成跨领域、小核心、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

“争取通过5到10年时间,打造世界一流的玻璃新材料协同创新平台,成为国家级创新中心的标杆,助力我国玻璃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作为“掌门人”的彭寿掷地有声。

小身材有大能量
微电子领域有大作为

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点火发射,随后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神舟飞天,万众瞩目。在绝大多数人注意不到的地方,兵器214所提供的3款关键核心器件——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电路、直流有刷电机驱动电路和舱内压力传感器正默默发挥着作用。“第一款电路负责调整飞船太阳能帆板的角度和充放电调节,是电力保障的关键;第二款电路类似于自动锁,在对接过程中自动捕捉、对准、锁紧闭合机构;第三款电路像人的神经末梢,精准测量和反映舱内压力,为航天员提供生命系统支持。”214所工艺二部主任臧子昂拿着比火柴盒还小的电路解释说,别看这么小的微电子器件,要经过千万次的试验检验,能抵抗太空环境的超强辐射、强压力、高真空,始终保持稳定的参数,才能以“万无一失”来回应“苍穹之问”。

这三款器件,都属于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作为多学科交叉技术,综合性、创新性强,一直以来是各个国家必争的科技高地,此前一直是被国外垄断的高新技术。

“这个像化妆镜一样的就是承载着芯片的‘硅晶圆’,里面含有几百个芯片,每个芯片都能成为一个系统的‘大脑’。”214所MEMS技术副总师张胜兵说起研究成果来,如数家珍。依托兵器214所建立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奔着解决MEMS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而去,意在打通MEMS核心芯片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推动我国产业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有214所6英寸体硅工艺技术平台做“试验场”,目前已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套完整的MEMS工艺体系,成功研制了包括惯性传感、光执行、环境感知在内的10余款MEMS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其中,高性能惯性MEMS传感器已达战术级,性能领先行业3-5年;光MEMS微镜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还有去年年初,仅用20天就成功研发了MEMS红外温度传感器,一年之内批量生产了5000万只,为“抗疫”特别是复工复产争取了宝贵时间。

如今,该实验室已经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的MEMS核心芯片研发、制造中心和人才聚集、培养基地,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实验室成立以来争取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项目经费超过5亿元。特别是谋划争取到8英寸微系统工艺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为实验室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张胜兵告诉记者,围绕MEMS技术的纵深发展,工程实验室紧跟行业发展前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每年完成横向合作项目30余项,与业内知名高校、研究所以及龙头企业开展紧密协作,共同开发孵化产品。目前已孵化的产品包含MEMS惯性、光、气体、温度、压力等传感器,服务机构30余家,在国内处于前列。

电子测试测量“国家队”
重大工程显身手

仪器仪表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先行者,工业生产的倍增器。而电子测试测量和元器件技术水平则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电子测试测量的“国家队”,中电科40、41所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唯一的电子测试技术和机电元器件专业研究所,从事微波/毫米波、光电、通信、基础通用类电子测试技术和互连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迄今为止,完成了1600多项纵向科研任务,创造了130多项“中国第一”,在电子测试测量和元器件研发中跻身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行列,载人航天、探月、北斗、大飞机制造等国家重大工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十三五’期间,40、41所共有30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40、41所副所长王健形容,只有不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成为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力量。

为此,40、41所构建了“1+5+N”的研发体系——形成“技术、产品、标准、知识产权、项目”5大体系;紧跟前沿技术制订N个专项计划,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着力攻关。数字是最直观的说明:“十三五”期间,该所共取得科技成果200余项;获各类科技奖100多项,包括国家科技奖3项、国防科技奖18项、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尤其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11项目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在5G通信基站、终端、物联网和核心网四大产业链核心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事实上,这些研究成果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们仿佛“千里眼”、“顺风耳”,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与保障——未来的智慧家庭,就可能用上40、41所研发的可燃气体报警、红外探测防盗、漏水报警等各种装置。该所孵化养殖设备、火灾报警系统、新能源电子、医疗电子等产品,早已在国内打响了知名度,部分产品还打入了国际市场。仅智慧养殖系统,就覆盖了全国70%的大型禽类养殖场。

“比如这套设备,在架桥铺路的时候可以同步安装。一旦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像山体滑坡、地震,系统就能发出预警,比‘千里眼’都灵光。”采访中,王健指着一套模型告诉记者,这叫地质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关键技术,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所里的“代表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招”。有平台助力,蚌埠的科创力量高位起跳,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凸显关键力量。

