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二)

等诸智,同众生。于诸法,无分别。注: 这是讲,这个法身上等诸佛之智,下同众生之体,所以它和一切苦空无常的差别法其实是不二的,不管你什么善恶是非净秽高下,乃至生死涅槃,在如来如去中,统统了无分别。就像禅宗古德讲的,“斩却佛魔,吹毛靠天”,只有打破固执于自我的见解,停止一切分别妄想,连佛魔都不执著,这样才能见到我们的真如本性,这就是修行的法要!

一切无得无失,无浊无恼。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畏无忧。无喜无厌。注: 这个如来法身等同法性真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所以无所得,也无所失,既没有五浊恶世,也没有痛苦烦恼,无作无起,没有生灭,没有什么可畏惧忧虑的,也没有什么可欢喜厌离的。法身远离这一切造作和情绪的生灭。

无已有,无当有,无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注: 这是讲,真如法身根本就不在时间的范畴内,所以它是没有什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而言之,一切的一切,都是法身的如幻示现,但一切却又不是法身的真相。换句话说,它是一切,但同时又不是一切,所以到此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已经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了,再说就是多余了。

在历史上,裴休是唐朝的一代名相,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大居士,有“宰相沙门”的美称。有一次,他在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个出家人正在看经,就问:“你看的是什么经啊?”出家人就说了:“是《无言童子经》。”裴休就问了:“那这部经有几卷啊?”那个出家人就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两卷。”这个时候裴休话就来了,他说:“既然是无言,那为什么还有两卷经?”

有位悟道的禅师他就代那个看经的出家人回答说:“如果真无言,岂止两卷经!”这个真是回答得太妙了。所谓“浩浩大千界,念念本寂了”,正是因为真如法身是无言性空的,所以它才会有那样周遍寰宇、森罗万象的大言和大美,那岂止是两卷经所能道尽的!这个不可思议的法身显现,超越了一切言说分别,但又不离一切分别言说,你们能了解吗?

世尊,如来身为若此,作如是观。以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注:维摩居士最后就总结说,世尊啊,如来的法身就是如此,修行者应作如是观。要像我说的那样去观照佛身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邪观。那听了这话我们就要懂得反省了,要懂得拿这个来衡量自己,我们是怎样观照如来的?我们现在看的这一品叫做“见阿閦佛品”,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大概可以领悟到法身超越一切事相,但又不离一切事相的真义。

尔时,舍利弗问维摩诘: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这时,舍利弗见维摩居士在佛陀面前口若悬河,说法无碍,就猜想他来头一定不小,于是他就向维摩居士请教说,请问,您是从哪一个佛国命终之后,才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呢?

维摩诘言:汝所得法有没生乎?舍利弗言:无没生也。若诸法无没生相,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维摩居士就反问舍利弗说,你所证得的阿罗汉道是有生灭相的吗?舍利弗就回答,我所得法,是没有什么生灭相的。维摩居士说: 既然一切法都是没有生灭相的空相,那你为什么还要问我是从哪个佛国“来”的呢?

于意云何?譬如幻师幻作男女,宁没生耶?注: 维摩居士又问了,舍利弗,不知你意下如何,好比大魔术师在表演的时候,变化出许多男人和女人,表演完后他们就消失了,你认为这些男人和女人是有生灭的吗?

舍利弗言:无没生也。汝岂不闻,佛说诸法如幻相乎?答曰:如是。注: 舍利弗回答说,他们是幻化的男女,那当然没有什么生灭啦。维摩居士就又问了,你难道没有听佛陀说过,一切法缘起性空,一切生灭之相都是幻相吗?舍利弗只好老老实实地承认说,是的,维摩居士,佛陀是这么说过。

若一切法如幻相者,云何问言,汝于何没而来生此?注: 维摩居士说,你既然知道一切法如梦如幻,那你还问我是从哪个世界命终了才生到这个世界来的干什么?潜台词是,你吃饱了撑的啊?

大家注意!维摩居士从妙喜世界来到我们娑婆世界是“无没生”,反之亦然,我们念佛往生净土也是“无没生”。在娑婆世界我们没有死,在极乐世界我们也没有生,还记得以前讲过的那两句话吗?“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你们能了解这个道理吗?

