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靠谱的人: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许多时刻,我们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共事、深交和信任,最基本的是看他靠不靠谱。

一个人的学历高不高,能力强不强,聪不聪明是其次,但说话算数,做事有数,很重要。

靠谱听起来像随随意意的感觉,但做起来却是实实在在的原则。

在这个世上,最缺靠谱的人。

做事不拖,说到就做到,不掉环。

说话不多,错了就认账,不找借口。

为人不作,有良心和道义,不卑鄙。

唯有靠谱的人,无论遇到大小事,都真正靠得住。 https://t.cn/Rxdg3hW

能海上师:
僧团应该共同遵守的六条原则

文 :能海上师

和合,
就是团结的意思。

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徒,
共同团结起来,

组织成一个有典次有精神的僧团,
共同卫护三宝,
使三宝久住于世,

无论出家佛子或在家菩萨,
都一心一志地向三宝上着眼,

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
这就叫作和合。

所以这和合的意义,
在我们佛教中是很重要的。

换句话说,
佛教的生命存在与否,
全视我们全部僧伽和合如何。

因为僧伽是住持佛教的,
和合又是住持僧伽的。

( 梵语僧伽,
此云
“ 和合众 ” )

没有和合,
即没有僧伽;

没有僧伽,
即没有佛教,
这是一定的道理。

但是这和合要怎样才能成功呢?

不是空口说空话而能成功的,
也不是但凭着各人的理想而能成功的。

要想和合成功,
就是一面我们全部的僧伽,

须要认识自己的立场:
我们即是代表伟大佛教的人,
全部佛教的责任都在我们肩上,

我们应当怎样的和合,
才能负得起这个伟大的责任哪!

一人是这样想,
多人是这样想,
乃至全部的僧伽都是这样想,
这和合也就可以成功了。

但这还是从一方面说话,
再一方面,

我们在各人的意识上,
还要有一种至诚恳切的慈悲心,
因为慈悲即是和合的基础。

有了这种的基础,
彼此能互相推让,
互相容纳,

才可以讲和合,
所以我说和合须建筑在慈悲心之上。

现在有一部分的僧伽,
明白了自己的立场,

终日谈和合,
终日想和合,
而终日不能和合,

或虽有暂时的和合,
而不能彻底的和合,
就是因为慈悲心太薄的原故。

所以我们现在的僧伽,
要想和合成功,

主要的条件,
还是在至诚恳切的慈悲心。

希望在会的大德,
对于此点特别注意!

和合的别体

和合的大义已明,
我们再来研究和合的别体。

和合的别体是怎么样呢?

依经论上说,
共有六种:

一 、身和:

言身和者,
就是对于各人的身业上,

彼此能和合无乖、
易可共住的意思。

如下座对于上座,

则礼拜问讯、
服劳让道及推座承事等恭敬身业。

上座对下座,
亦有慈祥将护等种种身业。

如是乃至上座对上座,
上座对中座等,
亦各有谦让身业。

如是上中下座的身业,
皆能如法亲近,
不相乖反,
是为身和。

( 具戒十九年以上为上座,
九年以上为中座,
九年以下为下座。)

二 、口和:

言口合者,
就是对于各人的语业上,

彼此互相融洽、
没有争执的意思。

这若细说起来,

如称赞有德、
远离恶语哪,

规谏有过哪,
乃至学问互相教授哪,
犯罪互相忏悔哪,
都是口和所摄的。

三 、意和:

意和,
是对各人的意业而说的。

我们各人的意业上,
彼此能谦和诚实,

出离我见我慢,
不固执个人的意思而违逆众心,

使众心和悦同住,
是名意和。

现在的僧伽,
因意见不和而起的是非,
不知有多少。

上下的意见不和,
故清众与班首闹,
执事与和尚闹;

同寮的意见不和,
故司房与客堂闹,
维那与纠察闹;

学教的意见不和,
故此派与彼派闹,
此宗与彼宗闹。

这么一来,
佛教的是非就多了,
佛教的本身也就有了生命的危险了,
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办。

四 、戒和:

戒和就是对于世尊所制的净戒,

彼此能依法受持、
同修同学的意思。

所谓依法受持者,
最重要的有其两种:

一 、不杂,
二 、不沉。

不杂,
就是不要参杂自己的意见。

戒经是那样,
就是那样,
好好地如法遵行,
就罢了。

不沉,
就是不要离开戒律的范围之外,
更增加种种的仪式。

因为诸佛的净戒,
唯佛能制,
一切菩萨二乘,
但有承奉而无增减,
况余凡愚。

所以这沉的毛病,
是应当极力改除的。

有了这不杂不沉的条件,
然后能如法布萨,
如法羯磨,
如法安居,

大伙都一心一意地安住净戒海中,
就名戒和。

五 、见和:

见有三种,
一 、正见,
二 、真见,
三 、净见。

正见是对倒见而说的。

世间的人,
对于诸法的实相,
不能如实了知,
而妄起种种的分别。

诸法本来无常,
而妄执为常;

本来是苦,
而妄执为乐;

本来无我,
而妄执为我,

颠倒是非,
不称法体,
故名倒见。

与此相反,
即是正见。

真见,
是对妄见而说的。

世间的一切山河等等,
皆是如梦如幻,
皆是无有真实。

愚人不了,
妄认为真,
是名妄见。

离此妄见,
了达诸法皆空之理,
是名真见,
即契合诸法真理之见地。

净见,
是对染污而说的。

我们随起一见,

若不参杂有贪、
等烦恼,

而与一切诸清净法相应,
是名净见。

这三种的见,
是我们学佛法的人应当切实了解的!

其他的事情,
有时还可随顺世间,
唯有此见不可随顺。

因为世间的见,
都不正的。

我们大家若能都安住于自立的正见,
而不为世间一切的邪见所诱,
是名见和。

六 、利和:

凡有利益的事情,
能如法共分,
乃至粒米同餐,
毫不自私,
是名利和。

以上六和,
是戒律中的戒律,
戒律不可少,
六和尤不可少。

戒律,
就好像和梓人的规矩一样;

六和,
就好像和胶漆一样。

有了规矩,
固然可以成器,
但若再加以胶漆,

则更光美可观、
坚固可用了。

今此亦然,
有了戒律,
固然可以成立僧伽,

但若再加以六和,
则僧之作用更大,
僧之团结愈严了。

所以在世界潮流直转的今日,
能海最希望诸位大德提倡戒律,
尤希望全部僧伽完成六和。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感事而应。应有迟速,故报有先后。先后虽异,咸随所遇而为对。对有强弱,故轻重不同。斯乃自然之赏罚,三报之大略也。”

“三报”就是指现报、生报和后报这三报。对这个三报的事理、因果来加以讨论,这就叫“三报论”。“三报论”也不是慧远大师自己创立的,经典《阿毗昙心论》里面就谈到这个问题,所以“经说业有三报”。“业”的概念就是Karma,就是我们众生举心动念、行为造作所产生的一种功能。“业”就有它的业力。那么业一般分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种。

所能造的是身、口、意,尤其这个“意”,我们一个微细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播下了一个种子,迟早都会有报应。这个种子生起来,起现行了,这就是它的报显发出来了。如果我们身、口、意三业,都是很重的心造作了很重的业,那么这个业力种子的力量大,它显发出来的时间就会快,后果就会大。业,是印度古老文明都谈的,《四韦陀书》婆罗门教都承认这种“业”的存在。

只要造了业,一定会有报,业为因,报为果,这就体现因果的法则。那么业因它的报有三种,它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错综复杂的。三种报:一个是“现报”——现世报;一个是来生报,叫“生报”;一个是“后报”,就是多少生以后才去报。那对于这三报,就表明什么呢?表明佛法这种因果的法则,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态里面去展开它的观照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一点,就是佛教的真理所在。

我们凡夫众生是不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所以带着我们的短浅的知见就容易得出:我的一生就是这一辈子,死了就什么都没有——断灭见。这个断灭见——死了就没有,有时候他可能也相信一点因果,但是它叫“一世因果”了。如果你在一世里面,就是在这一期的生命的过程当中,去建立因果的法则,是没办法建立的,因为它不能诠释错综复杂的因果的情形。

像其他宗教,它也相信因果,但是它是讲二世的因果。二世的因果在今生层面,它会比断灭见的一世的因果要高明一些,要超越一些,但是它仍然解释不了错综复杂的因果法则。唯有佛教这种三世因果——大家去了解十二因缘,叫二重三世因果,那种错综复杂的格局,才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释生命现象的理论体系。

那这样看,“现报”就是我这一世行善或者作恶,就我这个业报身去做,但由于做的业力很大,它感的时间很短,今生就接受了这样的善因的善果,或者恶因的恶报。这就叫“现报”。那来生报——“生报”是什么?就是我们今生的善恶的行为是到下一辈子去报。你一生行善,下一辈子得人天福报;你一生放纵贪、瞋、痴三毒烦恼,什么都敢干,你就到三恶道里面去接受那种果报。这叫来生报,又叫生报。

