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媒曾经问马云:“对当下年轻人频繁辞职,你怎么看。”

马云说,不要频繁辞职。

他第一份工作是做老师,并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但因为一个院长在他毕业时对他说:答应我,干满6年。

他信守承诺,做满了6年才开始创业。

而这6年里,他慢慢发现教师这份工作的乐趣。

面对当下年轻人的辞职瘾,他说:“你要在内心深处,给自己一个承诺,这份工作,我至少要做满3年才走。”

“通常情况下,20-30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方向,脑子里有很多想法,觉得自己啥事都能做好,事实上啥事儿也做不好。”

“你要跟着一个好老板,将一份工作,坚持做下去……就专注于眼前,将你最擅长的事情做好。”

#文哥碎碎念#
「一部电影,一个故事,一场婚礼」
最近陆陆续续收到大家对我和兰导婚礼作品的喜爱和支持,很惊喜也很惶恐,大家的评论以及私信我都有认真回复,大家的支持我都记在心里。因为你们的存在,让我和兰导在以后的道路上多了一份坚定!
-
和兰导在一起6年,创业第4年,虽然每一步都走的极其缓慢,但每一部影片我两都敢拍着胸脯说“对的起自己,也对的起信任我们的客人!”
在创业期间,很多人说:“不就是婚礼么,为什么要探讨艺术?何苦把自己搞这么累?”
但对于我和兰导来说,做电影的初衷,就是用最真诚的态度,来做一件非常理想的事情。赚钱只是一个生存标准,而不是人生的高标准追求。电影可以有物质的一面,称之为产品,但是电影也可以有精神的一面,称之为作品。我和兰导把每场婚礼都当作是我们的作品,而非产品,因为每一个人的情感都值得被尊重对待,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意义。把这些生活和情感创作出来,就是力量!
-
一部电影,一场婚礼,一个故事!“不为不朽,只为在此中落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电影!

未来我国GDP增速会增加还是降低?
#gdp##财经##经济#
截至2022年1月24日,除天津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提出了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其中,广东、江苏和山东在2021年GDP总量位列前三甲,对于2022年GDP目标,这三个经济大省同时锚定一个数字:5.5%。

这也意味着2022年我们经济增长目标预计会在5%左右。抛开新冠疫情的因素,近几年我国GDP增速也都在6%左右。那么,我们未来增速还会像以前那样突破7%,甚至两位数增长吗?如果不是,未来增速会破5%吗?

一、要知道:人均GDP上1.2万美元后,GDP增速下滑是难免的

其实2021年GDP增速8%是建立在去年经济困境情况下的产物,算是一种恢复性增长。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尤其是四小龙的历史数据,我们GDP增速出现下探是难免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是产业升级,国内工资会继续上涨,但低端产业将再次转移。目前我们也不例外,低端产业正在逐渐转移到越南。也就是说,人工成本会极大程度削弱竞争力,用工成本增加,对于工业和服务业产业都是一种拖累,这也没办法,因为“劳动速率”这段时间比较难快速提升,报酬会开始趋向于合理区间。

第二是原材料需求增加,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我们东部大部分日企都是做半成品产业,工业螺丝和零部件等,大家去查下日企和外企的制造,很多都是做这些,然后出口回到日本,再组装成汽车或家电,最后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时候本国工业原材料着重依赖进口,需要提高汇率,民众用品大量进口组装并消费,低端企业外流,从而形成本土消费趋于便宜丰富,这是走发达国家的一个步骤,当下汇率的提升也会导致本土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
第三是城市化成熟,城市化是推动经济的重要动力,是将人从自然转向工业,提升生产力最快的途径之一。我国每年城市化率可以推动GDP达1%的增速。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64%,每年有1.5%的人口进入城市,从农民成为工人或技术人员,甚至商业人员等,生产效率都极大化,一个小田经济的农民一年GDP恐怕不足2万人民币,但成为工人后,一年可以生产出10万的商品都不在话下。

这就是为什么就业率一直都是我们重点推动的,而土地的集约化和专业化,也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十个农民还没一个农庄承包商种出来的产值多,当参与劳动数量趋向于饱满时,GDP也会减速。
可见,按照以往达到人均GDP1.2万美元的国家,难免都会推动福利政策的提升。可是,这个时期,往上还卖不动高新技术产品,下做不了组装零部件,中间是最难的,GDP提速也会变慢的。
二、我们谋求的:一直都是缓慢崛起,而不是像日韩那样快速崛起

