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1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2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3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4
“静是动的主宰,重是轻的根基。精神与身体合一,能不相离失吗?专精守气,致力柔和,能无欲到像婴儿吗?清除杂念,深入静观,能没有污暇吗?”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污乎?专气致柔也是道家静功的内丹修练法,将个人精气集在腹中,然后循环升降,使身体变得像婴儿那样柔软,心灵集中在精神的某一点,心灵安静内守而抗拒外面物质的刺激,达到成仙目的。(修练只是指出点滴重点罢了,不是详细之言)涤除玄鉴,既是指用精神洁剂来洗其心,使心灵深处明净如镜,不沾染世俗的一丝污垢。
老子说:“灾祸里边未必不藏着幸福,幸福里边未必不潜伏着祸根,这种祸福得失循环变化并没有一个定准,谁能知道它的究竟呢?”吾认为既然是规律循环变化那么福与祸是相对的吧。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说,四周有明显规律却不讨论,万物有生长的道理却不表白,有德行的人推原天地的大美而懂得了万物的道理,因而纯任自然而不人为造作,这就是为什么法取天地的缘故。天地为什么是美之极致呢,究其底是因为它是纯任自然,一派天然而无丝毫人工的痕迹,天地本就是规律调合之物,吾认为修真者莫去追求,要保持自己的本然形态。美的不仅是外表的样子,更重要的还有内心修持的顺应自然的涵养。
最后我只想借用老子之语告诉初修者一句,道者自然,化育万物是永不留痕迹,日迁月移死生交替,生有所始,死有所归,修道并不是一定在这一世能有成就,但循环往复,终有成就时!
吾不忍初修者苦苦徘徊或因听别人妄言而走入误区,所以吾不才借用老子之道来表述一番,希望初修者能体悟点滴东西,常说道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吾还用如此之多。因时间匆忙有所疏漏在所难免,所以希望各位修道之人多加完善修改。此篇虽无功法之说但对于初修者还是有点滴引导作用,待有多些时间吾再来废话吧!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品老子之道,献初修者,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宿世道缘#

熟读万遍道德经,其中意味自可得。吾观初修者不楷道之本义,吾才疏学浅,愿借老子之道给汝等指出一条路,愿初修之人能得明悟。

老子强调“道”不可言,“天下一切生命都有自己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一切生命的根基。一旦掌握了万物的根基--母,就能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子。即使已经认识了万事万物,已经把握了一切生命,还必须坚守生命的根基--道。”老子虽然把道描绘得恍兮惚兮,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道既然创造了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就会呈现出道的本性,那何为道之本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纯任自然。”

所以自然就是道的根本特性,那什么是自然呢?其实自然本很易理解但经许多所谓的哲学家多次解释后到现在越来越难懂了。其实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它是一种没有人为的天然状态。

落实到人自己身上,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即人的真性情真思想,在老子那真与自然是同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真。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

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唉,其实说到底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不知道就是知。吾观世人把道说得如何如何!其实道不可以听,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说,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

一有人问道便出口回答的人就是不知道道,问道的人也是不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回答。本来不可问的却要强去问,这是空洞无聊的问,本来不可回答的却强来回答,这种答也必定空洞无聊。以空洞的答去回应空洞的问,对外便不能观察宇宙,对内便不能知道和体验自身的本源。

但并不是让汝等不去追问和言说,只是要把握它就得体悟下老子的话了:“有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看不见它的形状,它独立生长而永不衰竭,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称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大。它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返回本源。道是那样的空旷开阔啊,像深山的幽谷;是那样浑朴纯厚啊,像混沌的水一样;是那样沉静恬淡啊,像深邃的大海;是那样飘然无踪啊,好像没有止境。

老子虽说道不能用言说谈论,但他却说起道来:“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名,路不是那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认识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无和有同一来源而名称各异,它们都可说是很幽深,幽深而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这段话使我们体悟老子之道但却又使我们产生偏见之举,更何况把道弄得玄之又玄,望世人能明之。但相对的他却为我们指出他所体悟之道,所以其价值还是值得的。老子所说之道不仅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而且还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为一是道所生的,所以我们又把道称为太一。一是宇宙没有分裂时的混沌统一体,由这个统一体分裂为两个对立面,再由两个对立面产生出一个新的第三者,然后又产生出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既然老子都说了天地万事万物来于道,那么道就是天地的开端,是万物的根源。老子有时把道说成无,同时又把道称为有,说无是天地之始,有为万物之母,那么道究竟是无还是有呢?其实有和无都是一个东西,老子自己也说了这二者名称虽有异但来源相同。有是一个最慨括的名词,世界上各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有,也就是存在。但是,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只有空洞洞的有,而不具备其它性质,如果只是孤零零空洞洞的有而没有其它性质那就是无可见,极其空洞抽象的有就成了无了。

