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新年讲的6个笑话与地产调控丨关注
希望房地产企业能够坚持住,希望居民购房预期能够转好;也让中央提出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目标得以实现。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文各位朋友好!熟悉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我讲话时都讲笑话,从2009年起12年没断过。这次让我讲《房地产和金融,现状及发展趋势》,这题目太严肃了。眼看快到春节了,又是华本地产俱乐部的迎新春联谊会,那就更得讲笑话。我就用相声与笑话,讲讲去年房地产调控与金融政策闹出的笑话。去年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年初中央对房地产提出“三稳”要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一年下来不仅“不稳”,而且出现了一些动荡,让资金断供、楼市清冷,预期不良,演化为拖累经济全局的问题。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不都是疫情等自然灾害造成,而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拿到医院看病做比喻,房地产与金融调控不都是病人有病,而是医生看错病下错药,闹出不少新笑话。今天我用六个相声与笑话,讲讲去年的房地产调控。第一个相声是“看病”。相声演员方清平有个单口相声叫《看病》,说大夫一看病人的化验单直皱眉,连声说“完了、完了、完了”,把病人吓得腿都软了,心想“我这房子、车子、老婆还都八成新呢,都要归别人了,太亏了”!大夫还继续念叨说:“唉,完了完了,不带眼镜什么也看不清楚了”!原来是医生是说他自己的视力“完了”,不是说病人“完了”。这么说话不是要吓死病人吗?据说有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有没有让医生下错药给治死的?案例也不少。比如房地产调控,经常是把没病的说成有病,把小病说成大病。让大家都紧张过度,然后就按病人“病得不轻”去下药。去年,有监管机构负责人不断预言“房价下跌”,这是一种错判,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房价没有降下来,却把居民的楼市预期给搞坏了。还说“房地产是最大灰犀牛”,其实金融乱象才是真正的“灰犀牛”!是在监管部门鼓励与纵容下造成的金融乱象,特别是打着“金融创新”名义搞出的“**”,先野蛮发展后粗放治理,将众多老百姓的辛苦钱、保命钱洗劫一空。有人说中国好不容易培育出3亿人的中产阶级,在“**”中被洗劫了一半;随后看到居民财富还没有被洗劫干净,房产还是居民家庭财富的避风港,就下力气追打房价,非要让居民再遭受一次损失不可。我要问问这些人,是谁派你们来干这些事的?为什么总跟人民群众过不去呢?银行被要求限制居民购房贷款,把首付比例与利息率提得奇高。本来我们引进的“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普惠金融,有利于构建社会公平。他们用各种限制让普通居民难以借钱购房,还说这样资金就不会流向房地产了。但是资金流向哪里了?流向了“蚂蚁金服”这些金融机构,然后再以超高息贷给老百姓,让金融资本从中牟利。最近风传“某大国企入股蚂蚁”。还有将“限购”这个“临时性措施”常态化,长期限购住房抑制内需,与中央要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背道而驰。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下滑,不少是看错病下错药给治坏的。第二个相声,眼睛有病就容易看错,演员苗阜和王声的相声《满腹经纶》,当逗哏的总把书上的字看错读错,而且还按照读错的胡说。比如他把“哪吒闹海”说成是“那托闹海”,把“精卫填海”说成是“汪精卫”,把“夸父追日”说成是“寡妇追日”,说汪精卫死了、他老婆沈璧君当了寡妇追到日本去了。在房地产调控中,这类错读文件与胡乱演绎的事情还少吗?中央一再指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话讲得多清楚啊,它既强调住房的居住功能,又没有否定它的商品功能和价值功能,要控制的是“炒房”行为。但是在楼市调控中,把这句话胡乱演绎的太多,已演绎为另外的四种情形:1.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买’的”,限制居民购房,不给办房产证;2.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卖’的”,不允许开发商卖房,不给办销售证。认为没有买卖就没有炒卖,干脆限制房屋买卖。3.说“房子是用来租的,不是用来‘售’的”,否定“租售并举”;4.还说成是“房子只能单位买,个人只能租房”,全民都只能租房子住,这不是倒退到房改之前去了吗?