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献的“夏”与《史记》的“夏”真的相同吗?】
《夏本纪》以大禹开篇,并称大禹在舜崩三年后“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1]《史记》的这一说法成为当今学者理解夏王朝世系及其时空位置的基础。徐兴海先生指出:

司马迁之前文献记载的中国不是按照朝代的,如《尚书》、《左传》以帝王为线索,如《国语》以国别记述事件,而朝代的概念自《夏本纪》开始,标志着关于中国历史记述的新体例、新篇章,这是司马迁独立思考的新成果。[2]

那么,司马迁这种“独立思考的新成果”是否符合先秦人的观念呢?在《清华简〈楚居〉横空出世,〈史记〉三代框架成疑》这篇文章中,笔者谈到清华简《楚居》、郭店简《穷达以时》以及《帝系》反映出来的历史观念是“夏商并行”。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看《尚书》、《墨子》、《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所理解的“夏”又是否与《史记》一书相符合。

一、《尚书》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从被先秦文献大量引用的《尚书》来看,被后人称为《虞书》或《唐虞书》的篇章大多被先秦人称为《夏书》。比如,今传本《尧典》本为伏生所传《尚书》二十八篇之一,后被离析为《尧典》和《舜典》两篇。《尧典》的名称,在早期文献引用时并不稳定,如《孟子·万章上》称作《尧典》,《左传·文公十八年》称作《虞书》,《礼记·大学》称为《帝典》,而更多的文献在引用时则称《夏书》。如《左传·昭公十四年》:

(1)《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

这条材料可以对应今本《尧典》中皋陶的“作士,五刑有服”。又比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2)《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这条材料在今本《尧典》中作:“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由此可见,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观念中,《尧典》被相当部分人视为夏代作品,而不是“五帝”时期作品。《左传》还引用了大量《夏书》佚文。比如:

(3)《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左传·庄公八年》引)

(4)《夏书》曰:“地平天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

(5)《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左传·文公七年》引)

(6)《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引)

(7)《夏书》曰:“念兹在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引)

(8)《夏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引)

(9)《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纳,乃灭而亡。”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左传·哀公六年》引)

(10)《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左传·哀公六年》引)

以上各条,除第九条的“惟彼陶唐”部分见于古文《尚书》的《胤征》,其他全部见于古文《大禹谟》。此外,古文《大禹谟》中还有几条材料曾被其他先秦文献中所引用,我们也列之如下:

(11)《夏书》有之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国语·周语上》)

(12)且不唯《泰誓》为然,虽《禹誓》即亦犹是也。禹曰:“济济有从,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墨子·兼爱下》)

(13)《书》曰:“洚水警余。”(《孟子·滕文公下》)

(14)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孟子·万章上》)

(15)《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孟子·万章上》)

今传古文《尚书》中有一部分材料确有较早的史源,但总体上系后人伪作,这是当今学术界的普遍看法。上面第12条为《墨子》提到的《禹誓》,也被收入古文《大禹谟》。从《墨子》自身记载看,《墨子》所称的《禹誓》可能是今文《尚书》的《甘誓》别本。如《墨子·明鬼下》所引《禹誓》即与今本《甘誓》基本一致。

按《史记》的三代历史年代框架来说,“禹征三苗”属夏代建立前的历史事件,故《十三经》本《尚书》将古文《大禹谟》列入《虞书》,而这些内容均被《左传》视为出自《夏书》。由此可以证明,《左传》或者说《尚书》最早的版本均把尧、舜、禹视为夏代历史人物。如果这点被确认,就意味着《史记》的三代年代框架并不可用,而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夏文化探索带来重大变化。

二、《墨子》与《史记》之“夏”的年代学差异
先秦文献多有将“虞、夏、商、周”并称的例子。如《国语·郑语》太史伯说: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虞、夏、商、周是也。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后皆为王公侯伯。[3]

又如《国语·鲁语上》展禽云:

幕,能率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率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4]

《左传》也有这种“虞、夏、商、周”并称的现象,如庄公三十二年内史过说:

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又如成公十三年晋侯使吕相绝秦云: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左传·成公十三年》)

基于这些记载,杨向奎教授曾提出有虞氏的历史地位问题[5],甚至还有学者因此尝试对虞世系进行编制。[6]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左传》、《孟子》、《礼记》等文献里大多都只提“三代”,极少见提“四代”的提法(早期仅见《大戴礼记·四代》等少数文献)[7]。更值得注意的是,《墨子》往往均把尧舜归入三代,这与《尚书》把有关尧、舜的记载称为《夏书》非常相似。如:

(1)故唯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亦其法已。(《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5页)[8]

(2)然则富贵为贤以得其赏者,谁也?曰:“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尚贤中》,《墨子校注》,第78页)

(3)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谁也?曰:“若昔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是也。”(《天志中》,《墨子校注》,第306页)

(4)何以知贤者之必赏善罚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尧舜禹汤文武之兼爱天下也,从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志下》,《墨子校注》,第320页)

(4)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位菆必。(《明鬼下》,《墨子校注》,第340页)

(5)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贵义》,《墨子校注》,第686页)

杨宽认为,《墨子》把虞、夏、商、周四代称为“三代”,是“因为三代这一个名词用得太熟了”,“一时改不过口头,所以糊里糊涂的混乱四代为三代”。[9]如果《史记》的古史年代框架确然可信,杨宽所论固然可一说。然而,单就《墨子》一书的内证而言,在《墨子》作者的意识中,似虞夏本就是一代。因此,刘起釪说:

《墨子·明鬼》云:“上者《夏书》,其次商、周之《书》。”《墨子》的《尚贤》、《天志》、《明鬼》、《贵义》诸篇都称尧、舜、禹、汤为三代圣王,把尧舜列在夏代,所以有关尧、舜、禹的篇章都称《夏书》。[10]

三、《竹书纪年》与《史记》的“夏”代时空差异
《竹书纪年》出自战国魏墓,史料价值极高。《史记》有关战国部分的记载问题极大,“清代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古本《纪年》校记《史记》战国部分的内容,成效卓著。现在可以说,已经没有人墨守《史记·六国年表》了”。[11]对于夏商历史部分的研究,《竹书纪年》的价值同样不可低估。然而,由于该书原本散失,此后各家整理所得的辑本无不遵从《史记》的三代结构进行所谓“夏代“纪年排列,因此很容易让人误以为《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与《史记》一致。然而,检视《竹书纪年》相关记录,可以发现这种预设需要商榷。《史记·殷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12]

又《夏本纪·集解》引《竹书纪年》说:

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13]

按照《史记》记载的夏商体系来理解《竹书纪年》,则商代积年多于夏代积年。然而,《晋书·束晳传》引《竹书纪年》却说:“夏年多殷。”[14]这说明要么是《竹书纪年》自相矛盾,要么就是《史记》的记载不可信。李学勤教授曾揣测“夏年代殷”有可能是在整理《竹书纪年》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看法,而不认为是本文,但事实恐怕并非这么简单[15]。《史记·魏世家·集解》引荀勖语:

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终于魏之今王。”[16]

而杜预《左传·后序》言:

《纪年篇》起自夏、殷、周,皆三代王事。[17]

又《晋书·束皙传》云:

《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18]

可见,《竹书纪年》所称的夏代纪年是以黄帝为开端的,这与《史记》记录的以禹为开端的夏代大不相同。又《路史·发挥》卷三引《竹书纪年》云:“黄帝至禹,为世三十。”[19]《说文·卅部》有“三十年为一世”之说[20],可见,就《竹书纪年》的内证而言,“夏年多殷”之说是可以成立的。《竹书纪年》多记有昌意、颛顼、尧、舜等事。如《山海经·海内经》郭璞注:

《竹书》云:“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21]

《大荒西经》郭璞注:

《竹书》曰:“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居天穆之阳。”[22]

《海内南经》郭璞注:

《竹书》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23]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

《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24]

五帝被《竹书纪年》视为夏代人物

同书又说:

《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25]

