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牟宗三:读懂中国经典的方法

中国的哲学,不像西方那样的很有系统,它原初所走的就不是逻辑的进路。譬如说中国思想最蓬勃时期的先秦诸子,如孔、孟、老、庄,大体都不是很严格的逻辑系统。

譬如说读《论语》,《论语》并不是一个系统,而是嘉言懿行录。你可说它是这里一句,那里一句的,零零碎碎的。就是其他的,譬如说《孟子》,《孟子》七篇亦只是弟子的记录。最有系统性的,只有<告子篇上>。从告子曰[性猶杞柳也]一直至上篇完,一气呵成,很有系统性。

按常理论,这比较有系统性的部分,应比较容易了解。事实上却不然。这<告子上>篇,二千多年,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读过的。唐宋以来,《四书》尤受重视,从小孩起便读,一直读到成年、成进士,但读的结果是不懂。

其他的没有系统性的文献,那便更难,这里一句,那里一句,如何来了解呢?故以西方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思想,是很麻烦的,很难了解。

所以有一个洋人就不了解,他说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这样尊崇《论语》?这《论语》毫无道理,东一句、西一句,又没有定义、没有系统,这样而如此的受尊崇,好像是不可思议的。这样的说法,发自西方人,不算希奇。西方人的智慧,要讲话便先要下定义,有概念、有系统性才过瘾,而我们的《论语》没有,故西方人发这种怀疑的态度,是很可理解的。

但渐渐不一定是西方人如此,我们中国人亦渐渐有此怀疑的态度出现。不只是现代的年轻人,在五四运动时的人,已是如此。五四那时代的人,到现在已是八、九十岁,现在看起来,不都是老师宿儒么?但他们都不能读文献、不能理解。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情形是大家眼前所看得到的。所以研究中国哲学这一方面,读文献成了一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现在奉劝诸位,不要把精神浪费在上天下地找材料找版本的活动上。做别的研究,或许需要上天下地的找材料,但念哲学并不需要如此。我所说的文献的途径的意思,最主要是重[理解]。

民国以来,中国人的对学问的理解能力,丧失的不成样子。你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聪明,但在这方面,很差、很愚蠢。就算是很普通、很好理解的东西,却可被理解的乱七八糟,人们总要想从那里出些怪花样。如是对古典都不能了解。年轻的人对古典不能了解,还可以说得过去,但老年人、老先生亦是不能了解,全都丧失了理解的能力。

照这样说起来,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究竟是在那里呢?文化的发展,发展出个什么来呢?好像中国人一直都在那里睡觉似的。事实上並不如此,中国人以前是很有理解力的。尽管古代的注疏家也有说法不同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但大体上是能了解的。就只是到了民国以来,了解古典变得很困难。

为什么说以前的人比较能理解呢?譬如说儒家之学,它有其本身的传统,代代相传,有其一定的讲法。如汉朝的经学,你要是讲《公羊春秋》,是要守家法的,他们讲书很熟,有规矩。虽然汉儒的注解只是文句上的解释,但大体上义理是不错的,只是没有说到十分精微的地方。到宋儒出来,把全幅精神集中在对《四书》之研究上,《四书》是最可以把孔、孟的精神显出来的文献。

由于宋儒全幅精神集中于《四书》,所以能够比较深入,比较有深度的理解,汉儒比较不重视《四书》,对《四书》只是作一般性的文献来理解。宋明六百多年的儒学,是有一个中心问题在那里领导着的,因而形成一个发展的系统,大体上是不乱的,他们对《四书》的了解,也许会有些距离,不一定能完全符合《四书》的原意,但大体上是不差的。

他们能把儒学的核心观念抓住,辗转讨论引申,讨论了六百多年,长时间的磨来磨去,总会磨出一些东西,所以虽然他们的用心讨论的范围也许很狭,但就对《四书》的理解,对儒家的核心问题的研究来说,是很有贡献的,你不满意可以,但你菲薄他们,便不可以。他们确能把握儒家的核心,把最主要的骨干抓住,这便成为一个传统。

