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四O集)2001/3/2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140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看「止觀」這一條。古德有說,如果就所修方便門來講,「止」屬於空門,屬於真如門,因為它是離一切相的;而「觀」則屬於有門,屬於生滅門,它是對於一切有為法而發殊勝的理解。也就是說,觀是智慧,智慧能夠通達世出世間一切法。佛在大經裡面教導我們「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是止,即一切法是觀。如果就修行次序上來講,應當是止在前,止是定,為什麼?止能夠伏煩惱,先把煩惱伏住,但是斷不掉。斷煩惱要觀,先修止後修觀,觀能斷煩惱,為什麼?把煩惱的真相看清楚了,這才能轉煩惱為菩提;煩惱究竟是什麼,你搞不清楚,所以它才障礙你。但是功夫到了純熟的時候,跟初學不一樣。初學有這個次第,有先後,有順序;到純熟的時候那就不然,止裡頭有觀,觀裡頭有止,所以止觀不二。

  同學們剛才來問我:「一門深入要深入到什麼程度?」在大乘佛法裡面無論哪一個法門,你修學要想成就,你一定要懂得這個方法、祕訣,一門深入。諸位要曉得,一門深入是止,止的什麼?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你就止了。我的功夫用在一門上,這一門裡面就有觀,放下萬緣是止,所以一門深入是止觀雙運。你一門深入,怎樣才能夠契入境界?就是說,你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修學?至誠感通;至誠是因,感通是果。換句話說,必須用真誠的心一門深入,你才能夠開悟,才能夠證果,感通就是指開悟、證果。

  感通的樣子是什麼?什麼時候我們才曉得這是感通?通是通達,世出世間法不學就通達了,那就是感通的樣子。這個地方也是有層次的,所謂是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小的感通;「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大的感通。由此可知,感通能力的大小,與你的誠敬心一定是成正比例的。誠敬從什麼地方看?從十善業道上看;果然斷十惡、行十善,你才是至誠。如果說是「我修行用至誠心了,我心裡頭殺、盜、淫的念頭沒斷,處事待人接物還有妄語、還有兩舌」,你一絲毫的誠意都沒有。至誠從哪裡看?十善業看;你真修十善,真的斷十惡,這是你的至誠心發現了。功夫淺深,那就看你斷惡修善的成績。果然在一切人事物裡面,以十善為標準,十惡念決定不生。靜止的時候,怎麼用止觀?止的時候一念不生,觀的時候萬善相隨,起心動念純善對人、對事、對物,這個時候距離感通就不遠了。最粗淺的一個現象,三藏十二部經擺在你面前,你沒有障礙、你都通達,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無量義,你講一輩子,佛經裡頭一句話你都講不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龍樹菩薩在龍宮裡面見到的上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分量有多大?菩薩告訴我們,有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我們知道,佛法計算分量多寡是用偈做單位,不像中國,中國是用字,《道德經》五千言,這分量多少?五千字,是用字來做單位的。印度人是用偈,偈是什麼?四句,用四句做一個單位,這四句長短不一定;偈誦裡頭四句是一首偈,長行四句也叫一首偈,它是這麼計算的。多少偈?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所以我說一句經文你要細講,你講一輩子、你講一百年都講不完。我說這個話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

  真正深入,一門深入,你就有這個能力。展開經卷還有很多障礙,你沒有通,你沒有入。「入」尚且沒有,那個「深」就更談不上。深入!所以諸位同學要曉得,佛法修行的祕訣是「一門深入」。我常常做比喻,佛法像個圓球,球它有個心,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像在這個球的面上;任何一點,那就是一個法門,任何一點都通達圓心,只要到達圓心,全部通達,沒有到達圓心,不會通達,你還是一門,你不懂第二門,到達圓心全部都通達。

