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先生的中药治病之理

作者:刘力红

中医用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给人治病,其理安在?

中医药学认为:人与万物,皆天地所生。天地初分之后,便生阴阳二气。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二气互相作用,而成金、木、水、火、土五行。行乃动也,故亦称五运。阴阳二气相互流行,则生火、热、风三阳气与寒、湿、燥三阴气,统称六气。人生天地之间,为天地氤氲的产物。天地阴阳运气反映于人身,则阴阳二气,化生男女,五运化生五脏,六气化生六腑。是人得天地之全气,故为万物之灵,亦可谓人身一小天地也。世间昆虫禽兽、草木金石,虽与人异类,但亦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亦随五运六气而长,故其性与人相通。其与人所异者,唯不得天地之全气,仅得天地之偏气,故其性或偏于阴,或偏于阳,或为苦寒,或为辛热。此万物不及人之处。 倘若人身之气,一有偏盛或偏衰,则盛者有余,衰者不足,盛者克制,衰者受侮,遂使平衡失调,阴阳不和,疾病乃生。此时,中医即用草木金石气性之偏,来调整人体气之盛衰,使盛者泻之,衰者补之,以达到平衡协调,阴平阳秘,则气平而病除。

中医用药治病,归根结底,即是借草木金石阴阳之偏性来调整人体阴阳之平衡,以达到去疾除病的目的。此乃中医以药治病之根蒂。人与万物皆源于天地阴阳、五运六气,以药物气性之偏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药性与疾病丝丝入扣,此是中医用药治病的根本大法,为中医药理之金科玉律。中药种类繁多,性味不一,难以枚举,仅述一二,以明其理。

一、 人参,前人《本草》,或谓人参补气属阳,或云人参生津属阴。此皆以偏盖全,未得人参药性之底蕴。人参产于关东,生于林间阴湿之地,其秉北方水阴润泽之气,故其味苦甘而有津汁。其茎叶,为三杈五叶,三、五乃阳之数。其苗从阴湿中发出,乃由阴出阳,故在甘苦阴味之中,存有一番生阳之气。其秉阴中之阳而生,秉阴则能益阴,秉阳则能补阳,且其形象人,故对人身阴阳之气,皆有补益。又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上达于肺,生于阴而出于阳,与人参由阴出阳,同出一理,所以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是津液。此乃人参益气生津之原理。

二、 阳起石,阳起石生于山东阳起山。其山冬不积雪,夏则生云。云乃水受热腾空之气,故能乘火气而上 飞。此物纯阳上升,故凡人病阳气下陷,阳物不举者,用此升举阳气,效如桴鼓。

三、 蜈蚣,蜈蚣生于干燥土中,其味大辛。此物秉天地燥气所生,燥属金,金性制木,故可治肝风内动外扰之抽搐。从此三例不难看出,运用中药治病,无论草木昆虫,皆要明其药性,欲明药性,必探其终始,参以形色气味,时间产地,然后以药之性,疗人之疾,方可药到病除。中医药科学与西医科学从思想方法、哲学基础到诊断治疗都有着天壤之别,中医的从宏观整体出发,以运动变幻思辨,取天然药食精粹,用模糊调和方法,治疾患于未病,都大大有别于西医的用精密仪器,细查于微观,变动态为静止,辩病于精确的诊治理论和方法。在生命科学揭秘的尖端领域,中西医方可殊途同归,共同开创人类的新纪元。

中医整体观治疗疑难病

疑难病之难,是难在无证可辨呢?还是没有确定具体病变的器官?还是证以认清而无方可用之疑难呢?三者皆有。有病即有证情出现,不是难在无证可辨,而是证多杂乱,无从下手,此其一;其二:借助西医之仪器诊断,以其结果来辨证;其三:证辨清而前无古人示治之例,以方试病又不效;故曰疑难。此三者,皆反映了中医治病,但已无整体观念指导。

中医之整体观念,不独在辨证,而且辨证、论治、评药、组方亦是一个整体,在统一思想的指导下治病的。而现今将其割裂开来,证、方、药各自为政,故有疑难产生。

人生活在天地之中,必须适应天地气机的变化。而天地气机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人也就适应了此变化规律,与天地气机变化同步。中医是用阴阳来表示天地气机的,用它将一年的天地气机正常变化,配合万物的生态状况。将其分为少阳、阳阴、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六种状态,名为六经(经即规律)。