又譬如你要讲道家,亦有一定的讲法,不可乱讲。如《老子》、《庄子》,文献俱在。《庄子》文章漂亮,大家都喜欢读,但说到了解,便很难。《老子》五千言看似简单,其实亦是很不容易了解。而以前对道家的讲法,大体上是不错的,因那是中华民族自己发出来的东西。

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华民族有虞、夏、商、周相沿的传统一根而发出来的,自有一种气氛,以前的人能嗅到那气氛,故都能了解。现在的人,渐渐不能嗅到那气氛,便渐渐不能了解。故讲道家,是有道家的讲法。后来便是吸收佛教。讲佛教亦有佛教的一定讲法。

佛教较严格,较有系统性、概念性。问题是名词概念太多,很麻烦,那是另一套语言,故很难。但亦有章法,不可乱讲。你要了解佛教,不知要费多少年的工夫才能入,把它把握住,不可以望文生义地乱讲,以为随便看看便可以了解佛教。

中国吸收佛教,从魏晋起,经过南北朝、隋唐,至唐,玄奘回国,便把佛教学全部吸收到中国来,这其中经过了四、五百年的长期吸收消化。佛教代表一系统、一方向,这方向可以说是智慧的方向,了解一个智慧的方向,是不容易的。

所以你若要了解中国哲学这两千多年的发展,便要了解三个义理系统。儒家是主流,是中国思想的正统;道家是旁枝,这可以看成是对于儒家的一个补充,或提醒。后来吸收了佛教,佛教是由另一个文化系统而孕育出来的义理系统,对中国文化刺激很大。所以你要研究中国哲学,便要从文献入手,对这三方面的文献传统,便不能不注意。

亦因此我们读文献是有一定的范域,一定的限制的,並不是泛滥无归徒争博雅之名。读哲学最重思考,不能再是杂而无统、杂七杂八的知道许多东西。所以就义理系统讲,读文献並没有很多,但这並没有很多的文献,民国以来的学者都不能读,就是连对《孟子》也不能理解。

所以我常感慨,这一代的中国读书人,实在对不起古人,对不起先贤。这一代人的思想力太差,连《孟子》亦不能讲,不要说义理不能理解,连文句亦不能通。《孟子》的文句很简单,用不着许多校刊、训诂,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文献,亦不能了解。

我们所谓的理解,便是了解句子,了解句子是不容易的,但这不容易尚只是不容易中之初步,还是比较容易。而句子与句子关联起来成为一段文章,便更不容易了解。至于前段和后段关联起来,成为一整篇文字,要贯通起来了解,便尤为困难。所以你不要以为一段文章没有杂字,很简单,便很好了解。

譬如《孟子-告子》篇有一章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一段,这便是句与句连成一段文章,便很不好了解。这段是公都子问孟子关于人性的问题,说有人说性是中性的,又有人说性有善有恶,为什么你单单说性善,难道那些说法统统都不对吗?公都子提出这问题,孟子便要有答覆,但孟子的答覆却像是凭空而来的:[乃若其情......]对于这一段的解释,我曾修改了三四遍,才觉得较为妥当。这段是很不好了解的。

所以你说训诂明而后义理明这话,乃是没有真正的老老实实的读古典,才会说的话。假使你真正的老老实实的读古典,把古典作古典看,而想真正去了解其中的意义时,你便不会说这话,假若你是《说文》、《尔雅》的专家,你当更不会说这话。说这句话,那是表示你是外行。

古人所谓的讲义理,义便是概念,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连,便是理。形成一概念便要用文字来表达,孔子和孟子在说这些话时,他们心中有些什么想法?想些什么问题?孔、孟的心中总有个想法,有个生命上的体验。

