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晚报丨西宁“十四五”生态环保交出开局答卷】

  2021年,是西宁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年——

  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指标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连续6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随着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丽”改革掷地有声,一项项范围广、时间久的“绿色”行动铿锵有力,西宁市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绿色答卷,生态保护彰显“省会担当”。

  2021年以来,西宁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准确把握维护“三个安全”大局定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生态本底更加夯实。

  【蓝天答卷】

  关键词:对准焦距、靶向施策,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为90.4%,PM2.5年累计浓度32微克/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8.6%,各项污染物浓度大幅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全年指标任务提前完成,空气质量连续6年位居西北省会城市前列。

  为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21年以来,西宁市坚持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管控,注重精准管理、精细治理,丰富技防手段,加大无人机日常巡查,建成建筑工地智慧化监测监管系统100套、网格化监测监管系统84套、移动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5套。深入开展“一市一策”精细化管控,实施“煤改气”、低氮锅炉改造265.54蒸吨,全面织密防控网络。主动深化源头管控,扎实开展夏季臭氧污染管控、供暖季主城区燃煤散烧整治、老旧柴油货车淘汰等专项行动,检查企业、工地111家,拆除燃煤设施444台,淘汰老旧柴油货车224辆。建立机动车排放监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在主城区主要路口实施全天候机动车尾气监测,推送尾气超标车辆538辆,处罚297辆。

  【碧水答卷】

  关键词:多点发力、整体推进,水域生态治理提质增效

  2021年全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水生态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2021年以来,西宁市深入推进水污染溯源治理,编制《黄河流域(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精心谋划重点水环境改善工程,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1.225亿元,先后实施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水环境治理工程、甘河西山中水生态再利用建设、“千吨万人”水源地整治等重点项目,全面启动全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清洁工程,探索实行南川河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补偿资金511.25万元,对全市1693个入河排污口进行逐一监测溯源。

  【净土答卷】

  关键词:兜牢底线、标本兼治,土壤环境安全愈加巩固

  2021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危险废物电子联单执行率和安全处置利用率实现“双100%”。

  2021年以来,西宁市科学编制《西宁市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扎实推进重金属、污染地块排放、固危废一体化管理,完成15家涉重金属行业企业余量梳理工作,将59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纳入监管,将重金属污染物减排目标和管理要求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推动土壤污染监管广度。基本完成4块历史遗留铬污染场地管控修复治理,祁连山南麓西宁市13处图斑矿山环境生态恢复完成市级验收。

  推进西宁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成功打造了10个固废资源化利用链条,凝练形成的“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牧场模式”等3个青藏高原无废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试点模式汇集,并在全国推广。大力开展固废危废基础数据调查,全面实施“清废行动”,高标准完成生态环境部交办的93个疑似问题清单整治。疫情期间,打造医疗废物全过程闭环化处理模式,全力筑牢疫情末端防线。

  【实干答卷】

  关键词:高位推进、全程跟踪,督察问题整改有力有效

  2021年以来,西宁市始终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积极探索“三清单两制度”督办机制。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涉及西宁市14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3项,转办的1386件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第二轮反馈涉及西宁市11项问题已整改完成8项,转办西宁市办理的748件信访举报案件已办理742件,办结率99.1%。一体推进黄河流域警示教育片问题整改,在狠抓点上问题拔钉销号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6项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

  【执法答卷】

  关键词:严字当头、依法作为,环境违法行为有效遏制

  2021年以来,西宁市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高质量办理生态环境群众信访投诉840件,实现受理、查处、结案率“3个100%”。进一步规范环境执法程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一案双查”机制,挖掘符合索赔条件案件线索,完成5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案件,有效形成“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社会共识。

  据悉,截至目前,累计出动环境行政执法人员1.05万人(次),检查企业3323家(次),查处环境各类违法行为72起,处罚金额387.32万元,查处扣押案件2起,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起,在全省率先建成环境信用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全市47家重点企业和76家第三方服务机构环境信用评价,形成有力震慑。妥善处置“11·24”粗苯泄露事故,完成全市146家持证排污单位许可证质量核查、438家持证排污单位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提交审核、66家持证排污单位排污许可执行报告内容审核。

  【创新答卷】

  关键词: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现代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2021年以来,西宁市主动适应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突出项目杠杆效应,着力深化制度建设,创新工作举措,系统谋划实施重点生态治理项目54个,总投资11.7亿元,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4.186亿元,同比增长10%。编制《西宁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西宁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西宁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西宁市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为将西宁市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城市典范提供制度基础。

