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1956年,石寨山6号墓,孙太初发现一个方块状的物体,他刷去上面的泥土,才发现是一枚金印,而印面上刻着四个大字,顿时让他笑出了声,然后忍不住感叹:郭沫若真是神了!

1953年秋,一个古董商人来到云南省博物馆,想要出手几件青铜兵器。专家孙太初看到这几件青铜兵器后,顿时就愣住了,因为它们的形制和纹饰与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兵器完全不同。

孙太初意识到这几件青铜兵器的来历不简单,于是立马请示领导,将那人手上的青铜兵器全买了下来。只是当他问起这些兵器的是怎么来的,那位古董商却连连表示不知道。

此后不久,晋宁县的石寨山,有几个农民在挖坑时挖出了不少青铜器,经过比对,这些青铜器与孙太初之前收购的几件青铜兵器纹饰十分相似,很显然是在同一个地方出土的。

1955年3月,考古专家开始对石寨山正式进行发掘,果不其然,很快他们就发掘出了上百件青铜器。

看着这些造型奇特、纹饰怪异的青铜器,专家们毫无头绪,由于没有发现任何文字,关于这些青铜器的年代、主人等信息,统统一无所知。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大人物的到来,为这些青铜器的研究指明了道路。

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因出国访问路过昆明,顺便参观了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郭沫若看着这些奇特的文物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他突然说道:“会不会是古滇国的东西?”

这句话仿佛一声惊雷在现场炸开,这个设想太大胆了,此前根本没有人会把这些青铜器和古滇国联系起来,毕竟古滇国在史书中仅寥寥数笔,史学界对它的存在一直争议不断,甚至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古滇国。

然而当以“博学”著称的郭沫若看到这些与中原文化大相径庭的青铜器后,他立马就想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古滇王国。

郭沫若这一大胆地设想给考古人员指明了方向,让原本毫无目的的发掘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1956年,云南省博物馆对石寨山展开了第二次发掘。

12月28日,在6号墓的墓室里,孙太初在清理棺底时无意间触碰到了一个坚硬的方块状物体,他顺手拿起来,只见这个方块状物体表面都是泥土,完全看不出它的本来面目。

孙太初拿出一个小刷子,轻轻刷去表面的泥土,映入眼帘的是一枚金光闪闪的金印。

金印保存完好,色泽如新,印纽为蛇状盘于印身之上,印身厚度仅有0.7厘米,印面为正方形,边长2.4厘米。

印钮与印身为分别铸造后焊接而成,印章整体非常袖珍,重量仅有90克。

当印面上的泥土被擦干净后,只见上面刻着四个篆书汉字:滇王之印。这一刻孙太初感觉全身都在发抖,这枚小小的金印仿佛正绽放耀眼的光芒,为2000年前的古滇王国正名。

这个发现必将震惊考古界,孙太初忍不住哈哈大笑,同时他不得不佩服郭沫若,事实完全印证了他的大胆猜测。

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滇王尝羌降于汉,汉“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滇王之印的出土与史书互相得到了印证,证实了《史记》中所记载的古滇国真实存在过。

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将庄硚率军攻打滇池地区,在归途中发现后路被秦国所断,只好留在当地,并建立滇国,其都城就在今天的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

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在那里他发现当地竟有不少来自汉朝的蜀布,而这些蜀布却是从身毒(今印度)运过去的。

因此张骞推测,在西南一带,应该有一条通往身毒的通道。这个发现对于汉朝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当时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被匈奴把持,风险极大。

汉武帝派遣使者出使滇国,寻找那条通往身毒的贸易通道。

迎接汉朝使者的是滇王尝羌,面对汉朝使者他问出了一句经典名言:“汉孰与我大?”意思是说,汉朝和我们滇国哪个更大?

这句话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只是后来在传播的过程中,问话的主体从滇国变成了夜郎国,因此有了“夜郎自大”这个略带调侃的成语,夜郎国也算是替滇国背了黑锅。

然而在当时,使者并没有过多反应,只是淡淡地表示,滇国也就与汉朝的一个郡相当。滇王尝羌听后肃然起敬,并热情招待了使者。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兵征讨西南边陲,滇王率领群臣来降,于是汉武帝便赐予滇王一枚金印,滇国从此成为汉朝的藩属国。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史书中便再无关于滇国的任何记载,滇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那枚滇王金印则被历代滇王代代相传,最后被某一任滇王带进坟墓,长埋地下两千余年。

