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是注定的,运是可以改变的,多行善,多积阴德。有缘人看见希望改变命运这里开始一、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袁了凡自幼丧父,母亲命他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自称孔先生(根据云南县志,此人是著名易学家杨向春,化名孔先生,曾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书),精通皇极数预测未来,说他有当官的命,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把他什么时候考取功名,能考第几名,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寿尽,有没有孩子等都作了预测。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从此没有了上进之心。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也就是说,道德仁义自己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也可以自己求得,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听命于天,听命于他人。从此,袁了凡的人生信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笃信宿命论转到信仰命由我造、福善祸淫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在于自身的修为,要多做善事,消除恶念。这就是《立命篇》的主要内容。于是袁了凡开始积极改过向善,积累善业,许愿做三千件善事改命,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预测开始不应验。但袁了凡仍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袁了凡一直没有子女,就继续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于丙戌年再次遂愿,中了进士,授宝砥县长。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在努力行善改命后,完全改变了,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而终。
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时候,袁了凡的妻子见到袁了凡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上万的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二、改过之法
第二篇讲改过自己的办法,袁了凡认为改过自己要发三心:即惭愧心、畏惧心、勇猛心。惭愧心、畏惧心可以使自己认识到错误,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改正。勇猛心是指虽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得过且过,或严重拖延,没有真正实行,而勇猛心正是改过、改命的关键,只有知道道理后勇猛实干才能真正获得益处。并且讲了改过的道理,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如果没有从理、从心,只是从事的表面强戒不好的事情,但病根还在,东灭西生。故袁了凡认为改过更应该从理、从心。从事改过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急需治标的时候仍可使用。
三、积善之方
第三篇讲积善的办法,讲述了十余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有讲述其实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里面有引用几个经典故事。如引用了孔子的故事,子路救人拿了赏赐,孔子说子路做得对;而子贡赎人,没有要赏赐,孔子说做得不对,因为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入,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其实却是善的。里面亦列举了十条可以行善的门类并作了相应解释: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第四篇谦德之效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道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里面讲述了数个故事来证明。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名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严君平】(前86年-10年),本名庄遵,字君平,蜀郡邛州人。西汉末年思想家、易学家,辞赋家扬雄的老师。隐居成都井中(今成都君平街),以卜筮为业,"因势导民以善",著述授徒于郫县平乐山,宣讲《老子》、《庄子》,预判"王莽服诛,光武中兴",后果然应验。传世有《老子指归》一书。#读书# https://t.cn/R2WxEin

《易》学与阴阳学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学中说的道,即阴阳变化内含的规律性。孔子《系辞》曰:“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在这里孔子说的乾坤,就是阳爻和阴爻,凡阳皆乾,凡阴皆坤。卦的六画,非阴即阳,故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

“无”为道,“有”为器。老子和孔子在阐释“道”之时,讲的是“道”的无形,“道”可以生“有”。天地絪缊,阴阳交合,化生万物。

老子的“道”,为“无”,为“空”。而易“道”,为天地,为阴阳。

故,易“道”,区别于老子所说的万物之先的“道”。是把阴阳变化与“道”结合,形成以“时空”为特色的“道”,即结合“器”之“道”,无器就没有道。《易》学的“道”,变动不居,唯变所适,与阴阳变动联系在一起。任何阴阳的变化,形成新的“器”,都会相应配合新的“道”的出现。

孔子《系辞》中写道:“《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段话里的“周流六虚,”指的就是起卦过程,阴阳未定之时,爻的状态为“无阴无阳”,这样的状态就是“虚”的状态,起卦生出阴阳的变化,从初爻、二爻直到上爻,这就是“周流六虚”。

而从“无阴无阳”到六爻皆有阴有阳,恰恰是从“无”的状态变为“有”的状态,这种转变的完成,既实现了具体的卦的生成,又完成了具体的“道”的形成,这就是《易》的起卦过程“无阴无阳谓之道,有阴有阳方成道,”的道理。易“道”要和卦象、爻象相联系,故,易“道”区别于老子所说的万物之先的“道”。但,起卦过程也是一个“无”生有的过程。只是,《易》道,离不开阴阳,即离不开“器”,无器就没有道。