我们再回到道。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道才好呢?说道是无吧,万物又由它生长出来;说道是有吧,它又没有任何性质和特点,叫人看不见和摸不着。因而按老子说它是无,这就是道没有特点、性质和形状而言;有时说它是有,这就是道产生万物而言的。说道是无,行;说道是有,也行。

所以老子的道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九重天也不能形容它的高,九层地下也不能喻及它的深,它比天地还要久远,比宇宙还要辽阔,它创造了万事万物,而万物万事又无不显现道的特性,如一切事物总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生死相依,福祸相因,高下相形,动静相对……

老子说:“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我们再来探究下这个问题。既然自然是老子所谓道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说道是纯任自然的,道以自然为法则,那么自然指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为自然呢?

自然应该就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至。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返朴归真?找回久已失去的自然天性?遵循自然之道的人不以生为喜,也不以死为恶,出生时不知道欢天喜地,要死时也不知道恐惧痛苦,无拘无束地来,潇洒从容地离去,把人生最重大的生和死也看成自然的事情,他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去追求自己的归宿。任何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把死亡也看成不过是重新回到自然中去,不用心智去损害自然之道,不用人为努力去改变天然,这才是真正的修练之人,即是真人。

真人的内心无忧无虑,他的样子安祥平静,额头宽大恢宏。严厉起来就像秋天一样肃杀,温和起来又像春天的来临,喜和怒就像春夏秋冬运转一样自然,顺应万物变化随遇而安,没有人知道他的胸襟有多么宽广。真人的内心充实而又面色可亲,为人宽厚而使人乐于归附,精神像宇宙一样高远,潇洒脱俗不拘礼俗,沉默不语时好像失去知觉,说话时又毫不用心机。

自然境界是老子所推崇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自然之境就必须无为,无为既反对违反自然规律的妄为。无为和有为的分界线是看是否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顺应自然规律的是无为,把个人主观意志加于自然的就是有为。

要想自然必须要学会入静,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镜如果平静了,也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老子认为虚静是万物的本性,因而恬静的生活是符合本性的也是自然的,而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自然的规律的运行无休无息,万事万物因此而生成;成圣成仙的即已明白上下古今四方变化,而遵循各自的天性,那样的人心境和行为也早已归于平静。平静也是天地的水平仪,心神宁静便是空明,空明便能充实,充实便是完备。心神空明既象征宁静,由宁静后再行动就无往而不得,无往而不宜。 https://t.cn/Evk4evd

首先,大刘不是什么“中国第一位元宇宙架构师”,但他的确不推崇(甚至是反感)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未来。

但你如果认为,大刘的宇宙观主要体现在飞船派和元宇宙派的二元对立,那也是太小看他了。

对鼓吹者们来说,“元宇宙”的发明几乎相当于又一次“创世”,而目前阶段,正是新世界创生之前的狂欢。

“人人都知道元宇宙,人人都看不懂元宇宙”,假装冷静的评论者们说。

真的看不懂吗?对于随着“元宇宙”一起到来的社会变革和商业变迁,也许没有一个人能够窥得全貌,但如果说到技术方向,“元宇宙”似乎真的乏善可陈。

AR?VR?脑机接口?全新身份?真正的去中心化?全新的经济系统?颠覆性的社会革命?

如果需要,人们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造出一千个新的名词。

但无论如何,元宇宙想做的和能做的无非是“由实向虚,做虚为实。”至于“虚”是怎样的“虚”,“实”是哪种“实”,“虚”“实”之间如何辩证,那又是下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或许在那个世界里,有无数超脱现实的奇景,有无数灵魂飞升的体验。

或许其中的种种规则,真的重新建构了人类社会,重新定义了人类文明。

但那又能如何?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这句出现在《三体》中的基本公理,在那里大概率仍然有效。

我们可以假设,虚拟世界永远不会自我锁死,也不会走向毁灭,但在它之外的现实世界呢?是否也会永远安全?

