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道# [作揖][作揖]福报的奥秘。[微风]

财富来源于福报,而福报来源于利益众生。‍
一、当你有福报时,钱会来追你

很多人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其实,三分是努力,七分是福报。古人云: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

当你福报具足,生活便会顺心如意,财富也会水到渠成;而缺少福报时,便事事不能如愿,辛苦赚钱却收入微薄。老一辈人也常讲:钱是八条腿,人是两条腿。钱可以往东西南北去,你去追钱当然追不到。但是当你有福报时,钱自己会来追你。

从前有一个人,因为前世积累了大量福报,今生投胎为太子,地位尊贵,受人敬仰;另一个人前世贪婪吝啬,今生沦为乞丐,整日在街头乞讨。
太子今生还是一样乐善好施,将皇宫的钱财宝物都施舍给穷苦百姓,国王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怒之下将太子赶出王宫。太子流落街头,遇到了乞丐,两个人成为好朋友,结伴而行。

在一个附近的国家,国王突然去世,没有留下可以继承王位的子嗣,于是大臣们决定,找到一位福德深厚的人继承王位。

有一天,太子和乞丐流浪至此,太子走累了,就躺在树下休息,乞丐则出去乞讨了。正巧,皇宫的侍卫看到了在树下酣睡的太子,并发现了奇景,不管太阳如何移动,大树的影子始终为太子遮挡阳光。大家都感到十分震惊,觉得太子就是一位福德深厚之人。于是,他们叫醒太子,迎请他做了国王。太子当了国王之后,心里一直惦记着他的乞丐朋友,于是命人做了好几张饼,其中一张饼里加了黄金,送到乞丐手里。乞丐拿过饼,一张张掂量,他以为重的那张是没熟,顺手就扔掉了。

太子福报深厚,虽然失去了在自己国家的王位,但是继承了邻国的王位。而乞丐,前世没有积福,这一生即使拿到黄金也无福享用。

财富来源于布施,贫穷则源于吝啬。富贵之人,之所以富贵,在于有颗富贵的心。人最大的贫穷,就是内心的贫穷。内心贫穷是说自己不想付出,只想索取,这样的人很难富贵起来。《决罪福经》云:“种福得福,种贫得贫。先世不布施,今世则贫穷。”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得的钱财,这都是由自己种下的“因”决定的。倘若我们福报具足,即使不争不夺,财富也会跟随着你。而福报匮乏之人,即使明争暗抢,也得不到财富。‍
二、人存福报,胜过存钱

生活中,有一种人常被人们戏称为“守财奴”,每花一分钱都格外心疼,一辈子只知道攒钱。殊不知,存钱不如积福,你所攒的钱,不过是过去累积的福报。

人最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了福报,到哪里都有的吃,在哪里都能赚到钱。没有福报,钱财怎么也守不住。

古代印度,曾经有一位国王,性情仁慈,爱护百姓,全城的百姓都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

有一次,国王出城巡视,看到城内有很多富贵的长者,他们住在金碧辉煌的宅院里。国王为了扩充军备之用,便下旨,请长者们公布家产,准备予以征收。

一位拥有亿万家财的长者,向国王公布,自己有私财三千万两,不能贡献给国王。但是有“五家之财”,可以交由国王全权处理。

国王很好奇,问长者:“何为私财?何为五家之财?”

长者回答:“我时常念善,更要有实际行动。所以我将我财产中的三千万两,用来兴建寺庙,供养僧道,并且布施给穷苦的百姓。布施的福德,将伴随我生生世世,这就是私财!

