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转载——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就是去化解所结下的大怨,化干戈为玉帛,使矛盾趋于和解,岂非善事。

为什么又说“必有馀怨”呢?这是因为,人们虽有这种善心去帮助人调解怨仇,但都是一种有为的周旋撮和,往往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知其内因、本因上的根源,不能从根本上去解析。也不能以大德深化其心,故只能使双方的仇怨气势暂时平息,其怨心未必尽除,余怨仍扎根在心。待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成熟时,因缘重新际遇,故技仍会重演,矛盾还会发作。由于因果规律的制约,这种恶性循环,世世代代,怨怨相报,无有终了。既然恶缘未了,余怨未消,这种善德也不彻底。由此可见,以有为解决怨仇之难。

人若失去天良本心,很难和怨为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本因上,通过自心的真诚忏悔,痛改历史上曾经犯下的过错,在太极弦的另一侧寻找结怨的根源,偿还账债,解开怨结,方可彻底了结大怨。常言道:“浇树要浇根,帮人要帮心。”仅靠显态有为的言语去说和,不能从心的根源上去深挖,就很难从根本上化解大怨。故曰“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所谓“契”,犹如今之“契约”、“合同”。古时的契约分为左右两栏,主人持左契作为存根,客方执右契以为凭据,主客各执其一,合之为信。自古以左为主,为先天;以右为次,为后天。左契为本,故存于为主者一方;右契为末,故执于客方之手。结账之时,以此为凭,两契相合,以验其信。
“执左契”之意,是说我处于先天无为之位,寂静不动,不责求于人,待人来责求于我。当持右契者来合契时,以契为信,见契付物。不计较来人相貌的美丑,不分辨持契者的善恶,也不论其人的高贵与贫贱,唯以契约为凭而已。

太上以执左契为喻,在于启示人们要复归先天,以无驭有,以先天主宰后天。左契为主宰,犹如真心,常处静定之中;右契犹如后天,处世应俗,随遇而动,应过即静,又复归于左。左右相辅相承,主次有序,相合相应,处世应物,浑然为一。

人的心身虽终日处在繁纷的红尘事务中,但不为物转,以静处俗,无心待物,以物付物。执契之喻,其事虽小,其理却大。来者处有为,我则处无为。一方处动,一方处静。有为者是外来以物动求,我以无为静而应之,虽有执契之举,但也只是遵循办事程序应之而已,一切都是自然。客者持右契付物,以合我之左契,此即是“我不求合而人自合”。执左契者,应于外而合于内,是一种人合于我的先天自然状态。

圣人不动心、不动念,其德心无为而民自化,这与执左契其意相同。故曰“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由圣人推其义而知,人最贵于有德,厚德在身,犹如人之执左契,我不求于人,而人却来合我。这就是“司契”的真义。故言“有德司契”。“司”者,主也。

德的本质为“中和”、“柔弱”,有德之人能主合于无德者。有德之人,能包容一切,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心身透发着祥和的气息,故人皆喜欢主动接近,愿受其德场之益。圣人在处世待物中,皆是随缘而遇,随遇而安,行不得已之事,不动主观识心,一切感而遂通,这就是执左契之义。

“无德司辙”,凡是以有心有为去行德,受人回报,其德不广,其善不真。若是以私心去行德,那就是无德。世人不修道德,不知德之真意,不能以德感恪于人,只能以有心有为去行事,以得到外物的满足为目的。凡是有为,必带有后天痕迹,故曰“司辙”。

“彻”与“辙”同。“辙”,即车行过后所留下的车轮痕迹。造车者打车时,其车轮的间距必须合于道路之辙,这是以我之有为,求合于彼之所需。无德者,不能以无为待人应物,只能用有为去应世,犹如车轮求合于路辙一样。以此物求合于彼物,皆是有为之为。故曰“无德司辙”。前辈云:“执德者无德”。此乃至理真言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天道至公至平,无亲无疏,对万物众生皆一视同仁,没有偏私。天道规律的特性就是“常与善人”,“唯以德辅”。“与”者,即赞许、援助、给与、佑助等意。

