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超话]#《大方等大集经》录出

尔时,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大乘经能多利益无量众生。何以故?一切众生因大乘故,得人天乐及涅槃乐。世尊!夫大乘者,何法摄取?何法利益、何法难得、何法障碍、何因缘故名为大乘?

佛言:善男子!有一法摄取大乘,所谓初发菩提之心,既发心已修不放逸。
复有一法,明信业果。
复有一法,观十二缘。
复有一法,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乐修大慈。
复有一法,谓不退失菩提之心。
复有一法,所谓念佛。
复有一法,如法住已念于正法。
复有一法,以不退心念于众僧。
复有一法,不失道心念于净戒。
复有一法,远离烦恼心念于舍。
复有一法,欲得无量寂静之身专念于天。
复有一法,念欲安隐一切众生。
复有一法,勤行精进。
复有一法,欲令众生悉得解脱,得解脱已受于喜乐。
复有一法,乐求正法。
复有一法,远离退心为众说法。
复有一法,于听法者生爱念心。
复有一法,于说法者乐为供券。
复有一法,于正法中生药树想。
复有一法,于自己身生大医想。
复有一法,至心专念护持正法。
复有一法,绍隆三宝不令断绝。
复有一法,远离懈怠。
复有一法,所谓知足。
复有一法,于一切财无贪悭想。
复有一法,自持戒已能化毁禁。
复有一法,自修忍已,能化众生令离瞋心。
复有一法,得少利益生大恩想。
复有一法,少得恩分生大报想。
复有一法,自持净戒不轻毁禁。
福有一法,破于憍慢。
复有一法,至心求觅听法之人。
复有一法,离恶知识。
复有一法,至心修善。
复有一法,不随他意。
复有一法,调伏诸根。
复有一法,于法师心如如来想。
复有一法,不惜身命护持正法。
复有一法,行于世法不为沾污。
复有一法,不惜身命求于正法。
复有一法,调伏众生受苦不恨。
复有一法,众生不请乐为善友。
复有一法,于好物中心无贪着。
复有一法,乐念出家。
复有一法,乐称人善。
复有一法,乐求庄严菩提之法。
复有一法,于同师同学心无嫉妒。
复有一法,教化众生发菩提心,心无悔退。
复有一法,覆藏他过。
复有一法,求一切语。
复有一法,求一切作。
复有一法,所谓实语。
复有一法,发言之后要终其事。
复有一法,于善法所心无厌足。
复有一法,随所得物悉与人共。
复有一法,善知魔界。
复有一法,破坏憍慢修真实知。
复有一法,心乐寂静。
复有一法,离我我所。
复有一法,不自赞叹。
复有一法,随俗而行。
复有一法,修正命已乐于寂静。
复有一法,持净戒已思惟善法。
复有一法,修多闻已不生情慢。
复有一法,修善行已即住初地。
复有一法,修空三昧观于法性。
复有一法,得供养已其心不高。
复有一法,乐说世者不与同止。
复有一法,得如法物与同学共。
复有一法,真实方便。
复有一法,一切知已不生贪想。
复有一法,未学学已心不生悔。
复有一法,既学知已心不轻慢。
复有一法,遇骂辱已心不生瞋。
复有一法,供养、骂辱其心无二。
复有一法,闻说正法称赞善哉。
复有一法,为欲具足六波罗蜜常求庄严。
复有一法,信心不退。
复有一法,为菩提道求于庄严。
复有一法,受供养已常净己心,为令施主得大利益。
复有一法,具足七财。
复有一法,能破众生贫穷困苦。
复有一法,以善方便调伏众生。
复有一法,以四摄法摄取众生。
复有一法,不与众生而共诤讼。
复有一法,闻法之时于法师所不求其短。
复有一法,未得无上沙门果证心不生悔。
复有一法,常行世间,不为八法之所染污。
复有一法,常观己过。
复有一法,于举罪者不生瞋恚。
复有一法,见世间法其心生舍。
复有一法,不诳善友。
复有一法,先净其心教他令净。
复有一法,不为利养受持净戒。
复有一法,为增善法修集寂静。
复有一法,为于善法修净庄严。
复有一法,为净功德而修庄严。
复有一法,为净智慧而修庄严。
复有一法,修集无想三昧方便。
复有一法,如法而忍。
复有一法,修三解脱。
复有一法,知处非处。
复有一法,修舍摩他,为欲庄严毗婆舍那。
复有一法,知于解脱。
复有一法,观于三世等。
复有一法,谓不分别一切法界。
复有一法,一切法性不生不灭。菩萨摩诃萨观是百法,如是名为摄取大乘。