来源:蚌埠日报

【滑县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见闻:战天斗地抢农时 种足种好冬小麦】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眼下正值冬小麦播种关键时期,滑县万顷农田里农机来往穿梭,农人日夜奔忙,深耕细耙,抢播抢种。

10月26日,记者在全省最大的3.3万公顷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看到,一辆辆拖拉机带着土壤深松机械来往穿梭,一台台播种机械紧张有序地播种。农技专家在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指导,落实相关技术措施,努力构建合理群体结构。

“要深耕细翻,促进透气晾墒。播种时要适当浅播,播深掌握在3厘米左右,每亩播量一般为10公斤到15公斤,每超过适播期两天,每亩播量要增加0.5公斤。播种前要做好药剂拌种或包衣,做好麦播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一品说。

“县里的专家不断来指导整地、播种,我们按专家的要求,都是用包衣种子,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枣村乡西徐营村村民袁兰省说。

在该村田地里,农机手田旭培驾驶着拖拉机正在播种小麦,油门突然忽大忽小,动力不流畅。他拨通了农机技术员的电话。很快,农机技术员赶了过来,“把脉问诊”,快速排除了拖拉机的故障。

“现在是农忙,拖拉机出个小毛病,一打电话技术员就来了,很方便。我一定规范操作机械,做到精播细播,确保苗齐、苗匀、苗壮。”田旭培说。

“当前我县还有部分麦田因土壤湿度过大不能耕种。针对晚播麦田,一要科学选种,以种补晚;二要增加播量,以密补晚;三要提高质量,以好补晚;四要增施肥料,以肥补晚。出苗后再针对晚播小麦的具体情况,以促为主,科学管理。”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魏凤梅说。

“经过农技人员指导后,我对种好小麦非常有信心。这几天天气好,俺起早贪黑抓紧时间,人力机械一起上,今天就能全部播完。”牛屯镇西街村一位正在播种的村民说。

“农民一定要精心整地,做到深、净、匀、实、平,播种尽量采取包衣种子,选用晚播早熟的品种,明年一定会有好收成。”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农艺师毛朝军说。

刘胜强是白道口镇刘家营村的种粮大户,流转土地6.7公顷。今年小麦播种时,农技人员不但手把手对他进行农技指导,还免费给他送来了肥料和拌种剂等农药,这让刘胜强心里更有底了。

“去年我种的小麦得了茎基腐病和全蚀病,损失不小。今年种小麦的时候,农业专家亲自到田间地头给我指导如何施肥、拌种,如何用药,我心里踏实了许多,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刘胜强说。

杜九菊是万古镇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她给农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让传统农机摇身一变成为无人驾驶“神器”,麦播更快更轻松了,而且实现了节本增效。

“要是以传统模式播种,我种的这2000多亩地需要30多天才能播种完。现在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十几天就播完了,不仅节省时间,还播得苗齐、苗匀,便于后期管理。”杜九菊说。

同样,万古镇徐王营村村民王杰洲将自己的地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托管,整地、起垄、播种全都用上了北斗导航系统,农机作业效率和质量让他很满意。

“种地用上北斗导航,又好又快。”王杰洲说。

为王杰洲提供托管服务的向朝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如同千里眼,为农机自动驾驶提供精准路径,农业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新场景正在加速落地。

“北斗系统用起来很方便,参数值设置好以后,误差不超过3厘米,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农机手王茂初说。

据了解,为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种足种好冬小麦,夯实粮食丰收基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针对土壤湿度较大、小麦播期推迟等不利因素,滑县积极开展“干群齐上阵、麦播保民生”“百人包千村”活动。农技部门根据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制定小麦播种技术、小麦晚播技术指导意见。1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提供土壤散墒、播种技巧、小麦地下虫害防治等全方位服务,指导农民在“宁早勿晚、抢抓农时”前提下,在提高麦播质量、优化品种结构、落实配套技术上下功夫,坚持播期服从墒情、播期服从播种质量、播量服从播期,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品种,千方百计做到精细整地和精量播种,扩大适期适墒播种比例。同时,确保小麦种子、肥料、农药供应充足和安全。

