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科普# 【科普合集:关于心理咨询,你想知道的也许都在这里】

一直以来,我们希望能用精炼的科普内容,让更多的人对心理咨询建立更全面与科学的认知。
我要不要去心理咨询?我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在咨询中我应该说什么?——我们常常收到这样的提问。实际上,对于从未因心理健康症状或问题寻求过帮助的人而言,对心理咨询有疑问是非常正常的。

因此,我们为大家总结了针对心理咨询常见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汇总了我们过去的内容,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需要帮助,希望这篇推文可以高效地帮大家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与作用。
原文:https://t.cn/A6J5blui
#简单心理#

#【气象与生活】# 关注天气气候,守护我们的健康

呼吸系统——

气象因子关联度:

在湿度较低情况下,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支气管炎急诊分别增加1.84%、1.76%和7.48%。

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因病毒或细菌引发,主要包括哮喘、肺炎、过敏性鼻炎、湿疹、感冒、支气管炎等。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马玉霞介绍,呼吸系统由于吸入和呼出空气,和大气外界环境有直接相互作用,所以对外界气象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公众更应该加强对自身呼吸系统的保护。

气温

气温被认为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研究发现,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风险,但不同区域增加幅度因气候、空气污染和其他因素影响存在差异。另外,气温的变化如变温、日较差也对呼吸系统有显著影响,如在我国长春,日较差每增加1℃,慢性支气管炎全年就诊率增加0.7%,而暖季和冷季增加率分别为9.0%和11.7%。老年人和女性尤其对气温及其变化敏感。

马玉霞介绍,气温变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高温影响持续时间短,但低温有较长的滞后影响。欧美的研究发现,低温的滞后影响可持续40天以上;我国的研究发现,低温的影响可持续21天以上。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秋冬季对天气的变化尤为敏感,逐日甚至逐时的天气变化都可影响病情。普遍认为,在严寒、浓雾、潮湿、骤冷环境里,患者的自觉症状最差。

湿度

除与气温密切关联外,人体呼吸道对气象因素的反应还与湿度有关。湿度在冬季的作用影响十分重要,低湿度会增加气管和鼻咽的压力。干燥气流易导致上呼吸系统鼻腔极端脱水,降低弹性,易使细菌、灰尘等附着在黏膜上,增加感染病毒或细菌的风险,从而诱发或加重各类呼吸道疾病。

有研究发现,湿度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呈负相关,湿度与气温共同影响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风险。如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支气管炎急诊分别增加1.84%、1.76%和7.48%。

在一些特殊的天气里,大家更应该注意防范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雷暴

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暴发、蔓延与雷暴天气的出现密切相关,并多发于晚春和夏季时节。2004年6月,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当时6名成年人和1名儿童到急诊室就诊,其中一位病人因突发雷暴天气而引发支气管障碍和严重呼吸不足,进入特护病房。当雷暴发生时,以上病人均在户外活动。这是因为雷暴浓缩了地表的花粉颗粒,并把这些颗粒通过渗透压冲击破裂后释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中花粉浓度过高加剧呼吸系统发病。所以,雷暴天气期间,对花粉颗粒过敏的人,应尽量待在室内并保持门窗关闭。

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也会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粒径不同的大气污染颗粒物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降尘被人吸入后,大部分滞留在鼻腔和咽喉部位,若长期吸入含有颗粒状物质的空气,就会使鼻腔黏膜肿胀,发生肥大性鼻炎,此后由于黏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加快黏膜萎缩,逐渐形成萎缩性鼻炎。在这种情况下,呼吸道滤尘功能显著下降,由于类似变化,可以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所以沙尘暴期间,大家最好待在室内,外出时应尽量佩戴口罩。

此外,马玉霞教授提醒大家冬季低温天气时注意保暖,室内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冬春交替季节早晚温差大,应合理增减衣物;夏季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免中午前后阳光强烈时出门,外出注意防晒、补充水分;平时也应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作者:杨叶)

脑卒中——

气象因子关联度:

当日最低温度低于4℃时,脑卒中住院人数开始增多。

“脑卒中”又称“中风”和“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的发生和个人身体素质、不良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天气气候的变化等外部环境也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之一。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低温及气温剧烈变化,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日最低气温是初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温度越低发病越多;和一直保持寒冷的时期相比,温度剧烈变化的时期,脑卒中发病更多。此外,其他气象因素,比如气压、风速等因素也可能加剧脑卒中风险。