有人说,当“元宇宙”大行其道,人类活动减少会导致自然环境向原生态反演,我们的现实生存环境会变得更加适宜生存。

但这种论调本身就值得怀疑。一种关于生态系统演化的观点,说的是世界之所以演化成现在的样子,和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按照这个逻辑,如果现有的人类在一百年时间里陆陆续续地进入“元宇宙”,那么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相当于人类这个物种在地球生态圈中瞬间抽离,到时候将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即使不考虑人类活动这个变量,那么,一旦发生某类恶性地质事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摧毁。这种级别的灾变,地球上已经发生过的有“冰球时代”、“大氧化时代”、“小行星撞地球”等等。

把视角投向未来,早有科学家罗列出人类毁灭的十种可能:小行星撞地球、伽马射线暴、飘移的黑洞、太阳大暴发、超大规模火山爆发、地球变暖、世界性灾病、世界核战争、机器人觉醒和太阳变成超新星。

在这种史诗级的灾变面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外部世界成了地狱,虚拟世界也不会是天堂。

并非只有大灾变才值得警惕。相比人类,地球的生态系统足够顽强,它历尽千劫仍然生机勃勃。而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就要脆弱得多。对生态系统无关紧要的某个参数的某次波澜不惊的起伏,对人类来说也可能是灭顶之灾。

实际上,地球环境适宜人类生存的时间,远远少于它不适宜生存的时间。一个例子是,大气中所谓屡创新高的碳含量几十年来让人类忧心忡忡,但以整个地质史为标尺来看,今天大气中的碳含量处于非常温和的水平,远高于或远低于目前水平的时代比比皆是,对应的地质时期就是就是暖期或冰期。

我们不得不承认,至少在整个进化史当中,人类一直拥有着温床般的生存环境。

更令人畏惧的,还有那些完全超出人类想象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比如说,我们的太阳系正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在宇宙空间中飞奔,如果——仅仅是如果——在我们行进的正前方有一片巨大的星际尘埃带,那么地球将迎来什么样的命运?

首先,地球上的光照强度会变小,地球会迅速进入冰期;其次,星际尘埃与地球的相互摩擦会降低它的公转速度,进而降低地球的轨道。尘埃降低光强,轨道变化增加光强,地球将进入暖期或者冰期,决定了人类不同的命运。

其次,尘埃带是如何形成的?答案之一是它是某个恒星的残骸,既然是残骸,就一定不会只有尘埃这样的小颗粒遗留。到那个时候,我们可能每时每刻都能看到,流星雨像烟花一样在大气层中绽放。

再次,轨道被改变的不会只有地球,八大行星都会有同样的遭遇。对于已经精确运行了几十亿年的太阳系来说,任何一颗行星轨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所有行星的运行产生扰动,三体运动尚且不可测,那么九体运动将会带来怎样的乱局?三体人的梦魇将在地球人身上真正上演。

这还只是一种可能。如果现在集结五十个科学家,五十个科幻作家,他们能够想象出的毁灭方式应该也会不少于一千种。

并且,你无法保证,他们给出的就完全不会成为事实。

人类能想象出一千种毁灭的命运,却只能创造“元宇宙”这一种未来?

这种显然的想象力不对称,才是大刘想要极力避免的。

不管他是否真的“狠批”过“元宇宙”,也不管他是否真的认为“元宇宙”是“死路一条”,他真正想说的应该是:“元宇宙”可以是未来的一种,但人类不应该只有这一种未来。

好奇心是想象力的基础,想象力是进取心的基础。历史上,当人类不再有好奇心(表现为不再追问那个时代的终极问题),想象力就会缺位(表现为给出一个浅尝辄止的答案),进取心也随之消解(表现为不再内卷选择躺平),然后,那个时代的“元宇宙”就会出现,只不过它们的形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神话”。

那么,再来看看大刘很早以前对神话的观点吧: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用自己最大胆最绚丽的幻想来构筑自己的创世神话,但没有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如现代宇宙学的大爆炸理论那样壮丽,那样震撼人心;”

“生命进化漫长的故事,其曲折和浪漫,也是上帝和女娲造人的故事所无法相比的。”

“还有广义相对论诗一样的时空观,量子物理中精灵一样的微观世界,这些科学所创造的世界不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而且超出了我们可能的想象。”

