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观建于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到元朝末年,道教形成了“正一”和“全真”两大派别。三清观属于“正一”派,信奉太上老君,道士们诵《道德经》,不吃斋,可蓄发、娶妻、生养子女。到明朝洪武年间,三清观达到了鼎盛时期,三清观的周围也逐渐形成庙群,仅属于道教派别的就有真武庙、玉皇庙、北极阁、娘娘庙、观音庙、三官庙以及灵官庙、老君殿等。三清观成了当地方圆百里的一个道教中心。

修道必知,道教目前分哪几个教派?#道教#

道传天下,普度众生。道教目前分两大教派:正一道教与全真道教。

纵观历史,从道教成立到现在,道教道士内修道德,外行济世利生的故事,数不胜数。以下就从道教发展过程中,向各位善信介绍道教的大慈悲。

道教正一,尊天敬祖,济世度人

听完狐狸精的哭诉,虚靖天师颇有怜悯之意。心想:“天生万物,都有生灵。尽管狐狸精令人厌恶,但她腹中狐婴不能受到株连。如果狐狸精能改恶从善,不也是一件义举吗”?于是,虚靖天师与其约法三章:“第一要持斋,不许残害其它动物;第二要择地隐居,不得骚扰百姓;第三要受戒入道,早晚诵经,改恶从善,为民做好事”。狐狸精当即拱手立誓,决不违犯。

虚靖天师见她有悔改之心,便叫其起立受戒。然后带领几名道徒前往祖天师殿焚香点烛,向天庭发文申奏,奏明赦免狐狸精的原委。不一会,天空便恢复晴朗。呈现出一派碧空万里,春意盎然的景象。狐狸精千恩万谢地辞别天师,从此隐居在耳口的云台山中,以山果为食,潜心修道。不久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女孩,取名:“小白仙”。

这段动人的故事,终有善终。每当读到此处,不由得感叹万分,狐狸精奉道修行,幸遇道高德深的虚靖天师。倘若她一不小心跑错地方,在金山寺遇到了法海老和尚,那其命运当又是另外一番结局。

度人者自度,后来的狐仙母女,亦没少帮天师世家的忙。据说四十三代天师羽化之时,曾留下法旨:“百余年来,云台山二狐对吾道贡献良多,已成仙果。天师府内可为其塑金身以祀。”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遵从遗命,便把西客厅辟为“狐仙堂”并塑了神像。 https://t.cn/RZO5hNq

做到这三点,过逍遥的神仙生活!#传统文化#

一、“从简”以享受生活

人生在世的根本其实不是繁,而是要简。简就是要“简易”、“简约”,就是要抓住主要的本质的东西。简的原则就是要少思、安闲、轻松。

司马谈曾总结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这或可说是对道家从简精神最合适的概括。由此而来,从简便成为道教应物处事的重要指导思想。“至道不繁”,从简使自己和他人都能有一个轻松的心情,相互交往也就没有那么的机关和算计,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司马承祯说“简则益生”,也就是说从简而行才能健康心身。以简处事,一是要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二是要明白什么是无益于生的;三是要安闲无累。对于如何做到以简处事,孙思邈真人则提出了十二少的方法,即“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保持了这十二少,即守住了生命生存的根本。

简单生活即由心灵的虚闲开始,抛弃不必要的牵绊,让思想自由地飞翔,与“道”同游。日常生活也应是以简易为好,天天美味大餐于身体也不一定有益,反而可能生害,诚如司马真人所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

从简的另一方面就是要“崇俭抑奢”,这也是道教的传统美德,太上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所谓“俭”,即节约,这其中包括对物质追求的节制和个人贪欲的抑制。老子认为,沉溺于声色滋味等感官享受,受制于名缰利锁,不仅会大大地损害身体,更会妨碍体悟大道。因此,老子倡导“少私寡欲”,恬淡俭啬,节制物质欲望和个人私欲。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贪欲,甘于恬淡,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乃是俭之德。

“简”才能达到轻松,放松我们的心情。少一些烦恼,少一些忧郁,多一些开心,多一些快乐,像云一样逍遥。在上个世纪早期就有人曾经预言:“有史以来,人类将首次面对一个真正永恒的问题——如何利用工作以外的自由与闲暇,过快乐、智慧的美好生活。”我们有不少人为了得到奢华的生活可以忙碌几年、几十年,却舍不得花费几个小时享受生活。舍弃物质而重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很难让人做出选择,神仙逍遥的道教思想,可以让我们从中寻找解开困惑的钥匙。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的贪心也在快速膨胀,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贪污腐败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私欲膨胀促使他们绞尽脑汁争夺名利财富、贪图荣华富贵,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一旦失去则不可复得。懂得了这一道理,便不会为声色财富这些个人私欲所牵累,自然能够在实践中做到去奢去贪,崇俭节欲,从内心深处认同俭朴廉洁等道德要求,将其化为自身的品德。