直到1956年12月28日的那个下午,滇王金印重现人间,向我们揭开了那一段真实存在过的历史。
#这就是中国风##遇见艺术#

逻辑分享:
301155【海力风电】公司主营业务是风电设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产品涵盖2MW至5MW等市场主流规格产品以及6.45MW、8MW等大功率等级产品。曾荣获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段时间来试着风电受到资金热捧关注,该股作为次新股有望迎来资金关注,先加入自选作为大跌时候观察低吸目标(炒股逻辑网络日记的记录,并非和推荐个股,不构成投资和买卖操作建议,仅供参考,盈亏自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和孩子们就是他的物品,想起就看看,不喜欢就打骂,有一次儿子去兴趣班晚了一点起床,没吃上早歺他就在早歺店门口把他推到地上骂,还抓儿子的脖子。九点多起床 早歺 /
  • 1⃣️3⃣️9⃣️惦记着马路对面那家云吞店抓住邓小凡陪我去吃结果人太多了要排队就去了另一家吃了不那么好次滴竹升面"来大姨妈还跑出来干啥子不应该在床上好
  • 天秤座碰到追求者就是:你配不上我你配不上我快来哄我快点夸我快点逗我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好吧你还是配不上我…碰到喜欢的就是:我配不上他我配不上他我活泼会不会嫌我闹老
  • #亲子文案#你留言我作图秋日浪漫¨̮秋天朋友圈文案1、秋日入侵*2、秋天快乐▸3、你看一晃兩三年匆匆又秋天4、才感盛夏 忽而立秋°5、♬ᝢ 秋天雷好哇ᐝ‍♀️6
  • #买买纷·我的健康生活# #运动就是坚持# #健身# #冬季运动的正确方式#这位博主其实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家封了三年,突然完全放开,肯定需要适应啊,这就拿
  • #遇见运河 游通州 赢运盒##遇见运河 秋天旅行心愿清单#假期可以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打卡!刚过了假期,用不了半个月就迎来假期啦!到时候也并不非得去什么有名的景点
  • 其實這部作品,他讓我看到一個在2005年的廣州,一個存在我的記憶中,多種樣子結合在一起的城市,畢竟生活在這個城市41年,怎麼都會有自己的感情在內。今年的電影市道
  • 舍友的小帽子我好爱好哈哈哈哈新(x.说我穿衣都没改变[泪]一样幼稚)拜托真的变不过来今天下午悠闲地喝幸运咖,完完整整的做了一套题!他真的很可愛,從我學校的西門進
  • 你的一瞥一笑在我心头舞蹈,我全部的心跳都随你跳。想(用这首歌)将爱打造得更美送给ARMY们,我对你有这种感觉,想给大家呈现这些。
  • 她拿我的图去开先入,但她也和我道歉,我也原谅她了,可为什么要去群里说我呢,我承认我很急语气不太好,我特别注重这件事,因为害怕误导别的姐妹,既然咱们事情都解决,你
  • 我还在地图上给她看河南在中国的哪里。刚刚,我俩在公交车上聊天,我说第一次见面你给我说的是日语,她说,因为中国人和日本人长得很像。
  • “我们对小区情况比较熟悉,多给我们派点活!”李长喜、蒋学东、饶清成、孟彦妍都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和热心居民杨玲、王琨等人每天交替排班,负责核酸小屋物资
  • 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女人朋友圈的自拍都会先发给男人看,得到了夸赞之后,再开心的发到朋友圈。当一个女人不再向你表达情感需求之后,自然就会减少
  • 寿全斋.红糖姜茶 3盒 ¥19.9 #超级体验官##会买联盟# 优惠的quan在评论里自取哦~ 小s代盐的寿全斋~上次发了之后好多小可怜求卷啊[允悲]这么多人
  • ”也有網友肯定郭富城及方媛注重下一代的愛國教育,稱“這些知名人士都會教自己的孩子三觀正,愛國……”至於引發討論的郭富城女兒的普通話標準一事,有網友就在留言區補充
  • aka为母则刚) ,所以你真的就是我的奇迹。去年是第十次跟你讲生日快乐,到今年就是真真正正地喜欢你十年啦阿晶,好珍贵的三千七百多个日子。
  • 这个角色在10年前并不讨喜,但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希望她活着。现实中,更多的年轻人只是被统计的数字。
  • 据知情人士向新青年透露,竞秀区孙某(男,36岁)当天晚上道听途说,为满足自己在朋友圈炫耀掌握独家消息的虚荣心,并幻想利用自己新发地市场有朋友可以大量囤积蔬菜赚取
  • 就在刚刚已经把你喜欢了一遍也没有征求你的同意也不知道是深是浅总之这个下午的生命算是因为你而有些不同吧就像海风来过我的眼前斜目染过我的衣边就像暮归时迷路的海鸥闯入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 想找一个共号 (觉得共号就是找免费代肝的就不要来ky了谢谢(_Д_))我的号:Ios 蛇院男 98级书卡组全齐 这个赛季还没打直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