  我們現在要問:為什麼我們修學這麼困難?我們也很想通達,為什麼通達不了?一般說法是業障障住了,你有業障。這個問題我過去請教過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告訴我是業障,一定要把業障消除,普賢十願裡頭「懺除業障」,業障懺除就通了。什麼是業障?業障可太多了,說不盡。見思煩惱是業障,塵沙煩惱是業障,無明煩惱是業障,哪能說得盡?但是業障有根,我們要把那個根找到,從根本修就快速了。中國宗門教下的祖師大德,都常常教人「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心,也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還有根本,根本的根本是什麼?自私自利。所以,要不能把自私自利放下,頭一個關口就不能突破。自私自利在《金剛經》上就是講「我相」、「我執」,後半部講的「我見」。

  佛在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一般人都把《金剛經》的標準看高了。「即非菩薩」,那個「菩薩」是什麼菩薩?法身菩薩。這個看高了,我的看法沒那麼高。「即非菩薩」應該說「即非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才符合真正的經義;初信位的菩薩見惑破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破了,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都離開了,在小乘相當於須陀洹果,初果。你們想想,我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這樣的菩薩才真正叫入門,往後修行一帆風順。頭一個難關突破了。

  我們同修們,無論在家、出家,每一個人善根都很深厚,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就是這一關沒突破,所以依然是生死凡夫。如果證得初果,小乘初果、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個人就是聖人。我們說四果羅漢、四果聖人,他是初果,超凡入聖了,雖然還沒有出三界,但是決定不落三惡道,這是肯定的,決定不會到三惡道去。小乘從這一天起,天上人間七次往來就證阿羅漢果;大乘菩薩遇緣殊勝,一生當中就能夠超越六道輪迴。所以《金剛經》真正的意思在此地,我們要知道。說「法身菩薩」太高了,距離我們太遠了,我們自己很難提起警覺心,好像那是望塵莫及,「算了,這一生沒分」。跟你講初信位的菩薩,「距離我們很近」,這一步跨進去,我們就入門了。換句話說,「我見」就是我執不能放下,你就沒法子,你始終還是在六道輪迴這一邊,你這一步跨不過去。

  然後我們細心想想,我們生生世世被什麼害了?被「自私自利」這個妄想執著害了。怎樣破除這一關?我、我所,必須要捨得乾乾淨淨,這就講放下。從前章嘉大師教導我,先從「我所」下手。「我所」是「我所有的」,身外之物,先從這裡放。常常想到佛教導我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將不去就是帶不走的,帶不走的應當要放下。我的房子,我的房子帶不走,死了帶不走;我的財產,死了也帶不走,一分錢也帶不走;我的地位也帶不走,我的名譽也帶不走,名聞利養沒有一樣能帶走的;我的眷屬,我的兒女、我的子孫統統帶不走。帶不走要放下!放下不是不負責任,一樣要負責任,認真負責教導他們,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把親情轉變成真實智慧,把感情轉變成理智,這就對了,那就跟佛菩薩一樣。一定要突破,一定要看清楚、看明白,這個心裡頭毫無牽掛,從這裡著手。然後進一步,「身」也帶不走。先斷我所,「我所」捨掉,然後「我」也捨掉。我這個身帶不走,身不是我,身也是「我所」,也是「我的身體」,不是我。常常這樣觀想,人就生智慧,這是觀。統統放下,「我」跟「我所」統統放下,再也不執著,這樣才能夠入門。

  入大乘之門就是初信位的菩薩,入小乘之門就是須陀洹初果。你要是不能放下,你就永遠入不了境界,永遠作凡夫。學佛學了一輩子,天台大師講「名字位中人」,名字位中是有名無實。名字位中人。你還是輪迴心,你還是造輪迴業;在六道裡面,善因感三善道果報,惡因感三惡道果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毫無成就。出六道輪迴到四聖法界,才算是小果。諸位要曉得,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都是小果;小果有四種、有四等,統統是小果。離苦得樂,離三界之苦、得四聖法界之樂,這個樂不究竟。必須還要向上提升,從相似位提升到分證位,才算是真正成就了,證得大果。到如來果位,那叫究竟圓滿的果位。要不斷向上提升,上是不斷放下,放下就往上升。沒有別的,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所以在我們現前是先伏煩惱,再斷煩惱。

