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李响[超话]#
关于《舍离断》的一些舞台分析[doge]
为了证明这是个有质量值得回味的舞台,给它写了一点夸夸~
1、戏曲与剧场
概括而言,戏曲艺术不同于常见的斯坦尼体系的主张,而往往会存在一种“间离”效果,这对于喜欢曲艺(比如评书、大鼓)之类的人群来讲是非常自然的。戏曲艺术的中心归根结底往往是演员,不同的演员塑造同一个角色的时候带着自己不同的唱腔,也就赋予了同一作品不同的表达效果。作为观众,在欣赏时始终能清晰地感觉到:嗯,这是我喜欢的演员在唱!也即,“演员个人”的位置并没有在观众感受的进程当中消失。
由于这次的舞台依然是一个唱跳作品,而不是戏曲作品,所以我们也不能过多地拿戏曲艺术演员核心的特质来审视或者衡量《舍离断》的舞台。当然,如果李响以后多唱昆曲,或尝试完成一个昆曲小作品,那就有更多戏曲内容可以延伸啦!非常期待,相信大家都已经搬好小板凳了。
除此之外,戏曲艺术的剧目还可以从“写意”的舞台和象征性的人物两个角度展开讨论,这次舞台的设计和人员的安排还是比较注重这两方面设计的。
从布景而言,开场的百叶窗或许指向一种“雾里看花”的隔绝、距离感,而后续舞台上遒劲斜逸的树木和漫天桃红都在尽可能营造一种纯美的意境,同时也尽可能维持了中式的审美,不拥挤庞杂,也没有更多的雕琢景饰,存在丰富的留白。
从人物而言,依据大家的妆面和道具,在各个平台上都已经有许多分析,八仙过海或竹林七贤的猜测各有道理,也都完备详尽。在此提出一种新的解读视角,即他们的总和应该是“世间万象”,可以是山、溪、木、天、原野、花的总和,所有我们能够构拟的,与这个实体实在世界相关的内容,都属于他们的人物所想要象征的内容之一。因此“舍离断”的对象,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世间”万象。

2、所谓“禅意”
在中国传统美学当中,“自然”不是一种需要被征服和探索的对象,而是可以共同合作的。我们时常读到古诗描写人生时,会化人为自然的部分,对自然描写的喻托关联着人的生命感怀,譬如“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东风与百草一定程度上便是茫茫四顾时心中情感在自然物候中的延伸。
而“禅意”生成的过程,就是在这个叙述者与自然彼此融合的过程当中,扫除不经意出现的“主客体对立”意识,禅宗希望“无我”,寻求一种合一的感受,譬如“溪声广长舌,山色清净身”,这种禅意不需要伴随“我”这个明确的主体才能出现,它本身就可以成为自然的存在。
《舍离断》的舞台有一个大家印象都非常深刻的画面,即在临近结尾处,大家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道具,中阮、木杖、桃花、拂尘等,这些他们出场时借以发声、传音的物件,在结尾被放下固然是一种“舍离断”,也是上述“禅”的空灵感的获得,即不再需要靠这些物件来保持与外界的关联,与山、与水、与天、与花、与“世间万象”的关联不需要再靠声音来维持,来提醒“我”的存在,而能够靠感知的交融获得平静。
这应当也是大部分观众看完《舍离断》这个作品之后普遍而一致的感受,结尾并不是寂寞的,而是圆融的。
所谓的禅意,不需要说尽言明,而是通过一种更静水流深的表达凝结成了延长感受的余味。当我们被代入这个作品,在欣赏的时候也投入一种“专注力”,拥有这样短暂的一段能够沉浸而共享情绪的体验时,某种程度上,从作品而言想要实现的“禅意感”也就成功一半了。

3、李响的独舞
在名为《舍离断》的作品当中,李响的独舞和开场,都有一种强烈的“含情”的感受,也即,在一个要以空灵,圆融感为结尾的作品当中,这段情感细腻丰富的独舞的出现是值得注意的,也会成为视觉上的焦点。
直观感受上,开场最初李响就与桃花的元素密切关联,而桃花盛开给人的感受从来都是牵扯起无限的情愫,无论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还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都会带起一圈一圈情感的涟漪。
在他的独舞中,时节也仿佛是桃花初放的季节,在潺潺的春溪中,有拂落的桃红顺流渐远,这样美好、灵动而稚纯的人间红尘,又怎么忍心就此“舍离断”呢?
这一段独舞的表现力非常强,打开了在百叶窗这个具有物理隔绝意义的布景前更开阔的空间,而且这段独舞有别于李响先前许多古典舞作品出尘的感觉,整体非常可爱,以至于这段舞蹈更像是属于“人间”。开阔畅快的情绪在灵活年轻身体里涌动翻腾,正是徜徉人间的感受!
另外,这支舞蹈在整个作品当中也起到了串联的作用,将原本在观众视角里模糊、朦胧、百叶窗之后的晋舞团带进了那个更开阔、纯美的桃树与桃花的布景中,舞台感受就由朦胧逐渐转向了明朗。
最后,虽然在漫天的飞红之间,作品当中的参演者都已经与他们最初进入世间时携带的物件“舍离断”,但是李响整个清淡又含情的呈现,在结束的时候给大家一种意犹未尽、不舍的感觉。他在作品的情绪中舍离断,放下了桃花枝;但观众的视角里,这类美好情感时常拨动着心弦,生发的嗔痴贪也变得可以被原谅。

在他要告别的眼中,倒映出世间万象的喜悲。
只因我步步皆回望,才有《舍离断》的劝慰。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挑战新角色#
#任嘉伦马克华菲品牌代言人#

任嘉伦~Ren Jia Lun

我喜欢你

就像春日的阳光一样

给人一种明媚的感觉。

Tôi thích bạn,

Giống như ánh nắng mùa xuân

Mang đến cho mọi người cảm giác tươi sáng.