我其余的数亿家产,都是外在有形的五家之财。遇到水灾,火灾,或者盗贼盗取,这些钱财随时会流失。如果我的子孙不像我一样勤恳,再多的财富都会被败光。虽然现在家财万贯,但是当我往生之时,这些有形的财富一分钱都用不着。

所以,现在十分希望国王把这些财宝收去扩充军备,正好可免去我的担忧。”

“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

一个人,无论有多少外财,命终时,都是带不走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无常才是人生,存钱不如积福报。‍
三、有舍才有得,有德才有财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财富真正的秘诀,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舍得”。有舍才有得,有德才有财。

钱是通财,必须流通,布施出去才能得到更多。当你拿这个钱去帮助穷苦之人,钱从左手花出去,从右手又赚回来了。

从前,有位信徒对默仙道长说:“我的妻子十分吝啬,从来舍不得布施一分一毫。道长慈悲,能否为她开示,多做些善事?”

默仙道长来到他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竟然连一杯水都舍不得倒。

道长将手握成一个拳头,问他妻子:“夫人,如果我的手天天这样,您觉得怎么样呢?”

他妻子回答:“如果手天天这样,那这就是畸形!”

道长接着将手伸开,继续问:“那如果天天这样呢?”

她回答:“这样也是畸形!”

默仙道长点点头:“夫人,不错,这都是畸形。如果钱财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这是畸形;如果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量入为出。”

在道长的开示下,信徒妻子改变了自己,从此乐善好施,两人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富裕。‍

现在很多人,腰缠万贯,仍然贪求更多的财富,舍不得布施,一辈子辛劳赚钱,反倒过得不如普通人自在。

假如你一天到晚忙着赚钱,所作所为对社会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什么用处,这样就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

“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人,名为最贫者。”

对钱财不必过度贪执,更不能为了钱财而丧失道德。钱财与道德相比,道德更重要,因为道德是钱财的根本,利他是福报的源泉。

如果我们能孝顺父母、宽厚待人,凡事多为别人着想,把利他当做为人处事的原则,我们一定能获得巨大的福报、成就伟大的事业。

#安阳狗咬人事件牵出旧案#【#狗咬人事件牵狗女子被指诈骗百万#】11月19日晚,河南安阳“狗咬人”事件中犬只主人王新刚向被咬伤老人及家属道歉。历时两个月,这起普通的民事纠纷最终在发酵成为全网舆论焦点后迎来和解。#中纪委网站发文评安阳狗咬人事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狗咬人”事件的发酵,远在新疆乌鲁木齐的杜庆达不经意间看到该事件中熟悉的名字——王新刚和李小迎。新黄河记者独家联系到杜庆达,他告诉新黄河记者,十年前,李小迎以帮忙办事为由骗取了他100万元。后多次协商追回资金未果的情况下,他向安阳市公安分局殷都分局报案。经立案侦查,2013年1月23日,李小迎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后又被批捕交由殷都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其间,该案件被殷都区检察院退查,又由殷都公安补证递交,最终二次补充侦查后也没能呈上公堂。没过多久,李小迎恢复“自由身”。

杜庆达不断向上级检察院、信访部门等实名举报,始终没能推动案件的进展。就在近乎想要放弃之际,11月20日晚,杜庆达意外接到了殷都区公安民警的电话。

这起沉寂八年的百万诈骗案,逐渐开始浮出水面。

十年前的百万交易

11月20日上午,杜庆达在手机上无意间看到河南安阳“狗咬老人”的新闻。“我当时看到涉事人是李小迎和王新刚,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仔细看了内容才确信,这个事件中的牵狗的李小迎就是诈骗了我100万现金的人。”杜庆达看到网络都在关注这个事件和当事人,心想自己上访申诉了八年都没有取得进展的案件,或许会迎来再次调查的希望。

时间回到十年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做生意的杜庆达投资240万元,在浙江开设了一家电玩城。2011年3月21日,这家电玩城存在不法行为,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杜庆达因涉嫌赌博罪被浙江淳安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丈夫被困囹圄,妻子孙秀明急着四处“找熟人”。此时,在河南安阳市工作的亲戚介绍称自己认识的安阳李小迎“有关系”。2011年4月初,孙秀明飞往郑州,在机场见到亲戚和李小迎。“李小迎说能短时间内让我丈夫出来。当时她也没说要钱,等办好了让我丈夫出来再答谢。”孙秀明返回不久后,亲戚以“李小迎去交保释金”为由,告知她需要汇100万元。很快,她将这笔钱转至亲戚银行卡。