这些说法中没有一个是中央要求,所以读中央文件要认真。第三个笑话是谈谈“治疗”。看完了病,有的就得打针,说《打针》的相声很多,有的讲打针不对症,有的讲超剂量重复打针。去年楼市调控的问题之一就是各部门重复打针。2021年底面对出现的问题,几位中央主管部门官员接连讲话,提醒防止“政策合成谬误”伤害经济。中央财经办副主任韩文秀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要防止出现政策合成谬误,避免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他指出的“政策合成谬误”,就是“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在楼市调控上,医生给病人开的药本来可能是对症的,不料护士们不交班,这个护士进来打一针、那个护士进来再打一针,七八个护士分别进来各打一针,“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把病人给治了个半死。看看现实吧。中央要求“坚持房住不炒原则”是对症的,没想到多个部门纷纷都来给楼市打针:先是土地部门减少土地供应、规划管理部门让建小户型、金融监管部门限制开发贷款、基金信托乘机抬高资金成本;好不容易盖好房子,建设行政部门要求“限购”、金融监管机构发令“限制购房贷款”,地方政府又下令“限涨价”,价格高了不给备案;最近又忙着“限跌价”,不让房价下跌;随后就是税收环节,七八道税一起征收,企业苦不堪言。这么折腾让企业卖不出去房,负债率当然就高,金融监管机构这时候又划出了“三道红线”,对越线企业硬性抽贷,结果造成“政策合成谬误”。韩文秀副主任还指出:“要防止分解谬误,避免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更不能层层加码,导致基层难以承受”。看看各部门对待保障房任务的态度,就是层层往下布置分解,谁都不动真的,用老百姓的话就是“瘸子打围坐着喊”,最后还真的把政府保障房职责都给分解到开发商头上,进行所谓的“限地价、竞配建”。还把这种昏招当作先进经验到处推广。这不是明显的“政策谬误”吗?与房地产政策谬误类似的,是各地在“减碳”问题上出现的“政策分解谬误”。各地方、各部门只顾把减碳任务层层分解、机械执行,甚至层层加码。以至于到了去年三季度多地出现关机减电,把我国这个世界第一发电大国折腾得到处拉闸限电。中央国务院紧急出面纠偏才制止了“压电”潮,保住了入冬以后的供电供热。这又是一场合力造成的政策谬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为此指出:“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真是谁都不能让中央省心。第四个相声是“开刀”。继续调控就走到了给病人“开刀”环节,侯宝林先生的一个同名相声,说的是糊涂医生给病人开刀,每次都在病人肚子里留点东西。第一次开刀,缝上了还没有长好,医生说,对不起我还得给您切开,我把棉花球忘在您肚子里了!病人能有什么办法?只好同意再开刀。第二次开刀拿出棉花球缝好,没几天医生又来了说,对不起我还得再开一刀,我把剪子落在您肚子里了!病人一听这就更严重了,还得同意他再开一刀啊。再缝的时候病人说话了,说医生您给我肚子上缝个拉锁吧,以后再落下什么东西,打开拉锁随便拿!这个笑话说的是,后来开刀不是因为病人有病,而是医生上次开刀造成的后果。回顾这些年的房地产调控,有多少就是由于错误指导造成的后果,比如强制性要求建小户型,结果小户型房无法消纳;再引导去三四线城市开发,在一线二线城市搞限购,结果三四线城市房屋过剩;再要求搞商业地产,通过城市规划强压企业开发商业楼宇,结果商业楼宇压垮房地产企业。市场化开发需要政府这么多规定吗?本来政府责任主要是提供保障房、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实际上却忙于指导商品房开发,惹出不少笑话。第五个相声,演员马季讲过一个“拔牙”的笑话,说的是江湖庸医拔牙,要一块六病人还价八毛,他拿起钳子把病人的好牙给拔了。这很像近些年的房地产调控。住房体系中到底是哪颗牙有病?多年忽视保障房建设,在住房双轨制之中长期存在问题的是保障轨,我不断呼吁恢复双轨制,中央和国务院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两个体系”,即“完善住房市场体系与住房保障体系”。商品房这颗牙本来没有什么病,本来就不应该给需要保障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商品房,而是要提供保障房,包括产权型保障房与租赁型保障房。糊涂牙医不去治疗病牙,却总跟好牙过不去,一颗颗地拔好牙,把商品房市场与商品房开发企业折腾得不轻。最近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从保障房与商品房“双轨制”的两个方面再次明确了任务,还要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但是有的地方刚刚宣布加强保障房建设,就有网络媒体出来鼓动说:“房地产以商品房为主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还是跟商品房这颗牙过不去,执意走极端要拔商品房这颗牙。