“常与善人”,是说天道常在人们不知不覚中,默默地帮助、护佑有善德之人。天道富有同类相亲的自然属性,故有奖善罚恶、助弱抑强、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诸多特点。天道与一切德善类的人与事,具有极强的亲合力,唯有善德之人,才能得到天道的助佑。故古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说。

天之道以无为运化万物,毫无后天有为的辙迹。天道至善至公,善者得佑,恶者惩罚。天道自然,既不无故加福于人,也不会无故加罪于人。人既不能在无德的情况下去求福于天,有德之人也无须担心天会无辜降罪。无德之人与天道不亲,故不能得天道之助。有德之人,虽不求于天,却可以常常获助,庇(bì)尔不足,降尔遐福,护之佑之,历历可验。

文中曰“天道无亲”,看起来人好象与天相隔遥远,很难亲善,但实际上天道就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常与”善人相亲相合。实际上天与人极易相合,其合是在自然无为中,我有善德,天道必悄然来亲合;我有罪过,也必遭天道责罚。毫无亲情可讲,毫无面子可留。世人常对天道采取实用主义,平日里不修善德,昧着良心做人行事。当灾祸临头时,想发大财时,才临时抱佛脚,才想起来烧香求菩萨保佑。此时求之亦枉然也。

世人以有心有为去“和大怨”,以有为之力强解其怨,虽也费心费力,但终难达到心合的目的。圣人能识透这其中的原故,所以执左。“左”者,先天无为也。惟求之于己,以先天德性去合人,何须在后天中乱动心、大费劳作呢?

以我之识心去求合人与物,就好比“司彻”之无德,损精耗神,劳而无益。执“左契”者,不求人而人自来合,这好比天道常与有德之人相亲相合一样,自然而然,不求自得。此二者验之于自然规律,即可知天道尽是无为,而毫无有为之弊端。

学道之人,千日修炼,在于一日大彻大悟。到此境界,则世间万事万物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皆是道所生所化,道包容一切,得道即可掌握万物之实质,阴阳之分合,万物之变迁,皆在眼底。天之道即人之道,万事万物皆是道之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何须去有心有为呢?众生所以不能得道,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执着于物,即生贪求,即是烦恼,忧苦身心,即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身心即处于无为先天之中,万事皆合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无需执德,这才是真德上德,才能与天合其德。

【本章说解】

本章的主要精神,全在于末尾二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在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圣人眼明手快之妙用。用人心有为去求合于人者,人之道也;我不以有为去求合于人,而人与物自来合者,天道之自然也。以我之有心去合于人,虽大费心思,大费气力,以有为强合人事物,终难得其合。故太上以“和大怨”来比喻,以明示“有为”处处难之理。
物自来合我者,我自顺其自然,无心无欲,若无其物,自修在己,不求合而无不合,这就是天道自然与德善无为的微妙。知此理者,则可知圣人“执左契”之义,以圣人为楷模,安于无为,常处于自然之妙。

本章是承上章“受垢”、“受不祥”,而重申要做到“无我”、“不争”之难。“柔弱”在平时无事时容易做到,但要临事时真能做到却不易。每当受到些微小怨还容易把握,但当遇到横逆大怨时,能做到心平如水,无惊无忧,一心不动,应对自如,不生怨心,则确实比较难了。学道者若遇大怨,虽能勉强自和之,而心中却藏怒宿怨,即使暂不发作,而纤芥之怨未除,终有暴发之时,岂可言“上善若水”之道。

所谓德善,即“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便是圣人“执左契“的真意。契约有二,我执其左,只待执右契者来应,两契相合,验证无误时,以物付物,并不责求于人。圣人对于万物,顺逆皆无心,既来即受,受而无心;既去不留,不求不怨。来者不见其有怨,给者不自以为有德,德怨两忘,物我浑化,这才是真正体现了“物我不争”之德。若修德未达至备至纯,心中仍有物的痕迹,物我之情不化,吃了亏便生怨心,这无疑是再结新怨,再造新业。