阿难尊者宿世供养沙弥,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地藏论坛佛教APP)
阿难尊者宿世因供养沙弥令其安稳专心勤加诵经,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咸皆生疑:“贤者阿难,本造何行,获此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贤者阿难,本兴何福,而得如是无量总持?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佛告诸比丘:“谛听着心!斯之总持,皆由福德。乃往过去阿僧祇劫,尔时有一比丘,畜一沙弥,恒以严敕,教令诵经,日日课程,其经足者,便以欢喜,若其不足,苦切责之。于是沙弥,常怀懊恼,诵经虽得,复无食具,若行乞食,疾得食时,诵经便足,乞食若迟,诵则不充,若经不足,当被切责,心怀愁闷,啼哭而行。时有长者,见其啼哭,前呼问言:‘何以懊恼?’沙弥答曰:‘长者当知!我师严难,敕我诵经,日日课限,若其足者,即以欢喜,若其不充,苦切见责。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诵经即足,若乞迟得,诵便不充,若不得经,便被切责。以是事故,我用愁耳。’于时长者,即语沙弥:‘从今以往,常诣我家,当供饮食,令汝不忧,食已专心勤加诵经。’于时沙弥,闻是语已,即得专心勤加诵学,课限不减,日日常度,师徒于是,俱同欢喜。”

  佛告比丘:“尔时师者,定光佛是。时沙弥者,今我身是。时大长者,供养食者,今阿难是。乃由过去造是行故,今得总持,无有忘失。”

  尔时诸比丘,闻是说已,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贤愚经》卷第十

阿难因宿世供养沙弥令得沙弥得安诵经,缘是福报愿求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
===============================
昔无数世时。有一佛图。中有沙门数千余人止住其中。遣诸沙弥数百人行分卫供给众僧。日输米一斛。师便兼课一偈。有一沙弥。时过市中行且诵经。时肆上有贤者。见沙弥行诵。礼而问曰。道人行何所说。答曰。分卫给僧兼诵一偈。贤者又问。若无事可诵几偈。答曰。可得十余偈。又问。分卫几日。曰九十日。当输九十斛米。贤者谓诵道人。但还安意诵经。我当相代出米。沙弥大喜。贤者与米九十斛。还报师已便闲读经。经三月通千四百偈。启师。诵经已讫。要当诣檀越家试之。师即听。诣贤者所报曰。蒙君重惠得安诵经。今经已止故来说之。沙弥诵文句。流利无有踬碍。贤者欢喜稽首为礼。愿我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及到佛出世现为弟子。名曰阿难。常侍世尊特独辩通博闻第一。师曰。时贤者今阿难是。夫劝助学者志求愿功德不虚。缘是福报随愿而得如是也。须弥山南有一大树。高四千里。诸钵叉鸟栖宿其上。树常不动。有小鸟形类鹑鴳。住止其上。树即振摇。钵叉鸟语树神言。无知我身将重而初不动。小鸟未宿反更振动。树神言。此鸟虽小从大海底来纯食金刚。金刚为物所堕之处无不破坏。所以大怖不能自安。经以为喻。若有凡人解深经一句口诵心念。身中三毒四魔八万垢门皆不能自安。何况博采众法为世桥梁者也。《杂譬喻经》

阿难宿世因缘。阿难宿世造诸善根,藉彼善根乞种种愿,而得成就如今贤者阿难。
========
又于一时。长老阿难。被诸梵行大德人辈劝请。令彼奉侍世尊。从尔已来。尽心尽力。意行调适。如来所说。悉皆受持。从如来口所闻之事。或世间事。或出世事。悉能受持。永不忘失。若有人来咨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以是因缘。世尊集众。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于我声闻弟子之中。多闻利智。侍者之内。阿难比丘。是其人也。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长老阿难。于往昔时。造何善根。藉彼善根。今生释种大豪姓家。巨富饶财。大有势力。乃至一切无所乏少。复以何业。今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若闻世间出世间事。永不忘失。若有诸人来问所疑。亦悉能令彼心欢喜。世尊复记谓诸比丘。若知于我声闻弟子多闻智慧强记不忘最第一者。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作是语已。佛告诸比丘。我念往昔。过去世中。久远之时。还于此处波罗奈城。有王治化。名曰梵德。彼王尔时生于二子。一名喜根。二名婆奴(隋言月)。二子之内。喜根为大。其大子者。本性调善。贤直柔和。多有慈心。畏惧诸罪。厌离爱有。其彼王子。见其城内为诸王事之所逼切。悬官苦恼。杀害无穷。多有系闭。所谓枷锁杻械囹圄。地牢固禁。斩截手足。割其耳鼻。挑其眼目。既见此事。遂作是念。我之父王。百年已往。我身云何当治王位。我今知用如此王位。欲作何事。及我身命。亦知何用。所以者何。今见一切诸众生辈。以种种苦逼切其身。如我今者。不如舍家出家修道。作是念已。诣父母边。白言。父母。我欲舍家出家修道。