我希望牙医今年能把治疗重点放到“病牙”上,政府要重视修好保障轨,要让国企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化竞争领域,重新回归保障房建设。第六个笑话,讲讲房地产调控如何能把人吓出“神经病”。我因为工作需要常去海南,看到海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最为严厉。海南说要“像壮士断臂”那样断掉房地产,断臂就是剁下自己的胳膊,那还不疼死?疼死也要断臂。如今在海南你不能说搞“房地产”,你要说“不搞房地产”,搞的是什么呢?是“旅游地产、康养地产、医疗地产、科技地产、文化地产”,原来是这些“地产”,就是不准搞“房地产”!为什么海南对“房地产”这么抵触呢?就是被房地产调控吓出来的病。民间有个“偷驴拔橛”的笑话,说的是贼把人家的驴给偷走了,路人一看空留下个拴驴的木头橛子没有用,就来拔这个橛子,结果被人当成偷驴的贼给抓起来了。海南就总是充当“人家偷驴他拔橛”的角色。每一轮商品房价格上涨,都是从北上广深先涨起来,然后传导到二三线城市,最后传导到海口与三亚。等到主管部门想起调控的时候,其它城市都涨完了,正轮到海口与三亚房价刚刚上涨,正撞到调控的枪口上。偷驴的跑了,就剩下海南拔橛。于是全国房地产调控就重点打击海口与三亚。多次遭遇房地产调控的特殊打击,把海南省的领导干部给吓神经了,一提房地产就害怕,要彻底告别房地产。最近还有这样的规定:“永久停止四个中部市县开发房地产项目”,要跟商品化开发与市场经济彻底说“拜拜”了。现在全国各城市房价又涨了一轮,各地房价都涨完了,就又轮到海口三亚等少数城市房价涨,这时候管调控的就该出手了,正好抓住海南拔橛的。我预计,媒体报道房价上涨还得拿海口与三亚说事,调控房价还得拉海南来重点打击。再说说海南海花岛上的那39栋违规楼。“中央环保督察组”早就解散了,拆不拆是海南省自己决定。拆了也不可能恢复珊瑚礁,而是徒增几百万吨无处存放的建筑垃圾,很可能还得往海里倒。不如多罚些钱用于海南生态建设。现在网上热议“新年第一炸”,看热闹的很多,等着看“炸楼”闹笑话的不少。如果真的春雷炸响,那就是在告诉大家,人一旦被吓神经了就会做出多么离奇可笑的事情来。我们不要怨海南,怨就怨那些把海南吓神经的人。求你们饶过海南吧。我用讲笑话来演绎楼市调控出现的问题,是希望让后来少闹笑话。却没想到笑话越闹越多,楼市调控总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笑料。去年的房地产调控,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谬”,谬误的谬。我寄希望于在新的一年能有改进,让闹笑话的事情少出一些。今年中央要求的一个字是“稳”,要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希望今年不再辜负中央期望,赶快把那些阻碍发展的限制政策取消;希望房地产企业能够坚持住,希望居民购房预期能够转好。让中央提出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目标得以实现。如果情况没有改变,甚至变得更差,那我们明年就来再讲笑话。我祝大家新春愉快、笑口常开、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中国恒大(HK03333)$​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小Q的meng# 和阿、呀、2一起不知道去哪儿,回来经过娄山小敏家饭店的时候被一只大猪贼大贼大的那种挡住了去路,我凭借着在娄山上学这么多年的经验说“我记得好像可以从旁边绕过去”,就带着2背着包去绕路,旁边有一家在盖房,我小心翼翼的走过去,忽然身体一空,原来那里是一个被玉米秸盖住的坑,好在有一人及时出现,拉住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咱小学同学王中秋,哦,这是他家在翻新房子哦,那那个笑眯眯胖乎乎头发卷卷的就是他妈妈呀,也就是wbh他妹妹哦!我当时想……再后来,绕路避过大猪,我和五二跋涉在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把ta衣服打透了,我因为背着东西没被淋湿,后来我让二背着东西,把我外套脱给ta,然后我背着ta往前走,走着走着,出现轰隆隆的声音,哦,王中秋他们家开着拖拉机要去拉砖,正好可以捎我们一程,于是乎,坐上了他们的拖拉机,我还和他说“别给我绕道啊,我本地人[嘻嘻][嘻嘻]”“你咋知道?”然后我们就和他先去他家卸了趟车,后来王姐不知道啥时候出现了还开人家拖拉机,先把王姐送回家,然后才送的我们,最后也不知道到底回没回家
然后就起床准备四筛了,排队看到的binhPub小哥哥不错诶,嘿嘿,回来吃饭,开始看《开端》了,好看,但是王姐给我剧透了,有、、生气,好了,现在午睡了,剩下的休息日补充[困][困]