善人虽常受亏于人,而天不会亏他。《图书·蔡仲之命》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俗话常言:“苍天不负有心人。”自然之道从来都是扶弱抑强,全力佑助有善德之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其理易知易明,但非有定慧不能知,非有定力不能守,故曰“无以易之。”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八讲·上

聚缘心灯 1月13日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

第七十八讲

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词义:

⑴ 动上有不动:自性本如如不动,但在用上却动。

⑵ 不动是不动:前一个“不动”是指无情之物,后一个“不动”作形容词用。含意为:无情之物是不动的,不要误会禅境就和木石无情的不动一样。

⑶ 能善分别相:相即是种种差别事物的相法、形象。对诸法相能措施自如,因物付物而不动于心,叫做“能善分别相”,即是“能善巧分别诸法相”的意思。

⑷ 第一义不动:第一义是指真理的究竟胜义而言。离空有两边,不住不离一切法,实为中道实相义,实相无相无不相。其实就是“纯印”两个字,所以叫做第一义。于种种法上本皆如如不动,叫第一义不动。

译文:

这首偈子是说:“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认作真;若是常作真实看,只是见而全非真。如能心自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若是偏修不动行,同于木石顽石一样。如寻自心真不动,动上自有其不动。不动皆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只要能作这样的看、这样的修,此见就是真如用。告诉诸位学人,着力必须要用意!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著生死见!彼此谈论若与实相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如彼所言不相契,亦应合掌令欢喜。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论议:

诸法相用,是假非真;但隐显于相用中的自性体,才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若不为相所牵缠,才是修行参禅的正法正办。《楞严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一般修禅人,不免以“枯坐为功夫,死水为无念”,而堕解脱深坑。应知动中之静是真不动,不动的静是断佛种性。善分别诸法相用而不离胜义真不动,此为顿教的正法正修。禅不在言语上,也不在静默处。本偈之意就在此。