你要懂得孔、孟说着些话的意思,固然要仔细通文字,但同时亦要懂得孔、孟说这话时生命的内蕴,及其文化的背境。若果你对他们的生命没有感应,又把他们的文化的背境抽离掉,而孤立地看这些话,那你便完全不能懂。

现代人了解古典的困难便在于此。现代的人对古典全没有生命上的感应,不知道孔、孟的这些话是什么问题,是那方面的话,不知道他们所说这些话的社会背境、文化背境是什么,而只会用那些不相干的浮薄观念去瞎比附,这便是现代人了解古典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来源于:《研究中国哲学之文献途径》

【在中央阿尔卑斯山保护“神鸟”】

因日本自古以来的山岳崇拜,栖息在高山上的岩雷鸟曾被尊为神的使者。现在由于全球变暖造成的环境变化等各种因素,它们的栖息地受到了威胁。环境省、研究人员和动物园联手进行了保护和繁殖岩雷鸟的项目,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江户幕府时期的养殖尝试——

日本岩雷鸟(英文:Japanese Rock Ptarmigan)分布在本州中部的北阿尔卑斯山(飞驒山脉)和南阿尔卑斯山(赤石山脉)以及周围的山岳地区。在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寒冷地区的岩雷鸟物种中,它们孤立地分布于最南端的高山上。冬天,因为它们浑身被纯白色羽毛覆盖,所以在雪地里也很难被发现。它们一般不害怕人,与其他野生鸟类不同,即使靠近它们时也不会跑开。

日本自古就有山岳信仰,认为深山里住着神灵,而日本岩雷鸟一直被视为山神的化身,受到人们的保护。有些人认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背景,所以岩雷鸟才会不惧怕人类。

在江户时代,岩雷鸟作为避雷的象征,还被制成了绘马。当时的加贺藩(现在的富山县和石川县)调查了生活在白山的岩雷鸟,并颁发对其保护的法令。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听说飞騨国(现在岐阜县北部)的乘鞍岳上有很多岩雷鸟,便试图捕捉和饲养它们。根据历史记录,还曾有过几次繁殖岩雷鸟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环境变化是数量骤降的原因——

明治维新后,修验道(日本的山中禁欲主义)被废除,对山的恐惧也随之淡薄,人们一度为了食用等目的而捕捉岩雷鸟。1910年岩雷鸟被指定为“狩猎禁止鸟兽”,1955年又被指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近年来,通常生活在低山的动物侵入岩雷鸟栖息的高地,形成新的威胁。鹿和野猪正在吞噬岩雷鸟赖以生存的高山植物,狐狸、貂、乌鸦和红隼等,新的捕食者也正在增加。

在1980年代的调查中,该种群的数量估算约为3000只,但在2000年代调查时发现已减少到不足2000只。自2012年环境省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其列为的“濒危IB类”以来,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项保护和繁殖的计划。

在野外调查和保护活动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信州大学的中村浩志教授(现为名誉教授),他持续20多年一直在研究岩雷鸟。在过去的10年里,信州大学研究生院研究员小林笃也一直参与支持了该项研究,自2020年4月起又作为环境省的栖息地保护合作专家延续着该项工作。

他说:“我与中村教授一起在超过3000米的高山上,调查了岩雷鸟从蛋到成鸟的各个阶段的存活率,研究了哪些阶段加以保护就能增加岩雷鸟数量。我们还对世界上最南端的岩雷鸟——日本岩雷鸟如何适应环境和进化,并能在日本的高寒环境中生息繁衍备感兴趣。自2015年以来,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一直在实施中村教授设计的‘笼子保护’方法,以保护雏鸟免受恶劣天气和捕食者的伤害。”

——在中央阿尔卑斯山兴起的“复兴行动”——

岩雷鸟每次产6到7个蛋,但大致只有一个能成为成鸟。因其在梅雨季节末期孵化,如果天气恶劣,亲鸟将无法保护雏鸟免受寒冷和天敌的伤害。因此在孵化后的第一个月死亡率特别高,所以繁殖的关键是在这个时期保护雏鸟。

