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这两句都是比喻一心。心是随着外缘变化的。工画师画颜色,他的心跟颜色,跟那些画不相干。但是心画出来了,画出来的画不是心,那颜色也不是心。他在分配颜色的时候,那是虚妄的,是假的。他的心跟那些颜色不能和合的,不能和合到一起的。那他为什么用笔,用颜色,画出个相来?那个相是假的,是虚妄的,谁都知道!

但是「大种无差别」。他那个心跟那个种子,没有差别。这大种就是心,那些颜色里头没有色相可得。色里头画出那些颜色来,也没有大种。它离开大种,离开地水火风这四大种,它又有哪个色相可得!没有色相可得。形容我们这个心跟世间都如是。

若说到心,其他的相都没有了。有其他的相,那心就随妄了。真跟妄是不能合到一起的。心跟那些颜色跟那画,不能合到一起,他怎么知道画出来了呢?能画的跟所画的,两个是不同的。

我们现在这个众生相,跟真心是两回事。那怎么合到一起了?但是画,纵有颜色有画笔,那必须得有个心指挥它来画。拿这个作显现的意思。说你那个性体,那心跟外边境界相,一个相,一个心,互相交织的。一切相用画笔来着颜色,它是无情的。你这个心是有情的,有情的跟无情的,合到一起吗?不能合到一起。那画又是怎么产生的?这让你来参。重要的是离开心意识来参,心里头没有画,画里头也没有心。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心里头没有画,没有色彩,什么也没有。彩画里也没有心。若离开心,有彩画可得吗?不离于心才有彩画。这画出颜色或画出画来,才能得的到。

我们讲〈大乘起信论〉,彩画是心生灭的,这叫心生灭门。心是真心,叫心真如门。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上头有一个字,「心」。这是心,跟外边的彩画彩笔,那是境。心跟境不即,不是一个,不能相合也不离,离开也不行,这叫不即不离。我们经常讲不即不离,就是这个意思。

心境,心跟境不相离也不能合;但是出来画了是事实,这叫彩了。它虽然不是和合的,它不由心的安排,哪个用哪个颜色,这是心安排的。没有心的安排,能有这些彩色吗?画不是心,是手啊!画画的是手,手跟心又是两回事,手跟画又是两回事。没有心指挥手,手怎么能画?这个道理让我们要经常去想。

譬如「惑」,我们迷惑了,不论做什么事,所做的都是错事。从这里返本还源。我们修道,或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你心念吗?是你口念?心也得想,口里才能念。心里不想,想到别处去了!

你能念阿弥陀佛吗?念阿弥陀佛又是谁?阿弥陀佛是谁?《阿弥陀经》说西方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是听佛说的。《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十万亿佛土,那可远了,你的心怎么能观想得到?当你念佛的时候,心里如何想?你心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那儿,没能你的心。不离你的心,不离你的口,你念阿弥陀佛,得到生极乐世界。

这你都可以联系这样观!这个心是生灭的,住不住的。念念迁徙,无穷无尽。那个思想难思议,想象不出来的。它示现一切色,而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一心」,诸佛跟我们都是一个心,可是各各不相知。佛心,我们不说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我们能互相知吗?谁也不知道谁的心在想什么?各各不相知。就跟那画的色相似的,那个彩色相,红的跟蓝的各各相知吗?它们是无情的,怎么相知?根本知不了的,这个就要你去参!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心真如是真,心生灭是妄。真妄怎么能合到一起的?真绝对不是妄,妄绝对不是真。但是真妄两个和合了,因为主和合了,才生出三世间,才生出十法界。

这个比喻是让我们思索,让我们依着它起修。在《华严经》十行法门,你要修行怎么修行呢?你这样的来观,往内观,观你的身心。往外观,外观一切世间、一切世界。思惟观一切法,无住无相无作。你所作的业,业业不相知,都是心所作的。

互相不相知,你这个心是真妄和合的。我们说把妄遮断来显示这个真的,妄的遮不断,真的显现不出来。所以要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经常如是观,观一切法的生灭。观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析空观,把它分析分析,分析到没有了,空了,这叫析空观。一种是体空观,知道这个本身,根本就没有的,当体即空。

我们心里最经常的障碍,不是断,就是常。断是断灭知见,死了就有了。这都是业不由已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想怎么样。你得先把妄断了。

