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统教派以外的特别的传授。“别传”不是不传,而是“特别的传授”的意思。

禅宗传法,最注重的就是机锋,是心心相映。禅的“机锋”,就是具有智慧之眼的禅门大师,通过独特的言语、动作来勘验学人的见地功夫。禅的机锋,犹如上阵交锋,短兵相接,当机不让,犀利无比。“掣电之机,不劳伫思。”一有思索,就立即错过、落败了。

禅门经常用“箭锋相拄”来表示禅机的迅捷激烈。禅师们非常注意训练门徒的论辩功夫。有两座禅院比邻而居,各有一名小沙弥负责采购。其中的一个每天早上到市场买菜时,总会与另一个碰面。

其中的一个问:“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脚到哪里,我到哪里。”

这个小沙弥感到难以回答,就向他的师父求教应对之术。师父说:“明天早晨,你遇见他时,如果他再这样答你,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必胜无疑。”

次日清晨,两个小沙弥又相见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风到哪里,我到哪里。”这句话又难倒了他,他又向师父求教。师父说:“明天你问他:‘假如没有风,你到哪里?’”

第三天早晨,这两个小沙弥又相遇了。前一个问道:“你到哪里去?”另一个回答:“我到市场去!”这下子,第一个小沙弥彻底傻眼了。

禅门在接引学人时,注重机锋棒喝,所谓“棒如雨点,喝似雷奔”。来果禅师说:“欲修用心之法,必求棒喝加持。……要知毒棒之疼,打落千生重障;猛喝之痛,吼开万劫痴迷。故古云:七尺棒头开正眼,一声喝下息狂心。”又:“香板头上出祖师,大喝声内出菩萨。”“禅堂棒喝,其为母也;见性成佛,其为子也。”(《来果禅师语录》)

当头棒喝是禅宗祖师接化弟子的特殊方式。禅宗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在接引学人时,师家为了粉碎学人的迷情,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相传棒的施用始于唐代的德山,喝的施用始于马祖道一,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百丈曾说:“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日参马祖,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暗。”(《景德传灯录》卷六)

有理无理三顿棒,是禅的独特的教学法之一。

古时候,有一位刚出家不久的僧人出外参访求学。一天,他来到一座寺院想挂单。他来到客堂,拜见负责客堂的知客法师。知客师问:“谁叫你来的?” 挂单僧回答:“我自己来的。”知客师说:“不经师父允许就擅自出来。”拿起香板就打了过来,问:“到底是谁叫你来的?”挂单僧马上改口说:“师父叫我来的。”知客师说:“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师父不叫你来你就不来参学吗?大丈夫一点主见都没有,再吃我三香板!”

2、不立文字

与教外别传紧相联系的,是不立文字。宋代契嵩《传法正宗论》卷二说:

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是岂使人执其教迹耶?又经曰:“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中间五十年,未曾说一字。”斯固其教外之谓也。然此极其奥密,虽载于经,亦但说耳。圣人验此,故命以心相传。而禅者所谓教外别传,乃此也。

这段话中上半部分引的是《圆觉经》中的文字。“修多罗”就是华译契经。契是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佛经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见到了月亮,就要清楚指月的手指的本身,并非月亮。由此告诫学禅的人,不能执着于语言文字。

佛教用“指”比喻语言文字,用“月”喻佛法真谛。《楞严经》卷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运用语言宣说佛法,如同用手指指月亮。手指是语言,月亮是真理。痴迷的人,却把手指当成了月亮的本身,岂非大谬不然。明代瞿汝稷曾搜集了大量禅宗的公案、语录,汇编成巨着《指月录》,至今仍是了解禅风禅法的重要参考书。

“不立文字”是禅在传承、语言方面的显着特色,以致于很多人认为“禅不可说”。于是,一提起禅,首先浮现于我们意识中的,就是禅不可说。但是,当我们翻开禅的历史,就会发现禅师们留下的语录浩如烟海!这说明,禅既不可说,又必须要说。那么如何来说这不可说的禅?这就意味着,禅师们不是通过一般的、概念性的、逻辑性的东西来描绘他的思想,而是通过一则则象征、譬喻来进行呈现。

禅宗注重的是以心传心,批评拘泥于语言文字而不解实义者,是“守株待兔”。

禅宗认为语言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仅凭语言文字不能圆满地领悟真理,因为真理存在于用语言文字去表达之前。为了避免“口是祸门”的危险,禅师在回答学人时往往说:“叮咛损君德,无言最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古尊宿语录》卷四十)

禅宗主张参活句而不要参死句。参透活句而开悟,才会有真正的受用。

3、直指人心

《圆悟录》卷十四:“达磨西来,不立文字语句,唯直指人心。若论直指,只人人本有,无明壳子里,全体应现,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所谓天真自性,本净妙明,含吐十方,独脱根尘。”禅宗初祖达摩来到中土,用的就是“直指人心”的法门。

