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摄六根」:入手处在摄耳谛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都必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这是念佛的秘诀。
信、愿、行三资粮,是莲宗的纲要。都摄六根,是念佛的秘诀。知道这纲要、秘诀二者,就不须再问他人了。

(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二)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 ,唯反闻最为第一。

(三)念佛下手,最要莫过于听。听则心沉而一,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

(四)当时常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注重于听之一法耳。

(五)念佛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只长听自念之佛声,则得之矣。

(六)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摄耳谛听。

(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八)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

(九)听即都摄六根之法。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无弊。凡一切人皆以谛听为告之。

(十)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

(十一)摄心方法,种种不一。随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为切要之法,总不过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字。

(十二)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十三)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十四)《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即是摄耳谛听之法。当依此而念,不至仍旧妄想纷飞。

(十五)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决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

(十六)须心口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默念,亦须常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固明明了了也。

(十七)无论声默,均须摄耳谛听。能常听见念佛的声,则心自归一。此法最稳当。无论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绝无受病之虞。

(十八)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十九)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和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二十)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二十一)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校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二十二)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

(二十三)吾人果能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二十四)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

(二十五)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听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以摄心于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减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六)无论行、住、坐、卧、声、默 ,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默念不开口,心中仍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与开口朗念无异。此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耳能听得明白,则六根都摄无遗矣。如此而念,名为净念。净念能常相继,则可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

 (二十八)当杂念起时,格外提起全副精神念佛,不许它在我心里作怪。果能如此常念,则意地自然清净。当杂念初起时,如一人与万人敌,不可稍有宽纵之心;否则彼作我主,我受彼害矣。若拼命抵抗,彼当随我所转,即所谓转烦恼为菩提也。汝能常以如来万德洪名极力抵抗,久而久之,心自清净。心清净已,仍旧念不放松,则业障消而智慧开矣

#雪漠深解《金刚经》#
014说根器|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1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它说,任何时候开始幸福的童年都不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的童年怎么样其实不重要,你可以为自己编织一段很美的想象,它给你带来的幸福感,跟你真正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一样的。因为,你的童年早就过去了,它变成了一些记忆。没有人可以证明你的童年到底怎么样,只有你自己记得,你的父母也记得,但是,当你们的记忆出现冲突时,有谁能证明自己的记忆是对的?有谁能证明你童年的真相?没有。因为,它已经消失了,它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幻觉。人生是一个幻觉,生命也是一个幻觉。这些幻觉的意义,在于它对人的心灵产生的作用,它对世界产生的作用。
  每一段经历都在不断地过去,但它们促成了当下的你一一包括你的智慧,你的心情,你的个性,你的经验,你的记忆,你的价值,你的健康,你的整个生命。所以,或许我们可以想一下:什么是虚?什么是实?触摸不到的、看不到的是不是就是虚?触摸得到、看得到的,是不是就是实?一切都是这么虚幻,所以,我一直想留下一些岁月毁不去的东西。很多人也是这样,于是有了历史,有了图书,有了音像,有了佛经,有了佛家故事,也有了今天我们聊天的缘起,有了很多人积极利众的缘起,有了很多人因为接触佛教真理,而改变命运的缘起……
  世界上的大小事件,都是由若干个缘起组成的,它们本性为空,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但并不是不重要。因为,构成故事、传递精神、影响世界、改造命运的,都是缘起。缘起就是现象,是看得见的条件、因缘和缘分。各种条件达到了,事件就出现了。
  今天我们的相遇,就是过去的无数个缘起构成的,而它在你的生命之中,又会变成另一件事的缘起。这就是缘起性空。
  世界一切都在变化着。所谓的发展,就是变化。为什么人们说,把自己留在过去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就是因为他只看得到记忆,却看不到无穷的可能性。他忽略了性空,也忽略了跟性空同体的缘起。
  世上一切都是这样,都不会永恒,都是各种条件聚合的,条件一旦消失,现象和场景就会消失,所以叫性空。一切都在告诉你四个字:缘起性空。因缘条件够了,大家聚到一起,出现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性的东西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叫缘起;同时,它因为是各种条件的聚合,很快就会消失,所以性空。缘起的同时就是性空,而不是说这时候缘起,等一会儿再性空,而是缘起的同时性空,性空的同时缘起。比如,杯子、茶叶、开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这杯茶,我端起杯子喝茶,就是缘起。但喝茶这个动作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地变化着,整个过程中,无数条件在变化着,就像苍蝇的翅膀在不断地震动,可能幅度很小,你很难察觉,但那变化确实在发生着,你看到的一切,很容易就会消失,而且它一定会消失。所以,缘起的本质不是永恒的,现象的本质不是永恒的,这叫性空。
  整个佛教的真理就是四个字:缘起性空。缘起就是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这是俗谛;性空就是本来面目,这是真谛。俗谛和真谛是一体的,你看到现象是俗谛,你明白性空是真谛。修行中,要明白两者是一体的,偏向任何一方,都是错的。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我说过《六祖坛经》里的三首偈子:一是六祖惠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注意,这才是惠能的原作,敦煌出土的文献中,记载的就是这个版本;二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现在流行的版本。这首偈子很容易引起误解,一旦你把“本来无一物”理解为“什么都没有”,就错了;如果你把“物”理解为“自性”,也就是永恒的本体,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自性本空”,这就是对的。
  神秀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首偈子,提倡渐修。对很多人来说,神秀的偈子可能更为有用。
  上几个偈子,适合不同的根器。
  讲经也是这样,这要看听者是哪种根器,有什么需求。如果你只想研究学问,你可以听学者讲经。如果你需要实修上的帮助,那你就要认真地听我说,最好能听进去。我说的听进去,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放下,把心清空。当你听到物我两忘,却朗朗明明时,你就听进去了。听经就像挂号看医生,你得了这个病,就要看这个医生,得了那个病,就要看那个医生。如果你得的是心脏病,却去看消化科的医生,你就很难治得好病。我也是这样,读者需要什么,我就讲什么。但我不是迎合你,而是为你“望闻问切”,为你开对你有用的药方。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你的照方吃药。

