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保养纯洁的精神 • 去除名利的心思

一、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内心的主宰,那么外在事物不管多大限度地满足他的需求,他的人生都很难有幸福可言,因为内心存在主宰,#国学实录# 才有正确感知生命且平衡外在事物的能力。
在《后汉书》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安贫乐道,恬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慕。”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在贫富和仁义之间,如果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宁可忍受外在物质的贫苦也不愿放弃内心的仁义。
拥有外在的物质并不是坏事,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外在的物质都是生活的重要基础,但是正是因为物质所体现的重要性,才导致很多人在无形之中颠倒了物质与生命之间的平衡关系,在一味忽略内心仁义的同时,过分地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
最后不仅仅不能靠物质给自己带来良好的生活,反而活成了物质的傀儡,在物质存在于生命的得失过程中活的痛苦不堪。
就像《道德经》之中所说: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就是内心力量缺失所造成的遗憾和苦恼,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不仅会在事物的得失之间彷徨徘徊,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正心正念,那么他也并不具备抓住拥有物质的机会,甚至当世俗层面上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时,他依然不能把握,甚至也不曾察觉。

这一点不能从人生的一时得失之中去看,要从相对长远的眼光去审视其中的得失存在,甚至可以绵延到自己后辈几代人之中,反之,只有具备深藏于内心的正确智慧与信仰之后,才能在两者的驱使下,得到正确的结果。
因为能够支撑一个人变得更好的根本,一定是深藏于内心的厚道与智慧。
有一个老生常谈的智慧典故,能够很恰当地说明这一点,#读书# 那就是与孙叔敖有关的事情。
在春秋期间,楚国令尹孙叔敖因为功劳卓著,非常受楚庄王器重,但是他品行依旧简朴,庄王几次想封地给他,都推辞不受。
后来孙叔敖病重之时,就嘱托自己的儿子孙安说:“我死后你就回乡下种地,千万不要做官,如果大王非赏赐你东西,你就要那一块没人要的寝丘之地。”
而寝丘之地位于楚越之间,地方十分偏僻,而且名字也非常不好,寓意为鬼地,不管在什么时代,这样一种不祥之地是不被人重视的。
后来孙叔敖去世之后,楚庄王果然封孙安为大夫,并且赏赐给他封地,孙安就依照孙叔敖的嘱托,要了寝丘之地。
辗转数年之后,按照惯例,一般大臣获取的封地都会在两代之后改封给其他功臣,但是寝丘之地则因为太过偏远,以至于被朝廷遗忘,所以孙叔敖的子孙十几代人都拥有这块地,也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二、
真正能让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家族安身立命,甚至平安富贵的根本,其实就是取决于内在的智慧,也是自己人生的核心主宰。
而这个核心也必然含有超越世俗功利层面的信仰,只有用高于世俗的智慧去应对世俗,才能在世俗变化之间活得平安祥和,使自身具有在世间安身立命的资本。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说: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追求自然真理的正道非常宽广,稍微用心追求,就感觉心胸坦荡开朗。追求个人欲望的邪道非常狭窄,刚一跻身于此,就发现眼前布满荆棘泥泞,导致寸步难行。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在世俗之中,大多数人也都是活在名利之中,名利在无形之中仿佛已经成了世俗之人毋庸置疑的信仰,总祈求这种世俗的信仰能满足所有生命的需求。
但是遗憾的是,#传统文化# 如果一个人太过分重视外在名利物质的同时,必然会因为自己错误的执着心,使自己做出急功近利的事情,这也是一个人由本心欲念生出错误念头的过程,最终导致的必然是一个糟糕的结果。
就好像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欲望的驱使下做出违反道德或者违反法律的事情,在以错误行为伤害他人的同时,最终也自食恶果,即便自己没有遇见这个错误所带来的惩罚,他的后辈子孙也依然需要为这潜移默化中的业障付出代价。
所以对于一个人来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甚至是知道如何通过擅长的事物去追求自己所需要的,并不一定真的重要,因为能够让你的人生变好的并不一定是你所擅长的和你认为自身所需要的。
真正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恰恰是世俗的观念中轻易忽略的,是那些潜藏于灵魂深处最纯净的东西。
能够适当地从自己擅长的和期待的眼光中逃离出来,当下或许是一种失去,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去看,或许才是真正的得到。

就像《淮南子》之中有一句话说: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
意思就是说:因此圣人要在内部修治根本,而不在外部粉饰末节,保养他的内心精神,熄灭他的智巧;寂静无声地依循规律,就没有什么办不成;淡泊的好像不加治理而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所谓“去除他的智巧”,就是去除外在追求世俗名利的心思;所谓“保养他的内心精神”,就是保养那个轻易被我们所忽略的仁德之心。
只有富养了自己厚重的灵魂,才有可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实录

