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生最好的境界,莫过于花未全开。

古人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悟得做人的智慧,一代名臣曾国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曾国藩认为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为警醒自己,他特意自己的书房取名:求缺斋。

花全开,意味着就要开始凋谢;月全圆,就代表着要开始残缺。自然规律如此,人也是一样,春风得意之后,常常会有意料不到的灾难。

曾国藩给他弟弟的家书中这样写道:“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更进一步,曾国藩把这种人生智慧升华为四个字:求缺惜福,并一生坚守。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还写成家训叮嘱家人谨记在心。

所谓求缺就是做人做事不必强求完美,有遗憾的何尝不是人生!所谓惜福就是要凡事知足,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对生活抱有一种感恩的情怀。

因为“缺”,人生才能懂得“惜”。知道,知足,知止,人生才能不断地体会到生命的欢喜,并始终保留着一份对未来的热情期盼。
曾氏家族,绵延数代,名人辈出,其中覆盖数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各个行业,家族中更是无一败家子,这与曾国藩制定这种知足知止的家风家训传承是密不可分的!

势不可用尽

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你站的高,常常摔得越狠。生活中,因得意忘形而从云端跌落谷底的之人比比皆是。
历朝历代不得骑马入宫,皇亲国戚也不行。清朝时开了先例,偶尔允许个别功臣与年长者骑马进宫。

59岁时的曾国藩就曾获赏紫禁城骑马,但他只日记里郑重地记了一笔:“是日赏紫禁城骑马,赏克食。”

曾国藩却从没有在紫禁宫里骑过马,因为他深知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气势尽显之时便是衰败之日,大红大紫之日常是大悲之时。

盛极必衰,乐极生悲,人生最忌讳的,就是锋芒毕露。

藏一分气势,留一份转机。

事不必求全

做事不必求十全十美。

曾国藩写给家人信中说:君子守缺而不敢求全。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

君子所固守的是残缺而不敢求完满。小人则时时求完满,而完满实现了,耻辱和不吉也就跟着来了。

攻下天京城之后,朝廷对他就开始害怕了。曾国藩在上报有功人员名单时,位列第一的不是他弟弟,而是写的湖广总督官文。同时也将左宗棠、沈葆桢等名列其中,突出大家的同时淡化弟弟与他自己的功劳。

为了让朝廷彻底放心,他还做了一个令其他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解散一手建立起的湘军。

曾国藩在一生当中,时时警戒因盈与满所带来的灾难问题。也正是这种事不必求全的智慧,使得曾国藩能够在一生的官场打拼中,躲过许许多多这样的急流险滩。

福不可尽享

人间有味是清欢。

曾国藩相信,这个世间并无十全十美的事物,“丰于此者,必缺于彼”。所以若想得到精神上的圆满,最好先在物质上有所欠缺。
曾国藩一生十分节俭,一件马褂穿三十年。他吃东西也很简单,被人们称为“一品丞相”,一来是因为他官至一品,二来是他每天吃饭只有一道主菜,多半还以豆腐为主。没有客人,决不加菜。
作为一代名臣,曾国藩除乡间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个房子,也未曾买过田地一亩。他告诫家人,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
曾国藩家训中,俭是重中之重。

话不可太满

满招损,谦受益。

话说的太满,会让自己进退两难。许多时刻,人总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显示自己的优越,于是给自己留下麻烦。

话不可太狂。多少人败在了一个狂字,目中无人,便是给自己处处树敌。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强悍。人可以有傲骨,但是不可以有傲气。

话不可随口就说,不该说的决不能信口开河。曾国藩对于当时的官场也有很多看不惯的东西,但他选择了慎言,他说:我肚子里虽然也有些不合时宜,但从来都是藏着,永远不表露出来。

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不论是说话、做事,还是处世,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因为祸从口出。

念不要太重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生而有欲,但贵在“知止”,即适可而止。曾国藩少时就深爱《止学》一书,他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
对于人与事,不可过于执着,要懂得适可可止,及时放下。

曾国藩在这方面颇有心得,他说: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心中清楚明白却又似乎不着痕迹,事情来了只管顺应,事情没来也不去想它,当时不杂乱,过去了也不留恋,这就是虚,这就是诚。
最高级的知止,过往不恋,将来无惧,当下不杂,是平和喜悦地活在当下,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一种刚刚好的美好状态。

