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城齐齐哈尔百人团赴京助力冬奥】#龙头身边事# “冰球之城”齐齐哈尔,是国家重要的冰上运动基地,具有67年的冰球发展史,曾获得“亚洲最佳冰球城市”称号,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场馆服务、冰雪人才培养、冰雪赛事运营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随着世界瞩目的北京冬奥会的临近,齐齐哈尔人以服务、助力冬奥会备训备赛为己任,以独特的冰雪运动优势和实际行动体现齐齐哈尔担当、展示齐齐哈尔作为。

11月下旬,齐齐哈尔男子冰球队守门员韩鹏飞随国家队在俄罗斯莫斯科周边进行比赛和训练,冰上、陆地一天两练,始终保持着高强度。从去年12月云南集结,到沈阳集训,再到1个多月前的国家队名单出炉,作为主力,门将韩鹏飞把激动变成了行动,每天下冰最晚,训练得比谁都刻苦。

齐齐哈尔市体育局竞技体育与青少年体育科科长刘佳介绍,经过国家队多轮选拔,截至目前,中国男子冰球队、中国女子冰球队、国家花样滑冰队、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共有齐齐哈尔籍运动员12人。

多年来,齐齐哈尔为全国冰雪体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培养国家级健将以上运动员210余人,向各级国家队输送运动员、教练员近千人次,全国2/3的冰球教练员出自齐齐哈尔。近几年,齐齐哈尔加大对国家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力度,通过省队市办、内部选拔培养、对外交流引进等方式,助推重点运动项目发展,使齐齐哈尔“冰球之城”品牌羽翼渐丰,享誉国内外。

目前齐齐哈尔入选中国男子冰球队、女子冰球队的10名运动员正在俄罗斯抓紧备战,努力提升竞技水平,力争在冬奥会赛场上取得新突破,为国家队贡献齐齐哈尔力量。

国家体育馆是北京冬奥会的主体育馆,精彩激烈的男女冰球赛事贯穿始终。放眼全国,赛场制冰这一“重头戏”交给谁最放心呢?唯有来自冰球城齐齐哈尔的制冰团队。

齐齐哈尔现有标准室内滑冰馆5座,每年浇冻室外冰场200余块,全年赛事无休,造就出一批优秀的制冰专业技术人员。据了解,敢接这“瓷器活”的10人团队,老中青相结合,平均从事制冰工作30年左右,对冰的软硬、厚薄、温度等掌控自如,在国内论冰雪场馆服务他们谁也不服。

61岁的崔云凯是冰球专业运动员、国家级裁判出身,无数次参与国际冰雪赛事的制冰工作,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制冰的时候不能多浇水,如果水浇得多,容易产生气泡,影响冰的质量;浇冰的水温要在50℃至60℃之间,如果水太凉,容易马上凝结成小颗粒,影响冰的平整度;冰温应控制在-12℃左右,防止温度过低使冰变“脆”……

一年来,他们三次赴京参与国家体育馆制冰,主要担任浇冰车司机和制冰助理,并协助完成冰场铺设底冰、喷白、场内划线和制作标识等工作,其专业性和服务意识获得了国家体育馆和国际制冰师的高度认可。按冬奥会组委会要求,齐齐哈尔制冰团队将增至14人,2022年1月2日至3月14日持续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制冰服务。

同样绽放在国家体育馆的还有冰球城的“雪童”。20岁的徐嘉峥来自齐齐哈尔冰球专业一队,是一名出色的前锋,在今年5月的冬奥冰球雪童选拔中脱颖而出。

雪童需要具备高冰面滑行、高灵敏度、高控球等技能,要在70秒暂停时间内快速完成对比赛冰面的清扫、整理等工作。然而,这些对于徐嘉峥来说,都是“小菜一碟”。11月份,线上培训两天,测试赛外国专家现场指导45分钟后,12名雪童排成整齐的队形就开始工作了,每个人的滑行路线都是严格固定的,不能有丝毫偏差。徐嘉峥对记者说:“在清冰过程中,场馆大屏幕同步开启读秒倒计时,虽然站在冬奥赛场有点紧张,但我认为自己的表现称得上‘完美’,能为多年梦想的北京冬奥会服务,感到无比骄傲。”

