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自闭、精神分裂……病理不明,找“肠道菌群”?![思考]】
抑郁症、自闭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甚至长寿机制……近年来,“肠道菌群”研究大热,涉及领域包罗万象。西安交大的一系列最新研究,则将肠道菌群与精神分裂症关联起来。

4月13日,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马现仓团在队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文指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中聚集的一些细菌,能产生过量短链脂肪酸,这可能是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一大原因。

早在2019年8月,该团队就发现,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进小鼠体内,能诱导小鼠出现精神分裂症相关行为。

今年3月底,上述团队的又一项研究登上了《自然—通讯》杂志。他们从数量浩繁的肠道菌群中,筛选出83种跟精神分裂症有关的菌种,并发现其中26种细菌可以将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区分开。

随后,研究人员还重点关注了一种叫做前庭链球菌的细菌。他们先用抗生素杀灭了小鼠原本携带的肠道菌群,然后通过饮水和灌胃把前庭链球菌移植进小鼠体内。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这些小鼠不仅在精神和运动上过度兴奋,还表现出了明显的社交障碍。

移植前庭链球菌的小鼠还出现了一些了神经递质改变:外周组织多巴胺和GABA降低,5-HT升高;同时肠组织多种炎症相关基因表达上调。

近年来,“肠道菌群”成了科研界一匹闪亮杀出的黑马。

根据今年3月发表在Protein & Cell上的一篇评论《关于肠道菌群研究的7大事实和5大倡议》,2000年以来科学网络数据库已经收录了超过5万篇肠道微生物研究文章。

这个数字在过去几年间更是飞速增长,仅2019年发布的相关论文,就是2000年的30倍、2010年的6倍。

(图2:“肠道菌群”研究增长迅速(2000~2020))

2019年7月,《自然》杂志及其子刊《自然—医学》《自然—生物医学工程》《自然—微生物学》 同期上线了5篇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这5项研究分别报道了肠道菌群在渐冻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延长寿命、结直肠癌、新生儿哮喘中的作用。

随着“肠道菌群”研究迅速升温,这匹黑马也开始受到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有望“包治百病”的宝藏学科,也有人戏称肠道菌群是当代的科技“玄学”。

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调侃:“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机制难寻,肠道菌群”。

关于“肠道菌群”研究,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对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从事益生菌及人体共生微生物相关研究的段云峰博士,请他进行科普解读。

▲ 《中国科学报》:“机制难寻,肠道菌群”——作为业内人士,你们怎么看待这句调侃?

▲ 段云峰:

要理解“肠道菌群”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万金油”,不妨看看早几年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序完成后,不管什么疾病,科学家都要做点基因方面的研究。这样不仅更紧跟热门,而且还真能有新发现。

这是因为基因和疾病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很多疾病都或多或少与遗传基因有关系,只不过有些疾病跟基因直接相关,比如苯丙酮尿症,而有些疾病跟基因关系并不大,比如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组有“人体第二基因组”之称,甚至微生物组编码的基因数量还远超人体自身基因。

在长期共进化过程中,人体微生物已经深度参与到人体的运行机制中。特别是肠道微生物,它们占据了人体微生物的80%,可以参与人体的代谢、免疫、信号转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运行等过程。

明确跟微生物组相关的疾病已经超过了50种,并且仍在增加。

因此,当你听说某种疾病跟肠道微生物有关系时,不用太惊讶。这就像有人告诉你某种疾病跟基因有关系一样,可能都是人类对自身的客观认识。

▲ 《中国科学报》:也有人担心,肠道菌群研究有被“玄学化”的危险,甚至暗藏乱象和利益纠葛,对此您怎么看?

▲ 段云峰:

的确有很多人反对将微生物组的作用夸大。我想,大家一窝蜂涌入一个研究热点,不能简单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能坚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实验设计,的确有助于揭示微生物与人体的客观规律。

但随着“肠道菌群”的概念越来越热,一些企业在没有科学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打着改善肠道菌群的幌子大肆宣传,把肠道菌群的作用当作他们产品的作用,这种乱象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 《中国科学报》:那肠道菌群研究有可能尽快走向临床医学,造福人类吗?

