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汗、脚汗、自汗、盗汗...全解决,汗多的人一定要了解

原创/温暖中医

出汗这件事儿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容易出汗,过分出汗,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话不多说,下面咱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

第一种,自汗

白天,没有剧烈运动,天气也不怎么炎热,汗液就一茬一茬的往外冒,这叫自汗。

自汗是因为气虚,在人的体表有一层气叫卫气,卫气主司汗孔开合。气虚了以后,毛孔一直处于开张的状态,开着开着,汗液就流出去了。而且气虚气虚,除了汗出的特别多以外,还会有虚的表现,比如疲劳乏力,怕风怕冷,反复感冒等等。

有一个中成药叫玉屏风颗粒,它里面有白术补脾胃之气,有黄芪益气固表,所谓固表等于是把毛孔关上,还有防风祛风,为什么要祛风呢?你想啊毛孔老是处于开张的状态,那外界的风邪是不是很容易就进来了?所以在用黄芪固表的同时,必须把风邪散出去,以免闭门留寇。

第二种,盗汗

白天不出汗,到了晚上,睡着了以后汗液就神不知鬼不觉的冒出来,让人出一身大汗,这叫盗汗。

盗汗是因为阴虚,阴虚则内热,这些阳热聚集在一起,把体内的津液赶到皮肤外面去了。

针对盗汗,推荐地黄丸系列,比如,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很多人对它不能说特别了解,只知道它可以补肾,究竟是补肾阴还是补肾阳,说不好。

大家记住了,六味地黄丸是妥妥的滋补肾阴的良药,以六味地黄丸作打底,还有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知母和黄柏,增强了清热的作用,内热重的人用知柏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麦冬和五味子,增强了滋阴的作用,阴虚重的人用麦味地黄丸。

除了地黄丸系列,还有一个汤方叫当归六黄汤,也是滋阴降火的名方。

当归六黄汤: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各6克,黄芪12克

如果是小孩子晚上睡着以后,出汗特别多,那头发,后背都是湿的,可以用浮小麦,乌梅各10-20克煮水喝,浮小麦敛汗止汗,乌梅滋阴,两味药一下去汗液就悄悄止住了,而且味道也不错,孩子也爱喝。

第三种,手汗

有朋友说,我既不是自汗,也不是盗汗,而是手汗太多。

像这种情况,中医往往会考虑是脾胃出了问题。

比如,脾胃气虚,津液运化失常,它就要找个地方偷偷泄出来,从哪泄呢?找来找去,最后从手上泄出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脾主四肢啊。

实际上,手汗多在中医看来也属于自汗的范畴,也可以吃上一点玉屏风颗粒,另外,再给大家推荐一张外洗的方子:黄芪30克、葛根30克、荆芥9克、防风9克。

这四味药也是一张名方,出自清代大医陈士铎的《石室秘录》,对于这张方子,陈士铎的评价相当高,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有手汗出者,以黄芪一两,葛根一两,荆芥三钱,防风三钱,水煎汤一盆,热熏而温洗,三次即无汗,神方也。”

第四种,脚汗

说了手汗,再来说说脚汗。

民间俗称汗脚。

这是湿热下注。身体里的湿啊热啊顺着经络往下走了,而脚又一天到晚闷在鞋子里,有了湿有了热,也很难发散出去。所以一脱鞋子,脚上的汗特别多,往往还脚臭,容易长脚癣。

有一个中成药叫二妙丸,由苍术和黄柏组成,苍术燥湿,黄柏清热。湿热的环境一改变,你会发现脚汗,脚臭,脚癣都没有了。

第五种,吃饭出汗

一吃饭就满头大汗,这是胃肠有热,要知道食物也是一种能量,胃肠本身就有热,食物再一压下去,热上加热,从而迫使津液外出。

那么,问题来了,胃肠里的热是从哪里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积食,积食沤得久了化热了。

怎么判断呢?

伸出舌头来照照镜子,舌苔厚腻而且发黄,说明是有积食化热了。

推荐中成药保和丸。它里面有消食的山楂、麦芽、神曲,有清热的连翘等等,就像是给胃肠道洗了个澡一样。

第六种,冷汗

有朋友又说了,奇怪,我这个汗啊,流出来怎么是冰凉冰凉的?