这名亲戚告诉新黄河记者,他当时将上述银行卡通过另外一个中间人转交给了尚在天津的李小迎。汇款后,孙秀明时常打电话催问丈夫的事情进展。直至一个月后,杜庆达也没能回家,后来被判处有期徒刑。孙秀明和家人发觉事情不对劲,联系亲戚说不想让李小迎办了,退钱。多次沟通无果后,2011年10月,孙秀明再次与亲戚和李小迎见面。李小迎告诉她可以退70万元。孙秀明同意后,此后却很难联系上李小迎。

上述亲戚还向新黄河记者证实,他所找的李小迎就是“狗咬老人”事件中牵狗的女子,“她丈夫是王新刚”。11月21日,新黄河记者就此事致电李小迎在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所留电话。接电话女子称并非李小迎本人,“我知道那件事(狗咬老人)的细节,但不清楚诈骗一事。”

反复退查两次又补证的案子

杜庆达在狱中得知妻子被骗经过。因考虑到妻子是一个农村妇女,还要照顾上小学的孩子,就没让其再奔波。直至自己出狱后,他开始找亲戚和李小迎,始终没能见到李小迎本人。2012年12月,他向安阳市公安局殷都分局报案。

杜庆达向新黄河记者出示,殷都公安分局提请殷都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书的复印件,其显示,犯罪嫌疑人李小迎涉嫌杜庆达被骗一案,经审查后立案侦查,于2013年1月20日抓捕归案。经依法侦查查明,2011年4月李小迎以帮杜庆达办理取保候审或判缓刑为由,诈骗受害人杜庆达的爱人孙秀明100万元。依据相关法规,犯罪嫌疑人李小迎涉嫌诈骗罪,特提请批准逮捕。

据另外一份“殷公刑诉字【2013】0010号”起诉意见书复印件,2013年2月6日殷都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李小迎。涉案的100万元中,李小迎除支付杜庆达的辩护律师费等费用,共诈骗现金为88万余元。2013年4月,殷都公安分局将上述案件侦查终结,认定上述犯罪事实的证据有报案记录、证人证言、银行查询记录、抓获证明、嫌疑人供述。其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足以认定,并移送殷都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0天后,检察院以补充侦查为由将该案件退回公安局,需要补充一百万资金去向等共7项事项。很快,公安局补充侦查结束,再次向检察院递交补充侦查意见书。而这份意见书中提到,100万元资金去向里,有大笔用于购房,也有给孩子交学费及给家人转账等。

“后来这个案件又被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退查一次,公安局第二次补证后移送检察院,但是没有接卷。最后,犯罪嫌疑人李小迎也于2013年8月‘恢复自由’,监视其居住。”杜庆达告诉新黄河记者。

11月21日,负责侦办该案件的殷都区公安分局陈姓警官告诉新黄河记者,“杜庆达说的都是比较真实的,这起案件确实没有结案。检察院退查了两次,我们再提交也没进入起诉程序。”对于不起诉及释放李小迎的原因,陈姓警官称“不好说”。他坦言,“这个案子不复杂,但是事情复杂”。

上访申诉八年至今未判

河南安阳“狗咬老人”事件引发舆论热点后,有网友在网络平台找到名为“求助的新疆乌鲁木齐人杜庆达_291”账号。该账号仅在2013年7月25日发布了两条同样内容的求助信息,至今再无更新。求助信息中提及,“李小迎被检察院正式批捕后,至今仍未宣判。如今7个多月过去了,本人尚未获得任何赔款……”

杜庆达说,该账号确为其所有,“我当时真是走投无路了。2013年9月,殷都区政法委曾为这起案件再次召开过公检法联席会议,可检察院仍以各种理由不接收案卷起诉李小迎。”杜庆达翻阅相关法律条文后发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5条:“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第176条:“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在杜庆达看来,这起案件违反了相关司法程序。