人体与天地正常气机一致,古人就用此六经(气机状态)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此即环境影响生命。当天地间气机异常变化时,天地间的万物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皆有不同的表现。对人体而言,不正之气作用于人体,体内之皮,毛、肉、筋、脉、骨、脏、腑等,就如天地间万物,各自功能结构不同,对不适应环境反馈也不一样。古人命之曰“证”。但对于如此错综复杂之证,古人不似今人,见病命病,见证命证,致使证促进异起,枝叶纷杂,而无从下手。而是寻本索源,出现各种证状是因为不正之气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这种不正之气与天地六经中哪种气机相同,便归于哪经,使繁杂之证化而为一,此即为综证归经。这样,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在为简化,只调理体内之生存环境,则器官生机自复。

而对于执着于仪器,此虽名中医,但与西医分毫不差,离中医之道已远,可名为西医之中医。以此心法,则病多见疑难。证辨清而何会无方呢?此因失中医之整体观念的心法。中医在辨证归经后,与天地正常气机相较,利用五行之生克原理,确定出改变这种异常气机状态所需的药物之状态。按图索骥,选我所需。

而作为药物,自身亦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的气机状态,这种状态非以药物的成份来表达而是从其色、气、性、味、质、形成表现出来。此种气机状态与六经中的某经(气机状态、环境)相合,名之为归经(昆即药物归经之意,而非现今之入于经络),即为天地某时空的一个缩影。因此,当辩证选定所需气机后,即可从药物中选出与此相结合的药物来。此就要求吾等必须熟悉药物的色、气、性、味、质、形。以此选药,何疑难之有呢?在找不到合适气机状态之药物时,就从诸药组合出这种气机环境,此即复方的来历。

明白中医整体观念,疾病有何疑难?

良心先生的中药治病之理

作者:刘力红

中医用昆虫土石、草根树皮等物,给人治病,其理安在?

中医药学认为:人与万物,皆天地所生。天地初分之后,便生阴阳二气。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二气互相作用,而成金、木、水、火、土五行。行乃动也,故亦称五运。阴阳二气相互流行,则生火、热、风三阳气与寒、湿、燥三阴气,统称六气。人生天地之间,为天地氤氲的产物。天地阴阳运气反映于人身,则阴阳二气,化生男女,五运化生五脏,六气化生六腑。是人得天地之全气,故为万物之灵,亦可谓人身一小天地也。世间昆虫禽兽、草木金石,虽与人异类,但亦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亦随五运六气而长,故其性与人相通。其与人所异者,唯不得天地之全气,仅得天地之偏气,故其性或偏于阴,或偏于阳,或为苦寒,或为辛热。此万物不及人之处。 倘若人身之气,一有偏盛或偏衰,则盛者有余,衰者不足,盛者克制,衰者受侮,遂使平衡失调,阴阳不和,疾病乃生。此时,中医即用草木金石气性之偏,来调整人体气之盛衰,使盛者泻之,衰者补之,以达到平衡协调,阴平阳秘,则气平而病除。

中医用药治病,归根结底,即是借草木金石阴阳之偏性来调整人体阴阳之平衡,以达到去疾除病的目的。此乃中医以药治病之根蒂。人与万物皆源于天地阴阳、五运六气,以药物气性之偏纠正人体阴阳之偏,使药性与疾病丝丝入扣,此是中医用药治病的根本大法,为中医药理之金科玉律。中药种类繁多,性味不一,难以枚举,仅述一二,以明其理。

一、 人参,前人《本草》,或谓人参补气属阳,或云人参生津属阴。此皆以偏盖全,未得人参药性之底蕴。人参产于关东,生于林间阴湿之地,其秉北方水阴润泽之气,故其味苦甘而有津汁。其茎叶,为三杈五叶,三、五乃阳之数。其苗从阴湿中发出,乃由阴出阳,故在甘苦阴味之中,存有一番生阳之气。其秉阴中之阳而生,秉阴则能益阴,秉阳则能补阳,且其形象人,故对人身阴阳之气,皆有补益。又人身之元气,由肾水之中上达于肺,生于阴而出于阳,与人参由阴出阳,同出一理,所以人参大能化气,气化而上,出于口鼻,即是津液。此乃人参益气生津之原理。