没错,就是冷汗,如果同时伴有手凉脚凉的现象,那多半是肾阳虚。通常来讲,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冷汗,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对吧,叫吓的冷汗直流,因为惊恐伤肾,肾阳受伤,津液在外泄的时候得不到阳热之气的温煦,发凉,发冷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个时候可以喝上点四逆汤,基本就能解决问题。

四逆汤:干姜9克、制附子12克、炙甘草6克

第七种,半身出汗

看到这儿,就更奇怪了,半身出汗,身体一半出汗,一半又不出汗。

这里的一半可以是左右分,也可以是上下分,可能是左半边出汗,右半边不出汗,也可能是上半边出汗,下半边不出汗。总之就是身体的一半出汗,无论是哪一半都是不正常的。

这又该作何解释呢?

简单来说,就是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既然有“不和”,那咱们就想办法给它调和调和,说到调和营卫,那必须提到桂枝汤啊。

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

还有第八种,夏天汗特别多,其他季节都不怎么出汗,汗出的同时又伴随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的感觉,中成药生脉饮最好用,最容易切入。

严重提醒: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非适合所有人群,请谨慎试药,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中医养生##陈易玄#

五积散从宋朝一直用到现在,通治内外妇儿表里阴寒五积伏邪症瘕所致一切病证

“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

这个方子就像一张网,能将一切病一网打尽,这是古人说的。清代著名医学家汪讱庵称之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

所有的疾病,都离不开这“五积”,而这个方子能把这些“积”全部散掉。这“五积”虽然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只要身体不够健康或者是亚健康,就少不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积”。像肥胖的人少不了有痰湿,口气大的多半有食积,整天吵架的肯定有气积,经常喝冷饮吃生冷食物的体内会有寒气,跌打损伤、气滞严重常有血积。

或问“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汤,那么,如果积滞在脏腑、经络、血脉,甚至在四肢、头脑,就要用五积散。五积散既能治疗饮食过度引起的疳积,也能治疗各类瘤结包块。

下面把5种“积”分别说一下。

寒积,指体内寒邪滞结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源流》:“寒积,感伤寒冷成积,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将物顶住稍可,口吐清水也。”是由于体内寒气积聚在一起,寒气过盛发展而成的。症状为阳气不达四肢手脚会常年冰冷,肠寒便溏,女性会有宫寒、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食积又称积滞。多由食物在胃里没有完全消化引起。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臭、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者酸臭、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

气积也叫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不外闷、胀、疼痛。

血积,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又称之为疤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总之以痛、紫、瘀、块、涩为特点。

痰积为九积之一,指痰浊积聚于胸膈之积证。是由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朱丹溪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

有句顺口溜: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有病无病,防风通圣。前半句是说五积散这个方子使用面非常广,不是你在服,就是他在服。后半句是说防风通圣散是个既能预防又能治疗的药物。平时没有病,也可以适当地服用,用以疏风通肠,将体内的浊湿排出去。如果出现痤疮、便秘等上火的热证直接可以服用。

五积散,出自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异功五积散和熟料五积散。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三两,厚朴、干姜(炮)各四两,麻黄六两。一两合30克。

上药研粗末,水煎,加生姜,热服。成人一般用4钱,加水适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分次煎服。

汤剂参考量:苍术15克、桔梗15克,枳壳9克、陈皮9克,芍药5克、白芷5克、川芎5克、当归5克、甘草5克、肉桂5克、茯苓5克、半夏5克,厚朴6克、干姜6克、麻黄6克。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本方主治范围广泛,凡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皆能治疗。

临床以寒热无汗、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苔白腻,脉沉迟。

现在用于治疗感冒、肩周炎、慢性盆腔炎、产后发热、筋痹,腰痛、腹痛、重症肌无力、痛经、闭经、癥瘕、缠腰火丹等病症。

当代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用五积散的适应症是:

1、胃内停滞寒饮宿食,胃痛,或呕吐,脘腹胀满,或胃内有振水音,腰膝有冷感者。

2、脘腹挛急痛,疝气上冲,或冷气攻冲,呕吐,饮食不能下,上热下冷,或四肢厥冷者。

3、妇人血气不调,月经不匀,或痛经,白带下,腰以下冷痛,脉沉迟者。

4、咳嗽气喘,动悸迫促,胸内苦闷痞塞,喉间痰涎拥塞,伴有肩背臂痛,腰股挛急痛,脉沉实有力者。

5、风寒湿痹,筋骨痛,跌打宿伤,腰脊冷痛,脚气,脚膝拘挛疼痛,疝气腹中冷痛,或遇冷则发病,腰脚冷感者。

6、感冒风寒,恶寒头痛,不发热,全身疼痛,胸闷,咳嗽气逆,或腹痛,脉实无汗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这个方子夏天用得最多。

注意:素体阴虚或湿热为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五积散方解

方中重用苍术,既解表又燥湿,配厚朴,合陈皮、甘草为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消湿积。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相伍,为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以散外寒,干姜、肉桂辛热温里以祛内寒,合而用之,以除寒积。

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这是大半个四物汤去了熟地。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理气宽胸,善行气积,并可助化痰除湿;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散寒温里、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脾运复健,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诸症得解。

这个药,过去药店都有卖的,现在药店基本找不到了。这么好用的药,不知为什么药厂不生产。还有应用广泛的乌梅丸也是这种情况,难道药厂只认为是“驱虫药”?

五积散方子用量比较大,可以按照比例缩减自行加工。

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五积散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及有积聚腹痛”者。

严用和《济生方》:“本方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或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内伤生冷,胸膈胀满,风寒湿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痛及妇人难产,血滞不通,月候不调。”

明代龚信父子合编《古今医鉴》云:“五积散治寒邪卒中,直入阴经等症”,用治伤寒之阴证。

清代陈修圆《时方妙用》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毛皮,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又《时方歌括》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如本方去麻黄,酒煎服,治痢后鹤膝风甚效云。

云南名医来春茂先生当年在农村走街串巷,经常用五积散为贫苦百姓治病,花钱少,见效快,颇受民众欢迎。

五积散是个又好又便宜的方子,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可惜现在用的人不多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它,不要把这个治病秘方束之高阁。

文源

网络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从宋朝一直用到现在,通治内外妇儿表里阴寒五积伏邪症瘕所致一切病证

“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

这个方子就像一张网,能将一切病一网打尽,这是古人说的。清代著名医学家汪讱庵称之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

所有的疾病,都离不开这“五积”,而这个方子能把这些“积”全部散掉。这“五积”虽然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只要身体不够健康或者是亚健康,就少不了其中一个或两个“积”。像肥胖的人少不了有痰湿,口气大的多半有食积,整天吵架的肯定有气积,经常喝冷饮吃生冷食物的体内会有寒气,跌打损伤、气滞严重常有血积。

或问“症瘕(囊肿、肿瘤)”能治吗?能。因为“症瘕”就是寒湿、瘀血凝积形成的。

如果腹部积聚要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汤,那么,如果积滞在脏腑、经络、血脉,甚至在四肢、头脑,就要用五积散。五积散既能治疗饮食过度引起的疳积,也能治疗各类瘤结包块。

下面把5种“积”分别说一下。

寒积,指体内寒邪滞结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源流》:“寒积,感伤寒冷成积,腹中疼痛,必以手重按,或将物顶住稍可,口吐清水也。”是由于体内寒气积聚在一起,寒气过盛发展而成的。症状为阳气不达四肢手脚会常年冰冷,肠寒便溏,女性会有宫寒、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食积又称积滞。多由食物在胃里没有完全消化引起。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臭、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者酸臭、嗳气酸腐、肚腹胀热等。

气积也叫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可因饮食邪气或七情郁结而致;亦可因体弱气虚不运而引起。随所滞之脏腑经络而出现不同症状。气滞于脾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喘咳。气滞的表现虽然各不一样,但共同的特点不外闷、胀、疼痛。

血积,凡离开经脉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和瘀滞于某一处,或血流不畅,运行受阻,郁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呈凝滞状态,都叫血瘀。