我不用分清东南西北

只需要走向有你的方向 
Tôi không cần phân biệt giữa đông nam và tây bắc

Tôi chỉ cần đi theo hướng bạn đang ở.

@任嘉伦Allen
Crelogo

跑步,对于青年人来说,是志向,是追求,就像我很多年前喜欢春晨跑步,有一种活力和大地一同苏醒;跑步,对于中年人来说,是乐趣,是执著,就像是运动员获得冠军的那一时刻,有一种成就和收获一样殷实;跑步,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健康,是逸情,就像是广场舞一样,有一种源自脚下的欢快和健康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哪些格调很高的个性签名? 1.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村上春树 2.但愿离去是幸,我愿永不归来。——佛里达 3.人可生如蚁美如神。——顾城 4.一切都在无可挽
  • 明清最著名的商帮-山西晋商,看中下梅村武夷山一带的茶叶资源和环村的梅溪转九曲溪可直达闽江,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三百多年前,下梅村是福建山旮旯默默无闻的茶村,到了
  • 一觉醒来已经是腊月初八了 就是从今天开始中国会进入过年季 农耕文明时代的春播秋藏,到了腊月,就是休息闲月,操办一年劳动成果的时候。 说起腊八以下小时候看一本书,
  • 如果不想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你,就牟足劲儿变成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有潜力的人影响别人,没潜力的人,受人影响。
  • #中信好书图鉴# 有些时候,我们坚持的努力,可能并不是自发的拼搏和奋进,更像是一种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是一种拼了命想要拯救自己的救赎行为,这时候你会发现,这种
  • #馥马尔香水出版社# 馥马尔先生耗时五年,开发馥马尔香水出版社专属选香小程序。服饰、发型、鞋子、车子、内衣、配饰、风格环境……通过这些千人千面的小细节,对性格和
  • #重铸# 2017-7-29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没有逆转时间的伟力,没有逆天的聪明才智,没有装饰门面的家庭背景;你有的只是你,你的一颗心,你的爱你
  • 0点抢购——吃完火锅来一颗[挤眼] IMINT_网红无糖薄荷糖6盒 ¥19.9 [2021]线下9.9一盒呢[允悲],有水蜜桃、柠檬、荔枝、蜜柚、芒果和树
  • 多年来,主持过数十个栏目,其中《中国足球报道》《中国体育报道》《足球100分》等节目在体育迷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并成为业界的品牌节目。1992年伏明霞在巴塞罗那
  • 博主女生90斤没到,声音是比不上声优,我真的有点生气就回复了一句“跟你说话久了觉得路边的狗都比你会说话”不懂就问是我小题大做了吗[开学季]接受意见,我也想下次遇
  • 第二天,女子又来了,站在院子里叹了一口气,说:”其实我自己也做了许多错事,所以在阴间一直是孤魂野鬼,四处游荡,不能托生人世,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找你了。这部剧最成功
  • 此前有消息称,新车将会配备一台V12发动机;当然,结合近期的消息来看,新车配备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虽然目前具体动力参数还不得而知,不过结合
  • 清晨的阳光是温暖的,它轻轻的划过地平线,当第一缕晨光出现,其余的便争先恐后跑了出来,阳光均匀的落在万物,告诉世界该起床了,稻穗抬起头,微风吹过,它便摇了摇,像是
  • 推行官方号与企业、自媒体、个人公众账号的命名规范,对非公新媒体公众账号注册给予指导,即使未被地方政府或特殊部门官方使用的,但具有引导和指向性的特殊命名格式如明确
  • 1月27日,杨紫现身某音棚录制音乐短片《一起向未来》没想到却因为容貌的问题上了热搜……视频中的她,脸部有些浮肿、双下巴有点明显,有人留言说:怎么每次看见她,脸都
  • 之前说过的这个剧,男X号粉丝分为两种:1,知道路人都在吐槽,于是一开弹幕,踩男E号的,试图造成这剧不好全是人家的问题的架势;2,闭眼洗这就是一部好剧,就是你们不
  • #微博年度作品大赏##微博之夜# 推荐2021年我最大爱的《叛逆者》,这部剧演员们的精彩演绎让我买了书籍,剧里的顾慎言,林楠笙,陈默群,王站长等等等等…都是非
  • 玉汝于成 所以在我看来,避免信贷塌方,或者说叫“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就是对房地产救助的底线。不会大规模流向房地产。即便央妈现在开始给我们流动性了,但房
  • #凡人能量舱[超话]#穷人的钱包就像洋葱,每次打开都直叫人泪流满面!!! 我是个瘦子,伤心时我可以数数排骨! 痒吗?痒就对了,伤口在长肉时,神经末梢也在长。 你
  • 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 长大后渐渐意识到,一群人在一起的热闹是假象,有时它比独处更加孤独。内心空虚,再多人陪伴也不觉温暖。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