据齐齐哈尔冰球专业二队助理教练郭志昊介绍,此次,齐齐哈尔共有23名青年运动员通过测试,占北京冬奥会雪童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男子雪童14人、女子雪童9人,他们将在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为冬奥会男女冰球比赛献上优质的服务。

在齐齐哈尔市中华南路上,一扇冰球球杆形状的学校大门格外醒目,这就是徐嘉峥冰球梦想开始的地方——远近闻名的二马路小学。1957年,这所小学就拥有了自己的冰球队,冰球教练崔义文、崔志楠父子为夯实齐齐哈尔冬运之基,在这里默默耕耘40余载,二马路小学的毕业生前后有60多人入选国家队。

现在已退休的崔义文教练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二马路小学每年冬季都建室外冰场,校冰球队无论寒暑每天都能保证固定的训练时间,就大年初一放假一天,家长们都很支持。为保证学校冰上运动的普及率,冬季每个班级每周都有两节冰上体育课。

在这座冰球城市,重视基层冰雪人才培养的学校何止一个二马路,还有青云小学、江岸小学、回民小学……目前,全市组建了100余支中小学冰球队,建立起从U10至专业一队的全梯队培养体系。

每当华灯初上,在齐齐哈尔的一座座室外冰场上,无数冰雪小将迎着凛冽的寒风刻苦训练,眼毛上都结满了白霜。外地的冰爸冰妈感慨地说,孩子们坚毅的品格,对冰球的热爱与执着,冰球城雄厚的人才储备,是我们能够取胜的原因。

1982年出生的齐齐哈尔体育局翻译陈龙被冬奥会组委会借调半年,现在可是大忙人,他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英语系,作为队陪监督,将带领来自清华、北大、北体大等名校的队陪们共同完成冬奥会的翻译服务工作。

在国际比赛现场,他的中英文宣告、快速反应能力及对冰球项目的了解,令人佩服。可陈龙却谦虚地对记者说:“是冰球城给了我成长的舞台,一场场国际大赛让我充分锻炼,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变成了合格的冰雪体育翻译。”

全国冰球锦标赛、亚洲冰球联赛、世界冰球甲级A组锦标赛等国内国际高水平赛事纷纷落户鹤城。尤其是2017年以来,他们将每年1月份第一个整周的星期六定为“齐齐哈尔冰球节”,引入欧洲杯(里加)青少年国际冰球锦标赛、中俄城际冰球邀请赛,成功打造全年常态化赛事活动体系,为冰球发展培育了一片沃土。

冰球节、冰球季、冰球城,浓厚的冰球氛围感染着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在齐齐哈尔冬季运动项目中心从事管理工作的时宇家,以前是个“门外汉”,近年来他不仅迷上了打冰球,还做起负责技术统计的冰球场外裁判员,经历过世锦赛、亚洲冰球联赛的历练。11月初,作为技术官员,他参加了北京冬奥会前的测试赛。据介绍,此次齐齐哈尔共有19名技术官员入选,占国内技术官员总数的1/4,三年来他们经过二次线下培训,三次线上培训,完全具备了服务冬奥会的能力。

时宇家对记者说:“冰球比赛节奏太快,我负责记录‘助攻’这一项,紧张得眼睛都不敢眨,20分钟一局下来,一页A4纸记得满满的。”

然而,同一天,在北京的另一个场馆里,来自齐齐哈尔的花样滑冰教练孙岩显得轻松许多。他是十几名冰童、志愿者的头儿,主要负责运动员进出场地、急救等内场管理工作。对于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冬奥会,今年55岁的孙岩充满期待。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目前齐齐哈尔选派运动员、裁判员、技术官员、制冰师、雪童、翻译6类人员共68人。待北京冬奥会拉开大幕之时,全方位服务、助力冬奥的齐齐哈尔人将达到百人左右。齐齐哈尔市体育局局长汤朝龙说:“我们全局上下500名干部职工、运动员准备好了,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通过服务北京冬奥会,我们进一步锻炼队伍,提升参与国际赛事能力,充分展现齐齐哈尔体育人的风采。” (龙头新闻)

