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https://t.cn/A6ITlkiv
https://t.cn/A6ITlkHH
https://t.cn/A6ITlkR8
https://t.cn/A6ITlkOK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家是房,父母是梁。无梁不成房,无慈不成家。

父母,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是最值得骄傲的宝藏。 父母是我们的根,老话说:“不孝父母,拜佛无益。”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一、善待父母,才有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论何时,孝顺的人才有福。

曾国藩在家书中谈及治家之道,也认为家庭和睦兴旺要“贵体孝道”。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 求神拜佛,不如好好孝敬父母。

《观经四贴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在饥荒中,世尊出去乞食,但空钵而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一天,一位比丘遇到世尊,问:“世尊,您乞到食物了吗?”世尊说:“没有。”比丘一听,感到十分伤心,他卖掉自己的三衣,买了一碗斋饭,送给世尊。

世尊了解情况后,对他说:“出家人的三衣,极贵重。我领受了你的好意,但我却消受不起这碗饭。” 比丘说:“您是三界的福田,您不能消受,还有谁能消受呢?”

世尊问道:“你有父母吗?”比丘说:“有。”世尊说:“拿这饭供养你的父母吧。”比丘又问:“您都无法消受,我的父母怎么有资格呢?”世尊说:“你的父母能消受。他们生育了你,对你有极重的恩。”

福报来自善行,人人都知道做好事就能积福,但善行无需刻意寻找。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就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行。 善待父母,一家和睦,自然能够积福报,改变命运。不能好好善待父母,家人间总是鸡犬不宁,那家中再好风水也被破坏掉了。
二、善待父母,多些细心

孝敬父母,贵在细心。父母在乎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儿女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的对父母的在意。

山珍海味,不如做几道父母爱吃的家常小菜;钱财物质,不如有空常回家看看。处处留心,用心陪伴,把孝心化作行动,让父母生活的舒心,才是真正的孝顺。

曾国藩,称得上大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虽常年离家,与父母不在一处,但距离并未影响曾国藩尽孝。

不论是在进京路上还是在京为官期间,他都没有耽误给家中父母写信,且信中的内容详细到近乎琐碎。

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话越细,事越细,越能了解到父母的情况。孝敬父母要细心,从一言一行中观察了解父母的内心真实想法。 孝敬父母要了解父母的真正需求。真正的孝顺就是,用你的细心让父母过得舒心。
三、善待父母,多些耐心

不论多大年纪的父母,都需要当儿女的耐心对待,尤其是父母年老之后,更需要我们付出百倍耐心。

善待父母,面对父母的唠叨不要烦躁,不要顶撞,要知道唠叨的背后都是关心与经验。

父母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了,思维不活跃了,面对他们理解不了的,要有耐心,慢慢给他们解释,要知道当你还是个孩子时,父母也是这样对你的。

曾国藩一家都把“孝”看得很重。曾国藩的祖父年老患病,口不能言行动不便,曾国藩的父亲在床前侍奉多年,没有一点抱怨。

曾国藩的祖父每晚要起夜多次,曾国藩的父亲都先将器皿放好,等父亲好后,再过去收拾。父亲的衣服脏了一点,也马上换洗。

善待父母,要有耐心,不急躁,不烦躁。每个人都会长大,都会变成父母,每个父母也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我们常说“老小孩”,当父母老成了你的孩子,请向他们当初对待你一样,对他们多点耐心。
四、善待父母,多些用心

孝敬父母,除了细心、耐心还需要用心。孝顺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而是心贴心、心暖心。

古人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对父母的孝要竭尽所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孝顺父母,不要为自己的不孝找借口。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尔当体我此意,于叔祖、各叔父母前尽些爱敬之心,常存休戚一体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善待父母,要用心。只是怀揣这一颗孝心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行动把你的孝心落到实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岁月从来无情,父母都会老去。

不知何时皱纹爬上了父母的脸,父母开始不再硬朗,拐棍成为日常。 别等成功之后,才发现你背后那双自豪的眼睛已经消失,没有人再为你鼓掌。

别说等自己条件好一点再尽孝,时间不等人,父母不需要多好的条件,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善待父母,多些用心,再忙也要陪陪他,再累也要跟他说说话。让父母知道,他们一直在你心上。父母在,才是家。家和睦,人才有福。

善待父母,以细心、耐心、用心换父母顺心、舒心、惬心。善待父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整体营养观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