舍利弗,没者为虚诳法,坏败之相。生者为虚诳法,相续之相。注: 这一段非常重要!维摩居士在这里说,舍利弗,一切生灭法都是虚妄的幻法,并没有什么东西会真的死亡或消失了,那只是因缘幻灭的表面现象而已。像那些在天灾人祸中死去的人就是这样,并没有人会真正地死去。反之亦然,并没有什么东西会真地无中生有。像我们、包括你们辛辛苦苦生养长大的孩子,好像是真实的存在,明明看得见摸得着,又能吃又能拉的,但实际上我们都是刹那生灭的虚影,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幻相,“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万事万物不过都是缘起相续的假象而已,我们其实正在出演一场精彩的好戏!迟早有一天,大家会了解我们正踏足的这个物质宇宙、这个娑婆舞台到底有多伟大!

在佛经上,佛陀是用自性、佛性、法性或空性来表达宇宙本来的那个状态。因为它没有任何可供语言描述的形相,但又确实存在,没办法才称之为空性。这个空性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龙树菩萨就曾经用八个“不”来描述这个空性的状态,所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我们佛教认为这个空性是活泼泼的,能生妙有,能现宇宙万相。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指出了,这个伟大的空性正是我们的心性。《楞严经》就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所讲的“心”,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本来面目。

科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大约一百到一百五十亿年以前,在一个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种状态不是我们能想像出来的,许多宇宙的定律在那个时候也不适用。佛陀就用“不可思议”来形容这种状态,科学家们也承认这种状态是我们人类的思维永远都不能理解的。但是,科学家没有办法,我们的佛陀却有,佛陀告诉了我们一个“不思不议”的禅定方法,当精神意志高度宁定的时候,一切念头放下,心海澄澈,所有幻相消失,那时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就会完全呈现,这种境界被称之为“开悟”或“明心见性”。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我们这个宇宙在诞生之前,那个大小大概只有十的负三十三次方厘米,也就是0.00……001(中间要33个0)厘米。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数字,有多小?我们打个比方来说明,如果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1毫米,把这根头发切断了,就会出现一个直径平面,如果把我们前面讲的这个宇宙原点放到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上,那可以放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一百万后头加三个亿!

大家要知道一点,我们现在这个看上去广阔无边的宇宙,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包括我们,所有的一切,原来就蕴藏在这样一个渺小至极的、等同于不存在的微粒中!换句话说,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就能放下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这也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对不对?但佛陀就说过,无限大和无限小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大小平等不二”,《华严经》里也讲过“一多相容”,《普贤行愿品》里也讲“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善财童子当年参访普贤菩萨的时候,就亲眼看到普贤菩萨的每一个汗毛孔中都有不可说不可说的世界海存在,而且诸佛充满,每尊佛都有不可说不可说的大菩萨众以为眷属——这种境界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话,有谁能凭空想象得出来?你能吗?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那就是,从这个小小的微粒扩张成宇宙,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太空物理学家说,在十的负三十三次方秒内,这个微粒就可以扩张1026倍。按照这样的速度,在千分之一秒内,这个渺小的微粒就已经扩张得比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了。我们平常看电影,放映机的底片一秒钟换二十四张,我们根本看不出来那个画面是分断的,对不对?按照科学家的讲法,宇宙的诞生是瞬间完成的!宇宙的这种扩张速度比放电影快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我们才觉察不到。佛陀也讲过,大千世界是“一时顿现”的,这是原话,这个“一时顿现”是什么时候?就是当下!永远是当下!宇宙全体一时顿现,顿现之后,又顿然消失,然后又顿然出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大家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的一切一时顿现,一关灯,一切就顿消了。宇宙万法的生灭也是这样,《楞严经》里就说:“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句话我经常引用,经典里描述的完全就是事实的真相,真得不能再真的真相!