我儿子。

产检的时候一直很顺利,每次B超、彩超,都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

在预产期前20多天,B超发现腹部有一肿块,大小41mm*38mm。

4*4CM,对于一个未出生的婴儿来说,是相当大一坨了。

对于这个突发情况,我感觉毫无真实感,甚至觉得是梦里的情景。毕竟长达10个月的孕检,啥问题都没有,最后半个月才出现这么大一块东西,实在是毫无心理准备。

最后半个月才讨论留不留,这个话题太沉重了!那已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全家人都倾向等孩子出生后再处理,大家都抱着最好的希望,孩子不会有事的。

十四天后,孩子出生了,3.3公斤,看上去非常可爱。

出生第三天就做了B超。

结果非常不理想。比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坏。

结果显示,孩子左下腹有一包块,实性,大小约62mm*42mm*42mm,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部分侵袭椎管内。

晴天霹雳。

那种心情我怎么能够写得出来?曾想过各种可能,设想就算是肿瘤,就算治疗费用昂贵,无论如何艰难,总能够拿掉的。但看到“侵袭椎管内”这几个字,即使没有专业医疗知识,我们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整个家庭像掉进冰水里了。

难以理解,命运为何如此不公?

为什么是我们?

为什么是我们?

为什么是我们?

哭,喊,嗟叹,各种哀嚎,这都默默地在我心中进行,并不能表现出来,不能让家里陷入更坏的情况。

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埋怨,大家都很积极面对。照顾好产妇和BB,搜集各种医学资料,联系每个想到的能帮忙朋友亲戚,联系医院医生等等。都决心要打一场硬仗。

出生后20天做了第一次MR。

说起做MR,真没想到是这么难。因为机器太吵了,打桩机一样,小家伙不可能睡着静静地做检查,必须用镇静剂。刚出生十多天的孩子,早上5点多就从家里出发,去省城大医院排队,又吃镇静药又打镇静针,结果还是不肯乖乖睡好,第一次检查失败。排队一个星期后再去,这次一早就不让他睡,不让他吃,到了临做检查的时候才一次让他吃,吃饱好入睡,同时还要加镇静剂,想到都让人心疼。不管怎么样,第二次终于把检查做好了。耗时差不多一个小时,在外面等真是心焦,很担心门忽然打开护士出来说又失败了。