现在讨论“后报”,后报就更复杂了,就是我们今生所行善或者造恶的业力——Karma,是经过两生——不是来生而是来生的来生,或者三生、十生、百生、千生、万生乃至恒河沙劫之后,才会有果报。那这种状态,你看我们凡夫的肉眼是只会对这一世因果有所了解,天眼通可以对来生有所了解,证果的圣人比如说阿罗汉,能够了解八万大劫的善恶因果报应的情形,那么八万大劫以后的情况不了解——宿命通他没有,所以恒河沙劫之后,这个过程当中的善恶因果唯有佛才知道。

有一天,佛就指着一个鸽子问舍利弗:你看这只鸽子,它宿世是什么?何时得脱?舍利弗观察,它以前的八万大劫以来,都是一只鸽子;再观察它什么时候能够脱离鸽子身体,观察它八万大劫后还没有脱离。声闻的智慧是有限的。那佛就告诉他,在八万大劫以前这只鸽子是什么身份,在未来的八万大劫以后,它在什么时候能够脱离鸽身,能够得人身,能够修五戒做优婆塞,能够慢慢修行得到成佛之果——佛能够展示得清清楚楚。我们要了解果报的三个概念:现报、生报、后报。

那这样的一个受报的过程,又不是我们像一加一可以定义的,它里面太复杂了。比如从那个时代,我们中国的很多佛学学者都在争论:这个受报的主体有没有?谁来受报?难道受报的有个客观的主体吗?如果说有个客观的主体,不符合佛法的精神;但是又没有这种受报的主体吗?也不是。所以这就有一个叫“相似相续”的概念出来了——“不一不异”。受报它没有一个主体——“受之无主”。你接受果报,不是一个一定的东西,不是一个定命的东西——就是主宰。

但是又不能说它没有,它一定要由这个受报起现行。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怎么起现行?是由于这个“心”。但这个“心”也不是客体的东西,“心”是由于外境才有的。由于外境才生起了这个“心”,所以“心”没有一个决定的掌管的功能。那到底怎么理解呢?这里就提出一个概念,实际上是一种智慧——“感应”这个问题。慧远大师在对一种事情的把握方面——在“感”和“应”这样的一个把握方面,是非常到位的,包括对《周易》也是以“感”作为它的体性的。那么“感应”是宇宙、人生、生命当中至高的原则。

因果报应,是由于我们这个“心”感了外面的事境,原来所造的那个Karma的力才有应,这叫“感事而应”。如果有这个种子,但你没有外部的事境——没有这个条件,它就应不出来。所以受报也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法相唯识谈,阿赖耶识的藏识里面有无量劫以来善善恶恶的种子,但这些种子是不是起现行,是取决于外部的条件。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里面哪些种子可以起现行,哪些种子不起现行,它是复杂的。

你不能说它一定起现行,或者有些种子提前起现行,这都是“感事而应”的产物。“事”千变万化,“心”错综复杂,所以这就决定了受报的表现形态多样,你不能机械地把它定起来。那么业里面有些是定业,有些是不定业,这些都要在“感事而应”里面找到它相应的表现形态。

我们的心是感外面的事境:阿赖耶识的种子产生了一种现行的作用——那么这样的“心”和“境”之间的这种感应,就会使这个“因”:你感得强,感得业力重,它起现报、起现行的速度就快;如果你感得心弱,事境也比较弱,它就会来得比较迟。所以虽然造了恶业,但是是今生报,还是来生报,还是无量劫以后才报,这是不定的。这是根据我们能感之心和所接触的事境的感应强度来决定的,所以果报有先有后。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对”就是应的意思。对应出来的东西,都是这个原理出来的。那么由于我们能感的心有轻、重,所以所应的果报也就有强、弱的差异。强、弱也就表明这个业有时候来得重,有时候来得轻。果报的轻重追溯它的源头,跟我们当时造业是重心造,还是轻心造,也是对应的。

比如说我们造过杀人的业,在造杀人业的过程当中,也有轻和重的差异。他有时候就想只是教训一下他,用刀背砍一下,说明他的杀心要轻一点;如果他用非常狠毒的心——“我一刀要把他劈成两段”,他这个心就来得重一些。你重心,它的报就来得重;你轻心,它的报就来得轻。这里面常常讲半斤八两。

所以这样的一个因果报应都是法尔自然的,那种赏罚机制没有谁去主宰的:没有上帝去主宰,也没有佛菩萨去主宰。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心、自己的业所导致的,这就叫“自然之赏罚”。“自然”不是一般道家讲的自然,“自”就是自动,你自性里面法尔自然的种子起现行:轻重、强弱的对应关系——善因给你奖赏,恶因给你惩罚的一种自然的报应。这就是现报、生报、后报大概的发生的基本机制。