那么,关于这个宇宙原点,科学家们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他们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它是为什么产生的。但佛陀对此却有非常明确的讲述,他老人家在很多大乘经典上都说过,这个微粒其实只是一种无明妄动的幻相。本来在清净无染的觉性的海洋里,忽然起了一念妄想,产生了幻相,然后由细的幻相进入粗的幻相,宇宙世界才随之展开。实际上整个宇宙是本无所有,了不可得的,当下就是涅槃性空。

此外,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外还有其它的宇宙吗?答案是肯定的。佛陀在《华严经》里就介绍说,宇宙和宇宙、时空和时空是重重无尽的。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不能看到佛国净土,那完全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妄想执著的缘故,是我们自己的心挡住了我们自己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所有的妄想执著通通放下,就能“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这个心清净到了极点,我们自性本具的大智慧光明就会显发,照天照地,通达无碍,而且含裹太虚,量周沙界,那个时候我们就能和佛菩萨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所有的宇宙,所有的时空。(注:大虚法师) https://t.cn/z8rduxt

《金剛經》八道題

《金剛經》大英博物館藏(圖)

這篇文章,意在通過《金剛經》贊鳩摩羅什譯筆。這是很枯燥的話題。為了增添一點可讀性,設計成八道選擇題,純依什譯《金剛經》原文。如果你會背,就算不理解,八道也都能答對。如果不會背,哪怕覺得自己對《金剛經》非常熟,恐怕也要答錯一半以上。

開卷都能答對。但羅什為什麼這樣翻譯?是不易回答的。如果詳細解釋,恐怕每一題都要寫成又長又晦澀的文章。所以,答案部分只簡短說明。肯定有很多讀者覺得牽強,那也是正常的,畢竟討論的是很細的問題,隨便看看就行。

題目:

1、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什麼人於《金剛經》章句能生信心?

A. 持戒修定者
B. 持戒修慧者
C. 持戒修福者
D. 勤修定慧者

2、若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多否?為什麼?

A. 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
B. 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C. 不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
D. 不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3、須陀洹不作是念_____; 阿羅漢不作是念_____。

A. 我得須陀洹果;我得阿羅漢果
B. 我得須陀洹道;我得阿羅漢道
C. 我得須陀洹果;我得阿羅漢道
D. 我得須陀洹道;我得阿羅漢果

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_____。

A. 其福勝彼
B. 其福甚多
C. 此福德勝前福德
D. 此福德甚多

5、慧命須菩提白佛言: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_______。何以故?須菩提,_______,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A. 非眾生;眾生者
B. 非眾生非不眾生;眾生眾生者
C. 非眾生非不眾生;眾生非眾生者
D. 非眾生,眾生眾生者

6、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_____, 是名_____。

A. 無有少法可得;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B.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C.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D. 無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7、以下哪種念頭,不應該有:

A. 如來不應以具足相見
B.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C.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D.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8、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_____。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_____故。

A. 功德,功德
B. 功德,福德
C. 福德,功德
D. 福德,福德

答案:

1、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什麼人於《金剛經》章句能生信心?

A. 持戒修定者
B. 持戒修慧者
C. 持戒修福者
D. 勤修定慧者

答:持戒修福者。

鳩摩羅什譯本,沒有提智慧;後來五個譯本,在持戒修福之外,都增加了「智慧」。其他五種譯本都是瑜伽派所傳,最早的流支譯本,也比羅什譯本晚了一百多年。這應該是《金剛經》流傳中的演變。最早談及生起信心,持戒修福就夠了,後人可能覺得不夠,就補充了智慧。若參考《大智度論》「福德是菩薩摩訶薩根本」等見地,在龍樹學看來,要生起信心,重點還是福德,智慧並沒有那麼重要。福德的內容,主要是布施、持戒、修定、隨喜等。

2、若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所得福德多否?為什麼?

