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四句,绝百非_维摩诘

禅家大德常说:【离四句、绝百非】。
这四句是:「有」一句,「无」一句,「亦有、亦无」一句,以及「非有、非无」一句。

这四句包含了宇宙的万有、一切人事物的森罗万象。如果我们能彻悟万法的生起无非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现象,进而就能看破、放下。若四句都离,则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才能真正的清净无染,所谓湛然寂静、一尘不染、一法不立,真正契入涅槃寂灭的法乐。

如果我们用语言回答问题,不论怎么讲,要么是有句,要么是无句,要么是亦句,要么是非句。无论你说什么,这世上的话是一定离不开上述四句。

更进一步,以上的四句,是小乘、二乘、外道的境界,非佛性。
四句的境界,是忽有,忽无的相对轮回的,佛性是如如不动,绝对的,没有轮回。

問。經言離四句。絕百非。其意何居。答。但舉一對。便成四句。如有無、一異、斷常等。且有無四句者。若云有。是增益謗。若云無。是損減謗。若云亦有亦無。是相違謗。若云非有非無。是戲論謗。既俱有過。故須離之。根本四句既爾。枝末四句乃至百句皆非。故須絕之。有無既爾。斷常一異等四句例知。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見。枝末四句等。三乘亦未全離。唯佛究盡。故云離云絕也。

『引虚空而示遍』,「引」是引用,引用虚空来暗示我们,「虚空」是遍法界的,比喻什么?比喻通。我们心像虚空一样,法也像虚空一样,因为心不是真的,法也不是真的,所以决定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也不能够分别,到终极就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落到四句百非里头去。

『既觉既悟,何滞何通』,真的觉了,真的悟了,「滞」就是障碍,「通」就是通达,都没有了,只要觉悟全都没有了。所以底下讲的百非四句,『百非息其攀缘,四句绝其增减』,什么叫四句、百非?在此地跟诸位略略介绍,因为这是佛门里面的术语,名词术语,诸位在经上、在祖师大德的文字上常常看见。举一个例子给你讲四句,第一个讲有,第二个是无,第三个是亦有亦无,第四个是非有非无,这叫四句。百非是什么?四句一展开,有里面有有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这就变成四句。无里头也有四句,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所以这四句,每一句里头有四句,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就变成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已经起的四十八句,还有没有起的四十八句,「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这就变成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一百句,这个叫四句百非。

古德有解释,用一个问答来说明,「问:经言离四句、绝百非,其意何居?」这个居是个问号,何居用现在的话说,这个意思根据什么理由来说的。这四句意思太广,「但举一对,便成四句,如有无」,有无是一对,「一异」也是一对,「断常」也是一对,你就举不尽的例子。这是什么?这一对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来去是一对、远近是一对、空有是一对,这例子举不完的。

「若云有,是增益谤」,你要说有,这叫增益谤,为什么?它确实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说无,「若云无,是损减谤」,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若云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互相违背;「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这开玩笑的话。「既俱有过,故须离之」,所以这四句百非叫开口便错、动念皆乖。

这是什么?诸佛菩萨看宇宙万象,就是像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面对着万法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也不可以说非有非无,你才叫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能体会得诸法实相。只要有一念,你就全都错了,一错一切错,所以必须要离。既俱有过,就是一切说法统统有过失,只要起心动念就有过失,不起心、不动念没事。起心动念都是过失,你就想想,分别就是过失里头再加过失,严重了,再要执着麻烦可大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晓得。你不是要心通吗?只要有过失你心就不通,心不通,法就不通。什么时候心通?这个过失统统要远离,离四句、绝百非就通了。这个四句百非里面,把妄想分别执着全都包括在里头。

