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道教方法教你如何消灾避难#道教知识#

灾难的成因

太平经教承袭汉代“天人感应”思想,把灾变原因归诸天地万物人神鬼的相互“承负”责任。六朝道教与此有所不同,更多地从自然本身去寻求原由。

自然与灾难

《洞真八素真经》:“亏盈则天震地动,列宿不守则日月薄蚀,五星乱度则二象失光。天地交泰则五星映清,天精合则五星光明,上照太虚,下朗万兆。”由于气的问题,导致天地人亏盈、万物枯滞,随后引起各种灾难,比如气亏盈就引起地震,天上星宿乱度越位显示出凶兆;反之,天地之气交泰,则五星光明,便显示出吉兆。

《洞真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夫天地交运,二象合真,阴阳降炁,上应于九天流丹,九转结气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炁法自然。……其结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结炁不纯,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炁入孔,何由得存。”

这里将人与“自然”纳入一个统一的整体里加以理解,天地交运,阴阳降炁,结精成神,随后生成人,所以人象天地,法则自然。人的吉凶是由于所禀赋的宿根结炁的纯与不纯而造成的。如此,人事意义上的灾难也可以归为“自然”的原因。

身心与灾难

灾难的另一个成因——身心导致灾难。

《洞玄诸天内音经》:“天尊言曰:炁炁相续,种种生缘,善恶祸福,各有命根,非天非地,亦又非人,正由心也。心则神也。形非我有,我所以得生者,从虚无自然中来,因缘寄胎,受化而生。”

我们的“真父母”乃是无形的道,道在我们中化显为心神,我们的善恶祸福正由心神的活动而导致。我们能控制将来的善恶行为,因此导致祸福吉凶的不同结果,所以“有身则百恶生”是说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过往种种生缘之事,“有身则百恶生”也即是说有形则善恶祸福生,有身形则灾难生,而心神却可以超越种种生缘,可以起到避免灾难的能动作用。

《皇人经》:“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但人不能自知,而不守神,以却众恶耳。知之者则不求佑于天神,止于其身则足矣。故云一人之身,一国之象。……所以全其身。”

“阳九百六”与劫难

阳九、百六与劫难,东晋中叶以后南方上清、灵宝二系经书均有较多论述。“阳九百六”作为灾难的术语出自汉代,造立于东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发现于四川雅安芦山县的《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其末尾“乱曰”就有感叹樊敏“遭遇阳九,百六会兮”。

《道迹经》:“天地有大阳九、大百六、小阳九、小百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此二灾是天地之否泰、阴阳之勃蚀。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而此运所钟,圣主不能禳,至于灭凶遗吉,自后快耳。夫阳九者,天旱海涌而陆焦;百六者,海竭而陵渊。”

《洞真三天正法经》:“阴阳勃蚀,天地气反,天地气反谓之小劫”。

《洞真三天正法经》:“阴阳蚀勃,则天地改易,谓之大劫交。大劫交,天翻地覆,海涌河决,人沦山没,金玉化消,六合冥一。”

道教认为宇宙经历了许多劫。《洞玄灵宝灵书度命经》详细叙述了龙汉、延康、赤明、开皇、上皇等“五劫”。

如何禳灾度厄

在这样的自然规律中,我们要如何才能禳灾度厄呢?道经中记载了有多种方法:

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法

《洞玄明真科经》太上道君问天尊:“天有重灾……何法以禳其灾,拔度厄难,解诸不祥”?天尊回答是:用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法,为帝王国土灾疾兵寇,危急厄难,当用丹书《灵宝真文五篇》于中庭,五案置五方,一案请一篇真文。以此,消除劫难对人类的影响。

符咒法

正一道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气所生成,气有道气、鬼气之别,灾难是鬼气作祟,可使用符咒祛除。《洞神经》记载,天文可召神去病灾,无论是天皇文第一法、地皇文第二法、人皇文第三法,还是神仙升天大券文、三皇传文、三皇内书秘文、五岳阴符,抑或是文中提到的正一道千二百章,都是用以招神劾鬼,“除削死籍,救度长存”。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每一篇首先是神仙图箓,其次有去灾功能,其中提到符命可以免除天地大灾。按照书中的方法,埋于各方,可致“天灾自消,星宿复位”。三皇经教也认为,斋醮亦可消除灾祸疾病。

