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拥有的东西,那都是刹那生灭,短暂的错觉。
你不可能拥有任何东西的。
在这个世间,你也没有失去过任何东西,你也从来没有拥有过任何东西。
因为你生本来就没带来过任何东西来,死你也带不去任何东西。
对于现在你增加、减少,其实只是幻觉而已。
所以整个人生宇宙的真理回归,就是生灭无常。
——慧律法师

这3个易经蕴藏的人生智慧,你发现了吗?

《易经》是诞生在三千年前的哲学著作,这部经典包含乾卦,坤卦,损卦,坎卦,既济卦等6个卦象,诠释了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在这其中,《易经》最强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变”,即,世间万物没有守恒,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几千年来,《易经》中的这个核心思想,对于儒、释、道等学派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许多人更是用这样的人生智慧来指导生活。那么《易经》为何要强调“变化”?一个“变”字对我们的人生到底会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和启示呢?

易经”易“字解读
很多人觉得《易经》是一本笼罩着神秘色彩的书,那么《易经》,经——我们应该都能明白,那么易这个字应该怎么解读呢?《易经》所有的智慧都可以用这个“易”字来形容。

易字最古老的写法就如上图所示的,很多人猜不明白猜字这样写是什么意思。其实易字的第一种解释就是蜥蜴,蜥蜴又叫变色龙,所以这个易字就非常的简单明了,就是“变”。

因为变色龙它一天到晚是随着光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易就是变的意思,原来的易就是旁边加一个虫字旁,所以就构成了古今字。《易经》的易其实是一个音读过来的。是从蜥蜴的蜴转变而来的,因为这个“易”代表变,所以就有变的意思。

变易

所以《易经》讲什么呢?就讲三个易,第一就是变易,万事万物都是变的。那么《易经》为何要强调“变化”,一个“变”字,对我们的人生到底会有着重要意思和启示呢?

从人生的角度来考虑,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尽量避免失败,失败是伤心的,成功是愉快的。那失败和成功之间的这种论述在《易经》当中是怎么来讲的的呢?

大家都听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吧,那么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易经》里面有一个卦就是专门讲成功的卦,这个卦叫既济卦,这个卦上面是水,下面是火。这个卦表示成功了,既济卦的上面是坎水卦,它中间的一爻是阳的,上下两爻是阴的,它就是外面柔,里面刚。

水的属性大家都知道,包容嘛,它就是典型的内刚外柔的一个代表。而下面的离火卦,它恰好相反,是外面是阳的,里面是阴的,那就表示火的自然现象,火,用打火机一打你就会看出来,它的中间是空的,所以这个卦,上面是水下面是火,水可以把火给灭了,这个就表示成功了。

但是这个卦辞说的是“初吉终乱”,一开始好,但是呢潜伏着危机,最终不好。水把火灭了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什么又说是不好的呢,如果下面的火太大了,水又不够那么多,火把水给烧开了,最后把水烧干了,那这里面就潜藏着危机。

所以说《易经》就是告诉我们变化的规律就在这里,你成功当中,它潜伏着危机,它会变成失败。所以《易经》就告诉我们,你在成功的时候要想着那个危机。变易,就是我们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

不易

《易经》面讲的第二个易就是不易,不易就是不变的,什么又是不变的呢,宇宙的大规律是不变的。比如说一年四季是不变的,太阳早上升起晚上落下是不变的。古人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那么乾卦讲的就是这个规律。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传家宝——戒盈杯,这个杯子很有意思,如果倒酒,倒到合适的那个位置,它是满的,它是合适的,但是如果再多一点,它就会一下全都漏掉,一滴都不剩下。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人们不要有贪欲,人到了极高的位置就一定要反过来做,太过了就会一无所有。《易经》告诉我们,宇宙的大规律是不变的,当人们顺应规律做事的时候就会处在顺境,反之,违背规律做事,就必然会失败。

