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013期[作揖][鲜花]

【七律】咏怀
——依韵灯火清谈诗友八首(七)
诗 /@曲水流觞同学

一苇江湖寄丈篙,风光与伴也汹涛。
稳行重诺成金鼎,惟德轻财作羽毛。
折挫我心听命苦,沉沦世事任身劳。
偷闲总算存余地,常入书山作雅逃。

《平水韵·下平四豪》

【附:原玉】

【七律·淘】八则(之七)
诗 /@灯火清谈

浅碧能摇水一篙,桃源深处隔烟涛。
星霜久积身空老,谷壑无声浪不淘。
投老性情偏简淡,近来诗兴颇虚高。
经年混迹街衢上,我本无名何用逃。

【2】【七律】题酒
诗 /@曲水流觞同学

抽签占卜禄无双,年少拚赢大碗扛。
期助泉思才满笔,虚斟光景酒盈缸。
愁怀怅系情形迫,壮志悲从世俗降。
诗未成名犹醉死,笑能捉月共沉江。

《平水韵·上平三江》

【3】【七律·红尘有感】次韵四平散人
诗 /@曲水流觞同学

市井之中偶尔豪,不平路见甩冬袍。
行为也是因心善,冲动半缘存酒高。
未许文章名榜次,聊将拳脚试周遭。
书生自古多忧患,压向笔端书作涛。

《平水韵·下平四豪》

【附:原玉】

【七律】潇洒红尘
诗 /@四平散人

桑榆晚照气何豪,早忘年时夺锦袍。
难得动心身觉老,自嗤抬手眼还高。
从容白发生千丈,潇洒红尘走一遭。
家有金莲开不败,任他江海起狂涛!

——————————————————————————
——————————————————————————

【楹联天地】

求征下联:出句 /@曲水流觞同学

1、红尘四顾,知己一生明月酒;
2、书里羡冯谖,弹铗无主,寂寞诗途吟虎啸;
3、五千年底蕴终破茧,龙作睡狮今虎啸,声彻世界;

——————————————————————————

【诗友评论】[作揖][鲜花]

书生自古多忧患,压向笔端书作涛

——略评曲水流觞《七律·红尘有感》

文 /@乐樵山人

“未许文章名榜次,聊将拳脚试周遭。书生自古多忧患,压向笔端书作涛。”曲水诗友此作,波澜起伏,读罢令人感慨万千。首联言身处红尘之中,市井之喧嚣,无时无刻不传之于耳。其间不平之事、不平之声,每或有之。吾辈虽为一介书生,然而路见不平,亦当仗剑而起,拔刀相助。真男儿气概也!

颔联言男儿性情,原本心地善良,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也。然而世间不平之事,每每见之于眼,传之于耳,令人忍无可忍。以故书生意气,偶因酒后冲动,难免介入其中,而事情过去后,心中又颇感后悔。后悔之余,乃于静夜之时反诸己身,察觉己过,以期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颈联颇佳,其中况味,难以言说,读者须细心体会。《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论语》亦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尾联言古之前贤志士,身怀文韬武略,虽有心报国,然而际遇难逢。红尘滚滚,浊浪滔滔,其间多有贤才和忠义之辈,每每困于穷途,终生际遇坎坷。是以自古迄今,怀才不遇者不可胜数,又何止我辈哉?是故明代罗洪先状元《醒世诗》二十六首中,有诗叹曰: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贤良困在途。
锦上添花天下有,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一壶。
堪叹眼前亲族友,谁人肯济急时无。

又如清代看云道人李则广,中举之后,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时,他不由感慨万端,遂临时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两侧。联曰: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
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李则广(公元1793年—1861年),字旷西,号天乙,晚号看云道人,清代巩昌府伏羌县(即今甘肃甘谷)人,道光八年戊子科陕甘亚元,道光十二年壬辰科进士。曾任浙江奉化、四川云阳、彭水、青神知县。咸丰元年任四川彭水知县,次年辞官返里,主讲于陇右各书院,桃李遍及陇坂。当时的甘谷人,皆尊称其为李爷。传说其个头低矮,口大牙疏,生性诙谐,常以嘲弄权贵豪强为乐。此联分别写了中举前后之情态,联语明白如话,使笔如舌,娓娓道来,诙谐生动,将“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姓字香”的炎凉世态,描述的淋漓尽致。此联另有一版本,只是个别字不尽相同,估计后者为斟酌修改之时,以避不规则重字若干。联曰:

回忆去岁,饥荒四五六月间,米珠尽薪桂,早汤午断炊。炝不出,借不出。虽有远亲近友,谁肯雪里送炭?
//
可喜今春,登科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论张王李赵,都来锦上添花。
 
末句作结,余味深长。世间志士,心中不平,无由发露,有时学一学诗仙太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于长安市上醉酒一番,未尝不可。但多数时候,何妨将己之心事与委屈、人生之感慨和喟叹,付诸于笔端。

台上煮豆,台下吃瓜——
唐诗《黄台瓜辞》解读

世人常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豆和瓜都是我们比较依赖的食物。       

人们很熟悉传为曹植所作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中“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世人皆知的名句。这首诗的意思是讽兄弟相煎。当然了最后被煎的依然是此诗作者陈思王曹植。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前些天看到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平台上引了这首《七步诗》,让全球粉丝和网友们猜个不停。

这应当是眼下关于“豆”的最大新闻了。

说到瓜,就要提到据说是武则天二儿子李贤所作的《黄台瓜辞》。

李贤生在皇帝世家,爹妈都是皇帝,大哥死后被追认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后来也都当了皇帝,他也曾贵为太子但是却不得武则天的欢心,最后被老娘放逐而死于黔中,后被封章怀太子。他在哥哥被母杀后深感小命不保,因作《黄台瓜辞》。

这件事最早载于后晋刘昫等撰的《旧唐书》卷一百一十六:

泌因奏曰:“臣幼稚时念黄台瓜辞,陛下尝闻其说乎?高宗大帝有八子,睿宗最幼。天后所生四子,自为行第,故睿宗第四。长曰孝敬皇帝,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贤每日忧惕,知必不保全,与二弟同侍于父母之侧,无由敢言。乃作黄台瓜辞,令乐工歌之,冀天后闻之省悟,即生哀愍。辞云:‘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而太子贤终为天后所逐,死于黔中。”

武则天生有四个儿子,她毒杀了大儿子后,立老二李贤为太子,李贤整日惴惴不安就作了一首《黄瓜台辞》让乐工谱成歌来唱,希冀武则天听了能幡然悔悟,哀悯儿子而保全其性命。

但武则天最终还是没有放过李贤,
他被母亲放逐,并死于贵州。

此事又为司马光所记:

泌曰:“臣所以言之者,非咎旣往,乃欲使陛下慎将来耳。昔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弘,天后方图称制,恶其聪明,酖杀之,立次子雍王贤。贤内忧惧,作黄台瓜辞,冀以感悟天后。天后不听,贤卒死于黔中。其辞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今陛下已一摘矣,慎无再摘!”上愕然曰:“安有是哉!卿录是辞,朕当书绅。”

《资治通鉴》所载的《黄台瓜辞》文字与《旧唐书》略有不同。但关于李贤写这首诗的缘由,两书所记出入并不太大。

《全唐诗》卷六和卷二十九皆收入此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一作令】瓜稀。三摘犹【一作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我们取离唐最近的《旧唐书》里的诗歌版本来说事儿: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该诗第一句提及“黄台”,当是山丘的名字,或者是一个有某种象征意味的台子。

《穆天子传》曾说周穆王“游黄台之丘,猎于苹泽。有阴雨,天子乃休。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可见这个黄台是周穆王作诗表达爱民、哀民的伟大情怀的地方,也象征着成就好天子或者歌颂好天子的好平台。

李贤要在这个平台上种瓜自然是选错了地方。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种瓜!再说了,
在皇家的伊甸园里怎么能让瓜们来撒野?

