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之先生在《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一文中,针对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一 著入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提出质疑:
“《现代中国文学史》也是一出版就看到了,那时我还在读初中。当时很喜欢他的文字, 倒不是因为他的文学见解而是因为其中杂揉了大量掌故,又收入许多清末民初传诵一时的文章诗词的缘故。即使如此,也有几个问题当时就奇怪,到现在还是弄不懂的:第一,他心目 中的现代文学,以王闿运开头,可又对此毫无解释,只有开宗明义第一句:‘方民国之肇造 也,一时言文章老宿者,首推湘潭王闿运云!’一部大书就用这样一句很够‘古文笔法’韵 味的话开头,实在令人无法索解。第二,他分新文学为新民体、逻辑文、白话文三类。而以 章士钊自称其文为逻辑文之故,把章士钊推为逻辑文之创始人。我从那时起就一直想弄清楚 什么叫逻辑文,因为看章士钊的文章实在看不出有多少特别讲究逻辑的地方。他也毫无解释, 只说了一句‘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这个道理几十年无法使 我信服。第三,他在‘白话文’中独推胡适为主帅,而翼之以鲁迅与徐志摩。其实,一部三 十万言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涉及胡适、鲁迅、徐志摩兼及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蒋光 赤等白话文作家的不过七人,文长总共不过五六百字,而对鲁迅的评断则是‘树人颓废不适 于斗争’,‘周树人、徐志摩则为新文艺之右倾者。’他还居然提到左翼作家联盟,而竟不知 鲁迅是左联的领袖。他年纪小于鲁迅七岁,而持论怪异如此,真叫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不久后就看到鲁迅在《准风月谈》的后记中提到《大晩报》上有人向他介绍钱基博的‘鲁 迅论’为‘独具只眼’。鲁迅也只好表示自己除了也‘赞为独具只眼之外,是不能有第二句 的。’”
李先生还指出:《现代中国文学史》“很有趣”,“但是看得多了,觉得钱氏本非历史学家, 其所说清末民初的掌故,很可能与他的鲁迅论差不多,是为他的古文笔法服务的,不过我也 不是专家,不能一一指证而已。”——应该说,李先生此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 献疑是很坦率的,也道出了区区当初草草浏览钱著时心中的疑惑(尤其是李先生提到的论中 国现代文学的那段),不过,李先生对王闿运古文章法“无法索解”应源于他没有细读此书。 其实,钱著对王闿运的文章是有过具体论述的:“其为文悉本之《诗》《礼》《春秋》,而溯庄、 列,探贾、董,旁涉释乘;发为文章,乃萧散似魏晋间人;大体组比功夫,隐而不现,浮枝 既削,古艳自生。”另,对于李先生谓钱著“周树人、徐志摩则为新文艺之右倾者”一语之 “怪异”判词,亦当稍作辨析。从表面看,鲁迅与徐志摩均为躬逢新文学运动之盛的先锋健 将,身体力行之际锐气十足,均以白话文之启蒙思想向“旧文学”阵营开炮,何来“右倾” 一说?但钱氏在他们“右倾”姿态前加一“新文艺”之范畴,则有深意:乃是着眼于他们整 体显得激进的表象中某些不为人注意的“右倾”(实为保守的同义词)姿态。此当为卓见。 事实上,鲁迅推崇《史记》,肯定墨家、法家、兵家,表面上反儒但实际上又继承,编校整 理古籍碑帖,心仪魏晋反抗风骨,引其为精神支援,处处证明其“彻底反传统”的姿态只是 其批判性继承的策略之实施。而徐志摩一身潇洒的西装下掩盖的却是一个传统士大夫,儒家 的中庸契合着其对西洋绅士文化趣味的选择,“横移”西方自由分行形式的背后,“纵承”的 还是传统古典的精神,追求传统的意境与格律,讲究音节的匀称与押韵,而且还同情“早年 国内旧派的思想太没有它的保护人了,太没有战斗的准备,退让得太荒谬了”(徐志摩:《守 旧与“玩”旧》),以至于当时以保守著称的“学衡派”代表人物吴宓竟将之引为同道,谓其 以新瓶装旧酒与自己旧瓶装新酒殊途同归:“顾念徐君之作新诗,盖取法英国浪漫诗人,而 予常拟以新材料(感情思想事实典故)入旧格律,其所取与徐君实同。虽彼此途径有殊,体 裁各别,且予愧无所成就,然诗之根本精神及艺术原理,当无有二。”(吴宓:《论诗之创作》) ——由此可见,时人谓钱氏的“鲁迅之论”(包括徐志摩)“独具只眼”,正因其洞察到了他 们表面激进的姿态下类似的“倾向传统”之“右倾”(保守)立场。而李慎之先生于此不察, 视为“怪异”之论,实为不明其里的“一叶障目”。(转)

