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义:杏林琐谈~胆囊炎、胆结石、脑瘤

一患者有胆囊炎,内有结石、脉数、口苦、协热利、肝硬化、脾肿大,西医要追踪检查,每两月一次,但无药可医,

假如你是这名患者,作何感想?是否每日心慌慌,怎么辩?不知道,天下竟有这种事,理由很简单,西医不知怎么办才是事实。

且者胆肝与脾脏之关连,胆发炎、内有结石,胆汁无法顺利进入十二指肠,肝中分泌的胆汁也就没办法送入胆囊中,积在肝中,渐渐撑大,肝会不会肿大,由外触摸,是不是转硬了,那脾脏扑杀败死血球,分解后送入肝,作为制造胆汁的元素,而肝已壅塞,脾脏在此时是否也会壅塞而肿大,那病根在哪里?

是否除热破结石、令胆管畅通,则诸疾全消,当下即以当归龙荟丸加减,并加入直攻结石的六角英为君,数剂即安。

有什么好惊奇的,肝硬化脾肿大连处理的机会都没有,病就好了,又何必庸人自扰?自以为考虑周全,动刀则患者必死在手术台上,所以不敢治疗,这类推讬之词,看多了,该换台词了吧!


且看一般单独有胆结石的患者,落在西医手中的下场,就是胆不见了,日后若肝脾有问题,是否再割,还是等死,没有疏泄的孔道,你要中医怎么办?这位患者是因祸得福,西医不敢医,才有机会医好,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脑瘤


台中一患者,脑长瘤,手术后化脓,三次手术后,卅多岁的人,病得比八九十岁的老人家还惨,皮包骨、痿弱不能站立,

追其病因,大便闭结,火气上冲,天气不得降所引发,热伤天水,瘀而为瘤,若能在初病即以大承气汤泄其热、破屎之结,病绝不至于如此之横。

医云:天气不降,则凉地气以降天气。即此之谓。

有些人的甲状腺肿大,也是这个原因,水沟通畅,又哪有溢流之事?下不通则反上壅,此万物之理也,有那么难懂吗?何必假借什么缺碘又是什么的一大堆理由,最后还是一刀切除,病根有解决吗?

热随血去,开刀可暂解一时的热毒,终非长治久安之道,日后甲状腺分泌不足所带来的灾祸,你该怎么办?

热性上炎,肺金受火,必为喘咳。

有人喘咳三月余,病因却是大便不通,以大承汤二服,闭结开则气降,病就好了,用益胃汤养其胃,以复脉汤补其肾,至今未见他有再犯的毛病。

但要注意,协热利已月余,咳喘也一个多月,用葛根芩连汤治之,利止咳停,谁说咳嗽是肺病?

其他的五脏六腑之火,皆令人咳,肝移热于肺之咳,更有性命之虞,能不慎乎?

脑瘤化弄,人已转虚,且面无血色,当急补其元气,用十全大补类;脑中有瘀血,大活络丹不可少,待病势稳定,体力恢复,则当用托里温中汤合排脓散,祛其壅瘤,岂是不治之疾,康复是不成问题,已被动刀,脑部受损,要恢复到正常人,就难如登天矣!

有许多中医见到癌或瘤,不敢医,竟建议患者动手术,你是救人、还是送人上屠宰场?

不要光背书考证照,要真能了解书上在说什么、要如何运用活用,才是行医救世之道。行医为赚钱,死后就该下十八层地狱。 https://t.cn/EyPFKKk

金刚经讲义(杨宁)
第三十品 一合相理分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问须菩提:“须菩提,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将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你认为怎样呢,这些微尘的数目是不是很多?”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多,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假若这些微尘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本性,佛就不会说这些微尘众数目众多了。为什么呢?佛说的微尘众,并没有一个微尘众的实体,是假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存在,只是随顺世俗,假名世界。为什么这样说呢?假如世界实有,那就是众多现象聚合而成的一个统一体。如来说,众多现象聚合而成,也并无一个真实存在的本体,所以‘合相’只是称名为‘合相’。”

佛陀说:“须菩提,众多现象聚合而成一个统一体,是不可言说的,但一般人在其中执着、分别。”