毫无疑问,未来我们GDP增长取决于中国央行的利率政策以及发展模式。如今看来,2022年央行大概率会降息降准放宽货币政策。这里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四季度经济走弱,只剩4%增速;
二是劳动密集产业转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天量流动性。
毕竟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结构,现有任何经济学模型都不能直接套用。我们设定经济增长速度主要是为了稳就业。这个历史使命逐渐完成,所以未来很难被重新启用,除非遇到重大经济海啸。
其实前十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城市化发展,大量自给自足农民变成城市一环,给经济带来活力。

要说2021年的经济增速超过预期,本身就是因为疫情不可预估的。但是我们谋求的一直是缓慢崛起,而不是像日韩那样的快速崛起。快速增长导致的问题或有很多,包括社会结构和价值判断等容易分化,显然是不利于稳定的。
如果想要GDP,这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只需要释放更多资金,不停的QE就能实现。然后央企国企新建更多地铁、公路、 医院、学校和旅游景点设施等,非常容易就能把GDP拉到两位数。但代价也是昂贵的,大部分钱会集中到部分人手里,贫富差距拉大,遇到游资热钱应对能力也会减弱。

可以说,单纯靠发债撑起的GDP,并不健康,只是人为加速了发展进程。也许你羡慕日本韩国的工资,但是他们社会阶级固化,利益链条之紧密也是油泼不进的。
要说我们的北上广深高大上吧,但是你看到他们走路都带小跑,连个星期天都不能放松,还会羡慕吗?

可见,所谓经济发展,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自给自足也许不能发财,但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不是城里人可以奢求的,有钱不代表就幸福,国家发展也不仅仅只有赚钱一个目的。
三、我的总结:未来20年,我们GDP增长会趋于缓慢但仍保持为正

GDP的创造者是人,也就是人均GDP*人口。GDP衡量的就是全社会人口,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创造新财富的能力,但不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贡献GDP,首先要确定主力。

我做个假设:低学历高体力要求的行业,20岁开始打工或做学徒,25~30岁达到体力巅峰;高学历要求行业,28岁参加工作,35~40岁达到经验巅峰。这样25~40岁年龄段构成了社会财富的创造主力。
看看上图,我们近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劳动力的巨幅增长,但2015年到达顶峰以后,趋势开始反向。
当前我们经济发展的新高度,来自于90年代左右婴儿潮们的贡献。2022年出红圈的劳动主力,对应红色线段之间的0~14人口。劳动人口负增长,劳动强度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在未来社会总劳动时间只会缓慢走跌。

如此看来,我们只能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A提升劳动者个人能力和B提升劳动者所依附的产业等级。分别来看,A顶尖精英人才永远是稀缺的,但一般高学历人才的饱和程度越来越高,这条路不需要多讨论,全民教育的增长效果已经走过了最巅峰。
而B产业竞争在今天已经白热化,中国在各方面都努力抢占全球最后的产业高地,这个将是一个长期而反复漫长状态。但很明显的是,不可能再像以前产业升级这么顺利,就算商业上成功了,也可能引发他国政策上的贸易保护,因为这次是直接蚕食他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个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一直有,但很难再像以前一样一帆风顺。

最终,我们还得回到人口,再看看这张图,那就是25年后的未来,10年内预测会有下跌40%。
我们说劳动强度开发已经接近极限,实际上由于这个问题的日益严重,另外加上房价和养育成本等因素,一胎的断崖在几年前就开始到来,而且来得比上面一个图还陡,达到6年50%。
虽然因为有累积的二胎释放,近年出生人口骤降还不至于这么猛,但一个真正的人口预测专家说得好,二胎是建立在生一胎以后的二胎,未来将不会有那么多存量二胎可以用来对冲。
那么,总结就是:未来20年,我们大概率还能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和产业升级的方式对冲劳动人口问题,GDP增长会趋于缓慢但仍保持为正。

最后的话: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在不远的将来发生在中国,那GDP的增速有可能还会直接爆表。