礼诵经文

《洞真三元玉检经》说:“天无此文,则三光昏翳,五帝错位,九运翻度,七宿奔精。地无此文,则九土沦渊,五岳崩溃,山河倒倾。”经书本身的神圣性可以帮助虔心诵读经书的人,超越世间的毁坏,避免劫难。

劫有定数,即不可避免的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诚如《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记载:“天地一成,乃至终尽,其中有三元九厄、大灾小灾,其运不可移。”《道迹经》也说“此运所钟,圣主不能禳”,所以消灾只能理解为消除灾难对人的影响。

大劫来时,也无法影响到在大罗天宫七宝玄台上的经书。《洞玄经》说大罗天宫七宝玄台在大罗天中玉京山上。“大劫周时,三洞神经并在其中,灾所不及。”

劫运虽不可避免,经法却灾不能伤,历亿劫而长存。《洞玄灵书度命经》“天尊言:……斯经尊妙,度人无量。大劫交周,天崩地沦,四海溟合,金玉化消,万道势讫,而此经独存,其法不绝。”

礼诵经文,可以帮助人度过劫难。《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炁)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七宝紫微宫……分为玄、元、始三炁,而治三宝,皆三炁之尊神。”三宝君每至劫运,便出书度人。这一时期道教认为,拥有经书或诵经礼神可以安度劫难。所以,《洞玄空洞灵章经》:“礼诵灵章,与劫同年。……出入法门,万劫何忧!”

成为种民或神仙

成为种民或神仙,可以安度劫难。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九天玉真长安神飞符朱书白素,上以佩身,履大阳九、大百六大劫之交,洪灾四会。佩之,千毒不加身,过水火之难,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

三天真生飞神符墨书黄缯,上以佩身,履小阳九、小百六小劫之交,万灾四充。佩之,千害不加身,过万疠之中,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

大劫交,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民、鸟兽一时消灭,天地溟涬,无复光明。以此文固天元始之炁,佩之……以禳此灾……”

种民是修道而摆脱了生死轮回的特殊选民,升入种民天,将安度劫难。

《洞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凡为学者,能修斋奉戒,思仙念道,太一所举,言名仙簿,得为种民。”又说“万帝众神,诸天诸地,普集校算,大劫、小劫、大小百六天地运度,料别善恶、学道应得神仙人名”。

愿力消灾

《太真上元斋品》:“归身、归神、归命九天高上众真玉虚天尊,愿以是功德,一切济度之恩,咸得免离十苦八难、五灾六害、九厄七伤,各保福禄,长居自然”。虔心归身、归神、归命九天高上众真玉虚天尊,可得天尊神力护佑,得以免离十苦八难、五灾六害、九厄七伤,长居自然之福地。

自然无为

《妙真经》:“尹生曰:学自然奈何?道曰:无取正气自居,无去邪气自除,此非祷祠鬼神之道。”不借助人为尤其是祷祠鬼神的方式对待灾难,以“不消除”(超越消除)来消除之。

卵巢囊肿,3剂后症状消除[good][good][good]
验案一则
夏某,女,44岁。小腹胀痛一周。
患者半年前体检,被查出患有卵巢囊肿。当时体积仅有葡萄粒大小,没有症状,故未予治疗。一周前因家庭琐事而忧郁寡欢,随即小腹胀痛隐隐。经B超检查,体积已增大到4.5cm×5.3cm。经输液抗炎,无效,遂改中药治疗。
病人体略胖,面有黄褐斑,小腹胀满不舒,按之疼痛,尿频而短,白带清稀而多,舌暗淡苔白腻,脉沉滑尺弱。病人平素内向,遇事易忧郁,不爱运动,曾患子宫肌瘤,已手术切除。
诊断:卵巢囊肿
川楝子20g

