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盏[超话]##古建窑##宋朝##历史文化#

浅析宋代曜变建盏的烧造工艺

作者:杨锦

独立研究者、收藏家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主要收藏黑釉瓷器及杂项),武夷山市职工文体协会副会长;武夷山市福清商会副会长;武夷山市旅行社协会常务理事。

“缘起”

笔者所在城市武夷山是全球知名的茶叶产区,也是宋代北苑贡茶 —— 建茶的主要产区。茶器因茶而生,不同的品茶方式还需选用适宜的茶器。东坡先生爱茶,“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说的就是好茶与好茶器相得益彰的重要性。

我在研读武夷山茶的宋代历史时,第一次接触了黑釉茶器 — 建盏的概念,随后立即被建窑茶碗朴素、优雅之造型,丰富多彩的釉面所吸引。

当我了解到三件藏于日本的国宝“曜变天目”时,更是被其涵盖宇宙的气势、深邃玄幽的变化所震撼。建盏研究、收藏之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友人常戏称吾为盏痴…

“传承”

宋代建盏烧制技艺并没有从宋代流传至今,而是断烧了600年。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研究恢复建盏制作工艺,现代能工巧匠们烧制出足以媲美宋代的鹧鸪、油滴、兔毫、乌金、茶绿,柿红等斑纹建盏,但唯独对曜变天目的烧造至今还尚未完全攻克…

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以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烧不出宋代的曜变建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事实上,宋代建窑釉面的高科技程度,远超今人想象,以构成银油滴的二维分布微米级别的氧化铁为例,人类在20世纪才正式发现并归类命名。

在大量翻阅文献资料,收集建盏瓷片进行研究比对的同时,探访名师交流解惑,宋代曜变盏烧造之迷在心里一直萦绕,亦希望通过此文,分享一些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曜变”

吾以为,宋代曜变建盏有可能是二次施釉一次烧造或二次施釉两次烧造(描金银彩类)而成。

若我的浅见能为对曜变天目技术复兴提供参考与借鉴,为解密宋代曜变建盏烧造工艺提供方向,那是最好不过了。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宋高宗赵构登基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随着政权的南迁,北方大量文人学者、僧侣、手工业者、商人等迁移南方,造成了南北方的文化大融合、大发展。

北方著名窑厂的制瓷业者大量南迁,将烧造青白瓷和手绘金彩瓷的技艺带到了南方,并与当地烧瓷工艺结合而产生新的瓷器工艺如景德镇青白瓷,武夷山遇林亭窑(因烧制描金银彩茶盏而闻名)等都是南北烧瓷技术融合创新的典范。

东张窑描银盏,引自《海丝瑰宝》

“曜变的诞生”

宋代曜变建盏是在怎样的语境下诞生的呢? 也许是建窑御用工匠为南宋宫廷烧造的创新产品,也许是当时宫廷、士大夫竞相追逐的名品?

何为“曜变”建盏?何为“类曜变”建盏?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是在解读宋代曜变建盏烧造工艺之前,需要先了解的概念。

“曜变天目”一词日本有记载,谐音耀变,字意日光照耀下色彩玄妙莫测的变幻。《君台观左右帐记》写于十六世前期日本室町慕府时期,主要记录足利将军所收藏的唐物并进行评鉴,书中对曜变建盏有明确的评判:“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由此可见曜变建盏必顺具备有曜彩和曜核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我们通常所说的类曜变也许缺少了其中的一个条件?

“宋代的记载”

宋代文献中是否有曜变建盏的记录呢?

南宋建阳人祝穆在《方兴胜览》中对产于故乡的建盏有过这样的记载:“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

宋徽宗赐蔡京赏茶时所用“建溪异毫盏”应该是祝穆书中所提及的毫变盏,是毫变盏的最高等级—乌金(绀黑)鹧鸪斑毫变斑,宫廷专用御制。

这是宋代记载中,最接近描述曜变天目的文字,异毫,是否就是当下的曜变呢?