《广弘明集》卷十一:

《汲冢竹书》云:“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26]

《北堂书钞》卷十七:

《纪年》云:命咎陶作刑。[27]

上引诸条均为唐代及其以前文献提到的《竹书纪年》遗文。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发现,《竹书纪年》和《尚书》、《左传》、《墨子》等先秦文献一样,均把尧、舜、禹甚至黄帝视为夏代人物,换句话说,先秦人观念中的夏与司马迁观念中的“夏”存在极大差异。按先秦人的眼光来看,夏的年代应以黄帝为开端,至于其结尾在哪里,我们且留到讨论《史记·夏本纪》为什么不记载“后羿代夏”这一重大事件时来分析。
#这就是中国风##出道吧新星#

#一人之下中为何诸葛家没有八奇技#
​《一人之下》第1376篇分析文
网络上讨论八奇技的文章多如牛毛,就连我自己也已经写过至少好几十篇,对漫画有着不同熟悉程度的小伙伴对于八奇技也有着不同的见解。
什么八奇技是向神仙的许愿,什么八奇技是自己创造的,什么八奇技是无根生创造的,大家的思路其实是有很多的,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这里没有不合理只有合不合作者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又是什么呢?
既定设定|八奇技与传说中的圣人有关
当初王也拜访了异人界里经历过甲申之乱的门派势力,各大势力的反应里有警惕的、疑惑的、平静的、和蔼的,毫无疑问那种警惕的与平静的多半是知情人,那种疑惑的可能是不知情者。
王也称这些门派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但是在内景中呈现出来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大,他得出结论是:
有人掩盖了内景中各大门派的差异!
一个人能够去掩盖内景中各大门派的差异?这毫无疑问就是传说中那遮蔽天机的手段,凡人能行吗?
道济、魏夫人、达摩、张三丰……
最后王也通过在内景里各种提问进而又得出了结论:
一、异人流派的传承与甲申之乱与八奇技有关
二、八奇技与传说中的圣人有关
三、有人在欲盖弥彰
以上信息出自漫画419话420话。照应一下标题,八奇技!为何武当山有诸葛家没有?因为诸葛家确实没出圣人,诸葛亮名垂千古,《一人之下》里的武侯奇门高深莫测,但遇到风后奇门就不值一提,武侯奇门是诸葛亮创立的,而奇门遁甲呢?张三丰吗?不,相传创始人乃是比张三丰更厉害的九天玄女!这还怎么比?
解析一|八奇技一直都存在
A:传说中的圣人
道济、达摩、魏夫人、张三丰这些既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又是被后世神格化的人。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网友曾经都以仙神的角度去看待他们,于是乎就把八奇技与仙神给联系了起来,甚至于我以前还把天师度比作是羽化飞升的那群人留给异人界的守界功法!这些思路如果放在纯玄幻小说里那么合情又合理,《一人之下》虽然也是一部玄幻小说,但并没有开启仙神的篇章。
所以我们不能用仙神的视角去看待什么道济、魏夫人、张三丰他们,而是只能将他们看成一群得道的人!
B:术业有专攻
一群得道的人?得了什么道?很明显在各自的领域里得了道……
这些传说级人物代表的不仅是一个门派更是一个流派、一个专业,当他们得道之后会干嘛?那自然得著书,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从这个角度看,八奇技与什么《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性质是一样的。
八奇技的极限在哪里?很明显八奇技第一个极限就在那群传说中的得道圣人手里!后世的人如果不能踏入前人那方境界,那永远都不可能将八奇技修炼到第一个极限(圣人们的高度)!
圣人好做吗?哪怕是诸葛亮这种传奇人物都功败垂成了……
C:八奇技一直都在
周蒙、张之维这些是知道八奇技的来源的,他们都做过各大门派的掌门!很明显按照王也的思路那就是,八奇技的秘密是各代掌门的不传之秘!
除了王也与周蒙对话的这段信息外还有三个地方可以实锤八奇技一直都存在!
一个是周蒙说周圣不配创造风后奇门!周蒙的师兄弟是不知道八奇技秘密的,而作为知情人周蒙听到他人说风后是周圣创立的自然反应很大,毕竟周圣也配与圣人相提并论?而且周圣要比较的极有可能就是他们的祖师爷三丰真人……
另外一处细节就是罗天大醮上张之维认出了风后奇门,他当时脱口而出说了一句,张之维凭什么认出风后奇门?很明显风后奇门一直都存在!
还有一处就是陈金魁说龟蝇流是为了配合乱金柝而被创造的术!龟蝇流是一直都存在的,而乱金柝是风后奇门里的一种能力,这个细节也证明八奇技一直都存在!
解析二|失传了
什么道济、魏夫人、达摩,相对于王也他们来讲都是存在于极度遥远年代里的人物,历史上失传的奇书也很多,比如《太平要术》、《鲁班书》,失传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因为传承制度,也或许是因为后继无人……
对于八奇技?我更偏向于是因为后继无人。八个奇技代表了八个流派,一般来讲只有对应流派里的人才有可能领悟对应的奇技,才有可能将对应的奇技修炼到至高境界!
然而原本异人数量就不多,还划分了专业,那么在千百年间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从逻辑上讲圣人们的徒弟是很容易领悟的,毕竟有圣人指导,但过了十代二十代之后呢?后来者别说想要修炼,或许连看懂都很难……
这里可以参考唐门的丹噬,到了唐妙兴他们这一代,即便赔上了整个唐门也没能成功领悟丹噬,搞得好像这丹噬不是唐门的绝学一样……
解析三|重见天日了
就现有剧情而言,八奇技极有可能被记载于24节谷密室的石壁上。
24节谷的主人是张伯端,北宋时期著名高道,被全真教尊为南宗始祖,同时主张三教合一(儒释道)!像张伯端这样的人物能够把失传的八奇技收集起来想来也是很正常的。
小说里常见的路数,石壁上有功法,有缘人顿悟,前脚领悟后脚就能使用之对敌,比如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
参考阮丰,张怀义等几个人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对于传承的奇技自然都有各自的发展,但在最初的时候也只是继承了而已,与现在继承了通天箓的张灵玉一样,刚刚起步。
所以郑子布、风天养被抓被杀也很正常,毕竟那时候八奇技能够帮到他们的可能不太多。