A. 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
B. 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C. 不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
D. 不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答:多,因為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說福德沒有自性,福德是自性空的。流支、真諦譯本一模一樣,都是「此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福德聚」。都沒有把羅什的區別翻譯出來。

3、須陀洹不作是念_____; 阿羅漢不作是念_____。

A. 我得須陀洹果;我得阿羅漢果
B. 我得須陀洹道;我得阿羅漢道
C. 我得須陀洹果;我得阿羅漢道
D. 我得須陀洹道;我得阿羅漢果

答:我得須陀洹果;我得阿羅漢道。

這一處,什譯水平極高。前面三種,都是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提到阿羅漢卻是阿羅漢道。流支、真諦、義凈譯本,都是「阿羅漢果」。笈多和玄奘是直譯,笈多翻成「應」,玄奘翻成「阿羅漢」,都沒有作「道」和「果」的區分。只有羅什,不用「阿羅漢果」,而用「阿羅漢道」。這個「道」字絕不是隨便寫上去的,而是因為,依聲聞三藏,阿羅漢有認為「我得阿羅漢果」的時候。

阿羅漢剛出觀時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我見苦已,不復更見;斷集已,不復更斷;盡證已,不復更證;修道已,不復更修。」 這就是阿羅漢作「我得阿羅漢」之念的經證。阿羅漢在觀中,只觀十四行相,沒有觀「空」、「非我」行相。因此,出觀時作「我得阿羅漢果」之念,但不作「我得阿羅漢道」之念,因為得果時道已經舍掉了。前面須陀洹等,都觀「空」「非我」的行相,不會起「我得須陀洹果」等念頭。這是阿羅漢果和有學果的不同。玄奘譯成,「諸阿羅漢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 也是準確的。「阿羅漢」後面加了個「性」字,因為阿羅漢無性,「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此外,流支、真諦、笈多、義凈諸譯本,須陀洹都說自己不作是念:「我是阿羅漢」;唯羅什譯為,「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為什麼多了「離欲」兩字?阿羅漢哪有不離欲的呢?

「離欲」二字絕非多餘。羅什之所以說「離欲阿羅漢」,就是要避免譯成「我不作是念,我是阿羅漢」。阿羅漢未必不作「我是阿羅漢」之念,但不作「我是離欲阿羅漢」之念。因為阿羅漢果是無所離的——「修道已,不復更修」,既沒有「欲」,也沒有「離欲」。這一點,玄奘也譯出了:「我雖是阿羅漢永離貪慾,而我未曾作如是念:我得阿羅漢永離貪慾。」 阿羅漢不作「離欲」之念,並非不作「得果」之念。其他四譯都沒有留意這一點。奘公雖然譯出了,卻不如什公所譯簡練明快。

4、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 _____。

A. 其福勝彼
B. 其福甚多
C. 此福德勝前福德
D. 此福德甚多

答:其福甚多。

這一題有迷惑性。這一題的解說,也許略顯牽強。《金剛經》前面說過,如果有人能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福德勝過以滿恆河沙的七寶布施。但這裡說的是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不是七寶。《金剛經》後面還說,如果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過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要勝過以身布施,需要「信心不逆」,而這裡並沒有說「信心不逆」。流支、真諦譯本,都認為僅僅受持為他人說,就勝過以身布施,羅什並沒有這樣說。

「福」和「福德」相比,含義要寬一些,「福」不僅包括「福德」,也包括「福報」。福德,是善業的勝利功能;福報,是善業的殊勝果報。這裡,不僅福德多,福報也多。

5、慧命須菩提白佛言: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_______。何以故?須菩提,_______,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A. 非眾生;眾生者
B. 非眾生非不眾生;眾生眾生者
C. 非眾生非不眾生;眾生非眾生者
D. 非眾生,眾生眾生者

答:非眾生非不眾生;眾生眾生者。

眾生,就是凡夫。須菩提問佛,未來世有沒有凡夫對此生起信心。佛說,他們不是凡夫,因為能於此法生起信心,就不能說是凡夫;但也不能說不是凡夫。這個意思,流支、真諦譯本說得非常清楚:「彼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非非眾生,故說眾生。」 那為什麼羅什連用了兩個「眾生」——「眾生眾生者」,是什麼意思?