这就是《易经》中提到的不易的智慧。那么《易经》中是否有“月不亏,水不溢”的永恒卦象呢?《易经》里面的谦卦就是唯一一个六根爻都吉的卦。

谦卦,上面是大地,下面是山,按照正常的思维来说,山都是在大地的下面,这就是说,首先,你需要是一个人物,然后再去谦虚地做事,这样就大吉大利了。

谦卦的下卦是艮,是山,它把自己放低了,叫低姿态高境界,所以就要修己。谦卦的上卦坤,是大地,代表母亲,代表包容,所以大地够包容一切。这个就是现实生活中所说的人低为王。

简易
《易经》里还有一种智慧,叫简易,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大道至简至易。《易经》就要我们简易,要少。《易经》里有一个卦叫损,就是要减损。

这个损字听着好像不是很好,实际上损卦说的都是好的,这个卦是山在上,泽在下,要我们的理解这个卦象并不是好的, 因为山是硬的,泽是软的,那么山在沼泽地是呆不稳的,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但实际是,山下沉,正好把沼泽地填满,这样大地就平了,所以这是好事情,叫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个就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它教我们要少,做到损了之后它带来的反而是好的东西。损,除了有减损,减少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要守一,守住这个一,“一”特别的重要,就是要专一,好多人因为不懂得守一,导致失败。

就比如世界上品牌,品牌里所包含的品类越少,力量越大,品牌里所包含的品类越多,它的力量反而越小。所以做为人也是,不要凡事都求多,多到最后会怎样?所以说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

简易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零。连基本的一都没有了。64卦中有一卦叫做贲卦,“白贲 无咎”。贲卦的意思是装饰,但是要做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状态,要平静。

人的正常思维情绪的最高境界是快乐,但是不是这样的,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和,做人无论怎么绚烂 ,怎么样的光彩,最后都要回归平静,回归于自然。

做人、做事、学佛、修行,有四个方向、四个要点——四无量心。无量无边没有范围,由小扩大的。四无量心是什么?四个字,“慈悲喜舍”。

先学慈悲心,慈悲是很难做的,嘴里讲讲的,真做到慈悲心很难。真的慈悲心就是普通我们一句俗话:“作蜡烛”。我常常用这句话比方,要自己变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真是很难做到。你们都念过李商隐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不对?若是菩萨道的慈悲,还要再改几个字:“春蚕到死丝‘不’尽,蜡炬成灰泪‘不’干”,那才是菩萨的慈悲!谈何容易?

学佛先学四无量心,学了慈悲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下面两个字,“喜舍”。“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帮助人的、利益人的,决不后悔,就是喜。有时大家做了好事又后悔,像是布施一百元,后来想想,其实八十元就可以了,就后悔了。贪、嗔、痴、慢、疑、悔,为什么悔在根本烦恼中有这么重要?每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后悔中,比如吃饭,多吃了半碗,饭后要吃消化药,后悔多吃了,这也是悔。真正的喜心是,布施出去了就忘了。这个“欢喜无悔”非常难,你帮助过的人后来对不起你,你一定愈想愈后悔当初去帮他。能做到“怨亲平等”,才是功德。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我常说,一看到宗教徒就怕,我为什么怕教徒呢?这些人一到他们教主的像前,就下跪求平安求财富,都是求。如果这些教主、神明因为人家拜了就保佑他们,那第一就犯了贪污罪,收受贿赂。宗教应该是好的人你要救,不好的人更要救,拜了他要照应,不拜他的也要照应才对。所以这些宗教徒的心理很可怕的,都是有所求。大乘菩萨是一切放下,施与人家的恩惠记都不记,没有任何希求,所作的功德自己不求回报。乃至你打坐修行都不求成佛,只求自己心中的安详,因为自己的安详能影响到他人也安详,如此而已。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是持这样态度,我的孩子都去了海外,我同他们说,父子因缘到此为止,因缘是前生的事。我很抱歉,没有钱给你们,只能送你一张文凭,你从此也不用当我是你的父亲,我是公仆,路死路埋,不用你孝顺。