检查结果比原来的更坏了:“左中下腹膜后有一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8mm×42mm×49 mm,考虑为恶性肿瘤,累及左侧腰部分椎间孔及沿扩大的椎间孔到达椎管硬膜外区,硬膜囊及左肾和左腰大肌明显受压移位。”

差不多一个月后,又在另一间医院做了一次MR,结果:“左侧脊柱旁及背部肌间隙内多发不规则肿块,最大约50mm×43mm,肿块部分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相应椎间孔扩大;左肾明显受压移位,且与肿块相贴;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也相应移位并部分被包绕。结论考虑腹膜后神经源性恶性肿瘤性病变。”

坏消息真是一个接着一个,不过这时我们早有心理准备了,虽然很伤心,还是默默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了。

拿着检查结果,把省里这方面有名气的医生都跑了遍,凌晨就起床去省里医院排队,围在病房门口等个把小时就为了和医生谈上几句话,100元挂一个专家号还得抢等等,都是常态。

然而每去一次医院,我们的心就变冷一点。

先简单说一下情况吧。

神经母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婴儿肿瘤,在婴儿肿瘤致死原因排前几名。我孩子的情况除了肿瘤外,最麻烦的是肿瘤还入侵了椎管,包饶脊髓马尾丛,任由肿瘤继续增大或者处理不当,损伤了神经的话,瘫痪是分分钟的事。

全省最出名的两个医生,一个主攻手术,一个主攻化疗。

我们先去找主攻手术的,因为觉得化疗对这么小的孩子伤害太大了。

他看了结果,说非常难办,因为这个肿瘤不仅仅是肿瘤那么简单,入侵了椎管,就涉及到神经外科的事,他擅长儿科手术,但神经外科的事情要别的医生解决。在我们哀求下,他答应把我们排进每周一次的专家会诊。

苦等一个星期,终于到了专家会诊,一大早去到门口,已经聚了不少人。一群医生在一个小房间里拿着一堆案子在讨论,大家在外面眼巴巴地等,没人说一句话。

终于出来了,所有人争着挤过去,都想争取尽量多的时间跟医生交流,我们也一样,但听到的回复只有简单几句。

神经外专家说,这个孩子的脚现在应该已经不能动了。

我们的主治医生说,这个案子没有办法处理。没聊几句就阻止了我们的追问,因为还有很多人缠着他。

毫无道理!我的孩子的腿现在正常得很,一点瘫痪的迹象都没有!除了有时有点不自然的颤抖。

我们当然继续不停挂号,不停求他想办法。

他说,外面的肿瘤他可以处理,但你要先去找神经外的主任,问他能不能搞椎管里面的,可以我才能做外面的,只做外面不做里面没意义。

没办法,我们又排一个星期队去找神经外。神经外的主任说,要搞里面的,先叫儿科的把外面的清除掉,才能想办法。

后来他不忍心看我们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花了不少时间跟我们说明手术的难度。

首先处理腹腔内的肿瘤并不是特别难,但也是一台大型手术,这么小的孩子,风险已经非常大。

更麻烦的是椎管内的手术。这要把脊柱两块壁板切除,才能把工具伸进去很小心很小心地清理,这个过程风险很大,毕竟这么小的婴儿,一不小心伤到神经,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瘫痪,而且要把肿瘤清理干净,也是非常不容易。清理干净后,因为两块受力壁板已经去掉了,脊柱撑不起来,只能打钢钉。成人打钢钉还好,但婴儿是不断生长的,钢钉不会生长,很快就会把脊柱弄变形,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重新打一次,每次都是一个难度巨大的手术,这个过程一直维持到他长大。这两台手术做下来,不是一般人能撑得住的。