“正因为岩雷鸟不怕人,所以我们才能引导它们进入笼子。有时候需要花上两三天的时间,把它们从原来的鸟巢慢慢引到笼子里。并且每天在笼子里为它们准备饵食。我们住在当地的小屋里,晚上把它们引入到笼子里,到早上再把它们放出来自由觅食。这项工作从6月底雏鸟出生时就开始,一直要持续到8月初。”

岩雷鸟被认为在1960年代末已在中央阿尔卑斯山(木曾山脉)灭绝,但在2018年7月,一名登山者在中央阿尔卑斯山的驹岳发现了一只雌鸟。遗传分析表明,它可能是从种群相对稳定的乘鞍岳(横跨长野县和岐阜县)飞来的。这一发现催生了在中央阿尔卑斯山一带的 “复兴行动”,计划到2025年将岩雷鸟的个体数量增加到100只左右。2019年,来自乘鞍岳的野生个体的受精卵,以及在2020年又用动物园饲养的个体的受精卵,取代了这只雌鸟所产的无精卵。虽然它们都成功孵化成雏鸟,却因为恶劣天气和捕食者等原因,雏鸟最终还是全军覆没。

同时,在2020年8月,来自三个家庭的共19只岩雷鸟从乘鞍岳被运到中央阿尔卑斯山放生。在2021年7月,发现有10只雌鸟带着雏鸟,其中就有那只在2018年被确认的雌鸟。研究人员对其中5个家庭实施了“笼子保护”,其中的2个家庭最终被转移到那须动物王国(枥木县)和茶臼山动物园(长野县),其余3个家庭继续放归自然。

小林先生说:“我们打算先在动物园里进行繁殖,如果它们能返回到山上,就让其尝试回归野外。”

日本对朱鹮和东方白鹳的保护措施在它们濒临灭绝的时候开始的。目前在日本人工饲养繁殖的朱鹮来自中国,东方白鹳则是俄罗斯赠送的。

“一旦灭绝后再采取行动就太晚了。环境省、研究人员和动物园这次共同协作,趁着野生岩雷鸟仍有栖息地的情况下便开始保护和繁殖它们。我们过去也开展过类似的合作,但就实际成果而言,这是一个罕见的成功案例。”

——动物园在“物种保护”中的作用——

虽然环境省担纲岩雷鸟的保护和繁殖事业,但从2015年开始的生息域外保护则由日本动物园水族馆协会及下属动物园负责实施。在动物园实施的域外保护旨在将保存物种作为一项“保险”政策,通过育种和饲养积累科学知识,2018年生效的《物种保存法》的修正案,阐明了动物园在促进濒危物种保护方面的作用。

岐阜大学的楠田哲士副教授在动物园的岩雷鸟繁殖生理学研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他目前正在研究性激素、温度和照明条件之间的关系,以便饲养和繁殖。

“为了成功地进行域外保护,首先需要了解野生岩雷鸟的生态环境。通常情况下,性激素是从血液中分析出来的,但现在发现用粪便也是可行的,因此在中村教授和小林先生的协助下,从野外收集来粪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另外,鸟类的繁殖受光照的影响,岩雷鸟在白昼变长时会进入繁殖期。日本岩雷鸟对光线特别敏感,所以需要建立尽可能接近野外的照明条件。温度控制也是一个挑战”。

楠田副教授的动物繁殖学实验室一直在参与动物园饲养稀有哺乳动物的域外繁殖项目,如“濒危IA类”物种之一的对马豹猫。2021年4月底,两只对马豹猫宝宝在开展共同研究的名古屋东山动物园出生。这是对马豹猫在该动物园里安全出生并成长的首次成功案例。