“如果没有科学,我们把自己的脑髓蒸干也无力创造出这样的幻想世界来。所以,科学是科幻小说力量的源泉。”

——“元宇宙”不是罪,严重不足的想象力才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艺兴[超话]##张艺兴首次个人巡演# 超话蹲了一晚上,内心又不能平静了[允悲]……内地巡演已结束,很幸运去了上海站和南京站,等了七年,上海首场意义非凡,约定
  • 国家也严打这样的腐败,相信以后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国家也严打这样的腐败,相信以后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 等他千年万年又相思。浮生有你风过了又平静。
  • 和田雅成 @masanari6 7小时前 ご視聴下さった皆様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夢みる皆のあったかさ 山寺さんのあったかさ 松田さん。川尻さん。徳尾さんの
  • 其实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不得不沉沦在俗世里,看花开花谢,潮起潮落,很多时候,繁华都是别人的,惟孤独是自己的,也只有孤独的时候,才能妥贴安放好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那张照片,我觉得中国是一个人在对抗全世界,背影孤单但却又义无反顾,感谢你守护了我的童年,接下来请让我来守护你。他脾气很冷但是不会对我发脾气,他的温暖是我一个人的
  • 未来,医院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让老百姓在家也能享受到医院的专业化护理,实现护理服务途径多样化、服务范围扩大化,将有效缓解护理难等问题。#城市生活家##阜阳
  • 大连的美食博主荔枝本周第二,上周mars大连版开通,荔枝的优质城事内容得到了更多的曝光。本周新上榜的用户还有来自上海的生活方式达人 桃筱桃,她也是一位mars新
  • #志愿者转发##让宝贝回家[超话]#寻找1955年出生1960年失踪湖南省长沙市老城区附近 向佑民407729(头旋、断掌纹不详,如果是遗传家族特征可能是长脸,
  • 宝贝 我们在一起666天了 原谅我的粗心差点错过 [抓狂]我可爱的淼宝贝 我真的好想你这几天我们说的话也很少 正像你说的没超过一百句这几天你一直都不在状态
  • 但“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无论是行善的人,还是接受别人的帮助的人,善良与宽容一旦过了头,施与双方感情就可能变质。”所有相处费劲的关系都是错的关系,因为任何一种需要
  • 回家前疯狂进食导致自己的体重吃到了129(害怕过度进食的姑娘一定要在大吃大喝以后上一下秤给自己一个打击让自己不敢连续的大吃大喝)再加上想在学生生涯最后好看一回,
  • 198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探索期货交易,探索期货市场拉开了中国期货市场研究和建设的序幕。【#从五新到百新#张勇看到了大数据和算力驱动的未来】三年前,马云首
  • 这年头记账软件都这么多戏了吗[笑cry]这么一看峰峰还是那个喜欢篮球会打广告的李领队[喵喵]洋洋还是那个嘴炮能怼死人还嗜糖还会买菜的少年[悲伤]小哥还是那个神秘
  • 如果您比较在意小区品质和户型格局的三口之家,这个小区可以重点关注。#白话二手房##买房# 新北苑踩盘总结(四)补上昨天没提到的3个小区4.润泽悦溪和润泽公馆润泽
  • xz小朋友未来要继续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呀[好爱哦])再见 忘了我吧我也会忘记你的城堡里的生活和今早的经历我都不会写到希比奥尔上我会在漫长的记忆中把一切忘掉没错
  • 阴符天机经 有机而无其人者败,有其人而无其道者败。故《易》曰:即鹿无虞,惟入子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故圣人观其时而用其符,应其机而制其事,故能运生杀於掌
  • 早饭:韭菜馅饼、玉米、小米粥、青提早晨拿鸡蛋发现土鸡蛋只有一了,于是顺手拿了一个普通的鸡蛋,磕开竟然是双黄,开心[坏笑][坏笑]宝爸说上午要谈客户,爱吃的韭菜饼
  • #北京世园会# 很喜欢德国园这个主体的立面花墙,新加坡森林覆盖面积能那么大采用的技术应该跟这个差不多吧,还有碧桂园的总部大楼,如果能解决蚊虫滋生的问题,这种技术
  • [鼓掌]满满一锅,有螺蛳、鸭爪、豆皮、芋头等,汤很浓郁喔;各种烤串也是老表记的特色,吃到停不下来……说得都饿了[馋嘴],赶快去试试吧~ 人均:73元 地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