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期被误会的岗位——“医患办”
我叫李广学,是宁波市康宁医院的一名精神科医生,但在过去的半年里,因为工作的调度,除了门诊和病房,我最常去的一个地方叫“医患办”。
半年前刚接到通知,得知要被调去“医患办”工作时,我很是忐忑。“医患办”顾名思义,这个岗位需要与很多人和部门打交道,怕会是个“惹人嫌的难差事”,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进这里。
果不其然,在这段工作期间,除了需要与患者、患者家属沟通,我还要接收、处理卫健委转来的信访件,甚至还会代表医院出席法庭,参与一些法律途径处理的案件。不时地需要向领导请示、汇报,不断地与各部门的同事沟通,不停地书写信访回复件、鉴定答辩稿、信访绩效方案等,定期组织信访工作讨论会、医疗损害鉴定会议等等,这些都是我的工作常态。
在不断沟通、整理文件和组织会议中,时光流逝,我从最初的忐忑,到如今有了新感受。即将调离这份工作,我写下这篇小结,记录我的感受,也便于让其他人更好地了解这个被误会的“岗位”。近期的一个案例,或许能很好地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医患办”。
2021年11月,一位长期饮酒的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家属无法与他沟通,见此状,患者家属联系120送到了我们宁波市康宁医院的急诊。
患者被送来时平卧在急救推车上,接触没有主动反应,无法进行言语沟通,说明患者可能意识状态有问题。
我院接诊医师立刻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肺部有明显啰音,说明患者可能有肺炎,压眶反应很弱,说明患者精神较差或者身体过于虚弱。
初步判断患者因长期饮酒可能存在较多的躯体疾患,躯体情况较精神情况更为危重。综合医院配备相应设备,可以对该患者进行更加详细的检查和治疗,不适宜在我院住院治疗,因此建议家属转诊至综合医院。
得知需要转院,患者的哥哥王大哥顿时急了眼。
我在医患办接到消息,赶到急诊时,家属王大哥情绪正十分激动,他不理解接诊医师的处理,认为我院在推诿患者,与急诊的医生吵了起来。
他说:“我们花了几百块坐救护车过来,现在还要我们转院,你们是不是不想收我们。”
王大哥要求医院赔偿他的路费及急救车费用。
经过一番沟通,我理解了王大哥情绪激动的原因。患者家境并不宽裕,当初王大哥下决心带着弟弟跨市就诊很不容易。如今路费已经花了、救护车的费用也要付,一心想住进我们医院,让弟弟得到专业的治疗,可到了医院却不能如愿住进康宁医院的病房。接诊医师建议他去综合医院诊治,他也不能确定未来的情况和花销,心里一时无法接受。作为医患办的工作人员,我十分理解双方的立场。
站在患者的角度,就诊的经济负担,对家人病情的担忧,对医院的不信任,我统统都能理解。
站在医生的角度,医疗的目的是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治疗,医生并不是不想收病人,而是从患者的病情考虑,他此时更需要去综合医院治疗,更利于他病情的恢复。
与王大哥沟通一番后,我提出了先带患者转去综合医院治疗,留下了医患办的电话,两天后给他答复的方案。
由急诊接诊医师再次判断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能够接受转院,在医务部沟通某医院医务部帮助协调急诊科接诊后,我们再三叮嘱120医生多加注意患者情况,王大哥同意先转至综合医院明确躯体情况。看着王大哥带着弟弟离开的背影,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两天后,我准时给王大哥打了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平稳了许多。
王大哥告诉我,转到综合医院后,弟弟做了一些系列的检查和化验,结果报告很不好,目前人正在ICU里治疗。
他能够明白当初我院建议转至综合医院的初衷了,但ICU的花费太高了,他们看不起病,准备回老家再治。
在电话里,他像是在问我,更像是在说服自己,“我们尽力了,弟弟他也不会怪我吧,回老家后能治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吧。”