【“逐书事件”与独译莎剧——梁实秋在青岛的两件旧事】梁实秋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学者,但许多人知晓他,也许还是因为他与鲁迅那场持续良久、轰轰烈烈的“笔仗”。论战之广,涉及人性、教育、阶级等诸多话题;论战之久,更近十个年头。
  少为人知的是,这场“笔仗”,其实给他带来了不小的人生困扰。其中之一,就是他出走上海旅居青岛以求平静生活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
  从1930年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到1934年离开,梁实秋旅居青岛的四年间,双方论战的硝烟一直没有消散,特别是“逐书事件”的发生,更使得两人结下了新的“梁子”。
  1930年的青岛,是梁实秋走出“人性论争”尴尬处境的庇护所。来青岛之前,梁实秋在上海的生活极不平静。
  1926年,他的一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激起千层浪。在“国破山河在”的危急时刻,梁实秋却抱着艺术至上、文艺自由的观念,宣扬文艺的自由独立性,这无疑与时代的要求相悖。他无意间卷入了那场分不清是政治还是学术的激烈争斗,深以孤立无援为苦,厌倦了文坛争斗的梁实秋渐萌逃意。
  恰逢此时,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上海来延揽教授,正巧碰到刚刚辞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的闻一多,并通过胡适、闻一多认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杨振声求贤若渴,一遇闻、梁,便坚邀他们到青岛任教。在专程去青岛“半日游览”和“一席饮宴”之后,梁实秋接受了国立青岛大学的聘书。
  虽然远离上海,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与鲁迅的论战,风波再起,并伴随了梁实秋在青岛的始终。
  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梁实秋比鲁迅小22岁,一少一老,从1926年开始笔战,一个以《新月》《益世报·文学周刊》为阵地,一个以《萌芽》《语丝》为阵地,一直到1936年鲁迅逝世,两人论战长达近10年,笔战的文章125篇、50余万字。
  梁实秋到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后,论战硝烟未散。臧克家曾回忆说:“同学们知道梁和鲁迅先生经常论争,在课堂上向他发问,他笑而不答,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鲁迅与牛(1930年1月10日上海《新月》月刊第2卷第11期刊载了梁实秋的《鲁迅与牛》一文,阐述了他与鲁迅论战的缘起,此举意在让同学们从文中去找答案)。同学们莞尔而笑,梁实秋神情自若。”
  1932年春在国立青岛大学发生的“逐书事件”,更是让二人的关系雪上加霜。梁实秋时任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主持成立了图书委员会,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新月派,对当时左翼文坛推重的书籍往往不能认同。被进步青年奉为精神导师的鲁迅作品,在这里并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传出梁实秋将鲁迅作品从图书馆中清除的传言,所谓的“逐书事件”便爆发了。
  鲁迅曾两次提及该事件,亦可见其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在《“题未定”草》一文中写道“梁实秋教授充当什么图书馆的主任时,听说也曾将我的许多译作驱逐出境”。他在为曹靖华翻译的《苏联作家七人集》所作的序言中再次叫屈:“梁实秋教授掌青岛大学图书馆时,将我的译作驱除。”