〈起信论〉上讲,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这个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真妄和合。我们想遮止一切恶,断绝这个妄。有时候把阿赖耶识当成是断是常,即不是断,也不是常,非断排常,恒如是转。说它是真!是妄!它是真妄和合,恒时如是转。它是一类一类的,常时这样的相续,不间断的这样相续。流转生死,我们要把它断了,不再流转了,那就要靠修行了,修行就要下功夫。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这是觉林菩萨赞叹偈中,拿这个画师来比喻心的变化。能变所变的形象,画的画,那变化多端了。所画的画不是心,而由心故画。心里所画出来的,显我们这个妄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妄心,你心里想的很多怪念头,妄心所想的,由这个心显现一切法。

这个涵义不是显现的,而是断。显现的是常,就是遮断。因为我们这个心!它所变现的一些形象,觉林菩萨就用这个画师来显现我们这个心。是心画的吗?是手画的吗?而且还要调色或者用纸,才能画出形形色色来。这个心,它是不住的。心里头包括无量的,形形色色的各种想法。它能表现出来像那画师似的,化现一切色。我们这个心也能变化种种样样的。但是你所变现的东西,互相不相知。也就是说你心所变现的,某一段时间的变现都是不一样的。以下就解释工画师。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那个画师自己并不晓得他的心,没有了解他的心。一切法,法不知法,法法互不相知,无心故。但是它可能顿现,就像那个画师画画一样的,他不能知道自己的心。画是由心画的。

参悟一切法的时候,你想一个形象,或者想个什么东西,就是心里在想。心里想的不是事实,是假的。想的不见得变成真实的!变成真实的,还是假的。雕刻匠他拿刀子想刻佛像!雕什么?心支配他的手,手支配他的心,心跟手和合的,还得有前头一个模子,不是自心所造的。一切法都是如是产生的。法不知法,这个法本身不知道,它是无情的。而由画师画出来的,一切众生都不能了达他自己的心。

一切事都是他的心做的,让我们认识我们这个妄心。我们的心能现起很多境界,在这个境界相,你不去攀缘,不必执着,没有实体的。但是,让你达到无住,以无住为本。

心能画,但是它不能知。所作的画,画也不能知心,心也不能知画。像郎世宁画的马,那画的神了!郑板桥画的竹子,把那竹子画的很神了!但是那竹子不是他的心,可是由他的心来画。这个身体不是我们,是我们画出来的,没有这个身又怎么能显出来?

我们这个缘念的心,人心不同,如其面然。大家看吧!好几百人,各各面孔不一样的。各各的心不一样的境。一切境界相是由心变的,离开这个心!没有境界相可得,境界相无体。但是我们这个心又去缘念这些境界相,攀缘这些境界相。这个心就像工画师一样的,画师不知他的心,但是画可是由他心生出来的,他的心里也没有画,这要你自己去想。

一切诸法的体都如是。原来是空无所有,拿一张纸、拿点颜色,就画出个相来,画这人物、画这山水、就有了。有的不是实在的,还是个假的,这要思维修了!换句话说,就是参。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化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你造哪种业,就变化哪种地狱。所以在《地藏经》前,加上觉林菩萨这个偈颂。

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一位大德他堕地狱,到了地狱门前,忆念起:「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这个偈颂。本来他念想完这个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没有念出来,地狱就空了。所以在《地藏经》前头,印上觉林菩萨偈,这是这段故事的原因。你要是怖畏地狱苦,念念觉林菩萨偈颂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觉林菩萨这个偈颂,我每天念一遍,大概有二十四年了。因为念《地藏经》,一开始就要念觉林菩萨偈颂,以前讲《华严经》没有怎么注意,现在念《地藏经》时就开始注意了。每天念一遍,经常观想你这个心,由这个心才造种种的业。每天你的思维,一切行动,离开心吗?也有离开的。精神错乱的人,精神错乱的离开心了,那叫傻子。我们经常说傻子,傻子老实一点,疯子就不老实了,疯了吗!他就作种种的业,要经常的这样思维。

这是观心法。觉林菩萨教我们观心法,观什么心?因为它是空的,行菩提道,发菩提心,千万别产生障碍。一切法,先悟得它是空的。因为空,它没有障碍了才能建立一切。你要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有障碍就不行了。你只能照葫芦画瓢,画不出别的来,画瓢可以,画山水画人物就画不出来了。形容你这个心,主要是让你观心。