盖闻法初不灭,故归空。道本无生,每因生而不用。由法身以垂八相,由八相以显法身。朗朗惠灯,通开世户;明明佛镜,照破昏衢。百年景赖刹那间,四大幻身如泡影。每日尘劳碌碌,终朝业试忙忙。岂知一性圆明,徒逞六根贪欲。功名盖世,无非大梦一场;富贵惊人,难免无常二字。风火散时无老少,溪山磨尽几英雄! https://t.cn/R2WxSH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这样子虽然是为了宁宁,但是你不了解微博规则你直接发评论让关于宁宁的空瓶词一直被人踩在后排你甘心吗?#宁艺卓[超话]#宁宝们求求了,做事情前先看下群公告可以吗?
  • 孙子兵法上说: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孙子兵法上说: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人们都说时光短暂,可人生依旧苦难多舛,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为:不切实际的想法太多,贪婪计较,胡思乱想。及时顿悟,你会发现,其实,生命可贵,人生无法重来。
  • 病例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多为男男同性恋者,疫情传播与性活动密切相关;绝大部分病例未曾前往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即非洲中部和西部的11个2022年前曾报告猴痘病例的国
  • 但是,这种情况在年轻人身上在变好,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上上辈子人的追求是生存,上辈子人的追求是吃饱,在吃饱的基础上那就是吃好,吃好了就会追
  • 此外,舞剧中,阿申巴赫和塔奇奥有很多肢体接触,表示前者对后者的想象和渴求,两人在沙滩上起舞,沙滩装的塔奇奥的身体确实很美好[允悲]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塔奇奥把阿
  • 目前,多个研究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 基因的突变率最高。最后,如果您在大型肿瘤医院苦苦等待专家号,或等待床位长时间无法得到治疗的话,也可以找我们
  • 自从设立交通安全劝导站以来,经统计辖区农村群众交通违法和事故下降了30%,有效延伸了管理触角,发挥了群众力量在基层交管工作中的作用。在社区进出人员少时,劝导员
  • 然而,考虑到 Seongsu-dong 的建筑规模,该建筑的整体被划分,以便通过弧形表面和仅用砖块堆砌的方法感受,其视觉规模不超过一层楼。采用了一种尊重街区特征
  • 你一定要狠下心来去努力,努力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没有必要让别人知道你的计划,退出不合适的圈子,不合适的人,断开不如意的感情,告别过去,做真实的自己。你无数次的
  • #我在未来等你# 前世回眸,今生结缘,滚滚红尘,谁人可依!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佳人难依,泪流千行!凭窗独倚,月洒憔颜,自顾盼,独悲伤!情丝难剪,相思难断,日日思
  • , , .#陈浚铭[超话]#❤️#陈浚铭 四代唯一纯血门面# ❤️#陈浚铭 扬帆起航共赴梦想#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 其实不用说是位专家、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医师也知道,像阿智儿子这样的半大小伙子,身体不会有太大毛病的,开点儿常规的药吃即可OK。”  后来,医生终究还是开了一张药单
  • 态度和善,个性随和,可安人心,人缘极好,一生左右逢源。态度和善,个性随和,可安人心,人缘极好,一生左右逢源。
  • 如果没记错的话 我们的开始和结束都在十月 也在一起经历了很多好的坏的 如果当初没分开 那也快七年啦 不清楚这么多年过去了 自己还在耿耿于怀什么 时不时在梦里和你
  • 兩三年前,我認為養生主的無厚入有間,和六祖悟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者可以同參,後來知道錯了。佛法唯識學的證量,叫現量,證量實際相對理趣,而現量的實際是唯心的變
  •   故唐代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评论道:“楚人陆鸿渐(陆羽字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中国茶道是在我国各民族民众数千年饮茶实
  • 一直觉得我叫西城妈咪是因为有种我被他养大的感觉,两年下来怎么感觉西城也被我养大了呢 ˃̣̣̥᷄⌓˂̣̣̥᷅ 去年这个时候想法是无论西城是男人是女人都是全世界最美
  • @忆服班服定制厂家不管什么遭遇,记得内心装满开心的童话。#班服##励志班服##班服[超话]##班服设计##夏季班服##班服定做# #班服图案#近些日子-最近一周
  • 谈恋爱的意义是什么呢 大概是彼此照亮成为彼此的避风港和精神寄托让本来就平淡的生活感到一丝美好在每个情绪低落的夜里有个依托在平庸无望的时候发现更好的自己有些话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