“烧造方法”

宋代曜变的烧造方法的四个问题:

1,目前已知的几件曜变建盏与建窑遗址、建宁府城市遗址,杭州市临安皇城遗址出土的描银鹧鸪斑(类曜变)有着共同的特征:都是乌金(绀黑)釉深腹束口斗茶盏。

“绀黑”一词出至北宋蔡襄的《茶录》中;“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乌黑如漆,黑里泛青是官家对茶盏最为推崇的釉色。

可以理解为:乌金釉是曜变的必然条件,或选择烧造曜变盏的茶盏都是优中选精。

建窑窑址和临安皇城遗址和建宁府遗址出土的乌金(绀黑)类曜变的瓷片都非常稀少,若以物以稀为贵而言,这是比较珍稀的品种。

建盏进贡宫廷或许采取“官搭民烧”的方式,可能由朝廷设计专门的御用茶盏器型,并委托地方政府建宁府督办烧造。按理,建宁府会组织最优秀的制盏工匠,有严格的烧制工序,上乘的工艺标准,其结果可想而知应属精品。

茶盏圈足底刻有、印有“供御,进盏,新窑”等指向朝廷、官家的款识,由专门的朝廷监匠官在建窑场监督烧制。监匠官现场挑选符合进贡要求的茶盏运送到建宁府的督造办进行二次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就当场砸碎,销毁,不允许流入民间。

府督造办官员审核通过后转运至临安皇家内务府。这也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建窑窑址、建宁府,皇城遗址均有类曜变瓷片出现。

有没有一种这样的可能:由于宋代建盏烧造的成品率极低,而刻有官款的建盏烧出乌金釉鹧鸪斑异毫盏的概率极低,为满足宫廷对乌金(绀黑)釉鹧鸪斑异毫盏的需求,只能从民窑中精选高等级的乌金釉盏(现存的四块曜变建盏及类曜变建盏瓷片均未铭刻官家款识),通过融合北方窑人工点彩技巧,釉面描绘鹧鸪斑,再通过80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复烧,生产出符合宫廷要求的乌金釉鹧鸪斑异毫盏呢?

由于复烧采用低温形式,成品率极高,几乎不会烧坏。除非在建窑窑工搬运,成品运输转运时不小心摔坏。如果是自然烧制,窑址上应该有相当比例的残品瓷片,这或许也可以作为为什么建窑窑址上曜变及类曜变瓷片特别稀少的原因的一种解释。

2 ,日本的三件曜变天目笔者都没有看过实物,只能通过图片的信息,结合出土的类曜变瓷片进行比对剖析,推测这三件有可能是通过二次施釉二次复烧而成。

静嘉堂文库美术曜变建盏目前没有出土与其相似的类曜变瓷片,无法有力的证明它是人为干涉的结果。但我们仔细的观察它的曜斑核,发现它们时聚时散,疏密有度,有看似有规律可寻的群落状,曜核形态成异形椭圆,异形椭圆形有些逆重力线条,各曜核描绘的力道和特征几乎一致。

建盏的烧制采用匣钵正烧法,密闭的匣钵里还原气氛强烈,还原的铁离子析释到釉层表面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流淌形成各色斑纹。

建窑遗址成千上万的自然烧造的鹧鸪斑纹,油滴斑瓷片目前没有发现一片同静嘉堂曜核的形态相同的,这是否能间接的佐证静嘉堂曜变天目不是一次自然烧成的呢?

藤田美术馆的曜变天目和杭州发现的曜变建盏的曜核成圓圈状或椭圆形,其形态有所不同,但形成原因可能是一致的。曜核旁带着光晕,似有人为描绘痕迹。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扩容,杭州的临安皇城遗址,建瓯的建宁府城市遗址都出土过表现形式相同的曜变及类曜变瓷片。

大德龙光寺曜变天目盏为人工描绘最为确定,通过图片就可清晰的观察到曜核的白斑有规律的聚散分布,此类白斑多为二次点绘,建窑遗址,建宁府城市遗址,杭州临安城市遗址都出现类似的描银类曜变瓷片(图片)

3,曜变建盏的曜彩是二次复烧后形成的?还是传世使用中形成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曜彩形成的机理。

形成七彩光的宋代建盏普遍都有一层薄的干涉膜(干涉膜的形成受到窑内气氛变化的影响,它的形成的充满偶然性,人力很难控制)自然光通过两层膜的反射发生光的干涉现象,形成光的叠加产生七彩斑斓光,最后形成曜彩。