秦汉时期有个叫召平(又作邵平)的人,秦始皇封他为东陵侯负责看管始皇亲妈的陵墓。

《史记·萧相国世家》说他“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

长安城东南第一座城门名为霸城门,因其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青门外就是灞桥。“东陵瓜”也称“青门瓜”。

召平曾为萧何出谋划策,是个有思想有见识的谋略家,但他不愿做官也不接受萧何的聘请,只愿以种瓜为生,便留下了“青门种瓜”的佳话。“青门种瓜”也成为隐居不仕的代称。

李贤以“青门种瓜”将自己比作不慕权力归隐尘间的召平,也以“黄台”希望母亲武后能像周穆王一样哀愍他,给他一条活路。

可惜他是一个皇二代,他娘也不会放他走出青门,他注定了要为这个大唐的王后献祭。

“离离”是茂盛之意。《诗经·王风·黍离》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诗句,抒发故国物是人非的感伤,“黍离”因此成为一个慨叹感慨亡国之痛的词语。

“离离”在诗歌中很常见,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回首降幡下,已见黍离离”(刘禹锡《三阁辞四首》之三)……

瓜熟了,瓜里的籽就会让瓜绵绵繁衍下去。

如果你摘了一个瓜,还好,能让别的瓜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如果再摘下一个,瓜就稀少了;

若继续第三次摘瓜,弟兄四个仅能存活一个;

如果你把四个都摘下了,那就没有了瓜,也不会有离离的籽,只会有空空的瓜蔓(wàn)。也就“空前绝后”了。

《诗经·大雅·绵》有“绵绵瓜瓞”的诗句,“绵绵”是延续不断的意思,“瓞”是指小瓜。连绵不断的瓜蔓上结了大大小小的许多瓜,这是子孙繁盛、家族兴旺的象征。所以“四摘抱蔓(wàn)归”,就是提醒母亲武后,我们弟兄几个都是您的骨肉,您不能斩尽杀绝啊。

可惜这个大唐并不总是那么情意绵绵、温情脉脉的,脏唐是真实不虚的脏乱差,武则天最后仍然是在杀了老大李弘之后接着把老二李贤放逐,并借丘神勣之手把他也杀了。

宋代文人赵南塘(赵汝谈,字履常)有一首七律《和韩仲止怀蹈中弟》诗中有这样的感慨:“黄台瓜辞可怜美,老根连蒂摘都移。风流遂至尔身尽,衰病况堪吾道非。”即感此事。

这位赵家的诗人感慨“老根连蒂摘都移”,
斩草除根的窝里斗既是诗料,也是笑料。

这种连根拔起、自断生路的狠路子,
估计也只有高高在上的皇家人方能使得出。

——曹植诗的燃萁煮豆和李贤诗的种瓜被摘,都是骨肉相残的典型案例,又似乎有某种令人惊悚的种瓜种豆的因果勾连。

恳求煮豆、摘瓜的人留点后路和温情都是无济于事的徒劳,曹植和李贤仍然难逃被煮被摘的运命。

本不讲骨肉情和“武德”的魏文、武后之流,早就不登“黄台”,也不“哀民”了。

倒是留下满江湖的吃瓜群众仍在义愤填膺地笑骂着瓜和豆们被煮被摘的下场,竟然没看到他们头顶上悬着的切瓜割韭刀锃亮的寒光。

有诗赞曰:

黄台之上岂堪夸?
摘绝江山信可嗟。
忍将瓞豆烂汤煮,
私制何人不是瓜。
#中国古代野史#

始终心要略解(下)

【于是大觉慈尊,喟然叹曰: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慧”字,有本作“会”)中,无自他之形相。】

无明大梦,虽十地、等觉诸大士,睡眠未醒,唯佛一人,可称“大觉”。乃我本师大慈悲父,称“慈尊”也。

“喟然”,是叹声。“曰”下,是叹言。前是祖叹,今是佛叹也。

“真如、平等”,都指真心妙谛。其性不妄,曰“真”;无分齐、方隅等虚妄相故不异,曰“如”。无生灭垢净等差别异故,不高不低,曰“平”;离圣解凡情见故,无党无偏,曰“等”。情与非情悉周遍,故“界、会”二字,指妙谛之范围,范围宽大,横竖赅罗也。

众生诸佛,皆“假名”耳;自己他人,皆“妄相”也。妙谛性中,都无是事,故曰“绝无”。经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论云:“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究竟平等,不可变异。”此之谓也。