即使这样,也没有人能保证,这个肿瘤不会复发。

最后他还说,每天那么多病人求医,儿科那边专家肯定找把握较大的来处理了,我们案子风险太大,没人想接的。

我不清楚他是不是在吓唬我,但他说的也是老实话,做手术的风险,我自己心里也有数,即使医生肯做,我也很纠结要不要冒险。

手术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去了找做化疗的。

100块挂了个号,全过程不超过5分钟。医生说孩子太小了,不能化疗,去找做手术的吧。把我们赶了出来。

这……

叫我们怎么办?

唉……

继续去找名气没那么大的医院,也回到市里面的医院看,还有咨询了国外的医院,意见都一致。

名气没那么大的医生,反而跃跃欲试,化疗也可以,手术也可以,都有医院愿意做。但是,即使化疗了,也只是把肿瘤缩小,方便手术而已,手术一定不能免的。

这回轮到我们犹豫了,毕竟孩子只有几个月大。而且我担心,名气不大的医生需要争取经验和案例,积累自己的技术和声望,能力不知道达到水平没有。

治疗的风险比不治疗还要大啊……

于是到这个阶段,路基本上走绝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月坚持做B超,观察肿瘤的长势。

但是,观察又怎样?

从开始的4CM,3个月就长到了8CM。

8CM,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那么大,塞在一个3个月大的孩子肚里。这情形我都不敢想象。

不过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他这个病的存在了,每天给他开开心心的生活,和正常人一样。

与其冒巨大风险在可怕的手术下挣扎,苟延残喘,没有尊严地活着,不如面对现实,接纳肿瘤的存在。无论他生命长与短,都希望他过得快快乐乐。所以我给他起的名字,单名一个瑜字,意思是他出生就带着一块玉在肚子里,并且要接纳它的存在。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好好活下去。

然后,事情开始出现了转机。

8CM的下一个月,并没有长到9CM,而是变成了7CM!

再下一个月,7CM变成了6CM。

肿瘤的血流信号,从开始的丰富,到稍丰富,到稀疏。

到6个月大的时候,再做了一次MR,已经变成了39mm×30mm。此时肿瘤还有填充椎间孔,但椎管内已经看不到肿瘤了。

肿瘤在缩小!!

这种快乐同样不能用语言去表达,那么多的压力,那么多的焦虑,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一点点放松。拿到检查结果的这天正好是我生日,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日礼物了!谢天谢地,更感谢小BB他自己,是他自己赢得了这场战斗,是他坚强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人生。我真是感动得无法言语,是他给我们整个家庭重获新生。希望他以后能一路走好,坚强地活好自己的人生。

之后我们就放松了对肿瘤的监控,3个月才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我都感到很紧张,担心死灰复燃。幸好,肿瘤慢慢地消失了。一年后,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B超,验血,各种指标正常,B超反复扫描已经找不到一丝肿瘤的影子了。一个8CM大的包块,已经完完全全被他身体吸收了。医生说,神经母细胞瘤4S期是有自愈的可能性,是唯一一种可以出现自愈的肿瘤。文献记载几率大概为1%。但医生也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肿瘤也能够完全吸收。