慧远大师用非常简略的语言,把大、小乘经典关于三世因果报应的核心的原理揭示出来。如果你要展开这个因果的机制,可以讲很多,但慧远大师只是从“感事而应”这个层面,把它的发生机制给我们表达出来。最后的结论是:这是自然的赏罚。既然是自然的赏罚,它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责任者,是不能逃脱这种行为的责任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和他看着剪过的头发疯狂笑了半天他笑我艺高人胆大~我心想干就完了犹豫就会败北我笑他纯胆大敢让我给他剪头发他还很开心的说:如果明天去上班有人说他头发剪了他会立马接
  • 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十六阿罗汉)之十五:诺距罗尊者 写给女人的条经典语录[相
  • 哈尔出现的一瞬间我脑子里闪出《猫的报恩》说实话这么帅的话是鸟人又怎么样呢(x)苏菲抱着狗上楼拿一段给我笑不行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好笑,从狗出现我就超想笑。天空
  • [生病]但是今天的天是渐变的 图3,小狗在在玩儿消消乐(不是骂我妈的意思) 另,代羊肉真的是我觉得最好吃的白汤羊肉汤锅了。女朋友:以前还每天一套衣服不重样,觉得
  • 对于许多过去从未购买过特定品牌产品的人来说,官网和公众号都属于特意去搜索才能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土味营销则能依靠反差感,更快地吸引到潜在消费者LOEWE最近几个季
  • 因此,当您选择鉴定中心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了解其设备和技术是否达到了标准,以此来判断鉴定中心的真实性。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鉴定中心的设备和技术来判断其真实性。
  • “承负说”系统阐述于《太平经》:“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
  • 养浩中,打扰了![老师好][老师好]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
  • #凪玲[超话]##凪玲# 噩梦将息(一) 预警: g向,克苏鲁,重口!但先给出happy end,小情侣会完全无伤通关,回家结婚快乐生活 正文: “耶
  • 风大,阵风7级以上[话筒]】#北京下雨#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今天午后到前半夜南风较大,请注意防风及用火安全。受到高空低涡低槽影响,明天北京地区将又迎一场春日喜雨
  • 一年一个喜欢的风格[开学季]17-19年汉服 汉元素20年喜欢法式优雅 各种夸张连衣裙21-22年上半年旗袍+小吊带挂脖22下半年-23尺度升级 各种抹胸到了2
  • 好久没聊水浒了,这次说说晁盖。 《水浒》在今天当然毫无疑问应该归于古典小说,但在这部书诞生的那段岁月里,这部小说实际上是非常“先锋”的,小说在的人物,都是此前
  • 孙丞潇后面“表白”说喜欢郑合惠子,也是因为宁静让他跳出自己本身,基于角色来说的#郑合惠子张栋梁翻拍刘浩存林一脱轨片段#我觉得两个演员演的已经很不错了,不要跟原版
  • 天降福利1元起(可换号薅[哇])更多戳 【¥1.8】嘟咔熊洁厕湿厕纸1包【¥2.7】空调挡风板防尘罩【¥1】超市购物笑脸塑料袋50只【¥1】二次元可爱鼠标垫【¥
  • C类是制裁型,他们的数值都比一般英雄更高,放技能比一般英雄快,玩的位置也和一般英雄不同,且带有全局透视,并且在这种局里他们会在你完全不露视野的情况下五个人行动针
  • 之前我主管买的零食放着也直接被一点一点拿走吃完,谢谢也不说,快吃完了来一句这是你的呀,要是我,我真的想砍死你们。空的,你他妈的谁用掉我最后一张纸,你不和我说一下
  • 不轻易改变别人的人生轨迹,插手别人的因果,干涉万物的自然进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轨迹,放下对别人的强求,对自己的执念,尽力后即是最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
  • 其实按理说这么帅的初恋没有分手的道理,何况他仅仅是表面上野性张狂,私下里会和我撒娇说要吃面包、会揉着我的脑袋说“多穿点感冒了可怎么办”;会在我绩点年级倒数的时候
  • ”宾斯坦的美德有太多锋芒,以至于爱默生可能会这么说:你的锋芒必须有点美德…[月亮]灾 难(犯错和不完美是可以存在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约十亿年间,是绿色和紫
  • 很久之前的事了 现在提一下第1⃣️ 在今年5月的时候 那时候这位和我的一位朋友发生了争执 那时候我不小心点进去她的直播 视频1是那时我不小心点进直播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