【但以众生妄想,不自证得,莫之能返也。】

“众生”,乃九界通称,一向在迷,从来未悟,不了真心,用诸妄想,故曰“不自证得”。

“妄想”,指三惑也。谓用见思,不证真谛;用尘沙,不证俗谛;用无明,不证中谛。

一向随想流转,不能返妄归真也。随见思流,名六凡众生;随尘沙流,名二乘众生;随无明流,名大道心众生。

【由是立乎三观,破乎三惑,证乎三智,成乎三德。】

“由是”,承接之词。承上文,接下文故。

“立乎”下,佛祖用大乘法药,对治众生之心病也。

立观,是用药;修观,是服药;破惑,是除病;证智成德,乃见效复元也。

山家用文,“三谛”准《仁王经》,“三观”准《璎珞经》,“三惑”准《智度论》,“三智”准《大品般若经》,“三德”准《大般涅盘经》也。

【空观者,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观者,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德;中观者,破无明惑,证一切种智,成法身德。】

此为不得意者,作次第说耳。其实圆顿行人,于“名字位”中,圆悟一谛三谛之理;于“观行位”中,圆起一观三观之修,全性德而起修德;“相似位”中,粗垢任运先落,脱四住烦恼也;“分证位”中,圆破三惑,圆证三智,圆成三德,所谓一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破一切破,一证成一切证成也。文虽次第,意在一心耳。

知诸法无性,而不起分别,于此相应,名“空观”;达诸法如幻,唯是假名,于此相应,名“假观”;观了诸法,非有非无,不一不异,若时若处,无不相应,名“中观”也。

于三止中,空观,即“体真止”,谓体解无性,当体即真故;假观,即“随缘止”,谓识得假名,到处可随缘故;中观,即“息边止”,亦名“不止止”,谓了非有无、一异,则二边俱可息灭,不止而止也。

“一切智”者,明知诸法本空,无二相也;“道种智”者,明知十界种性,差别不同也;“一切种智”者,明见佛性,离四句,绝百非,惑解同源,生佛莫二也。

彻照心源,名“般若”;究竟无缚,名“解脱”;一切俱是,名“法身”。各具“常、乐、我、净”,故三皆称“德”也。

【然兹三惑、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非异时也。天然之理,具诸法故。】

此为得意者,作圆融具德说耳,此本旨也。意显迷悟修证,破立同时,不离当念,故非各别;同在刹那,故非异时。

能破是观,所破是惑,能证是智,所成是德,能所不二,修证一揆。“性具”一宗,回超诸说者,良在兹焉。

【然此三谛,性之自尔。迷兹三谛,转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观;观成,证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从因至果,非渐修也;说之次第,理非次第。】

此结翻迷成悟,从性起修,成因证果,展转相由也。

意谓:迷一心而起三惑,无别有迷,即迷此三谛也;如依方故有迷,惑东谓西也。悟一心而为三因,无别有悟,即悟此三谛也;如悟东西之方,分明不惑也。修一心而为三止三观,无别有修,即依三谛而修也;如人既不迷东西之路,可直道而行也。