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https://t.cn/Rxdg3hW

丹道修炼指迷,“先天”二字不单是理论,更是实修口诀!#道教知识#

我自少年好道,参研丹经十年,终不能贯通,后遇天地真师指授全诀全法,所谓得诀回来好看书,于是又参丹经十年,终一朝贯通,见天地、人事无非丹法,更确知丹道理论即丹道技术,丹道技术即丹道理论,不如是,则非丹道之理论,则非丹道之技术。

仙圣有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既是实修口诀,又是丹道理论,更是修炼次第程序。理本含于性中,而天命之谓性,理需神之分晰与观察才能明白,但细理无穷,皆有对待,穷者,无也,穷至于无,方能尽性,实含有从无守有实修奥义。尽性者,即尽己也,己不炼,何能接命,性己者为内,命彼者为外,此含内外感通之实景,故尽性方能至命,以金丹修炼而论,先炼成玉液,方能金液还丹也。

丹书中用的最多的是“先天”二字,其实此二字不单是一理论,更是一句实修口诀,先天者,处处时时先于天,方能我命由我不由天也,先是动词,暗含有无为而为,无意之意之功法秘机。而天是实修真景中的一种玄妙的合一状态。

丹经理论有云:清气上升为天,地气下降为地,天清轻上浮,地重浊下降,在表面上看,说的是天地生成之理。但此更是实修之真景,更是实修之口诀,“清、气、天、地”等字不但可做为名词看待,以实修口诀而言,更可作为动词用。至于“上、下”二字更含有无穷实修妙义。

《参同契》全篇皆是实作口诀,又是理论,如篇中云:知白守黑,以实修口诀与功中内景而言,白者乃虚室生白,乃见性之自性光也,为天为乾为己,内含灵明之知,老子所言“恍恍惚惚”亦即此意。黑者乃地乃彼乃水乃不可思议乃幽深,内含真一之守,老子所谓杳冥即此也。而知白方能守黑,即尽性才能立命也。进一步言之,知白守黑更是一句招摄交媾等实作功法口诀。

《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此六句虽是理论,更是实修口诀,无形、无情、无名乃功中真景,作动词看待,则是一入定口诀,诸君不妨悟之。

甚至丹经中的一个字亦是实修功法,如“天、无、炁、令、意、真、中、口、念、道、诀”等皆含有功法奥义。如“道”乃走首,首走之意,实含有回光入穴等功法秘义。有如“炁”乃无中之气也。有如“令”字,乃采取口诀也。“中”乃抱元守一口诀也。真者,含天罡秘炼口诀也。“口”乃玄关显现口诀也。“诀”乃天罡真意应用口诀也。“念”为炼己见性口诀也。等等皆可从字形字意字音及拆字中悟到功法。

所以除那些伪丹经外,所有真正古丹经无一字虚言,无一句虚理,所以我们要善读丹经,要逐字逐句参研,更要结合天地人事等来阅读研究。紫阳真人云“俗语常言合至道”,天地人事无非丹道,皆含功修法诀。须知在先天状态,事本来是理,理本来是事,时间本是空间,空间即是时间,理论是技术,技术即是理论,无丝毫分别,而是千真万确之事实。

如此悟之,方能真正明白丹道之理论即丹道之技术。丹道技术即丹道理论,否则,一有偏颇,皆非真正丹道,皆非真正先天,不可能贯通为一,在实际修炼中,必有弊患,修炼终不能达至大成。

我等看丹经,只是先天二字,觉功法真景跃然纸上,而见字字句句皆是口诀,触处皆可洞然之。彼等看丹经,随处换却眼睛,只见纷纭哲理,而说丹经全是象言,实修终无下手处。故阅丹经者,最忌将丹经全当作哲学理论研究,否则终落虚妄而不实,上乃我二十年读经心得也,现一朝合盘托出,望诸君重之,宝之,精行之也。 https://t.cn/Evk4evd

那芬比丘的故事

  佛陀教育弟子就是教大家把「心」的观念调正,教弟子们在人群之中要懂得彼此感恩。从前有一个小国叫那螺,那个国家的人民都以采珍珠或者采檀香贸易为业。虽然只是个小国,但富有的人很多;不过也有不少贫困的人。