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对脑卒中病例的跟踪研究显示,气温、气压、变温、变压等为主要影响气象因素,如受较强冷空气、寒潮等影响,最低气温明显下降,24小时变温剧烈,脑卒中发病明显增加。

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工程师樊文雁介绍,当日最低温度低于4℃时,住院人数开始增多;当24小时负变温超过7℃,24小时变压大于18百帕时,住院风险较高,且随气温进一步下降,住院风险呈近乎线性增长趋势。

这是因为寒冷天气中,人体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等易升高,血液黏度增高,容易促进血栓形成。此外,寒冷季节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进而使血管中的粥样斑块变得不稳定,也易诱发脑卒中。

此外,统计发现,除冬季之外,天津市脑卒中住院人数在每年4月较高。樊文雁认为,入春以后,天气变化频繁,气温波动大,早晚温差较大,这样的天气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可能会加大脑卒中风险。

因此,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基于多年医疗、气象和环境资料研究分析,使用广义相加模型揭示出高影响气象因子对脑卒中发病的独立效应、滞后效应、累积效应,遴选了最低气温和变温作为预警指标因子,并制定脑卒中气象风险黄、橙、红三级预警指标体系。

对于脑卒中高风险人群而言,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应该注重预防为主,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太过激动,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和时间,尽量选择舒缓项目,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运动。

同时,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衣物,在气温骤降的时候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手足保暖。此外,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猪肝、猪心、蟹黄、鸡蛋等,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玉米、小麦、白菜等。樊文雁提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需遵医嘱规律用药、加强监测,一旦出现言语不清、口眼歪斜、肢体无力和麻木、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就诊。(作者: 简菊芳 张妍)

登革热——

气象因子关联度:

气温变化不仅会改变登革热病毒潜伏期,还会影响伊蚊叮咬率;登革热发病人数与最高气温、积温呈正相关。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播的气候敏感性传染病,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我国登革热主要的传播媒介。近些来,登革热发病率大幅上升,在非洲、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等呈地方性流行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去的50年中,登革热的发病率增加了30倍。在我国,近40年来,登革热流行态势日趋严峻,2019年,江西省樟树市、新干县先后发生登革热疫情,全省病例高达1000多例。

温度升高影响登革热传播

作为一种气候敏感的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气候因素影响,不同区域的温度、降雨量、湿度、光照等通过改变蚊虫的地理分布,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和病毒在蚊虫体内的繁殖速度等,影响此病发病率。

江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高级工程师汪如良表示,气温主要通过影响伊蚊分布密度及其活动而影响登革热流行。适应范围内,气温越高越利于形体小、吸血频率更高的伊蚊生成及活动,增加了登革热流行的风险。此外,伊蚊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累积,积温升高则会缩短其发育时间,产生更多具有传播力的伊蚊,促进登革热流行,所以登革热患病人数与最高气温、积温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还发现,伊蚊的迁飞距离与温度呈显著相关性,在较高温度、低风速条件下其飞行距离可提高3至7倍。气温变化不仅会改变登革热病毒潜伏期,还会影响伊蚊叮咬率。部分南方地区的研究数据表明,气温每升高1℃,登革热患者增加6%。此外,温度升高还会使雌蚊比例大大提高,增加伊蚊叮咬及登革热传播风险。

气候变化促进登革热扩散

随着全球变暖,我国蚊虫的地理分布不断向北、向西扩展,登革热病毒呈现从沿海向内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扩散的趋势。气候变化是影响登革热传播的重要因素,全球平均气温和湿度的升高,理论上能增加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

2019年,江西省樟树市暴发登革热疫情,早期病例为柬埔寨输入,之后引发本地感染。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唐松介绍,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而白纹伊蚊的密度主要受平均气温的影响。其次,降雨量也被认为是影响登革热较为重要的气象因素之一。江西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集中,热量充足。汪如良说:“江西省的气温、降水、日照等都比较适合蚊虫的生长发育、活动及其病毒传播。”

此外,汪如良指出,气温对登革热扩散率也有影响,且可能与人类行为还有关:气温越高,人们穿着“清凉”且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而该时段正好为伊蚊刺叮的高峰,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登革热病毒的扩散。

气象监测支撑登革热防控

当前,登革热无有效疫苗预防,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汪如良表示,应加强对不同气象因素和生物媒介的监测,根据风险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登革热预报预警和实时监测,以控制疾病的流行。由于气温对登革热的传播和扩散有重要影响,及时掌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积温的变化趋势,尽早采取措施,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此外,要加强早期病例和蚊媒的监测,并结合时空流行特征和气候因素采取综合措施,以达到控制登革热流行的效果。