《易》学的“道”,变动不居,唯变所适,与爻的阴阳变动联系在一起。任何一根爻的变动,生出新的卦象,形成新的“器”,都会相应配合新的“道”的出现。《易》以“道”化生宇宙万物、万事,故长于变。故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变”是《易》的精髓和灵魂所在,讲《易》,离不开讲变化的道,也就是阴阳变化的道。故,易之所有,阴阳而已。

故,极数之变,以定阴阳,周流六虚,画卦定位,阴阳成列,易之体立矣!《易》学之“道”,弥纶天地、宇宙,与天地、宇宙合一,这也是古人把《易》学之道,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大“道”的根本原因,因为中国文化、哲学的根本、核心问题就是探究“天人之际”。

而中国古人模拟宇宙自然运行原理的思想,则来自于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精髓思想,是认为宇宙有两种最基本的元素,这两种元素体现出的是两股基本的原力,一正一反,正的为“阳力”,反的为“阴力”。

阳力也称为“复力”,阴力也称为“剥力”。这两股原力交替、消长,规范着宇宙物质世界的生存和发展过程,是万物生存发展规律的内在力量。“复力”使物质“由小生长到大”,“剥力”使物质“由大化为小”。这两种力的运行规律合称“阴阳”。

可以说,阴阳学说就是中国古代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阐述了古代中国人朴素的对立统一思想学说。“阴阳”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对中国人思维模式的形成影响极大。

再回到《周易》的卦象,《易》的主体是六十四卦。而“卦”由六画组成,每画只有两个符号的选择,不是“阳”就是“阴”。也就是说,《周易》就是用三百八十四个阴阳爻(阳爻和阴爻各半)构成了六十四个卦,组成了一个能包容宇宙万事万物的、完备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的主体内容由“阴阳”组成,正如孔子在《说卦》所言:“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因此,阴阳变化就是《周易》立卦的依据,而“阴阳”则是卦的基本元素。

考察远古时代留下的资料,可以知道,阴阳理论在远古时代的早期是独立的,它的形成也是很朴素的。古人为了生存和身体感觉上的舒适,很早就发现了山的“阳面”和“阴面”,即山之南坡为阳,北坡为阴。这样的朴素知识可以让古人遵循“阴阳”的规律,得到太阳光照的温暖。古人在生活中不断的总结,思维的朝向最终都指向“阴阳”。中国古人在“阴阳”上的思维,甚至早于“八卦”的思维。而古人不断完善的“阴阳”理论,与之后出现的八卦符号体系结合后,最终才形成了蕴含阴阳学说的卦象体系。

于是,可以设想一下,在远古时代漫长的时间里,原始的、仅仅代表自然现象、气象记号的图画,一开始仅仅是古人朴素的、总结性的符号应用,仅仅是古人想用阴阳爻的图像符号来代表宇宙间一切事物的一个愿望和决定,而这个决定一旦开始,思维的脚步就再也停不下来,因为古代中国人在长时间里形成的阴阳学说早就等在那里了。

从伏羲的“一画开天”到八卦融进完备的阴阳学说,就像触动了弓弩的机关,一发而不可收。这也就是《说卦》中讲到的“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于是《易》的核心思想就产生了,八卦学说与阴阳学说的文化源头合流了。这样,阴阳学说在《周易》的框架下,开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应该说“阴阳”是《周易》这本堪称中华文化源头活水的典籍赖以传世的核心基础理论,也是六十四卦的宇宙系统能有其完备性的基础,是卦象系统能包容宇宙间所有事物及其变化的最基本元素。

尽管八卦形成的开端是原始的,是灵思一动的念头,但是每当我们重新追溯八卦的形成及其与阴阳学说理论合流的过程,就可以很确定的说,没有“阴阳”学说和代表宇宙物质、及其相应的“形而上”理念的核心基本元素 —— 阴阳的融入,就不会出现六十四卦系统,也就不会有《周易》世代的薪火相传。《周易》文化的传承与阴阳学说的奥妙,是绝对相关联的。