依真谛而修,为体真止,名空观。即观一念心,当体了不可得也。

依俗谛而修,为随缘止,名假观。即观一念心,当下历历明明也。

依中谛而修,为息边止,名中观。即观一念心,当了不可得时,正历历明明;当历历明明时,正了不可得。如是则能观之观,空假不二;所观之境,真俗不二也。

证一心而为三智,无别有证,证此三谛也;成一心而为三德,无别有成,成此三谛也。如人就道而行,得路还家也。

止观是因,智德是果,因果本乎一心,故非渐修;始终不离当处,故非次第。同一三谛之理耳。

【大纲如此,网目可寻矣。】

“大纲”,指心要。“网目”,指教眼也。

教法无量,犹之弥天之网,即以谛观为“纲”,性修为“目”耳。三谛原一法,佛说种种名,龙树悟之而造论,智者证之而立宗。

佛祖授受,递代相承,莫不教人悟乎三谛,修乎三智,破乎三惑,证乎三智,成乎三德。

今则观修谛显,惑破智证,则始终之能事毕矣。故荆溪用之为“心要”,说之为“大纲”。纲提目张,观明道悟,俾学者庶免问程泣歧之叹,故曰“网目可寻矣”。#佛法看世间##修行##佛学大智慧##佛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单独刷到我可能不会记得但和底下参赛作放一起有趣程度惊为天人,因为我比较喜欢带夸张表现的对纯日常作没啥感想吧……参赛作,也讲了事情(讲了事情)主题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 出掉一张找人dd18.8tag 申留真 黄礼志 崔智秀 李彩领 申有娜 未公开拍立得 未公开亲签拍立得 已公开亲签拍立得 Ryujjn 已公开拍立得 btb
  • 和群友唠嗑了下前天看的燃冬。 嗯。想想挺好笑的,就贴下过来。 涉及剧透,严重剧透,请慎重。 仅to好奇的朋友们。 (节选自和朋友唠嗑这个片子,2天了,记性不太
  • [春游家族]努力减肥ing[全力以赴]我真破防了 今天吃了早饭午饭晚饭 三顿饭 也就算了 因为我说我妈偏心 昨天小学生六一分享会给我弟弟妹妹送了很多龙虾 没给我
  • 7、有一个喜欢的人真的太重要了,在你打算稀里糊涂过这普普通通一生的时候,会因为对方而再想要努力一下,在那么多疲惫不堪甚至抬不起头的日子里,会因为对方而觉得人生还
  • 我相信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保持理智,谨慎,善良。#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我们要想心系祖国就一定要确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树立
  • #能年玲奈[超话]##のん##侬non[超话]##ins[超话]#安田顕さんの連載にて対談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そして前回の最後で狩山さんを突然連れ去った人物は
  • 不良少年与白手杖女孩》他演雪子(杉咲花)的青梅竹马、初恋对象・绯山翔太,曾经为了救她而受伤错过足球大赛,自责的雪子因此才开始使用白手杖。故事讲述主角・赤座雪子(
  • 因为从考完试,到得知自己成绩的兴奋,到因为不想走爸妈让我走的定向道路,和爸爸大吵一架,或者说是我单方面的抗议,不吃饭也只是哭,那段时间也没有人能对我真的感同身受
  • 劳力士小鬼王以其可爱的外观和丰富的功能,成为了无数孩子的最爱。因此,劳力士小鬼王将继续引领玩具界,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乐趣。
  • @嘉禾有屿v @道声勿念 其实那天也偷偷sj了一下刚建微博号的时候在许嵩超话互粉的一些人的主页互粉了3000多天要不就脱粉了要不就弃用微博了很久没有动态了笑鼠要
  • 【咨询室小故事:8】不求不助 “林老师,我妹妹再这样下去就废了,能不能我私下交咨询费和你预约时间,然后带她出来我们一起吃饭,你陪她聊聊,侧面帮她做咨询、辅导她
  • #治愈系##新品# 来不及了图片凑合看看[嘻嘻][嘻嘻][嘻嘻]客户发来一张孕妇禁用成分表(图一)我发现里面有些信息错误,完全是误导,放任转发影响挺不好。大半材
  • 是他披荆斩棘走到我面前是他经风历雨却初心不变是他改变了我人生的星轨我要他愿望从不落空要给他惊喜接踵而至陪伴不离不弃,守望从不缺席期盼永不落空,心意总被珍惜我要他
  • 另外,根据公主岭市亲子鉴定中心的收费标准,亲子鉴定的费用如下:- 个人鉴定单亲亲子鉴定(父、子二人):900元/人,特殊样本1600元/人。另外,根据伊宁市亲子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他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认可。
  • 从而一直喜欢上了龙san的音乐北野武:小龙龙,他可贵了,逼格不一样 根本请不起龙一:弗朗西斯培根的电影 因为我喜欢,喜欢的时候就不要钱秋刀鱼:他讨厌你的电影哈哈
  • @李现ing#寄鹤抄# 作者笔力不足自身存在缺陷,那指出你汲取修正就好了呀,本身就是一个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而已,但是这位是让我见识到了自我到极致究竟是什么样,您
  • 稳定的内部运动你可能不知道爱彼手表26239,爱彼一直是“圣”的成员之一,代表了世界上三个最杰出、最奢华的手表品牌(另外两个大家都很熟悉,一个是百达翡丽和江诗丹
  • 既然人生的结尾都一样,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更在意过程的体验。​生命是一场漫长的告别式,相比于人生的过程,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