江西气象部门研发的江西登革热流行气象条件预警模型,可以根据气象预报结果来预测未来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登革热发病和流行,为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气象参考,为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唐松表示,除了提前监测预警外,在夏季高温天气之前做好伊蚊消杀,清除积水及废弃物,对切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链也有重要作用。(作者:罗澜)

#【气象与生活】#关注天气气候,守护我们的健康

呼吸系统——

气象因子关联度:

在湿度较低情况下,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支气管炎急诊分别增加1.84%、1.76%和7.48%。

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因病毒或细菌引发,主要包括哮喘、肺炎、过敏性鼻炎、湿疹、感冒、支气管炎等。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马玉霞介绍,呼吸系统由于吸入和呼出空气,和大气外界环境有直接相互作用,所以对外界气象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公众更应该加强对自身呼吸系统的保护。

气温

气温被认为是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研究发现,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风险,但不同区域增加幅度因气候、空气污染和其他因素影响存在差异。另外,气温的变化如变温、日较差也对呼吸系统有显著影响,如在我国长春,日较差每增加1℃,慢性支气管炎全年就诊率增加0.7%,而暖季和冷季增加率分别为9.0%和11.7%。老年人和女性尤其对气温及其变化敏感。

马玉霞介绍,气温变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高温影响持续时间短,但低温有较长的滞后影响。欧美的研究发现,低温的滞后影响可持续40天以上;我国的研究发现,低温的影响可持续21天以上。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秋冬季对天气的变化尤为敏感,逐日甚至逐时的天气变化都可影响病情。普遍认为,在严寒、浓雾、潮湿、骤冷环境里,患者的自觉症状最差。

湿度

除与气温密切关联外,人体呼吸道对气象因素的反应还与湿度有关。湿度在冬季的作用影响十分重要,低湿度会增加气管和鼻咽的压力。干燥气流易导致上呼吸系统鼻腔极端脱水,降低弹性,易使细菌、灰尘等附着在黏膜上,增加感染病毒或细菌的风险,从而诱发或加重各类呼吸道疾病。

有研究发现,湿度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呈负相关,湿度与气温共同影响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风险。如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支气管炎急诊分别增加1.84%、1.76%和7.48%。

在一些特殊的天气里,大家更应该注意防范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雷暴

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暴发、蔓延与雷暴天气的出现密切相关,并多发于晚春和夏季时节。2004年6月,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当时6名成年人和1名儿童到急诊室就诊,其中一位病人因突发雷暴天气而引发支气管障碍和严重呼吸不足,进入特护病房。当雷暴发生时,以上病人均在户外活动。这是因为雷暴浓缩了地表的花粉颗粒,并把这些颗粒通过渗透压冲击破裂后释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中花粉浓度过高加剧呼吸系统发病。所以,雷暴天气期间,对花粉颗粒过敏的人,应尽量待在室内并保持门窗关闭。

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也会影响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粒径不同的大气污染颗粒物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降尘被人吸入后,大部分滞留在鼻腔和咽喉部位,若长期吸入含有颗粒状物质的空气,就会使鼻腔黏膜肿胀,发生肥大性鼻炎,此后由于黏膜细胞营养供应不足,加快黏膜萎缩,逐渐形成萎缩性鼻炎。在这种情况下,呼吸道滤尘功能显著下降,由于类似变化,可以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等。所以沙尘暴期间,大家最好待在室内,外出时应尽量佩戴口罩。

此外,马玉霞教授提醒大家冬季低温天气时注意保暖,室内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冬春交替季节早晚温差大,应合理增减衣物;夏季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免中午前后阳光强烈时出门,外出注意防晒、补充水分;平时也应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作者:杨叶)

脑卒中——

气象因子关联度:

当日最低温度低于4℃时,脑卒中住院人数开始增多。

“脑卒中”又称“中风”和“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的发生和个人身体素质、不良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天气气候的变化等外部环境也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之一。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低温及气温剧烈变化,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日最低气温是初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温度越低发病越多;和一直保持寒冷的时期相比,温度剧烈变化的时期,脑卒中发病更多。此外,其他气象因素,比如气压、风速等因素也可能加剧脑卒中风险。

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对脑卒中病例的跟踪研究显示,气温、气压、变温、变压等为主要影响气象因素,如受较强冷空气、寒潮等影响,最低气温明显下降,24小时变温剧烈,脑卒中发病明显增加。

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工程师樊文雁介绍,当日最低温度低于4℃时,住院人数开始增多;当24小时负变温超过7℃,24小时变压大于18百帕时,住院风险较高,且随气温进一步下降,住院风险呈近乎线性增长趋势。