末后这个文里面说,「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见」,这个用有无来说,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个外道是古时候,就是佛在世的时候印度一些学派里面讲的。我们今天讲哲学的这些学派,还有些宗教他们所说的。「枝末四句等」,那就是讲四句每一句里头都有四句,「三乘亦未全离」,这讲佛门佛弟子,佛弟子常常对于经典上有辩论,这个辩论都没有真正离开,三乘就是菩萨乘(大乘)、缘觉乘、声闻乘,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没有断干净,四圣法界。「唯佛究尽,故云离云绝也」,这个地方的佛是分证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身菩萨,初住菩萨都离了,不再起心动念。记住,起心错了,动念也错了,这个事情难!
譬如学者来问禅,禅师拿起杯子问学人:这是什么?回答:是荼杯。砰,挨了一棒子。因为中国人叫荼杯,其他国家的人不叫茶杯,造茶杯的原材料也可以做马桶。
  禅师又指杯问:这是什么?学人刚才答错了,于是说:这不是茶杯。唉呀,又挨了一下。这明明是茶杯,怎么说不是荼杯?已经做成了杯子,怎能说不是?再参!
  学人回去参后,又来问。他想前两次说是茶杯和不是荼杯都不对,这次我说:是茶杯,又不是茶杯。错!又是一棒。自相矛盾。
  禅师举杯:这到底是什么?学人被打怕了,想了半天才回答:非是荼杯,非不是荼杯。
  想当然,又挨了一棒。这简直是瞎话。
  见下面公式:
  是茶杯 有句 肯定
  不是茶杯 无句 否定
  也是荼杯 也不是荼杯 亦句 矛盾
  非是荼杯 非不是荼杯 非句 不定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用语言回答问题,不论怎么讲,要么是有句,要么是无句,要么是亦句,要么是非句。无论你说什么,这世上的话是一定离不开上述四句。你如果可以在这四句外,再找出另外一句,既非肯定,又非否定,亦非矛盾,也非不定,那我要恭喜你了,你可以申请世界记录了。这说明我们的语言和逻辑思维是有局限性的。

离四句,绝百非_维摩诘

禅家大德常说:【离四句、绝百非】。
这四句是:「有」一句,「无」一句,「亦有、亦无」一句,以及「非有、非无」一句。

这四句包含了宇宙的万有、一切人事物的森罗万象。如果我们能彻悟万法的生起无非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现象,进而就能看破、放下。若四句都离,则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才能真正的清净无染,所谓湛然寂静、一尘不染、一法不立,真正契入涅槃寂灭的法乐。

如果我们用语言回答问题,不论怎么讲,要么是有句,要么是无句,要么是亦句,要么是非句。无论你说什么,这世上的话是一定离不开上述四句。

更进一步,以上的四句,是小乘、二乘、外道的境界,非佛性。
四句的境界,是忽有,忽无的相对轮回的,佛性是如如不动,绝对的,没有轮回。

問。經言離四句。絕百非。其意何居。答。但舉一對。便成四句。如有無、一異、斷常等。且有無四句者。若云有。是增益謗。若云無。是損減謗。若云亦有亦無。是相違謗。若云非有非無。是戲論謗。既俱有過。故須離之。根本四句既爾。枝末四句乃至百句皆非。故須絕之。有無既爾。斷常一異等四句例知。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見。枝末四句等。三乘亦未全離。唯佛究盡。故云離云絕也。

『引虚空而示遍』,「引」是引用,引用虚空来暗示我们,「虚空」是遍法界的,比喻什么?比喻通。我们心像虚空一样,法也像虚空一样,因为心不是真的,法也不是真的,所以决定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也不能够分别,到终极就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就落到四句百非里头去。

『既觉既悟,何滞何通』,真的觉了,真的悟了,「滞」就是障碍,「通」就是通达,都没有了,只要觉悟全都没有了。所以底下讲的百非四句,『百非息其攀缘,四句绝其增减』,什么叫四句、百非?在此地跟诸位略略介绍,因为这是佛门里面的术语,名词术语,诸位在经上、在祖师大德的文字上常常看见。举一个例子给你讲四句,第一个讲有,第二个是无,第三个是亦有亦无,第四个是非有非无,这叫四句。百非是什么?四句一展开,有里面有有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这就变成四句。无里头也有四句,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所以这四句,每一句里头有四句,四四十六句,十六句有过去十六句、现在十六句、未来十六句就变成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已经起的四十八句,还有没有起的四十八句,「已起、未起各四十八句」,这就变成九十六句。九十六句加上根本的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一百句,这个叫四句百非。