尔时父母。报其子言。汝身是我所爱之子。不离心意。瞻看无厌。我等宁死。不能别汝。我等但使身命存在。终不相放。如是再过。喜根童子。白父母言。父母当知。我今必定舍家出家。唯愿父母。哀愍许我。如是数数咨请父母。而彼父母。遂即听许舍家出家。而告之言。汝是我子如汝所乐。随汝意也。尔时梵德喜根王子。以其父母许得出家。至于他日。舍家剃发。次第修道。而悟缘觉。能作神通变化之事。放光放水。回天动地。兴云致雨。如是等事。皆悉能办。彼辟支佛。作如是念。我为何事。而得出家。如是之事。我今已办。已得己利。所作已办。我今可往本生之地。怜愍父母诸眷属故。及余众生。令作福田。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次第游行。至波罗奈。至彼国已。依住彼城父王梵德庵罗林内。

尔时梵德。传闻他说。喜根童子。已成大仙。还来于此。住我境界。我今可往至喜根边。显现于彼。问讯慰喻。时梵德王。以大势力。严盛威风。示现神德。从城而出。有四兵众。前后围绕。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遥见父来。而作是念。此诸人辈。梵德王等。大有威力。我慢贡高。我若随宜。在彼前者。梵德王等。必不敬我。作是念已。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坐卧经行。半身放烟。半身出火。身上放火。身下出水。示现如是种种神通。

时梵德王。诸臣百官。见彼尊者大圣辟支飞腾虚空现诸神变。彼等见已。作如是念。我之童子。虽舍王位今得出家。已成大仙。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其心尔时即大欢喜。踊跃无量。遍满其体。不能自胜。诣彼喜根辟支佛所。王既渐进。佛复下空。王到其所。欢喜敬仰。时辟支佛。下住地上。即便坐于所敷之座。

尔时梵德。到辟支边。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坐一面已。时辟支佛。少说诸法。令王欢喜踊跃无量。显示善事。

尔时大王。从辟支佛。听闻法已。欢喜踊跃。白辟支言。善哉大仙。今受我请。常住我家。我为尊者。当作伽蓝经行房窟四事供养。心所乐者。悉皆办与。若欲哀愍诸众生故。村落城邑。欲行乞食。任意所行。我不障碍。辟支佛尊。默然而受父王所请。于时彼王。见彼尊者喜根缘觉默然受请。即办种种诸供养具。经行房窟。四事供养。悉持施与。自余须者。一切办给。

尔时喜根辟支仙人。为欲怜愍诸众生故。入城乞食。如此之时。即得入城。其月王子。日别至于喜根仙人辟支佛边。承事供养。于诸法中。心有所疑。时时往问彼辟支佛。其辟支佛。或被婆奴王子所问。默然不答。唯于诸指。出其光炎。尔时婆奴。作如是念。此辟支佛。大有神通。而无才辩。

尔时喜根尊者辟支。告婆奴言。婆奴王子。汝来出家。汝今若其不肯出家。我定知汝命终之后。必堕恶道。若其出家。汝亦应当成就大仙。有大神通。尔时婆奴。诣向父母。白如是言。善哉父母。喜根仙人。今已出家。我今意欲随出家也。唯愿父母。哀愍许我。而彼父母。遂不许可。婆奴王子。犹故数数至彼喜根仙人之所。承事供养。其辟支佛。复数语彼婆奴王子。汝当出家。婆奴王子。复报兄言。父母今日决不听我舍家事云何也。

尔时王子婆奴。面上色相。出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喜根辟支仙人。告婆奴言。汝来婆奴。汝必当须舍家出家。何以故。汝熟相现。于七日内。必当命终。尔时婆奴。至父母边。白言。父母。唯愿放我舍家出家。