  探索建立国家、地方和外资利用重大项目清单,提前介入掌握重点项目环评情况,实现同步审批,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制定《西宁市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方案》,科学划定27个优先保护单元、15个重点管控单元和13个一般管控单元,分类建立各环境管控单元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从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环境风险管控、资源开发效率方面明确禁止和限制的环境准入要求,全面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宣传答卷】

  关键词:丰富载体、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021年以来,西宁市打造集新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平台等为一体的环保融媒体平台,制作《环保之窗》环保专题节目20余期,开展“走进环境监测”“走进污水处理厂”等公众开放日活动33次。稳步推进碳积分示范项目,研发推广西宁市碳积分微信小程序,个人、团体通过低碳公益场景认养林木607棵,碳汇总量近35吨,开展低碳教育进校园活动,向310名积极参加低碳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发放宣传“碳积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

来源:西宁晚报https://t.cn/A6JGKDVc

【开局十四五 | 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杨海全 马俊玮 庞淼

编审:张伟 王文伟

视频:马俊玮

【开局十四五】黑龙江:北国仓廪端稳“中国饭碗” 共和国工业摇篮拥抱数字浪潮

编者按: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四五”开局的首考,中国各地交出怎样的答卷?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何亮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哪些结构性、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关注?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招硬招实招?央广网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观路径,看成效,多角度聚焦开局之年新气象、新思考。

央广网哈尔滨1月9日消息 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十四五”开局之年,黑龙江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走创新路,闯改革关,在疫情“大考”下书写东北振兴新答卷。

环境就是民生 蓝天也是幸福

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率0.6%,重污染天数同比降幅为58.3%。

黑龙江以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著称(央广网发 于国军 摄)

这是自黑龙江省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以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也是老百姓看得到的民生答卷。

提到黑龙江,很多本地人会骄傲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大”——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关心天蓝、水碧、土净。

眼下,北国风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美如国画。一进入春天,黑土地的画风变了——水墨黑白的色彩渐渐消失,山林江河涂抹出浓淡相宜的花样色彩。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惊喜!”在齐齐哈尔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吴先生总喜欢向他的朋友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四季景色不同,你们一定要常来。”

吴先生的邀约底气来自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共识。

来自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的消息,“十三五”以来,该省统筹推动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五大保卫战,全省62个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125个县(市、区)全部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自然保护区“四类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98.5%,退耕还湿面积2.3万公顷。

一项项久久为功的举措,让更多人关注生态黑龙江,也让更多的本地人幸福感满满。

“以前一到供暖季就能闻到呛鼻子的味道,家里老人孩子都要戴口罩出门。这几年不一样了,明显能感受到雾霾天每年都在减少,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小锅炉“下岗”了,蓝天变多了,雾霾减少了,游客增多了。

丹顶鹤恣意翱翔,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央广网发 杨海全 摄)

美丽生态释放出巨大吸引力,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生态旅游为载体,黑龙江旅游正在向生态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转型,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黑龙江探寻“夏季凉爽”“冬季冰爽”“四季清爽”的秘密。

好生态来自天赐,好环境来自守护。日前印发的《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肯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也清晰地指出当前面临的问题——作为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没有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四五”开局亮出暖心成绩单后,2022年,黑龙江将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打响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治理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三场战役,全力减少污染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黑土加“油” 端牢“中国饭碗”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区长发镇正合村,村民崔巍在院子里的一张大案板上整整齐齐摆着切好的猪肉。“丰收了,大伙都高兴,杀头猪挨家送肉吃个喜儿。”岁末年初,谈起收成,崔巍合不拢嘴。

正合村是佳木斯市郊区第一个实现整村流转的村,有一定规模化经营基础。村里推荐崔巍作为带头人,成立了佳木斯兴家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里的规模经营引上更科学、更高效的道路。

“说白了,土地托管就是村民拿钱,我们伺候地。”崔巍说,2021年合作社托管了村里25户农民的4500亩土地,今年还会扩大,预计托管面积将达到全村的90%。

近年来,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土地“入托”,“明白人”种地,直接效益是增产。

“我们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土地1.04万亩。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左右,实现了大丰收!”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福顺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新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德介绍,“这比农户自己种每亩增产200斤左右。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光玉米就增收500吨。”

在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也正盘算着今年的收益。2021年,合作社种植绿色水稻16000亩、有机水稻2000亩,让合作社进账了400余万元。

“现在种地可比过去轻松多了,我们合作社68台高速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比起传统插秧机,不仅节省了人工费还抢了农时,稻苗株距、行距更均匀,苗量更精准,让稻苗更粗壮、根系更发达。”赵德山用3年的时间把合作社的插秧机全部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尝到甜头的他说,下一步我们会将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系统。