道教关于日月三光的禁忌

道教里关于日月的禁忌还是很多的,且比较普遍。如“不得辄指三光,久视日月。不得裸露于三光,不得呵骂于日月”等等。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对待日月三光呢?

日月的出现是为了化育万物,日月的照临为生身之本。天地不化乃置日月,所以对日月不恭即是“轻生迷本”。“轻生迷本”万物不载也。又因日月星三光各有神明,日月星的星中就包括满天星宿,南北东西中五斗,二十八宿,诸天列曜等。诸天星宿主人一切。“东斗主算,西斗记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总监万灵”。福禄寿星各司其职。不可冒犯星斗即是对本命的恭敬,对星辰护佑的感激,又是趋吉避凶的法门。因星斗有吉星凶曜之分,如若因裸露或不敬犯了日月三光,犯了黄贩豹尾,飞廉勾绞,丧门白虎等星煞,那就后悔莫及了。

后蜀后主孟昶的妃子张丽华和后主去青城山上香,因后主玩的非常高兴,所以玩了几个月都不想回京。时值上元节,上元天官大帝与五岳丈人校对世间善恶罪福的时候,张丽华因为在道观里夜起裸露,亵渎三光上真,就被天雷击死了。十多年后李若冲回青城山九天丈人观,在竹林中看到一个女子和她说了两首诗。然后他回大殿的时候看到神明校对善恶,其中就有竹林中的那个女子在受罚。李若冲问她师父唐洞卿法师原因,他师父将来龙去脉讲了一遍,告诉李若冲说,既然你俩有缘,你就超度她吧。