眾生,除了凡夫的意思,還有「眾多法和合而生」的意思。《大法鼓經》:「佛告迦葉:如是和合施設,名為眾生。」 羅什意思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生的凡夫(眾生眾生者),並非實有的凡夫,只是名字叫凡夫。兩個「眾生」,所用漢字一樣,含義是不同的。

什譯《小品般若》也說:「釋提桓因言:大德須菩提!眾生有何義?須菩提言:眾生義即是法義。於意云何?所言眾生眾生有何義?釋提桓因言:眾生非法義,亦非非法義,但有假名。是名字無本無因,強為立名,名為眾生。」

6、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______, 是名_____。

A. 無有少法可得;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B.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C. 乃至無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D. 無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乃至無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什麼有「乃至」二字?佛的意思,我不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得,我於任何法都無所得,這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需要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的。「得」,是有為法,是可以修,而且必須修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為法,裡面沒有「得」。要「得」無上菩提,非修一切善法不可,而且必須以無我等相修。因為無上菩提中,無有一法可得。

7、以下哪種念頭,不應該有:

A. 如來不應以具足相見
B. 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C.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D. 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

答案: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他三個選項很容易。重點是這一句。這一句,羅什譯本和其他五譯很不同。什譯說:「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他版本大意都是:「汝今不應作如是見:如來以具足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到底不應作哪種見?不以具足相得無上菩提?以具足相得無上菩提?還是兩種見都不應作?這應該是《金剛經》流傳中的變化。這種變化,雖然各自都能解說,但意思相去極大。

羅什譯本,含義是:雖然佛說不能以色見如來,但如果忽略了色,也不行。菩薩要成佛,除了三大無量劫的六度萬行,還要百劫修相好。具足相的修行,令菩薩福德圓滿;得無上菩提,必須福德圓滿。前面「若以色見我」的偈子,是強調智慧;這裡說「莫作是念」,是強調福德,與下面的「於法不說斷滅相」是一貫的。

8、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_____。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_____故。

A. 功德,功德
B. 功德,福德
C. 福德,功德
D. 福德,福德

答:功德,福德。

什譯《金剛經》有「功德」8處;「福德」18處。談到功德,主要是說受持、讀誦佛經,供養諸佛。佛是具足功德的,談到眾生,如果和佛、佛經、佛法相關,也說「功德」。「得成於忍」,是對佛法的體悟,故說「功德」。功德,是和智慧、解脫相關的。而福德,則以布施為主,包含持戒、修定等。為別人誦經,是「法布施」,也說「福德」。大體上,「福德」偏從利他說,「功德」偏從解脫說。

「知法無我,得成於忍」,主要是智慧邊的事,因此說「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不說「勝前菩薩所得福德」。如能「不受福德」,即有無我智慧,即有「功德」。所以後面的空是「福德」。在羅什的譯本中,沒有「不受功德」的說法,只有「不受福德」的說法。

「作福德」和「受福德」不同,福德不應受,卻不應不作,這是理解福德的關鍵。不受,即是不貪著其勝利。福德通有漏、無漏。如能作而不受,福德即不可限量。這不可限量的福德,正是菩薩摩訶薩根本,無上菩提即從此來。

流支和真諦,兩處都用「福德」。羅什前用「功德」,後用「福德」,相當考究。

#文殊大讲堂#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
啊啰钵拶捺

金刚顶经五字真言胜相云。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普贤随逐加被。护法善神在其人前。

又善男子善女人。有能持此真言才诵一遍。即入如来一切法平等。一切文字亦皆平等。速得成就摩诃般若。

又若诵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难。若诵两遍。除灭亿劫生死重罪。若诵三遍三昧现前。若诵四遍总持不忘。若诵五遍速成无上菩提。