县农机部门依托各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成立多支农机服务队,深入麦播一线,帮助机手维修保养机车,第一时间排除故障,以便捷优质的农机服务,为麦播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截至10月26日,全县腾茬118020公顷,整地113653.3公顷,小麦播种106286.7公顷,播种近88%,预计10月底前完成95%以上。”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田宏敏说。(安阳融媒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李吉昂 程永辉 张振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感情也好,合作,友情也好,从下半年的8月开始,就进入到一个紧张的氛围了,也许因为小事都能大吵架,或者是你跟亲近的人,也出现了竞争,利益冲突,所以这下半年仿佛
  • #小程的日常碎碎念[超话]# 今天早上喝了Wy给的芝麻糊现在每天从闭眼准备睡觉到睡着都差不多需要一个到一个半小时中午吃的这个土豆不好吃 最近喜欢茄子下午还是没忍
  • 来源:鄂尔多斯统计微讯 【台商首购者都来,台湾台中这里新老房买气都热】快速导读:官方统计,去年各季南屯区的平均买卖房龄是台中市各主要行政区最低,但比较特别的是,
  • 1⃣️因为工作原因 我得早上6:00就起床今天爸爸破天荒起来陪我上班终于可以在车上稍微再睡一下了[苦涩]因为出门太早(天太黑)早上打车我都强撑着把眼睛睁的大大的
  • 还有当时他曾想真的去找波兰的造船厂还原一艘泰坦尼克号,后来大家想了想,觉得花1000万美元去造一艘,然后拍它沉没,那就是只有拍一条的机会,想再来一条就没得拍了,
  • 虽然刘恺威有了新恋情让刘丹感到很开心,但他也有一件特别苦恼的事,那就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对孙女“小糯米”坦白。 虽然刘恺威有了新恋情让刘丹感到很开心,但他也有
  • 最后一首:追梦的年纪这首歌压轴,安排得太有意思了,刘德华60岁都还可以追梦。最后一首:追梦的年纪这首歌压轴,安排得太有意思了,谁说80后是老年人?
  • (如果是悟性高的小伙伴,会发现,我刚刚也用了这个技巧,给我自己做了一个合理化,常态的是非观念里,会觉得有错就要认,然后我说的内容跟常理会有点违背,而我紧接着从出
  • 不过每一天毕竟是全新的一天,今日一笔的气韵,可能因心境的变化,与昨日迥异,到后日更有天差地别之感。万事万物都有因果,一年的运势并非是从新年的第一天才呈现端倪,通
  • (提前说好,我朋友有交往一年的男友)他是射手座,一个大二的男生应该是大二吧,要么就是大三,反正比我们小,我朋友喜欢叫他弟弟,我们是在青旅认识的(就是五一广场那个
  • 更没想到的是我们排在第一桌竟然还不是第一桌坐下的[黑线]而且上菜就给我们上了一盘菜就没后文了,服务员还来对了好几遍单[黑线]这就是大城市的海底捞吗[黑线]今天开
  • 成都排了4年队的鱼火锅!瞧好了,这个有首单拍下还能更低 小米焕醒 跟屁虫电动剃须刀 ¥139 有运险 这个真心不错,小米旗下的品牌,而且还附赠便携盒出门旅行
  • 老酱台酒业此次正是看准了成都糖酒会不断高涨的新热度,搭乘茅台镇酱酒优势聚集的新高度,向参展的全国几十万客商亮出品牌风采,更进一步加速老酱台酒业布局全国酒业市场的
  • 所以你们也不要伤心,见我的机会、我们见面的机会,从现在开始会不断有的,我们一起度过美好时间 一定会尽快到来的我这样说韩语 大家都能听懂吧?但是看字体的话 应该一
  •   我一拍大腿就是这只小猫咪了,虽然我看到了她是折耳,而且我也知道折耳是不适合繁育的,但是折耳后院还不绝育继续卖,我想这只小猫到别人手上肯定照顾不好,那就我来吧
  • 他反复调整角度,注意力都在展示新品上,其他的就不管不顾了,最后还是助理过来帮他整理好衣服。之后,他认真倾听品牌方对活动流程的介绍,之所以这样猜测,是因为他边听边
  • 今天去木瓜买东西,米米看中了冰柜里的小馒头,我一看是科技馒头跟他说小朋友不可以吃哦,妈妈给你网上买别的小馒头,他有点失落。#成长# 今天米米香上课,我发现了一个
  • 锅里飘起来的鱼你可别小看它,是今天现抓的野鱼,确确实实鲜嫩好吃,小刺有点多,要慢慢品。再来一份童子鲫鱼,斜条纹刀工开背,能有效去除掉鲫鱼的小刺,又能让汤汁快速入
  • LCK CL联赛2022年春季常规赛第三轮MVPLCK CL联赛2022年夏季常规赛第一轮MVP入选LCK CL联赛2022年夏季赛All-CL最佳阵容仅仅在2
  • 还好我姐店离得近,十几分钟就拿到了她手里那把,不然明天我可能要买新锁了.总结:今天将是努力上进的小可爱,不管主管管不管我,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说不定就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