这一品中,佛与须菩提的问题在第十三品中也提到过。原文是:“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在第十三品中,如来从对弟子眼下关注的问题中,将视角拉向微尘一样多的广阔浩瀚的三千大千世界,告诉弟子们小到一粒微尘、大到三千大千世界,都只是假名,无实质的东西,令弟子们了悟如来说的诸法虚妄,不被境转,不被相迷。

在这一品,佛同样用微尘众世界来作比喻,但这次《金刚经》已对无我、无人、无众生、诸相虚妄、不生不动、不灭不异等见地在与须菩提的问答中,经过了不断的剖析,现在弟子们已站在如来无定相的认知上。但既然万物无我,又无定相,又不是虚空、简单地否定或抛弃,那在认知上,如来自性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任意相或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为破弟子在这个认知中对相的执着,佛说:“如果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是微尘众宁为多不?”如来在此,以微尘众来比喻众生还在执着时自性中显现出来的假相,像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那样多,如果我们执着其实有,这些假相就会导引我们进入无量无边的生灭轮回了。

在此处,有人可能不太明白如来的这个比喻,这是在修证佛法中,当一位行者在了悟如来无定相、色空不二时,意境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认知:如来是宇宙一切相,而我们每个人本性都是如来,那我们本质上是宇宙任意相。这个见地没错,但如果行者是站在还着相的基点上这样说,就毫无意义了。我们自性可以是宇宙的任一相、任一缘起,但万法无生、本性空,这即是佛学中的缘起性空思想。如来不着一相实有,但也不会否定一切,或住在虚空不起用。

佛讲到此处,弟子们已不是一个闻法者,弟子们也已安住在如来真空之境中,尤其是称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在如来真空中,像微尘众那样多的心相就是宇宙、就是世界,在此,心与物已是一元。微尘众既是指众生自性心相,也是指无量无边的物质世界,即指万法,所有这些都不是实有的。在此,我们借用现代科学来谈谈佛说的这个心物一元的世界。

现代科学常把物质分解,认为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而原子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再后来,又发现中子和质子可以分解成更微小的东西——“夸克”。虽实验室证实了夸克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却找不到。粒子学家们对此的最终解释是: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如果这样,意味着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我们看不到,那物质也是虚妄不实的。

二十世纪后期,科学界又提出了“弦论”。弦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中的基本单元,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像粒子,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我们姑且将它起个名字叫“宇宙弦”。每种振动模式都对应有特殊的共振频率和波长,而不同频率的振动对应于不同的质量和能量,所有的基本粒子,如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都是“宇宙弦”的不同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

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不断产生,瞬息湮灭,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这似乎与物质的对立面——意识,有一些相同了,与佛法中的“心物一元”的观点相吻合。

物理学发展到了“弦论”,宇宙的万有都已“自性本空”,物质并非是客观实在。于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中,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即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由固有物质构成的实体,而是多种潜在因素缘起显现的结果。每一存在者都以它物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现象,实在和存在被限定在一组本质上不可分离的关系结构中。

科学当中讲的“关系实在论”与佛法中的“缘起”说、“因果”说有共通之处。

因为现在大家生活在一个科学发达的时代,对大多数人而言,科学的论据比佛法更有说服力,故我摘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写的《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一文的资料,完整的原文可以在网上查找。在这些资料中,我们看到科学家在实验室推导出了宇宙万法并非实有,而是一种关系的显现。这与两千六百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得的结果竟然不谋而合,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万法缘起性空,而在人世界,佛也谈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我们回到原文,在此品的最后几句,如来说:“如果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一合相”的意思是无数相总合在一起。但佛又说,这个假名的“一合相”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这个佛在经文中提到的不可说的“一合相世界”,即指“缘起性空”。万法因缘具足而生,每种缘又本性空,只是假名,这就是我们眼中的世界,我们执着的人生。这个世界的一切,如无量无边的种种泡沫堆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不断地生、灭、变、异,无法知道最终结果,也不会有目标方向,只有互相作用的因果不爽,因指向果,这就是方向。而这个“因”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因”,万物的“因”互相在起作用,故在不同的时空相同的“因”也可示现不同的果。佛说,这个“一合相”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婪这个聚沫般因因果果的世界,认为其实有,纠结其中的生灭、变异、得失。