古德有解释,用一个问答来说明,「问:经言离四句、绝百非,其意何居?」这个居是个问号,何居用现在的话说,这个意思根据什么理由来说的。这四句意思太广,「但举一对,便成四句,如有无」,有无是一对,「一异」也是一对,「断常」也是一对,你就举不尽的例子。这是什么?这一对是什么?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来去是一对、远近是一对、空有是一对,这例子举不完的。

「若云有,是增益谤」,你要说有,这叫增益谤,为什么?它确实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说无,「若云无,是损减谤」,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若云亦有亦无,是相违谤」,互相违背;「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这开玩笑的话。「既俱有过,故须离之」,所以这四句百非叫开口便错、动念皆乖。

这是什么?诸佛菩萨看宇宙万象,就是像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面对着万法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也不可以说非有非无,你才叫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能体会得诸法实相。只要有一念,你就全都错了,一错一切错,所以必须要离。既俱有过,就是一切说法统统有过失,只要起心动念就有过失,不起心、不动念没事。起心动念都是过失,你就想想,分别就是过失里头再加过失,严重了,再要执着麻烦可大了。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晓得。你不是要心通吗?只要有过失你心就不通,心不通,法就不通。什么时候心通?这个过失统统要远离,离四句、绝百非就通了。这个四句百非里面,把妄想分别执着全都包括在里头。

