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地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 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一切无涅槃 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 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 是二悉俱离 牟尼寂静观 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 今世后世净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 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谘尊中上

  世间解之士 闻彼所说偈 观察一切众 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 今皆恣所问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云何净其念 云何念增长 云何见痴惑 云何惑增长

  何故刹土化 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 何故名无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 唯愿为解说 缘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 云何为增长 云何无色定 及与灭正受

  云何为想灭 何因从定觉 云何所作生 进去及持身

  云何现分别 云何生诸地 破三有者谁 何处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 云何最胜子 何因得神通 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 最胜为我说 云何名为藏 云何意及识

  云何生与灭 云何见已还 云何为种姓 非种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 及与非我义 云何无众生 云何世俗说

  云何为断见 及常见不生 云何佛外道 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 种种诸异部 云何空何因 云何刹那坏

  云何胎藏生 云何世不动 何因如幻梦 及揵闼婆城

  世间热时焰 及与水月光 何因说觉支 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 云何作有见 云何不生灭 世如虚空华

  云何觉世间 云何说离字 离妄想者谁 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 几波罗密心 何因度诸地 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 云何尔焰净 诸智有几种 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 摩尼真珠等 谁生诸语言 众生种种性

  明处及伎术 谁之所显示 伽陀有几种 长颂及短句

  成为有几种 云何名为论 云何生饮食 及生诸爱欲

  云何名为王 转轮及小王 云何守护国 诸天有几种

  云何名为地 星宿及日月 解脱修行者 是各有几种

  弟子有几种 云何阿阇黎 佛复有几种 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 彼各有几种 自性及与心 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 唯愿最胜说 云何空风云 云何念聪明

  云何为林树 云何为蔓草 云何象马鹿 云何而捕取

  云何为卑陋 何因而卑陋 云何六节摄 云何一阐提

  男女及不男 斯皆云何生 云何修行退 云何修行生

  禅师以何法 建立何等人 众生生诸趣 何相何像类

  云何为财富 何因致财富 云何为释种 何因有释种

  云何甘蔗种 无上尊愿说 云何长苦仙 彼云何教授

  如来云何于 一切时刹现 种种名色类 最胜子围绕

  云何不食肉 云何制断肉 食肉诸种类 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 须弥及莲华 师子胜相刹 侧住覆世界

  如因陀罗网 或悉诸珍宝 箜篌细腰鼓 状种种诸华

  或离日月光 如是等无量 云何为化佛 云何报生佛

  云何如如佛 云何智慧佛 云何于欲界 不成等正觉

  何故色究竟 离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槃 谁当持正法

  天师住久如 正法几时住 悉檀及与见 各复有几种

  毗尼比丘分 云何何因缘 彼诸最胜子 缘觉及声闻

  何因百变易 云何百无受 云何世俗通 云何出世间

  云何为七地 唯愿为演说 僧伽有几种 云何为坏僧

  云何医方论 是复何因缘 何故大牟尼 唱说如是言

  迦叶拘留孙 拘那含是我 何故说断常 及与我无我

  何不一切时 演说真实义 而复为众生 分别说心量

  何因男女林 诃梨阿摩勒 鸡罗及铁围 金刚等诸山

  无量宝庄严 仙闼婆充满 无上世间解 闻彼所说偈

  大乘诸度门 诸佛心第一 善哉善哉问 大慧善谛听

  我今当次第 如汝所问说 生及与不生 涅槃空刹那

  趣至无自性 佛诸波罗蜜 佛子与声闻 缘觉诸外道

  及与无色行 如是种种事 须弥巨海山 洲渚刹土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罗 解脱自在通 力禅三摩提

  灭及如意足 觉支及道品 诸禅定无量 诸阴身往来

  正受灭尽定 三昧起心说 心意及与识 无我法有五

  自性想所想 及与现二见 乘及诸种性 金银摩尼等

  一阐提大种 荒乱及一佛 智尔焰得向 众生有无有

  象马诸禽兽 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 及与作所作

  丛林迷惑通 心量不现有 诸地不相至 百变百无受

  医方工巧论 伎术诸明处 诸山须弥地 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众生 身各几微尘 一一刹几尘 弓弓数有几