二、 阳起石,阳起石生于山东阳起山。其山冬不积雪,夏则生云。云乃水受热腾空之气,故能乘火气而上 飞。此物纯阳上升,故凡人病阳气下陷,阳物不举者,用此升举阳气,效如桴鼓。

三、 蜈蚣,蜈蚣生于干燥土中,其味大辛。此物秉天地燥气所生,燥属金,金性制木,故可治肝风内动外扰之抽搐。从此三例不难看出,运用中药治病,无论草木昆虫,皆要明其药性,欲明药性,必探其终始,参以形色气味,时间产地,然后以药之性,疗人之疾,方可药到病除。中医药科学与西医科学从思想方法、哲学基础到诊断治疗都有着天壤之别,中医的从宏观整体出发,以运动变幻思辨,取天然药食精粹,用模糊调和方法,治疾患于未病,都大大有别于西医的用精密仪器,细查于微观,变动态为静止,辩病于精确的诊治理论和方法。在生命科学揭秘的尖端领域,中西医方可殊途同归,共同开创人类的新纪元。

中医整体观治疗疑难病

疑难病之难,是难在无证可辨呢?还是没有确定具体病变的器官?还是证以认清而无方可用之疑难呢?三者皆有。有病即有证情出现,不是难在无证可辨,而是证多杂乱,无从下手,此其一;其二:借助西医之仪器诊断,以其结果来辨证;其三:证辨清而前无古人示治之例,以方试病又不效;故曰疑难。此三者,皆反映了中医治病,但已无整体观念指导。

中医之整体观念,不独在辨证,而且辨证、论治、评药、组方亦是一个整体,在统一思想的指导下治病的。而现今将其割裂开来,证、方、药各自为政,故有疑难产生。

人生活在天地之中,必须适应天地气机的变化。而天地气机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人也就适应了此变化规律,与天地气机变化同步。中医是用阴阳来表示天地气机的,用它将一年的天地气机正常变化,配合万物的生态状况。将其分为少阳、阳阴、太阳、厥阴、少阴、太阴六种状态,名为六经(经即规律)。

人体与天地正常气机一致,古人就用此六经(气机状态)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此即环境影响生命。当天地间气机异常变化时,天地间的万物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皆有不同的表现。对人体而言,不正之气作用于人体,体内之皮,毛、肉、筋、脉、骨、脏、腑等,就如天地间万物,各自功能结构不同,对不适应环境反馈也不一样。古人命之曰“证”。但对于如此错综复杂之证,古人不似今人,见病命病,见证命证,致使证促进异起,枝叶纷杂,而无从下手。而是寻本索源,出现各种证状是因为不正之气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这种不正之气与天地六经中哪种气机相同,便归于哪经,使繁杂之证化而为一,此即为综证归经。这样,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在为简化,只调理体内之生存环境,则器官生机自复。

而对于执着于仪器,此虽名中医,但与西医分毫不差,离中医之道已远,可名为西医之中医。以此心法,则病多见疑难。证辨清而何会无方呢?此因失中医之整体观念的心法。中医在辨证归经后,与天地正常气机相较,利用五行之生克原理,确定出改变这种异常气机状态所需的药物之状态。按图索骥,选我所需。

而作为药物,自身亦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的气机状态,这种状态非以药物的成份来表达而是从其色、气、性、味、质、形成表现出来。此种气机状态与六经中的某经(气机状态、环境)相合,名之为归经(昆即药物归经之意,而非现今之入于经络),即为天地某时空的一个缩影。因此,当辩证选定所需气机后,即可从药物中选出与此相结合的药物来。此就要求吾等必须熟悉药物的色、气、性、味、质、形。以此选药,何疑难之有呢?在找不到合适气机状态之药物时,就从诸药组合出这种气机环境,此即复方的来历。