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

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

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养气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盗取宇宙先天大药,长生久视的秘密,就在这“玄关一窍”之中! 一、玄关之真义 在内丹道修炼中,玄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玄关一窍的显现,代表着修炼者摸着了造化之
  • #今日小确幸# 第53天[礼物]早班准点打卡下班,外面已经天黑 今天特别想吃汉堡,在精确计算来回的公交时间以及吃汉堡时间后,手机下单,跑到店里计时十分钟吃了俩汉
  • 五七的Mamma Mia meme手书!因为发现没什么人开就过来宣一下了。 (b站BV1Lw411R7LX) 看评论区链接() 一些碎碎念:1分钟的玩意被我用
  • FAHION ZOO 未来玩家展(前5张图) 上海博览中心 一个仅三天的展,不是时尚圈的人别去,在我看来,场馆的布置简直浪费了上海博览中心这么好的位置…… ①
  • #爱豆v力量#[抱抱]#爱豆能量月# 137 nn1vhhzpfnfb3bb1zzxj9lj1xxlh7z 善良是春日里的和煦微风,善良是炎热夏日的清凉饮品,
  • 今天随便翻了一下《被讨厌的勇气》,接着上次的内容看。对苦恼来源和自卑感、自卑情结有了更深的了解。 确实,一切苦恼来自于人际,如果宇宙只有一个我,我不会知道什么叫
  • #肖战1005生日快乐# 肖战先生,生日快乐 看到你给我们的信了,一如既往的是你的风格,透露着骨子里的温柔与责任。 认识你好久了,也喜欢你好久了,从高中开始
  • 五行穿衣指南,穿出好运来!(10月19日周二) 1. 穿绿色 浅蓝色上衣较好,亥为水,水生木,木为绿色、青色和浅蓝色,大环境生你的意思,办事易成,开心轻松。
  • 乡伴·苏家文创小镇是个充满童趣的地方,这里有用色彩斑斓的卡通手绘布置的山道;以萤火虫为原型的小精灵吉祥物‍♂️;有在咖啡馆里悠闲熟睡软萌娇憨的猫咪小白;还有一直
  • 这个月5号眼综合手术的小美女,全脸案例 术前大小眼、上睑凹陷、眼型偏短圆型,内眦赘皮包裹比较明显。姑娘的眼睛项目虽然多,但基础比较好,像眼皮厚薄度适中、眼眶骨
  • #王一博宣发博理智追星倡议#作为王一博的粉丝,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前两天粉丝撕逼,都以为是公司逼他们呢?他俩作为一线艺人公司,能管得了吗?公司能强迫他俩吗?真以为自
  • 处世良言 十六、守 法 略知孔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治民一众须有法,圣人从来重法令。 天网恢恢疏不漏,欲求安居须守法。文官武将左右手,礼义法令成表里。
  • 黄昏见证虔诚的信徒。 我爱石兰,我愿意做盘卧在她脚边的守护兽,也愿意成为一名愿为她效死的骑士,也愿意做人群里默默爱着她的一个普通人。 眼神是不会骗人的,我看石兰
  • 放假第二天终于把上月底因工作忙碌拖沓没整理的事情都理顺了 前几天负面情绪过于严重了,皮肤不好胃口不好人的状态都差了好多,是要趁假期调整状态了。人啊果然是精神世界
  • #转日媒# 舞台「プレイタの傷」 2021年11月12日(金)~14日(日) 京都府 京都劇場 2021年11月18日(木)~21日(日) 東京都 ヒューリ
  • 影迷公认的千面影帝是他,有不一样意见的吗?他在银幕上扮演的众多角色反差都很大,他的演技在中国演员中实属罕见。26岁的他成为了香港最年轻的影帝,从此他的演技一直在
  • 阿尔腾贝格简直是维也纳咖啡文化行走的代言人。上面这首诗简言之就是在维也纳去咖啡馆的N个理由。如果你没听说过这首饱含深情的诗,那么他的那句「如果我不在家,就在咖啡
  • #你的手机焦虑症到了第几级#老祖宗的养生经: 1.宁可锅里放坏,不可肚里硬塞。 2.每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3.荤素搭配,健康长寿。 4.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
  • 没怎么动笔的一天……吃了冰淇淋和不少的桃子…… 做试卷查成语,没想到输入法打出来第二个居然是洛洛嘉嘉cp名绝了 昨晚看到了一个剪辑觉得好棒就设为了状态,结果翻看
  • #阳光信用[超话]#[玉兔]#每日一善# [玉兔]#阳光信用# 我们要想心系祖国就一定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