“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众生六根对六尘,所见所闻以为真实,而生我执我所,方流转生死,无有出期。不知有相皆假无相真,实则真假同一妄源,真与假对,假既不存,真何存焉?达摩大师来中国传法,唯传一心;以佛传佛,不传余佛;以法传法,不传余法;法即无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实本源自心之佛!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可见一切有为诸法,皆从缘虑心幻起,必然有生灭,无有真实。有为法固幻,二乘人所证的无为空法,亦是惟心妄现,二乘人不知此义,而被法缚,不能回心向大,而究实相,趣于菩提。心不离幻假,怎会有真呢?是故六祖,以般若妙智,扫空除有,真假双亡,荡尽情执,悲心之广,无以比拟。当今世人,念佛不知念自心佛,念外佛,念像佛,修累劫难生极乐、难见弥陀。学道人,多于经教上求见性,求开悟,唯独不于心上悟。纯印老人言:“心即佛,佛即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若轻心重教,从文字中觅心,则为空中寻鸟迹,海底觅鱼踪。今时人只欲多知多解,广求经典文义,以文作解为修行,怎知多知多解乃所知障,修无量劫也不能开智慧。智慧众生本具,非从外得,清净心生智慧。正如纯印老人告言:“入不思惟境界讲法是真法。”依此言,我不读经却讲了六、七年佛的心法,实不可思议的殊胜啊!因一切诸法即心自性,心外无法,性无不包,犹如虚空,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遍一切处,则一切诸法,无非实相,云何妄见动静往来、生死涅槃可得呢?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这段经文就是揭示了动静一如,定慧不二,止观妙行。有血有肉,五蕴之身为有情众生,植物矿物器世间为无情众生。有情众生称佛性,无情众生称法性。法性佛性本一性,都具见闻觉知,差别在于有情识与无情识。修行人若执不动行,百物不思,强抑妄想,则有定无慧,止而不观,纵灭见闻觉知,等同顽石草木,于见性无益,虽伏惑而不能断惑,必堕凡夫顽空或落外道恶取空,邪迷更加炽盛。人身得而复失,可怜孰甚!众生本具如如不动之恒常妙性,当于生灭流转上荐取,非离生灭外有不生灭可得。纯印老人言:“人死是换衣服,真身没有生死。”生死是现象,心性不生不灭,既然没有生死,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换衣服有什么可怕的?自性犹如水,波即水之波,水即波之水,岂能离波觅水,此即“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以示定慧不二,止观双修。修禅非枯坐不动。此即磨砖欲成镜,修行离不开生活,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于一切时处,观照自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不离自性。此即定慧不二,止观双修,方是真禅定。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故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此即分别亦非意。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这四句话是说明体用不二,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体用如如。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者,心之别名,它是万法之祖,众义之宗。迷则触途成滞,悟则处处尽通,法法皆真,是非、善恶、邪正,尽无分别。因善能分别诸法相,方知诸法之相就是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即真常妙心,如如不动。于“第一义不动”者,是明妙有总归真空。但真空不妨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空有交融,真俗互显,即中道圆彰,不可思议。此即“空假中”三观三谛之理,就是“纯印”二字,纯空、印假,纯印即非空非假、亦空亦假乃中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方便。若明纯印理,即顿悟本心,称体起妙用,依此教理行,无一不圆顿。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六祖在此再三叮咛,切嘱无争,修道之人应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拟心即差,以心传心,以法传法,心心相印,此为正见。切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犹如认贼为子。偏执有执无,则落生死知见。若执无则生断灭邪见,非祖师传心用意,修行人不得不知。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这四句话是劝勉修学者,度人之方便。契机则度,无缘不相求。古人言“佛不度无缘人”,机教相投,与之论佛真义。不信受、不投机,亦应合掌,令其欢喜,免去争论。法华会上五千人退席,佛不加阻拦,云:“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道本无争,争则有我,有我罪则生,而辗转沉沦不息。若能僧赞僧,佛法兴,又能自利利他,演说正法,说法不失诸法实相,机教相投,于道无争,消除门户之见,一心念佛,老实念佛,必当生成就。往生见佛,则不入生死。纯印老人曾经说过:“僧无隔宿怨。”一觉醒来,满天的乌云全散了,不争人我是非,这是真的修行人啊!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词义:

⑴ 一华开五叶:此为达摩祖师的预言。祖师付授偈意谓:“五传以后衣不合传。”一华即祖师心法,五叶指从二祖至六祖共五传而言,或指禅宗到后来发展的五个流派而说的。“结果自然成”,衣虽止传五叶,但以后禅宗自然大兴,所以“结果自然成”。

译文:

当时徒众听了六祖说偈以后,都向六祖顶礼。都能体会六祖偈意,人人收摄了散乱的心,依正法修行,更不敢争执。知六祖不能久住于世,法海上座再拜请问说:“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授付给什么人呢?”六祖说:“吾自从在大梵寺说法,一直到今天所说的为止,记录流通,目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以度一切众生;但能依此经而说,就叫做顿门正法。吾现在只为你们传授说法,不再传付祖师衣钵。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经纯熟了,决定不再有疑惑,堪以胜任弘法大事;就根据祖师达摩传授偈中所示之意,衣钵已是不应该再行传付。祖师达摩的偈是这样说的:吾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继开五叶华,结果兴盛自然成!”

论议: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当时众门徒,闻祖师说真假动静偈已,为感谢六祖施法之恩,向师作最诚敬之礼。并能善体祖师意旨,各各摄心,正念真如自性,称性修行,明了真假惟心,不为空有所动,不落空有两边。说一切法,不离自性,了达此宗,故无争也。不落门户知见,善契佛怀祖意。深恐自蔽妙明,徒负此生学道。亦知师示灭时至,决疑时间无多,故普皆作礼,以表纳受付嘱无遗,并答谢祖之深恩。

未完待续。。。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八讲·上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8·上