明白中医整体观念,疾病有何疑难?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 道教真正的食养之法
道教的营养观是一种,重外养,更重“内养”:“养德”、“养气”、“养精”和“养神”的整体营养观。《长生诠经》:“去暴怒以养性,少思虑以养神,省言语以养气,絶嗜欲以养精。”去除狂暴愤怒可以修养心性,不过妄的思虑可以修养心神,简练语言可以修养心气,杜绝过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养精神。只有内外养结合,我们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饮食的利弊
俗语:“药补不如食补。”饮食营养是身健体康的根本,所以我们道教在养生方面认为人的机体需要得到补益、精气需要获得充实。
蒲虔贯《保生要录》说:“饮食者,所以资养人之血气。血则荣华形体,气则卫护四肢。精华者,为髓、为精;其次者,为肌、为肉。”饮食是人们生活中的营养的来源,可以滋养我们的血气,血可以滋养我们的形体,气可以护卫我们的四肢;髓和精是人体中的精华,其次是人体中的肌肉。孙思邈在《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九《食治》篇记载:“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安顿身体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适宜地饮食的人,是不足以合理的养生的。此外,孙思邈还认为食物带来的营养能够排邪、安腑脏、悦性爽志、调理气血,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病功能。
另一方面,道教对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损害,也具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痛陈:“百病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踰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人们得得各种疾病,大多是由饮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饮食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纵情声色所带来的危害;人们到了一定的年纪,对声色的欲望会降低,但饮食确实每天都需要的;饮食合理的话,久而久之,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不合理的话,日积月累就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具体而言,饮食损害功能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导致丹田元气的散失。《云笈七签》:“始生之后则饮食。饮食之后即腑脏实。腑脏实即诸脏相隔。诸脏相隔即丹田气亡其本也。”人出生之后需要开始饮食,但饮食也会致使腑脏充塞,丹田之气仅在脏腑和心胸之间短短几寸的狭窄空间往来运行,这样一来,人不可避免地因元气的不足而加速衰老。
2.饮食滋养人的同时也在滋养体内的“三尸九虫”。“三尸九虫”有人认为是指体内的各种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指人体内的各种,导致人走向毁灭的负面因素,包括贪欲、邪淫、不良的情绪等等。《云笈七签》称:“贪于饮食,尸(指三尸)乃千变万化,随欲而归,令人世患日深,多愚早亡。”对饮食有过多贪欲的人,身体内的三尸会跟随人们的各种欲望而千变万化,危害人们的健康,让人们的各种祸患日益加深,让人愚钝,甚至过早的死亡。

内养的重要性
龚廷贤在《寿世保元·饮食》里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以恬脏腑,调顺血脉,使一身之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全太和,以臻遐龄。”擅长养生的人以“养内”为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以滋养形体为主;“养内”的人擅长使各脏腑大道和谐,使血脉顺畅,让一身的卫气营血的流行自然和谐,依此能百病不生。只知道“养外”的人,其实难免只是纵口腹之欲,贪恋各种滋味,追求饮食带来的身体愉悦;这样虽然能使得肌肤、形体丰腴,脸色光润、悦泽,其实在身体里面,酷烈之气灼伤、侵蚀着人的脏腑,使其精神虚弱。这样的情况是不能保全人们本来的和谐状态的,又何谈祛病延年呢。
“外养”和“内养”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外养”主要滋养肌和肉,不合理地偏重外形的滋养;“内养”则主要是填精补髓,使五脏盈溢,髓实血满,万神具足。

道教饮食“内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德
首先,道教的饮食不能伤害其他生命,强调“养德”。所以道教的饮食也是遵循着慈心于物、积善立功的教导的。《太极真人说二十四门戒经》说:“第一诫者,不得杀生,割断他命,煎煮美味,以饶一身。”第一条诫命是,不得故意追求美味去杀生,去割断其它动物的生命,用各种方式来烹煮成美味,来满足自己对味道的贪求。《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追求长生久视的人,必须要有志于积善立功,要能慈心爱物,宽以待人,保护生态和谐。
其次,道教还主张少食为佳,强调“养气”、“养精”和“养神”。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也说:“蔬食弊衣,足养性命,岂待酒肉罗绮,然后生全哉!是故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虽用有余者,亦须舍之。”