知乎搜索国学实录

收听语音文字视频

贾平凹: 十句睿智话

1

贾平凹:我们是蚂蚁的上帝,我们又是上帝的蚂蚁。 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上帝知道。
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
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是了不起的才华;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不完美,是成熟的标志;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常是伟大的开始。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微不足道,犹如一粒尘埃,犹如一滴露珠。
但是,别忘了那句话: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 命如纸薄,却有不屈之心。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自信勇敢,不屈不挠,就是生命的脊梁。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最幸福。

2

贾平凹:富不一定贵,贵不一定富,如果能把知识转化为钱,就宝贵双全了。
一个人,想要在社会立足,就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安身立命之本。除非你家里有矿,父母多金。
一般人都没有,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为了过上平常的日子。
把自己的本领转化成滋养自身的财富,差不多是大多数的梦寐以求了。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做自己不喜欢,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对富贵的理解是:人到无求便是富,心中无缺便是贵。
努力努力,只做自己。

3

贾平凹:真正的爱如空气一样,你每天都在呼吸,你却感觉不到你在呼吸。
很多东西,拥有的时候不珍惜,感觉那是理所当然,而一旦失去了,才会蓦然明白,原来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个人的修为,往往表现在内心。
一颗感恩的心里,总是阳光明媚,春风骀荡;总是江山如画,风光旖旎。
有了感恩的心,你会发现身边的鸡毛蒜皮,也会诗情画意;锅碗瓢盆也能演奏幸福的旋律。
经常提醒自己,身处幸福之中,就要开心快乐,热情洋溢。
尼采说的那句话: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开心生活,处处天堂。

4

贾平凹: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
一直相信“吸引力法则”。要想遇到更好的别人,就先把自己活成最好的样子。
中国人喜欢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用一句大俗话解析就是,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个鳖亲家。
不要说你才华横溢,生不逢时。那是你能力不足,实力不够。当你登峰造极,世界就低眉顺眼,你就未来可期。
在成功之前,你需要谦虚谨慎,默默蓄力。在韬光养晦中不断壮大自己。
开心就好,心灵不老。

5

贾平凹:世界上的事,若不让别人尴尬,也不让自己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作贱。
这其实就是一种幽默,自黑。
轻松幽默,常常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谈笑风生,往往是友谊良好的开局。
社交活动中,不把面子当回事,就百无禁忌,敢于直抒胸臆,能够独辟蹊径。
这类人,大多都是行动派,不会在角落里瞻前顾后,不会在房间里规划算计,他们喜欢主动出击,所以胜算的几率也会更大。
因此,不要顾影自怜,而要遍地开花。
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6

贾平凹:瓜熟了蒂不落也得落,水到了没渠也流成了渠。
一个人如果真正顺从了自然法则,就不会烦恼痛苦,不会愁肠百结,也不会百病缠身。
在瓜没有成熟之前,它一只默默无闻地成长,到了一定的季节,到了一定的火候,一切结果顺理成章。
如果用水形容一个人的实力,实力到了,一切附加值自然而然。实力不足,只是死水微澜,无法形成惊涛骇浪。
加油,默默努力,然后去惊艳世界。
你若优秀,好运自来。

7

贾平凹:女人的眼光是雪亮的,她知道一个没有钱的男人是不值钱的。
人们喜欢用结果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你的过程哪怕再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如果结果面黄肌瘦,照样被人弃之如敝屣。
现实很冷酷,也很有教育意义。你只有万般优秀,才能脱颖而出。你只有独占鳌头,才能够炙手可热。
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人幼稚到拿着自己的未来开玩笑,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是博弈,你我只能愿赌服输。
因为爱,所以爱。

8

贾平凹:不敢表白,是因为喜欢得还不够。
“喜欢”两个字里,藏着你的未来,藏着你所有的幸福愉快。
当你彻头彻尾喜欢一件事或者一个人,你每每与之相遇,就会心花怒放,乐不可支。
喜欢的人很难遇到,喜欢的事却能够随时随地培养。它让漫长的孤独变成一种极乐的享受,让难挨的寂寞变成诗意的净土,让沉重的压力变成动力十足。
喜欢,让日子生机勃勃,让生命活色生香,让快乐如影随形,让美好缤纷绽放。
实力雄厚,天高地厚。

9

贾平凹:一个人只有在岸上时,才可以解救水中的人。
当你实力不够,不要去做一些徒劳无功的事情,比如劝慰别人,教导晚辈。
作为一面镜子,你照见别人的同时,别人对你的污点一目了然。
想去救人,这是很好的想法。不假思索,则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身边就有一个例子,甲看见乙落水呼救,就跳进水里实施救援,他不会水,被大浪卷走。正好丙赶过来,顺利地救出了乙。甲不幸遇难。
如果甲稍等片刻,或者向周边呼救,或许皆大欢喜。可是世界上永远没有如果,只有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
挥洒自如,源自于坚实基础。

10

贾平凹:大河从来不讲章法。黄河九曲十八弯,毫无章法,小河遵从规范,因为是小河。所有的名牌服装都是简略,没有那些小装饰,但做工特别精细。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让自己变得大气上档次。格局观打不开,偏安一隅,只能是坐井观天,鼠目寸光。
很多高手,做事不拘一格,做人极尽洒脱。有人说,根本学不来。
其实,人家的风格你不必学,学也学不成。你只能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常言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规律,就是底层逻辑。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了自己的坚实基础,辉煌的人生殿堂,才能够拔地而起。