【宇宙时空,是祂一瞥所现;生灭刹那间,祂未曾眨眼】(上)

2021年11月20日。
如今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是生命内,性质的改变,而非程度的增减变化。

过去修行者的身心内,是建立于自我改变后,内心境界的纯净升华。从而构成细胞内,信息灵性的透明扩展。

呈现出,无际深邃,广袤无际,透明不动,完整一体的,光明喜悦空间。

空间,是有意识的,或者说,空间是觉知呈现出的,“存在”确认展现。存在即分别,分别即自我。

于是,无论内在的境界,如何透明光耀,如何广袤无际,如何安稳不动。都是心识体现的对境。也就是,存在体现着觉知,觉知呈现出存在。

觉知,就是“人”,空间,就是“法”。人与法,相生相续,轮回迁转,形成三界六道,生死轮回。

《念佛求真度众生》
众生于六道,
轮回转复苦。
作恶得恶报:
畜、饿鬼、地狱;
行善有善缘:
天、人、阿修罗。
三界六况中,
不是安顺处。
纵然福份大,
享尽仍轮回。
故劝君出世,
莫恋世间事。
世事是泡影,
疏失要堕恶。
应努力求修,
修向西净土。
离别生死海,
起作极乐步。
净土池莲开,
九品见佛祖。
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日勤修,
菩提方证悟。
佛菩萨加护,
智慧日增大。
摄得圣道后,
再来娑婆度。
本自大誓愿:
度尽众生苦。
于是有一诀:
勤念阿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是捷法,
神通西方路。
阿弥陀佛愿:
念佛登净土。
纵然工作忙,
十口气也能。
佛之祖面前,
不分贫与富。
即使字不识,
事也不要紧。
主要诚与敬,
成功诀第一。
虔念一声佛,
消生死重罪,
八十亿大劫,
永成菩提种。
敬诚常称颂,
意志投西切。
故请君多念,
盼功果早成。
随之行善多,
则功果更美。
若以法施人,
愿现更圆满。
六字一句言,
包罗佛法全。
只念此一句,
一切佛法遍。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读“那摩”,
意是“皈依”义。
“阿弥陀”即光,
“阿弥陀”即寿,
“光”“寿”量无边,
无限亦无沿。
“佛”是觉行圆,
究竟证涅槃。
此句全遍意:
“皈依无量光,
皈依无量寿,
圆满融无碍,
无上成正觉,
大彻大悟竟。”
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正如是,
阿弥陀佛成。
南无阿弥陀佛
观音大菩萨,
誓愿法力大。
无缘行大慈,
同体愍大悲,
十方众生心,
都与一体同。
寻声救众苦,
随感即随应。
南无阿弥陀佛
日念万声佛,
观音念五千。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如遇工作忙,
多少照此比。
最后回向偈,
也得念一遍:
“愿以此功德,
壮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一遍回向偈,
以示尽投佛。
南无阿弥陀佛
值此信愿行,
求得佛来引。
实此长修持,
终成净土圣。
南无阿弥陀佛