▲ 段云峰:

我们已经有一些实例了。比如粪菌移植技术已经用于多种疾病的干预和治疗,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我国第一个创新微生物活体药物——脆弱拟杆菌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从发现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相关性,到证明肠道菌群在疾病发病中的具体机制,再到临床干预,这个流程已经走通。

不过,对于人体微生物,我们研究的时间仍然不够长,积累的数据仍然不够多。目前的大部分发现,只是证明了微生物组与疾病或健康的相关性,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还缺乏更多的证据。

此外,很多研究结果仍停留在细胞或动物实验级别,在人体中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仍然还是未知数。https://t.cn/A6w06ILB

【硕士10年扩招盘点:如何扩?怎么招?[并不简单]】不久前,教育部公布重磅消息: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

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为历史最高。

对于今年考研的学子来说,扩招消息的发布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而基于扩招带来的影响,放眼更长的时间维度,又有诸多问题待解。例如,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总体趋势如何?扩招硕士研究生的类型、所属学科又有怎样的变化?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在扩招上表现出何种态度?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承载能力如何?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搜集了教育部官网2009~2018年(2019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尚未公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数据,以管窥近十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扩招情况。

▲ 2011年、2017年曾达到扩招高峰

从图1来看,2009年至今,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增长状态,其中2011年与2017年是硕士研究生扩招的两个高峰(2011年主要扩招类型为学术型硕士,2017年则为专业型硕士)。2017年以后,硕士研究生扩招步伐回归稳健。

从图2可知,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相反,学术型硕士招生数量在2012~2015年曾陷入“负增长”状态。2016年后,学术型硕士的扩招力度不大,招生人数总体保持稳定状态。

专业型硕士的扩招趋势显而易见。自2009年我国开始接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以来,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规模每年递增。尤其是2017年,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内涵变化、增加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后,专业型硕士学位人数增加12万多人。

▲ 医学扩招整体增速高于其他

本文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的教育统计数据,因不同学科招生数在2009~2011年只包含学术型硕士,2012年才开始将专业型硕士的招生数进行学科细分,因此,本部分仅统计2012~2018年不同学科硕士招生数变化,参见表1、图3。

从不同学科来看,军事学、历史学、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较少。其中,军事学、哲学招生数量与其他学科迥然不同,呈现出不增反减的趋势。

此外,与其他学科相比,工学、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在2015年有明显上升,教育学在2012~2014年以及2017年有明显上升,而农学则在2013年与2016年上升明显。

同时,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整体增速高于其他学科,管理学整体增速较为明显,法学、文学、理学与艺术学的硕士招生整体增速则较为平缓。

▲ 东部省份扩招人数明显高于中西部

由于官方数据有限,本文只选取2013~2018年部分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故各省份扩招数据为2014~2018年。

如图4所示,从2014年到2018年各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总体呈扩招趋势。其中,北京地区扩招最为明显,数量最多,增加了25611人;排在第二的是江苏,第三是上海;西藏地区近年来扩招数量最少。

总体来说,北上广等教育资源较为发达的省(市)近年来招生数量增加明显,西藏、青海、宁夏等较偏远地区总扩招人数较少。由于高校数量地域分布不均,东西部硕士研究生总体扩招人数也显示出较大差异。

图5展示的是2014~2018年部分省份每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情况。从2018年扩招人数从左到右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各省每年扩招人数基本在4000人以内,大部分在2000人以内,出现过缩招。以省份为单位,人数年变化无统一规律,参差不齐。(注:2017年出现的巨大差异,是由于教育部统计数据包括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造成,无法获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体数据,故不分析)

2018年扩招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为3701人,北京、广东紧随其后,分别为3506人和2928人;2016年扩招最多的是上海,1818人;2015年北京扩招最多,为2200人;2014年,北京扩招4748人,是所有省份5年中扩招人数最多的,与同年第二名的吉林省相差3000多人,而当年共有10个省份缩招。