  那时有两位兄弟,父母刚刚往生不久,大哥认为兄弟应该分家,各自去奋斗才不会互相拖累。大嫂就问:「那么要怎么分家呢?」

  大哥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分才算公平,那位大嫂就说:「以财产和奴仆来划分:一个得到全部的财产,一个分得一位奴仆,就这么决定了。」大哥当然是得到了所有的财产,而弟弟也只好接受一位奴仆的分配。

  这位奴仆名叫那芬,他既年轻又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这个家庭。他很能知足,知道自己因家贫而被卖为奴隶,但老主人对他照顾爱护有加,所以他很感恩。现在他又被当成财产分给小主人,他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只是一个人,不只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可以给小主人,而且还要吃饭增加开销,所以他知道要赶快多努力来为小主人效力。

  小主人带着家眷和那芬,两手空空的出门了。他心里很烦恼,因为一无所有,人海茫茫,出去了要住哪里呢?一家大小要如何生活呢?那芬就安慰小主人:「您不用烦恼,有朝一日我要让您的家财胜过您的大哥。」

  小主人说:「哪有可能呢?我什么都没有,你要用什么去赚钱?现在我们连生活都出问题了,怎么有可能以后家产会比我大哥多呢?」

  正发愁时,小主人的太大忽然发现自己手上还有一些一玉环金饰,她就把手上的珠宝拿下来,对那芬说:「我们现在只剩这些东西比较值钱,就让你拿去打点一切吧,」

  那芬拿着金饰、玉环立即去想办法运作,他到市区去,看看有什么可以买的,然后再设法卖出去。这少许的本钱到底能做什么呢?他看来看去没什么好买的,于是就往城外走去。

  走出城外时,他看到有一个人担着一捆木柴要卖,他发现那一捆木柴之中有一根很有价值的檀香。檀香可以治百病,而卖的人却不知道。那芬就以便宜的价钱买了那捆木柴,因为他识货,所以他非常欢喜地把柴扛回去了。

  没多久,当地村里有一位富翁病得很严重,虽然他很有钱,却苦于找不到好的檀香来和药。那芬知道了就把檀香送过去。那位富有的的长者因为有了檀香和药,因此把病治好了。他很欢喜就把一大半的家财送给那芬。

  那芬得到财产后,他就运用自己贸易的天分,几年的辛苦经营之后,果然让小主人的财产比他的大哥还要多。生活稳定、家财富足之际,他的小主人就和夫人商议:「我们要如何回报那芬呢?」

  夫人说:「人生最有价值的就是自由,我们就让他回复自由之身,这可能是他最高兴的事。」小主人也觉得很有道理。

  有一天,小主人就把那芬叫来,说:「你给我的已经太多了,我不知要如何回报你,我想让你回复自由之身,甚至也拨出一部分的财产给你。」那芬听了千分万分的感恩,感激小主人能让他除去终身为奴的身分,让他得到自由。

  他对小主人说:「您不用给我财产,只要有自由之身我就很满足了,我要赶快去修行。因为我知道今生成为贫贱之人,很可能是我过去生欠修行:现在能得到自由,我想去佛陀的僧团、求佛陀收我为弟子:因此,一切的家产我都不需要。」

  小主人也很欢喜地送他出门。那芬得到自由之身,立即前往佛陀的僧团,求佛陀引度他出家。佛陀当然很欢喜,立刻让他现比丘相。从那时起,那芬比丘非常殷勤求道。几年之后,那芬比丘修行有成,佛陀说的佛法,他一点都不遗漏地加以吸收,而且已能琅琅上口。

  他严持戒律、又论道第一,当时他就想:「我应该回报以前的主人,因为他给我自由之身,我才能享受到佛法的妙境。」他很感恩,所以向佛陀请假,暂时离开僧团,前往主人的住处。

  主人看到那芬已现出家相,而且变得那么庄严,相见之时,彼此都很欢喜,主人就准备了很丰盛的宴席来供养那芬比丘。用餐之后,那芬比丘就把自己所得到的佛法妙乐和主人一起分享。主人闻法后非常欢喜,他说:「听你讲这么多难得的妙法,我恨不得能身历其境;也能亲闻佛陀的教诲。」

  那芬比丘说:「佛陀很慈悲,您准备一下,我回去可以代您向佛陀请求,请佛陀来应供、说法,如此也能利益这个国家的人民啊!」

  主人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对啊,不应只有我得到佛法的妙乐,我应该向国王报告,请国王向全国的人民宣告:佛陀会来我们的国家,让大家都有机会得到法益。」