路路通30g

川芎15g

乌药30g

王不留行15g 土鳖虫15g乌贼骨30g

肉桂15g

海藻20g 白芥子10g
3剂后症状消除,共服10剂。至今半年余,未复发。
病人性善忧郁,常使肝气不舒,气血不畅。因女性盆腔居肝经,故该处较易生出事端,引发诸病,此案即属于此。
切了肌瘤又长囊肿,为什么我身上总长东西啊?.
大夫
都是你善忧郁的性格导致的。这种性格最易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一旦发生气滞血瘀水停,自然就会生湿长瘤。
这就好比“封闭”、“潮湿”环境内的木头容易腐烂,生苔藓,长蘑菇一个道理。
所以若要从根本上治疗此病,就要从“流通气血”和“改善环境”两方面入手。方中川楝子、路路通疏肝,川芎、乌药行气,王不留行、土鳖虫活血,从而使气血流通。乌贼骨可以收湿,治带下清稀,还可以纠正湿盛体质,结合肉桂、乌药温煦下焦,更可改善局部环境。海藻、白芥子软坚散结,化痰消瘤,直治囊肿。全方用药直取其本而获显效,说明此法可行。

下面,咱就从辨治思路、用药心得、辨证施药、日常保养四个方面详谈下卵巢囊肿。

辩证思路

卵巢囊肿中医谓之“肠蕈”。最初多因经期或产后不慎感受邪毒而起,继而滞气凝血,停痰聚湿,并逐渐沉积于胞络而发。或可因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浊、瘀血、水湿等邪内生,并停于下焦。津液因之涩渗,常著而不去,日久乃成本病。

不难发现,前者多因正虚才使外邪有可乘之机;后者内伤更当属虚证居多。可见,此病虚证为本。故此病的治疗多以行气血、化痰浊、排湿毒、扶正气为主。依据脉证及病理特点,或软坚散结、或清热解毒、或疏肝理气、或温阳散寒。

此病之痰瘀湿毒的特征与慢性盆腔炎颇为相似,处理方式也大同小异,故这里不做赘述。不同的是此病病理特点着重体现在“瘤”和“水湿”上,且多见于阳虚寒盛体质。其实,正是因为这种虚寒体质,才使得诸多阴邪如此“猖獗”的。故此病的治疗当重温补以纠正虚寒体质,重消散以祛邪化癥。

消散之法,我多以行气活血、化痰利湿、软坚散结、解毒通络等法为主。若因情志不遂而突然加重,还需疏肝理气。具体以病人脉证表现为依据,重治其主,兼顾其次。

行气活血可选乌药、川芎、乳香、没药等,此法不仅可消除局部症状,还可改善患处血循环,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

化痰利水选半夏、白芥子、海藻等品为佳,因为它们兼能散结消瘤,亦能协助消除病理产物,尤其是水湿。

软坚散结选海藻、甘草即可。解毒之法视病情而定,炎症明显可选红藤、败酱草,若病人寒太盛,可改升麻、甘草。

久病入络,此病亦不例外。胞络涩滞之因除与诸邪交阻有关外,还与气虚运行无力有关,亦可能与阳虚温动无力有关,故通络之法在温补阳气的基础上实施方力大效宏。反之,络不通则阳不达,通络之法也有利于阳气的传输,使阴寒水湿特征为主的囊肿获得更多的温煦和蒸化,从而加速痊愈。

通络之品可选鸡血藤、路路通等。若有条件,可加穿山甲。本人曾试过几例,发现穿山甲的用与不用,效果确实相差悬殊,故建议重症及顽固病人,或不差钱的病人选加之。

温补之法,我多选黄芪、肉桂。前者黄芪大补元气,一可使正气存内,利于鼓邪外出;二可协助祛邪消瘤,使攻得力又不伤正,利于久服。后者肉桂温补命门,一可使阳运水去,湿化气展,从而阴霾尽散;二可使阳气渐复,体质健旺,从而邪退千里而不复。