  肘步拘楼舍 半由延由延 兔毫窗尘虮 羊毛[麥广]麦尘

  钵他几[麥广]麦 阿罗[麥广]麦几 独笼那佉梨 勒叉及举利

  乃至频婆罗 是各有几数 为有几阿[少/免] 名舍梨沙婆

  几舍梨沙婆 名为一赖提 几赖提摩沙 几摩沙陀那

  复几陀那罗 为迦梨沙那 几迦梨沙那 为成一波罗

  此等积聚相 几波罗弥楼 是等所应请 何须问余事

  声闻辟支佛 佛及最胜子 身各有几数 何故不问此

  火焰几阿[少/免] 风阿[少/免]复几 根根几阿[少/免] 毛孔眉毛几

  护财自在王 转轮圣帝王 云何王守护 云何为解脱

  广说及句说 如汝之所问 众生种种欲 种种诸饮食

  云何男女林 金刚坚固山 云何如梦幻 野鹿渴爱譬

  云何山天仙 揵闼婆庄严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解脱

  云何禅境界 变化及外道 云何无因作 云何有因作

  有因无因作 及非有无因 云何现已灭 云何净诸觉

  云何诸觉转 及转诸所作 云何断诸想 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谁 何处为何身 云何无众生 而说有吾我

  云何世俗说 唯愿广分别 所问相云何 及所问非我

  云何为胎藏 及种种异身 云何断常见 云何心得定

  言说及诸智 戒种性佛子 云何成及论 云何师弟子

  种种诸众生 斯等复云何 云何为饮食 聪明魔施设

  云何树葛藤 最胜子所问 云何种种刹 仙人长苦行

  云何为族姓 从何师受学 云何为丑陋 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觉 阿迦腻吒成 云何俗神通 云何为比丘

  云何为化佛 云何为报佛 云何如如佛 平等智慧佛

  云何为众僧 佛子如是问 箜篌腰鼓华 刹土离光明

  心地者有七 所问皆如实 此及余众多 佛子所应问

  一一相相应 远离诸见过 悉檀离言说 我今当显示

  次第建立句 佛子善谛听 此上百八句 如诸佛所说

  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凡有三常。此常梵音与上常音异也)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所有句。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三轮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阿[少/免]句非阿[少/免]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焰句非尔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密句非波罗密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起句非灭起句。治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首愚上师[超话]#首愚长老:四三真言四法要(二)
原创 十方观音 十方圆明心地涌 机缘差不多了,五祖召集全山的弟子,“你们每一个人都作一首心得报告来给我,哪个人见地对了,我就把衣钵传给哪一个人。”全山的弟子纷纷议论,“我们都不要费心了,这一定是我们的大师兄啦,非他莫属,我们以后就好好亲近他就好了,依止大师兄就好了。”听到神秀耳朵里头,一则喜一则忧,喜的是师兄弟那样的看重他,对他那样的重视、器重;忧的是平时被师父棒子打多了,晓得不是那么一回事。但是他不写,全山的师兄弟都没有人写,只好硬着头皮写,好不容易像挤牙膏一样挤出了四句话,叫做“呈偈一十三度不得”,到方丈室半路又折回来,去到半路又折回来,恍恍惚惚没有信心。

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最后想了一个妥帖的办法。真正修道不能有这样,尤其是对自己的师长,骂就骂。哎呦!怕丢脸,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师父每天都经过那个回廊,他把报告写在回廊上。写好,五祖从那边经过,一看,这个偈颂当然不对了,那是渐修的,是圣教量。神秀毕竟是研究教理的,写的完全是在教理上面的。五祖还是给足了面子,召集全山的弟子:“你们好好诵啊,这首偈颂可以得大利益哟。”并没有说他悟道了,“可以得大利益”,渐修嘛,这些都是比喻的。

五祖私下把神秀找来:“这个偈颂是你写的吧?”“对呀,我不敢有什么妄想,师父要我写,我只好写出来。”“你这个偈子不对呀,你再去参究参究,另外重新写过。”再怎么写也写不出来,吊着打也打不出来了,那已经是他的全部家当,都使出来了。