尔时喜根辟支世尊。亦即诣向自父母边。白言。父母。汝等当放婆奴出家。所以者何。其相出现。七日之内。定当命终。以此因缘。父母必当与彼别离。以是定故。宁放出家。在于法内。取于命终。莫令在家取命终也。父母报言。婆奴王子。于七日内。必取命终。与我别者。我今当许舍家出家。

婆奴王子。当于尔时即剃须发。着袈裟衣。其出家已。于七日中。供养恭敬。事彼喜根。时辟支佛。教授威仪。过六日已。至其七日。定知命终。哀愍彼故。从坐而起。飞腾虚空。经行坐卧。放烟放火。隐身不现。种种神通。婆奴仙人。见彼喜根辟支佛尊。于虚空中。现于种种神通变化。见已心生欢喜踊跃。遍满其体。不能自胜。合十指掌。顶礼向彼辟支佛尊。既顶礼已。发如是愿。愿我来世。恒值如是辟支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闻已。悉令通解。又愿我身。于彼圣人。得为侍者。供养彼圣。又愿来世。得诸神通。所有威力。皆如此佛。若有来问我之义者。我悉为解。令彼欢喜。又愿生生世世之中。不在恶道。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于七日内。供养于彼辟支佛尊。受教法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于彼之时。婆奴王子。以欢喜心。供养喜根辟支佛故。以彼业报。今得生于释种之家。而于彼边。乞如是愿。愿我生生世世之中。不堕恶道。以彼业报。所生之处。不曾堕于恶道之中。唯生人天。流转往反。受大快乐。而于彼时。复作是愿。愿我来世。值遇如是教师圣人。或胜此者。彼所说法。愿我一闻。即得知解。以是业报。今得值我如是教师。又于我边。而得出家。受具足戒。得诸圣法其于彼时。乞如是愿。愿我来世。若当值遇如是教师。我于彼边。得作侍者。供养彼圣。藉彼业报。今于我边。得作侍者。供养于我。其于彼时。又乞是愿。我于来世。得大神通。得大威力。藉彼业报。今得成于如是大圣。得大威力。其于彼时。又乞是愿。若有人来问所疑者。我悉为彼分别解说。令心欢喜。藉彼业报。今日阿难。有人来问心中所疑皆悉为解。令心欢喜。

尔时佛复告诸比丘。作如是言。汝诸比丘。我念往昔。久远之时。波罗奈城。其城有一大富长者。名曰僧萨陀那(隋言王安)。其彼长者。大富饶财。多有生业。犹如毗沙天王无异。家中日别恒有五百辟支佛。来向其家食。其时而有一辟支佛所持之钵。下底尖小。如牛乳形。其钵所安。或在草上。或帘箔上。随即倾倒。不得安住。彼时长者僧萨陀那。有一女子。可喜端正。女相具足。其女见彼辟支佛钵倾倒不住。即自脱钏。奉辟支佛。而白之言。唯愿大仙。取此钏用安其钵下。尔时彼仙。为怜愍故。即取此钏。用安其钵。而彼钵盂。遂不倾动。于时彼女。既见此钵更不倾动安住钏上。欢喜踊跃。遍满其礼。不能自胜。心发是愿。如此仙人安钏上。不倾不倒。我于来世。所闻如是。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令忆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若有心疑。于彼之时。长者家女。今为谁者。莫作异见。此即阿难比丘是也。由于彼时。以欢喜心。自脱手钏。以奉尊者辟支仙人。安置钵器。因发是愿。如此仙人。以钵安钏不倾倒故。愿我来世。若有所闻。若世间事。出世间事。悉皆忆持。永不忘失。由彼业缘。今所闻事。悉不遗忘。
《佛本行集经》
阿难尊者宿世供养沙弥,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
https://t.cn/A6M9lAOe
(出处: 地藏论坛-佛教APP)#佛教# #地藏论坛# #地藏论坛佛教app# #佛教APP# #阿弥陀佛# #佛法看世间##佛教音乐##佛教[超话]##世界佛教论坛超话#

【佛说孝顺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议】

《本事经》里说:「世间聪慧人,恭敬于父母,恒时修供养,常生欢喜心」。 意思是说,世间有智慧的人,都会对父母特别恭敬,恒时供养,让父母心生欢喜。

释迦牟尼佛在多部经典中宣说了子女孝顺父母的福德。 下列若干:

1.世间和出世间的恩德有四种:第一种就是父母恩。

2.母亲对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万亿年)的时间来说也说不完。 妈妈思念孩子,没有什么比得上。 从怀孕开始十个月,行住坐卧受苦恼却不能说出来。 想要吃什么穿什么,虽然得到了也不欢喜,担忧的心没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着好好生下这个孩子。 当遇到产难时,就像百千把刀来割。 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欢欢喜喜,宝宝一声哭啼,十个月受的苦,妈妈都忘光了,就像听到美妙的音乐一样快乐。 宝宝睡在妈妈的肚子里,由妈妈的甘露泉喂养,这个恩德,就算高山也比这低,就算大海也比这浅。 如果能够随顺母亲,不违背母亲的心意,天人都要护念他,福德是无尽的。 如果用一劫的时间,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躯的肉来养父母,这样都不能报答父母对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谁最富有,谁最贫穷? 家里有妈妈在,这叫做富。 妈妈不在,叫做穷。 妈妈在的时候,叫做日中,妈妈不在了,叫做日落。 妈妈在时,叫做月明,妈妈不在了,叫做黑夜。 所以大家要好好孝养父母,这和供养佛的福德是一样,没有差别的。

4.有福的人,请一百个持戒高僧大德,一百个仙人,一百个朋友到装满七宝的地方,供养百千种上妙珍膳,垂璎珞,以百宝庄严床卧具,以百药治疗病。 就这样做百千劫,这样得到的福德,还不如一念孝顺心,用一丁点东西,供养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养父母功德的百千万分之一。

5.佛说:从地上积累珍宝,积累到二十八天,拿这么多珍宝去布施别人,不如供养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会大过孝;最大的恶,不会大过不孝。

7.世上要是没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亲放在左肩上,母亲放在右肩上,这样千万年,衣被饮食,床座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屎尿,也报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养父母师长,这是「失意罪」。

10.修世间法的时候,要从供养父母师长里修。

11.我曾经因为四件事情舍弃我的生命,一是,为破众生各种烦恼。 二是,为了让众生平安快乐。 三是,为了除掉自己贪着自己的身体。 四是,为了报答父母生我养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赞叹孝顺父母,我在无量劫中经常赞叹的。

13.如果人少许供养父母,这样获得的福德无量,而少许不顺父母,罪也无量。

14.有八种人,你要毫不犹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远来之人、六远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种恩最难报答。 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来恩,四是法师恩。 所以供养这四种人,会得到无量福报。

16.用饭食供养贤圣,这不如孝顺侍奉父母亲。

17.我世世都奉持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后成为天中之天,三界独步。

18.世上的父母应该极亲极爱的,可是众生轻慢父母不尊重;我现在为了摧伏这种我慢,所以为此出家救护。

19.菩萨世世都用时令鲜果供养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萨世世都这样对父母——如果父母睡着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听的声音。 如果有好吃的,不会独吃,总是先给父母吃。

20.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

21.众罪最恶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顺父母,自己的东西都拿给妻子儿女,或者把父母的东西,自私给妻子儿女。 父母好话,自己不肯听从,甚至为护老婆而骂父母,这种人叫做「世间最大劫贼」。

23.不孝父母,轻慢尊长,将堕落三恶道。

24.想往生西方净土,要修三种福。 第一种就是孝顺供养父母师长,不杀生,修十善业。 第二种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仪。 第三种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也劝别人读。

25.得到大财物,要先供养父母师长和尚法师。

26.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衣服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 因为这样孝顺供养父母的因缘,自致成佛。

27.众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内的最大胜福田。

28.佛告诉迦叶长老说,众生恼乱父母,让父母心忧恼,得多病报。 供养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报。 对父母没有爱敬心,得丑陋报;爱敬父母尊长,得端正报。

29.佛对阿难说,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这个功德殊胜难量。 我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甚至舍身肉济救父母危急苦厄。 我以这个孝顺供养父母的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为孝顺父母的福报。