如今,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也变得越来越高产高效。田间地头“新玩意儿”“黑科技”大展身手。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农民种地越来越省力(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我种的这500亩地,只要不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都能做到高产、稳产、丰收!”大兴农场科技示范户胡春光侃侃而谈。春天插秧,他用的卫星辅助直行的变量侧深施肥插秧机;夏天水肥管理,他应用的是“浅、湿、干”循环交替灌溉法,施肥应用的是前氮后移技术和无人植保飞机喷施生物肥。

目前,黑龙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建成40余个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将打造千公里高标准科技示范带,推行全程“机械化”。

农业提质增效,少不了科技赋能。目前,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和大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黑龙江还不忘为黑土加“油”。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黑龙江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的写照,但由于高强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变得又“瘦”又“薄”,如何为黑土加“油”成为了黑龙江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喜迎丰收(央广网发 崔伦震 摄)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承担了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介绍,自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开始,农民通过秸秆翻埋,秸秆堆沤腐熟、测深施肥,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黄腐酸等多种方法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黑土地。

“黑土层变厚了,地就有劲了,粮食质量上去了,收入就高了。”赵德山看着脚下的黑土地感叹说,我做过对比,参与黑土保护的地块和没参与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不一样。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了保护黑土地的一系列政策,通过各项补贴,将“真金白银”发到了农户手里。

2021年富裕县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试点县,春季落实玉米免耕播种40余万亩,按照每亩补贴30元计算,就发放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

补贴到位了,老百姓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更高了。但是在农业专家看来,土壤“病了”,就得治疗。“不能耽误也不能误诊,关键是要对症下药,还不能产生副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团队负责人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目前,全省平均耕地质量等级3.46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36.2克/千克。旱田耕层厚度均24厘米,其中,秸秆翻埋和深松整地均达到30厘米以上。

为确保“中国饭碗”装上更多绿色粮、优质粮,黑龙江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保护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省累计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面积1000多万亩。

2021年,黑龙江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数据显示,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21826.95万亩,比2020年增加169.35万亩;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比2020年增加65.34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11.5%,连续十一年位居全国第一,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再次交上一份丰收的答卷,稳稳地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农业发展已经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下一步,黑龙江省将向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效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推广大马力高端智能农业机械,集成组装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同时,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强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2022年将增加大豆种植面积1000万亩。

拥抱数字浪潮 激发振兴新动能

2021年12月6日,我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跑”。线路全长372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网友直呼这才是“嗖嗖嗖”的高铁速度。

牡佳高铁开通运营,首批乘客用手机记录下难忘瞬间(央广网发 原勇 摄)

“能看得到我吧?看看这速度有多快!”牡佳高铁首批旅客黄雪松一边与女朋友视频,一边感慨着高铁速度。结束视频后,他又对车厢和窗外拍个不停,给家人发送了几条微信视频,分享此刻的心情。

牡佳高铁网络连接顺畅,让旅客彻底摆脱靠甩手机“摇信号”。与“不卡顿”的上网速度相匹配的是黑龙江5G建设的速度。截至2021年10月末,新建5G基站1.22万个,累计建成3.1万个。

2021年,“十四五”开新局,数字经济火了:出台《推动“数字龙江”建设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数字经济20条”),切实拿出真金白银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智慧矿山、数据金融、远程医疗、政务“一朵云”蓬勃兴起。

“发展数字经济,我省大有可为、必有可为、必须为之。”黑龙江省工信厅厅长张显丰说,黑龙江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需求。

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张显丰介绍,黑龙江先后成立以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数字龙江建设领导小组和大数据产业领导小组。相继出台“数字龙江”建设指导意见、发展规划以及“数字经济20条”政策措施。这20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和力度,旨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央广网发 资料图)

“真金白银、条条干货!”业内人士用这两个词来点评20条政策。“数字经济20条”提出的目标更让人对黑龙江未来充满希冀: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大型制造企业比例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到4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黑龙江数字经济规模约3831亿元,全国排名24位,占GDP比重28%。

如何实现新目标?张显丰在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如此表述:要以打造“质量龙江”为引领,以打造“数字龙江”为先导,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

面对这数字经济新蓝海,下一步黑龙江将在思想思路破题上发力、在科学规划引领上发力、在配套政策跟进上发力、在聚焦优势扬长上发力、在激发活力补短上发力,全面推动“数字龙江”建设,让龙江的产业拥抱数字浪潮,全面智能升级。