学佛这基本的四个行为,要倒转来先学舍,一切放下。这个字做不到,那当然也喜不起来。第二学喜,再来学悲,最后是慈。尤其这个喜很重要,你看看这许多学佛的居士啊、出家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做到“喜舍”,没有几个人能在脸上带个喜容。脸上没有喜容,个个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好像我们欠他多还他少。有些学佛的人,只要一学佛,喝!看起来满脸的“佛相”啊!很庄严,一身的“佛气”,看起来很严肃,一点喜容都没有。所以打坐教人要先把神经拉开,微笑,学菩萨嘛。一笑,脑子都松开了,身体病都没有了,笑有这样的作用哦。肌肉一笑,脑神经整个拉开了,眉毛舒展开来,你看菩萨塑的像,也是坐在那儿微笑,慈眉善目,这要学的。

我常告诉大家,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要成佛要先自度,自度的道理就在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了。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修四无量心,开梵天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道的基本。怎么叫无量心?慈悲喜舍心都是无限的,胸襟开阔,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学佛先修十善业道,进一步修四无量心。修成了四无量心得什么果报呢?梵天道。修十善业道所得的果报,是欲界天的人天乘之报,有五欲之乐。修四无量心的果报,是欲界天再上一层,色界天的梵天之报。所以修四无量心的功德,比修十善业道大。

“虽行四无量心,而不贪着生于梵世,是菩萨行。”根据小乘理论,修成四无量心是修得梵行。梵是什么意思?毕竟清净谓之梵,修持到相当程度才能到梵天。梵天是什么天?我告诉诸位,根据佛法,是青天,是蓝色,是密宗画的药师佛那个青色,像碧海一样。我干脆把密宗的秘密都告诉你们,气脉真通了的人,自己身体的内部,一天到晚都在梵天的青天中,同药师佛那个身体一样的。那就是中脉通了,中脉无脉,不是有形的血管。到了这个境界当然祛病延年。当然不是人变成了蓝色的,你看了怕都怕死了,还可能有肝病。那境界是万里青天,一点云都没有,那当然无念。所以修四无量心应该处处清净心,是梵天的行为在做事,但是没有贪于梵天境界而不来。我经常告诉诸位同学,真得了道一定更谦虚。如果摆出一副大师样子,要人礼拜才传个道,那也可以免了,他得的道也有限的。菩萨道是不会自命高尚的。
*****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学佛的人第一步发心要讲四无量心,尤其年轻同学特别要注意培养这一种胸襟,这种心地,就是慈悲喜舍。初步学佛的人做不到全部,就一个个来,先培养慈心或者悲心。这两个有什么分别?慈心用中西文化混合来讲,是爱心,爱一切人、众生、万物。慈心是带阳性的,像父亲爱子女的心。悲心是阴性母性的,等于母亲爱儿女心情的扩大。我们学佛的人口口声声讲慈悲,真正慈悲的行为很少见,都以自己为中心。

再讲到四无量心中的喜心,我们怎么与众生结缘呢?能舍得掉自己的时间、意见、身心吗?学佛不是光搞打坐,你们千万注意啊!要先学建立这四种心理,而且要注意是无量的心理,慈悲喜舍都是没有限量的。你能够这样修,成就了才可以往生佛国。
*****

“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慈和悲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慈就是爱,看一切众生平等,看别人的父母子女如同看自己的父母子女。真做到这一点,就是慈,也就是道场。如果说,我看一切众生平等,已经不平等了,因为你有个“我”在了。悲不是悲哀、流眼泪,是怜恤一切众生,因此牺牲自己,为了有利于众生,为了救度众生,能忍受各种疲劳苦难,这是大悲心,不是坐在那里哭。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舍是道场,憎爱断故。”世间的欢喜不是喜,因为没有真正的欢喜。真正的欢喜是得到法乐,真达到那个境界,就是道场。舍与布施不同。布施分三种,外布施是金钱财物的布施;内布施是身心一切放空,奉献出来;无畏布施是给一切人力量,精神的帮助和支持。舍是放下,是能切断一切心念,所以舍是道场。外布施的舍,放掉财物,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把心理上所憎爱的切断放掉,才了不起。憎是讨厌的意思,不是瞋;憎的相反就是爱,就是喜欢。
*****