除2014年外,西藏在全国扩招人数均为最少,其扩招人数最多的是2018年,为127人。

▲ 升博率与师生比整体下降

在研究生扩招的风潮下,博士生的招收规模和就读率亦受到影响。

如图6所示,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博士生招生人数首次突破7万人,并在2017~2018年一年时间内实现了近万人的扩招。

但是,博士生整体就读率从2010年开始有着长达6年的下降,2015年跌至14.95%。同样是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逼近50万人,高等教育的受益群体开始扩大。2016~2018年三年时间内,升博率有一个缓慢的回升,在2017年增长至16.13%,到2018年有下降的趋势,但整体基本维持在15%左右。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是否充足也是一个问题。

从图7可以明显看出,虽然在近十年间,硕士生导师增长了近20万人,但面对迅速上涨的在校硕士生群体,师生比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波动,从2009年的1:5.86下降至2016年的1:4.33,这意味着每名硕士生导师指导的学生数在减少。2016年之后,虽然研究生招生量扩大带来在校硕士生人数陡增,但是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数量也以平均每年3万的人数在增长,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师生比的差距。

▲ 中美硕士研究生规模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对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最终学位授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整体而言,美国高等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数一直超过中国。(注:此部分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官网和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由表2和图8可知,美国近十年授予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整体规模大于我国,2009年最低人数为62.5万人,但仍高于我国2018年授予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数量。

从趋势上看,近十年中美授予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整体规模趋于增长。美国自2013年后增长趋势放缓,而我国增长速度则快于美国,这与我国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有直接关系。

▲ 未来趋势预测

2020年要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的消息,让坊间产生“以后硕士研究生学历也要烂大街了”的担忧。但一方面,考研人数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另一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千人注册硕士比例仍然较低,未来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扩招会导致“人均研究生”的说法过于偏颇。

保守估计,未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仍会保持增长状态,且组成部分还是以就业导向的专业型硕士为主,但整体扩招步伐会继续保持稳健。

从不同学科的扩招情况来看,工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扩招态势更为明显。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学专业的扩招情况会更加向好,而本次教育部也表示扩招要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

随着硕士在校生人数和硕士生导师群体的扩大,师生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剧烈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维持在一个可控区间。未来,随着研究生招生量的增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人才培养队伍也需逐步跟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质量,平衡配套教育资源,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化的新形势。#2021考研[超话]#

【硕士10年扩招盘点:如何扩?怎么招?[并不简单]】不久前,教育部公布重磅消息: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

根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51万人,为历史最高。

对于今年考研的学子来说,扩招消息的发布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而基于扩招带来的影响,放眼更长的时间维度,又有诸多问题待解。例如,近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总体趋势如何?扩招硕士研究生的类型、所属学科又有怎样的变化?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在扩招上表现出何种态度?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承载能力如何?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搜集了教育部官网2009~2018年(2019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尚未公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数据,以管窥近十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扩招情况。

▲ 2011年、2017年曾达到扩招高峰

从图1来看,2009年至今,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增长状态,其中2011年与2017年是硕士研究生扩招的两个高峰(2011年主要扩招类型为学术型硕士,2017年则为专业型硕士)。2017年以后,硕士研究生扩招步伐回归稳健。

从图2可知,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相反,学术型硕士招生数量在2012~2015年曾陷入“负增长”状态。2016年后,学术型硕士的扩招力度不大,招生人数总体保持稳定状态。

专业型硕士的扩招趋势显而易见。自2009年我国开始接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以来,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规模每年递增。尤其是2017年,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内涵变化、增加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后,专业型硕士学位人数增加12万多人。

▲ 医学扩招整体增速高于其他

本文数据来源于教育部的教育统计数据,因不同学科招生数在2009~2011年只包含学术型硕士,2012年才开始将专业型硕士的招生数进行学科细分,因此,本部分仅统计2012~2018年不同学科硕士招生数变化,参见表1、图3。

从不同学科来看,军事学、历史学、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较少。其中,军事学、哲学招生数量与其他学科迥然不同,呈现出不增反减的趋势。

此外,与其他学科相比,工学、经济学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在2015年有明显上升,教育学在2012~2014年以及2017年有明显上升,而农学则在2013年与2016年上升明显。