末后这个文里面说,「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见」,这个用有无来说,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个外道是古时候,就是佛在世的时候印度一些学派里面讲的。我们今天讲哲学的这些学派,还有些宗教他们所说的。「枝末四句等」,那就是讲四句每一句里头都有四句,「三乘亦未全离」,这讲佛门佛弟子,佛弟子常常对于经典上有辩论,这个辩论都没有真正离开,三乘就是菩萨乘(大乘)、缘觉乘、声闻乘,也就是说十法界里面没有断干净,四圣法界。「唯佛究尽,故云离云绝也」,这个地方的佛是分证佛,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身菩萨,初住菩萨都离了,不再起心动念。记住,起心错了,动念也错了,这个事情难!
譬如学者来问禅,禅师拿起杯子问学人:这是什么?回答:是荼杯。砰,挨了一棒子。因为中国人叫荼杯,其他国家的人不叫茶杯,造茶杯的原材料也可以做马桶。
  禅师又指杯问:这是什么?学人刚才答错了,于是说:这不是茶杯。唉呀,又挨了一下。这明明是茶杯,怎么说不是荼杯?已经做成了杯子,怎能说不是?再参!
  学人回去参后,又来问。他想前两次说是茶杯和不是荼杯都不对,这次我说:是茶杯,又不是茶杯。错!又是一棒。自相矛盾。
  禅师举杯:这到底是什么?学人被打怕了,想了半天才回答:非是荼杯,非不是荼杯。
  想当然,又挨了一棒。这简直是瞎话。
  见下面公式:
  是茶杯 有句 肯定
  不是茶杯 无句 否定
  也是荼杯 也不是荼杯 亦句 矛盾
  非是荼杯 非不是荼杯 非句 不定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用语言回答问题,不论怎么讲,要么是有句,要么是无句,要么是亦句,要么是非句。无论你说什么,这世上的话是一定离不开上述四句。你如果可以在这四句外,再找出另外一句,既非肯定,又非否定,亦非矛盾,也非不定,那我要恭喜你了,你可以申请世界记录了。这说明我们的语言和逻辑思维是有局限性的。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静喧在心不在境。于一切境遇了了明觉,不染不著便是静。于一切境遇喜怒加心便是动。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又曰何谓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如不动是谓如来。 https://t.cn/RBSHiZ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民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上海市卫健委权威人士,得到回应称,这是防疫排查需要,上海并不存在院内感染现象;且间隔24小时查两次核酸检测,如果全部为阴性,预计从11月27
  • 你有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路边的动物受伤时爱心满满,身边的人有求时,却冷若冰霜;朋友跌入低谷时心有戚戚,一旦朋友咸鱼翻身,却一脸鄙夷;当你庸庸碌碌时一团和气,等你
  • 生活里有太多的偶然,也有许多的逆境,也有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要理性的看待人生的百态。一定要掌握好自己心态的分寸,世间万物有时候随着我们的心灵变化而转移,心地宽阔
  • 因为人不适合于外太空的自然环境,人体与自然,如鱼和水的关系,人与地球的关系,如星球与太空的关系,如细胞与细胞间隙液的关系,一个鱼病,是鱼的问题,鱼全病了,就是水
  • 这些看起来很传统的材料工具其实在不同的搭配和技法下会有很多变幻莫测的呈现,当然我的搭配和技法是沿用传统又打破传统的:)为方便分类,我们就先从生宣纸这个材质说起~
  • 1:43虽然不是车模收藏经典比,但S家在WRC领域目前只做43档,如果能收全一个赛季的全套车款,也是相当酷的一件事情。4.玻璃没有做成推拉式,不如天津大发,考斯
  • (三)成语寓意:魏夥敢于背负“不孝”的罪名,将父亲点名要陪葬的爱妾嫁给别人,才有了后来那爱妾的父亲在危急时刻结草替魏夥解围的一幕;杨宝顺手救了黄雀,才有了后来黄
  • #北京疫情#虽然细田守真的没有办法自己驾驭好一整部电影的剧本,但是他对于场景的把控和情感的渲染实在是太强了。让我在这个情节推进和角色塑造都摸不着头脑的电影里,还
  • 但就在事业的又一春开始容光焕发的时候,谭松韵的母亲却离开了她,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迎来的确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消息,一场车祸,一场意外,让谭松韵永远失去了爱她的母亲
  • 用这张《桔梗》何洁又重新完成了一次自我介绍,这就是那个恣意生长的,狂野的、柔情的、造作的,有时候不管不顾到甚至有点出格,却又实在会唱的何洁,她说这是她想要回到的
  • 我更要爱我自己!·[哇][哇][哇]我好爱我拥有并深爱的一切我爱这一切我爱这一切!
  • 只有向疫情肆虐昼夜鏖战的起与始、向记忆深处追溯,我们或许才能真正知道并记住这支来吉最早、规模最大的援吉医疗队伍里,都是怎样的人,经历了怎样的事…… 龙嘉机
  • ”我们的觉性遍一切处,这个觉性常住不变,也叫“佛性真我”又叫“诸佛大我”。『一墙之隔』我在墙内去见你与我一墙之隔看见自己却被我无情蒙蔽摸不透我墙中不差毫厘无实而
  • 这个世界对人来说从来就是不公平的,对动物也是如此,有的猫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的生下来不到一个月就在痛苦中死去……我很想挽救一条生命,但是我总不能去抢别人孩子手
  •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超话]# 交换diy啦!我有:家具diy:贝壳音乐盒 壁挂式滑板 光藓培养瓶 光藓培养架子 光藓凳子 光藓全身套装 光藓岩石 金
  • 糖尿病10年,“三多”症+关节疼+皮肤瘙痒,服中药20剂,症状明显缓解!服中药20剂后,“三多”症状、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的症状基本消失。
  • 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广的心、美好的心,感恩的心,这样才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广的心、美好的心,感恩的心,这样才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 有些痘友年年折腾祛痘,中药、西药、偏方、激光,医院、诊所、网购,药膏,年年投资,年年也没有像样的祛除痘痘,看似每次投的不多,挺便宜,其实一点没少投,还没解决根本
  • #欧阳少恭[超话]#天下评少恭言行对错者,多但如自身亲自体会长琴永世孤寂之路而不癫狂者,无世人说他心机深沉,行事疯狂我偏说他心思幼稚,困兽之斗罢了尹千觞那句话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