阴阳学说,大致在黄帝的时代臻于完善和成熟。在阴阳学说中,太极的思想,阴阳互根、互含、互依、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思想,阴阳互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思想,阴阳消长、阴息阳长、阳消阴长的思想,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特有的智慧,也体现了阴阳学说的完备性及其无限的奥妙。

阴阳在图形上的表现形式为太极图(图见后)。

太极的含义,及辞的来源:

“太极”一辞,除了见于《庄子·大宗师》,庄子用“太极”表示太空极高处的极限之外,就是孔子写《系辞》用了“太极”一辞,表示的意思却不是空间的含义,孔子用“太极”表示数的奇偶未定之时的本原的状态。

有了“太极”一辞,它的慨念很快就扩展到宇宙处在天地未分的状态。有的易学家认为,太极可以作为混沌未分的元气,也有易学家主张以太极为“无”。但,不论“太极”概念的扩展如何进行,有一点是肯定的,孔子写《系辞》,是用“太极”表示爻的阴阳未定的状态,是从极数之变,到数的奇偶得到确定,定阴阳的起始那一刻,此刻爻位为“虚”,无阴无阳。起卦中,这种无阴无阳的状态很快就被打破,生出阴阳,也就是《系辞》中说的“太极生两仪”。

因此,我们要明白,孔子用“太极”一辞,是用它代表爻位为“虚”、卦象为“无”的起卦过程的初始。反复读孔子的《易传》,我们会发现孔子把起卦的过程归结为:蓍、卦、义。孔子写道:“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这里“蓍”指起卦的道具,不专门特指“蓍草”,竹签、蓍草、铜钱等起卦的道具皆为“蓍”,“圆”为变化,“神”为莫测。

在太极图出现之后,特别是以阴阳鱼的图案为特点的太极图出现后,“太极”又有了新的说法,被用来代表宇宙万物存在的状态。

阴阳鱼的图案为特点的太极图,极大的启发了人们对阴阳二气的统一体的认识,阴阳作为对立面,统一在“太极”之中,阴阳相含,互推互动,存在于一个整体之中,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包容宇宙及万物,宇宙就是一个太极,宇宙产生之前也是太极,宇宙中有太极,万物皆为太极,物的内部又有太极,太极之中可以含有太极,有大太极,也有小太极。而阴阳二气共同被含在一个太极之中,才能相感相推,相互作用,这确实是宇宙万物存在形态的绝妙的表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地球迎来第四高温 气候变化将带来前所未见的热浪洪水
  • 辣妈溜进男更衣室替儿子换衣服,被呵斥后撒泼:我以后还会进来的……
  • 【娱乐】阚清子承认已分手,纪凌尘“9字”回应惹怒网友!
  • 亲吻照触怒孟加拉民众
  • 男子竟被要求装女人干这事…直呼受不了!
  • 一批新规8月开始实施,影响我们的生活
  • 28省GDP排行榜揭晓,前五个省总量突破2万亿
  • 7月“中国好人榜”发布,安徽8人荣登榜单!
  • 搞事情!英媒:英超升班马欲签下中国国脚武磊
  • 【关注】四川攀枝花米易县一水塘打捞出5名男童 均已身亡
  • 企鹅号:77岁韩国前总统李明博住院了,韩国法院能放过他吗?
  • 广州互金协会发布网贷机构退出指引 退出机构应进行分类处置不良资产
  • 多伦多4.23惨剧10死15伤,遇难者身份·凶手背景·华裔英雄警官更多信息披露
  • 张丹峰工作室发声明怒斥“出轨”传言 要追究法律责任
  • 港媒曝高圣远1年前就提出离婚 周迅如今终于下定决心分手
  • 跳水世青赛中国队收获14金 甩第2名英国21枚奖牌
  • 狱中表现积极 三鹿前董事长三获减刑
  • 这些热skr人的伦敦地铁,要等12年后才能用上空调……
  • 93岁抗战老兵贺光辉离世:胸前的勋章,是其荣耀
  • 碧桂园股债双杀 近期工地事故频发,现已全国停工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