金刚经讲义(杨宁)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连续向须菩提发问:“如来有肉眼不?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慧眼不?如来有法眼不?如来有佛眼不?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为什么忽然向须菩提提问起五眼六神通的问题?在此先谈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眼六神通”是修证佛法者证入空性后具有的能力。五眼与六神通相配,除肉眼外,每种眼都带有一定等级的神通,是每个人自性本有的功能,每个人都有,但只有进入如来真空境界,才能全部开显出来,五眼代表不同等级的证量。

肉眼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只要不盲,就具备肉眼功能。可以视山河大地,也可以通过所见揣度、推测过去与未来的一切人、事、物,只是不太准确。但因人类认为万物实有,因对物质的执着,故五眼中肉眼障碍局限性最大,无法透视任何物质背后的东西,而且时空对其也有障碍,无法观到视力范围之外的一切,无法远距离遥视,无法看到极微小的一切(比如细菌),也无法看宏观的东西,同样无法真实地看到过去、未来等。

天眼、慧眼、法眼建立在一定的定力基础之上,有很多类众生在能力上天生具备,但在心性的开悟上,没有佛弟子的知见。这三种眼看一切更透彻,时空物质的障碍几乎很少。比如可以遥视、透视、微观(像显微镜一样)、宏观(如将整个银河系纳入眼底),观看过去发生的事,预测未来等,可以用意念移动、转移、变化物体等。只是从天眼到法眼等级递增,同时配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神通的大小从天眼到法眼递增,比如天眼的五种神通与法眼的五种神通是不一样的。佛眼是成佛后具备的能力,可以彻万法源,在神通中也是最究竟圆满,而且只有佛眼具有六通中的漏尽通。

这是五眼在能力上的启用。在心性的开悟方面,禅宗祖师六祖说:“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悯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佛说的五眼是当我们真正破尽所有相时,即像拿掉了心性上层层遮挡的东西,对万法的真相了悟得越来越清晰了,同时也圆满开启我们本有的能力,我们将它起个名字叫“五眼六神通”。

因我们现在听讲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神通,所以佛说肉眼,大家马上还能联想到自己的一双眼睛;说天眼,大家都就认为长在眉心,因为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眉心都有一只眼睛;但说到慧眼、法眼、佛眼,大家就不知道长哪儿了。自性如来无形无相,其实本质上五眼并无生处。在此,我们关注的是佛为什么开始提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

对未开启五眼功能的人,佛这样提问的时候也许只是几个字,但对于须菩提以及在场证阿罗汉果位的大弟子们,他们有不同证量的神通。佛说天眼,他们已身心中呈现出的即有天眼的境界和认知,慧眼即呈现出慧眼的境界和认知等。在前面第十四品中,须菩提谈到:“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这说明须菩提至少有慧眼的证量。

当然,佛在此问须菩提这些问题并非是与弟子们比神通,也并非是说如来有五眼六神通,你们快点证入吧,更不是说我现在比你们厉害,看,我圆满证得了五眼。佛法中视“五眼六神通”是小术,真正证入果位的菩萨只把它们作为度众生的一个工具。尤其阿罗汉们以寂灭为乐,长久住在灭尽定中,不启用神通。所以在《法华经》中,大家都读到过当佛放光惊天动地大显瑞相后,又说有一个最高知见没有告诉弟子们时,有五千比丘退席了。除慈悲心不够、自以为证得之外,其实有一个小原因,是他们不屑于观看这些如魔法幻化般的神通境界。但阿罗汉们不屑观看,不代表他们没有。他们大多数有天眼、慧眼或法眼,随这些能力的开启,他们在禅定中看到了更广阔时空中的众生与境界。比如:阿罗汉可追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而佛可彻万法源,没有时空的限制。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境界中的万法与众生呢?这也是应关注的问题。佛在问完五眼的问题后,又担心没有神通的众生着神通的相,故马上又问须菩提:“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说:“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如来真空之境是平凡的,即使如来具备五眼六神通,但在哪一道说哪一道的话。如来在人道与人交流,也说沙子是沙。佛在此处,因为着重要谈的是真空的启用,所以佛不会说“沙非沙,是名为沙”。因通过前面的讨论,弟子们已不再执着沙相。所以,真正证入如来真空之境的人非常的平实普通,不会无缘无故显示任何奇异之相。就像《金刚经》的开篇,佛与他的弟子一样普通:托钵化斋、吃饭、打坐、说法,即使显示神通也是为了弘法利生的需要,神通光明也虚妄不实,只是幻化。须菩提明白佛要表达的意思,马上平和地回答:“佛说是沙”。