  关于此事,梁实秋在《关于鲁迅》一文中辩解:“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曾经在一个大学(国立青岛大学)里兼任过一个时期的图书馆馆长,书架上列有若干从前遗留下的低级的黄色书刊,我觉得这有损大学的尊严,于是令人取去注销,大约有数十册的样子,鲁迅的若干作品并不在内。但是这件事立刻有人传到上海,以讹传讹,硬说是我把鲁迅及其他‘左倾’作品一律焚毁了,鲁迅自己也很高兴地利用这一虚伪情报,派作我的罪状之一!其实完全没有这样的一回事。宣传自宣传,事实自事实。”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还有人就“逐书事件”问臧克家。他回答说:“我想不会的,也是不可能的。”算是为梁实秋作了最好的证言。
  虽为论敌,但对鲁迅的评价,梁实秋也表现了可贵的公允。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第二日的《世界日报》发表了对梁实秋的专访文章,回忆了与鲁迅的文字因缘,并对其文学成就不吝赞美:“先生在文学方面,为中国文坛上最有力之作家,余与其立场虽稍有不同,而其文笔之卓绝,则实令余钦服。现先生逝世,为中国文坛之最大损失,盖后人恐无能补其缺者。”
  1934年7月,梁实秋应王平陵之约,将与鲁迅等左翼文人论争的文章中的31篇,结集为《偏见集》,该书由正中书局出版,成为他的一本较重要的文学论集。
  除了论战带来的困扰,梁实秋的青岛岁月也有宁静的一面。特别是,以一人之力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成为国内完成该项成就的第一人。
  在国立青岛大学,梁实秋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学与学术并举。他虽是留洋出身,却不喜洋服,夏季常穿的是长衫,秋冬则穿一身丝织棉袍,严冬时节是棉袍外面加套一件皮袍,而且颜色都淡雅不俗,颇具谦谦君子之风。
  臧克家回忆:“记得,1930年我考入国立青岛大学(二年后改为山东大学),入的是您做主任的英文系。您面白而丰,夏天绸衫飘飘,风度翩翩。”他还回忆说:“当时外文系主任梁实秋先生,胖胖白皙的面庞,讲课干净利落。”
  梁实秋授课时间观念极强,对此他的学生记忆颇深。他上课,永远是铃声未息已走进教室,坐下就讲,不疾不徐,绝无赘语。下课铃声方振,恰好讲到一个段落,铃声未毕,已步出课堂。他常对同事和学生讲:“上课时一分钟也不能浪费,课间是学生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一分钟也不容侵犯,故尔上下课必须准时。”但一堂课的内容倘若记录下来,都是一篇组织紧密、内容充实的论文,课后重温它,也足够思索两三个小时。
  1932年8月,梁实秋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三年级的学生首开了“莎士比亚”课,他是国内最早把莎士比亚引入大学课堂的学者之一。同时,在胡适的发动下,开始了“莎士比亚”翻译工作。
  如果说梁实秋这一辈子只崇拜过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胡适;如果说梁实秋只对一个人感恩,那么这个人也一定是胡适。走上译莎之路,也是起自胡适的倡议。
  梁实秋和胡适的交往始于1927年在上海共同参加“新月社”期间。胡适是“新月社”的精神领袖,梁实秋是最年轻的参与者之一。1930年,任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主任的胡适,倡导成立“莎士比亚的戏剧全集翻译会”,决定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1930年8月,胡适应杨振声之邀访问国立青岛大学。其间他住在宋春舫家里,参观了宋的藏书楼“褐木庐”。大量戏剧书籍珍藏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多部剧作,仅《哈姆雷特》一书就有五国文字的版本。
  随后,胡适便提议闻一多、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同年12月23日,胡适致梁实秋的信中谈及了译莎士比亚一事,其中写道:“……拟请一多与你,与通伯、志摩五人商酌翻译Shakespeare(莎士比亚)全集的事,期以五年十年,要成一部莎氏集定本。”