#般若摄颂#
颂词:
何故此者名菩萨?能断贪求尽诸贪,

无贪获证佛菩提,是故此得菩萨名。

讲解:

有些人可能会这样想:平时佛教里面经常提到菩萨,那菩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所谓“菩萨”,它是菩提萨埵的略称,乃梵语的音译。其中“菩提”指觉悟,“萨埵”指勇士或有情,故菩萨就是觉悟的勇士或觉悟有情。也即可以从自觉和觉他两个方面来理解:通过修行断除实执而获得觉悟是自觉,将自己所证悟的境界传递给有缘众生是觉他。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将比较慈悲的人或年长的老人及学佛者叫做菩萨或老菩萨,甚至还有其他用法,所以菩萨也可从其他角度来理解。

按寂天论师的观点,什么时候世俗菩提心在相续中生起来,那个时候就可以称为诸佛之子或菩萨。《入行论》云:“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意思是说,系在生死轮回中的苦恼有情,什么时候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那个时候就可以叫做菩萨,此时也成为世间的人和天人礼敬的对境。当然很多论师都说,此处的菩提心仅指相续中生起利益众生的世俗菩提心,并非指胜义菩提心。月称论师则说,断除三种结而获得极喜地的圣者唯应以菩萨之名称说。故《入中论》云:“从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萨名称说。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此菩萨持胜欢喜,亦能震动百世界。”《入中论自释》也引用《宝云经》的教证说:在加行道世第一法位时,还没有完全断除实执,所以并不是真正的菩萨,只有在获得一地时才是真正的菩萨。这两位大德的观点,一个是从生起胜义菩提心来讲,一个是从生起世俗菩提心来讲,或者说,一个是从“见解证得空性”来讲,一个是从“行为行持利众”来讲,但都可以称为菩萨。

而这里的菩萨是这样的:依靠随入法界自性的闻慧等智慧,能完全断除对色法等的贪执,进而希求完全断除对所知万法以实执贪著的分别念及种子,于无贪中获得佛的大菩提,这样的行者就称之为菩萨。

但很多人都不是这样,尤其是现在大城市里面的人,他们每天都贪求着:别人有豪华的轿车我没有,别人有很好的房屋我没有,别人有很高的地位我没有……这说明他们还不是这里所讲的菩萨。有些人虽然对这些不怎么贪求,但他们认为万法全为实有:高速公路是实有的,轿车也是实有的,甚至住处、床位等全是实有的,那也不是这里所说的菩萨。

《佛说华手经•验行品》云:“佛告舍利弗:应以三事验菩萨心。何谓为三?一者,能舍一切所有而不望报,当知是为真菩萨心;二者,求法无所贪惜,宁失身命而不舍法,是则名为真菩萨心;三者,不逆甚深之法,以信解力于佛菩提不生疑惑,是亦名为真菩萨心。以是三心验诸菩萨。”所以我们也应以之对照,看自己到底具不具足这些法?的确,我们现在对外境非常贪执,实执也很严重,所以决定不是这里所说的菩萨,而只是名相上的菩萨。

关于名相菩萨,比如平时很多人将有些老居士或老出家人叫老菩萨,如果他们不具足菩萨的功德,那就是名相上的菩萨。有一位医生一天到晚都叫别人为菩萨,他经常说:某某菩萨,你过来一下。好像他是菩萨当中的佛一样,周围全是大大小小的菩萨,看起来特别可爱。那他们是不是菩萨呢?也不一定。可能只是名相上的菩萨。

——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讲解
#索达吉堪布#

#佛教[超话]#轉發法鼓山傳燈院
知道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識所造、心識所變,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全在於自己的心識。一切歸於自性,這就叫作「轉識成智」,轉變有煩惱、有執著的心識,成為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這就是彌勒菩薩的唯識觀。

《楞嚴經》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是全部;「都攝」是全部收攝不用,也就是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不用,這個時候還要淨念相繼。如果念阿彌陀佛能念到這個樣子,那就能開悟,即使不開悟,也能在臨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摘錄自《觀音妙智》文殊菩薩評析二十五圓通法門 (十二)
文/聖嚴法師 圖/常豫

「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

空大,虛空藏菩薩因為觀空大而得圓通法門。但是不要誤會,如果我們也去觀空大,所看到的空大是昏鈍的,這不是覺知,不會有開悟的可能,既然跟無上菩提沒有關係,又怎麼可能得圓通呢?