此病治法当攻补兼施,因为攻与补是相互协助的。它们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增力,还能相互扬长避短。这一点不可不知。

阴虚或阳旺体质患此病的几率不大。如若患病,其机理必非上述阳虚及阴寒所致。应考虑与湿热和瘀血有关。邪热炼血为瘀,湿必受困,况且有“血不利,则为水”之所。故这种情况当清湿热,祛瘀血为主。

若突发绞痛,妇检或B超提示卵巢肿瘤扭转者;或怀疑恶变;以及体积过大的卵巢囊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可见,临床诊疗不可墨守成规,当知常达变,灵活运用。还有,在真正面对病人的时候,不仅要掌握他(她)所患疾病的特性和发展规律,还要了解病人的个体差异,如体质、性格、嗜好、职业等等。因为包括此病在内的很多慢性病都是在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了解这些个人信息对防治该病很有益处,它甚至可能成为我们成功辨证的突破口,故当予以重视。

用药心得

1、肉桂
此病寒邪与营卫搏结,气血周流滞涩,与垢秽之气交并,形成恶肉,说明它与寒邪,气滞,痰瘀,湿毒等有关,又张景岳说:壮盛之人无积,虚人则有积,说明此病也与虚有关,临床所见,其实,多为阴邪,其虚,多为阳虚,故常用肉桂补命门之火,使离空当照,阴消霾散。

2、海藻,甘草
中医之名为肠蕈,是恶肉,属瘤的范畴,治疗自然少不了消痰祛瘀、软坚散结之品,海藻为瘿瘤要药,又善化痰水,故多用之。药理学证实,它能使卵巢增厚之包膜软花,有促进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的作用。

《得配本草》中记载:反者并用,其功益烈。与反药甘草同用,可增强软坚散结之功,这已经被许多医家所共识,一般情况下,如果病人体质允许,我都会二药合用,体虚太过则只用海藻一味,我多与白芥子、半夏等配伍,结合活血药起到化痰瘀作用。

3、乌药
乌药善于行下焦气滞,并温肾散寒,对此病的气滞,寒邪,水湿的祛除等特别适宜,为标本兼顾之品,是我治疗此病的必用药。

4、桔梗,苍术
囊肿内液体为水湿之邪,故水湿之患亦须清除。水湿为病与肺、脾、肾关系密切,故用桔梗宣肺布气化水,苍术健脾利湿化水,以及肉桂温肾蒸化水湿,大量车前子直接利水,多方位治疗可使水湿之邪速退千里。

5、升麻,黄芪
此病与毒邪有关,有的西医有的认为,此病与慢性隐性炎症有关,有的认为与体内酸性环境有关,这些都归属毒邪。升麻善于解毒,黄芪善于补气托毒,针对慢性病,它们恰恰是扶正祛邪组合,另外对于水湿之患,它们又可以升清阳,起到气升则水降的妙用,从而利水。

辩证用药

1、气滞血瘀:少腹肿块,胀痛不舒,牵扯腰骶,尿频尿急,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暗苔白,脉涩。用药可选乌药、川芎、水蛭等。

2、寒湿阻滞:四肢不温,小腹发冷,周身困重,腹部有肿块,舌暗淡,脉沉迟。用药可选肉桂、桂枝、半夏等。

3、湿热瘀血:小腹热痛,波及腰背,白带有味,或有发热恶寒,舌红或有瘀斑,脉滑数。用药可选黄柏、琥珀、穿山甲等。

4、脾肾阳虚:乏力气短,肢冷畏寒,腰腿酸软,小腹坠胀,食少纳呆,舌淡,脉沉弱。用药可选黄芪、附子、肉桂等。

日常保养

1、饮食清淡,蔬菜水果为主,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及富含激素的“非绿色”肉类、蛋类、海产品等。

2、避免高度紧张及精神刺激,保持乐观情绪及充足睡眠,以免神经内分泌紊乱。

3、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但不可过度劳累或活动幅度过大,以免牵拉局部,加重病情。