《云笈七签》中说:“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意思是说,人的情性形命出自元气,元气是人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所以,修炼培养元气,就是道教养生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道教所说的“气”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它的理论直接源自于博大精深的“精气”学说:首先是指呼吸自然界的空气,这称为“清气”;其次是指先天父母雄精时的元气,这称为“先天之精气”;其三是指通过饮食物质所产生的能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后天之精气”。在道教看来,人的活力源泉在于体内之气,因此,通过保持和充实体内元气的“养气之道”,就能达到祛病延年、长生久视的目的。

养精
《随机应化录》记载:“养精者,少淫寡听”,保养精气,需要减少不合适的欲望,降低不合适的声音的影响。
《云笈七签》记载:“含气养精,血脉丰盈,骨濡筋强,润滋皮肤”,涵养精气,可以使得血脉丰盈,胫骨强劲,皮肤细腻滋润。

养神
《淮南子》:“心者,神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心是精神的主宰,精神是心的,形体长时间的劳作而不休息,则会枯竭,精神长久的消耗而不停止则会竭尽,对作为生命之根的精神,不要让其过度劳碌,不过度劳碌的最好方法就是节制嗜欲,清静无过分的作为,克制欲念,只有这种以中致外的内修的养生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道教饮食思想的基本理论
饮食自然
道教思想家并不是局限于人类自身的生存活动境域中来谈“饮食”,而是把它归置在一个整体的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来加以审视和认识。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少胜于多:这是道教对饮食的量的基本规定。所谓“少胜于多”,并非是禁欲式的节制饮食,而是“节量饮食”,要求人们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状况,按一定的量和程序来合理地摄取饮食。
2.熟胜于生: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皆熟,胜于生”,这里的“熟”,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物本身要烹制成熟;二是指作为食物的动植物资源,应是已经“成熟”的个体。
3、素胜于荤:总体来说,道教提倡以素食为主,慎用荤腥食物。道教对于饮食结构选择的倾向性:一是尽量降低自身的能量需求,从而减低饮食用量;二是在饮食过程中,尽量不伤及其他生命。
根据自然饮食的观念,道教饮食还提倡“三因制宜”,即因事因地因人制宜。

阴阳五行思想
阴阳五行的观念也是我们道教饮食理论的渊源之一。
《保生要录》论述五行、五味、五脏六腑调和论:“天有五行,人有五藏,食有五味。故肝法木,心法火,脾法土,肺法金,肾法水,酸纳肝,苦纳心,甘纳脾,辛纳肺,咸纳肾。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制土,土制水,水制火,火制金,金制木。故四时无多食所王并所制之味,皆能伤所王之藏也。宜食相生之味,助王气也。”在挑选食物的时候应该多挑选与当时的季节的“五行”相生的属性的的食物,这样可以达到按时节养生的效果。为使阴阳平衡,则饮食上就需要“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偏耽则伤而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藏气不均。”自己喜欢的食物不能吃太多,不能太过偏食,否则会产生疾病;所讨厌的食物也不能全然的不吃,否则身体所藏的五行之气会配属不均匀。因此,在挑选食物的时候,除了要按照时节挑选之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搭配。