当然,我以上的预测在是不考虑科技大爆发的情况下。但事实上,5G、物联网和可控核聚变等新科技都有可能引起变化,如果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在不远的将来发生在中国了,那么我们GDP的增速有可能还会直接爆表。

作为普通民众和创业者,我觉得要做好在较长一段时间告别5%以上GDP增长的心理准备,毕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水涨船高,坐享经济高速发展红利的时代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要努力做好自己,提升个体竞争力,才是王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我们平台换月是可以这样无缝连接的,新的合约今天开盘就可以交易了,然后旧的合约退市是今天收盘,所以今天一整天都可以自行换过来。暂时建议客户先开仓一
  • 马医生注:这个用吸奶器干吸的方法来消除吸管内小水滴是美国CDC直接推荐的,我也跟一些吸奶器品牌的研究和销售人员探讨过,如果进的水太多,先把吸管口朝下甩几下,只剩
  • 【运营商称苹果iPhone 8发布会将于9月12日举办】苹果将在今年9月举办新品发布会,在本次发布会上苹果将发布三款新iPhone,分别是OLED屏幕的iPho
  • 2019年12月1日,全长267.195km的郑阜高铁正式开通,从此,临泉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一步跨入高铁时代,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
  •   近年来,榆社县围绕云簇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做足“水文章”蓄积城市魅力。通过近1万亩的生态修复、水态治理,为业态开发打好基础,加快由单一的沿湖开发向大生态、大
  • #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菲拉格慕伊人香水系列大中华区代言人# rjl#任嘉伦超凡2020# rjl[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给你小心心
  • #葛军好物种草[超话]#无碘盐最大的好处是避免碘过量,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城市居民每天摄入的盐量在城市是11g,农村达到了17g,吃得越来越咸,市面上加碘的盐每1g
  • 今年初,温州经武夷山至吉安铁路项目已正式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永丰人民群众的“铁路梦”落地在望。得八方助力,2013年,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2019年顺利竣工,优化
  • 之前试香有把沾染了天使之享的卡片放进包里,肉桂与陈年干邑的气味逗留到现在,包内的所有东西都是这个味,越闻越记挂,这是个危险的信号P3 P4是官方图片,又美又高级
  • 忙活完他遛完小狗,6:40从家出发,这个点儿总算不堵了,昨天7点10分路上足足花了50分钟,今天7点5分已经到门诊楼啦,刚刚开门,7点15在影像区排队等今天的现
  • #cpa延期#因为疫情小区被封控, 从昨天开始已经坦然接受无法参加考试的事实了。因为身体原因,单位体谅我,不让我参加疫情防控,我已经非常感恩了,还有什么理由来抱
  • Subtle&Mondrian主题展将于9月1日-3日#YOHOOD#嘉年华亮相,以抽象派大师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三原色方格
  • 17 随声附和者无需深交工作中总是有那种喜欢随声附和的人,很少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样的人要么是没有主见,要么是为人比较虚伪,没有深交的必要,更不要对其深信不疑。之
  • 当时,在全国港口布局规划中,尚无在福建布设铁矿石码头的规划,而罗屿要建造30万吨“东南沿海最大的铁矿石码头”真的是“无中生有”。一年来,尚处在“婴儿期”的罗屿港
  • #目黑莲[超话]#2.16 memeお誕生日おめでとう!!あなたを知っている時間はそれほど長くはありませんが、あなたは私たちに来るのに10年かかりました。」リナ
  • 然后管吃管住住宿不清楚,那个年代应该都是大通铺吧,不记得了真记不住了,那会我太小了。我们住的地方比较偏后面就都是农村了,听说村里有个去新疆3个月回来带了5000
  • 把珍藏的屏台拿出来,一起分享给大家都是正规可信屏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总有一-个适合你~ 年龄越大,就越知道,才是成年人蕞大的体面和底气,何以解忧
  • 就是这么霸气,帮你解决出单难得问题就来加娇姐V:tyj1076308679娇姐在为微信等着你♐️【琳小闹团队主营:电商➕金融】电商:辅助你开淘宝店铺,上货,发货
  • 人生在世,如果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时时刻刻去省察自身,查漏补缺,这是在做善事,这是一个人的善举。但是圣贤和我们不一样的就是,他们在遇到自己的过错的时候,他们会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