  1931年1月5日,胡适复信梁实秋,又谈此事:“我可以来青岛一游,约在一月十七八日,定期后当电告……志摩昨日到平,赞成译莎翁事。”就在当月24日,胡适来到青岛开始筹划《莎士比亚全集》翻译的事务,在与杨振声、闻一多、梁实秋等人讨论后,决定用散文体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但部分作品可试用韵文体。
  胡适最初拟定的莎翁翻译办法,决定由闻一多、梁实秋、陈通伯、叶公超、徐志摩五人组成翻译莎翁全集委员会,并拟请闻一多为主任;暂定五年全部完成(约计每人每半年,可译成一部)。信中还提议徐志摩试译《罗密欧与朱丽叶》,叶公超试译《威尼斯商人》,陈源试译《皆大欢喜》,闻一多试译《哈姆雷特》,梁实秋试译《马克白》。
  可惜,这项大工程最终没能如愿由几位大译家共同参与完成。据梁实秋后来回忆:“通伯不肯参加,志摩在二十年十一月里就不幸逝世,公超、一多志不在此,结果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孤独的开始这漫长艰巨的工作。”
  对于译莎,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便十分积极。当时,他除了每周教十二小时课之外,就开始着手翻译。他曾说:“我开始的时候参考资料是如何的贫乏!我那时有的只是一股热心,我想愚公可以移山,我也一步一步地去做,做多少算多少,至少对于我自己是件有益的工作。”
  在兼任图书馆馆长期间,他广泛搜集莎士比亚戏剧书籍资料,还亲自到上海为图书馆选购图书,建立了莎士比亚图书室。最早译成的《哈姆雷特》《马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威尼斯商人》《如愿》《暴风雨》在1936年5月至11月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而《仲夏夜之梦》因抗战后通货膨胀,没有出版。后来,他又译了《亨利四世》上下篇。梁实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独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总结梁实秋这个成就,可以看出,从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岗位得益不小,这也算是青岛给他的最重要的馈赠之一吧。
  1934年,梁实秋的好友胡适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邀请梁实秋到北京大学任外文系研究教授兼系主任。消息在山东大学传开,山东大学群情不满,外文系师生联名向北京大学提出抗议。抗议信在青岛当时的《民报》上曾有刊载:“敝系经梁实秋先生主持开办,同学夙受陶冶,爱戴正殷……群情迫遑,北平素为文化区域,人才较多,至希鉴谅,另行延聘,以慰渴望。”恳切之情跃然纸上。
  三十岁出头的青年教授,工作四年,博得全系师生如此深情的挽留,足见梁实秋教学育人工作之成效。几经磋商后,胡适发来一封电报说:“梁实秋先生主持山大外文系四年,成绩显著,已有基础。现北大外文系亟待梁先生来此帮助,恳请暂时借用两年……”
  1934年夏,山东大学外文系全体学生,在青岛奇园饭店为梁实秋举行了饯别宴会。
  晚年在台湾的梁实秋对青岛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青岛文史学家鲁海曾说,梁实秋晚年描写青岛的回忆文章,至少有40余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这座城市的喜爱。
  1983年,梁实秋的大女儿梁文茜带着父亲的委托,重回青岛寻梦。梁实秋更是将女儿梁文茜从青岛海水浴场捧来的一瓶沙子置于案头,视为珍品。1987年10月台湾当局放宽到大陆禁戒后,梁实秋大喜,计划到大陆探亲。但11月3日,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逝世,重返青岛最终成了一桩难了的遗憾。(大众日报)