这是因为寒冷天气中,人体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等易升高,血液黏度增高,容易促进血栓形成。此外,寒冷季节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进而使血管中的粥样斑块变得不稳定,也易诱发脑卒中。

此外,统计发现,除冬季之外,天津市脑卒中住院人数在每年4月较高。樊文雁认为,入春以后,天气变化频繁,气温波动大,早晚温差较大,这样的天气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的患者,可能会加大脑卒中风险。

因此,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基于多年医疗、气象和环境资料研究分析,使用广义相加模型揭示出高影响气象因子对脑卒中发病的独立效应、滞后效应、累积效应,遴选了最低气温和变温作为预警指标因子,并制定脑卒中气象风险黄、橙、红三级预警指标体系。

对于脑卒中高风险人群而言,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应该注重预防为主,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太过激动,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和时间,尽量选择舒缓项目,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运动。

同时,根据天气变化适时调整衣物,在气温骤降的时候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手足保暖。此外,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猪肝、猪心、蟹黄、鸡蛋等,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玉米、小麦、白菜等。樊文雁提示,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需遵医嘱规律用药、加强监测,一旦出现言语不清、口眼歪斜、肢体无力和麻木、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情况,应立即就诊。(作者: 简菊芳 张妍)

登革热——

气象因子关联度:

气温变化不仅会改变登革热病毒潜伏期,还会影响伊蚊叮咬率;登革热发病人数与最高气温、积温呈正相关。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播的气候敏感性传染病,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我国登革热主要的传播媒介。近些来,登革热发病率大幅上升,在非洲、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等呈地方性流行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过去的50年中,登革热的发病率增加了30倍。在我国,近40年来,登革热流行态势日趋严峻,2019年,江西省樟树市、新干县先后发生登革热疫情,全省病例高达1000多例。

温度升高影响登革热传播

作为一种气候敏感的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气候因素影响,不同区域的温度、降雨量、湿度、光照等通过改变蚊虫的地理分布,影响蚊虫的生长发育和病毒在蚊虫体内的繁殖速度等,影响此病发病率。

江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高级工程师汪如良表示,气温主要通过影响伊蚊分布密度及其活动而影响登革热流行。适应范围内,气温越高越利于形体小、吸血频率更高的伊蚊生成及活动,增加了登革热流行的风险。此外,伊蚊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累积,积温升高则会缩短其发育时间,产生更多具有传播力的伊蚊,促进登革热流行,所以登革热患病人数与最高气温、积温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还发现,伊蚊的迁飞距离与温度呈显著相关性,在较高温度、低风速条件下其飞行距离可提高3至7倍。气温变化不仅会改变登革热病毒潜伏期,还会影响伊蚊叮咬率。部分南方地区的研究数据表明,气温每升高1℃,登革热患者增加6%。此外,温度升高还会使雌蚊比例大大提高,增加伊蚊叮咬及登革热传播风险。

气候变化促进登革热扩散

随着全球变暖,我国蚊虫的地理分布不断向北、向西扩展,登革热病毒呈现从沿海向内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扩散的趋势。气候变化是影响登革热传播的重要因素,全球平均气温和湿度的升高,理论上能增加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

2019年,江西省樟树市暴发登革热疫情,早期病例为柬埔寨输入,之后引发本地感染。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唐松介绍,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而白纹伊蚊的密度主要受平均气温的影响。其次,降雨量也被认为是影响登革热较为重要的气象因素之一。江西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集中,热量充足。汪如良说:“江西省的气温、降水、日照等都比较适合蚊虫的生长发育、活动及其病毒传播。”

此外,汪如良指出,气温对登革热扩散率也有影响,且可能与人类行为还有关:气温越高,人们穿着“清凉”且多在清晨和傍晚活动,而该时段正好为伊蚊刺叮的高峰,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登革热病毒的扩散。

气象监测支撑登革热防控

当前,登革热无有效疫苗预防,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汪如良表示,应加强对不同气象因素和生物媒介的监测,根据风险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登革热预报预警和实时监测,以控制疾病的流行。由于气温对登革热的传播和扩散有重要影响,及时掌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积温的变化趋势,尽早采取措施,是登革热防控的关键。此外,要加强早期病例和蚊媒的监测,并结合时空流行特征和气候因素采取综合措施,以达到控制登革热流行的效果。