若人一心独处闲静。梵书五字轮坛。依法念诵满一月已。文殊菩萨即现其身。或于空中演说法要。是时行者得宿命智。辩才无碍神足自在。胜愿成就福智具足。速能皆证如来法身。但心信受。经十六生决成正觉(轮字观门衣师禀受)。
#密咒圆因往生集#
甘泉师子峰诱生寺出家承旨沙门智广编集
北五台山大清凉寺出家提点沙门慧真编集
兰山崇法禅师沙门金刚幢译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光线柔和我耀眼 时空由我的美色雨景物相融着[照相机] 蔷薇带刺的鲜艳 美人我是不能多得的仅有物种 专辑签售会现场 俊美的我尽情展露风情雨魅力 张张首首皆精品
  • 五金:原版五金配制尺寸:24*41*10 4274上次去逛街,花了28买了根哈根达斯,一般般[二哈][二哈][二哈]520去蜜雪冰城,领了个情侣证[喵喵]我说
  • 沈挽棠陆枭礼(已完结小说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小说全文阅读主角沈挽棠KI#1f8q ‼小说全文阅读主角沈挽棠到公#众#号【岁月书摘】回复(沈挽棠)就行了。 ‼书
  • 蛆虫は清潔とは言えないが、自分から清らかで気高いなどとは言わない:猛禽猛獣は、自分より弱い動物を餌食にするから凶暴と言わざるを得ぬが、彼らは従来から「公理」だの
  • 酸菜鱼说,以前就是波拉于善玲,祝宁经过大伟草帽,现在不是?就是文静,就是正老不王宁就是董慧孙悟空,就是情义无价就是雪,天天攀亲附贵,自己都不要。
  • ”同样的,王勃纵观自己的过往,犹如人生的一场闹剧,他看开了也看淡了,他说过去已然过去,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最重要的,是珍惜未来的日子。释义: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
  • 奇门预测事业(1)根据您提供的奇门遁甲分析,以下是对项目、产品技术和资金的简短总结:项目分析:开门为工厂,戊➕庚值符飞宫,表示动了资金。产品技术分析:时干丁代表
  • 浪琴名匠系列,浪琴表拥有悠久而卓越的传统,浪琴腕表中的名匠系列,更是名声赫赫,成为了浪琴经典的代名词,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一款名匠表款,更是经典中的经典,38.5
  • 人这一辈子,不要拥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若是苛求那就是在难为自己,不惊不扰的活着,懂得珍惜拥有,也知道释然放下,珍惜生命,过好人生中的每一天,才是我们想要的幸福。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谢谢你,不断地将我治愈。[鮮花]@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理吧[给力
  • 初出茅庐之时,如果能够得到贵人的相助,事业的发展会更加顺利,这个阶段多亲近“贵人”(3楼)-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君子要整天自强不息,勤奋谨慎;(出自《周易·
  • #宋亚轩[超话]##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其实,梦想的切入口往往很小,它并不像星星那么遥不可及,欲望就如一把助人攀登的阶梯,只要我们都
  • 我说我当男的,他说不,还是他当男的,我说我也当男的,咱俩男男[doge]他说我有病,接下来开始了他的剧本畅想:他说,他下辈子是个企业家,不婚主义者,而我是他的佣
  • 黄俊捷被欺负成这样,你们占原因的百分之90[吐]明明白女士在致命游戏期间就在,为什么不对黄俊捷在剧内人设,高光,服饰,妆容等不公平待遇进行协商?)我现在甚至怀疑
  • 小时候我还有一个特别爱玩的——玩泥巴,我和朋友去后街挖来土后,会用纱网筛一遍,没有小石子后就开始和泥巴,和好后捏成一个小圆脸然后用牙签在上面画眼睛鼻子;说来也好
  • 強勢來襲輕盈時尚的丹寧材質性與范思哲哲經典元素碰撞出新火花??型号:V1060,尺寸:40x16x29cm SUZANNE_腋下包 钻石配金扣 现货实拍视频
  • 追剧日历主演于轩晨 / 邵羽柒​其实,我们只是想找一个谈得来、合脾性,在一起舒坦、分开久了有点想念,安静久了想闹腾一下、吵架了又立马会后悔认输的人。中午的时候说
  • 万叶千声皆是恨,肠断月明病酒生。"醍醐灌顶,治愈,天花板,渣男,修道场,神操作,卷的尘土飞扬,错峰,负增长,在卷别人中设防与被卷中挣扎,长夜漫漫我只睡
  • “我……”还没等你将早已准备好的长篇大论道出,一道咋咋呼呼的声音就横穿直入,响彻两人的耳膜。今天参与了学院组织的Seminar,讨论“学术评审的流程和规则”大概
  • 5、当一个人停止哭泣的时候,不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欢乐,而是他的心变硬了。而谢苑杰的回应也和梦中无二——他状若无意地朝孟欣彤瞥了一眼,说:“抱歉,我不能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