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旅游# 【泰国今日新增8008例阳性,死亡16例!明日将恢复“免隔离入境政策”】泰国网报道,2022年1月31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发布最新疫情播报;在过去24小时内,泰国全境新增8008例阳性,16例死亡病例。其中,本地病例7842例,境外输入166例,全境感染率11.37%。

此外,泰国今日ATK试剂盒检测渠道新增2065例。因此全国已知新增病例数量已突破一万例。

泰国卫生部疾控厅表示,2022年2月1日起,泰国将面向全球恢复免隔离入境政策,各国游客入境后检测2次即可自由活动。

与此同时,泰国为了扩大旅业开放,增加旅业创收,疾控厅目前正在部署“抗疫新模式”,旨在将新冠定性为“地方性疾病”,与新冠完全共存。疾控厅表示,如果泰国境内疫情状况能满足以下条件,那么全泰卫生体系将宣布彻底无视“世卫组织警告”,直接将新冠判定为“地方性流行疾病”————

第一,每天不超过10000例新增病例;

第二,死亡率低于0.1%;

第三,住院治疗率少于10%;

第四,高危感染区域第二针疫苗覆盖率需超80%。

疾控厅报告指出,泰国抗疫资金有限,永远不可能在高度紧张状态下持续抗疫,因为这将消耗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泰国的抗疫必须采取灵活措施,既要避免过度放松引发的病例反弹,也要避免过度封锁引起的经济下滑、民众不便。“新冠的死亡率和症状表现”始终是疾控厅关注的重要领域,如果新冠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很轻,或者自愈率极高,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盲目恐慌了,毕竟泰国的经济贸易需要尽快复苏,已经不起任何等待。

疾控厅厅长欧帕表示:“是时候了,我们要指导贫困民众恢复谋生工作,要重视再就业的培训和准备,要让更多困难群体获得收入,恢复往昔的正常生活。”

“至于泰国旅业再次开放,各界不必担心,泰国机场及入境安检的工作人员均已接种4-5针疫苗,下月还预计有25000名机场工作人员完成第四针接种,并且机场及入境检查点人员防护服充足,每半小时的酒精喷洒和空气流通措施部署已经完善,新入境的游客也在监控跟踪范围之内,机场也将配备SHA Plus(健康安全标准)的游客接待车辆,防止酒店接待车辆短缺。我们确认,明日的开放安全等级较高,不会出现接触感染和集群感染等情况。我们做的一切,只希望泰国能尽快复苏。”

欧帕补充:“1月31日,泰国移民局警察、旅游警察、疾控厅、新冠紧急行动中心等单位已经抵达泰国机场,2月1日起将全面迎接游客!”

如今看来,泰国将迎来第二次旅业大开放,尽管争议较大,但也已经迈出了权衡利弊下最好的一步。

泰国3月25日起将取消疫情签申请(居留2个月的申请),泰国网在此提醒即将赴泰的同胞做好签证规划,避免因时间紧迫导致签证过期,也应避免频繁往返中泰为两国防疫增加负担。 https://t.cn/zRLkgvN

未来我国GDP增速会增加还是降低?
#gdp##财经##经济#
截至2022年1月24日,除天津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提出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在2021年GDP总量位列前三甲,对于2022年GDP目标,这三个经济大省同时锚定一个数字:5.5%。

这也意味着2022年我们经济增长目标预计会在5%左右。抛开新冠疫情的因素,近几年我国GDP增速也都在6%左右。那么,我们未来增速还会像以前那样突破7%,甚至两位数增长吗?如果不是,未来增速会破5%吗?

一、要知道:人均GDP上1.2万美元后,GDP增速下滑是难免的

其实2021年GDP增速8%是建立在去年经济困境情况下的产物,算是一种恢复性增长。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尤其是四小龙的历史数据,我们GDP增速出现下探是难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是产业升级,国内工资会继续上涨,但低端产业将再次转移。目前我们也不例外,低端产业正在逐渐转移到越南。也就是说,人工成本会极大程度削弱竞争力,用工成本增加,对于工业和服务业产业都是一种拖累,这也没办法,因为“劳动速率”这段时间比较难快速提升,报酬会开始趋向于合理区间。

第二是原材料需求增加,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我们东部大部分日企都是做半成品产业,工业螺丝和零部件等,大家去查下日企和外企的制造,很多都是做这些,然后出口回到日本,再组装成汽车或家电,最后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时候本国工业原材料着重依赖进口,需要提高汇率,民众用品大量进口组装并消费,低端企业外流,从而形成本土消费趋于便宜丰富,这是走发达国家的一个步骤,当下汇率的提升也会导致本土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
第三是城市化成熟,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的重要动力,是将人从自然转向工业,提升生产力最快的途径之一。我国每年城市化率可以推动GDP达1%的增速。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64%,每年有1.5%的人口进入城市,从农民成为工人或技术人员,甚至商业人员等,生产效率都极大化,一个小田经济的农民一年GDP恐怕不足2万人民币,但成为工人后,一年可以生产出10万的商品都不在话下。