“以菩提,起于慈心”,你以为文字一看就懂,恰恰不懂。怎么是以菩提,起于慈心呢?普通经典说菩提心就包括了慈心,这里怎么说不同呢?菩提者中文意思是觉悟,换句话是悟道,是明心见性。悟了道以后从内心起慈悲心,看一切众生如子女一样,如慈父爱护一切众生,这个是法布施,是法布施的一种。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行法布施的人,随时随地心理上念念之间在如何救众生,众生有烦恼,有苦,我要如何救他,要起这个大悲心,这样叫做法供养。我们学佛的人自己要反省啊!你什么时候想过要救众生?你们学什么佛!哪里想度众生,你度了谁啊!念念想众生来度你,装个学佛的样子。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随时有救人的心?不要说救人了,就连肯帮助人的心有没有啊?只要人家一点不肯帮你,只要众生不供养你,就起了大瞋心。所以读经典不是容易的,你看这文字很容易,我们几时做到随时随地以救助一切众生的心情来发起大悲心?这不是要你起个念头:“我要慈悲去救助这些众生”,你有个“我”就错了,要忘我,以救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才是法供养。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以修持正法的心情来生起喜心,这里都是讲菩萨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学大乘菩萨必须要培养的心情,也就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情操。我们读佛经真应该一边研究,一边掉眼泪,自己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就拿喜心来说,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脸孔像讨债的冤家,一点喜心都没有,你还能度众生?凡夫就是如此,你慢慢修吧!三大阿僧祇劫再来。逢人就笑也不算喜心,喜不是笑,是喜悦之心,真学佛修道的人,你看他那个神情,脸上的细胞都是使人看到就喜欢的,即使他在骂人打人的样子都是慈爱的。

喜心怎么起呢?维摩居士说要持正法。我们后世学佛的人要记得几点一定的道理:“依经不依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不然怕走错了路。所以我们求师访道学佛不要情感化,绝对要理性化,求正法以四不依的法门来检查。

由修持正法,而有所得,生起法喜充满,这个是菩萨的喜心,是真正的布施。换句话说,你要度一切众生,就教他正法,不要走邪路,不要走方便法门,“宁将此心下地狱,不把佛法送人情”。可是你们不要搞错变成悭吝心,跟你学法还要拿红包来皈依,否则不将佛法送人情,那就变成邪法了,不要借这句话随便用啊!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舍,就是放下,就是布施。什么叫放下,就是丢得开。佛法讲慈、悲、喜、舍,我们反省每一个字做到了一分半分没有?都只是嘴巴上做到而已。舍心做不到,怎么学佛?你说你什么都舍掉了,唉呀!就是还有个身子!哼!那是怎么都舍不掉的,我告诉你吧,人要想舍掉外境界是做不到的,不是叫你丢开家庭儿女,家庭儿女就是道场,去哪里找清净地方?你在家中念念舍心,你的家人就是众生,就为他们牺牲不就好了吗?虽然人少,有几个就几个嘛!连为家人都不肯舍掉,不肯牺牲自我,还说要学佛度众生?你连个鬼都度不了!

什么才是舍心?以摄智慧,行于舍心。行,是修行。摄,用现代话说,就是包括进来。乱摄可不是智慧,譬如讲布施,好多同学都有经验的,大家说起有什么人很可怜,我就同意出点钱。旁边同学劝我为什么要出钱,我说我带头啊!应该做的事就是舍。但是有时同学提到要去帮助某人,我反而说不能,你连一毛钱都不能给,要出问题的,你帮助了他,他犯的罪造的业反而更重了。同学表面同意,背着我还是去帮他了。事后回来对我说,老师,还是你对了。这就是做善事也要有智慧的。

