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有情[超话]##大乘定香精舍[超话]##省庵大師[超话]##慈悲有情[超话]##大乘妙法莲华经[超话]#
【认识佛教(二)】◆法界◆悟显法师集解编著

悟显法师 开示
法界
无始终。无内外。
直接就文解释,就是:一切法无始无终。
「无始终」的「始」是生,「终」就是灭。
「无生灭」也就是所谓的─没有生灭。
那有没有「内外」?没有,因为唯是一心,万法都是心所现的,所以没有内外的差别。心能够知内知外,一切都是心在知。
此心能具造百界千如,能够成就一切法、能起作用。
心就像电一样,能驱动一切电器。
强立名。为法界。
这现象从心所现,勉强立一个名,叫法界。
「界」是分类、分歧、差别的意思。
万法的界线、分类叫法界,也就是世界。
法界性。即法身。
法界性等于是法身的意思,能生一切诸法的本体就是法身。
虽有分类差别,但却同是法性所生,两个都是一样的。

一朵花的存在之所以被人觉知,是因为经由眼睛的感官呈现在我的心里,然后才被我觉知。外在的一切事物,来自其他感官的觉知,也无不是如此。我们心中所呈现的并不是外在事物本身,而只是我们心中因为感官觉知而形成的对外在事物的光影。这些光影只在我们心中,是虚幻的,其消解也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只须在自心中不被这些光影所迷、将其消解掉即可。一切修心的实质,都是在这里。

而还有多少人,将这光影与外在事物的真实划等号了?以为这光影就是真实?这就是所谓执幻为真,妄想执著的实质所在,故佛陀证道时感叹:“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想执著故,不能证得。”这里的关键词,就是“幻”,对幻的认知和体会就是悟入佛道真正的入门;而以幻为真,就是《心经》所谓的“颠倒梦想”。故讲佛自证究竟圆觉境界的《圆觉经》,开篇就讲“离幻”,离一切幻而入的就叫做“如幻三昧”。《金刚经》盖棺定论的主旨一句,所以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原因,就是自心中的一切不过是《圆觉经》所谓的“缘影”,由因缘而来的光影,所谓“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人之迷妄,皆来自于《楞严经》开篇就指出的“攀缘”,攀附因缘而以为真实,不知是两回事,所谓“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这就是“天下无心外之物”的第一层内涵。
以此推理去、体会去,你将会感受到一切如梦如幻,自己有如活在一场梦中,一切都是假的,《圆觉经》所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何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何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只这是,本无半点委屈调和的可能。马祖大师所谓“凡所见色,即是见心”,你见的一切都只是见的你的心,你逃不开的,连逃的一念都是心中的。凡不如此,正是佛家所谓的“法执”,那在佛家次第里需要先破我执后才能真正触及的东西。若你真用心体会了,这里必只有理屈词穷的梦幻感。但我也知道你是不死心的,毕竟以为真实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惯性难移,天地宇宙万物毕竟与人不同的执念纠结难化。那么就进而再说一句:既然人的一切皆是心识所变现的梦幻,那么那些让你不死心的所谓外在事物,你怎么知道不是天地宇宙之真性灵、人之所谓神佛者,他们的心识所变现的呢?不是说“人心小宇宙,天地大宇宙”吗?终是一场梦幻。不要再幻想了,幻想,始终是幻想。

一朵花,如同流出禅宗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之法脉的“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真相就是在这里。圭峰宗密大师言:“皆如梦幻,都无所有。”“诸法如梦,诸圣同说。”这是一切圣人所共入之境,儒家佛家之外,道家庄子最爱说的,也是个“梦”字。庄子亲笔的内七篇里,最难解最深邃的是《齐物论》,《齐物论》最后行将收尾而全然打开道眼时,着重发挥的就是这个梦字。

世间种种,王侯将相,红尘繁华,皆是做梦;自此以后,千古文人,皆循着庄子的路,去体悟生命的真味。李太白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白居易道,“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杜牧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韦庄道,“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李后主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欧阳修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苏东坡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终归,还是东坡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那么,一切是幻,什么又是真?至此,方能触及这终极一问。幻,这是真相;真,则是真谛。真谛亦幻,幻中藏真。故《圆觉经》云:“以幻修幻”。庄子说大觉和大圣,他们知一物。《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皆幻的底下,还有一物。佛陀付嘱迦叶时云“第一义谛”,指向一物。虽这一物亦不可得,可得皆幻,然,毕竟是个什么东西?