“我很高兴能成功地培育出了它们。对马豹猫的繁殖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每年往往只有1到2只出生。而岩雷鸟则每次产6到7个蛋,所以如果它们孵化顺利,笼子保护措施实施到位,就有可能有效地增加数量。”

——希望能在野外看到它们——

楠田副教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和动物园度过的,他第一次在野外看到岩雷鸟是在2013年6月,当时他陪同中村教授前往乘鞍岳进行野外调查。

“我们恰好看到雌鸟在巢穴中孵化着蛋,而雄鸟在岩石上守护着它们。一般情况下很少有机会能看到孵化时的情景,但我们非常幸运,托中村教授的福,才能有此机遇。在壮丽的大自然中能观赏到野生动物的身影,真的让人非常激动啊。”

从那时起,他每年都会有1到2次带着学生们去乘鞍岳观察岩雷鸟。“当你在大自然中看到它们生息繁衍的样子,保护这些珍贵鸟类的决心就会更加强烈,在动物园的域外保护的方式也自然会有所改变。”

交通上,乘巴士就能到达乘鞍岳山顶周围的岩雷鸟栖息地。“每年的5、6月是建巢安家的季节,能看到雄性的岩雷鸟。到了7月,当卵开始孵化后,就有可能看到亲鸟带着雏鸟一起外出的情景。真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在野外看到它们。”

——保护岩雷鸟就是保护大自然——

楠田副教授也正在积极地致力于提高人们对珍稀野生动物的认识,但他对岐阜县缺乏保护岩雷鸟的意识也感到担忧,因为该县是乘鞍岳和御岳山等岩雷鸟主要栖息的所在地。截至到2021年,日本全国有七个地方以动物园为中心开展了饲养繁殖事业,其中包括富山县和长野县,但岐阜县没有动物园。与富山县和长野县相比,岐阜县对保护项目的认知度非常低,这与动物园的宣传和公众接触密切度大有关联。尽管与富山县和长野县一样,岐阜县也将岩雷鸟指定为“县级鸟类”,但保护意识低下却是事实。

楠田副教授呼吁说:“岩雷鸟能够栖息的日本飞騨地区的高山生态系统,为南部的美浓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并孕育了诸如香鱼之类的淡水鱼。我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保护岩雷鸟也是与传承美浓和纸、鸬鹚养殖等文化及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出于这样的考虑,2020年岐阜大学申办了“第19届岩雷鸟大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分享和讨论以中村教授为中心,由环境省、岩雷鸟生息地的地方政府、动物园、大学研究人员等开展的各项相关工作,并向公众广泛传播这些信息。