我们心里越放得下就越空,然后空的智慧就发起了。越放不下,智慧就越是发不起。你们打坐要想清净就是舍心,想把烦恼妄想丢开,但是丢不掉,因为没有摄智慧来修行。放不放得开,丢不丢得掉,那是般若智慧成就的问题,不是你说想硬放开就放开了。你丢不掉的啊!实际上你坐得越好就越放不开了,那个定的境界多舒服啊!定就放不掉了。这个中间的道理要搞清楚,就是摄智慧修行。佛法的智慧是空,你空得了一分,你的舍心、布施心就大一分,你空不了一分,那个不能舍的心就加大一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东方出版社)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125年前,上海交大为图国家富强而诞生,125年来,上海交大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他们中有的投身抗战前线,抛洒热血;有的投身科研,在两
  • 从听到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开始就泪目了去年收了一杯学长学姐的银耳羹,今年我又收到了一杯银耳羹,此时才惊觉,心境太不一样了值得庆幸的是我已经从那些我认为完不成的
  • 我妈问我为啥不想我弟找女朋友 这大概就是理由我的过冬装备几乎都是我弟买的他的支付密码我全部知道工资都在我这存着再加上我堂哥这个专门请一个多月假陪老婆坐月子每天
  • 如果你在挽回路上感觉很累,一定是因为你眼中只能看到他,丢失了自己,感到沉重和疲惫是因为你用错了方法,挽回可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因为两个人在一起,原本就是相互吸引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萬寶竹林[超话]#【平常语·甘露味】 生活的复杂,远远超过每个人的思维,所以说,生命就成了一场探索,肯定处处都是障碍,那么就需要学会自己的看法适应别人的提醒,
  • 前科累累的群体,底线之下人群的聚集,容易出现这样随意造谣侮辱侵犯公众人物名誉权的行为可能是偏见,但@谭松韵seven 粉丝确实强化了这个负面印象。还有辛苦拿民航
  • 鹿晗:勇敢爱黄子韬:想要爱张艺兴:不懂爱吴亦凡:放肆爱如今鹿晗与关晓彤感情稳定,当初他们官宣恋情时,很多人说关晓彤配不上鹿晗,可是看关晓彤随随便便就能晒出与本届
  • #刘宇大微博# 养耗帖养耗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
  • 我们的故事并不特别,只是有幸在圈子里得到了长久的陪伴和纯净的感情。但承蒙大家的喜欢,我们也得到了诸多共鸣和祝福。
  • !和某只小羊一样暖心嘻嘻 点击p3就看齐活小羊周边[拳头]2021最后的目标和坚持 早睡早起 好好吃早饭409早饭必须安排!
  • #妻夫木聪[超话]# @妻夫木聪_TsumabukiSatoshi 今年是陪伴七七的第一个生日。此时此刻,按照东京时间,小七正式跨过四十不惑,迎来新的一岁。
  • 每一个国家的国歌都有着时代的缩影,日本的国歌写作于明治时期,那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很兴盛,有着“扩张”的思想,有这样一首国歌也就见怪不怪了。总的来说,日本的这首国歌
  • 之前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总会有人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总会有人接受现在不那么完美 甚至有点差劲的自己 但是发现挺难的 因为关注别人而且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 今我身相端严,如阎浮金般光明晃耀,而你们所见却是灰黑瘦弱的婆罗门,这是因为往昔轻慢、毁谤佛,坚持邪见而招致的深重业障。称念完毕旋即命终,由于至诚念佛的功德力,五
  • 感恩美妙的机缘开启了我全新的视野和闲暇生活。奉为圭臬的名场面——大战丐帮瞬间变脸,祭出那句“要么死要么滚”我当时感觉完了,这灵动的演技+绝美的容颜,我的心里满满
  • 其实香气在空气中弥散开的那一瞬间 有一些伤感像一个滚烫热烈又低回静默的故事仿佛看见一个身影 骨骼修长舒展 下颌线锋利流畅 肤色淡金 隐在不存在的记忆之中海浪的冲
  • 旅游交通指示牌是城市为游客提供的基本硬件服务设施,兼顾旅游宣传功能。 活动现场,设置了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展板,向小区居民分发消防安全知识手册、家庭防火指南、九小
  • 而今年的巡演“只为遇见你”海鸥乐队会带着新专辑的出世,一起燃烧整个场子,让我们知道摇滚的浪漫味道。与主唱有点丧丧压着的嗓音不一样的是,海鸥的歌曲拥有独一无二的活
  • !他就会开始慢慢回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