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圣贤书 | 《华严部•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卷37选录(2)

2022/1/16读诵文
《华严部•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朗读者:则聪法师

会员跟读·慎勿放逸

——《佛经选录》安心读书会第033天

祈请——
我于十方佛 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有情 燃亮正法灯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顶礼历代祖师善知识
端身正坐 恭敬至诚
依教奉行 自得大利

发愿——
数百年人家 无非积德
第一等好事 还是读书
读圣贤书 做平凡事
书山有路 学海无涯
明月相照 清风时来
化性观心 何幸如之
弟子某某,愿读圣贤书,学正知见,依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修除性障,定慧等持,广行十度波罗蜜,早日圆满一切种智,为利众生愿成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卷37选录(2)

⑥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何等为十?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菩萨以如是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从第六地入第七地;入已,此行常现在前,名为:住第七远行地。
⑦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七地已,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诸佛教化众生业,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入无量种种差别法,入无量诸佛现觉智,入无量劫数,入无量诸佛觉了三世智,入无量众生差别信解,入无量诸佛示现种种名色身,入无量众生欲乐诸根差别,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令众生欢喜,入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入无量诸佛了知广大智,入无量声闻乘信解,入无量诸佛说智道令信解,入无量辟支佛所成就,入无量诸佛说甚深智慧门令趣入,入无量诸菩萨方便行,入无量诸佛所说大乘集成事令菩萨得入。此菩萨作是念:如是无量如来境界,乃至于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得知,我悉应以无功用无分别心成就圆满。
⑧佛子!菩萨于初地中,缘一切佛法愿求故,满足菩提分法;第二地离心垢故,第三地愿转增长得法光明故,第四地入道故,第五地顺世所作故,第六地入甚深法门故,第七地起一切佛法故,皆亦满足菩提分法。何以故?菩萨从初地乃至第七地,成就智功用分。以此力故,从第八地乃至第十地,无功用行皆悉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处杂染,一处纯净,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方便神通愿力。佛子!菩萨诸地亦复如是,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慧乃能得过。
⑨佛子!菩萨从第六地来,能入灭定。今住此地,能念念入,亦念念起,而不作证。故此菩萨名为:成就不可思议身、语、意业,行于实际而不作证。譬如有人乘船入海,以善巧力不遭水难;此地菩萨亦复如是,乘波罗蜜船行实际海,以愿力故而不证灭。
⑩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他满意的在哥的怀里蹭了蹭,心想,再帅的男人也不过如此嘛!吻落在你湿漉漉的睫毛上,齐司礼把你的头发梳好:“像个小疯子,现在还有没有想吃的东西,我们去超市逛逛?
  • ”秦殊沉默了几秒,接着说,“前段时间我和乔听菀有过联系,她还没有彻底接受你丈夫,但是她说他们之间已经坦诚地谈过了很多事,其中应该包括你,我没想到她有一天会成为小
  • ———————一个下午逛街买到了令人心动的裙子,晚上穿去喝咖啡,在店里尝试了很多款产品,都很喜欢,心满意足之余开始和朋友拍照片,一个美国大叔起身离开前走到我们旁
  • #观影手记# 对巴太和文秀的朦胧恋爱无感是不是说明已经是中年妇女了[二哈]但真的羡慕死了这种天地无边的生活状态,在草地上随处躺下就能睡着的松弛。“重压之下无惧色
  • 等粥上来时,我们都惊了,在租金不菲的北辰,27.5r的【活虾粥】虾&粥竟然如此之多,性价比感人。长沙★喝上了这里第二好喝的粥“致力成为第二好喝的粥”我还
  • 不过对于当前的美国来说,和中国在高端制造业展开竞争,是难以为继的事情,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来阻挠中国高端制造业产品的发展了,但中国肯定不会站立挨
  • 6、以前不理解爸爸,他为什么不能挣大钱,为什么一家人过得这么艰难,直到自己工作才发现,养活我们是他最大的能力了。3、每个人都是人,都有着人性的善与恶,我们永远不
  • 书摘日记✍️“这个世界上已知的事物太多,还有好多我们不曾发觉的物种,正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活一次,都是一小段风景。?宝齐莱创立在1888年的瑞士,是瑞士的知
  • 哪怕是与亲近的朋友相处,也会不自觉地展现出“与朋友相聚的脸”因此,虽然表面上看似是OFF,但实际感觉还是处于ON。虽然我平时很注意饮食,但巧克力是作为奖励给自己
  • 有的人被广大路人朋友喜欢,有的人只会被广大路人朋友玩弄,大家各有各的美好未来[嘻嘻]人生百年,可以选择无所谓的爱过,只是过眼烟云;也可以选择执着痛过,感受撕扯心
  • 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缘,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如果你是忍不过,转眼之间,阿鼻地狱就现前,得不偿失!  7 如果你能够晚上工作到三、四点钟,你在佛法上你亲近诸佛如来
  • 这听起来可能很陌生,但如果作出这一选择,就能带来各种有益的变化。“选择性变革”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可以做出有意义的改变。
  • 乐善好施、扶贫帮困,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互帮忙、患难扶持, 是社会倡导的时代新风,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人真事, 希望大家
  • 许多时候,传说和传承常常混为一谈,至今,中国武术界的许多号称“达摩秘传”的武技,究竟跟达摩有着怎样的关系,也是无法清晰地说清的。书中的精神和部分史实皆是真的,但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而图中的屋宇、树石等由中国宫廷画家补绘,更接近传统的山水画与界画风格,二者相互融合,渲染出宫中元宵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而图中的屋宇、树石等由中国宫廷画家补绘,更
  • 此后几年的时间,李绮红偶尔回Tvb拍戏,也来内地参加综艺节目,但是也没有泛起水花,属于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李绮红并没有被黎明的光芒所折服,她耸耸肩:“对不
  • 但是别破费,来来来快来预约《仙台有树》你想看的他都有,苏易水太帅了渴了没水就和苏易水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为丝我的蒸煮帅气又敬业不担心何来脱粉一说呢?但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酷] #刘宇宁南珩离十六# [给你小心心] #摩登兄弟[超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不被任何人定义!宁哥 ─── ℒ
  • 于是,我和团队的伙伴们开始了全网搜罗各种枕头之路,一个一个买来亲测,扒各种资料研究古往今来枕头的演变历程,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了精髓,真的是由衷的感慨,我们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