30.如果让父母生气,子女会遇到生活中的各种不顺,牴触顶撞父母,冲父母发脾气,很快就会有不顺。

愿所有众生都能够孝顺父母,供养父母。 愿我们把一切布施、一点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回向给父母。 愿一切如母众生皆能远离痛苦烦恼,究竟解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是到三禅,这“喜”也离开了;你也不要贪着这种法碍,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都离开了。那么在这时候,你要是打坐修行,不单脉停止了,这呼吸气也都停止,你坐多长的
  • 10. 我频繁记录着,因为觉得生活值得11.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12. 人际情感上的事儿,别顾着自己委屈,走出去看看对方的世界,大家都是心里下了无数场雨
  • 身‮不体‬好,体质差,想要‮健保‬康平安,也需要佩戴‮师药‬佛。先做好双跏趺打坐,早上三点半,入定去念;心专注在咒上,听咒音摄心除去妄念,反闻自性,也使心光集于
  • #ADAI’s channel# DAY16: 2021.05.24 星期一 ☀️ 上午吃到yl给的荔枝!绝绝子yummy! 翻出来大二写的简历 学
  • 让牵念淡淡地撒在风里,让流年浅浅地放歌在风里,让思念缓缓地凄美在风里,把人生所有的莅临,都化为一种静静地享受,你的岁月,春暖花开。而我内心藏有的美好,那就是最深
  • 一、价值观一致,目标清晰且统一乍眼一看,唐僧似乎是团队里面没什么硬才能,打妖怪不会,内外联络交流不行,后勤保障也不行,作为领导的他是靠什么把整个团队绑在了一起呢
  • 从一月份开始,各地区猪价就在下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事实也在这个阶段向广大猪友宣告“猪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二、白条肉价格  据北京某批发市场数据显示(1
  • 快来告诉小安吧~#香港美食[超话]#[米奇爱你]今天不想去实验室,就去香港转了一圈,只去了上水。我好像点错了[doge]不过Q1是100分皇牌哦。
  • 相信等把作业都做完就会好[拳头]也许我现在觉得痛苦就是因为正在努力进步[拳头][拳头][拳头](嗯,希望这不是自欺欺人,脚踏实地慢慢进步不要怕慢不要嫌累更不要怕
  • 说到相家,顺带说一句,有个姑娘跟我说,能不能八一下男命克妻都是什么长相,啊,这个问题我会答,写相书的相师,有一个堪称是妇女之友,他写过了满满几大篇的男命克妻面相
  • 郑州婚纱摄影哪家好 郑州婚纱摄影工作室郑州水下摄影工作室 郑州婚纱照价格表订制原创最美婚照“菲”我莫属❤️ ​蓝菲婚纱摄影主要以拍摄技术创作为根本,只用客片实力
  • 这些时刻我都没有跟你说,是因为我觉得没有太多大不了,我肯定也会有打扰到你的时刻,我也从来没有因为这些时刻就对你积怨或者怀恨在心,我相信你也会是这样,只是我不太接
  • 我给我家逆子做了个小红书账号名为Pocky_巴黎贩剑艺术家,就是一我天天用难听的话骂我家狗的地儿,但是我又经常用该账号观看别人的贴子,偶尔进去评论几句欠打的话,
  • 高圆圆比高露大三岁,脸型偏圆,很有辨识度,标志的中分齐肩长发,气质优雅文静,塑造了诸多经典的影视剧人物,演技爆棚!#好物分享#发型风格提案:短发烫 短发烫轻熟范
  • 这部叫《社内相亲》的韩国电视剧,非常诡异地让我们俩粘在了电视机前,沦为“闲得没事干”的肥皂剧观众之一,并一直追到大结局。其实几百年来的爱情剧来回就那几个套路:一
  • 但重要的是,当谈论铱的成本和供应时,我们需要确保电解槽中铱和铂的含量下降,而贺利氏在开发低铱催化剂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作为一名化学家,我认为铂族金属用途非常广
  • 菩萨也示现死,化现的死,让那个对身体、对世间贪恋的,给他示现说:你还要死的,你死了什么也带不去的。不要计较得失,不要太在乎成败,只要你坚持了你想坚持的,热爱着你
  • 希望下次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后面附带的是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而不是一连串自认为很重要的头衔和标签。当你给一个人打上标签时,无论对方做了什么事情,都改变不了他在
  • 蓝色是我最爱的颜色之一 沉静 优雅 神秘 又忧郁想做一天你的 「蓝」朋友 和你一起去看这片蓝色我不喜欢克莱因蓝那种明亮 更喜欢阴天时的墨蓝哪怕是难以征服的
  • #时代少年团周边中转站[超话]#【换物换物】要搬家了能换就换用下面周边换你们的闲置日用品,不用周边换古早官周觉醒pb,第二人生部分(默认古早瑕,划掉的就是被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