二次低温复烧窑内气氛是否会形成干涉膜?通过比较建窑、遇林亭、东张窑描金彩盏的瓷片标本,都有发现一些形成曜彩干涉膜的瓷片。所以曜变建盏的曜彩应该是二次低温烧造过程中形成的,而非传世使用中形成的(日本传世建盏因長期使用普遍都带彩)。

而且自然烧造形成的七彩更加绚丽、灵动,曜彩会随着光线角度变化而变化。在传世过程中形成的彩光比较隐晦、含蓄,彩光也较为呆板,缺乏灵气。

宋代建窑复烧乌金釉鹧鸪斑毫变盏过程中,极少数乌金鹧鸪斑毫变盏因窑内气氛的变化形成了干涉膜,产生了变幻的曜彩就成就了宋代的曜变建盏,未形成干涉膜的就成为宋代乌金描彩鹧鸪斑盏(出土瓷片可证)。

静嘉堂曜变天目和杭州市出土的曜变天目有呈现出多重立体彩的效果,盏内釉面上有兔毫和小油滴,这是因为在选择点绘用的乌金釉建盏釉面上已有自然烧造的兔毫和油滴并局部带自然烧造的彩,结合复烧后形成的干涉膜,就形成现在绚丽变幻的曜彩表现。

4,何为“曜斑”?笔者认为就是黑化的鹧鸪斑纹周围形成日晕曜彩。通过对比成千上万的宋代建窑瓷片,只有在超高温烧过的“火头货”里找到黑化的“斑核”而自然烧造黑化的斑核多数呈滴毫状。

宋代乌金釉的瓷片中没有发现有自然烧造的黑化斑核,主要是烧成乌金釉色的盏所用的匣钵气氛和温度达不到黑化油滴的条件,故而形不成黑化斑核。而人为乌金描银鹧鸪斑的二次烧造却更容易形成“斑核”。

秘制的银涂料点绘鹧鸪斑于乌金釉面上,放入窑炉在800c 度左右温度窑火复烧,当乌金釉层表面产生薄干涉膜时而点绘鹧鸪斑因覆盖银涂料于釉上,无法形成干涉膜。在周围曜彩的映衬下形成曜斑核。

宋代曜变建盏的曜核黑化可能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可能是柴烧龙窑窑温很难匀衡控制,炉内局部温度超过960C(960度为银的液态点)时,银涂料产生了“气化”现象,形成鹧鸪斑空洞呈现乌金釉本色黑斑。另一方面宋代曜变盏在使用过程或经历千年的自然氧过程中,银涂料氧化成黑色或自然脱落都会形成黑色斑核。

现代建盏匠人已破解了自然烧造曜彩的技术,目前可能尚未攻克自然烧造“曜斑”的工艺,故暂时还未能完全烧造出与宋代相同工艺的曜变盏。

综上所述,现代建盏匠人们沿着一次自然烧造的工艺复原宋代曜变建盏的烧造技艺或许是一直未烧造出宋代曜变建盏的根本原因。当然也仅仅是笔者综合自己经验提出的一个观点,还有待专家和建盏匠人之后一起探索、论证。

“谁的曜变天目?”

虽然“曜变”一词是日本文书中所记载,但宋代曜变建盏的故乡是中国,是福建建窑。宋代曜变建盏的美感也符合日本禅宗文化的诉求,日本禅宗文化起源于中国唐宋禅宗文化东渡,是中国禅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可以合理的假设,日本对建盏的审美情趣及评价标准也应源于宋代。宋代曜变建盏是日本的国宝,也更是中国的国宝。

宋代曜变建盏的烧造工艺,无论是自然一次烧造还是人为二次点绘复烧,都是宋代建窑工匠智慧的结晶,是建窑建盏享誉世界的名片,是中国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一只千年的茶碗,至今依然激励一代代现代制盏匠人为还原宋代曜变建盏烧造工艺而努力奋进,让现代制盏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制造一千年,让我们一起为建窑发声!