(二)
念佛即念心,
心佛是一性。
心成佛缘后,
佛引净土生。
南无阿弥陀佛

(三)
善行育善心,
善心修善行。
心行常清善,
念佛佛引生。
南无阿弥陀佛

(四)
自觉胜天地,
真性豁实现。
心连莲花蕊,
佛杼深悟全。
南无阿弥陀佛

(五)
众生皆佛性,
生灵宇天擎。
迷糊因误途,
汝应往觉醒。
南无阿弥陀佛
(善信陈文国敬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白蛇未能修炼成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许宣,是人,而不是妖。白蛇苦苦修炼两千九百九十九年,在最后一年里,却因为救了一位老妇而破了“两耳不闻洞外事,地裂山崩不移身”的
  • 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预示着真正的秋天即将到来。白露是秋季第三个节气,预示着真正的秋天即将到来。
  • ⚠️评论且关注此超话(铁粉浮力 还有时间唰铁粉大家多评多赞[单身狗] #江南百景图[超话]#【土地公】头像兑换材料表✨【如果喜欢,请勿快转】⛄️【整理不易,尊
  • 生活中单身女人如果遇到不够主动的男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男人对你没兴趣,哪怕有些好感,也只想和你做朋友。面对这样的男人,女人如果真的爱他,可以主动一点,最起码让
  • 千古“怪病”妙方:礞石滚痰丸古语有云“百病痰作祟.怪病从痰治”痰有寒热虚实之分,对于因痰热引起的怪病奇病,王隐君的礞石滚痰丸是一张不可或缺的妙方,正如其方歌所云
  • 在平时,家长要和老师做好沟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放学之后应该及时把孩子接回家,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家长明明已经下班,却等到天黑才去接孩子,延时服
  • 现在就不行了,每天都觉得憋屈,对外是领导是客户,对内是员工,跟谁说一句我“我想吃个麻辣烫”都是不合适的,比如,抓住了一只苍蝇内心窃喜要憋着!之前看中医,老医生说
  • 上半年汽车电子超预期,去年疫情的影响,我们也是谨慎的,上半年确认的口径,BMS和电控在10亿RMB,传统的HMI 30亿+,君联17-18亿的营收。 安全业务,
  • 从其宗村到香格里拉市有90多公里的路程,载客20多年来,扎史堆知每天准时准点发车,还会送客到家,优质的服务让他成为这一带的名人。扎史堆知自小勤劳肯干,有了这辆拖
  • 老妈以前在单位是一个特别勤快善良的人,同事们都很喜欢她,顺带着我去她单位都能感受到同事们对我的善意。我觉得我与她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但当我在凌晨象猫一样走来走去
  • 有要求一束里混搭颜色的 也可以哦花店修饰、服装店修饰、或者有批发卖仿真花的店主小哥哥小姐姐大哥哥大姐姐都可以看看哦 或者想买一束装饰一下房间的大可爱,欢迎来看
  • [泪]见惯了娱乐圈太多这边刚刚你是我的天、我的地,那边随即骂对方“渣”、“不要脸,转头就形同路人,老死不相往来,或许陈奕迅与徐濠萦才是真正诠释了婚姻到底是什么,
  • 6. 不期待突如其来的好运,只愿付出的努力终有回报,愿每个认真努力的现在,会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未来。而或许像云洁这样的孩子真的能进入城里的学校读书,如果是公办学
  • 想到这我就想责问自己,那些年都死哪去了[苦涩][苦涩][苦涩]怎么没有发现这么好的男孩子。他的事业,他的反黑都不用我们去担心。
  • [doge]所以大和这个角色的出现让我海在同人这块又有新东西可以折腾了。从我个人来说,比起销量我更关系的是人气,或者同人图的数量。
  • #周柯宇[超话]# [心]#每日一善#[航天员]#阳光信用#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
  • 你是cp粉吗?”我“是啊是啊是啊”阿姨“哇 你是剧粉还是书粉?
  • 喜欢被别人注视,就截屏把你们的照片发出来,让别人都知道你们黑龙江职业学院生活部的黑社会成员长什么样子!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只会吃喝玩乐,旅游拍照,可我原来
  • 就是导购推什么买什么(导购:噢传说中的大傻子来了吗,清库存的时间到了呢!激动!
  • 从最开始的抗拒不适应到现在的每天都充满期待也曾怀疑犹豫 迷茫焦虑 找不到方向 需要每天傍晚找个地方坐着看1h日落才能平静下来然后回办公室继续工作……但也努力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