有关人士的热情,让昔日的“神鸟”岩雷鸟作为大自然富饶的象征而得到保护和重生——这一天或许会很快到来。

全文请看日本网:https://t.cn/A6x4jIh0

#日本[超话]# #岩雷鸟# #环境保护# #一起保护珍稀动物# #神鸟#

画过往这个题目,没有特别的目的,只是想回忆一些事儿,记住一些事儿。记录一些经历过的仍然还在的或者已经不在的场所、场景。
万能青年旅店的新专辑叫做《冀西南林路行》,碰巧我的家乡就在冀西南,太行山前的丘陵地带,这里的好处是既有相对开阔平坦的耕地,又有起伏的田野,站在自家的屋顶上,能看见西边层层叠叠的太行山。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在解放以前是一个大村,因为村子比较大,后来在合作社的时候以村中间的十字路口分成了四个生产大队,根据方位叫四个街,我家在其中的一个街。原来同姓的村民都扎推居住,分大队的时候同姓的一大家子被分到了两个街甚至三个街,其实村民的房子还是连在一起的,说是四个村,从外观上分不出来的。
我从出生到上大学外出,一共住过三处房子。第一处因为当时我太小,记忆不是很清楚,加上现在已经坍塌并且拆除了一部分,也没留下什么照片,更是无从记起,只是有些模糊的画面,是很小的南房,只有一个房间,在北墙上开着不大的窗户,窗户上部带窗棱糊着窗户纸,下边是三块玻璃,正对门摆着一个大方桌,两侧是两把圈椅,双开扇的门关上之后,只有窗户能透一点光,房间里比较暗。屋里有一个大炕,一边顶到南墙,一边顶到窗户,我们就睡在大炕上。炕上还有一个四个腿儿的大柜子放衣服用的,据说我小时候有一次睡觉滚到了柜子下边,爸妈睡醒了看不到我,好一顿找,这事儿我是不知道的,都是爸妈说的,每次说起这件事儿他们感觉就想是昨天一样,我也乐得多听他们说几遍。除了大方桌和大炕之外,留下的不过六七平米的地方,我就在这六七平米的空地上玩耍,一直到5岁。房子是土坯墙,只在离地较近的墙面上、门洞口两侧和墙角处用了蓝砖(灰砖),还是表砌的方式。我记得房顶上因为时间太长,凹下去了一个坑,水排不出去,一下雨就得拿个扫帚把扫水。第一处房子建的比较早,可能建于解放初期或者六十年代(没有详细落实过),我的爷爷奶奶就房子这样的房子里,我5岁以前也住在里边,直到我爸在旁边的宅基地上建了新的房子,大概在80年代后期,然后和第一处房子共用一个扩大了的院子。#建筑设计##室内设计#
其他两处都居住了不短的一段时期,尤其是第二处,印象比较深。第二处房子和第一处是连在一起的,共用一个院子。我记得当时盖房的时候,我还没上学,盖房子的工人们都是一个村的,农闲的时候就组织一个房工班,给人盖房子,也有一些邻居和亲戚来帮忙,不要工钱互助盖房,大多数人家的房子当时都是这样盖的。工地上人们相互之间还算熟悉。我就整天在工地上跟着工人们玩儿,我记得有一个人弹我脑嘣儿,问我疼不疼,我傻乎乎的说不疼,让他再使劲儿点,他每天都逗我一遍,结果房子还没盖完我就落了个钢头的名号。房子的基础是用的石头,附近山上开采的砂岩,白里透黄的颜色和浅红色为主,处理成简单的方块状或长条状,直接砌筑。石基础出地面大概1米高,再往上是红砖。1米的高度,足够防止雨水冲刷了。石头比砖沉重,作为基础给人一种坚固的感觉,还具有天然的防潮效果。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房子的前廊,用建筑学的语言说就是灰空间,五开间的房子中间的三间进深较小,两侧房间进深大,房间后侧对齐,前面形成一个内凹的空间,盖上顶,加上两个柱子,自然的在房子的前面形成一个廊子。两个柱子是砖砌的,外面做上当时流行的水刷石,浅绿色的,再用红色的水刷石做几个简单的菱形图案,是房子上为数不多的装饰。我有两个场景记忆深刻,一个是屋檐下的电灯泡,灯泡是从墙面上横着固定的,不是头朝下,有一年被一窝燕子给看上了,在灯泡上做了个窝,敞口向上的那种窝,据说是红脖子的燕子才做这样的窝,然后灯泡没法用了,我还拦着家里大人不让把窝捅了,讲道理说燕子吃虫子是好鸟,结果那年的夏天就没怎么开过灯。另一个场景是在屋檐下看下雨,小时候,好像夏天的雨特别大,下雨不能出去玩儿,就在廊子下看下雨,平屋顶的排水也是经过设计的,前后都留了瓦口,雨水都从瓦口流下来,瓦口的水就特别大,能冲出老远,落下来的时候把土地面砸出一个坑,后来就在瓦口下的地面上铺上了石头。