说到最后,他再次询问我,“你们医院能不能给些补偿?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们为了看病打车都到你们医院了,却没能住进去,那车费怎么办?”
尽管我同情他的处境和患者的病情,但还是得明确地告知,我院的转科建议是基于对患者病情评估后的结果。耽误病情、危及生命那才是最大的损失,因此经过评估和初诊,建议他们转去综合医院诊治,不是推诿,而是履行了首诊负责和救死扶伤的义务,不存在补偿或赔偿。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
当时我萌生出,从个人的立场给他们一些帮助的念头,感觉都很不容易。但我又隐隐担心会不会对方不理解,还要继续“投诉、信访”,最终没有说出口。
随着一声叹息,电话挂了。
......
真正的完结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但我愿意相信好人会多些吧。
思虑再三,我又拨通了电话,这一次我不是宁波市康宁医院医患办的工作人员。我是一个得知消息的李先生,我想以个人的名义给他捐些钱,帮助一下他们,更重要的是,希望他不要放弃救治弟弟。
出乎意料的是,王大哥告诉我,他建了一个群,群里都是些给他弟弟捐过款的好心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记录着,以后一一报答,我婉拒了加群。
又过了一个月,疫情突袭镇海,在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中,我想起了这对兄弟。点开王大哥的朋友圈,我看到弟弟的病情明显好转了。
询问之下,得知患者回老家接受治疗后,恢复良好,已经可以自主走路和吃饭了,我又叮嘱了些话。
此时,我才感觉,这件事真正的完结了。
回想在急诊室,见到王大哥的第一面,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情绪上头,不直接把他当作无理取闹的人,好好沟通后建议他们转诊综合医院;我很庆幸自己又打了第二通电话,为他们治疗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很庆幸这是对好兄弟,他们长途跋涉回家乡也坚持了治疗,最终迎得了好转的机会。
庆幸之余,我不禁思索,医患办到底是个什么的地方?
我们处理那么多纠纷和案件,解决那么多投诉的意义是什么?
这里是大家情绪的发泄出口?
这里是可以通过投诉获取利益的途径?
还是这里是一个处罚他人的契机?
这些回答,自然都是否定。
医患办全称是医患关系促进办公室。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为医患双方提供坐下来好好说话,促进大家平心静气解决问题的部门。它是中立的,是以事实和公平为导向,不倾向于哪一方的。
或许有人会质疑,医患办是医院的一个部门,怎么会公平呢?
我的回答很简单——:“医院是发展的,医院需要进步,需要变得更好,尤其是百年之龄的宁波市康宁医院,我们想做、需要做得更加宏伟,少不了积累经验教训来提升自己。医患办就是一个接受各种质疑寻找自己不足的部门,在投诉和建议的背后是医院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在这些一件件纠纷处理的背后,我也看到了气愤、脆弱、不甘和无奈。即将离开这个岗位,我写下这封信,给自己一些总结,让自己不要忘记在这见过的面孔和体悟。
感谢半年来吴向平副院长一字一句的教导和文稿修改,感谢刘灵江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上对我的引导,感谢郑飞杰杰哥给予的帮助。感谢这个岗位让我懂得了更多,重归医生的岗位,我将立志做一名更加耐心的医生,接纳别人并接纳自己。
能解决的不需要吵闹,能改变的不需要争执。
和谐的医患关系,友好的就医氛围,这是医患共同的需求。
患者看病看得开心,医生看病看得开心,是医患共同的诉求。
希望不久的将来,医患办成为一个握手言和的聊天室,医患带着相互的信任走进这里,在这里寻求事件的最佳解决方案。更多内容点击原文链接#医患办# #医院#
https://t.cn/A6xdfvAx