那么全山的弟子都在背这首偈颂,有一位童子背到后山去了,让惠能大师听到了。惠能大师一听,这首偈子不对,就说我也有一首偈颂,要人帮忙写在回廊旁边,等于两首偈颂对称了。一开始,六祖就把神秀大师的偈颂完全推翻掉了,“菩提本无树”把“身如菩提树”踢掉了;“明镜亦非台”也把这面镜子砸掉了,彻底的破相扫相,扫得干干净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多亮敞!大家很惊讶!五祖赶快把他的僧鞋拿起来擦掉:“这个还不对,这个还不够!”这是在保护六祖的。

五祖看到没有人的时候,溜到后院去了,看到惠能大师在舂米,力道不够,腰间还绑着一块石头,很宁静、很安详、很专心的在那里舂米。五祖看得很赞叹:“修道人当如是啊!”六祖没有计较,“怎么把我派来舂米呀?又没有跟我讲经说法?”八个多月呀!五祖没有到后面来,没有跟他讲一句佛法。换作别人,不干了,我来求法,你把我派来做这苦差事!他做得很安详、很安心。

五祖靠近就说了:“米熟了没有?”换做一般人,什么米熟了没有?六祖一听懂了:“米老早熟了,欠师筛在。”我老早就懂了,只是缺少师父你给我印证而已啊!“筛在”(就是)筛选筛选。我们乡下的米,舂出来的还有些粉呀,要那个圆形的米筛来筛,这个活我都干过。欠师筛在,还没有得到师父的印证而已啊。

五祖拿着拐杖就在米缸的上面敲了三下,一般人:“哎哟,五祖在耍什么机锋呀?”六祖一听就懂了,就是三更到他的方丈室去。三更一到,六祖就已经到门口了,敲门,五祖赶快开门,把门赶快锁起来,把窗户用袈裟蒙住,不要让人家看到,开始为六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大彻大悟!这是正知见,这是法身断德般若门,懂就懂,不懂就不懂,没有办法,这是根器问题。

所以五祖在湖北的黄梅山,开东山法门讲《金刚经》,现场的人没有一个人听得懂,五祖有心栽花花不开。五祖一个无心的在家弟子在客栈诵《金刚经》,六祖把柴火送到客栈,从房门口经过,他仔细一听,这一听不得了了,整个印落到了他的八识田中,一下子懂了!这是五祖无心插柳,到了六祖身上柳成荫,哦!一大片。六祖底下有四十三位得法弟子,中国禅宗祖师禅,到了六祖算是遍地开花,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其实中密三纲也是隐藏的,把道家归到生命科学心之相,从佛法的高度来讲,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实修证,要到了佛菩萨的果位才谈得上。实修证那是圆满报身,只有佛菩萨才有的境界。行悲愿也不能够停留在今生今世呀,普贤行愿品那是恒通三世、六道、十法界,整个普贤行愿,整个十法界统统呈现出来,那种广度、深度不一样。

尽管这样,但是现实我们不可否认,道家在中国文化里头有多深远啊!儒家,孔子之前我们不晓得,但是晓得儒家是孔孟思想,是从孔子、孟子开始的,他们是儒家思想的鼻祖。好比说道家,难道老子庄子之前都没有吗?当然有,只是没有记载而已。