#三联美食# 桃似乎一直都深得文人骚客的偏爱,《诗经》里有唯美浪漫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陶渊明笔下有“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四大名著里的几大名场面,也都跟桃子也有不解之缘,譬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蟠桃会,都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虽典故中都涉及桃子,但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桃子的类别,实在是太丰富了。

我印象里最深刻的桃,当属黄桃。作为一个东北孩子,从小儿就跟黄桃打交道,但凡是发烧感冒,家长要是问起想吃点儿啥,准保说要吃黄桃罐头,满满一大罐子,汤汤水水,甜口为主,间或有点儿酸味,用勺蒯着吃,连带喝汤,吃完了,感觉病也就好了一半。

到了冬天,还能与黄桃打照面,冻得梆硬的黄桃垒在室外的车斗里,裹着冰霜,散着丰收的意味。这是为数不多的北国越冬水果,回家用凉水缓一缓,冰碴裂开口,黄桃“破壳而出”,入口微凉,吃起来酸甜皆具,在室内温度极高的东北,简直是消热利器。黄桃赏味期短,易腐坏,且身娇体嫩,受不得运输途中的磕碰,所以常常以罐头和冷冻的方式出现,尽管这样,它也有着不少忠实拥趸。

与黄桃一样柔弱的,是水蜜桃。一颗上乘的水蜜桃,是卖相与口感兼得的。外观上,它颜色鲜丽,通身粉白,外皮遍布着细密茸毛。口味上,它讲求的是沁甜与爆汁感的结合,这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值得拿捏的美食尺度。刚熟透的蜜桃硬而甜,但汁水不够充裕,熟透的则软而多汁,想追求脆实口感,又失了几分意趣。

所以能找到一枚介于二者之间的蜜桃,是件幸事。那种感觉,无需言语赘述,入口便知一二,果肉软但不烂,在唇舌间缠绵,一种软溶质的绵密细致在口腔内尽情释放,令人陶醉。汁水也不甘示弱,也想着锋芒毕露,自从咬下第一口,它就源源不断地从蜜桃体内汨汨而出,征服唇舌。就好似桃子是个泉眼,而汁水是沁人脾胃的甘泉似的,接续不断的清甜,但不教人腻烦,吮一口汁,吃一口肉,二者相融的一瞬间,口中生光辉,心内绽芳菲。

凭心说,好吃的水蜜桃,都在南方。不过北方也有宝地,像河北深州,就能长出品质较高的蜜桃,但其余各地的蜜桃都差了点意味,它们就像个偏科的学生,总有短板之处。而南方,江苏的阳山、浙江的慈溪都是名声在外的水蜜桃产地,再过一段儿,等桃子大规模上市时,如果听到这几处的桃,无需犹豫,品味就是了。

油桃,是桃中的硬汉,也是桃子茸毛过敏的人的夏日福音。之所以它能拥有健朗的皮肉,是因为它对环境的敏感度低,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抗旱属性强,所以只有“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才能对抗育植上的恶劣。不过,过惯了苦日子,冷不丁让它到南方,还真就承接不了充足的雨水,雨一浇灌,它保不齐就“苦其心志”了,丧失掉桃子应有的甜美。所以在它身上,也难以逃遁出“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的规律。

这也就决定了,好吃的油桃,得在北方寻摸。由于油桃的适应性实在太强了,所以想说个绝佳产地,还是很难的,说哪儿都有失公允的,说哪儿都藏匿私心,既然如此,那不就不如随缘吃桃,吃好了夸两句,吃得不大畅意,随口埋怨几句,也都是合情合理。那什么油桃好吃呢?不管它是红心还是黄心,答案都难离两字,脆和甜。

如果这桃脆生生的,咬起来发出嘎嘣声响,那它就符合了第一标准。当咀嚼肌还在不依不饶地和果肉缠斗之时,甜味开始蔓延,起初是一丝丝,到后来,充盈整个口腔,这时,吃油桃的乐趣就生发了。手中攥着光溜溜的油桃,一口接一口,心里的甜美和爽意也就这么累积起来了。