我最喜欢眼睛盯着一滴雨水从瓦口冲出来落到地面上,这个过程眼睛是不离开下落的雨水的,从上到下看上几遍就上头了,有眩晕的感觉。后来长大了在火车站等火车的时候,眼睛盯着隔壁车道的火车头,飞快的从左到右,也有相似的体验。我们搬到后来盖的房子后,这一处院子就被我们称为旧家。旧家的房子还在,不过已经十几年没有住过人了。那个时期盖的房子都砖木结构,外墙是清水红砖墙,灰色水泥勾缝,没有更多的装饰,外观看上去很朴素。墙砌到顶之后,在墙上架粗大的红松木梁,梁上再加檩条和椽子,铺上草席,草席上盖上一层土,最上面是矿渣压实。一位同行建筑师刘昆朋回忆他家的老宅,房顶也是这么建的,我俩的家乡可能有七八十公里的距离,很多建筑做法都是一样的。这个房子从结构上看是很不结实的,梁只是简单的架在砖墙上,没有和墙做特别的固定连接,地震稍大一点的话,就很容易倒塌,幸运的是到现在也没遇到过大地震,希望以后也不会遇到吧。
1999年再盖第三处房子的时候,是邻村的施工队给建的,我当时已经在外地上高中,盖的过程只回去过几次,没有机会像前一次盖房子时候天天长在工地上了。砖混结构,屋顶是钢筋混凝土现浇的,房间尺寸大了不少,客厅5米宽,屋内很宽敞。比我家建这个房子更早一些的时候,大概九十年代初期,就开始流行在房子外边贴瓷砖了,一般是墙面白色的瓷砖,在檐口和基础外墙的部分是红色,带有一些花纹图案的瓷砖。这次瓷砖的尺寸都不大,10厘米宽20厘米长,齐缝儿竖着贴。通常只在自家院子里的墙面上贴,房子外墙在街道一侧的部分就不贴了,抹一遍水泥砂浆,再用水泥浆抹成光面的,这样的可以保护红砖墙不受雨水侵蚀,多少也有一些保温的效果。走在街上,能看到街道两侧都是灰色的水泥墙,整个村庄都灰扑扑的。每家的大门除外,大门是重点装饰的地方,一般都贴上大块的瓷砖,看着整齐更气派,大门和门垛的样貌显示着一户人家的审美和经济能力,村民一般都很精心的装饰一番,所谓钱要花在刀刃上。灰色水泥墙配上贴着瓷砖的大门口,透着一种只属于乡村的审美和智慧。我家院子里要进车,所以大门修的很大,只装了两个红色的大铁门,也没有过多的装饰。我爸妈现在还住在第三处房子里边,我们过年过节回去也住在这处房子里,房子质量还很不错,最近改造了一个房间当卫生间,从房间功能上看已经比较齐全了。外墙没有做保温,窗户还是木头的窗框,房屋的保温不是很好,加上3.5米的层高,冬天的时候烧暖气也就十六七度,这个温度听起来很冷,其实在乡村也就还算可以了,因为总是得出入房屋,在院子里活动,屋里气温不能太高了,要不里外温差大,总得穿脱衣服,很麻烦还容易感冒生病。冬天睡觉的时候,盖着厚被子只露出脑袋,全身暖洋洋的,鼻子里呼吸清冷的空气,头脑清爽的很,我现在还很怀念这样的感觉。
村里大多数人家盖房子的周期和我家是一样的,从房子的户型,样式,结构大致可以分成四个时期,八十年代以前,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年,两千年以后。每个时期都有比较典型的房子可以作为当时的代表。
最近回家乡,带着孩子在村里的街道上溜达,村庄变化大,很多小时候的房子都拆除了,再过些年,这些老房子就都翻新了,有些场景就只能留在我们记忆里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亩田将推动“灯塔计划”在山西60余个县域落地,依托自身完善的线上线下大宗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电商服务体系,为山西提供电商人才培养、农产品销售体系建设和农业区域品牌
  • ”宝爸宝妈们如果你也有遇到以上问题,那就一定要注意啦,可能是你给宝宝选的“屁粮”不合适!这么多问题,大家怎么看,你尽管删,我就发打工的第37天新来了个老头副总找
  • 所有计划又变成了“等疫情结束”一觉醒来码黄了,理工年年决赛圈一时间心态有点崩,没想到前天表演完回校保安讲快点备点吃的用的要封校了第二天就成真了,接着东苑确诊全校
  • 看这里:五常市国艺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往这瞅:我是北师大出品有点文化的农场主,专注种植原生态自然安全健康的#燚赑鱻五常大米,关注一下您买米时找我方便。本合作