本文选自《用药杂谈》传承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温馨提醒:本文所涉及之方药,仅供临床中医大夫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可在当地中医大夫指导下使用。

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中,江湾境计划本月首开的正是B地块的B9/B10两栋低密小高层住宅,在整个小区中位置、景观资源都很优越。最大的亮点是装修标准的要求,最低不低于3000,最高不
  •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畅通多种销售渠道,转化多种展示方式,连续成功举办17届玉雕文化节,为玉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为擦亮“中华玉都”金字
  • [心]男知青文合集[心] 1.《侯门闺秀穿七零》 作者:素染芳华(温柔貌美农家女vs忠犬帅气男知青,古穿今,成长向,打脸真香,种田风,年代甜宠文) 2.《七零假
  • ”吴珏灿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亚运村开村前,医院就组织了知识赛,把所有诊疗手段都做了评估和演练,以确保把最安全、最有效的诊疗方式带给运动员。徐俪颖也告诉
  • 《泡在水里》 ◎张之舆 泡在水里,月亮稀释一滩碎碎念 千万不要扯开辫子 一不小心,河流分岔了千万条 网似的铺满人生轨道 就像经络,犹如一棵盎然的树 泡在水里
  • 他说,即便那个时候,他个人账户上还有2000多万元,别墅、豪车应有尽有,还有自己的专职司机……“最风光”的时候,爱人怀孕了,家里也迎来了新生命。“右脑出血60m
  • 随着年龄的增长,走在落叶缤纷的路上,好似一场奔赴,奔赴未来的美好,在繁华落尽的时光里,成熟与老去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谓:“多忆人间欢喜事,莫让愁绪白了头。呼吸
  • 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儿,去做最真实的自己,满足自己的各种小愿望,你会发现生活会重新变得有意思和快乐起来。在这个打开一个软件都会给你打电话带来焦虑和压抑的时代,原
  • Walter 笔下的 Jobs 与 Musk 都有很强的现实扭曲立场、都有强迫症,公司里的暴君,个人生活也充满争议,是天才与混蛋的结合体,不过这本凸显了 Wal
  • 伊布在2001年1月31日完成瑞典成年队首秀,生涯一共出场122次,打进62球。伊布在2001年1月31日完成瑞典成年队首秀,生涯一共出场122次,打进62球。
  • @金鱼胖田 一开始加入仙粉圈的你很可爱,我相信你是真心喜欢刘亦菲的,可惜现在的你太偏激了[汗],希望你能回归理性。如果真把仙粉圈变成流量爱豆粉圈模样,吓跑所有老
  • 但我想他的意思应该是不为任何事,甚至潜意识,只为自己而活,时刻保持鲜艳的对幸福的热情。但是至于后来为啥辞职肯定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人生兴趣、价值所在
  • 25.我们总是以为来日方长 ,可一不小心就是后会无期 。25.我们总是以为来日方长 ,可一不小心就是后会无期 。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对吧,你既然认为婚姻就是地狱,做别人的女人就是免费鸡保姆,那当然是不结婚啊。那么多的平常夫妻,你就是倒霉中的那些人?
  • 有的网友说:“租的时间长了,产生幻觉了,以为房子本来就是自己的”。我一看做大哥的人不行,好,我得出来替他说话,一说知道好了,给我冤大头那个账号嘎,直接关闭了。
  • 就好像看夜空中的星星,如果直接盯着一颗星星,我会看不清楚,但如果是我的眼角不经意地瞄到,它反而特别闪亮。#任嘉伦[超话]#任嘉伦「我的嘉人们:谢谢你们喜欢我,支
  • 晋长乐温鹤行《晋长乐温鹤行》(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笔趣阁阅读[猪头][星星][星星]80ugv ?书名:《晋长乐温鹤行》晋长乐温鹤行 ?主角 晋长乐温鹤行
  • 我们是真的不想说再搞这个事了 但是俩边谈不妥 没办法 那我出来给所有不知道这个瓜的老师 没吃到这个瓜的老师 不清楚这个瓜的老师 听别人乱说而没听明白乱站队的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