【#香港反港独作家死因引争议#,亲人质疑医院延误治疗】
近日,香港《亚洲周刊》副总编辑、知名媒体人、作家江迅在荃湾仁济医院逝世,终年74岁。而他在短短数日由“无事出院”到“突然离世”,加之本人还曾在修例风波期间支持反“港独”,这让他就诊的医院受到外界质疑。就此,香港多名时事评论员已联署去信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呼吁对江迅的死因启动全面调查。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江迅于10月10日因发烧被送至仁济医院,11日下午约2点半左右疑因退烧,获医院通知出院。但在当晚11时许,江迅再度发烧,并出现颤抖、疼痛等症状,于是再度入院。

据江迅亲人较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第二次入院时,感到剧烈疼痛,而且剧痛迟迟未能得到缓解。在12日凌晨2时14分,江迅给妻子发信息说,“我又进了医院,70年来,从来没有这么难受,多次想到死”及“痛不欲生”。

由于江迅的不断求救,其家属多次在病房门外按门铃,提醒医护救治。但是,主诊医生迟迟未予理会。直至12日早上10时33分,江迅向妻子发信息,家属才得知医生名字,而当时江迅已疼痛超过10小时。妻子发信息问他:“现在好些了吗?”江迅的回复是,“一样一样痛”。

据报道,江迅妻子在病房外心急如焚,求医生诊治,但在12小时后,医生才看过病人一次。江迅妻子还说,期间医生也没有对症下药。江迅家属称,江迅的病情在其后急转直下,需要插喉协助呼吸,并被送入深切治疗病房(ICU)紧急治疗。直到13日下午2时许,江迅不治身亡。

据家属表示,江迅被送入病房后,家人无法陪伴左右,其间医护没告知接受什么检查,直到江迅离世,医院也没透露他的死因。然而,江迅在信息中表达自己无比痛楚,但却没获得缓解措施,家属多次向医护反映也未获正视。

江迅家属质疑,病人只是发烧入院,却于短短两天离世,其间他第一次发烧入院,不久疑因退烧,医院容许出院,但为何出院数小时后又再发烧入院?而第二次入院后,为何一直不能缓解病人疼痛,导致身体情况恶化得那么快。其间,医院是否采取措施,为何直至江迅死亡也不能向家属公布死因。

对于江迅家属的质疑,15日,仁济医院高层与江迅遗孀等家属会面,解释治疗过程。据了解,院方在会面中声称治疗过程未有问题,只承认在沟通方面有“改善空间”,但至今仍未能清楚解答江迅离世前全身剧痛的原因和死因。

对于院方的解释,江迅家属感到气愤难平。他们批评院方解释事情来龙去脉时避重就轻,未提及责任归属问题。江迅家属又指,院方关于事件的描述是在偷换概念,并反问,“既然医院说做了那么多?为何不知道病人为什么发烧、发颤?又为何直至死也不知病因?如果不知病因,那治什么病?”江迅家属表明不接受院方解释,促请医院管理局彻查事件,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江迅不治身亡事件引发香港舆论讨论,在15日当日,多名时事评论员联署去信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希望采取一切可行的行动,对江迅的死因启动全面调查。

信中指出,在江迅第二次入院后的头12个小时期间,他给妻子发出的信息以“痛不欲生”来形容他的剧痛,其妻子从语音信息中听到他在痛苦地尖叫以及呻吟。而且在该12小时内,虽然江迅的发烧以及剧痛是急切需要医疗诊治的明显信号,但一直没有医生过问。一名资深医生表示,任何在出院3天内而再次入院的病人,都说明其所得到的处理质量不佳,以江迅的例子,他在出院后9个小时情况变差才再次入院。信中强调,江迅在仁济医院所得到医疗处理的质量,以及他后来离世,引发很多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引发很多亟待关注的问题。