  • 山西遭暴雨引发洪水泛滥,很多受灾群众在消防员勇敢的营救中平安尸脱险并得到及时安置。山西遭暴雨引发洪水泛滥,很多受灾群众在消防员勇敢的营救中平安尸脱险并得到及时安
  • 至于佢自己就一啲都唔心急嫁人,笑言多工作到根本冇可能结婚:“其实我真系一啲都唔急,其实做呢行都唔会特别心急结婚嘅,始终我觉得结婚一定要顺其自然,两个觉得适合嘅时
  • 但是这一次他们这个所谓的升级版让我刮目相看,完全是一个新的感觉,除了他们滋养皮肤,这个双抗的概念在成分也在有了提升,其他我觉得从化妆的角度,是新维度的一个底妆产
  • 8月16日拍摄的在明城墙遗址公园能看到的5款动力分散式动车组(除智能动车组外)6月25日调图后,北京站建站62年来首次办理G字头高铁列车乘降业务,同时按照“动货
  • 一份酸菜肥牛米粉+小盘烫罗马生菜+自制饮品,夏天的时候还送小碗冰粉和水果,团购价18.8元,比单位食堂还便宜。!
  • 【艾瑞成都数字经济研究院】作为艾瑞咨询落地的首家数字经济研究院,将聚焦成都及西南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借助艾瑞咨询在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优势、产业资源优势及数据优势
  • 环保署9日晚严正驳斥,往年这项评比结果客观性就有争议,今年对台湾的评比更发生严重错误,2019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相较于2018年减少3.4%,而该指标引用资料却
  • 如今,肠道的微生物紊乱已经被证明和多种胃肠道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肥胖等健康问题相关。故《黄帝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皮肤,其次治筋脉,其次
  • 一进去就是当头一棒,15年的股灾直接腰斩,到19年的时候只剩20w。一进去就是当头一棒,15年的股灾直接腰斩,到19年的时候只剩20w。
  • #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完满教育学生骨干培养计划中、高阶班开班仪式暨理论培训第一讲# “请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爱你] 距离第十二期“青马工程”完
  • 我确实是一个在外不太爱笑的女孩子,也一直是悲观中带着乐观的人,我身上有很多让我焦虑的地方,似乎一切都不是那么美好,我常常有自负的情绪,我讨厌下雨天,讨厌熬夜睡不
  • #每日一善[超话]#[太阳]#每日一善# [太阳]#阳光信用# 快乐是一种心情,一种自然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新歌千里江山##刘宇
  • 据伊朗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消息,阿卜杜拉希扬当天在与法国外长勒德里昂通电话时说,伊朗与其他任何国家一样,有权拥有国防计划,这是一项主权权利。阿卜杜拉希扬说,伊朗对伊
  •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则认为,此次“宋潮美学”全球文创设计大赛,实现了企业和实体间的强强联合,更以大赛为平台,架起了广州与开封城市文化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深化两
  • 对于一些就是无语在未经过他人允许的情况下肆意挥霍,甚至更有其他为过分。已经强调过是爱紫为紫的裙只要对紫好爱紫就好,有一有二没有再三再四但是我已经强调过三次了。直
  • 全新家私家电装修,随时入住 ,公寓直租,无中介费,有监控,每天都有阿姨打扫外面的卫生,干净卫生,出入门禁卡系统管理。全新家私家电装修,随时入住 ,公寓直租,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