佛一句一句问完五眼,有证量神通的弟子们头脑中应该有不同的现量境界,此时,佛话锋一转,问须菩提:“佛所教化的世界,数量有恒河中所有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再有这么多条恒河中的沙子那么多。”这个比喻有点拗口,但佛这样说,我们有个概念,即:佛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数。佛接着说,“这么多世界国土中有无量无边数不清的众生,他们有无量无边各个不同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在这如来说“无量无边众生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并非是在说神通里的他心通。他心通是有感知别人心波振动的能力,并且同时能解读、破译这些东西。佛在此并非谈神通。

我们接着听佛要表达什么,他说:“这么多种众生,这么多种各个不同的心念,可以总名为一种心,即‘妄心’”。原文是:“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到此,我们才终于明白,佛为什么要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佛是要告诉弟子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见都是虚妄。不要以为我说的诸相虚妄只是在人道,只是在人世界。在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各种各样的众生,有形无形,只要还在时空中,还在轮回之中,都是妄心妄念,都没有一个不变的不生不灭的心体。用天眼、慧眼、法眼看到的与肉眼一样,所有的一切都虚妄不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

佛告诉弟子们,如来用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遍观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活在妄心中。为什么全是妄心呢?我们没有神通,但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念。前念刚过,当念又起,念念不断,流向未来。观所有的心念,都无有生处,无有灭处,也无一个真实不变的心体。即使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看似无形无念,但心却有一个“动”的势。因为他在时空里,他就有过去、未来,只要他认为自己动念了就又开始轮回。他要懂得“念”的虚妄,懂得“心”本无生无灭的道理,他就可以从轮回中解脱。所以佛最后说:“三心皆不可得,都为虚妄”。

听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情”的虚幻了吧。比如“爱情”,根本就没有一个“心”可以得到。你执着的爱情,只不过是六根被境转之后,意识的念念相续形成的执着。所以,你说要得到爱人的心,他(她)不是不给你,是万法都没有。只有证入如来的真空,才是真心,才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圆觉妙心。而真正了知此境界的人,在此世上,才是随缘了旧业。

所以如来接着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是众生执着的时空观念。人的意识刹那不停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前念刚过,后念又起,即使中间似乎停顿了,但仍有一个“我不动”的认知,这个认知也是念。念念相续,即使睡梦中也未停止念念分别、认知,也正因为有这样流动的意识、心,人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但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意识流动形成的认知是虚妄不实的,我们的意识在刹那不停地生灭变化,即使有定境,也不过是相对于散乱,相对于有我而建立起来的幻境。只是依止此幻境,我们更能看清万法的虚妄本质。因为我们着相,执着万法的差别,执着万法的成住坏空、生灭变异,我们的认知被这些相转,便感受到意识在过去、未来流动,才有时空的移动。如果在定境中,心不再被境转时,意识从流动变成了波的振动,振动或波动使我们不再有时间在流动的感觉,在认知上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在一个点上,此时,佛学行者称这个状态为“当下”。行者活在当下的状态里,就会初步感受到时空的变异、心的念念相续都虚妄不实,都像分别、认知形成的泡沫。所以对活在当下的行者,即使起心动念,做世间一切事,所思所行,也会变成空中飘动的云,无法影响虚空的空与宁静。这即是禅宗六祖所说的“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所安住的境界。

所以佛在此说,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不可得,在如来之境中是虚妄不实的,是众生着种种相,生种种念,形成的流动的幻境。