分享我的中医老师发在圈里的《金刚经》2句话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指最为坚硬的金属,喻指勇猛地突破修行中的各种关卡,让自己能够顺利地证道,般若为智慧一词梵文的音译,蜜意为无极。

因此《金刚经》全名意为:修持此经能突破种种修行障碍,悟透佛道精髓智慧,从而到达苦海彼岸。

为何《金刚经》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佛说修行就是修心,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可见心是修行的最根本。

《金刚经》中须菩提白佛言:“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须菩提问世尊如何才能降服自己的内心,世尊则用《金刚经》内几千字,告诉了须菩提曾白佛答案。

因而《金刚经》的核心思想,就在于修持自己的心,心又关乎修行的最根本,所以《金刚经》才如此重要。

而《金刚经》中关于降伏其心的方法,其实就蕴含在两句话中,这2句话,是整部《金刚经》的核心。

01
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金刚经》曰:“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佛看到的世界,不是众生所想的世界,而是名相。

除了此句,《金刚经》中还有诸多如来说某某,非某某,是名某某这样的句子,因此佛是要告诉众生,这世界,还有世间的一切,皆是名相。

名相就是名和相。可以听到的叫做名,可以看到的叫做相。佛说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成,就是说,世间万法都是通过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因缘,来使人产生的虚妄和妄想。

这世间的种种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名相并不是实有和不变,而是刹那间不断生灭、虚妄不实的。

就像一本书,这本书本身是不存在的,不是真实,而是由每一页的纸张还有纸张上的文字组合而成。而纸张由树的因缘变化而成,树又是由种子、阳光、土壤等因缘和合而成。这些东西都不是恒常不变的,都会经过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因缘不断变化重组。

因此,因缘组合的事物是虚妄不实的,难以捉摸,如梦幻泡影。

眼前看到的桌子,书本,甚至财富名利等都是暂时假有的,若是对某一种事物起了恒常心,想要永久的拥有,想要这个东西永远不改变,这是不可能的。

缘起则生,缘尽则灭,这是因果,佛也无法改变,所以诸行无常,并不是人所能把握的。

《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就告诉我们,万法皆是虚妄,只要如同佛陀一般,所见诸相非相,世界即非世界,就能拥有佛陀的智慧。

佛陀的智慧不是改变因果,而是勘破世间的虚妄,明白万法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如此便能得失坦然,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圆满庄严,无垢无净,随缘不变,无增无减,不变随缘。让自己的内心自在,能够超脱苦海,到达彼岸。

02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金刚经》曰:“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住指的是执著,色声香味触法代表了人的感官所能感知到的世间万物。人之心不应对色声香味触法感知到的万物产生执著,而应既不著有,亦不落无,方是金刚本旨。

就像对于财富,太想要得到,人就会被欲望所控制,从而变得贪心不足,毫无底线,许多杀人放火和谋财害命之事,皆由执著而生。

若是这样便认为财物是毒药,应当见之即弃,这又是“住”在了对万法的厌恶中,不过是另外一种执著而已。

人的生活离不开财物,没了财物,衣食住行不能解决,人都活不下去,如何修行?不止财物如此,对于万法都能做到不喜不厌,宠辱不惊,才是修行的至高境界。

因此,《金刚经》教导众生既不著有,亦不落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相传六祖闻此二句,立即悟道。为何六祖一闻便悟?

因为从六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五祖知六祖已悟无住本性之体。

六祖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想要觉悟,就是要既不著有,亦不落无,不住万物,不生执念妄想。

正如《华严经》曰:“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这句话告诉我们,众生是本性具足的,天生就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是因为心住于物,所以产生执念妄想障蔽了自己的心智,不能明心见性。

一个人学佛修行,目的就是破除自身的妄想和欲望。想要破除妄想欲望,就得以一颗不执著的心面对生活,不住于色声香味触法中。

妄心生烦恼,执着生痛苦,不执著,就能离一切相,就能远离颠倒梦,内心清净,从而离苦得乐,达到究竟涅槃。

佛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人的最根本,万法皆由心生。而修心正是明心见性的一个过程。

《金刚经》正是教导众生以降服其心来成就涅槃的经典。其中“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这句偈语告诉了众生世间万法的虚妄不真。
而“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教导众生应既不著有,亦不落无,对于世间万法,得是执念,舍也是执念。

真正的放下,是不舍不得,一切顺其自然,随缘生灭。达到这样的境界,方能降服其心,获得自在圆满。
#金刚经# [心]