说白了:一切皆幻,而最终能“知”一切皆幻的,就是那个真实。这个知不是知解,知解是观念、概念,前面说了,依旧是自心中的幻相。背后明明还有个“知知”的,如果你能找到这个知知的,还是不是,有“是”皆幻,哪怕是“空”,背后必定还有知“知知”的。圭峰云:“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唐代庞蕴大居士临终时叮嘱:“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只有剥落到最后,真正“一切”皆幻了,才是。到这里一真一切真,故华严圆教称为“一真法界”,禅宗叫做“触类是道,立处皆真”。到底是个什么?是便不是,不是却是,这明明是个悖论,你又如何理会?

秉烛夜游,不尽茫茫无所至,恍然天明。一场梦游,身内身外终是假,忽然梦醒。

#苏大讲#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 “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为什么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呢?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又为什么如此敏感呢?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v光计划##苏大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些人从你生活里过去了,就希望从此山水不相逢了[微笑]#龙蟒[超话]#这波啊,这波叫双厨狂喜[doge]当初龙说荒岛求生带445的时候我还不理解,今天看到胡老师
  • 在2020年的春节时,杨丽萍与母亲身穿喜庆的红衣,一起吃着火锅,还手拉着手聊天,场面很温馨。杨母的名字叫杨仙果,小时候的杨丽萍嫌弃妈妈的名字又难听又土。
  • 三生情,前世缘,今生难续。三生情,前世缘,今生难续。
  • 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那你就沉下心来历练;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那就静下心来读书。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只属于自己的生活。
  • 如今,人空瘦,海棠落琼眸❸❹原文:我想你古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❸❺原文:我超级想你古风文:山河远阔,人间星河,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❸❻原文:我非常爱你古风文:
  • 回顾漫长又刚刚结束的一年,陪你度过绿意融融的春天,炽烈肆野的夏天,如梦似幻的秋天,浪漫惊喜的冬天。回顾漫长又刚刚结束的一年,陪你度过绿意融融的春天,炽烈肆野的夏
  • 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为保障市场粮油供应,陕西爱菊集团作为本土重点粮油企业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供预案,联系集团驻哈萨克斯坦工作小组积极组织粮
  • 通胀会急剧下降,加上其他更具经济动力的投资,比如股票,房地产和银行存款,将消除黄金的吸引力。华尔街最新的咨询表明,金价将继续下跌,最终可能会比当前价格低40%。
  • 如今的他,是冷寂的松间明月。 以前的他,是温和的冬日暖阳。
  • 2020년은 어떤 한해였냐면...잊지못할 유학생활/코로나로 인해 유학중단하고 갸고생하며 귀국☠️/격리14일/N.Flying입덕/동아리단짝들이랑
  • 但是17年他因为一球之差在射手榜上输给奥巴梅扬(奥巴梅扬当时破了单赛季德甲进球最多外籍球员的记录)在更衣室埋怨队友没给他传球后,我开始意识到他想成为拜仁最顶尖最
  • 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把生命中每一次遇到的善意都积攒在心;也只有善良的人,才会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人生海海,无从知晓自己的际遇,但能做的,是带着这“三宝”上路。
  • GMAT打卡RC 4篇 25道题 错3 36分钟① inference题目,文章推论的部分涉及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没有抓准点② inference题目,答案比
  • 【美斯為雙腿投保5000萬美金 C.朗是他2倍】作為7屆金球獎的得主,美斯(Lionel Messi)的價值是極其巨大的,他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競技層面,還體現在
  • #平顶山好网民# 【预警!预警!
  •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少有人一出生就在山顶。 人生就是一座高山,我们都是爬坡者。 前两天,听到一个词叫“爬坡者”。 所谓爬坡者,其实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个
  • 读书笔记 233: 地道风物 10闽南 向海而生的人们,于未知中求生存,大海既塑造了他们务实耐劳、勇于冒险的性格特点,也赋予了他们对于人生“尽人事、听天命”的豁
  • #《中国给水排水》编委风采ǀ郝晓地:潜心教学、匠心育人、国际视野、本土拓新# 编委简历:郝晓地,男,1960年4月生。北京建筑大学全职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 把新娘的手捧花插水养了一个月不败,兴许是它知道自己承载了祝福才坚挺了这么久,快凋的采下舍不得丢,那就物尽其用邀请隔壁狗子来泡个脚吧; 小时候我爸也这样把我顶在肩
  • 2021.10.5 这周都没有秤。孩子的观察力真的让人叹为观止,昨晚吃饭的地方30多层了,从上往下看几乎啥也看不清,但刚好一楼有游乐园灯光打起来很漂亮像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