杜庆达也开始了自己漫长上访申诉的道路。“我去安阳市各个部门反映了十几次,河南省检察院也控诉过两次,后来还给相关巡视组投寄过材料。”杜庆达至今还留着十余张实名邮寄举报材料的快递单子。

后来,安阳市成立了相关联合调查组。“其间,安阳市信访、纪委、检察院都跟我联系过,承诺我一定让这起案件得到公正解决。上级部门让殷都区公安局再次送卷送人。”杜庆达似乎看到些许希望,可一年过后,犯罪嫌疑人李小迎仍未到案。“我多次询问过公安机关案件进展,他们说没有检察院的批准不能再次追逃。”

11月21日,新黄河记者多次拨打安阳市殷都区人民检察院相关工作人员电话,未能接通。

该案件的办案民警表示,他们作为基层公安希望可以顺利办结案件。目前,随着“狗咬老人”事件舆论发酵,杜庆达接到了殷都区公安分局民警电话,建议继续推进申诉。沉寂八年未判的案件,或许将迎来新的曙光。 H(新黄河客户端)

#道德经##小子说老子#
《小子说老子》第十三章•何谓宠辱若惊?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何谓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这个章节看起来简单,实则解释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我这里所选择的是这个版本。

好比河上公本此章节为:“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大家认真注意一下这里的“宠上辱下”问题,也不知到底谁上谁下?故具体说来是极不易理解与翻译的。另有版本将“宠辱”写作“龙辱”,又不知如何。归结起来,总是不外乎“历史原因”所致。

这里不再多啰嗦,因为我不是作考据的,同样我也不太关心考据学。对我个人而言,许多东西用考据的方式来研究是不足取的,甚至是极其可笑的。有许多人以为考据是一种最科学研究法,所谓“能够最真实接近历史真相”,然对我而言,许多今人对古人的考据学研究只是个笑话而已。故我不走此道,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这第十三章,也是承接上面的章节而来。前面第十二章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等内容,主要说的是人的眼、耳、舌三部分,这接下来则说的是“身”的问题。倘把这个问题放到佛家来看,这相当有趣了。佛家经常说“眼、耳、鼻、舌、身、意”五根,第十二章刚说完了“眼、耳、舌”,接下来第十三章就重点讲这个“身”的问题了。无论是中国的老子,还是印度的释迦牟尼,思想在这一点上,还是相似共通的。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需要解释,因为接下来,老子他老人家本人就已经作出了解释,他说“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又说“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看到这个“宠辱若惊”,不禁让人联想到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的一句名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这里的“宠辱若惊”与“宠辱不惊”是否是相同意思呢?我的答案是未必。今天的俗语“宠辱不惊”,未必就是老子的意思。我们常常用今天人的语言去解释古人的言句,本来就不太科学。何况这里一个是“若”,一个是“不”,要知道,一字之差,天上天下。当然,今天的“宠辱不惊”这个词,来源于《道德经》的“宠辱若惊”却还是极有可能的。

在现代的一般翻译书籍中,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个“宠辱若惊”翻译成“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得宠与受辱都令人惊恐”这样类似的二例。你问我:同意否?倘若是“宠辱不惊”我大概尚可同意,但如果是“宠辱若惊”则就很难同意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翻译,句子与言意与上下文不能贯通,这就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那么,这“宠辱若惊”四字之意具体要如何看待呢?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另一个选择,只代表个人意见,不足为训。在《易·震卦》中有一句:“震惊百里”。东汉的郑玄曾注解说:“惊之言警戒也。”即是说:惊即警也,警戒之意。倘若如此看来,那么“宠辱若惊”就好理解了。“宠辱若惊”的意思则可翻译成白话:“宠与辱都是一种警戒。”

为什么我要将它翻译成“宠与辱都是一种警戒”,而不是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的观念“得宠与受辱都好像受到惊吓”或“得宠与受辱都令人惊恐”呢?这里先排除“惊之警戒”的翻译,光是“宠辱”二字也必须特别提出来说明,让大家明白方可。因此,我必须要反问大家一句:“谁规定“宠辱”就一定是“得宠与受辱”的意思了?老子何时这么说了?”然而,倘若你不信,你去看市场上的翻译本看看,几乎都是一致的相似。这是何其的可悲呢!