这个事,本来不打算说出来让人知道,但还是写了这么多。

因为,我的孩子,他就是我的英雄。 https://t.cn/RGKiYxK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娃饿急了依然是哭,但是吃饱了不睡了,放下虽然不哭不闹,但是不睡,要经历无数次睁眼闭眼翻白眼,放了个屁自己吓到了~醒了,乱抓乱挠揪着头发了~醒了,做了个梦吓到自己
  •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ygxy极好(只hui公益ch极好/红V)蹭转 ️快转️@️tag㊗️大家都涨涨涨❗❗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
  • 自认为是女性的男性参加女性自行车赛,包揽金牌银牌,靠自己本事得了第三名的真女性在旁边带着娃[doge](事件真实性我还要再确认一下)就想问一下小仙女们,如果你们
  • 很多时候,就算我们把整个流程,都设计得完美无缺;如果企业现场的数据无法分割,那照样做不到批次管理。比如说:我们有个做手表配件的单位,当时过去看的时候,虽然我不清
  • 婚后,托尼还是像婚前一样对我温柔体贴,虽然我们走在一起会迎来路人异样的眼光,但我觉得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幸福快乐就好。前夫借着来看孩子的名义来到家里,
  • 本周生活很无趣 1.忌口什么也不能吃每天吃青菜 工作压力又突然变大 水土不服越来越明显 给我妈打电话 一直说不能哭不能哭 我妈一接 哇一声就哭了2.吃了药浑浑噩
  • #旅行#一直想去旅行,去很美很美的地方,但往往真正踏足想去的地方,便觉不过如此。但这些年又好似在虚度,总是会觉得自己在磋磨时光,长进不多、徒增岁月。
  • 贵阳脑花下火锅是红汤白汤不忌的,当地一个朋友告诉我,在白汤里煮出的猪脑也别有风味,有一些人觉得,猪脑本来就很嫩,有点腥甜,在红汤里煮会掩盖它的本味。接受不了脑花
  • 每当我看到去年今日发的微博时候,我就觉得我真的真的没办法回到那个很喜欢很喜欢一个人的娃哈哈了,当时也是傻得可怜[挤眼]我越来越好,最好的他停在了高中,我们之间隔
  • 本地有一个新增病例[吃惊],是广州密接者,所以……还是谨慎一点好。#叛逆者豆瓣开分# 嘿嘿,虽然我是演员粉,但我同事可不是,看看怎么评价讨论的,还主动跟我说叛逆
  • 人在痛苦中得到重生,先是对情感享乐刺激皆无欲,再是逐渐与自我疏离。流淌真诚的血,露出真实的笑;如此以往,便不会再去纠结,更不会抱憾悔恨,即可坦然处事,又可处处活
  • #集训# 时代少年团的团粉就是个笑话,对团里除了刘耀文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嘘寒问暖,唯独他,唯独他再怎么努力都换不来你们一丝丝的怜爱,不求你们把水端平了,你们闭嘴
  • #风起霓裳声明# 本男主粉丝不吐不快: 再说一遍你们拿来黑的动图是未播出片段,不管是谁运作都不可能是【许魏洲】 而且我寻思某些正义路人是不是有病啊?人家女演
  • 地址,高阳三利大街268号,恒源蚕丝专卖店,电话,13503365026[微笑]我们大中国的 任何传承,老字号,传统工艺绝不是靠的吹嘘和忽悠,而是劳动人民几千年
  • 采访中,有市民认为新能源车的充电成本远低于油价,环保又节能,是一种很好的出行选择;也有人对此依然有顾虑,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续航缩水、充电桩安装与普及方面
  • 不管生活是否向我们释放善意,我们都要向生活展示我们的美好;不管生活变不变好,我都要自己变得更好,沿途的荆棘困苦都将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印记。不管生活是否向我们释放
  • 金属增材制造,直观的业务形态为3D金属打印,自90年代发展至今拥有众多的技术路线,目前以L-PBF(Laser Powder Bed Fusion激光粉末床融合
  • 对人很好,非常有魅力的三大星座女天秤座因为天秤善于协调,所以很有领导才能,把每个人的能力都用到实处,也懂得用两边不得罪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处女座处女座是很懂得把握
  • 那时候的颜爵已经和现代爵融合,肯定不会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搬到冰晶宫住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吗[偷乐] 再加上阿冰第七季回家后看到颜爵的反应,没有惊慌失措,没有
  • [千禧城]大家帮我参考下千禧城的房子怎么样?[东山雅苑]东山雅苑自住还是投资好?[泰安碧桂园时代澜湾]"双河畔[新城·昕樾]买房总摸不清底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