由此通过确立珍爱生命这一价值取向,来调节人们的需求结构,从而淡化人们对于一己之私欲的过分贪求,淡化小我,不为物累,以求得心灵的安和,实现肉体健康和精神自由,如此,才能最好地享受生活,实现体悟大道的人生理想。

二、“从朴”以真爱生活

“朴”的本质是质朴而无华,像生命之初的婴儿一样。道教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也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达到自身人格的完善,而走向这种复归之路的关键则是“少私寡欲”,《道德经》第十九章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元代道士李道纯阐释为“清心释累,绝虑忘情”,是修道的必经之路。卸下心灵沉重的包袱,才可以“穷理”;抛开俗事纷扰,才能“尽性”;摈弃了一己私欲,最终能“造道”。道教所倡导的“抱朴”,依托于人们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热爱而得以实现。真爱生活是一种智慧,而古老的道教,正是这种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使世人更为合理、合“道”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素朴纯一,足以知天”,知天者,即能与天同寿。保持恬淡无欲、清静素朴的思想,不过分地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不为个人的私欲而绞尽脑汁,不为个人的得失算计而心神不安,始终保持一种“安时而处顺”、“知足而常乐”的高尚情操,养成一种“与人无忤、与物无争”的旷达胸怀,才是“返朴归真”的真谛所在。

《太平经》中有“下古人心邪蔽,不若太上古之三皇,人心质朴,心意专一,各乐称天心,而忠信不欺其上,故可无文也”之句,意在批评世人品行邪恶,颂扬古人的质朴。在我们经常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尤其需要这种返朴归真的境界。

返归淳朴,即不要用人为的东西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求名声而成为名声的牺牲品。

三、“从和”以快乐生活

“和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和”的意义,一是要通,二是要顺,三是要悦,四是要包容。通则和谐,和则相生。

所谓通就是通畅、通达,古人曾说:道之言通,通无所通,而无所不通。天地万物的自然运化生长,展现的是道通万物的自然和谐。道经中说,“道以通达为义”。所谓“道以通达为义”,就是既要自通还要通他。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知道,道路畅通则人行通达,水流畅通则润泽万物,货物畅通则人心稳定,人之血脉畅通则无病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通无碍,只有心通才减少烦恼与忧苦,也只有排除烦恼与忧苦才有顺心如意。在道教看来,通则无碍,通则和谐,通则安定,通则太平,通则繁荣。

所谓顺就是顺应大势,也就是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若水一样顺势而行。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乃天地自然之常势,人应当顺应其变化。白天应当劳作,晚间应当休息,也是自然之常理。所谓悦就是保持与营造和悦的心态和处境,人之心身和悦,才能神清气爽,健康常在。家庭有和悦才能和睦,小孩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才有快乐,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所谓包容就是要宽容地对待他人,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容纳不同的东西,像大海一样能容纳万川河水,并赋予其生机。和所包含的以上四个方面,引导着世人快乐地生活。具体当从以下三方面来促进。

第一当以人自身的和谐为基础。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要维护社会的和平与和谐,我们首先要保持自己个人内心的和谐与安宁。道教认为,人心的烦恼和不安定主要来自外物的缠绕和贪求欲望之心过度,从而产生烦恼与焦虑,产生妒忌心甚至仇恨心,因此有人生苦短之感叹,而之所以“苦短”,是因为我们为“烦恼”所缠绕。而“烦恼”实际上起于“妄心”。

《常清静经》说:“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心身,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只有我们内心清静恬淡,少私寡欲,无为不争,去除贪求妄想,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自信而不自傲,自强而不自恃,保持个人内心的安宁与平静,才能使生活既充实又平和,像水一样,无我而又能坚持自我,在心灵的深处树立起和谐和平的信念,从而健全人的心身,维护和谐,促进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各种生命自得其乐。

第二当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现实追求。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要求我们人人都心怀慈爱,对他人友善,要宽容他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我,而是要求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人。《南华经》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之间,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完全能够和睦相处、共存共荣的。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是要促进家庭的和谐。道教《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强调要“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以做到“室家合和”,“天垂福庆”。

其次,要以慈爱之心灵和诚信之行为对待他人。社会和谐的根本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建立在相互尊敬、相互帮助和诚信友爱的基础上。富有者应帮助贫穷者,而不是使贫穷者越来越贫穷;不同人群之间应增进交流,促进理解。通过交流,既能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坚信人类文化有一些核心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我们又能深入地了解彼此之间的相异处,做到不失自我而又尊重、包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互利互惠,慈爱和同。