同时,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整体增速高于其他学科,管理学整体增速较为明显,法学、文学、理学与艺术学的硕士招生整体增速则较为平缓。

▲ 东部省份扩招人数明显高于中西部

由于官方数据有限,本文只选取2013~2018年部分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故各省份扩招数据为2014~2018年。

如图4所示,从2014年到2018年各省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加,总体呈扩招趋势。其中,北京地区扩招最为明显,数量最多,增加了25611人;排在第二的是江苏,第三是上海;西藏地区近年来扩招数量最少。

总体来说,北上广等教育资源较为发达的省(市)近年来招生数量增加明显,西藏、青海、宁夏等较偏远地区总扩招人数较少。由于高校数量地域分布不均,东西部硕士研究生总体扩招人数也显示出较大差异。

图5展示的是2014~2018年部分省份每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情况。从2018年扩招人数从左到右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各省每年扩招人数基本在4000人以内,大部分在2000人以内,出现过缩招。以省份为单位,人数年变化无统一规律,参差不齐。(注:2017年出现的巨大差异,是由于教育部统计数据包括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造成,无法获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体数据,故不分析)

2018年扩招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为3701人,北京、广东紧随其后,分别为3506人和2928人;2016年扩招最多的是上海,1818人;2015年北京扩招最多,为2200人;2014年,北京扩招4748人,是所有省份5年中扩招人数最多的,与同年第二名的吉林省相差3000多人,而当年共有10个省份缩招。

除2014年外,西藏在全国扩招人数均为最少,其扩招人数最多的是2018年,为127人。

▲ 升博率与师生比整体下降

在研究生扩招的风潮下,博士生的招收规模和就读率亦受到影响。

如图6所示,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博士生招生人数首次突破7万人,并在2017~2018年一年时间内实现了近万人的扩招。

但是,博士生整体就读率从2010年开始有着长达6年的下降,2015年跌至14.95%。同样是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逼近50万人,高等教育的受益群体开始扩大。2016~2018年三年时间内,升博率有一个缓慢的回升,在2017年增长至16.13%,到2018年有下降的趋势,但整体基本维持在15%左右。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教师和其他配套教学资源是否充足也是一个问题。

从图7可以明显看出,虽然在近十年间,硕士生导师增长了近20万人,但面对迅速上涨的在校硕士生群体,师生比出现了一个显著的波动,从2009年的1:5.86下降至2016年的1:4.33,这意味着每名硕士生导师指导的学生数在减少。2016年之后,虽然研究生招生量扩大带来在校硕士生人数陡增,但是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数量也以平均每年3万的人数在增长,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师生比的差距。

▲ 中美硕士研究生规模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对中美两国硕士研究生最终学位授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整体而言,美国高等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数一直超过中国。(注:此部分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官网和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由表2和图8可知,美国近十年授予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整体规模大于我国,2009年最低人数为62.5万人,但仍高于我国2018年授予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数量。

从趋势上看,近十年中美授予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整体规模趋于增长。美国自2013年后增长趋势放缓,而我国增长速度则快于美国,这与我国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有直接关系。

▲ 未来趋势预测

2020年要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的消息,让坊间产生“以后硕士研究生学历也要烂大街了”的担忧。但一方面,考研人数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另一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千人注册硕士比例仍然较低,未来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扩招会导致“人均研究生”的说法过于偏颇。

保守估计,未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仍会保持增长状态,且组成部分还是以就业导向的专业型硕士为主,但整体扩招步伐会继续保持稳健。

从不同学科的扩招情况来看,工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扩招态势更为明显。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医学专业的扩招情况会更加向好,而本次教育部也表示扩招要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