禅宗主张心性本净、见性成佛,主要依据就是达摩的“理入”学说。达摩的“理入”学说认为,凭借佛经的启示,深信众生都具有共同的真如本性,只是由于被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通过禅修,舍妄归真,修行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除一切差别相,就可与真如本性相符。这种学说,是禅宗的理论基础。

六祖慧能继承了这一观点,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坛经》)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只要认识了这个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这就是“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4、见性成佛

见性,就是见到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说:“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达磨大师《血脉论》:“若欲见佛,须是见性,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禅宗认为,见到了人人本具的佛性,当下就与诸佛无异,这就是“见性成佛”。

当我们见到了本心本性,当下就可以获得觉悟。“悟”这个字,从字形上看,就是“吾的心”。“吾”就是“我”,但它不是被妄想遮蔽的那个“我”,而是不受污染的原真的“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认识了这颗心,认识了本心本性,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Kastaneリネンノーカラービッグシャツ¥7,150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 【"乘车"穿越1500公里追赶迁徙大部队 25只北京救助鸟儿鄱阳湖放归】行程20个小时,穿越1500公里山川湖泊,25只曾在北京获救的野生鸟
  •   3.《金匮玉函经二注》周扬俊: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邪风袭入而中,卫之正气俱虚也;小便不利,身微肿者,中外为湿所持,而膀胱之化不行也,安得不以甘、术和中,
  • 最后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一人坐三个位置,一个放包,一个坐,一个靠着(完美模拟靠着男朋友看电影[doge])不过说实话,我希望能看到一些Grindewald和Dun
  • 夕阳落下吹着微微的小暖风花瓣离开花朵 飘进风里 又落下一池湖水被吹皱 粼粼地荡开天空呈现绮艳瑰丽的玫瑰色 慢慢染开我和奶狗 坐在长椅上 分享着酸甜辣的
  • 早く皆さんの前で歌いたいですね[心][心][心][心][心]#小林未郁##mikatype##新田惠海[超话]# .#新田惠海# .#新田恵海# 【公式】歌う!
  •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幸福是睁开眼看到初升的太阳,是打开门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可以短暂下楼的十几分钟,是核酸报告上绿色的阴性、抗原检测卡C处的红杠;是炒菜的时候撒
  • 适合发给重要人的温柔文案~[心] 1、特别想要的东西不多,能睡到自然醒的早晨和你 2、我想陪着你,在你需要我的每一个瞬间 3、爱你没有生产日期 更没有保
  •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解封##刘浩存支持西南民族大学解封# 50w土豆盛宴真有你的,关大牢还一日三餐免费呢 有这个50w的钱来降热搜捂嘴,怎么不去请几
  • 虽然咋咋呼呼但是我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人,谢谢你们拉住我,谢谢你们成为我的家人和朋友,谢谢你们爱我,谢谢你们让我成为最最最最幸运的人❤️#何炅[超话]#成为你炅迷
  • 在《新浪微博》这么多年什么样的话都说过最多的话就是爱国就是爱党就是爱人民从2012、2013年开始我的微博量14万多条庆幸的是网络平台保护了我在这么多年时间里避
  • 不管时光赐予我们的是温柔,还是沧桑,都别成为我们拒绝成长的理由。渐渐地明白,幸福是用来感受的,伤痛是用来成长的,一颗心在繁华过后依然温润如初,就是对岁月最好的温
  • ​#肖战[超话]##肖战 入目无他人 四下皆是你##肖战 能喜欢你真好##追星红娘请把ta推向我##小飞侠专属表白墙##正能量偶像肖战##腾讯视频代言人肖战#见
  • “提倡者”们很在乎别人的感受,也希望被以同样的方式对待 — 这有时需要给他们留几天独处的时间。他们把帮助他人作为生活的意义,虽然你会在营救活动和慈善工作中发现
  • 关注我,这条微博Zhuanfa过万就抽1位锦鲤送双11所有新品(含配饰店)❗️1⃣️转抽3位送双11任意新品❗️2⃣️此条盖楼第1111楼送111元现金红包,盖
  • 有风来扰的日子,有了怡然安然的心,便可度过……#就这一刻# 留住春天:北京的春天太短,“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抓紧爱她吧!有风来扰该这样度有风来扰,莫躁,且听
  • 盘点:除了深国交,英式学校还有哪些❓‼这几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有一大批顶级英式学校纷纷落地,像“千年名校“国王学校,“首相摇篮”哈罗公学等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
  • 不仅是潮流con们的中意配色,就连英女王都十分喜爱这样的紫",紫色代表尊贵,代表权贵。紫色也一直是高贵大气的代表,也因如此,结合本次2018年主打色,
  • #盗墓笔记[超话]#我可以理解哑女爱上瞎子,甚至我也觉得这是必然,就像霍玲阿宁一样,被美好又强大的人吸引这是必然,但搞成双箭头我就?但是看过第10集大家也知道,
  • ##SnowMan##深泽辰哉#5/8 18:00〜18:30 MUSIC FAIR 有WEST真好真好 好久没几年没上过这节目了藤井フミヤ&尚之×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