李若冲问其师何法可度,他师父说你要诵九遍《九天生神章》,然后奏金箓白简,张丽华的罪魂才能脱离苦趣,超生人天。于是李若冲依法行之,在中元节为张丽华修长生金简,使张氏的鬼魂得以投身。次日李若冲至张丽华所葬之处,看到地上有沙字四句。沙字书:符吏匆匆叩夜扃,便随金简出幽冥。蒙师荐拔恩非浅,领得生神九卷经。

这个故事记载在《铁罐炼》中的《黄箓斋》里。就因张丽华爷起裸露亵渎三光,所以被天雷劈死。可见冒犯日月星三光的果报是多么的大。

不得久视日月也是如此。经中记载“太阳日君为阳宫总司,列二十八宿为属吏。太阴月君为阴宫总司,总五岳二十四炁,治山为地司,三河四海九江十二溪为水府。每一年有二十四炁,每一节炁即太阳日君首至,当节合巡宿中。此日太阴月君亦至。其日,则二十四炁治山。二十四炁君,各攒集世人善恶、灾福、寿禄、生死等事,上於所属之岳。本岳司命,又复誊奏于当节阴阳二君所巡宿中。

立春节,按虚宿涌泉治阴官左监神炁君奏事。雨水节,按危宿北平治阴官右监神炁君奏事。惊蛰节,按室壁二宿稠粳治阴官左监察炁君奏事。春分节,按奎宿主簿治阴官右功炁君奏事。

清明节,按娄宿蒙秦治阴官左领功炁君奏事。谷雨节,按胃宿平盖治阴官右领功炁君奏事。立夏节,按昴宿云台治阴官左监功炁君奏事......冬至节,按斗宿真多治阴官右领神炁君奏事。小寒节,按牛宿昌利治阴官左都监炁君奏事。大寒节,按女宿鹿堂治阴官右平炁君奏事。然则日月,可久视乎?”

日月所主之神,于二十四节气时游寻下降考察人间,久视日月三光恐有不敬冒犯之意。就如同道教科仪里高功要执笏板对越圣真一样。一来表示恭敬,二来对越高真当诚惶诚恐,岂可直视。唯恐冒犯圣真,故执笏来朝。对神明以及对日月的不直视不冒犯,其实是人类自古敬天畏天,敬畏天地的一种表现。

“感天地负载之恩,蒙日月照临之德”是人对自然,对天地的一种恭敬和敬畏之心,要时刻心存对大道的感恩,对天地养育恩的感谢之情。因此道经中要求人们不可久视日月,道理即使如此。此条戒出,也皆因人对天地日月自然的恭敬心敬畏心少了,所以拿出此条,唤醒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不得久视日月三光,即常存敬畏,尊道敬天而已。

天地日月三光作为生养万物的本体,自古至今养育着亿万生灵,自古至今也未曾所求人类一丝一毫。天地还在生化,日月三光也都在轮转,护持着这个世界的繁荣与生生不息。然现代人对自然,对天地的破坏太大。“臭氧空洞、水污染、雾霾、温室效应”等导致原本和谐的天地社会变得不那么和谐。生物在减少,空气质量在变差,吃喝危险性增高,都是人们无恭敬心,不敬畏天地,破坏环境所造成的。