#佛教[超话]##一乘了义[超话]##妙法莲华经正解#
本周一三五分享太虚大师《妙法莲华经讲演录》,二四六分享悟显法师《妙法莲华经今解》,(接上)。



同名公zh已经正式开始连载发布悟显法师讲经视频,《妙法莲华经今解》,《无量寿经》《菩萨戒正说》。弘扬大乘,正法久住,欢迎分享,功德无量。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化城喻品

丑一 佛转法錀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錀,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

  此释大通智胜如来许可为转,并明转此法錀非余众所能也。所转法錀为何?即四谛与十二因缘之法也。三转者、谓每于一法必有三转,兹先假四谛中之苦谛释之:如说苦法,佛必先示苦之事相,如广说三界二十五有中之三苦、八苦、一百八苦、种种逼迫不自在之相,以显苦之事,此名示相转。次复各各说明苦之所由来,以明苦之理,虽苦之理非即是苦,然理恒通于三界各苦之事相,故须明苦理乃知苦之谛实不虚,此名劝修转。次更说苦之实性,若明实性则苦无自性,即以真如法身实相之性为性。苟证知此,则苦之事相、与苦之理、均了不可得,此明作证转。是谓三转。若集、若灭、若道,亦复如是。以四谛各有三转,故名十二行法錀。沙门、婆罗门,均修行者,能有智慧。魔天、与梵天,均有大势力之天。世间、指一切有情言。此诸人众,皆不能转此法錀,以明彼佛独能正证而遍说也。

  “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此彰所转之境中之四谛法也。此所谓苦,通指三界依正二报而言,谓三界所得之报皆是苦也。依正二报之苦,何以有?以有集故。谓集合惑因与业缘以生起,致得有此果也。惑、谓贪、嗔、痴三毒之烦恼,业、谓善业、恶业、与不善不恶之不动业三者,是故集为苦因。然苦与苦因,均可灭而尽也,云何能灭?当断惑,即断烦恼使不生业。盖烦恼之所由起与所由增,皆由居三界内不知有苦,不知苦则生于贪欲,贪欲则执于我及执有我所依之境。若证知此和合相续之假相我并非真实,则我相灭,我相灭则我所有相灭,贪欲灭则苦因灭,即集灭故苦灭。欲灭苦,必灭苦因而后苦灭,故当修所以能知苦、断集、证灭之圣道。

  以上略说四谛之体,为有作四谛,谓以分段生死十二因缘名苦,惑业名集,择灭名灭,而生空智品为道也。若无作四谛,则以变易生死五蕴名苦,所知障名集,无住涅槃名灭,而法空智品名道。盖四谛之法,其义至为深广,摄诸法尽,通于大小乘,故佛言二乘圣人犹有所不能尽知也。经文于示相转、劝修转、作证转三者中,但举示相转以例其余,故曰是苦、是苦集云云,犹言是苦相、是苦集相云云也。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此彰所转之境中十二因缘法也。能发生者为因,助发生者为缘。此法亦名十二缘起,又名十二有支。无明即迷于真实义之理、及异熟果之事也。迷故起种种妄动,故曰无明缘行。妄动熏为业种,至成熟时前异熟识既舍,即引生后异熟识,故曰行缘识,识、即第八识也。报识既起,揽色为身,即有色、受、想、行、识之五阴,故曰识缘名色。名、即指受、想、行、识之四阴也。由有五阴,故起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入,故曰名色缘六入。

根、尘和合为触,故曰六入缘触。因根、尘和合而有违境、顺境、不违顺境之不同,遂起苦受、乐受、舍受三者之差别,故曰触缘受。以有受故,内身外境起于贪恋,故曰受缘爱。爱则执著,起我、我所,故曰爱缘取。执著之业因既熟,必受后有之报,故曰取缘有。后有之依报,厥惟身相,故曰有缘生。有生则有少壮之假相,故其对待之相为衰老;有生则有灭,故其对待之相为死,有生则有苦苦、坏苦、行苦之互相逼迫,故有忧悲苦恼:故曰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以上种种杂染之法,顺序而缘起,名为杂染流转观。此诸染法缘起之究竟卒归于苦,而苦之始因则为无明,故能破除无明,始为究竟不受后有。而云无无明尽者,以体即如来所证之甚深法性也。无明灭则行灭以下十一句清净之法,名为清净还灭观。本节佛说四谛、十二因缘,均为三乘相同之法。