有同修问我,说我已不再留恋过去,也不担忧恐惧未来,是不是已回到当下的境界?是不是已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这还不是。在当下六根对六尘时,只要你的分别心一起,比如你说,垢净、美丑、善恶等等,只要你比较,就已有过去心,你在过去的认知、经验上比较,只要你心中有认知、执着、取舍,现在、未来心已同时生起。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在着相的一念之间都已经在那儿了。人的一生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延续,小到前念、当念、后念,大到前世、今世、后世,每个人刹那不停被万法的生灭变异转。起心动念,念念轮回,世世轮回。心中只要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流动,轮回就不会停止。行者只要安住当下,不被境转,不着一切相,旁观自己这些虚妄的、刹那不停、运转流逝的念头,和因这些念而生起的种种觉受,才有可能看清万法实相,回归生命本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斯莱美家居 均价1500喜欢摩登现代风格的可以优先看这家哦~每一款茶几边几都很有高级感,小柒比较喜欢第四款大理石台面圆柱腿的边几,已经在考虑拿下它了~5
  •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唐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
  • 马哥,我始终相信,只要等,不管等多久,那个会和我们分享生活的你,总会有回来的一天。我想你,不是发消息,打电话,打视频那种可以解决的想念。
  • 又开始为那一天的莽撞后悔怪只怪最近参加了太多婚礼你想想啊一个讨厌的人问你问题你会好好回答吗换做是自己也会不想搭理他会觉得没意义没必要你很烦敷衍都懒得敷衍你凭什么
  • [666]今天的天气很好气温回升,阴凉地很凉快希望下了地铁 可以有小蓝骑就这样吧,一会到了我要偷偷先给小李发个小红书,很想把这个渠道打通[并不简单]还是走科普路
  • 不同年龄阅书感受差别太大,有些是年轻时艰涩的无耐性的书这年龄能沉下来看了,并得到启发,思考,滋养~甚至有些泛黄的书再翻有强烈陌生感,仿佛从未看过般,但明明有阅过
  • 不知道,人生需要留白,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不知道,人生需要留白,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
  • ”合肥燃气集团调度中心主任严宁宁紧张起来,拿上定位信息和安全隐患分析报告,立马联络抢修中心,紧急调派人手,赶往现场排查。根据监测中心历史数据进行系统治理,合肥市
  • 管先生:他说狗跑丢了,我说在哪里跑丢的,他说他也不知道,我说为什么跑丢,笼子不是关好放在后备箱的吗,他说我觉得它有点热,我给他后备箱打开,然后就跑丢了。管先生:
  • 带着口罩都这么人山人海玩的项目都得排队1-2小时不过坐过山车和缆车都能看到83塔和樱花真的很棒!推荐4月趁着樱花开的时候一定要来打卡!
  • 崔氏见公狼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胆子大了起来,问道:“你饿了,我这把老骨头尽管你啃;你不稀罕,就放我走。”当天傍晚,左邻右舍都被请到了陈召福的家,大家听说他卖牛的
  • 此番编剧、导演调动起多年的人生体验和艺术积累,尽情开拓艺术想象力,塑造了杨开慧坚贞不屈的女共产党员光辉形象,让她年轻鲜活的生命之花绚丽绽放在了黄梅戏的舞台上。这
  • !!
  •  夏天我就空瓶了一罐,只需要小小一点就可以维持一夜的保湿,冬天变混干我就翻倍用!#王源[超话]# 昨晚已出一份 还剩两份 但是感觉还是很多姐妹没有 所以收到了很
  • 明亮的月色,淡淡的茶香,家人间的闲话家常,平淡日子里,因为有了茶的加持,显得分外温馨。他是原本应该躲藏在光环背后的衬托,奈何他本人光芒万丈无法阻挡,他,早已成为
  • [嘻嘻][嘻嘻][嘻嘻]#推文##备忘防文荒# 我真没有引诱他by毛球球 正文完结,真隐藏大佬学霸攻x在攻眼里是可爱的小打小闹校霸受受因为没人管被到了攻的学校,
  • 将夹层中的巧克力慕斯也做成焦糖风味,让整体的浓厚感倍增,也带出了口感的深度[挤眼]~报名请私信或加微信号h121462070[来]#鲜城绍兴##绍兴美食##绍兴
  • 刷第三波照片~济南第一站—千佛山别拦我第一张永远都是标准游客照徒登千佛山,为节省体力做了下山,风景还是有所差别的,但是景区商业化比较严重[白眼],沿途都是卖当地
  • 一大早任嘉伦小可爱喜提rs任嘉伦文案不愧是出过《国超文集》的[偷笑]一张专辑的背后,要付出多少,很少会有人知道,15年了,不是一般人可以坚持下来的。一个认真回复
  • #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hu动指路 不吞必hui ❌带带tag带hui字】善书难得,缘其意简人难信。那就是面对一切现实给予的困惑与痛苦,因为你面前除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