“宠辱”二字,首先要明确有一个对象,其次要分主宾,再次要看作用对象——“是谁宠谁辱?宠谁辱谁?”然而,普遍的人就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我得宠,我受辱”,这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在作怪。

老子之道是圣人之道,老子说“宠辱若惊”应从两面来看:“一是,当我自身得宠或受辱时,这都是一种警戒;二是,当我宠幸别人或有辱别人时,这也是一种警戒。”学圣人之道不是一件容易事,一要看清自己,二还要看清别人,三还要看如何看待别人。当我自身得宠或受辱时,这种警戒还容易知道,而当自己宠幸别人或有辱别人时,这种警戒却很难自知。圣人之道更加讲“自知之明”,倘若只是“知人”,而不“自知”,这还谈不上圣人之道。要成就老子之道,还是容易事吗?大家不要小看了啊。

“贵大患若身”。贵在这里取“重视”之意,“贵大患若身”即是:要像重视自己身体一样重视大患,不可轻视。世人都知道,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自己身体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呢?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自问一句:“怎样叫做宠辱若惊?”然后自答:“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按理来说,自问自答已经说得很明了啦,可是,这句自答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甚至引起误解的也不在少数啊。前面已说了“宠上辱下”的问题有多种版本,一般的注译都是“得宠是卑下的”或如河上公本注解“‘辱为下’,辱为下贱”等等之意。而我的结论却不那么明确。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如果仍然是使用河上公的版本的“辱为下”,即表示“宠为上,辱为下”,那么,这里的“上下”就是一个等级关系,上是指第一等,下是指稍次一等。也即是说在“警戒”之中,应该更加重视“宠”,稍次重视的是“辱”。

换句话说,“宠”较“辱”时更危险,更具出现“大患”,所谓“登高重跌”的道理大家都容易明白。“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这里要先明白“得之”、“失之”的这个“之”到底指的是什么?这里同样要作两方面并列分析才可以:一种是“得宠若惊,失宠若惊”,另一种是“得辱若惊,失辱若惊”。也即是说,无论是得宠失宠、得辱失辱,自己都应该要警戒。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去看我前面说的“知人”与“自知”则就能统一起来了。大家用心想一想,老子之道还是那么简单的吗?

二是,如果仍然使用王弼本的“宠为下”,那么则表现在“宠”与“辱”之间,得宠反而是摆在得辱之下的,也即是说做人宁可受一点辱,也不可追求得宠。为什么呢?因为在道的修行上,得宠之害更大。当然,无论是得宠失宠、得辱失辱,自己都是要警戒,只是同等情况下,一个人如果得宠之后果,往往比一个得辱之后果往往更严重。