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词义:
⑴ 动上有不动:自性本如如不动,但在用上却动。
⑵ 不动是不动:前一个“不动”是指无情之物,后一个“不动”作形容词用。含意为:无情之物是不动的,不要误会禅境就和木石无情的不动一样。
⑶ 能善分别相:相即是种种差别事物的相法、形象。对诸法相能措施自如,因物付物而不动于心,叫做“能善分别相”,即是“能善巧分别诸法相”的意思。
⑷ 第一义不动:第一义是指真理的究竟胜义而言。离空有两边,不住不离一切法,实为中道实相义,实相无相无不相。其实就是“纯印”两个字,所以叫做第一义。于种种法上本皆如如不动,叫第一义不动。
译文:
这首偈子是说:“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认作真;若是常作真实看,只是见而全非真。如能心自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若是偏修不动行,同于木石顽石一样。如寻自心真不动,动上自有其不动。不动皆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只要能作这样的看、这样的修,此见就是真如用。告诉诸位学人,着力必须要用意!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著生死见!彼此谈论若与实相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如彼所言不相契,亦应合掌令欢喜。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论议:
诸法相用,是假非真;但隐显于相用中的自性体,才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若不为相所牵缠,才是修行参禅的正法正办。《楞严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一般修禅人,不免以“枯坐为功夫,死水为无念”,而堕解脱深坑。应知动中之静是真不动,不动的静是断佛种性。善分别诸法相用而不离胜义真不动,此为顿教的正法正修。禅不在言语上,也不在静默处。本偈之意就在此。
“偈曰: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众生六根对六尘,所见所闻以为真实,而生我执我所,方流转生死,无有出期。不知有相皆假无相真,实则真假同一妄源,真与假对,假既不存,真何存焉?达摩大师来中国传法,唯传一心;以佛传佛,不传余佛;以法传法,不传余法;法即无说之法,佛即不可取之佛,实本源自心之佛!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可见一切有为诸法,皆从缘虑心幻起,必然有生灭,无有真实。有为法固幻,二乘人所证的无为空法,亦是惟心妄现,二乘人不知此义,而被法缚,不能回心向大,而究实相,趣于菩提。心不离幻假,怎会有真呢?是故六祖,以般若妙智,扫空除有,真假双亡,荡尽情执,悲心之广,无以比拟。当今世人,念佛不知念自心佛,念外佛,念像佛,修累劫难生极乐、难见弥陀。学道人,多于经教上求见性,求开悟,唯独不于心上悟。纯印老人言:“心即佛,佛即心,人人都有心,人人都是佛。”若轻心重教,从文字中觅心,则为空中寻鸟迹,海底觅鱼踪。今时人只欲多知多解,广求经典文义,以文作解为修行,怎知多知多解乃所知障,修无量劫也不能开智慧。智慧众生本具,非从外得,清净心生智慧。正如纯印老人告言:“入不思惟境界讲法是真法。”依此言,我不读经却讲了六、七年佛的心法,实不可思议的殊胜啊!因一切诸法即心自性,心外无法,性无不包,犹如虚空,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遍一切处,则一切诸法,无非实相,云何妄见动静往来、生死涅槃可得呢?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这段经文就是揭示了动静一如,定慧不二,止观妙行。有血有肉,五蕴之身为有情众生,植物矿物器世间为无情众生。有情众生称佛性,无情众生称法性。法性佛性本一性,都具见闻觉知,差别在于有情识与无情识。修行人若执不动行,百物不思,强抑妄想,则有定无慧,止而不观,纵灭见闻觉知,等同顽石草木,于见性无益,虽伏惑而不能断惑,必堕凡夫顽空或落外道恶取空,邪迷更加炽盛。人身得而复失,可怜孰甚!众生本具如如不动之恒常妙性,当于生灭流转上荐取,非离生灭外有不生灭可得。纯印老人言:“人死是换衣服,真身没有生死。”生死是现象,心性不生不灭,既然没有生死,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换衣服有什么可怕的?自性犹如水,波即水之波,水即波之水,岂能离波觅水,此即“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以示定慧不二,止观双修。