江西气象部门研发的江西登革热流行气象条件预警模型,可以根据气象预报结果来预测未来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登革热发病和流行,为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气象参考,为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唐松表示,除了提前监测预警外,在夏季高温天气之前做好伊蚊消杀,清除积水及废弃物,对切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链也有重要作用。(作者:罗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第一次整容的成功让她很开心和兴奋,心心念念已久的缺点被补齐了,让她感觉整个人如获新生一般。第一次的整形确实也给韩慧景带来了一些机会,周围的人开始不断地赞美她,而
  • 我会用心选择一个可爱且可靠的伙伴[抱一抱]希望你:1.告诉我你想共号的原因[羞嗒嗒]2.不毁号,懂得基本原则3.已成年,三观正确,生活态度积极向上4.xp跟我基
  •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美 这个邪恶的帝国主义国家,早晚会自食恶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美 这个邪恶的帝国主义国家,早晚会自食恶果。
  • 那就是,《高能手办团》的全新版本要在这个月末与收藏家们见面啦!现在三款白酒带来了福利6折,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到一码贵州搜索查看[给力][给力]【福利活动】#高能
  • 我们只是凡间的平常人,每一天,哪怕再迷茫,也要让自己微笑,凡事看淡些,珍惜自己,不沉沦,生活还要继续。我们只是凡间的平常人,每一天,哪怕再迷茫,也要让自己微笑,
  • 另一个说: 有个人去体检拍肺部CT,医生怀疑他得新冠,他吓坏了担心的不行,整个医院也吓坏了,立刻复查,复查结果出来了,不是新冠而且肺癌,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 瞻望一株千年的银杏,它的枯荣,从盛唐,到当下,不见丝毫的疲沓,只是经风沐雨,循着自然的节律,兀自生发。草木沧桑里的智慧,恰与人间的执迷傲慢相对,不悲不喜,顺逆由
  • 眉淡鼻梁矮,有这种面相的人往往命运不济,代表嫁的丈夫会没有能力,女人的颧骨如果过高,婚姻会出现问题,脾气暴躁,一生的财运都会很艰难,而且在健康方面肝胆不佳,眼睛
  • 有点儿INS博主那味儿了#419showamiu社内的春天# 每天不是在emo就是在emo的路上 社恐太影响人了 不过我在小红书上关注了一个博主 她的笔记挺好
  • 简直是抽泣,哭到不断发出扯气的声音,椅子震到隔壁的朋友都知道我开始哭,然而哭到停不下来,亮灯了还在低头哭,说要平复一下才能走,对上一次这样的时候是一个人看“比悲
  • ”(《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
  • 盛夏的倒数,未来的序章,风将为你而来,我也是为你而来我读汉文就是为了给你写一封情书,然而我读了四年才发现,我对你的爱已无法言喻。看到你每一年逐渐成熟但依然尖锐
  • 4.19记糯子哥在泡泡的发言太可爱了,我不需要找女朋友了吧,不需要了吧没想到我只需要下楼就能买到的葱在上海朋友眼里那么珍贵,不过吃饭的时候我还是把葱挑开了,讨厌
  • #somi港独艺人##somi辱女##somi人间老母猪# 全昭弥 somi somi粉丝南韩第一贱somi的i是pig的i❤️1、至少三四个成人才能捉住,然后
  • 4月21日,锁定#毛铺和文化录# ,杨澜对话海洋科普领域的天花板、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为你揭晓答案!查看全文【新书】《欧洲剪辑大师访谈录》曾任BBC经典纪录片
  • 不过,二者之间的距离将会比较惊人,如果我们完全按照太阳系的比例来摆放,那么这一粒“小米”距离“绿豆”大约12厘米,相当于一个苹果的距离。换算下来,它已经离开我们
  • 此造为丁火命,丁火生在辰月为伤官格,辰土湿土克泄丁火,丁火生在春季不旺又有重土泄无力,取年柱地支寅木生丁火为用,伤官配印,只是寅木没有透干力量不大,需要大运流年
  • 虽然,沈梦辰在节目中说现在已经不需要童话般的婚礼了,但大张伟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没有按最初的愿望去办婚礼,会很容易后悔的,因为“初始愿望永远是最美好的”。但
  • #任嘉伦[超话]#[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任嘉伦与君初相识# [鲜花][舔屏][羞嗒嗒][羞嗒嗒][羞嗒嗒][羞嗒嗒][羞嗒嗒]#任嘉伦李溪成
  • -《LIVE TOUR 016-017 ~托大家的福15周年! 47都道府縣 DE 嘉年華~ at 日本武道館》數位音樂 → 完整介紹及曲目 → #空间天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