#学佛一定要听经[超话]##放生##素食##慈悲有情[超话]##大乘定香精舍[超话]##传递环保正能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首先,感谢大家这么喜欢我们这次准备的应援,以后会继续努力[打call][打call][打call]然后,感谢我的朋友们:感谢方姐@覅活策空 和成宝贝@Cheng
  • 想了解更多关于Steel HR的信息,请疯狂点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
  • 通过古偶出来的成名演 员,一旦完成了“出名”使命,第一反应就是转战现 实题材/正剧题材/大荧幕,觉得这才是[正儿八 经]的职业规划路子,否则都对不起自己的[已成
  • 当此天灾人祸,相继降作之时,若不以改恶修善,常念观音圣号,以为恃怙(音是护,依靠)则欲得安乐,难之难矣。(文钞三编卷二·复谢慧霖居士书二十二)  ●十余年来,天
  • 小京美术馆 2022/10/6下雨啦—啊最近买了可爱的运动鞋很喜欢买了两双不同颜色的平常我过着净穿凉鞋的生活但因为天气变冷了也要开始穿运动鞋啦鞋带有点麻烦没办法
  • 我劝图里这种人速度取关,也不用多哔哔,恕我直言,粉肖战的同时还关注我,让我感觉非常耻辱。你们自己看看时间都不对应,怎么说他人品问题,怎么说他侮辱女性!
  • 我会努力工作 尽力做喜欢的事 我已经理解 生活总有遗憾 可也有希冀 我很欢喜 现在 就是最好的时候 过往的痛苦经历 现实的焦虑 感情的波折 最终都丰富了我们的生
  • 怎么可能为了美术而用一个演员呢......” 并说“谁也不是好欺负的,再这么下去谁都不好看”(p1) 同时在评论区晒出聊天记录,“这次无论是否成年,绝不姑息。最
  • 新冠三年,我好像已经不太记得什么是自由了,只有做不完的核酸,人的保质期比面包还短,48小时就变质过期了。所以我永远怀念19年,怀念我永远回不去的高中,永远…
  • 最美丽的时光里,你遇见谁;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生活,过慢一点,让岁月不要在匆匆中流逝,留下一抹金黄的阳光;让你温柔的心再温柔一些,对所有的
  • 因为月饼是半酥皮的本身就比较酥,内部的小盒与月饼之间是有很大空隙并不是卡稳的,我在外部就算是包再多层,里面也是空的会晃动的。@Van Cleef & A
  • 一个大男人,还开始关心我们夫妻俩个可以不可以携手一生了,有点患得患失,会时不时和我说,老婆,宝宝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你不可以丢下我和宝宝。其实结婚那会儿我爸妈
  • 目前玉器街已形成经营翡翠玉石成品零售批发的店档一条街,加上平洲玉器城正在建设中,将来平洲玉器街还会努力建设成国家4A风景区,规模将逐步扩大,经过街道的“三旧”改
  • 无论喜欢你们再久,看了再多物料都会低估你们的感情,我会怀疑p今天到底会不会来,bk没有怀疑,到最后一刻还在问“没有惊喜了吗”他被爱着有足够底气知道,那个人一定不
  • 山东:延长通行费折扣优惠期限6月15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布了以上截图的通知(鲁交发〔2021〕1号)继续对行驶山东高速公路安装E
  • 记得初中的时候花一周的饭费买了个小小的随身听 蓝色的上面有个白色苹果的标 那个时候还是插sd卡的 家里没有电脑还跑去表哥家让他帮我下了几首歌 至上励合的棉
  • #闲鱼上有什么常见骗术# 现在闲鱼上的骗局骗子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价格高的电子数码产品,骗局层出不穷,不论你是卖家还是买家,都要做好防范意识。一,首先一定要弄清
  • !!
  • 每代人或许都有每代人应该背负的责任,我们这代人,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饿过肚子,却遇到这疫情,我们或许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在在疫情一线,但我们可以按照国家的要求,
  • 因为同时签约邵氏,又都拜在导演张彻的门下,算是师兄弟关系,没多久就得到了导演张彻的力捧,两人合作了多部影视作品,不知道是导演有意还是无心,他们俩合作的电影,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