五脏学说
精气学说、四气五味学说、辨证论治、五脏六腑补养论,皆可从阴阳五行学说追溯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奠定的五脏六腑食疗理论主要包括:饮食偏倚害五脏与五脏所欲五味理论;五味各归所喜理论;生、克、制、化关系与对应的补、泄、散、收、软、缓等食疗法;五脏应四时、五方、五色、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理论。我们在选择食物的配属的时候可以多参照这样的配属体系。
此外,孙思邀还系统地归纳了“五味动病法”、“五味所配法”等有关饮食法则。各位在日常的食材挑选的过程中,也可以多加参照。
四气、五味与季节摄养论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或药物的寒、热、温、凉,五味则是指辛、甘、酸、咸、苦。四气、五味搭配不同的季节,可以形成一个复杂的饮食养生系统,这样的摄养系统可以非常精致地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食材的挑选,具体烹饪方法的择取,等等。
https://t.cn/A6ITlkiv
https://t.cn/A6ITlkHH
https://t.cn/A6ITlkR8
https://t.cn/A6ITlkOK
#崂山太清宫# #道教知识[超话]# #道教[超话]# #道教# #修行[超话]# #道家养生# #闻道行道# #道家# #崂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说实话我看到女主变美了的时候,有点怀疑前后是不是同一个人演的[允悲]但我最觉得不能接受的其实是,男主其实早在同在一个社团的时候就知道女主的心思了,既然知道她为
  • 总结:有时候情感关系的破灭时,就好像对方消失于这个世界,让你感觉你们会再也不见,不要害怕,把自己先疗愈好,然后拿出你曾经能吸引他的品质,稍作调整,重新展示,让自
  •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实践一次;华丽的跌倒,胜过无谓的彷徨,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所有成就的背后,都是苦苦堆积的坚持;所有人前的
  • 我觉得我是个奶奶 可能奶奶都没我穿得多.涵崽说保温杯就是我的命 喝一口我就精神了.大晚上的emo了 阿威开导我 然后画风突变 忽然很想笑 哈哈哈哈简单的四级单词
  • 果不其然,一进去他就看了那熟悉的阵容,师父已经45岁了,为了心中的那口气,为了让阿娟“别认”他再次出征,连带着的,还有师娘那股子较劲,以及朋友间的义气。比如说阿
  • 我拿出一张纸 想写些什么字 你会不会发现这是首藏头诗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现在爱你多一点早上的风吹得人立马变得好软,像一支在阳光下散步的雪糕,你快来吃了我如果每一
  • #联防联控 沣西在行动# 【爱心市民蒸馍烙饼送一线】近日,热心市民姜女士和丈夫带着自己做的馍和精心购买的食品、牛奶等送到钓鱼台路、白马河路疫情防控服务点。早上6
  • みんながんばれー✨ 仲夏夜之梦还剩下2天了!この作品が沢山の人に届きますようにー#チャンネル登録お願いします#ユーチューバーに娘はやらん#オールアップ#まだまだ
  •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 」って、た〜〜っくさんのコメン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皆さんのお気に入り写真があったようで嬉しいです♪♪♪私は、リアルに虫歯があって歯医者に通い中学校&お仕事に合
  • ……坏消息是,第一,超级计算机认为,10月22日,南昌可能会再次冲上33度高温……第二,10月9日到22日,南昌市,一个下雨天的天气预报都没有……10月8日,南
  • 老顽童啊,你的离开让我感觉有好多好多的遗憾和来不及,我不希望这样的遗憾和来不及再发生,所以,你会保佑我们一直顺利的哈,对吧老顽童!也罢,起码现在你不再独单了,在
  • “过上别人想要的生活”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概念,前者是自己在和别人较劲,而后者则是遵循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有人努力向上攀登创造奇迹,有人
  • #阿派验证发布求助信息# 日期:2022.10.03 地点:广州市天河区员村街道龙蟠花园 动物情况:X光片和血常规检查后得知,流浪猫尾椎骨折,猫咪不能自主活动尾
  • bjoue #明星同款# ▷ WHO : #winter##金旼炡# ▷ WHERE : #bubble# bubble ▷ BRAND : #bjoue#
  • 想要给家里布置一个好的风水环境,挡住那些煞气。建议家里挂一个趋吉避凶、招财 进宝的五帝钱。五帝钱是最适合用于镇宅、旺福的。不管对风水的任何冲煞、催财、平安…方
  • 时久图说丨《皮囊》 “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你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
  • 新款上市 高品质货【三叶草】独家实拍爆款大衣中长连帽款秋冬季必备首选选用高档全棉面料 精致做工☝零线头☝零死角 上身效果棒棒情侣街头潮牌 标准尺码 :尺码 M
  • 时久图说丨《皮囊》 “最离奇的理想所需要的建筑素材就是一个个庸常而枯燥的努力。” “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你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
  • 在慈城古镇,刚从地铁站出来就被这种三轮车所吸引,后面看到大伯在雨中骑行的场面,顿时热泪盈眶。也许是因为看到了车篮里的毛巾与水杯,也许是因为听到了某个路人对车夫的