这些时事评论员表示,在调查后若发现仁济医院需要为错失负责,就要给江迅家属赔偿。同时,他们还呼吁立法会成立专责事务委员会或独立调查委员会,检讨公立医院的服务及运作,就改善措施提出建议。目前,涉事医院已将此案转交死因裁判官跟进,以确定江迅死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迅死亡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之时,质疑此事与医护人员政治倾向有关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香港《东方日报》16日就刊文指出,先前香港医院和医护人员一向以医德好、医术高、管理好、效率高、具专业精神,享誉香江,多年来港人以此为傲。然而,这些年事情有了深切的变化,专业和医德抵不住“政治侵袭”。在“反中乱港”煽惑和恶斗下,社会撕裂,仇恨弥漫,“政治病毒”传进医院,传染了某些医护人员。他们参与黑暴活动,对受伤入院的黑暴分子百般呵护,对受伤警察态度恶劣,肆意羞辱;有人还为暴乱分子和虚假“伤病”出假证。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他们不顾市民的健康安危举行罢工,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违背了入职时的神圣崇高誓言,让“黑政治”弄坏了脑子、毒化了心灵,有市民称他们为“黄医护、黑衣护”。

就此,《东方日报》表示,作为知名媒体人,江迅在“修例风波”期间曾采访过反黑暴人士,支持他们坚决反“港独”的立场,支持港警。他还说过,香港警察没有因为“止暴”而打死一个暴徒。“这些话,暴乱分子、黄医护们是肯定不爱听的,是会‘结仇’的。若(江迅)落到他们手里,大有可能‘发生不幸’。”

《大公报》也发表评论,指香港有部分医护“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因为自身有“颜色”,也以“颜色”划分病人。在前年“修例风波”期间及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初,都有医护人员发动及参与罢工。“当医护人员将个人政治理念置于病人权益之上,怎么可能不出现医疗问题?”

#圆明园到底有多壮观# 圆明园,曾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群景、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作为一个盛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的美是无以言喻的,甚至无法用恰当的词汇来形容它的美,总之,圆明园四季皆有美景。春天赏花,夏天观荷,秋天银杏,冬天看雪。
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但是让人无比遗憾的是,圆明园在清朝末年被八国联军烧毁了,所以我们现在无法亲眼目睹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真相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原油期货今日上市 最新最全交易手册出炉
  • 梁静茹回应被冒充诈骗 梁静茹的回应让人好好笑
  • 【韩国国情】李明博拒绝在狱中接受检方审讯
  • 早报|周星驰《美人鱼2》低调开机 林允继续任女主角;周冬雨马思纯《七月与安生》拍剧版
  • Uber将退出东南亚:资产换成对手Grab股权
  • 【热点】游客制造“樱花雨” 武大表示谴责
  • 网传伊利潘刚被带走调查;回应:系造谣,会通过法律途径处理
  • 马龙男单夺冠 4-2战胜中国香港直板球员黄镇廷
  • 何洁公开介绍刁磊
  • “金斧子”完成C1轮1亿元融资,春晓资本领投
  • 约1吨重巨大冰块从天而降砸扁SUV
  • 苹果被商务部点名:你们是贸易便利化最大的受益者
  • 组图:网友偶遇刘强东夫妇度假 章泽天小鸟依人超甜蜜
  • 沃尔玛禁用支付宝引质疑 或涉违《反垄断法》
  • 为给国道让路,农民花9万元平移3层楼房
  • 林丹VS国足队长冯潇霆,留给中国队的时间究竟还有多少
  • 50岁辣妈冬泳20年,儿子称其姐姐
  • 女子听信偏方治病 “扎针放血”后致感染险截肢
  • 甜馨痴迷王源,安吉独爱赵丽颖,萌娃追星父母更是神助攻
  • 紧急提醒!周杰伦常州演唱会已出现假票!买票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