昏鈍就是太虛空。想像中之太虛空,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星星,什麼都沒有,只有昏與鈍。昏,是黑暗,看不到任何東西,昏昏沉沉的樣子;鈍,是不明朗,照不到任何東西。虛空藏菩薩觀太虛空的時候,體驗到一切萬法都是虛妄的、不存在的,他從虛空而體悟到一切現象自性本空,自性本空實際上就是非空非有,那才是真正的空,這就變成無為法裡的「虛空無為」,而不是有為法看到在天空中的太虛空。虛空藏菩薩所看到、所體驗到的虛空,絕對與一般人用肉眼所體驗到昏鈍的虛空完全不同。他悟到的虛空是明徹通透,沒有一樣東西是真正存在,所以一切法全部都在虛空之中,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作「虛空藏」。藏,是藏著,藏著他的悲願,也就是佛的慈悲與智慧,都藏在虛空之中。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識大,識是心的活動以及心的事實,心一共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彌勒菩薩觀識而成圓通,然而一般人所看到的識,是心念的活動,心念隨時在動,永遠在動,而且是虛妄不實的。既然是虛妄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因它而獲圓通?這是不可能的事。彌勒菩薩觀的唯識,著眼於「萬法唯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變,三界唯心所造,從這方面去審察、去觀想,不僅僅只是看心的活動。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識所造、心識所變,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全在於自己的心識,那還有什麼痛苦與煩惱呢?一切歸於自性,這就叫作「轉識成智」,轉變有煩惱、有執著的心識,成為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這就是彌勒菩薩的唯識觀。可是剛剛開始學佛的普通人,所看到的都是分別心、執著心、煩惱心——「我要」、「我不要」;「我喜歡」、「我不喜歡」;「這個是我的」、「那個不是我的」,無法從心識領悟到、體驗到唯識的道理,所以不可能用觀識而得圓通。

「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

念大,此為大勢至菩薩的圓通法門。「行」是五蘊的行蘊,心的念頭是非常微細的變動和延續,所以念是無常的、是生滅的,不是圓通所悟到非生滅的境,因此,「因」是生滅法,「果」是非生滅法,這是兩回事,這兩樣東西完全不相應,怎麼能用念來修得圓通法門呢?大勢至菩薩用心念來念佛,已到達淨念相繼而不間斷,因此而得圓通。一般人解釋的「淨念相繼」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沒有雜念,不打妄想,就這樣一直念下去就能開悟,可是如果沒有圓通,淨念不能相繼,目前雖然靜一下,等一下煩惱又會出來,這是間歇性的。其實,淨念相繼是念頭裡已經不再起任何的煩惱妄念心了。《楞嚴經》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是全部;「都攝」是全部收攝不用,也就是六根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不用,這個時候還要淨念相繼。如果念阿彌陀佛能念到這個樣子,那就能開悟,即使不開悟,也能在臨終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楞嚴經》裡有二十五位菩薩因修行而得圓通,每一位菩薩所修的法門都使他們徹底開悟。然而,從文殊師利菩薩的角度來看,他並不否定那些菩薩們得到圓通,而是擔心眾生執迷不悟,聽到二十五種法門,門門都可以得圓通,就抓住那種種方便門不放,認為這樣就得圓通了。所以文殊師利菩薩一門、一門的破,說這不得圓通,那也不得圓通,全部不得圓通。這是文殊師利菩薩慈悲,要破眾生的我執,並不是否定二十五位大菩薩的悟境。

問與答

信眾:念話頭是否也可以「話頭相繼」?念話頭時的妄念,是否也有地、水、火、風的特性?

師父:是可以「話頭相繼」。念話頭時只要念一句話頭就好了,要將地、水、火、風、空、識、念等七大全部丟掉,裡頭有什麼東西出來,不管它,不要給它分析。不過,念話頭而生疑情,不破疑團,僅能入定,不能開悟。

信眾:虛空藏觀虛空,一切無常、一切無我,那麼慈悲與智慧有沒有可能產生?