这就是为什么就业率一直都是我们重点推动的,而土地的集约化和专业化,也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十个农民还没一个农庄承包商种出来的产值多,当参与劳动数量趋向于饱满时,GDP也会减速。
可见,按照以往达到人均GDP1.2万美元的国家,难免都会推动福利政策的提升。可是,这个时期,往上还卖不动高新技术产品,下做不了组装零部件,中间是最难的,GDP提速也会变慢的。
二、我们谋求的:一直都是缓慢崛起,而不是像日韩那样快速崛起

毫无疑问,未来我们GDP增长取决于中国央行的利率政策以及发展模式。如今看来,2022年央行大概率会降息降准放宽货币政策。这里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四季度经济走弱,只剩4%增速;
二是劳动密集产业转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天量流动性。
毕竟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结构,现有任何经济学模型都不能直接套用。我们设定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是为了稳就业。这个历史使命逐渐完成,所以未来很难被重新启用,除非遇到重大经济海啸。
其实前十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城市化发展,大量自给自足农民变成城市一环,给经济带来活力。

要说2021年的经济增速超过预期,本身就是因为疫情不可预估的。但是我们谋求的一直是缓慢崛起,而不是像日韩那样的快速崛起。快速增长导致的问题或有很多,包括社会结构和价值判断等容易分化,显然是不利于稳定的。
如果想要GDP,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只需要释放更多资金,不停的QE就能实现。然后央企国企新建更多地铁、公路、 医院、学校和旅游景点设施等,非常容易就能把GDP拉到两位数。但代价也是昂贵的,大部分钱会集中到部分人手里,贫富差距拉大,遇到游资热钱应对能力也会减弱。

可以说,单纯靠发债撑起的GDP,并不健康,只是人为加速了发展进程。也许你羡慕日本韩国的工资,但是他们社会阶级固化,利益链条之紧密也是油泼不进的。
要说我们的北上广深高大上吧,但是你看到他们走路都带小跑,连个星期天都不能放松,还会羡慕吗?

可见,所谓经济发展,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给自足也许不能发财,但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不是城里人可以奢求的,有钱不代表就幸福,国家发展也不仅仅只有赚钱一个目的。
三、我的总结:未来20年,我们GDP增长会趋于缓慢但仍保持为正

GDP的创造者是人,也就是人均GDP*人口。GDP衡量的就是全社会人口,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但不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贡献GDP,首先要确定主力。

我做个假设:低学历高体力要求的行业,20岁开始打工或做学徒,25~30岁达到体力巅峰;高学历要求行业,28岁参加工作,35~40岁达到经验巅峰。这样25~40岁年龄段构成了社会财富的创造主力。
看看上图,我们近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劳动力的巨幅增长,但2015年到达顶峰以后,趋势开始反向。
当前我们经济发展的新高度,来自于90年代左右婴儿潮们的贡献。2022年出红圈的劳动主力,对应红色线段之间的0~14人口。劳动人口负增长,劳动强度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在未来社会总劳动时间只会缓慢走跌。

如此看来,我们只能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A提升劳动者个人能力和B提升劳动者所依附的产业等级。分别来看,A顶尖精英人才永远是稀缺的,但一般高学历人才的饱和程度越来越高,这条路不需要多讨论,全民教育的增长效果已经走过了最巅峰。
而B产业竞争在今天已经白热化,中国在各方面都努力抢占全球最后的产业高地,这个将是一个长期而反复漫长状态。但很明显的是,不可能再像以前产业升级这么顺利,就算商业上成功了,也可能引发他国政策上的贸易保护,因为这次是直接蚕食他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个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一直有,但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一帆风顺。

最终,我们还得回到人口,再看看这张图,那就是25年后的未来,10年内预测会有下跌40%。
我们说劳动强度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实际上由于这个问题的日益严重,另外加上房价和养育成本等因素,一胎的断崖在几年前就开始到来,而且来得比上面一个图还陡,达到6年50%。
虽然因为有累积的二胎释放,近年出生人口骤降还不至于这么猛,但一个真正的人口预测专家说得好,二胎是建立在生一胎以后的二胎,未来将不会有那么多存量二胎可以用来对冲。
那么,总结就是:未来20年,我们大概率还能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和产业升级的方式对冲劳动人口问题,GDP增长会趋于缓慢但仍保持为正。

最后的话: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在不远的将来发生在中国,那GDP的增速有可能还会直接爆表。

当然,我以上的预测在是不考虑科技大爆发的情况下。但事实上,5G、物联网和可控核聚变等新科技都有可能引起变化,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在不远的将来发生在中国了,那么我们GDP的增速有可能还会直接爆表。