随着硕士在校生人数和硕士生导师群体的扩大,师生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剧烈波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维持在一个可控区间。未来,随着研究生招生量的增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人才培养队伍也需逐步跟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质量,平衡配套教育资源,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化的新形势。https://t.cn/A6ZXM2WV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能过我正在听Vibration 歪波音室的《#92 再听任贤齐,鸡皮疙瘩掉一地》分享给你听听~(via @小宇宙播客App)#疯狂刷剧有害大脑#[作揖]孤儿怨和
  • 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教师节快乐!九月芳菲,师恩难忘敬爱的老师,在这样一个属于您的日子里,请让我们为您深深地鞠一躬:感谢您,让我们明白了,天赋并非万能钥匙,勤奋和努
  • 荥阳市全员核酸检测地点公布 】京城路街道由于人员众多,以街道办事处、社区、村通知点位为准,请广大市民朋友按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工作人员安排有序进行检测。索河街道
  • 今年过了一个超级开心的月饼节[心][心]图2笑死了本来大家说切一块小的四个人分意思一下得了,都怕胖,结果哈哈哈哈哈 根本停不下来5块全干光,最后又喝着奢侈的矿泉
  • 【产品信息】款号:KS103604颜色:红色尺寸:长24CM,高23CM,宽6CM适合场合:休闲,逛街,聚会等容量:钱包,手机,雨伞等包包尺寸因手工测量存在1-
  • 女人对你的一切消息都置之不理,其实就是拒绝你了,不会让你来追求她。再者,她对你没有好感,根本就不想和你聊天,不管你给她发什么消息,她都会漠视。
  • 李子柒 螺状元 肖叔叔 好欢螺 只投螺碗 螺满地 家柳江人家 螺蛳粉~~人生中有些往事是岁月带不走的,优惠券仿佛愈经冲洗就愈加鲜明,始终活在记忆中。A21休闲裤
  • 半个月的连上,因天气而偷得浮生一日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突然的☎️让马上上班,[二哈],多次的经历产生的“打击性”心理阴影[裂开]“……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
  •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人生就是一种修行,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爱你的人、恨你的人,或者说你爱的人、你恨的人他们都是你人生中的一段经历。#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
  • 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初步处理时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所以烹制海鲜应持续高温加热15分钟才能食用。海鲜属于寒性食物,因此吃海鲜时最好不要同时食用空心菜、黄
  • 9490今天找工作有点恼火,竟然是陆丰老板,可却是满脸老陈的样子。我怀疑这是老陈家的老吴,老陈的基因好强大,但是我不好意思问,我蛮想问他,你老妈是不是姓陈。
  • ⚠️ 说明 ‼️ 我没有换产品~ [可爱] 老朋友们都知道… 我在梵大已5年,梵大的明星产品分:泉立方洗涤系列、笛梵洗护系列、希卡贝尔护肤和彩妆系列、OUO口
  • 自从带肉肉来到鹤岗,我就特别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之前每天都是我住酒店,肉肉住在我那套毛坯房里,就导致我需要每天来回开车20多公里去遛两趟[允悲],而且每天肉肉
  •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 #我·不止于我#DAY 44最近的训练频率下降,有点懈怠了重新开始第二轮减脂,平台期好像就快过去了,好多同事看到我都说我瘦了[害羞][害羞]昨天上班,一个病人小
  • 决策层是很难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当上海的疫情发展得如此狂悖无道之时,新闻发布会上竟然用一句“经济不允许”来搪塞,不将上海封城,人民自行在家隔离,祸害周边城市。
  • 往事怎能如烟,这个季节,云烟浮动,花草葳蕤,有多少感念在风中摇曳,有多少美好在云霳里意重,又有多少往事在心里扎根,它不会随着岁月的辗转而流逝,也不郐随着时光的流
  • “让别的班见识一下金钱的力量”...还有那个“龙虎榜”瞬间降下教室的逼格...p3,“你看上哪个了?”“看哪个看得上我”p4,有同学直接把名字写目标院校上了..
  • 我感兴趣的,却是第一次见到的扇骨画,而且是唐云作品。中秋是个团圆得日子,希望无论我们在哪里,举头望月我们都在一起,也希望我们能够像皎洁的月光一样,保持那份干净和
  • The Writer’s Map来自英国历史学家Huw Lewis Jones,搜罗了作家们迷人而充满智慧的灵感沉思,以一幅又一幅想象或真实的地图妆点,从《乌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