今天是西安封城第一天,凌晨领导在工作群里通知,已经与社区联系好,要求各室室主任一大早正常上班。看到这个消息觉得有点诧异,但也没有多想,忙乱了一天,还是赶紧睡觉。一大早醒来就准备起床,没过多久群里又发来消息,说是接到疫情指挥部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单位必须停止上班,等第二轮(12月23日)核酸检测完再定复工复产,通知今天上班的员工暂时待命,等通知。其实这样才是合适的安排,当前全市核酸检测才是头等大事,否则就失去了封城的意义。虽然不去上班,想着一会还要做核酸检测,就起来给自己做了一个披萨当作自己的早餐。因为前几天早市就关闭了,买早饭不太方便,这个披萨是前几天就买好的,没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场,至少让我没有在昨晚去超市抢购。疫情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服从政府的安排,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吃完早饭,静静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坐等核酸检测。#西安疫情#

【#媒体拷问西安疫情:应急表现大失所望#】拷问西安疫情,千万人口重镇应急表现何以如此
“混乱。”

说起这周的前两个工作日,西安教师杨萌脱口而出。

周一凌晨两点,杨萌接到学校通知,开始连夜告诉学生停课的消息。但作为老师,她还要正常上班;根据市里的规定,上班或者出入其他公共场所,都需要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

为了能顺利上班,杨萌和身边不少人一样,选择了连夜去自费核酸。

没想到的是,周一一大早,一码通系统的崩溃,让包括杨萌在内的很多西安市民陷入了更大的。公交、地铁只能手动登记,连夜做的核酸检测,因为系统故障,没法查到检测结果。

对今年即将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贝拉来说,西安的疫情更是让她不知所措。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是陕西其他城市的考生,考点在西安的西京大学。昨晚陕西省虽已针对受疫情影响的考生做出了新的安排,但如她一样省内跨市的考生仍面临“跨市从严”的巨大难题。

“要么放弃考试,一年努力打了水漂;要么冒着感染风险去西安,返乡还需要自行承担隔离费用等一切后果。”说到这里,看不到在低风险地区考点借考希望的她失声痛哭。

在疫情陡然进入快车道的当下,这座城市的应急管理系统正备受拷问。

一方面,据陕西省疾控中心主任刘峰介绍,此轮疫情中,西安市已出现隐匿性传播,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区传播。目前,西安市内出现过阳性病例的封控区已达90个。

国内一位病毒学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西安)在发现首例确诊的时候,病毒可能已经传播好多代了”。

自12月9日报告首例本土确诊病例后,18日起,西安每日新增开始突破两位数,21日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2例,4天里累计新增确诊病例已达125例。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宇传华日前表示,随着西安全员核酸推进,未来不排除新病例的数字还会在高位运行。
此前出现相似传播情形的满洲里,常住人口只有15.05万,尚且经过了12轮全员核酸才迎来拐点,而西安则是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295万的大都市。

另一方面,本轮疫情的外溢效应已经显现,至今已波及咸阳、延安、东莞及北京四地。

值得注意的是,即将于3日后到来的硕考,约13.5万考生被安排在西安参加考试。

隐匿传播数天进入高峰,外溢效应已显

据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消息,经过对西安当地36例本土病例的全基因组测序,已证实这些确诊者感染的均为德尔塔变异株,且均与12月4日入境航班PK854旅客中发现的输入病例高度同源。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此番仍是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土疫情。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西安疫情源头锚定在12月4日的入境航班,至今已过去了18天;而当地第一例本土确诊病例的报告日期为12月9日,至今亦已有13天。并且,当地首个通报的本土确诊病例并非源自机场,而是入境人员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

国内外机场及防疫酒店出现病例的现象并不鲜见。但问题在于,“现在(的流调)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到底是从防疫酒店漏到了社区,还是从入境时就漏在了机场,都还不清楚”。前述病毒专家指出,西安发现疫情的时候,病毒可能已经历了多代传播。

如今,西安的主城区相继失守,核心的雁塔区疫情尤为严重。

同时,整个西安市至今已发现多个传播链条,且经过大量流调工作后,各个传播链之间缺少明确的关联性。譬如12月12日确诊的雁塔南路子午门诊部工作人员,前后均无相关新增病例,其感染源至今仍不明晰。

作为一名普通的西安市民,杨萌说,她切实感受到了恐慌。“有些确诊都不是密接,就是一个正常生活的普通人,突然被确诊”,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所以基本上流调情况一通报,我感觉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沾边儿”。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宇传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西安全员核酸检测的推进,未来不排除新病例的数字还会在高位运行。