气候环境问题已经是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节能减排,适度开采,人们对保护生存环境的认识越来越强,也越来越重视。相信在全球的共同努力下,人为的外在形式的保护环境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对地球对人类的发展与生存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但更重要的还是人心的发觉。当人从心里认识到要保护环境,敬畏天地自然之后,那才能彻底的将“天地自然与万物生存的和谐”找回来。“人心皆散乱,一念变纯真”,这颗恭敬敬畏心的一念生起,才会使天地宇宙自然更加和谐繁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谷云科技成立于2017年,核心技术团队深耕大型企业软件系统、iPaaS、ELT/ETL、API网关、BPM等相关领域研发十余年,是典型的 IT 老兵创始团队,深
  • #周诗雨[超话]# 好多人都看不起我们家,我们要证明自己,不要留遗憾,不要让努力白费,大家一定要加油挺进第三天啊,让那些看不起我们的人,睁大狗眼看看,n队一姐的
  • 游资一直都是股市中不可或缺的中军力量,也是很多小散崇拜的对象,但是游资近年来的处境也不好过,能在股市中生存下来并且被大家所认可的知名游资少之又少,下面我就谈谈十
  • #十亿吨跑男的料# 一个自称学霸的老邓头 一个实力技术控的大黑牛 一个最强的大脑,最弱的体质的陈赤赤[送花花] 一个飞速小猎豹的护花使者 一个又可爱又猛的天使b
  • 那些作为名词的秘密好像都很容易被人发现而那些作为动词的秘密只要你小心翼翼只要你绝口不提就不会被人察觉到比如在你和她一如既往的结束对话后一定会在某个瞬间猛然意识到
  • #安吉新闻#【县商务局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安吉白茶“云”上飘香】“安吉白茶真漂亮”“泡出的茶叶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香味”。【县商务局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安吉白茶“云
  • 随后,岛内网友纷纷点赞“说得真好,凭什么政治人物就可以洗学历,然后掌握权利资源,政绩却都是包装出来的”“许老师感谢您对台湾学术的贡献与捍卫,后学向您致敬”。#海
  • 只是在怀念与遗憾中,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责问,诸如“你的轮廓该怎么触摸,竟然比失去难过”没有任何咬文嚼字的描述,以及拖泥带水的情话连篇。 可是,就是解决不了才哭啊
  • #7.31-8.04喵恋七夕##光与夜之恋[超话]#【新增#征集#上架】▍萧逸-束手同心/陆沉-瑰焰燎原/齐司礼-长宵无觅/查理苏-霓夜采香/夏鸣星-游园惊梦“
  • 现代化之前的画家多是职业画师,中国可能有着区别,除了专业画师还有文人画,但多是达官显贵的游戏,绘画成了彰显身份和情操的游戏。中国明清时期,专业画师被长期贬低,但
  • 猫:猫是白虎的象征,天生便有极强的灵力,但是身负的却不是阳力,而是不可控之阴力。猫:猫是白虎的象征,天生便有极强的灵力,但是身负的却不是阳力,而是不可控之阴力。
  • 改造工程中一个人工瀑布赫然在列……要知道,在干旱的山区,还是在半山腰破天荒的建个瀑布,这种举动,别说你想不通,全安塞除了建它的人,所有人都想不通……身为“上郡咽
  • #宁波正畸##宁波牙齿矫正# 牙齿矫正,一不能图快,二不能图便宜。#宁波口腔#【Dr.Lv|案例分享,美观or功能,哪个更重要❓——专业的正畸医生全都要‼️】➡
  • 辣松给的超级多,一点都不会腻咖啡小贝草莓荔枝乳酪光和的小贝你真的可以相信!这个新品我投他一票✔️冬阴功鸡翅作为一个泰餐爱好者,必须尝试一下味道说实话比较一般,冬
  • 主气虚体弱;病后畏寒;气短乏力;肺热咳嗽;咯血;白带腹泻;跌打损伤;烫火伤;神经症;高原反应【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红景天【别名】参玛、米旺洛娃、洛
  • 或者找一个爱自己的人,比如自己的八字对于对方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人,这样婚姻则相对稳定,不怕对手来犯。大体就是八字中比劫过旺的缘故,无论男女,都可能因为自己的粗心大
  • 对于大型犬而言,狗主人首先要遇到的烦恼就是狗的体积太大,它们虽然可以守家,但也很善于拆家,遛狗、掉毛等养狗常见烦恼,在大型犬上还会被放大。和猫不同的一点是,狗似
  • #阳光信用# [微风][微风][微风]#每日一善# 踏出这一步,管你万般无奈,它还是,变成逝去的回忆,成为一个飘忽的梦境,在时间轻蔑的流动里,逐步尘封,但又时时
  •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我们是看震荡偏强,欧盘刷新日内高点,那么美盘就不能破日内低点1717一线。    黄金、白银市场中盈利性和风险都是成正比的,投资者在操
  • “由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市规模是既定的,按照美国和西方国家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未来都不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当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在短期内无法快速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