昔日北大荒,今日中华大粮仓。走进新时代的黑龙江,不仅牢牢端稳“中国饭碗”,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上“中国粮”,更用心、用情、用力保护脚下的黑土地、头顶的那片蓝天,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稳步开局“十四五”,龙江未来可期!
https://t.cn/A6JUDTUQ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关于依法注销贵州坐标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的公告更新时间:2024-05-24 15:20 | 来源:贵阳市交通委员会 | 浏览次数:
  • [哇][哇][哇]电影的内容有着友情的温暖力量与青春笑泪,有着学生时期的张扬肆意与朝气蓬勃,有着生离死别的难以面对。#江汉新闻# 【抬头,被“树张力”狠狠治愈[
  • 故事的开始很美好,是开错路掉了队,是蜡烛,是草原,旷野上的星星,是两个人共度的夜晚。可结尾也是最后一面也在照顾她又忘了穿大衣,是最后一个拥抱#任嘉伦[超话]#
  • 〖责编:邵毅雨霁〗〖编辑:石月〗〖校对:杨曼艺郑派〗#重庆[超话]#《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党委书记钟代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来源: 风正巴渝】(
  • 很明显的就是[采花大盗]单元的一个细节,男主以为自己被女采花贼喂了舂,就放下负担XXOO,[笑cry]结果女采花贼最后说只是糖丸,你会硬是因为你想【银荡是你这个
  • ”“我和他清清白白,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但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他已经被蔚蓝逼到了绝路,准备离开A市了,这个关键
  • 细节处理的也很好,结局时平次问柯南为什么基德会出现在这里(图一)柯南说从查案的时候他就在了。 这本除了情感出众以外,密室手法也是很有的盘,稍微有一丢丢的变格,不
  • 日柱的地支为酉:则代表配偶是个个性热情、急躁,且自尊心强的人。#白鹿[超话]##奔跑吧白鹿# #白鹿兔子警言适型流言四起,我只相信白鹿她内心有风情万种的温柔有一
  • 4月份结束考试的时候,开始搜索演唱会攻略订酒店买高铁票,其实还是有一点害怕的,越临近见面日子越害怕,害怕一个人坐高铁上厕所包怎么办,害怕一个人住酒店晚上有人敲门
  • 百达翡丽鹦鹉螺5980腕表的表盘采用黑蓝色盘面色调设计,因为本身不锈钢材质透出的已经是亮色,如果表盘继续采用亮色调,那么在阳光下会给读取时间带来视觉障碍,其次,
  • 虽然哈达是我想要,和她说的嘿嘿,本来应该可以看到略微尴尬的舞蹈才艺表演,但运气不太够,只在外头排队的时候看到了,进来后就没啦。车里放着悠扬的音乐,我们都看着窗外
  • “二四平胃小柴胡”,一辈子只记住这几个方就够了[赞] 小柴胡汤加减歌 柴胡半夏参芩草,少阳经病诚为宝, 往来寒热日晡时,呕而胁痛用之好。 本经合病在阳明,口渴
  • ご馳走様でした#ano[超话]##あの# 2024/05/24 X from ano_staff【Thanks!!】本日5月24日(金)公開映画『デッドデッドデ
  • 狮子座狮子虽说骄傲,但在爱情的角色扮演中,还算专一,只要爱还在,对方没有先背叛自己,他们也不会为了追逐利益而提出分手,只不过,他们太好面子,若是和对方在一些朋友
  • 收费标准一般为市内转院:救护车租赁费用一般在300-800元之间,医护人员费用另计;在选择跨省转院非转运病人救护车时,除了价格因素外,还需考虑流程质量、安全保障
  • 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就诊流程⬇️:▫️在一楼大厅挂号;▫️到三楼护士台建立病例;▫️在检查区进行检查,前前后后有20多项术前检查(当时是在暗环境下进行这些检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卓不凡 | 刘宇宁天行健偏爱是一种无声的陪伴,它没有华丽的言语,却让人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感
  • 大底:PU发泡大底超级轻盈舒适…… 码数:女35-40男39-46(45.46定做不退换) 五色集合图 Dior迪奥春夏最新款魔术贴凉鞋、超多明星网红种草
  • 还好拍死了今天发现溜溜的泪痕好像变明显了 不知道为什么 第一次养狗狗 感觉还有好多功课要做 因为还没有培训她 每次把溜溜放来客厅她都跟疯了到处窜 应该也是因为太
  • 这里的改编很泰,理解并尊重[允悲]#币圈[超话]# 2024.5.17 ETH 行情分析 图表分析 (H1) 1) ETH目前已经回到了range-eq 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