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又称之为疤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总之以痛、紫、瘀、块、涩为特点。

痰积为九积之一,指痰浊积聚于胸膈之积证。是由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的,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朱丹溪谓:“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

有句顺口溜: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有病无病,防风通圣。前半句是说五积散这个方子使用面非常广,不是你在服,就是他在服。后半句是说防风通圣散是个既能预防又能治疗的药物。平时没有病,也可以适当地服用,用以疏风通肠,将体内的浊湿排出去。如果出现痤疮、便秘等上火的热证直接可以服用。

五积散,出自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异功五积散和熟料五积散。

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当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各三两,厚朴、干姜(炮)各四两,麻黄六两。一两合30克。

上药研粗末,水煎,加生姜,热服。成人一般用4钱,加水适量,一次煎,煎取七分,去滓温服,这是一次量。日二三服,分次煎服。

汤剂参考量:苍术15克、桔梗15克,枳壳9克、陈皮9克,芍药5克、白芷5克、川芎5克、当归5克、甘草5克、肉桂5克、茯苓5克、半夏5克,厚朴6克、干姜6克、麻黄6克。

功效: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本方主治范围广泛,凡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皆能治疗。

临床以寒热无汗、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为辨证要点。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症见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苔白腻,脉沉迟。

现在用于治疗感冒、肩周炎、慢性盆腔炎、产后发热、筋痹,腰痛、腹痛、重症肌无力、痛经、闭经、癥瘕、缠腰火丹等病症。

当代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用五积散的适应症是:

1、胃内停滞寒饮宿食,胃痛,或呕吐,脘腹胀满,或胃内有振水音,腰膝有冷感者。

2、脘腹挛急痛,疝气上冲,或冷气攻冲,呕吐,饮食不能下,上热下冷,或四肢厥冷者。

3、妇人血气不调,月经不匀,或痛经,白带下,腰以下冷痛,脉沉迟者。

4、咳嗽气喘,动悸迫促,胸内苦闷痞塞,喉间痰涎拥塞,伴有肩背臂痛,腰股挛急痛,脉沉实有力者。

5、风寒湿痹,筋骨痛,跌打宿伤,腰脊冷痛,脚气,脚膝拘挛疼痛,疝气腹中冷痛,或遇冷则发病,腰脚冷感者。

6、感冒风寒,恶寒头痛,不发热,全身疼痛,胸闷,咳嗽气逆,或腹痛,脉实无汗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这个方子夏天用得最多。

注意:素体阴虚或湿热为患者,不宜使用本方。

五积散方解

方中重用苍术,既解表又燥湿,配厚朴,合陈皮、甘草为平胃散,功擅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消湿积。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相伍,为二陈汤,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

麻黄、白芷辛温发汗解表以散外寒,干姜、肉桂辛热温里以祛内寒,合而用之,以除寒积。

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止痛,以化血积。这是大半个四物汤去了熟地。

桔梗、枳壳升降气机,理气宽胸,善行气积,并可助化痰除湿;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散寒温里、气血痰湿并行之功,使脾运复健,气机通畅,痰消湿化,血脉调和,诸症得解。

这个药,过去药店都有卖的,现在药店基本找不到了。这么好用的药,不知为什么药厂不生产。还有应用广泛的乌梅丸也是这种情况,难道药厂只认为是“驱虫药”?

五积散方子用量比较大,可以按照比例缩减自行加工。

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云:“五积散治太阴伤寒,脾胃不和及有积聚腹痛”者。

严用和《济生方》:“本方主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强拘急,恶寒或腹痛;又治伤寒发热,头疼恶风,内伤生冷,胸膈胀满,风寒湿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痛及妇人难产,血滞不通,月候不调。”

明代龚信父子合编《古今医鉴》云:“五积散治寒邪卒中,直入阴经等症”,用治伤寒之阴证。

清代陈修圆《时方妙用》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毛皮,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又《时方歌括》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如本方去麻黄,酒煎服,治痢后鹤膝风甚效云。

云南名医来春茂先生当年在农村走街串巷,经常用五积散为贫苦百姓治病,花钱少,见效快,颇受民众欢迎。

五积散是个又好又便宜的方子,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可惜现在用的人不多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它,不要把这个治病秘方束之高阁。