另外一种桃,自从出世,就带着些许神话的意味,每每吃它的时候,就好像必须得有烟雾缭绕和锦衣玉食的陪衬,才得体似的。它是王母娘娘的钟爱——蟠桃。蟠桃,从形貌上看,就像桃中的叛逆者,它像个压缩过的毛桃,扁扁的一只,中间还有个凹陷的小窝窝,比起浑圆的同类,它能一眼被人认出,让人留下深刻的初印象。

蟠桃的优质产地,在新疆。这并不出乎意料,毕竟知道点儿地理知识的,都能张口就来:新疆昼夜温差大,对于水果的好处就是,能够得到足够的糖分积累,所以甜是这儿水果的共性。蟠桃也不例外。但在享用甜美之前,还需历经一番波折,那就是处理蟠桃的茸毛。蟠桃的茸毛威力可不小,粘在身上,能痒痒好长时间。

不过,真正会吃蟠桃的朋友讲,选蟠桃就毛多的,毛多,证明长得好,光多还不行,还得挺立,这样才新鲜。遴选出的蟠桃用活水冲洗,冲洗完毕,方显真容。之后,轻启果皮,吸咬上去,顿觉其肉质细腻,汁液丰美,那简直是人间版的琼浆玉液。入了口,肉化成渣,汁润了喉,二者携带的甜味都浓郁,都霸道地占领味蕾,而味蕾也心甘情愿,钦享每口负载的日光、风霜、莺歌和花香。

空口吃桃,享受其本真滋味,这是吃桃的政治正确,不过作为甜味的输出者,桃子少不了入馔的命运。水蜜桃是饮品和甜点的天选之子,一来,其颜值高,吸引宾客,二来,它芳香甜美,是天然的甜美制造者,蜜桃派、蜜桃果茶等等,哪样都少不了它的踪迹。

黄桃,除了罐头和冷冻,还有个东北味十足的归属,即是黄桃锅包肉。在这里,锅包肉的调味依仗的就是黄桃,黄桃适时地呈奉酸甜口味,助力食客开胃,另一方面,它又逼出果酸,将焦溜的肉片软化,中和后的肉片吃起来饶有新式滋味。油桃也不甘落单,与山药同做,甜软香糯,作为前菜的冷餐,有创意,又好吃。蟠桃么,不着急入馔,先处理完它身上的毛毛再说。