修禅非枯坐不动。此即磨砖欲成镜,修行离不开生活,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于一切时处,观照自心,清净心生智慧,智慧不离自性。此即定慧不二,止观双修,方是真禅定。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故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此即分别亦非意。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这四句话是说明体用不二,从性起修,全修在性,体用如如。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第一义者,心之别名,它是万法之祖,众义之宗。迷则触途成滞,悟则处处尽通,法法皆真,是非、善恶、邪正,尽无分别。因善能分别诸法相,方知诸法之相就是实相,实相无相无不相,即真常妙心,如如不动。于“第一义不动”者,是明妙有总归真空。但真空不妨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空有交融,真俗互显,即中道圆彰,不可思议。此即“空假中”三观三谛之理,就是“纯印”二字,纯空、印假,纯印即非空非假、亦空亦假乃中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方便。若明纯印理,即顿悟本心,称体起妙用,依此教理行,无一不圆顿。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六祖在此再三叮咛,切嘱无争,修道之人应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拟心即差,以心传心,以法传法,心心相印,此为正见。切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犹如认贼为子。偏执有执无,则落生死知见。若执无则生断灭邪见,非祖师传心用意,修行人不得不知。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这四句话是劝勉修学者,度人之方便。契机则度,无缘不相求。古人言“佛不度无缘人”,机教相投,与之论佛真义。不信受、不投机,亦应合掌,令其欢喜,免去争论。法华会上五千人退席,佛不加阻拦,云:“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道本无争,争则有我,有我罪则生,而辗转沉沦不息。若能僧赞僧,佛法兴,又能自利利他,演说正法,说法不失诸法实相,机教相投,于道无争,消除门户之见,一心念佛,老实念佛,必当生成就。往生见佛,则不入生死。纯印老人曾经说过:“僧无隔宿怨。”一觉醒来,满天的乌云全散了,不争人我是非,这是真的修行人啊!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词义:
⑴ 一华开五叶:此为达摩祖师的预言。祖师付授偈意谓:“五传以后衣不合传。”一华即祖师心法,五叶指从二祖至六祖共五传而言,或指禅宗到后来发展的五个流派而说的。“结果自然成”,衣虽止传五叶,但以后禅宗自然大兴,所以“结果自然成”。
译文:
当时徒众听了六祖说偈以后,都向六祖顶礼。都能体会六祖偈意,人人收摄了散乱的心,依正法修行,更不敢争执。知六祖不能久住于世,法海上座再拜请问说:“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授付给什么人呢?”六祖说:“吾自从在大梵寺说法,一直到今天所说的为止,记录流通,目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以度一切众生;但能依此经而说,就叫做顿门正法。吾现在只为你们传授说法,不再传付祖师衣钵。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经纯熟了,决定不再有疑惑,堪以胜任弘法大事;就根据祖师达摩传授偈中所示之意,衣钵已是不应该再行传付。祖师达摩的偈是这样说的:吾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继开五叶华,结果兴盛自然成!”
论议: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当时众门徒,闻祖师说真假动静偈已,为感谢六祖施法之恩,向师作最诚敬之礼。并能善体祖师意旨,各各摄心,正念真如自性,称性修行,明了真假惟心,不为空有所动,不落空有两边。说一切法,不离自性,了达此宗,故无争也。不落门户知见,善契佛怀祖意。深恐自蔽妙明,徒负此生学道。亦知师示灭时至,决疑时间无多,故普皆作礼,以表纳受付嘱无遗,并答谢祖之深恩。