文源

网络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不知道的篮球小秘密#Which player did the Lakersdraft twice?Elgin Baylor⛹‍♂️PS: The Laker
  • 九宫格 | 迎接九月告别八月的朋友圈文案#朋友圈九宫格图文精选[超话]# ❶叮咚ʚ九̤̫月 ྀིɞ 来它来了喜欢个每‬月的一号似乎以可‬重启一切 迎美接‬好❷-
  •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无数次地向我强调,我们国家才是最厉害的!一位网友因此戏谑地表示“有些人现在得指控路透社是中国经营的宣传机构了(Chinese-run pro
  • 走进街道,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精美的廊柱,敞亮的门窗,角檐飞挑,古色古香的气息让整个人都被这浓郁的仿古建筑艺术吸引,仿佛整个空气都安静了下来。街区布置了临夏风土
  •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真正的强者都懂得欣赏别人,为彼此搭桥,在成全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
  • 终将赋予我翱翔的力量@摩登兄弟刘宇宁 ▽ 摩登兄弟 刘宇宁 棚主宁哥 ─── ℒℴѵℯ·感恩遇见宁#故乡的云-摩登兄弟刘宇宁[音乐]##刘宇宁817新潮好物
  • 如果孩子夜间难以入睡,又哭又闹,但是没[晕]有过多的异常症状,说明孩子的病情刚刚开始,父母要及时预防。他们肯定是有哪儿不舒服了,只是苦于说不出口,只好用哭声提醒
  • “根据小林最初的志愿,他应该被苍南县求知中学录取,接下来我们将和上级部门对接,解决小林的就学问题。对于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市民,工作人员将登记其个人信息。
  • 作为一个中国人 有高等教育 有良知 有底线 有三观的中国人 就算你不知道 闭嘴 去补课 不要张口闭口就说不知道就该死? 不要挑战社会底线 滚去学会怎么尊重历史尊
  • 不过尽管他一直在上述申请回国,按照韩国网民的态度,即使顺利回到了国内也会受到大众的指责,他的日子也并不会好过。然而国外的生活多有不便,特别是他还身怀这样一个“污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
  • 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他不知道,那是我的青春啊,永远不知道那天我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过完了一天,但是我记得晚上睡觉前我哭了,没什么前兆,就是莫名其妙的哭了,关于也好我
  • !短发发型 中短发-刀切显白发色 春夏发型 沈阳短发发型设计沈阳锁骨发沈阳接发沈阳剪头发哪里好一刀切短发#宝宝的少女心# 今天已经是我今年第四次做核酸了今天的小
  • 这是他,为北京残奥会创作的一首歌。愿意锦上添花的人有很多,愿意雪中送炭的人却寥寥无几。
  • #蔡徐坤[超话]##蔡徐坤0802生日快乐# 你在台上发光,我在人海点灯 坚持的方向是梦想的方向,微笑的地方是有你的地方 愿你星途闪耀,未来依旧有我陪伴的身影从
  • 吸脂肯定是不会影响怀孕的,要是吸脂能影响怀孕估计没有妹纸敢来做手术了腹部吸脂只是皮下操作,只作用在脂肪层并单纯地将脂肪吸出,并不会碰到深在盆腔中的子宫,临床上吸
  • 之所以说这台思域音响升级得“随便”主要是这套系统除了隔音耗费时间大之外安装真的是很“随便”就能装好了。最近为我的realme GT搭配了一款潮品,那便是「真我B
  • “长生成仙”不仅是道教修炼的最高目标,而且还是道教神仙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道教修行的终极目标其实是为身体康健,是为长寿。
  • 我的一个病人,一直怀不了孕,去选择了做试管,但是只促成了两个成熟卵子,而且试管的成功率大约在40%-60%之间,这不我这病人做试管就失败了。而且试管也不是所有人
  • )‼️15cm的两个娃衣可以随意搭(只记得白色那个叫aka草莓熊[求关注])‼️不知道市价所以基本都原价叠邮出徽章专场[打call]9⃣️基本都是正泰章 还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