4、道圆成——正等正觉无上门

道圆成,具备了法报化三身,那就可以正等正觉无上门,进入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兖州推出业扩“三零”一站式服务举措后,配套设施由原来需要客户自行找施工单位自费改造,升级为供电公司免费帮助改造,压缩了接电时间,解决了居民、小微企业报装管
  • 最时尚的蜜蜡个性搭配金刚菩提,四最早是在文玩圈兴起的搭配,无论是风格,还是色彩,都能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同时金刚的粗糙,加上蜜蜡的细腻,时尚感也是毫不逊色的![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34、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5、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36、原文:我非常爱你古
  • 曾惊艳到你了的古诗词1:原文:以后各走各的,没必要再联系古文: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2:原文:从此我的世界再也没有你古文:苦酒折柳今相离 ,无风无月也无
  • 葫芦每到晚上关灯后,不管多早或多晚,它都会在屋里黑下来的那一刻,起身去吃点儿猫粮,黑暗中传来“咔哧咔哧”的咀嚼声,显得猫粮尤为美味。不吃是不吃,但是它必须得闻,
  • 苏州探店|这家神仙宝藏甜品店才被我发现❕周末跟朋友约了个下午茶 去拍拍照经过这家店 被吸引了 好小清新 ~ 去完那家立马#一一的日常膨胀# 这都是夏季限定新品❕
  • ”“”您所搜索的信号正在连接…. 登陆成功异地黑客强势回归真与假虚与实蝴蝶翅膀扇动间将引发一场怎样的风暴唯一主唱宁艺卓为你带来最优解一句话一种力量:✨心流是一种
  • #酒店##海底捞##饭店##月子会所赠品##母婴好物大赏##母婴好物推荐# 月子会所超话 #结婚礼物##黄金赠品##珠宝礼品赠##儿童影楼##婚纱影楼##宝宝
  • #亿点曝光计划##夏日视界##视频制作人出道计划#今天和他讲话了哈哈哈哈哈,鼓起很大勇气的我比他矮好多,所以他都俯下身子听我讲话离我很近很近啊啊我:(碰他)诶哥
  • 次人现在也很需要这个奖来证明音源的啊!投票真的很简单! 大家不要觉得要抢号就很麻烦,其实意思就是你的这个号可能不止你一个人在用,你可能要跟其他团的粉丝们抢票,用
  • #周深要一起#[音樂]#周深锦心似玉主题曲MV# 沾一点月光调剂勾画出了你 取琵琶中的音律谱曲出了你 盛装中的丝线金银 根根分明映衬着你 千帆历尽庆幸我有你
  • 这款爽肤水的优势,首先是产品定位上就和其他品牌不同,一般品牌的爽肤水都是妆字号,也就是大家常规理解的“化妆品”而芙清的这款水是械字号,本身它的定位就是院线医用款
  • ɢᵒᵒᵈ ɴⁱᵍᵗʰ ✩⃛把细碎的烦恼暂停关掉,把月亮挂好睡个好觉听说把糖放在枕头底下会做一个甜甜的梦,晚安[月亮]一生所爱,宇宁同在@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
  • #Aron[超话]##郭英敏[超话]# #画报匠人郭英敏# 饭制动图5p[心]cr:xx5_lv​​​​ 八周年应援 生日应援 小卡贩卖 龙吧招新 阿龙的直
  • 平时把东西丢进去,一键消毒烘干和保管就完事儿~ ✨恒温壶这个也不用多说了吧,有崽家庭必备好物~我买的这个颜值深得我心~ ✨辅食餐盘跟风入的餐盘一点也没让我失望!
  • 像复刻表,广州,上海的手表批发市场就有很多复刻表售卖,价格都非常实惠,如果你是想做复刻表生意,那么可以去这些地方看看。推荐5个渠道给大家-买表知[猪头]识告诉你
  • 所以,最超值的这一单,原价404块的4本商务馆的历史经典+1套人文社的古典名著,在平时亚马逊或者没使用减满卷的双11活动下,一般都要200多。今年双11在天猫存
  • 一邊艱難地剜著,一邊還要防備有人看見,畢竟這是人家的人工栽培,並非野生之物,往嚴重了說有點竊的意思。值此暮秋,紫葉酢漿草又一次開花,淡粉花兒輕輕搖曳,姿容纖約,
  • (来源:豫视频)根据视频显示,小女孩戴着红领巾,大概也就是8岁,而猥琐男有20多岁,一个成年男子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当街猥亵女孩,简直禽兽不如!(来源:豫视频)根
  • 再次警醒自己,凉薄之人施舍的所谓真情 你会感动吗?:看茶喝茶,知茶性#道家养生# 1绿茶性寒功效:醒脑提神,利尿解乏,抗衰老;适宜人群:体质偏热、胃火旺者,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