桃的价值不止于果肉的甜美,它浑身上下都找到出用途。譬如树干上析出的桃胶,它与奶是知心伴侣,二者同炖,简直天作之合。就和着奶香,嚼几颗弹牙的桃胶,既有口舌之快,还有营养的摄取,一石二鸟,两全其美。桃子孕育最初阶段所盛开的桃花,更是酿酒的良剂。制备齐全的桃花酒,酒色粉嫩,不艳,不妖,自有一种温婉的气质存于其中,让人垂涎不绝。一杯下肚,更是芳甜润口,清冽醇香,淡淡的果香袭入腔内,酒香在舌尖萦绕不绝,回味时是冰糖的甘香,甜得适度,也不喧宾夺主。一杯一杯下去,说是微醺,其实早就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翘首以待了许久,应季的桃终于要上市了,想问下爱这口的人:吃桃么?甜甜的那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时我在想 是不是有些人让我以为像阳光一样不可直视 但说不定他们只是反射阳光的河流#武汉婚纱照#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人生,多栽一棵树,多一分绿色,少一分阴霾,少
  • 还有孩子对我们的态度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吧有我父母,对她也沙雕搞怪情头小清新是很宠爱的,当时闹离婚的时候,他们都不相信她是这种人,说我疑神疑鬼。我不敢说自己哪里都好
  • 《记录美好》给小狗买的新装备到啦 颜色特别夏天超级可爱的小风扇 排队做核酸的时候可以吹流口水的统统我煎牛排的技术越来越好啦 最爱五分熟!那我可以找一个有生日会婚
  • 5月17日,刘畊宏的老婆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两张照片,一开口就是止不住的骄傲:从VIVI变成了vivi,感谢我们的刘教练,永远是刘畊宏女孩!5月17日,刘畊
  • #口臭虽然人家长得吃藕,但是人家哈吃呀,越丑越甜[馋嘴][馋嘴] 咱们可不是那肤浅的人,不能因为是吃藕橘就吃藕拒人家呀~要知道人家的营养老丰富啦~[二哈][二哈
  • 在古建保护的夕阳余晖下,伴着茶马古道路过的马铃声,青石小道走着,仿佛进入一条时光回归的小巷,满街的古建筑似乎每间房子都有一个粽子故事要讲。3.图书馆背后的芭蕉长
  • 只要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想要在你人生当中获得非凡的成就、有过人的智慧以及特殊的才艺当然最好,如果没有的话也没有什么、成功是每一个人心理都有的梦,只要积极地
  • #Seoul&So# | 首尔觅食까폼 (신사동 본점)在압구정附近看完电影想顺便解决午饭,查到这家店人气很高。店面超小,在楼梯间站着等了二十来分钟,
  • 然而所谓“正统观念”其实是一种鸵鸟政策,它实际上就是把这个问题抛在一边,简单地假设波函数一观测就坍缩,而对它如何坍缩,何时坍缩,为什么会坍缩不闻不问。人择原理的
  • 噗哩麻吉34 《只属于我的Vivid Star》一直追赶珍妮弗脚步的日奈,在身体垮掉后没有训练的一天中,重新对自己进行审视35 《翱翔吧,日奈和天音的duo》日
  • 爸爸去哪儿5的小朋友和爸爸们都太可爱太棒了吧[心][心] 喜欢max 被一句not funny 姐姐圈粉(。>∀<。) 喜欢neinei 回头看了爸爸回来了的小
  • 情人节我还有自己的小歌听真的爱死了啊![拳头]现在我真的好困好困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今天就先记录到这里啦#时代少年团[超话]# #时代少年团新歌渐暖# 情人节快
  • #日常# 1.我妈爱上了我的芸豆炒肉丝2.安农大小吃街的油香饼3.朋友烧的火锅 说让我实现肥牛甜不辣自由 我真的很爱4.傍晚的夕阳5.太爱古茗的百香果双重奏了6
  • [吃瓜][吃瓜][吃瓜] 一开始我朋友想搜我微博搜不到,就搜我名字发现一个疯子一直在骂我于是来提醒我截图给我看,我这才知道原来有个疯子一直在监视我的各种朋友圈状
  • 非偏远地区包邮~#618万物狂欢节##618食品百货尖货惠集# 活动价29.9元,下单返现3元,最终到手价26.9元,山东青岛原浆精酿啤酒 2L/罐】大麦精酿的
  • 原因是今年以来,股市大幅调整,直接影响到券商的基金发行和老基金的赎回潮,这块是肥肉直接瘦了一圈,另一方面上市保荐费单价大幅下降,虽然上市发行超募会弥补一部分,但
  • 我看了狂点头[吃惊][吃惊][吃惊][吃惊]-⭐️因为好几个朋友都跟我说 看我的pyq和微博就会觉得很舒服 有在好好热爱生活 就觉得很开心✨所以即使生活也没有别
  • #袋鼠轻食培训学院#轻食的新鲜低脂食材及特色处理手法,保证了你所吃到的餐品不会热量爆表。#袋鼠轻食培训学院#当然我们在制作沙拉时,也要控制食材搭配的热量。
  • 江初:在本次疫情处置过程中,有一点很值得关注:15日新增病例工作的单位有一项明确要求——发现健康状况异常的员工,须携带核酸阴性证明返岗;患者也履行了个人防控责任
  • #随手拍家乡# ⛰️景点玩法吴山虽然不高,但是在杭州人心目中排名靠前的“后花园”伍公山去听戏台听越剧,中午在山上吃碗片儿川,下午大碗茶,听听戏,溜溜鸟,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