  那芬比丘一回去即代为向佛陀请求,佛陀慈悲答应了。那芬比丘以前的主人也去向国王报告,请国王来参与盛会;国王以前也听过佛陀的盛名,因此很欢喜地来参加供养的盛会。当国王见到佛陀时,即从内心生起恭敬,很虔诚地作揖礼拜。

  佛陀应供之后即为大家说法,国王和小主人心里都想:今天能有这个因缘都是那芬比丘促成的。那芬比丘原本是个奴隶,可是却能修得妙法,为什么他会这么有福呢?

  佛陀就说:「能够感恩图报的人,就是有大福的人。人与人之间必定要互相感恩;那芬比丘就是因为抱着感恩心,所以福德具足了,因此他能够得道!」

  人与人之间真的要互相感恩,像这故事中的人——身为奴仆的知道感恩主人;王人也懂得感恩奴仆,因此才有这么祥和圆满的境界;所谓「和则兴」,有感恩之心才有德行,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

善说法的毗阇提比丘

  佛陀对于能够时时说好话的弟子经常加以赞叹,假若有人犯两舌恶口,佛陀也会加以严厉鞭策。在僧团中,有的人可以将佛陀的教育不断地向外弘扬:也有人非常的沉默,什么话也不说、不听;有的看起来非常沉静,但却能出口成章;但偶而也难免有一些评头论足的杂音。总而言之,在僧团中,各种形态的口业也很多。

  有一天,佛陀看到一群僧众围绕着一位比丘,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听他说话,看得出那是心灵净化的交流。佛陀看在眼里、欢喜在心底,此后几天都是同样的情景,佛陀感到非常安慰。有一天,佛陀就问一位年轻的比丘:「你们常围绕在毗阇提比丘的周围,听他说什么呢?」

  有位年轻的比丘面带欢喜的笑容说:「佛陀!毗阇提比丘平常很沉默,大家原以为他是一位不善言词的人,没想到他一开口说法,却能句句深入人心!」

  佛陀问:「你们对他的印象如何?」

  他说:「我们对他非常恭敬,他是一位不贪利养、不爱名利的修行者。平时他沉静平实、平易近人;但是,一开口说法却能滔滔不绝,佛陀的妙法好像从他的口中再度涌出一般,这是我们恭敬尊重他的原因。」

  佛陀就说:「你去找毗阇提比丘来。」

  于是,年轻的比丘就去找毗阇提比丘,告诉他:「佛陀很关心你,正在找你。」

  毗阇提比丘赶快来到佛陀面前礼拜,佛陀说:「毗阇提,我以前看你在听法时全无反应,原来你都很认真地将法听进去。听说你常在年轻的比丘群中,将自己的心得拿去教化他们,有这回事吗?」

  毗阇提比丘说:「佛陀,您所说的法,我确实都很认真听,然后又在内心经过思考,把精髓妙法时时谨记在心。如果有人迷失或无法理解您所说的话,我就为他作一番说明,所以大家最近常围绕在我身边……。」

  佛陀说:「很好!很好!你能够将清净的妙法再源源宣流,达到净化的教育,这应该要持续;因为好话、妙法要多说。除此之外,其他的言语就不必多谈,要远离世俗之言,远离是非之事啊!」佛陀对毗阇提比丘的优点加以肯定,然后又对他细心叮咛,这即是佛陀的智慧和爱心。