師父: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產生,因為其中的自我執著什麼都沒有了,必定會產生慈悲與智慧的力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外媒记者重走甘肃丝路 | Periodistas extranjeros del Foro de Cooperación de Medios de Comuni
  • 字十神组合判断行业特点下面这些是结合一些职业理论共同论断之发财结构:做生意发财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资经营开门面的;一种是开公司做贸易的,贸易是货物流通的一种
  • 3、朝向与通风我们国家的房子大多数都是坐北朝南,这是由北半球的地理特性所决定的。6、整栋楼的建筑结构关于楼栋的建筑结构,板楼肯定是比塔楼的通风效果好很多,而一梯
  • 要改变命运是残酷的,就像战,才不会被刺份耕耘,份收获,努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冬天,鹅毛般的大天,虽然没有春天迷人的鸟语花香,没有夏天壮观的闪电
  • 是这样的 今天三点的课 我想的好好的 躺到一点半起来慢悠悠给狗做个饭 自己再吃个早饭就可以上课了没想到一打开门 猫把高粱怡玩的满地都是 狗在书房上了个厕所 阳台
  • 有的姐妹找我了解,任东,王欢,刘俊,卿勇、费安军,王会勇,张勍枫,有的也是失败劝退的 ​​​/技术好不好?有的姐妹找我了解,任东,王欢,刘俊,卿勇、费安军,王会
  • 每次看她碎碎念,听她那些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感觉自己都笑拉了[打call]搞笑,欢脱,元气满满,大大咧咧,迷糊”这是我对她的最初的印象,应该也是很多人对她仅有的
  • (小时候每次跟小姐妹逛街都会去照照大头贴[污])还翻到了二哥的海报,三小只的明信片唯独少了千玺[裂开]我记得还有敏镐欧巴的两盒明信片,但是不知道放哪儿去了,说起
  • 相比之下,篮网的进攻水平尚未恢复,场均105.1分的得分在东部排名倒数第4。魔术动态:虽然目前的战绩在东部排名倒数第2位,但魔术前一场比赛抓住爵士打背靠背第二战
  • 1个置顶我叫米参 想叫啥叫啥我都可以 坚持一下无用的设定所以我是被裁员的稻草人把微博当丘丘空尖用 好的坏的都说 然后才是放点画(有放飞自我自暴自弃式作画也许会引
  • 在南加州节日照样过,浪漫大餐必选比佛利山庄:Il Cielo, Il Pastaio, Spago, CUT by Wolfgang Puck, the BLV
  • ) 所以减肥的时候真的很累多喝水真的很重要所以这个#混合水是 ✅我的#人生单品这么好吃 #还管理维生素# 减少体脂肪的这个 没有固定的食谱 按照个人喜好可以按照
  • 但是梦迟早要醒的,我明天一定要先发制人做回那个先冷静下来的人,我这两天一定不要因为今天的事情影响到工作让他觉得我拖后腿了。他今天过于平易近人对我过于善良给我一种
  • 这个系列中,对运动外套的构造从里到外都进行了新的诠释,它柔和的色彩故事与Dior Saddle包的科技材料相呼应。在品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创意杰作汇聚于这一上
  • 所以说,一个人在感情里越懂得提供情绪价值,ta的婚姻就很容易幸福。 所以说,一个人在感情里越懂得提供情绪价值,ta的婚姻就很容易幸福。
  • 今日头条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这样比喻吧,有分隔的衣橱和杂乱无章的衣橱你选择哪个?
  • Wspiąłem się na trzy tysiące kroków z pobożnym sercem.Po czci Bodhisattwy, zapal
  • 我最近在看87剧版红楼梦,感想如下:p1-p6 宝黛好甜,黛玉真的冰雪聪明机灵可爱,这就是真正的爱情!他们之间的情谊不是你侬我侬你爱我我爱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
  • 】#微观冬奥会#本次北京冬奥会共设有109个小项,场馆分布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微观冬奥会#本次北京冬奥会共设有109个小项,场馆分布在北京赛区
  • 怀念18年的那个夏天,意气风发的起点,三个月的巡演肯定是他人生里最难忘的一段日子,后来反反复复回忆他解散场落的泪和那句“ninepercent是我的梦想”当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