《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原文全篇转发
天道:五台山论道: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真乃神作,此段论道更是需要仔细理解。
作者:豆豆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问道:“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智玄大师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说道:“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智玄大师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
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刚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自嘲道:“咱们怎么转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说:“惯性,惯性,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韩楚风说:“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说:“可以,当然可以。只是你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
丁元英说:“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https://t.cn/R2LjBy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只有近十分之四的人支持派遣美军保卫乌克兰(38%)以六比四的比例,美国人表示美国应该支持乌克兰,只要它需要,即使美国家庭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天然气和食品价格。调查
  • “时梦菀,你这个罪人,余生都得给奶奶和莫彤赎罪!“时梦菀,你这个罪人,余生都得给奶奶和莫彤赎罪!
  • #MOTD[超话]# nycemakeup修容一直想找一块灰度合适的修容,很多风大的修容对我来说都有点偏黄或者偏棕,近距离看就很不自然,显得肤色不均匀。#曼联[
  • 曼尼托巴省通过省提名计划(MPNP)向三个项目(PNPs)的候选人发出了345份邀请,以下是每个项目的邀请数量以及意向书(EOI)系统的最低分:移民方案定制 曼
  • #月升沧海大结局观后感#“凌不疑,若你今日敢弃我一人,我程少商对天起誓,此生此世绝不原宥;生生世世,也绝不原宥”“子晟,你至情,至性,心如赤子,是这天底下最好最
  • 这个人吧,地铁一启动,又抬头看线路图,我心中暗喜这人准着急下车。车子启动,他又看了线路图,两站到了,他又看了线路图,但没起身;车子启动,他又看了线路图,三站到了
  • #人类幼崽成长记# 小盆友一岁三个月了每天三顿奶三顿饭一顿水果她的饮食都是我单独做 无盐无糖配方上周末突然间就会自己往前走几步 今天可以自己从厨房走到客厅 让正
  • #朴彩英唯一主唱# #朴彩英万千瑰色# 【肉首 BORN PINK 正规二团封汇总】【床品四件套set️】【联名包包set】【T恤+鸭舌帽set】 【水晶球
  • 东南亚风格非常特别,自然又神秘,充满热带风情,那么东南亚风格的特点元素是什么?东南亚风格怎么搭配?一、东南亚风格的特点元素1、接近自然,能抒发身心的一种新潮风
  • 人生,有很多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执着,更是回眸一笑的洒脱。因为你所期待别人的,也正是别人期待你的。
  • 小河依旧汩汩流淌,冒着腾腾热气,间杂着一个回乡偶书女子的颓废,村庄坐落在青山脚下,少有鸡犬相闻,也不见儿童疾走追黄蝶,当年俊朗的少年已成喏喏的中年闰土,我试图回
  • 背后被指指点点不说,老公一旦心情不爽,还会对你发脾气,还拿经济制裁你,更可怕的是,他养了你十年,你人老周黄,快要奔四,能力没有,口袋空空,思想幼稚,这时人家在跟
  • 今天超级开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切都很顺利从坐车开始嘻嘻嘻去玩了期待了好久的蹦床正没得玩了的时候突然说要全场玩游戏哈哈哈,最后的撕名牌环节赢的队伍每人赢得免费畅玩
  • (之前看到很多人喜欢ep2我终于明白了)把ep1以及后面的一些人物铺垫的非常合理,这集太绝了,这是我的二刷看出来的,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路人,一次性看到ep7(当
  • 现购买可享支付宝日:全场满85澳免邮(限重2.5kg)+下单立减3澳(优惠码:RY03)!#TFBOYS[超话]#[玉兔]#啵啵# 【9.22 汇总】◆短期任务
  • 王陽明雖然和孟子義相差13歲,但兩人在劇中一個正直精英、一個天真少女,從騎車環腰抱到螢火蟲夜景,就是想寵著她、愛著她的大手筆放閃,全劇跨足國外、各大時尚城市,畫
  • 她对人物特别有感:“我希望被我拍的人事物,都让大家有股冲动想停下来看一眼,想知道这个人更多,或是在我的照片里看见不同的故事。#国学新青年##国学知识##婚姻##
  • 1.再多努力一下,从天而降的星星就是你。14.如果快乐是一种本领的话,那么我希望你是最厉害的。
  • #为昕擀面工厂[超话]# ꧁༒•《昕崽语录》第17期•༒꧂从小时到现在,只为心中热爱你一步一脚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录音棚,钢琴,舞房,还有演唱会,未来都会一步步
  • 这样的人生信条与态度,想不出轨都难吧……#仲尼出轨#普及一下,好多人不认识卡琳娜和仲尼这两口子吧!#仲尼出轨##仲尼# 仲尼疑似曾出轨多人 ​梗叔觉得一点儿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