  许多人易犯的是利口辩辞或者话说得很好听却不实在:有的还会批评人,甚至作人身攻击,这都是口业啊!因为会说话的人不一定都说好话,所以佛陀叮咛毗阇提比丘要多说好话,平常就应沉静不可多言,尤其要远离世俗事,世俗话也不要说,不批评人我。疋非。佛陀对毗阇提比丘的教育,我们也要如同亲受一样,虽然我们离佛已二千多年,但是只要用心,佛法的妙用时时都可以发挥在生活中啊!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仅平日里经常对其打骂,她的婆婆更是出言不逊,讽刺品如的家人穷酸,嫁到自己家是林家的福气。在电视剧《回家的诱惑》中,洪世贤的父母就倚仗着家里有钱,经常用言语羞辱
  • (4)环城南路莱菲特广场路口道路较直且有交叉路口,属事故易发路段,请各位驾驶人控制车速,谨慎驾驶。(2)城区迎宾大道往石燕桥方向(瓜子岩)一线,由于道路弯道较多
  • 又开始唯心起来,世界怎么样也重要,但一个人如何去看它有时候好像更重要了...(但绝不能自我欺骗)#主播带你下南疆##大美新疆# 【一封来自新疆的邀请函】尊敬的F
  • [打call]欢迎肖战宝贝回家[哇]恭喜荣获肖战微博品质演员[哇]恭喜肖战成为奥利奥品牌代言人[哇]肖战自在如风,做你自己,我喜欢肖战[哇]恭喜肖战成为YSL护
  • #The8徐明浩[超话]# 我们的中暑有用 8受重视了 不然会特地开直播解释吗 宝宝们不要再内耗了 8都懂的 战斗粉也特别可爱这段时间也很辛苦 8f都是特别可爱
  • [偷乐]科技好物闭眼买,至高特惠3000元来小米之家,赢 5.1 折神券手机、平板至高12期免息云店领神券,还可以领红包和定制礼哦任意消费满1499元,就送精美
  • [打call]尊严和自信我们都要拿回来[加油]五一带我爸去看长空之王,我看的时候也会想真的有这样的人吗,真的可以为了梦想的事业哪怕失去生命也为之奋斗到最后一刻吗
  • #带着微博去旅行#和美女[舔屏]淄博紫米饼[春游家族]公主修狗蹭我哥的户外用品(沾个边)皆啡☕️“小”胖猫自律·鼠鼠不止·ice 店主小姐姐好漂亮[awsl]冰
  • 她不想打扰他们,但她今天有正事,所以朝司泽开了口:“我的车钥匙放哪了?”司泽脸色因为女人好看了不少,看了眼林洛嘉,听了女人的话,不为难她了:“周末吧。
  • #上虎扑搜篮球资讯##杨英豪[超话]# 哈哈哈哈感觉大家都有好消息分享,那我也来咯!去前北屯看到原来民族饭店换成了洪老五羊肉汤,正好#晚餐#没想好吃啥就去#探店
  • 1⃣尴尬の情况 姨妈期2⃣夏日出行不方便3⃣亲密时刻受影响4⃣容易引起感染VIO区脱毛❤卫生私密脱毛后,平常分泌物就不会残留在毛发中减少细菌,同时也减少了患女性
  • #上虎扑搜篮球资讯##杨英豪[超话]# 哈哈哈哈感觉大家都有好消息分享,那我也来咯!)并且我是一直有目标考军中985的,所以也婉拒了这次机会[开学季][闭嘴](
  • 我可以告诉你们有个餐厅不错……”同时她很真诚的夸赞了我手里盘玩的菩提念珠,我也回谢了她,于是因为菩提,我们开始了一场毫无准备的挚友般的深谈……我们谈了“无常”谈
  • 也太香了吧看到这里是不是心动了 个人推荐 去哪儿旅行,这次五一的一键光速抢票真的太实用了谁懂啊!就可以领取优惠了,可领.取伍圆代金⭕和一键光速抢票啦❗-非常简
  • 这是个工艺秘密,说很多人远道而来想买这个诀窍他都没同意,但他也在发愁要不要女儿来传承这个东西,不传承的话,自己死了,这个自己视为珍宝的秘密就失传了。4.说来也奇
  • 但是真的站的太累了坐下休息了,没有蹦起来气运联盟的现场一度就是热泪盈眶❤️,心心念念的live现在真正看到了,但是我还是真的很想念五轮车oner确实很帅,是从夕
  • 一路的上乌云密布,不时下起磅礴大雨,不知道自己发什么神经,不自主开始抽泣,越想自己的情绪越难以得到控制,但为了她的安全不得不把持住车的方向,待情到最深处时不得
  • 因为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没权力要求人人懂你,谁也不可能事事如意……说到友情,虽然聚散随缘,但那些曾经一路同行给你关注支持却在你成功之时悄然离去的人
  • !!
  • 南京南京(累的想回家[困])p1皮肚面超级大碗十五块很划算就是除了皮肚都,报吃p2咸烧饼干巴巴的里面是脂饼馅,一般p3路上看到卖饼子的买了一个,不然安徽饼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