作为普通民众和创业者,我觉得要做好在较长一段时间告别5%以上GDP增长的心理准备,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水涨船高,坐享经济高速发展红利的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提升个体竞争力,才是王道。

每年年会都是一次总结一次展望。不管这一年有多少艰难困苦,在这一刻好像都消散了,一年一年,紧紧张张却也充实有趣。我公公跟我说,开春孩子上幼儿园,你也该出来参与公司业务了[哈哈][哈哈]我就这样下岗再就业成功了[嘻嘻][嘻嘻]四年了……阔别了四年,我的办公桌,不一样的是,我准备去丹东公司,方便照顾孩子。娃爹在大庆,我在丹东,共同奋斗,努力加油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要不是她迫切地想要离婚,要不是法官王秀芳对于这种见得多了,萱萱大概率不会把自己出轨的事说给法官听。要不是她迫切地想要离婚,要不是法官王秀芳对于这种见得多了,
  • [干杯][音乐][微风][耶][心][男孩儿][女孩儿]突然在想,对一直以来没给过帮助,甚至没少添过堵的人缅怀过去说,“我很后悔……”“我在想是不是我没做好……
  • 2016年,19岁的张玉宁被里皮带到世预赛亚洲区12强的比赛中,他在前场撞翻伊朗硬汉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同年他还成为了中国留洋头牌球星,“德转”身价高达200万
  • 7.初筛阳性人员魏某某和女儿谈某两人活动轨迹3月15日、16日晚饭后与女儿谈某柳湖公园散步,其他时间均在店内未外出。4.初筛阳性人员谈某某活动轨迹3月14日下午
  • 制裁内容包括出口管制、签证限制、资产冻结,以及一些打击俄罗斯供应链或者打击对俄维持战争重要个体的措施。#成都世乒赛团体赛##我爱胖球# 女团第2组:波兰3-2乌
  • 图片多半晌工夫过后,一道完美的墙,还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卫东毫不费力的操作下完成了,别的匠人还在加速苦干,卫东收拾好工具,衣裳往肩上一搭,招呼也不打,头也不回下
  • [哇]帅炸了我的爹[哇]顺便附赠一张昨天重温大理寺截图的,猫爷颜艺[doge] 编一下最后一张,原来大家不会被吓到是吗[doge]随着年龄的增长,相貌也是会随着
  • 我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善变,可是说真的,眼前这个人,他让我相信永远《超级语文课》 小朋友截的图,五十多节课,他一节不拉地看下来。冷到穿毛毛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打卤面
  • 酒店方面,来自去哪儿的数据显示,2021元旦酒店预订量是去年的1.8倍,同比增长达到八成。来自携程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元旦国内深度游目的地热度上涨320%
  • [cp]#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互动指路 不吞必hui 不带 勿带hui字,带hui字降双方⭕ 仅限每日一善】心存感恩之心,身行积德之善
  • “一刀切”政策背后反映出的是干部不想为、不愿担当的懒政、怠政思想思想,他们试图通过“踢皮球”的方式把群众踢出自己的职责范围,让自己少担防疫风险和责任,自己虽然轻
  • 今天懒得在家一门不出二门不迈,中午煮了胶菜鸡汤面,突然就很想念福记冬阴功汤那醒神振味的酸辣香,想念福记的沙姜鸡和烧肉。[笑哈哈]库存现在想来发一些走过的地方除了
  •   2021年1月,我市遭遇了近50年罕见的“超级”寒潮,当市民在温暖光亮的家中取暖御寒时,公海云和她的同事们却一直奔波在抢修现场。”公海云回忆,从平地到楼顶、
  • 真的很奇妙是不是,时间在二十代的女生身上根本留不下痕迹,她还是原来那个她。等你过了二十还这样安慰自己是不是太自欺欺人了?你就活这十几年美好岁月,还让肥胖把你撕扯
  • 毕竟制度和措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由人来完善的嘛No social非无社交,无效社交No No❌活出舒适态度Hi 姐妹们,不会干饭的摄影师不是好领
  • #阳光信用[超话]#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如果我们常想着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就会善待对你好的每一人,就愿意为他付出,就会使友谊不断巩固发展;如果我们常想着
  • 分享高职扩招、单招与职业教育那些事,欢迎关注王老师这些学校都是办学质量高,师资力量雄厚的高职院校,不论是地方还是国家都是重点扶持的。分享教育与职场那些事,欢迎关
  • 【84】Fino 发膜230g*2罐还可以凑单到手价只要71大洋,折下来一罐是35.5大洋!因为地支的印不透干仍生不了身,反而地支官杀被化绊了财,打破了原局的生
  •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可言…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啊活动结束赶上大暴雨…全身湿漉漉的回公司这个瓢泼大雨,我基本上都开到70迈不知道是我不要命了还是我太自信
  • 彼のアウターと私のハット、今日はお互いのものを借り合いっこ。♡ もう少しだけこうして歩いていたいから、帰り道は遠回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