未完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中华星命奇门风水# 因为你值得爱从来不是选择,也不是不合适就分、腻了就换,而是让人感到温柔和勇敢,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所以,我想让你知道我对你的爱不是一
  • (《悟净出世》P54).与世隔绝固然快乐,但人之所以为人,也并不在于保全一己之乐。.摘录:.这个世界,整体看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作用于具体之细节,就有了无限之
  • #就是突然想说废话发废图# 以下丑照片都是三星手机拍的[苦涩][苦涩]但凡它能拍好看一点点我都会超爱它。求小红书别给我推五月天了我现在好像一个陈信宏梦女[裂开
  • 终结:大和抚子、甜美老婆(搭档)、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人见人爱超粉色婚礼那些是你的心动瞬间❓充满浪漫、梦幻与纯真的童话故事让每个女孩儿心中都怀揣着一个公主梦总幻
  • おいっ子を成長させるために、すごくいいことだと思うんですけど」//(很奏多感覺也是好爸爸[抱一抱]//「座右の銘は、“少年老いやすく学なりがたし”です。「大人の
  • 局末阶段,主教练蔡斌更换了副攻和二传,丁霞和郑益昕的登场没能延续此前的节奏,加拿大队顽强追回三个局点后,以28比26逆转取胜首局。中国女排的变化打乱了加拿大队的
  • 魔头受是徒弟,少年人攻是师父,这样看是年下,但魔头受活了几百年,很多事情是他指点少年人攻,攻身上有很明显的成长,给人的感觉又像年上,所以说是年卡。 我心里一惊,
  • 曾经的他,出洋相,倒霉,大家都还记的他摔跤出糗的搞笑样子,现在,这头熊说话了,也许吧,声音不好听,笨笨的,蠢蠢的,但他也想告诉你们他的故事,他也交了新朋友,也有
  • (虽然第一次认识罗老师时候也是在低头看书突然被他进来画重点的声音所吸引)P4:这是什么神仙小可爱,不仅想到我吃不吃早饭,还管剥粽子的[心]。听得出语音里压不住的
  • 我也想像身边的他们那样,让自己用柔弱而日渐衰老的肩膀扛着自己的生活,人生中比温暖更重要的,就是让内心点亮一盏希望的灯火,向着光明处行走,即使死亡的黑暗降临,我也
  • #吴露可逃[超话]# [老师好] #吴露可逃# 求求大家帮帮忙[老师好]想9.16去武汉看磊磊 大家帮忙点赞我的评论就可以 前20就可以获得一张 【Vx搜索纯臻
  • !!
  • #再见爱人3##情绪冷漠症##傅首尔 在这个世界上得到过爱就很幸福了#好累啊最近好多事情要忙T T明明放假但是更忙了/多点字shu用 踮起脚会缩短爱的距离,这样
  • 今日热推小说《商亦棠盛勉君》商亦棠盛勉君(小说全文阅读笔趣阁)《商亦棠盛勉君》[微风][挤眼]3-$:SZH9 [给力]书名:《商亦棠盛勉君》 [给力]主角:商
  • #伍怡桥[超话]# wyq#驸马无双伍怡桥# wyq#伍怡桥高扬公主# 【词条更新】各位彩虹桥注意!伍怡桥的新剧《我在古代开夜总会》改名为《驸马无双》在抖以及k
  • 但这次处罚,在证据链如此不清晰的情况下,俱乐部根本找不到充分理由去批评教育球员。【张稀哲辱骂第四官员被停赛7场,北京国安:不相信黑暗会永远笼罩大地】#徐亮称张稀
  • #中华星命奇门风水# 因为你值得爱从来不是选择,也不是不合适就分、腻了就换,而是让人感到温柔和勇敢,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所以,我想让你知道我对你的爱不是一
  • 去年糯米裤开团的时候,攒了很多晒单和评价,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能回答大家问题的,供参考一下❶浮毛这个裤子不掉毛的,如果收到有一点毛毛,就是浮毛,主要是裁片时候产
  • 山气日夕佳”的舒适自在的感觉[旺柴]对了外公家的狐狸狗(长得像狐狸的狗)猫儿,这次没拍下[嘿哈]#我的美食日记##我的旅行日记##玩家盖些洛# 很久没更这个ta
  • 听从朋友的建议,我在B站上搜索了团综看了几集(其实很讨厌看到大喊大叫)越看越发现每一次活跃的,镜头多的都是那几个。3.电芯技术与成组技术前面这都是微观层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