无论是“宠为下”还是“辱为下”,我在此处的解释,都是更看到“宠”的后果较“辱”更加严重。当然,这只是我在此处的一个选择而已,具体也不知《道德经》原文到底如此,就留于读者朋友自己思考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说到这位出道这么久的艺人来说,能保持十年不变的秘笈到底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很难看到陈奕天发脾气,陈奕天是个脾气好先生。
  • (来源:墨雪问心)古时候,有个小道士跟着师父在道观修行,这天师父捉了个小娃娃放在锅里让他烧火煮来吃,小道士听见娃娃惨叫,于心不忍放了他,哪知竟因此得到了仙缘。#
  • 图2 问我们最爱什么花(除了答有钱花外)看了这么多,还是最喜欢棉花[允悲]每次看花都会被棉花吸引并惊叹好可爱啊[跪了]图5 本次的呲毛二哈长在了我的审美点上,以
  • 他觉得一个真正的徒步旅行者,不需要靠精良的装备来彰显自己,他需要的恰恰是内省和自控。就像她热爱的弗里达影响了她的设计,他所有的旅行,全都是他所热切渴望的,他倾注
  • 总得来说是平平无奇的一只面包不过这家店的企业文化很打动人搜点评有人提到,店里的营业员都是聋哑人,给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很温暖的一家店雀吉#的面包日记# 新周早
  • 第一次收录节目时完全无法想象,咲良树下能伴随着这么多的人的喜欢和可惜,迎来最终回,所以我也会觉得很开心。然后是咲良树下的听众朋友们,谢谢大家总是在晚上12点聚集
  • #通江酸辣粉##蔡徐坤[超话]#cxk#原创音乐人蔡徐坤# 迷宫的车对应着MV«迷»的那辆车右边灌木丛中欢迎你来到迷宫的面具对应«Hard To Get»MV里
  • [泪]真的[泪]特别是色彩方面[泪]有时候看着看着颜色我这个360°得眼就迷了[失望]然后就……经常是发的时候……觉得应该还行…等我过了一周回去看我搞的图……就
  • ”周师傅称,经多次调查,他得知公司是有能力执行但不执行,为此他还向执行局申请了强制执行。“我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公司都支付了,但是出院后公司就不给我处理,以各种理
  • 这里是我生活了很久很久的皇城根脚下…这周也是要累垮的一周。“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钻进他的衣柜,嗅他衬衫上的味道……”“总有一天你会知道,为什么我舍不得你们,却又
  • 金牛座在这个东西即便是脱单了,和爱人的关系也是分分合合,不怎么稳定的,你们之间的小麻烦多了,最终会导致你们的关系崩溃,心态很关键,若是你没有摆正好心情,你如何能
  • 华博至诚北京老牌大型辅拍公司,专业法拍房顾问:王彰显【#湖北新增630例新冠肺炎#,#湖北累计报告新冠肺炎64084例#】2020年2月22日0—24时,全省新
  • 2021年11月9日辛酉日东汉诸葛亮著奇门金函玉镜图每日吉门出行 宜旺财运 求姻缘 求学上任找工作 求医 远行见贵人等诸事皆宜 “金函玉镜者,汉时诸葛孔明所著,
  • 潇,指行为举止自然大方,不拘束,也形容一种水深而清与秋风声。远指远方、远大、长久、深奥,寓指金枝玉叶、才清志高、满腹经纶;用作人名意指有才学,志向,高贵。
  • 为确保居民的生活不受影响,封控后,西三旗街道第一时间成立“战旗党支部”为居民保障生活保供、垃圾清运、环境消杀、核酸检测等。12月1日至3日期间,58所英国大学的
  • #欢乐喜剧人# 官方授权的喜樊手摇茶有着丰富产品类型满足各种喜好的消费者要求,营造舒服的轻奢与时尚环境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的体验。别有风味的饮品,全新的特色产品
  • 听闻这样的消息,奥巴马异常紧张,而当时俄罗斯的黑客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也有泄密信息是俄国黑客所提供这样的传言,就很难不去怀疑是俄罗斯与特朗普联手策划
  • 小蘑菇交了很多朋友,在这片海域中,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友谊。它又来到沙漠,酷暑当头,一望无尽的黄沙中,也没有它的容身之处。
  • 卡福曾为巴西上阵142场,收获五球,是巴西史上上阵纪录保持者;同时也曾是世界杯中赢球场数最多的球员(后被克洛泽打破);罗伯托·卡洛斯(Roberto Carlo
  • #同志社大学# #我在同志社大学等你来# #阿童木#个人作品存档【2020-16号】两只大白兔,E100突击炮,WOT构型用的AM板件,火蜥蜴号手板件加AM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