不仅如此,作为省会城市,西安的四通八达让这样的隐匿性传播充满了外溢风险。截至目前,咸阳、延安、东莞、北京四地已出现相关病例。

其中,北京宋庄相关确诊病例是一位高三艺考生。该生于12月12日参加了西安艺术联考,后于14日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返京,19日核酸检测报告为阳性。而与其一道参加联考的其他考生的情况目前尚未可知。

要知道,陕西省的高校大多集中分布在西安市内,今年全省研考报名的近17万人中,按照计划,原本约13.5万考生将于三天后在西安参加考试。

备受拷问的防控管理

就目前来看,作为一个省会城市,西安在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和常态化防控三个方面表现并不理想。

更让西安当地居民无法接受的是,疫情暴发后他们所经历的一个个魔幻情节。

有当地网友发微博表示,昨日(12月21日)在西安航天星河公园做核酸检测,寒风中排队5个小时直到天黑,结果数百人被告知,因核酸系统崩溃无法完成检测;另有核酸采集点因系统崩溃,通知已经采集的样本作废,需要重新采集。

更令人崩溃的是,西安的健康码系统一码通也发生故障。公交、地铁没办法出示绿码和核酸检测报告,排队挨个手动登记身份;有人选择徒步到单位,发现没有一码通也进不了办公楼,再徒步回家,又进不了小区。

为此,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建议市民,为减轻系统压力,非必要不展码、亮码。西安大数据局局长刘军回应一码通故障称:“每秒访问量达到了以往峰值的10倍以上,造成了网络拥堵”。

核酸检测,对很多市民来说,也是费尽周折。杨萌说,昨日中午,她临时接到通知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立马赶去现场。没成想,前面的队伍已经排了近五百米之长,人挨着人。

今日凌晨三点,还在睡梦中的市民汪冰心,便被敲门声叫醒,要求她和家人下楼做核酸。

“很多小区的人都说,他们也在凌晨被叫下楼排队核酸。挨家挨户敲门和检测的工作人员都很辛苦,但像今天这样白天没做、晚上赶工的安排实在让人无力吐槽”,汪冰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一位滞留在西安北站的乘客在社交媒体上还分享了自己被政策彻底搞晕的经历。“排队1小时核酸,12小时后出结果,买动车票后再用1小时去高铁站排队1小时,被通知需要开街道办事处证明,于是退票;坐车1小时去街道办排队半小时,街道办的人说,低风险区不需要证明,拿着24小时内核酸即可;录音后,再花1小时返回高铁站,高铁站人员表示必须有证明;又返回街道办,核酸已超时,又去排核酸;12小时后拿到证明去街道办,街道办让去社区开证明,去了社区先写承诺书,写好后盖章,再去街道办盖章开证明;到了街道办,工作人员表示领导正在协商,等着等着,核酸报告又超时了……”

贝拉所在的一个考研群里,焦虑的情绪正不断蔓延——他们不想放弃准备了一年的考试,但去西安的风险以及往返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在疫情暴发后给出解决方案,而这离考试只剩下5天。

有人尝试联系陕西省教育考试院询问解决办法,得到的回复是:“你觉得考试重要就来考,大不了考完回去隔离。”当问及是否可以像浙江一样就地借考,工作人员答道:“那都是你们自己想的。”