第三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最高追求。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确保天地自然的平安,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因此,要追求社会的和谐,我们还必须树立起对自然的正确态度。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源自于“道”,“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有按照道所赋予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的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不要随意作践自然、毁坏自然。

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和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道德经》中教导我们说,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要顺应世界万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强制方式去破坏这个过程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无为而无不为。 https://t.cn/Evk4ev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上海租房[超话]##上海租房[超话]# 房东直租,无中介费,押一付一浦东6号7号8号11号13号线近地铁房靠近市中心 浦东新区房源1000- 1200 精装单
  • 追星大概就是这样一场只属于自己的华丽美梦梦醒了会有点痛苦有点难过但是很快就会忘记继续前行回忆起来可能还是无法言说对我来说最痛苦的就是我以为的真的只是我以为其实还
  • 爷爷默默去搜了一些关键词,总归一家人都是超级超级爱我哒,毕竟我是我家的小公主啊~2018要更加努力啦[心]希望身边的人都可以顺顺利利,快快乐乐的~一切都会越来越
  • 4、八字食神生财则财源永不断食伤星为财星的元神,就好像河流的源头一样,这样的八字总是会细水长流,稳稳当当的做事情,机会一到很会把握,很容易获得财富。但有个条件那
  • 來自哈萨克斯坦的患者,由于两侧声带麻痹引起呼吸困难导致气管切开,11年来只有通过插管才能进行呼吸,后来在艺颂接受两次治疗后,现在不仅可以自行呼吸,嗓音也得到了恢
  • 有人在寻找意中人有人在错过意中人有人成全了意中人唯独那一深一浅的脚印还有那不再回头的背影告诉所有人我也曾这样过二了吧唧的找着一个人懵懵懂懂的爱着一个人最后 真心
  • 郑棋元个音非粉纯属凑热闹的,对于⭕️老师的了解也仅限于声入人心和爱乐之都,初印象是没有攻击力的长相却有着攻击性很强的声音这点实在是很戳我,因为很喜欢一些勾人的嘶
  • ”3、喜欢来临的时候,其实也没那么盛大。如果你很想要的是爱情,那你就要足够强大,甚至做好独身的准备, 因为遇到爱情的几率很低2、我承认定数,笃信所有的遇见和错过
  • “就是那几天,我第一次知道,还有工程潜水员这项工作,而且,他们挣的还挺多。“原本是想靠自己在天津站稳脚跟,没想到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人。
  • 3、鉴定费用付款:根据机构的实际收费标准为准,付清鉴定费用,支持多途径付款,正规的机构是不会有乱收费的行为。#长沙亲子鉴定##长沙##长沙[超话]##亲子鉴定#
  • 这里是叽叽酒的小号,食用指南如下▪此号不发文,发些乱七八糟的私人微博,是个人博,慎关✋▪有一些脑抽微博(非主流丧气吐槽之类的)基本不会回复评论所以无视就好▪时不
  • 梦想、坚守、身处逆境时不气馁,但同时又能屈能伸,没有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的人物就显得比较真实,同时又充满了正能量。我想:山川与大海,人与万物,形态上虽然有差别,
  • 2、质量有保障如果房子的质量没有保障的话,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购房者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这样的日子怎么会过得舒适呢?4、物业服务好一个好的物业管理是小区成功的一
  • P1-6 428窟法界人中像P7-8 青州出土法界人中像,P8局部可以看到胡人形象,体现了当时东西方交流的繁盛展讯|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互动指路必hui hui复中 hui字】 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 心善则美,心纯则真,如果我
  • 洛社人民南路40号江苏银行4楼18015322072 #家庭教育# 在过往上千个咨询辅导案例中,几乎所有的家长,最终都会把「所有的烦恼和焦虑」转化成一个极为简单
  • 他娶新妾,逛花楼,却未再进过她的房间。世界还是需要颜色的,我也一样,不要再变得灰扑扑啦,步子小也没事,走得慢也没事,找到自己的方向就好了。
  • 我的脾气性格不好 lcc时常会被我气的跳脚 但是又拿我没办法只好耐心和我讲道理 其实我能听进但是金牛的嘴硬让我死要面子。也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 在他脆
  • 四川一男子拿手机拍窗外雨景,无意中拍下对面24楼可怕一幕 患有失眠症的梁先生 遇到患有睡眠症的周小姐他们相似互补 彼此需要 故事的结局 周小姐留下一封信离开
  • 现在的功课真的难做!我放在下方可以查看了开工大吉春节假期来个小总结吧 爸妈来广州过年啦长大了 今年没有亲戚给的压岁钱了给了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一人5k红包给涛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