“浙江出现疫情早早就做了硕考相关的借考等安排,陕西则到昨晚(12月21日)才出相应安排。而省内低风险城市考生在当地考点借考的申请还是被忽略了”,贝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对此,中国新闻周刊尝试联系陕西省教育考试院,但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诚然,疫情防控之下桩桩件件都是大事,但在全国应对疫情已有近两年的经验下,一座千万级人口规模的省会城市,在压力之下的应急表现如此,难免令人大失所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五年来, 公交出行更便利——优化调整897条公交线路,开行微循环公交196条,用“绣花”功夫,把公交开到市民家门口、开进百姓心坎儿里; 五年来, 公交产品更多样
  •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的依据#股票##财经##买房指导#【陈文辉:ESG投资是未来的主流方向】中新经纬6月30日电&nbs
  • 世界上最伟大的无罪者……#网拍模特##拍照##寄拍# 亲爱的德洛莉丝,每当我想起你,我都会想起爱荷华州的美丽平原,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感到意志消沉。再也没有无罪女
  • 虽然我永远是不可取代的[NO]云安对于数据中心容灾恢复及数据库监控#运维# #虚拟化# 从计划外停机的数据中心灾难恢复· 计划您的灾难恢复并消除数据丢失,保证让
  • 晚上吃个饭遇上了一个大神,就没他不认识的人和办不了的事[晕],你说啥他都能给你个创意,涵盖了黑白两道!我本来就牙疼啊,大兄弟!早退前通知了让我来的人:“请注意形
  • 7月3日,不少西安市民在朋友圈转发了西安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截图,来自手机软件天气预报显示,西安未来一周持续高温,连续几日最高温超过40℃,这是真的吗?华商报记者
  •  所谓的现在,当然跟过去有关,它也就跟未来有关,所以佛陀他讲这个内因缘,他用水流思想,说什么是我们内心的世界呢?因为外因缘我刚刚讲过,是无解的,无解;那么内因缘
  • 与一年前相比,西安高新区的硬科技产业发展不仅迎来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强劲东风,还有了丝路科学城和丝路软件城的“双城”承载,获得了特色园区的更有力保障,还有
  • 今年以来,榆林开展乔木替代沙蒿治理和抑制沙蒿开花技术试验工作,越来越多的新朋友来到我身边,榆林的绿意更浓了,我这个“特种兵”也该“下岗”了。研究治沙24年,石长
  • #棉花娃娃[超话]##棉花美娃娃[超话]##鹿晗[超话]##鹿晗0420生日快乐##鹿晗##娃稿# 我是2012年入坑的,但是我并没有坚持,2017年脱粉了,初
  • 嗯睡着了赶紧热饭,空挡里把尿布和她的云枕洗了晾好吃饭,观察了一下,还在睡,挺好吃完了饭,听到有动静,过来拍拍,还在继续梦中不行了,我要睡会了,晚上还得熬夜喂奶…
  • 曾经,张俊成在北大师生朋友的注视下,走上了高考考场,完成了人生的逆袭,而现在,他将更多山村孩子送进高考考场,期盼他们也能就此开启人生的新篇。曾经,张俊成在北大师
  • ●“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诗词#高阳台·西湖春感【南宋】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 [鼓掌][鼓掌][鼓掌]公益教学画画,对家长对孩子得有无比的爱心耐心,对所有的人敞开怀抱,实属不易。在拍照前,社工和志愿者先为老人们整理着装、梳好头发,老人随后
  • 小月以为自己再次遇到了值得托付的人,便接受了赵阳的追求,与他开始了恋爱。小月以为自己再次遇到了值得托付的人,便接受了赵阳的追求,与他开始了恋爱。
  • ”拉什福德继续说:“我期待与他共事,但也希望给多点时间来适应他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这些确实需要时间,但这是我们都期待的挑战。[太开心][打call]#TREK#
  • 参与越多解锁越快[送花花] 而且,有彩蛋哦!祝你…」一同「生日快乐ー!
  • 这种方法不去除牙体组织,对牙齿无损伤,但需要孩子的配合,用于年龄稍大能够很好配合的孩子。1-16岁儿童,在能够配合的情况下,应每6个月一次,对口腔内已萌出的牙齿
  • 在读余老的《文化苦旅》突然觉得自己这样每天看看书写写字贴贴手帐喝喝茶玩玩狗做做包刷刷微博看看哥哥的日子也没什么意思还有三分钟的毕设 却一点也不想去做总觉得找到一
  • 梦华录中的女性奋斗过程并不是爽.文,她们只能被限制在“乐.籍”的身份中,在那个时代的眼光里拼命努力。拼命踮起脚才拍出来的效果如下——我会说是因为活动展示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